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5198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气的直进性。由此,能够用直进性提高了的空气朝前顶辊19a精度良好地送出芯纱C。通过使管体95的内径在1mm以上、10mm以下,能够使在管体95内行走的芯纱C的行走路径稳定。由此,能够朝前顶辊19a精度良好地送出芯纱C。另外,在使管体95的内径为3mm以上、6mm以下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的直进性和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稳定性。
[0069]在张力付与部60与芯纱送出部90之间形成的芯纱C的纱道D1中芯纱C的行走方向与芯纱送出部90送出的芯纱C的纱道D2中芯纱C的行走方向不同。其结果,能够提高张力付与部60和芯纱送出部90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由此,能够一边将芯纱供给单元50配置在用来将纱条(纤维束)S设置到牵伸装置6中的作业区域R的外侧,一边将芯纱C送出到前顶辊19a。
[0070]在引导芯纱C的芯纱引导部43的内侧,以包含连接芯纱送出部90的管体95的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的直线L的方式形成有芯纱C的行走区域。因此,芯纱送出部90不用使行走路径弯曲就能够将芯纱C引导到前顶辊19a。由于设置有芯纱引导部43,因此能够更确实地向前顶辊19a提供芯纱C。芯纱引导部43所具有的锥形部43a越朝芯纱C的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内径越大。因此,能够更确实地获取从芯纱送出部90送出的芯纱C,向前顶辊19a引导。
[0071]芯纱供给单元50被配置在牵伸摇架68的摆动区域R1的外侧。由此,在使牵伸摇架68摆动之际,没有改变芯纱供给单元50的位置的必要,作业效率提高。
[0072]在从与构成各辊对15、16、18、19的各辊的旋转中心线和牵伸装置6中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两者垂直的方向看的情况下,芯纱送出部90中芯纱C的送出路径包含的直线L相对于前顶辊19a的旋转中心线倾斜。在这种情况下,送出到前顶辊19a的周面的芯纱C的纱端变得易于跟随旋转的前顶辊19a。S卩,能够使芯纱C确实地汇合到纤维束F内。并且,由于芯纱送出部90用压缩空气送出芯纱C,因此假定压缩空气在前顶辊19a弹回,该压缩空气吹跑前顶辊19a附近的纤维束F。但是,本实施形态由于像上述那样配置芯纱送出部90,因此能够抑制压缩空气弹回而阻碍芯纱C向纤维束F内汇合。
[0073]更详细为,在从与构成各辊对15、16、18、19的各辊的旋转中心线和牵伸装置6中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两者垂直的方向看的情况下,芯纱送出部90中芯纱C的送出路径包含的直线L与前顶辊19a的旋转中心线形成的角度α在20°以上、80°以下。这种情况下,能够更确实地使芯纱C汇合到纤维束F内。更好是通过使角度α为40°以上、60°以下地设定芯纱送出部90和芯纱引导部43的方向等,能够更确实地使芯纱C汇合到纤维束F中。
[0074]在沿构成各辊对15、16、18、19的各辊的旋转中心线看的情况下,芯纱送出部90的管体95和芯纱引导部43各自中的芯纱C的行走区域所含的直线L与沿牵伸装置6中的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的直线LF形成的角度β为30°以上、80°以下(参照图4)。这种情况下,能够更确实地使芯纱C汇合到纤维束F内。更好是通过使角度β为45°以上、65°以下地设定芯纱送出部90和芯纱引导部43的方向等,能够更确实地使芯纱C汇合到纤维束F中。
[0075]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单元控制装置10和机体控制装置20只要是至少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芯纱供给单元50的各部的控制装置就可以,配置位置等没有限制。并且,单元控制装置10也可以不按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而是按每多个纺纱单元2设置。
[0076]松弛付与部70的边缘73a并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例如多边形。并且,边缘73a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环,也可以是例如C字形。边缘73a的材质并不局限于陶瓷,也可以是金属。
[0077]芯纱C的种类也可以是单丝纱或假捻加工纱以外的纱线。例如,芯纱C也可以是刚性比单丝纱小的复丝纱或者卷缩性比假捻加工纱低的纱线。而且,芯纱C也可以是加工纱、喷气加工纱(例如将弹性纱与加工纱络交的纱线即卷缩性与加工纱类似的纱)或者细纱(普遍使用的纺纱)。
[0078]纺纱机1在下侧卷绕上侧提供的纺纱Y地配置各装置,但也可以在上侧卷绕下侧提供的纱线地配置各装置。并且,纺纱机1用来自动力箱5的动力(即多个纺纱单元2共同)驱动牵伸装置6的各辊对和横动装置23的横动机构,但是,也可以按每个纺纱单元2独立地驱动纺纱单元2的各部(例如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卷绕装置12等)。
[0079]为了防止纤维束F的捻传到气流纺纱装置7的上游,气流纺纱装置7还可以具备保持在纤维芯纱导纱器上、突出到纺纱室内地配置的针状体。并且,气流纺纱装置7也可以是用纤维芯纱导纱器下游侧的端部取代这样的针状体防止纤维束F的捻传到气流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的结构。而且,气流纺纱装置7还可以具备一对沿互相相反的方向加捻的空气喷嘴。
[0080]在纺纱Y的行走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可以配置在纺纱监视装置8的上游一侧。在纺纱机1中,纱线积存装置14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抽出纺纱Υ的功能,但也可以用送出辊和夹持辊抽出纺纱Υ。给蜡装置11、张力传感器9和纺纱监视装置8也可以不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
[0081 ] 卷绕装置12也可以不是由按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的驱动电动机驱动,也可以由多个纺纱单元2中共同设置的驱动源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当使卷装Ρ逆转时,摇架臂21被气缸(图示省略)以使卷装Ρ离开卷取滚筒22的方式移动,用设置在接头台车3上的逆转用辊(图示省略)使卷装Ρ逆转。
【主权项】
1.一种提供芯纱的芯纱供给单元, 具备: 张力付与部,对上述芯纱付与张力;以及 芯纱送出部,送出上述芯纱, 上述芯纱送出部中上述芯纱的送出路径设置在连接上述送出路径的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的直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 上述芯纱送出部具备在内部形成上述送出路径的路径形成部, 上述路径形成部的内径为1mm以上、10m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形成在上述张力付与部与上述芯纱送出部之间的上述芯纱的第1纱道中的上述芯纱的行走方向与上述芯纱送出部送出的上述芯纱的第2纱道中的上述芯纱的行走方向不同。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上述张力付与部至少在上述芯纱送出部送出了上述芯纱后的期间对上述芯纱付与张力。5.一种芯纱供给装置, 具备: 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以及 引导从上述芯纱送出部送出的上述芯纱的筒状的芯纱引导部; 在上述芯纱引导部的内侧,以包含连接上述入口区域和上述出口区域的上述直线的方式形成有上述芯纱的行走区域。6.一种纺纱机, 具备: 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纱供给装置; 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束;以及 纺纱装置,以上述芯纱为芯,对上述纤维束付与捻,生成纺纱, 上述牵伸装置具有牵伸摇架,该牵伸摇架支承牵伸上述纤维束的辊,并且能够摆动到牵伸位置和非牵伸位置, 上述芯纱供给单元配置在上述牵伸摇架的摆动区域的外侧。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机, 上述送出路径朝向配置在上述牵伸装置中的上述纤维束的行走方向的最下游的最下游辊的周面, 在从与上述最下游辊的旋转中心线和上述纤维束的行走路径两者垂直的方向看的情况下,连接上述入口区域和上述出口区域的上述直线相对于上述最下游辊的上述旋转中心线倾斜。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在从与上述最下游辊的上述旋转中心线和上述纤维束的上述行走路径两者垂直的上述方向看的情况下,连接上述入口区域和上述出口区域的上述直线与上述最下游辊的上述旋转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在20°以上、80°以下。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纺纱机,在沿上述最下游辊的上述旋转中心线看的情况下,连接上述入口区域和上述出口区域的上述直线与上述牵伸装置中的上述纤维束的上述行 走路径形成的角度为30°以上、80°以下。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提供芯纱(C)的芯纱供给单元(50),具备对芯纱(C)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60)、以及向前顶辊(19a)送出芯纱(C)的芯纱送出部(90),芯纱送出部(90)中芯纱(C)的送出路径设置在连接送出路径的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的直线上。
【IPC分类】D01H13/00
【公开号】CN105274677
【申请号】CN201510295660
【发明人】盐田健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公告号】EP2975164A2, EP2975164A3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