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封袋烫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1301发布日期:2020-09-04 11:4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封袋烫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烫把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封袋烫把机。



背景技术:

无纺布袋具有环保实用的有点,得到大力推广使用,因此促成了无纺布袋制袋机技术快速发展。这种无纺布袋通常由袋体和袋把构成,其袋把是通过烫印连接在袋体上的,这种将袋把烫印在袋体上的机器,就称为烫把机。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烫把机构使用多个气缸来实现送料旋转、上下烫印,整个机构的速度和稳定性差,且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调试十分不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侧封袋烫把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封袋烫把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烫把机构速度和稳定性差,且需要复杂控制系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封袋烫把机,包括机架、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放料机构、切刀机构及烫印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一放料卷轴、用于驱动第一放料卷轴上下运动的提料组件、若干卷料辊筒及用于送料至切刀机构处的送料组件;所述切刀机构包括下切刀、上切刀及驱动上切刀运动的驱动传动组件;所述烫印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把带旋转组件、下烫头组件、上烫头组件、通过伺服电机同时驱动把带旋转组件、下烫头组件及上烫头组件运动的联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工作台、由工作台侧壁向外延伸安装的一对固定板a、由工作台侧壁向上延伸安装的一对固定板b,一对所述固定板b上架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顶板;一对所述固定板a端面下方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呈斜倒置v型结构,包括水平段及向下倾斜段;所述放料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板a上的提料组件、安装在提料组件上的第一放料卷轴、安装在固定板b上的若干卷料辊筒及送料组件;所述切刀机构设置在送料组件的出料端,包括固定在一对固定板b之间的下切刀、设置在下切刀上方的上切刀及驱动上切刀运动的驱动传动组件;所述烫印机构设置在切刀机构远离送料组件的一侧,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下方的伺服电机、联动组件、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把带旋转组件及下烫头组件、安装在顶板上的上烫头组件。

优选的,所述提料组件包括设置在一对固定板a外侧端的侧板、连接一对侧板的一对固定轴、分别与侧板连接的提料气缸;所述固定轴两端分别贯穿导向槽,并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提料气缸上端与固定板a铰接,下端设置有活塞杆并与侧板端面铰接;所述第一放料卷轴两端设置在侧板远离工作台的一侧,第一放料卷轴一侧端部固定有小齿轮,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环形槽;与所述小齿轮同侧的侧板上固定有与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与所述环形槽同侧的侧板上固定有与环形槽嵌套配合的转动轮;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料电机、第一传动组件、下送料辊筒及上送料辊筒;所述下送料辊筒与上送料辊筒贴合设置,同侧端部分别设置有相啮合的传动齿轮,下送料辊筒与上送料辊筒侧壁上分别均布设置有嵌槽,所述嵌槽内设置有导料杆,所述下送料辊筒与上送料辊筒上的嵌槽依次错开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送料辊筒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板b上,所述上送料辊筒两端分别设置有辊筒提起组件;所述辊筒提起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固定板b上的一对导向杆、固定在一对导向杆之间的支撑杆、嵌套设置在一对导向杆及支撑杆之间的导向板、安装在导向板上并架设在一对支撑杆之间的辊筒提起杆;所述辊筒提起杆两侧端部与支撑杆对齐的位置下端具有一供支撑杆嵌套配合的定位槽,所述辊筒提起杆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辊筒提起杆的手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a上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放料卷轴,所述第二放料卷轴两侧端部的结构与第一放料卷轴两端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驱动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顶板上端的切刀电机、与切刀电机连接的转盘、与转盘端面侧边铰接的传动杆、与传动杆铰接的横杆及固定在横杆两侧下端的立柱,所述立柱插接配合在顶板上,下端部与上切刀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与联动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速器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联接轴、与第一联接轴传动连接的第二联接轴、与第一联接轴及第二联接轴连接的联杆组件;所述联杆组件包括与第一联接轴传动连接的把带旋转连接件、与第二联接轴传动连接的下烫头连接件及上烫头连接件;所述把带旋转组件与把带旋转连接件连接,把带旋转组件包括呈八字形设置的一对滑座、设置在滑座开口小的一端内侧的一对限位座、滑动配合在滑座上的压紧旋转组件;所述限位座上端具有一沿中轴线方向转动的限位柱;所述压紧旋转组件包括滑动配合在滑座上的滑块、固定在滑块上的安装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紧气缸、上压头、下压头及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偏向滑块的一端侧壁与滑块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下烫头组件与下烫头连接件连接,下烫头组件包括第一插杆、安装在第一插杆上端的下安装板及下加热板、设置在下加热板上端面的一对下烫头;所述上烫头组件与上烫头连接件连接,上烫头组件包括第二插杆、安装在第二插杆下端的上安装板及上加热板、设置在上加热板下端面的一对上烫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联接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轮,中部设置有一对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分别对应配合设置有第一导向盘及第二导向盘;所述把带旋转连接件包括与第一导向盘铰接的第一联杆、与第一联杆传动连接的第二联杆;所述下烫头连接件包括与第二导向盘铰接并与第二联接轴传动连接的第三联杆、与第二联接轴中部传动连接的第四联杆;上烫头组件包括与第二联接轴两端传动连接的第五联杆、与第五联杆上端传动连接的第六联杆;所述第二联杆与滑块铰接,并驱动把带旋转组件沿滑座往复运动;所述第四联杆与第一插杆下端铰接,并驱动下烫头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六联杆与第二插杆上端铰接,并驱动上烫头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侧封袋烫把机,使用一个伺服电机带动联动组件运动可以实现送料旋转、上下烫印,还能提高烫印速度和稳定性也简化了控制系统,调试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前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后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放料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料组件、第一放料卷轴及第二放料卷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放料卷轴的安装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辊筒提起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切刀机构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切刀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烫印机构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第一联接轴及第二联接轴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联接轴与第二联接轴的连接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把带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烫头组件及上烫头组件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工作时上料的结构侧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工作时上料完成后的结构侧视图。

其中:1、机架;

11、工作台,12、固定板a,13、固定板b,14、顶板,15、导向槽,16、电控箱,17、防护罩;

2、放料机构;

21、提料组件;

211、侧板,212、固定轴,213、提料气缸,214、v型轴承,215、限位槽;

22、第一放料卷轴;

221、小齿轮,222、大齿轮,223、环形槽,224、转动轮,225、限位组件;

2251、限位杆,2252、限位轮;

23、卷料辊筒;

24、送料组件;

241、送料电机,242、第一主动轮,243、第一从动轮,244、第一皮带,245、下送料辊筒,246、上送料辊筒,247、嵌槽,248、导料杆,249、传动齿轮,2410、辊筒提起组件,2411、导向杆,2412、支撑杆,2413、导向板,2414、辊筒提起杆,2415、定位槽,2416、手柄,2417、缓冲弹簧;

3、切刀机构;

31、下切刀;

32、上切刀;

33、驱动传动组件;

331、切刀电机,332、转盘,333、传动杆,334、横杆,335、立柱,336、压缩弹簧;

4、烫印机构;

41、伺服电机;

411、减速机,412、第二主动轮,413、第二从动轮,414、第二皮带;

42、联动组件;

421、安装座;422、第一联接轴,423、第二联接轴,424、第一联杆,425、第二联杆,426、第三联杆,427、第四联杆,428、第五联杆,429、第六联杆,4210、第三联接轴,4211、第四联接轴,4212、偏心块a,4213、偏心块b,4214、偏心块c;

4221、第一凸轮,4222、第二凸轮,4223、第一导向盘,4224、第二导向盘,4225、第一导轨,4226、第二导轨;

43、把带旋转组件;

431、滑座,432、限位座,433、压紧旋转组件,434、拉簧,435、把带导向板;

4331、滑块,4332、安装架,4333、压紧气缸,4334、上压头,4335、下压头,4336、旋转块;

44、下烫头组件;

441、第一插杆,442、下安装板,443、下加热板,444、下烫头,445、第一导杆;

45、上烫头组件;

451、第二插杆,452、上安装板,453、上加热板,454、上烫头,455、第二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侧封袋烫把机,包括机架1、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的放料机构2、切刀机构3及烫印机构4;其中放料机构2包括第一放料卷轴、用于驱动第一放料卷轴上下运动的提料组件、若干卷料辊筒及用于送料至切刀机构3处的送料组件;切刀机构3包括下切刀、上切刀及驱动上切刀运动的驱动传动组件;烫印机构4包括伺服电机、把带旋转组件、下烫头组件、上烫头组件、通过伺服电机同时驱动把带旋转组件、下烫头组件及上烫头组件运动的联动组件。

如图3所示,机架1包括工作台11、由工作台11侧壁向外延伸安装的一对固定板a12、由工作台11侧壁向上延伸安装的一对固定板b13,一对固定板b13上架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顶板14,一对固定板a12端面下方设置有导向槽15,导向槽15呈斜倒置v型结构,包括水平段及向下倾斜段;该工作台11侧边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整个机构工作的电控箱16;为保护设备同时提高结构的美观性,在顶板14上方设置有防护罩17。

如图4所示,放料机构2包括安装在固定板a12上的提料组件21、安装在提料组件21上的第一放料卷轴22、安装在固定板b13上的若干卷料辊筒23及送料组件24。

如图5所示,提料组件21包括设置在一对固定板a12外侧端的侧板211、连接一对侧板211的一对固定轴212、分别与侧板211连接的提料气缸213;固定轴212两端分别贯穿导向槽15,并与侧板211固定连接,固定轴212与导向槽15之间设置有v型轴承214;侧板211由与固定轴212连接的一端向远离工作台11一侧延伸,远离工作台1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限位槽215;提料气缸213上端与固定板a12铰接,下端设置有活塞杆并与侧板211端面铰接。

如图5、图6所示,第一放料卷轴22两端分别架设在限位槽215内,一侧端部设置有限位组件225;第一放料卷轴22一侧端部固定有小齿轮221,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环形槽223;与小齿轮221同侧的侧板211上固定有与小齿轮221啮合的大齿轮222,与环形槽223同侧的侧板211上固定有与环形槽223嵌套配合的转动轮224;限位组件225包括铰接在侧板211上的限位杆2251及安装在限位杆2251上的限位轮2252,限位轮2252端面与第一放料卷轴22端面相抵。

若把带需单层烫印,则使用第一放料卷轴22即可,若把带需要双层烫印,则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二放料卷轴25,第二放料卷轴25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固定板a12上端,两端部的结构与第一放料卷轴22两端的结构相同,且也设置有限位组件225。

如图7所示,送料组件24包括送料电机241、第一传动组件、下送料辊筒245及上送料辊筒246;其中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送料电机241连接的第一主动轮242、与下送料辊筒245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轮243、环绕第一主动轮242及第一从动轮243设置的第一皮带244;下送料辊筒245与上送料辊筒246贴合设置,一侧端部分别设置有相啮合的传动齿轮249,下送料辊筒245与上送料辊筒246侧壁上分别均布设置有嵌槽247,嵌槽247内设置有导料杆248,下送料辊筒245与上送料辊筒246上的嵌槽247依次错开设置;进一步的,下送料辊筒245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板b13上,上送料辊筒246两端分别设置有辊筒提起组件2410;如图8所示,辊筒提起组件2410包括分别安装在固定板b13上的一对导向杆2411、固定在一对导向杆2411之间的支撑杆2412、嵌套设置在一对导向杆2411及支撑杆2412之间的导向板2413、安装在导向板2413上并架设在一对支撑杆2412之间的辊筒提起杆2414;导向板2413上方设置有缓冲弹簧2417,该导向板2413可沿一对导向杆2411上下移动;辊筒提起杆2414两侧端部与支撑杆2412对齐的位置下端具有一供支撑杆2412嵌套配合的定位槽2415,辊筒提起杆2414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辊筒提起杆2414的手柄2416,而上送料辊筒246两端则分别安装在导向板2413上。

切刀机构3设置在送料组件24的出料端,如图9、图10所示,包括固定在一对固定板b13之间的下切刀31、设置在下切刀31上方的上切刀32及驱动上切刀32运动的驱动传动组件33;驱动传动组件33包括固定在顶板14上端的切刀电机331、与切刀电机331连接的转盘332、与转盘332端面侧边铰接的传动杆333、与传动杆333铰接的横杆334及固定在横杆334两侧下端的立柱335,传动杆333两端部铰接处均设置有关节轴承,立柱335插接配合在顶板14上,处在顶板14上方的部分套设有压缩弹簧336,下端部与上切刀32固定连接。

烫印机构4设置在切刀机构3远离送料组件24的一侧,如图11所示,包括安装在工作台11下方的伺服电机41、联动组件42、安装在工作台11上的把带旋转组件43及下烫头组件44、安装在顶板14上的上烫头组件45。

如图12所示,伺服电机41与联动组件42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412、第二从动轮413、环绕第二主动轮412及第二从动轮413的第二皮带414,第二主动轮412与伺服电机41之间设置有减速机411。

如图12、图13所示,联动组件42包括安装座421、设置在安装座421上的第一联接轴422及第二联接轴423、与第一联接轴422及第二联接轴423连接的联杆组件;其中第一联接轴422、第二联接轴423与安装座421之间均设置有转动轴承;第一联接轴422与第二从动轮413同轴设置,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轮4221,中部设置有一对第二凸轮4222;第一凸轮4221及第二凸轮4222分别对应配合设置有第一导向盘4223及第二导向盘4224,第一导向盘4223与一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4225连接,当第一凸轮4221转动时,第一导向盘4223受第一凸轮4221的作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第二导向盘4224与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导轨4226连接,当第二凸轮4222转动时,第二导向盘4224受第二凸轮4222的作用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如图14所示,联杆组件包括与第一联接轴422传动连接的把带旋转连接件、与第二联接轴423传动连接的下烫头连接件及上烫头连接件;把带旋转连接件包括与第一导向盘4223铰接的第一联杆424、与第一联杆424传动连接的第二联杆425;下烫头连接件包括与第二导向盘4224铰接并与第二联接轴423传动连接的第三联杆426、与第二联接轴423中部传动连接的第四联杆427;上烫头组件45包括与第二联接轴423两端传动连接的第五联杆428、与第五联杆428上端传动连接的第六联杆429;其中,第一联杆424贯穿工作台11上端面并延伸至工作台11上方,第二联杆425设置在工作台11上端,第三联杆426设置在第一联接轴422与第二联接轴423之间,第四联杆427设置在工作台11下方,第五联杆428由工作台11下方依次贯穿工作台11及顶板14,并延伸至顶板14上方,第六联杆429设置在顶板14上方。

第一联杆424与第二联杆425的传动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联接轴4210及固定在第三联接轴4210上的一对偏心块a4212;一对偏心块a4212分别与第一联杆424及第二联杆425铰接;第三联杆426、第四联杆427及第五联杆428与第二联接轴423的传动连接处设置有偏心块b4213;偏心块b4213固定在第二联接轴423上,并分别与第三联杆426、第四联杆427及第五联杆428端部铰接;第五联杆428与第六联杆429的传动连接处设置有第四联接轴4211及固定在第四联接轴4211中部及两侧的偏心块c4214,第四联接轴4211两侧的偏心块c4214分别与第五联杆428上端铰接,第四联接轴4211中部的偏心块c4214与第六联杆429端部铰接。

如图15所示,把带旋转组件43设置在下切刀31远离送料组件24的一侧,并通过第二联杆425驱动,把带旋转组件43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1上端的一对滑座431及一对限位座432、滑动配合在滑座431上的压紧旋转组件433;一对滑座431在水平方向呈八字形设置,开口大的一端朝向下切刀31一侧,开口小的一端内侧固定一对限位座432;限位座432上端具有一沿中轴线方向转动的限位柱4321;压紧旋转组件433包括滑动配合在滑座431上的滑块4331、固定在滑块4331上的安装架433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紧气缸4333、上压头4334、下压头4335及旋转块4336;滑块4331与第二联杆425端部铰接;安装架4332朝向一对滑座431开口小的一端固定一对把带导向板435,一对把带导向板435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八字形分布,并由安装架4332一侧向外开口逐渐减小;压紧气缸4333中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下端连接有上压头4334;下压头4335安装在安装架4332上,并处在上压头4334正下方;旋转块4336与限位柱4321设置在同一高度内,旋转块4336偏向滑块4331的一端侧壁与滑块4331之间设置有拉簧434;上压头4334、下压头4335、旋转块4336及限位柱4321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

如图16所示,下烫头组件44设置在把带旋转组件43远离下切刀31的一侧,并通过第四联杆427驱动,下烫头组件44包括第一插杆441、安装在第一插杆441上端的下安装板442及下加热板443、设置在下加热板443上端面的一对下烫头444;第一插杆441沿竖直方向贯穿工作台11并延伸至工作台11上方,下端与一对第四联杆427上端铰接;下安装板442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工作台11上端面的第一导杆445。

如图16所示,上烫头组件45设置在下烫头组件44上方,并通过第六联杆429驱动,上烫头组件45包括第二插杆451、安装在第二插杆451下端的上安装板452及上加热板453、设置在上加热板453下端面的一对上烫头454;第二插杆451沿竖直方向贯穿顶板14并延伸至顶板14下方,上端与一对第六联杆429铰接;上安装板452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顶板14的第二导杆45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1)上料

a、首先常态下,如图17所示,侧板211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放料卷轴22处在所能移动区域的最高位置处,取下第一放料卷轴22,将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把带卷料插套在第一放料卷轴22上;

b、提料组件21工作,如图18所示,下放第一放料卷轴22,便于将较重的插套有把带卷料的第一放料卷轴22放置在侧板211的限位槽215内;过程中,提料气缸213伸出,一对固定轴212沿导向槽15由水平段向倾斜段内移动,使侧板211带动第一放料卷轴22向下转动,降低放料卷轴的高度;

c、将第一放料卷轴22两端放置在限位槽215内,并使小齿轮221与大齿轮222啮合,环形槽223与转动轮224配合,同时转动限位杆2251并锁紧,使限位轮2252端面与第一放料卷轴22端面相抵;

d、提料组件21再次工作,提料气缸213收起,将第一放料卷轴22带动把带卷料继续上移至所能移动区域的最高位置处,便于后续的工作;

(2)送料

a、将把带卷料端部依次卷绕在卷料辊筒23上,并送入下送料辊筒245与上送料辊筒246之间,送入时将上送料辊筒246通过辊筒提起组件2410向上提起,使得把带卷料端部压在下送料辊筒245与上送料辊筒246之间;上送料辊筒246向上提起时,转动手柄2416使辊筒提起杆2414发生转动,常态下,定位槽2415端面与导向板2413上端面相抵,当发生转动后,辊筒提起杆2414的弧形面与导向板2413上端面相抵,由于定位槽2415端面距离辊筒提起杆2414轴心的距离小于弧形端面任一点距离轴心的距离,因此当辊筒提起杆2414转动后,整个辊筒提起杆2414中轴线会上移,并带动导向板2413及上送料辊筒246上移,从而便于将把带卷料端部放入;

(3)切割

a、送料电机241工作,使得把带卷料从上切刀32与下切刀31之间穿过,穿过的距离等于一个把带的宽度;

b、伺服电机41工作,把带旋转组件43的安装架4332沿着滑座431移动至靠近切刀机构3一侧,上夹头及下夹头移动至把带卷料端部,并将把带卷料夹紧;

c、切刀机构3工作,切刀电机331工作,带动上切刀32工作并切割下一个把带;

(4)把带旋转

a、一对安装架4332沿着滑座431移动,由于滑座431呈八字形,因此压紧气缸4333压住把带的两点距离会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把带发生旋转,两端向外侧弯曲,即由直线型旋转呈n型;

b、把带的两端最终从把带导向板435之间伸出至上烫头454与下烫头444之间;

(5)上下烫印

a、手持将侧封袋需要烫印把带的一端放置在下烫头444上;

b、由于伺服电机41工作,使得下烫头444上移、上烫头454下移,从而实现将把带两端烫印在下烫头444与上烫头454之间。

上述过程中,侧封袋烫把机的工作是循环、持续且连贯的,因此送料电机241送出一个把带宽度、切刀机构3工作、把带旋转、上下烫印是一个循环多次的重复操作,其中,送料电机241送出一个把带的宽度通过送料电机241持续送料即可实现;切刀机构3的工作通过切刀电机331带动转盘332转动,由于转盘332端面侧边与传动杆333铰接,此时即可实现传动杆333下端的升降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上切刀32实现上下往复运动;把带旋转、上下烫印通过伺服电机41驱动,伺服电机41工作,由于凸轮(第一凸轮4221及第二凸轮4222)及联杆(第一联杆424、第二联杆425、第三联杆426、第四联杆427、第五联杆428及第六联杆429)的设置,在传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安装架4332带动压紧气缸4333沿滑座431往复运动,上烫头组件45及下烫头组件44能够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其中,安装架4332向靠近切刀机构3一侧运动、下烫头组件44下移及上烫头组件45的上移是同步进行的,而安装架4332向远离切刀机构3一侧运动、下烫头组件44上移及上烫头组件45下移是同步进行的,此时即可实现侧封袋与把带之间的烫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