一种复合纤维纺丝机的张紧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025发布日期:2018-11-28 00:2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纤维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纤维纺丝机的张紧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纤维是多组分纤维的一种,是针对人造纤维品种的术语。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纤维,这种纤维称复合纤维,它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物理改性纤维。利用复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有两种聚合物特性的双组分纤维。复合纤维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岛型等复合纤维,纤维截面有圆形和异形。纤维具有三维立体卷曲、高蓬松性和覆盖性,良好的导电性、抗静电性和阻燃性。复合纤维需要采用特殊结构的复合纺丝机纺丝。复合纤维主要用于毛线、毛毯、毛织物、保暖絮绒填充料、丝绸织物、非织造布、医疗卫生用品和特殊工作服等。

在使用复合纤维时,需要用到纺丝机,纺丝机(是一种使成纤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形成丝状物的机器,根据纤维纺丝方法不同,纺丝机分为湿法纺丝机、熔体纺丝机、干法纺丝机三种类型。湿法纺丝机适用于粘胶纤维、腈纶、维纶等纺丝,熔体纺丝机是用于涤纶、锦纶和丙纶等的纺丝设备,干法纺丝机用于腈纶和维纶的长丝生产。

在使用纺丝机时,需要用到张紧调节装置,现有的用于复合纤维纺丝机的张紧调节装置通常包括若干个张紧轮,且张紧轮通过张紧臂连接,当需要调节纺丝机的张紧力时,利用手动或自动的方式下压张紧臂,便能够使使纺丝机的张紧力改变。

但是,现有的用于复合纤维纺丝机的张紧调节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张紧调节装置在调节张紧力时,调节精度并不高,很容易使张紧力过低或过高,当张紧力过低时,不利于复合纤维的加工,而当张紧力过高时,容易造成复合纤维损坏;

(2)现有的张紧调节装置在调节张紧力时,通常需要设置多个调节点,因此需要调节多次或调节多个位置,使得张紧力的调节速度很慢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纺丝机的张紧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使张紧力的调节更精准,避免张紧力过低或过高,有利于产品的加工,同时,能够使张紧力的调节更方便、调节速度更快,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纤维纺丝机的张紧调节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支撑板,且调节支撑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调节槽,且调节槽的内侧设置有旋转槽,所述调节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螺孔,且第一螺孔内插设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底端套设有与旋转槽匹配的旋转环;

所述活动板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斜置张紧臂,且两个斜置张紧臂之间通过连板连接,所述连板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第二螺孔,且第二螺孔内插设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竖直张紧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内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顶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第一调节螺杆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斜置张紧臂和竖直张紧臂的底端均设置有滚轮架,且滚轮架上均安装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的表面均设置有环形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架的顶端均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调节支撑板和连板的表面均设置有与限位杆匹配的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顶部外侧套设有旋动圈,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体。

进一步地,所述斜置张紧臂、竖直张紧臂均包括上节臂和下节臂,且上节臂的底面均设置有插槽,所述下节臂的顶端均插设在对应的插槽内,且下节臂的顶端均通过弹簧与插槽的顶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机体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与滑块匹配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与滑槽连接的固定螺栓孔,且固定螺栓孔内均插设有固定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使张紧力的调节更精准,避免张紧力过低或过高,有利于产品的加工,且能够避免复合纤维因张紧力过大而损坏或卡住;

(2)本发明不需要调节多次或调节多个位置,能够使张紧力的调节更方便、调节速度更快,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机体;2-调节支撑板;3-活动板;4-滚轮架;5-张紧轮;6-环形线槽;7-限位杆;8-限位孔;9-旋动圈;10-旋转体;11-上节臂;12-下节臂;13-插槽;14-弹簧;15-滑块;16-滑槽;17-固定螺栓孔;18-固定螺栓;

201-第一螺孔;202-第一调节螺杆;203-旋转环;204-通孔;

301-调节槽;302-旋转槽;303-斜置张紧臂;304-连板;305-第二螺孔;306-第二调节螺杆;307-轴承;308-竖直张紧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纺丝机的张紧调节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支撑板2,调节支撑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15,机体1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与滑块15匹配的滑槽16,通过设置滑块15和滑槽16,能够使调节支撑板2在机体1上滑动,从而能够改变调节支撑板2在机体1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装置的通用性,方便装置调节机体1上不同位置复合纤维线的张紧力。

机体1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与滑槽16连接的固定螺栓孔17,且固定螺栓孔17内均插设有固定螺栓18,通过设置固定螺栓孔17和固定螺栓18,能够方便调节支撑板2的固定,避免装置在使用时移动。

调节支撑板2的正下方设置有活动板3,活动板3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调节槽301,且调节槽301的内侧设置有旋转槽302,调节支撑板2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第一螺孔201,且第一螺孔201内插设有第一调节螺杆202,第一调节螺杆202的底端套设有与旋转槽302匹配的旋转环203。

第一调节螺杆202的顶部外侧套设有旋动圈9,当转动第一调节螺杆202时,在第一螺孔201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一调节螺杆202上下移动,且在移动的过程中,旋转环203能够在旋转槽302内旋转,使得活动板3也跟着第一调节螺杆202上下移动。

活动板3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斜置张紧臂303,且两个斜置张紧臂303之间通过连板304连接,斜置张紧臂303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且两个斜置张紧臂303相对设置,当活动板3上下移动时,斜置张紧臂303和连板304也能够跟着上下移动。

连板304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第二螺孔305,且第二螺孔305内插设有第二调节螺杆306,第二调节螺杆306的底端通过轴承307连接有竖直张紧臂308,第二调节螺杆3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体10,当转动第二调节螺杆306时,由于第二螺孔305和轴承307的作用,能够使竖直张紧臂308上下移动。

第一调节螺杆202的内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204,第二调节螺杆306的顶部穿过通孔204并延伸至第一调节螺杆202的正上方,由于通孔204的存在,使得转动第一调节螺杆202和转动第二调节螺杆306不会相互影响,但只需在第一调节螺杆202和第二调节螺杆306的位置操作,便能够对各个张紧臂进行调节,使得复合纤维线张紧力的调节更方便、调节速度更快,有利于提高纺丝机加工的效率。

斜置张紧臂303和竖直张紧臂308的底端均设置有滚轮架4,且滚轮架4上均安装有张紧轮5,张紧轮5的表面均设置有环形线槽6,张紧轮5与滚轮架4活动连接,当复合纤维线从张紧轮5上的环形线槽6绕过并移动时,张紧轮5能够旋转,从而能够减小张紧轮5余复合纤维线的摩擦力。

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先转动第一调节螺杆202,使得两个斜置张紧臂303能够上下移动,使得外侧的两个张紧轮5对复合纤维线的压力能够改变,从而使复合纤维线的张紧力能够改变,同时,由于连板304的作用,使得竖直张紧臂308和中央的张紧轮5也能够跟着上下移动,当外侧的两个张紧轮5对复合纤维线的张紧力进行粗略调节后,可以再转动第二调节螺杆306,使得竖直张紧臂308和中央的张紧轮5能够单独对复合纤维线进行调节,使得装置对复合纤维线的张紧力调节精度更高,可以避免复合纤维线张紧力过低或过高,有利于产品的加工,且能够避免复合纤维因张紧力过大而损坏或卡住。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斜置张紧臂303的数量为两个,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设置更多的斜置张紧臂303,使得复合纤维线张紧力的调节更精准,此外,也可以在机体1上设置多组该装置,使得纺丝机在加工时,能够同时对多条复合纤维线进行调节。

滚轮架4的顶端均连接有限位杆7,调节支撑板2和连板304的表面均设置有与限位杆7匹配的限位孔8,通过设置限位杆7和限位孔8,能够避免第一调节螺杆202和第二调节螺杆306在旋转时,滚轮架4跟着旋转,可以避免复合纤维线的移动方向改变。

斜置张紧臂303、竖直张紧臂308均包括上节臂11和下节臂12,且上节臂11的底面均设置有插槽13,下节臂12的顶端均插设在对应的插槽13内,且下节臂12的顶端均通过弹簧14与插槽13的顶面连接,通过设置上节臂11,、下节臂12和弹簧14,能够使下节臂12能够在上节臂11的插槽13内上下移动,使得张紧轮5拥有一定的缓冲力,可以避免张紧轮5对复合纤维线的压力过大,造成复合纤维线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