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模塑成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72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浆模塑成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浆模塑成形机械。特别适用于电子、电器、仪表以及农用禾苗移植盆、盘等纸浆模塑包装制品的生产。
目前,国内现有的纸浆模塑成形机均为垂直升降式成形机。这种垂直升降式成形机的结构如中国专利CN96222427.8《纸浆餐具成形机》所公开的,在纸浆池(槽)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固定架和活动模架,在活动模架上,设置有成形模座和机械执行机构。工作时,通过机械执行机构使活动模架在纸浆池内作垂直升降运动,以此完成其吸浆、成形、脱模等一系列成形工序。这种垂直升降式纸浆模塑成形机的主要缺点是成形速度慢、生产效率低、能耗高,难以适应高速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便、成形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能适应高速自动化生产的纸浆模塑成形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将现有的纸浆模塑成形机所通常采用的垂直升降式吸浆、成形方式改为滚动式吸浆、成形方式,亦即将原有的垂直升降式活动模架设计成为一种转筒式模架。在转筒式模架上,设置有多排成形模座,每排成形模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以安装成形凸模的模位。这样,不仅可将纸浆模塑成形过程中的吸浆制模、吸水、脱模三道工序有机结合并同时进行,而且由于转筒式的模架设置有多排模座,而每排模座又设置有多个模位,并可同时安装多个成形凸模,从而不仅解决了垂直升降式模塑成形机成形速度慢的问题,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此外,为了提高纸浆模塑成形机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还增设了转向脱模装置。转向脱模装置能将在转筒式模架上经过吸浆制模、吸水、脱模等工序的成形模制品自动脱模,并经输送带上的挂篮直接送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处理,从而实现了纸浆模塑成形的全程自动化生产。
经过上述设计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便、成形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它与现有的同功率垂直升降式纸浆模塑成形机相比,其单班生产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投资成本降低50%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附图所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模架的A-A向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模架的B-B向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脱模装置的左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纸浆模塑成形机包括有机架1、溢浆箱2、纸浆箱(池)3、吸浆制模成形装置4、动力驱动传动装置5和转向脱模装置6等部分。吸浆制模成形装置4为转筒式结构,吸浆制模成形装置4含有一个呈六角形的或呈三角形的转筒式结构的模架10,在转筒式模架10的一端,设置有分离器9,分离器9通过输气管道16与真空吸气装置15相连接;在转筒式模架10上,设置有三排模座,每排模座与模架轴线呈对称设置,相互两排模座之间的夹角为120°;分离器9与输气管道16及真空吸气装置15能保证安装在呈六角形的转筒式模架的模座上的每一排成形凸模,在吸浆制模工序时(即每一排成形凸模浸入溢浆池内),均处于负压吸浆状态。而当每一排成形凸模各自转至240°时,则使其处于正压状态,以便于模架的成形凸模上的已经成形的产品其易于脱模。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每排模座上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模位11,用以安装成形凸模。转筒式模架10通过转轴9安装在溢浆箱2的上方的机架的轴承座7上。在转轴9上,则设置有大链轮12、制动装置13及编码器14。大链轮12通过链条17与动力驱动传动装置5上的油马达18相连接,以传递动力;编码器14用于控制转筒式模架转动的角度。转向脱模装置6包括有脱模支架23、模具支架24、主推气缸19和升降气缸20;在脱模支架23的两侧,设置有两根导柱26,模具支架24通过滑套27安装在脱模支架23的两根导柱26上。在模具支架24上,设置有一排模座29;在模座29上,设置有与安装在转筒式模架上的成形凸模相配且数量相等的凹模;在每个模座29上,均设置有一组支输气管道28,每组支输气管道通过主输气管道30与真空吸气装置15相连接,以保证其在脱模工序中,使凹模能在负压的状态下顺利地吸出转筒式模架的成形凸模上的产品。主推气缸19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另一端与脱模支架23相连接,其作用是在工作状态时推动脱模支架23作往复运动;而设置于脱模支架23侧板上的限位装置25则起到限位的作用。升降气缸20固定在脱模支架23上,其作用是推动模具支架24沿导柱26作上、下运动;在模具支架下行时,模具支架24上的凹模与转筒式模架上的成形凸模相互吻合、锁紧,并通过模具支架上的凹模模腔所产生的负压,使脱模能顺利地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这样来实现的将废报纸、废纸箱等废料打碎后,加水、打浆成为均匀的纸浆混合浆,并用泵将其打入浓浆池内,然后用泵把纸浆混合浆输送至模塑成形机的纸浆箱3(池)内,并使其进入转筒式模架下方的溢浆箱2内。启动模塑成形机,使安装在转筒式模架的模座上的一排成形凸模浸入溢浆箱内的纸浆液内,此时,真空吸气装置15通过输气管道16和分离器9使处于纸浆液中的第一排成形凸模的模腔内入于负压吸浆状态,即进入模塑成形机的吸浆制模工序。这样,就能将纸浆均匀地吸附在成形凸模的表面。经过设计吸浆时间,亦即使成形凸模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纸浆后,转筒式模架转动120°,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一排成形凸模进入吸水工序。而此时,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二排成形凸模浸入溢浆箱的纸浆液内,进入吸浆制模工序,并开始对第二排成形凸模进行吸浆制模。当第二排成形凸模完成了吸浆制模工序之后,转筒式模架再转过120°,此时,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三排成形凸模浸入溢浆箱的纸浆液中,并进入吸浆制模工序;而第二排成形凸模则进入吸水工序,而此时的第一排成形凸模已转过240°,完成了吸水工序,进入了脱模工序;在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一排成形凸模进入脱模工序(转过240°)时,真空吸气装置15通过输气管道16和分离器9,使第一排成形凸模的模腔内的负压变为正压,而这时的转向脱模装置上的脱模支架23在主推气缸19的推动下,同时也转向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一排成形凸模,而安装在脱模支架23上的模具支架24则在升降气缸20的推动下,向下运动,并使安装在模具支架24上的模座上的凹模与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一排成形凸模吻合、锁紧;由于此时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一排成形凸模已转过240°,其模腔内已由负压变为正压,而脱模装置的模具支架上的凹模在与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一排成形凸模相吻合、锁紧后,在主输气管道30的作用下,已变为负压,这样,脱模装置的模具支架24上的凹模很容易将转筒式模架上的成形凸模上的成形凸模产品吸出。在转筒式模架的模座上的成形凸模产品被吸出的同时,脱模装置上的升降气缸20带动模具支架24上的凹模和成形凸模产品上升,主推气缸19推动脱模支架23回到起始的位置,真空吸气装置15通过主输气管道30和凹模上的支输气管道28使凹模内腔的负压变为正压,并将凹模上的成形凸模产品吹落到下方的输送带的第一只挂篮上。随后,输送带转过一个节距,第二只挂篮进入脱模装置的下方,等待下一批产品的到来。当转筒式模架再转动120°时,转筒式模架上的第二排成形凸模进入脱模工序,而转向脱模装置则重复上述脱模动作。这样,转向脱模装置即可将转筒式模架的成形凸模上脱模下来的成形产品不断地送入输送带的挂篮上,而输送带则自动地将这些产品输送至烘干机内进行烘干处理。按照上述动作规律,转筒式模架每转动一周(360°),设置于模架上的三排模座上的成形凸模分别完成一次吸浆制模、吸水、脱模工序,而转向脱模装置则相应重复三次脱模动作。如此周而复始,即可实现纸浆模塑成形机的自动化生产。仪表以及农用禾苗移植盆、盘等纸浆模塑包装制品的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纸浆模塑成形机,包括有机架(1)、溢浆箱(2)、纸浆箱、池(3)、吸浆制模成形装置(4)、动力驱动传动装置(5)和转向脱模装置(6),其特征是该纸浆模塑成形机的吸浆制模成形装置(4)为转筒式结构,它含有一个呈六角形或呈三角形的转筒式结构的模架(10),在转筒式模架(10)的一端,设置有分离器(9),分离器(9)通过管道(16)与真空吸气装置(15)相连接,在转筒式模架(10)上,设置有三排模座,每排模座与模架轴线呈对称设置,相互两排模座之间的夹角为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塑成形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每排模座上,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模位(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塑成形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脱模装置(6)包括有脱模支架(23)、模具支架(24)、主推气缸(19)、升降气缸(20),在脱模支架(23)上的两侧,设置有两根导柱(26),模具支架(24)通过滑套(27)安装在脱模支架的两根导柱(2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塑成形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支架(24)上,设置有一排模座(29),在模座(29)上,设置有与安装在转筒式模架上的成形凸模相配的且数量相等的凹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纸浆模塑成形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一排模座(29)上,均设置有一组支输气管道(28),每组支输气管道通过主输气管道(30)与真空吸气装置(15)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纸浆模塑成形机械,包括有机架、溢浆箱、纸浆箱(池)、吸浆制模成形装置、动力驱动传动装置和转向脱模装置等部分,其特点是吸浆制模成形装置为转筒式结构,并含有一个呈六角形或三角形的模架,在模架上可设置三排模座,每排模座上可设置多个用以安装成形凸模的模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便、成形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与现有的垂直升降式纸浆模塑成形机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五倍以上,成本降低50%左右。
文档编号D21J3/00GK2371216SQ9824717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4日
发明者楼建勋, 方建峰, 徐月明, 朱有土, 姜国兴 申请人:富阳市绿色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