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7626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混开棉机、多仓 混棉机、开棉机、振动棉箱给棉机、单打手成卷机处理,处理过程中采用充分开松,无破洞的 工艺原则,自动抓棉机的打手速度控制在720r/min,混开棉机打手速度控制在850r/min,开 棉机打手速度控制在480r/min,振动棉箱给棉机568r/min,单打手成卷机打手速度为900r/ min,成卷罗拉的速度为10r/min;对棉纤维,长绒棉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多仓混棉 机、开棉机、振动棉箱给棉机、单打手成卷机处理,采用充分开松,无破洞的工艺原则,自动 抓棉机的打手速度控制在720r/min,混开棉机打手速度控制在850r/min,多仓混棉机260r/ min,开棉机打手速度控制在480-540r/min,振动棉箱给棉机568r/min,单打手成卷机打手 速度为l〇〇〇r/min,成卷罗拉的速度为10r/min ; B、 梳棉工序:对薄荷纤维,盖板速度为130-174mm/min,前上/下棉网清洁器隔距为30-40英丝/30-40英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调至35-45英丝,车速70-100m/min,刺辊速度控制在 748-858以11^11 ;对棉纤维,盖板速度为230-313111111/1^11,前上/下棉网清洁器隔距为12-15英 丝/12-15英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调至15-19英丝,刺辊速度控制在858-1100r/min,车速控 制在 70-100m/min; C、 并条工序:对薄荷纤维进行二道预并合,生产状态:温度30.5°C,湿度61%,出条速度 控制在210m/min;对棉纤维进行预并合,出条速度控制在244m/min; D、 精梳工序:对预并后的棉纤维使用条卷机成卷,牵伸隔距6mm;后使用精梳机精梳,车 速控制在200钳次/min,毛刷速度控制在1000r/min,张力牵伸控制在1.19倍,牵伸隔距控 制在6mm,落棉隔距控制在11.5mm; E、 混并工序:将预并后的薄荷纤维和棉纤维进行三次混并,控制混并条件,分别得到混 纺广品一、混纺广品^和混纺广品二; F、 粗纱工序:混纺产品一、混纺产品二和混纺产品三:生产状态:温度29°C,湿度63%,干 定量控制在3.3-5.3g/10m,牵伸隔距10 X 25 X 32,总牵伸/后牵伸倍数5.96-8.13/1.197,钳 口 4.0-4.5mm,捻度/捻系数3.795-4.557/87-94,锭速控制在500-650r/min,前罗拉转速 146_160r/min; G、 细纱工序: 混纺产品一:定量1.333g/100m,气压O.IMPa,钢领PG1 4254,钢丝圈6903 7/0,牵伸隔 距18 X 64,总牵伸/后牵伸倍数36.205/1.25,钳口 2.75mm前压力棒,锭速控制在11000r/ min,前罗拉转速146r/min; 混纺产品二:生产状态:温度28.5-29°C,湿度57-63%,气压0.13MPa,钢领PG1/2 3854, 钢丝圈oss 10/0,定量0.665g/100m,牵伸隔距18 X 64,总牵伸/后牵伸倍数56.299/1.30, 钳口 2.25mm前后双压力棒,锭速控制在13984r/min,前罗拉转速107r/min; 混纺产品三:定量1.329g/100m,气压0.1MPA,钢领PG1 4254,钢丝圈6903 8/0,牵伸隔 距18X64,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41.719/1.25,钳口 2.5mm前压力棒,锭速控制在llOOOr/ min,前罗拉转速146r/min; H、自络工序:络筒速度800r/min。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 梳棉工序中,对薄荷纤维,采用降低盖板速度,增大前上/下棉网清洁器隔距,放大刺辊与除 尘刀隔距的工艺原则,盖板速度为151mm/min,前上/下棉网清洁器隔距调至30英丝/35英 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调至40英丝。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 梳棉工序中,对薄荷纤维,采用提升车速,提高道夫转移率的工艺原则,刺辊增加一根分梳 板,车速提至90m/min。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 并条工序中对薄荷纤维进行二道预并合,预并一,定量17.0g/5m,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9X 23,喇叭口 3.0mm,总牵伸/后牵伸倍数6.499/1.765;预并二,定量16.6g/5m,并合数6根,牵 伸隔距9 X 23,喇叭口 3.0mm,总牵伸/后牵伸倍数6.097/1.58;对棉纤维,并合数6根,牵伸隔 距8 X 18,喇叭口 2.8mm,总牵伸/后牵伸倍数6.23/1.67。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 混并工序中,混纺产品一、混纺产品二:生产状态:温度31 °C,湿度61%;混一:并合数4棉/3薄 荷,牵伸隔距9 X 23,喇叭口 3.0mm,总牵伸/后牵伸倍数7.267/1.765;混二:并合数6根,牵伸 隔距9 X 23,喇叭口 3.0mm,总牵伸/后牵伸倍数6.164/1.58;混三: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9 X 23,喇叭口 3.0mm,总牵伸/后牵伸倍数6.03/1.5,乌斯特条干2.64%; 混纺产品三:生产状态:温度28°C,湿度63%;混一:并合数4棉/2薄荷,牵伸隔距9 X 23, 喇叭口 3.0mm,总牵伸/后牵伸倍数6.03/1.67 ;混二: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9 X 23,喇叭口 3.0謹,总牵伸/后牵伸倍数6.03/1.58;混三: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9 X 23,喇叭口 3.0mm,总 牵伸/后牵伸倍数5.91/1.5,乌斯特条干2.71%。8. 根据权利要求3或6或7所述的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 于:在并条或混并工序中,在皮辊表面涂有单组复合纺织胶辊涂料,涂前将皮辊吸墨1个往 复,并在烘箱内加温40分钟,温度稳定在40°C,上涂料时动作要迅速,用力来回多搓多拉,最 后顺一个方向轻轻搓动几次,保持均匀搓动至表面以略有细桔皮麻点。9. 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 于:在粗纱工序中:混纺产品一:生产状态:温度29°C,湿度63%,干定量3.3g/10m,总牵伸/后 区牵伸倍数8.13/1.197,捻度/捻系数4.557/87,锭速650r/min,前罗拉转速151r/min,乌斯 特条干3.14/3.04%; 混纺产品二:生产状态:温度29°C,湿度63%,干定量4.6g/1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 6.06/1.197,捻度/捻系数4.178/94,锭速650r/min,前罗拉转速 160r/min; 混纺产品三:生产状态:干定量5.3g/1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96/1.197,捻度/捻 系数3.795/91,锭速500r/min,前罗拉转速146r/min;乌斯特条干3.16/3.51%。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清花工序中,对薄荷纤维,自动抓棉机的型号为FA002A、混开棉机的型号为ZFA018、多仓 混棉机的型号为FA022型、开棉机型号为FA106B或FA106、振动棉箱给棉机型号为ZFA134、单 打手成卷机型号为A076F;对棉纤维,自动抓棉机型号为FA002A、开棉机型号为FA106、混开 棉机型号为ZFA108、多仓混棉机型号为FA022;在梳棉工序中,梳棉机的型号为FA224B;在并 条工序和混并工序中,并条机的型号为FA317A;在精梳工序中,条卷机的型号为JWF1381、精 梳机的型号为JWF1272;在粗纱工序中,粗纱机的型号为HY419A;在细纱工序中,细纱机的型 号为EJM138JLD,在自络工序中,自动络筒机的型号为N0.21C。
【专利摘要】随着纺织生产格局的不断变化,如何提升纺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提升产品价值,是当前国内纺企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且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意识的不断提升,具有环保、抗菌、防臭等功效的新型纤维素纤维受到市场青睐,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薄荷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的纱线以及纺纱工艺,所述混纺纱线由薄荷纤维与棉纤维通过混纺工艺混纺而成,其中薄荷纤维的含量为1%~99%,余量为棉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混纺工艺纺成纱线,该混纺纱线既具有薄荷纤维的优点、又具有棉纤维的特点,纱线强度高、成本低、抑菌防臭、触感优良,是制作婴幼儿服饰、家纺产品、医护用品、高档服装面料的优良选择。
【IPC分类】D02G3/04
【公开号】CN105525406
【申请号】CN201610062710
【发明人】张艳红
【申请人】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