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盒简易定模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8439发布日期:2019-11-27 19:5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酒盒简易定模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酒盒简易定模工装,尤其涉及一种酒盒简易定模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酒盒粘接后,需要进行烘干作业,但粘接之后容易松散,还来不及送到烘干机下就已经裂开,需要返回重复粘接,由于不方便再回流水线,往往需要手动修复。而且在粘接过程中,由于推动机构、运输机构等作用下,酒盒容易变形,需要手动修复回正,否则就会导致烘干后成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酒盒简易定模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酒盒简易定模工装,包括底模,所述底模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宽度与酒盒的宽度相同,所述酒盒上方设有条形压板,所述条形压板由两块条板组成,所述两块条板呈左右对称的拼接式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由连接杆和转动机构构成,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条形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机构与底模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机构由连接板和合页组成,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于底模侧面,所述连接杆通过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合页与底模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两块条板之间设有齿状卡接结构,其中一个块条板上设有卡齿,另一块条板之间设与之匹配的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卡齿有若干个,若干个卡齿沿条形压板中心线均匀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沟槽内设有缓冲防滑垫。

作为优选,所述底模一侧设有可伸缩的弹性捆扎带,底模的另一侧设有对弹性捆扎带进行固定的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有四根沿条形压板四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压板上开设有透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型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对酒盒粘接机构与烘干室之间,设计了一款定模工装,将粘接后的酒盒进行定型,并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烘干室烘干,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模工装组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模;2、沟槽;3、条形压板;4、支架;5、连接板;6、合页;7、缓冲防滑垫;8、卡槽;9、卡齿;10、弹性捆扎带;11、透风孔;12、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酒盒简易定模工装,包括底模1,所述底模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沟槽2,所述沟槽2的宽度与酒盒的宽度相同,沟槽2用于对酒盒进行限位,配合条形压板3使酒盒保持方正,所述酒盒上方设有条形压板3,所述条形压板3由两块条板组成,所述两块条板呈左右对称的拼接式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架4,所述支架4由连接杆和转动机构构成,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条形压板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机构与底模1转动连接,工作时先将从两边将两块条板分开,然后粘接后的酒盒卡人沟槽2,然后将两块条板合拢,实现酒盒的定位,对歪斜的酒盒进行回正修复,对粘接部位进行抵死避免松开,然后直接送往烘干线进行烘干成型即可。确保粘接后以至于输送到烘干室时不会松散。

至于酒盒两端的封盖粘接,有些酒盒不需要粘接,有些酒盒需要粘接一边,便于酒瓶装入,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通过对两组定模工装首尾连接,实现对封盖的定位,避免其松动,在两组定模工装之间还可夹一张封板12避免封盖之间粘接,参见图2。

所述转动机构由连接板5和合页6组成,所述连接板5水平设置于底模1侧面,所述连接杆通过与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通过合页6与底模1转动连接,实现条形压板3翻转,便于酒盒装入。

所述两块条板之间设有齿状卡接结构,其中一个块条板上设有卡齿9,另一块条板之间设与之匹配的卡槽8。所述卡齿9有若干个,若干个卡齿9沿条形压板3中心线均匀间隔分布。卡槽8与卡齿9的设计,对两块条板之间起限位导向作用,确保对酒盒的固定不会产生歪斜,所述底模1一侧设有可伸缩的弹性捆扎带10,底模1的另一侧设有对弹性捆扎带10进行固定的卡扣,通过弹性捆扎带10将两块条板捆绑在一起,为酒盒提供一定压力,确保其精准定型。所述沟槽2内设有缓冲防滑垫7,缓冲防滑垫7起缓冲效果,避免因压力过大造成酒盒变形。

所述支架4有四根沿条形压板3四角设置,实现四角落支撑结合,结构稳定,定型效果好。

所述条形压板3上开设有透风孔11,便于热气对酒盒的进行烘干,由于酒盒四周采用的支架4,因此四周留出了足够的烘干口,大大有利于酒盒的烘干进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酒盒简易定模工装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