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9684发布日期:2020-04-28 21:3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纺纱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衣服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色纺纱线,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他纺织产品,既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且使用无污染,色纺纱的先染后纺生产工艺,比传统工艺节水减排50%以上,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生产一件普通的衣服,色纺纱可节约4公斤水,如果过去的一年,中国所有的纺织品都采用色纺纱的话,将可节约5000万吨水,色纺纱染色工艺独特,在纤维染色、配色及多纤维混纺方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但在目前大多有弹性的衣物易脱水、变形、起球,而没有弹性的衣物虽不易起球但穿着舒适度不佳、透气吸汗性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目前大多有弹性的衣物易脱水、变形、起球,而没有弹性的衣物虽不易起球但穿着舒适度不佳、透气吸汗性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包括牛筋弹力层,所述牛筋弹力层的外侧固定连接设有透气支撑层,所述透气支撑层远离所述牛筋弹力层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恢复线,所述弹性恢复线与所述透气支撑层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保温棉,所述弹性恢复线远离所述透气支撑层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外表层,所述外表层与所述弹性恢复线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抗拉麻线。

优选的,所述透气支撑层为蜂窝状结构,所述透气支撑层为柔软透气、恢复能力较强的乳胶纤维材质。

优选的,所述弹性恢复线的数量为十个,所述弹性恢复线为螺旋结构,所述弹性恢复线为强度较高、弹性恢复能力较强的涤纶纤维材质。

优选的,所述外表层为柔软舒适、吸汗能力较强、不易起球的纯棉纤维材质。

优选的,所述抗拉麻线的数量为十个,所述抗拉麻线为螺旋结构,所述抗拉麻线为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的亚麻植物纤维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抗拉麻线且为螺旋结构分布,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变形、弹性能力,通过设置外表层为纯棉纤维材质,使其柔软舒适、吸汗能力较强、不易起球,通过设置弹性恢复线为涤纶纤维材质,且为螺旋结构分布,使其强度较高、弹性恢复能力较强、不易脱水变形,通过设置透气支撑层为蜂窝状结构且为乳胶纤维材质,使其柔软透气、恢复能力较强,通过设置保温棉,使其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具有较强的弹性、弹性恢复能力、不易脱水、变形、起球,有较高的舒适度以及透气吸汗性,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的正面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的剖切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中:牛筋弹力层1、透气支撑层2、弹性恢复线3、保温棉4、外表层5、抗拉麻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包括牛筋弹力层1,牛筋弹力层1的外侧固定连接设有透气支撑层2,透气支撑层2为蜂窝状结构,透气支撑层2为柔软透气、恢复能力较强的乳胶纤维材质,透气支撑层2远离牛筋弹力层1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恢复线3,弹性恢复线3的数量为十个,弹性恢复线3为螺旋结构,弹性恢复线3为强度较高、弹性恢复能力较强的涤纶纤维材质。

弹性恢复线3与透气支撑层2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保温棉4,弹性恢复线3远离透气支撑层2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外表层5,外表层5为柔软舒适、吸汗能力较强、不易起球的纯棉纤维材质,外表层5与弹性恢复线3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抗拉麻线6,抗拉麻线6的数量为十个,抗拉麻线6为螺旋结构,抗拉麻线6为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的亚麻植物纤维材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设置抗拉麻线6且为螺旋结构分布,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变形、弹性能力,通过设置外表层5为纯棉纤维材质,使其柔软舒适、吸汗能力较强、不易起球,通过设置弹性恢复线3为涤纶纤维材质,且为螺旋结构分布,使其强度较高、弹性恢复能力较强、不易脱水变形,通过设置透气支撑层2为蜂窝状结构且为乳胶纤维材质,使其柔软透气、恢复能力较强,通过设置保温棉4,使其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具有较强的弹性、弹性恢复能力、不易脱水、变形、起球,有较高的舒适度以及透气吸汗性,适合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包括牛筋弹力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牛筋弹力层(1)的外侧固定连接设有透气支撑层(2),所述透气支撑层(2)远离所述牛筋弹力层(1)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恢复线(3),所述弹性恢复线(3)与所述透气支撑层(2)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保温棉(4),所述弹性恢复线(3)远离所述透气支撑层(2)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外表层(5),所述外表层(5)与所述弹性恢复线(3)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抗拉麻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支撑层(2)为蜂窝状结构,所述透气支撑层(2)为柔软透气、恢复能力较强的乳胶纤维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恢复线(3)的数量为十个,所述弹性恢复线(3)为螺旋结构,所述弹性恢复线(3)为强度较高、弹性恢复能力较强的涤纶纤维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层(5)为柔软舒适、吸汗能力较强、不易起球的纯棉纤维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麻线(6)的数量为十个,所述抗拉麻线(6)为螺旋结构,所述抗拉麻线(6)为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的亚麻植物纤维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纺纱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包括牛筋弹力层,牛筋弹力层的外侧固定连接设有透气支撑层,透气支撑层远离牛筋弹力层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恢复线,弹性恢复线与透气支撑层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保温棉,弹性恢复线远离透气支撑层的一侧上固定连接设有外表层,外表层与弹性恢复线之间均通过夹接固定连接设有抗拉麻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拉麻线、外表层为纯棉纤维材质、弹性恢复线、透气支撑层、保温棉,使其具有较强的弹性、弹性恢复能力、不易脱水、变形、起球,有较高的舒适度以及透气吸汗性,适合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张其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丰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2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