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套筒配置嵌板组装成的非织造双层工业织物及用于该织物的嵌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721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是如上文所描述的,同时该织物可以在 其外表面的一部分上或在其整个外表面上具有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的实施例是如上文 所描述的。
[0032] 该织物可以横跨该织物的宽度具有不同类型的嵌板。例如,附加的外部折叠的嵌 板可以被固定到每个折叠的嵌板的第一和第二横向边缘中的至少一个,使得该附加的外部 折叠的嵌板的材料不同于每个折叠的嵌板的材料。例如,该附加的外部折叠的嵌板可以包 括耐热材料或耐磨损材料,诸如,PPS、PEEK、可成形金属或水解稳定化的热塑性材料。
[0033]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非织造工业织物的构造中使用的嵌板, 该嵌板包括:
[0034] a)至少一层定向的PET的聚合物薄膜,其包括福射能吸收材料;
[0035] b) 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
[0036] c)两个相对的横向边缘和两个相对的外边缘;
[0037] d)在该嵌板的每个端部处的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每个折叠区域包括: 该嵌板的一个外边缘;一个边缘区域;一列缝边环条和缝边槽,该列被定向成平行于该外边 缘且被设置成毗连该边缘区域;以及一个缝边折叠线,其大体上在中间穿过该列缝边环条 和缝边槽,该缝边折叠线被定向成平行于该外边缘;
[0038] e)-个主体区域,该主体区域在该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之间,该主体区 域包括:在该嵌板的内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和结合区,其中每个突出部具有至少一个孔隙, 且在每个突出部之间有一个结合区;第一和第二接缝区域,每个接缝区域包括:一列接缝槽 和接缝环条,该列被定向成平行于该外边缘;以及一个接缝折叠线,其大体上在中间穿过该 列接缝环条和接缝槽,该接缝折叠线被定向成平行于该外边缘;第一和第二端部主体区域, 该第一端部主体区域在该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一接缝折叠线之间;该第二端部主体区域在该 第二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线之间;以及一个中间主体区域,其在该第一和第二接缝折叠线 之间;
[0039] 其中当该嵌板被如下操作时,该嵌板形成一个折叠的嵌板:首先,沿着每个缝边折 叠线折叠该嵌板,使得每个外边缘被定向成朝向该嵌板的内表面,每个缝边环条形成一个 缝边环,且每个缝边槽形成一个用于接收相对的折叠区域的缝边环的缝边环接收开口;然 后,随后沿着每个接缝折叠线折叠该嵌板,使得在每个端部主体区域处的该嵌板的内表面 被定向成与在该中心主体区域处的该嵌板的内表面相对;该第一和第二折叠区域在一个缝 边区域处互相连接且被安置在该中心主体区域和相应的端部主体区域之间;每个接缝环条 形成一个接缝环;每个接缝槽形成一个用于接收一个毗连的折叠的嵌板的接缝环的接缝环 接收开口;该中心主体区域形成该折叠的嵌板的第一层,结合的端部主体区域形成该折叠 的嵌板的第二层;且通过将该第一层中的突出部固定到该第二层中的相对的结合区和/或 将该第二层中的突出部固定到该第一层中的相对的结合区来将该第一层固定到该第二层。
[0040] 在此嵌板中,该聚合物薄膜被双轴定向和/或被水解稳定化。
[0041] 此外,该嵌板包括聚合物薄膜的至少两个共挤层,且所述至少两个共挤层中的一 个可以包括辐射能吸收材料。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辐射能吸收材料可以是炭黑。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在双层非织造工业织物的构造中使用的嵌板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俯视图。 [0043]图2A到图2D例示了图1中的嵌板的连续折叠步骤;图2B是图2A的立体图,同时图2D 是图2C的立体图。
[0044]图3A是图1中示出的嵌板处于充分折叠的配置的立体图。
[0045]图3B是图3A的圆圈区域3B的放大视图。
[0046]图3C是图3A中的圆圈区域3C的放大视图。
[0047]图4是图3A到图3C中示出的折叠的嵌板的侧视图。
[0048] 图5是图4中示出的折叠的嵌板的俯视图。
[0049] 图6A是由一系列互相连接的折叠的嵌板构造成的工业织物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一 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每个折叠的嵌板如图3A到图3B中示出的被构造。
[0050] 图6B是图6A中的圆圈区域6B的放大视图。
[0051] 图7是图6A中示出的两个互相连接的折叠的嵌板的第二层的外表面的立体图,以 及在所述两个折叠的嵌板之间的互相连接区域的放大图,其中表面粗糙度已经被施加到该 外表面的一部分。
[0052] 图8是图4中示出的嵌板的缝边区域的侧视图,例示了多种内部构造特征。
[0053]图8A是图8中示出的圆圈区域8A的放大视图。
[0054]图8B是图8中示出的圆圈区域8B的放大视图。
[0055]图8C是图8中示出的圆圈区域8C的放大视图。
[0056]图8D是图8中示出的圆圈区域8D的放大视图。
[0057]图8E是图8中示出的圆圈区域8E的放大视图。
[0058]图8F是图8中示出的圆圈区域8F的放大视图。
[0059] 图9例示了一个折叠的嵌板中的折叠区域的一个替代配置的截面侧视图。
[0060] 图10是由多个折叠的嵌板构造成的双层非织造工业织物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 图。
[0061] 图11是非织造工业织物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平面俯视图。
[0062] 图12是图10中示出的非织造工业织物的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下文结合附图阐述的具体描述意在作为对嵌板和(由这些嵌板构造成的)双层非 织造工业织物的实施方案的描述,而并非意在代表可以构造或利用该嵌板的仅有形式。应 理解,通过也意在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不同的实施方案可以实现相同的或等同 的功能和结构。如在本文中其他地方表示的,相同的元件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或特征。
[0064] 为了简洁起见,在具体描述和部件列表中,"双层非织造工业织物"将被简单地称 为"织物"。
[0065]折叠的嵌板
[0066]图1是用于在织物中使用的嵌板(1)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俯视图。嵌板(1)可以被制 造成任何宽度和长度。然而,对于一些应用,外边缘(26a)和外边缘(26b)之间的距离(或嵌 板长度)可以是在〇.5m和1.0m之间,而沿着外边缘(例如,26a,26b)的距离(或嵌板宽度)可 以如需要的一样长。例如,嵌板宽度可以近似等于需要的织物宽度。
[0067]嵌板(1)包括位于第一和第二折叠区域(61,62)之间的主体区域(5)。
[0068] 每个折叠区域(61,62)包括外边缘(26&,2613)、内边缘(28&,2813)、一列缝边槽 (45a,45b)和缝边环条(25&,2513);以及中间穿过该列缝边槽(45&,4513)和缝边环条(25 &, 25b)的缝边折叠线(27&,2713)。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缝边槽(45 &,4513)和缝边环条(25&, 25b)将用来给嵌板(1)的折叠区域(61,62)缝边。
[0069] 主体区域(5)在第一和第二内边缘(28a,28b)之间延伸。主体区域(5)还包括第一 和第二接缝列接缝槽(41a,41b)和接缝环条(21&,2113),其中接缝折叠线(35&,3513)在每个 接缝列之间的中间。第一和第二接缝区域(31,32)由相应的接缝槽(41a,41b)、接缝环条 (21a,21b)和接缝折叠线(35a,35b)限定。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接缝槽(41a,41b)和接缝环 条(21a,21b)将用来限定毗连的折叠的嵌板之间的接缝。
[0070] 还可以按照第一和第二端部主体区域(11a,lib)和中心主体区域(lie)限定主体 区域(5)。为了更清楚起见,剖面线已经用来描绘中心主体区域(lie)的内表面;此剖面线不 意味着中心主体区域(lie)的成分不同于端部主体区域(lla,llb)的成分。每个端部主体区 域(11 &,1113)在其相应的内边缘(28&,2813)和接缝折叠线(35&,3513)之间延伸,同时中心主 体区域(lie)在第一和第二接缝折叠线(35a)和(35b)之间延伸。端部主体区域(11a,lib)在 长度上(即,内边缘(28a,28b)和接缝折叠线(35a,35b)之间的相应的距离)大致上相等。每 个端部主体区域(lla,llb)的总长度可以近似等于中心主体区域(lie)的长度(即,接缝折 叠线(35a,35b)之间的距离)。
[0071 ]主体区域(5)包括一系列的突出部(57)的列,其中在每个列之间有一个结合通道 (56)。一列中的突出部(57)由一个结合区(53)分开。如图2A中示出的。突出部(57)从嵌板 (1)的内表面向外突出。突出部(57)可以整个被乳纹,在嵌板(1)的外表面上留下凹陷。突出 部(58a,58b)最接近每个折叠区域(61,62)的内边缘(28 &,2813)。在此实施方案中,横跨嵌板 (1)的长度的突出部(57)的列是(以1-2-1-2···图案)交错的,同时在每个折叠区域(61,62) 中,每个缝边槽(45a,45b)直接横跨最接近内边缘(28a,28b)的一个突出部(58a,58b)。同时 突出部(57)被布置在平行于接缝折叠线(35a,35b)定向的规则的列中,突出部的其他空间 布置会是可能的,诸如偏移(彼此相对地)。此外,突出部(57)全都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 状,虽然可以使用其他乳纹图案和突出部形状,诸如,WO 2013/181748、W0 2013/188964、TO 2014/053055或WO 2014153644(其全部以引用的方式被纳入)中所公开的那些。
[0072]图2A例示了图1的嵌板(1)的侧视图,示出了嵌板(1)的第一折叠步骤。图2B是图2A 的立体图。
[0073]在精确分切过程中,突出部(57)可以在它们的横向侧上被进一步分切以形成孔隙 (55),如图2A中示出的。每个突出部(57)包括一个由侧表面(52)支撑的表面(51),其中在一 个或两个横向侧上有孔隙(55)。此外,看到的是,主体区域(5)中的内表面形成一个连续的 向外成型的表面,且在其外表面上有凹陷。孔隙(55)允许流体和/或空气从一个嵌板表面移 动穿过到折叠的嵌板中的另一个表面,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横跨折叠的嵌板的宽度的)通 路,该通路可以接收一个细丝元件以允许中心主体区域(lie)与两个相对的端部主体区域 (11 a,11 b)的机械固定。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此特征。
[0074]参照图2A和图2B,沿着每个折叠线(27a,27b)折叠嵌板(1),使得每个折叠区域 (61,62)被折叠成U形。每个外边缘(26a,26b)(在图1中不出)被折叠朝向嵌板⑴的内表面, 且近似在相应的内边缘(28a,28b)(参见图1)之上。此折叠过程形成与缝边环接收开口 (45a,45b)交替的缝边环(25a,25b)。
[0075]图2C和图2D例示了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最初的折叠步骤之后对嵌板(1)的随后 折叠。沿着接缝折叠线(35a,35b)折叠嵌板(1),使得每个端部主体区域(lla,llb)被折叠朝 向中心主体区域(lie)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