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套筒配置嵌板组装成的非织造双层工业织物及用于该织物的嵌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721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此折叠步骤导致在嵌板(1)的每个端部处形成接缝环(21a,21b)和 接缝环接收开口(41a,41b)(注意,在图2D中仅示出了(21a)和(41a))。参考图2C和图2D,正 沿着标记'X'的弧折叠端部主体区域(11b),同时端部主体区域(Ila)已经被完全折叠使得 它接触中心主体区域(11c)。折叠区域(61)近似位于中心主体区域(lie)的中间点处,其中 缝边环(45a)接收中心主体区域(lie)的突出部(57)。类似地,一旦端部主体区域(Ilb)被完 全折叠,折叠区域(62)将近似位于中心主体区域(lie)的中间点处,其中缝边环(45b)接收 中心主体区域(lie)的突出部(57)。折叠区域(61,62)可以以下文描述的方式固定到中心主 体区域(11c)。
[0076]在折叠的嵌板中,端部主体区域(lla,llb)的突出部的列大致上以交错的形式与 中心主体区域(I I c)的突出部的列重叠,使得一个突出部(57)的表面(51)接触相对的结合 区(53)。这在下文中被更详细地讨论。
[0077]图3A例示了在图2A到图2D中例示的折叠过程之后,一旦使两个端部主体区域 (11a,lib)与中心主体区域(Ilc)接触时折叠的嵌板(10)。缝边区域(65)被限定为折叠区域 (61,62)的重叠。参考图3六,端部主体区域(11 &,1113)形成折叠的嵌板(10)的第一层,同时中 心主体区域(lie)形成折叠的嵌板(10)的第二层。当被用在工业传送或过滤应用中时,中心 主体区域(lie)可以被定向成朝向工业织物的产品传送侧使得缝边区域(65)被定向成朝向 机器。
[0078]图3B更详细地例示了缝边区域(65)。缝边环接收开口(45a,45b)如以下方式互相 连接。折叠区域(61)的缝边环(25a)插入到折叠区域(62)的缝边环接收开口(45b)内,同时 折叠区域(62)的缝边环(25b)插入到折叠区域(61)的缝边环接收开口(45a)内。此外,缝边 环接收开口(45a,45b)被设定尺度以便接收中心主体区域(IIc)的突出部(57)。此外,外边 缘(26a,26b)与突出部(58a,58b)对准使得边缘区域(85a,85b)的表面被定位在结合通道 (56)的下平面表面上,且被固定至此(如下文所讨论的)。
[0079] 图3C示出了接缝区域(31)的放大图,毗连的嵌板可以被接合在该接缝区域处。接 缝区域(31)包括多个有规律地间隔开的接缝环(21a),接缝环接收开口(41a)被定位在所述 接缝环之间。通过以上文描述的方式在第一接缝折叠线(35a)(在图2C和图2D中示出的)处 折叠嵌板(1)而形成接缝环(21a)和接缝环接收开口(41a)。此外,接缝通道(80)经由接缝环 (21a)形成。
[0080] 图4是图3A到图3C中示出的折叠的嵌板(I0)的侧视图。缝边区域(65)包括互相连 接的折叠区域(61,62),使得通过缝边环(25a,25b)的重叠形成缝边通道(95)。一个缝边连 接构件(在图6A和图6B中被示出为(97))可以插入到缝边通道(95)内以将折叠区域(61,62) 固定在一起。接缝区域(31,32)包括接缝环(21a,21b)。接缝通道(80)形成在每组接缝环 (21a,21b)内。当毗连的折叠的嵌板的接缝环互相连接时,还存在毗连的接缝通道的重叠, 一个接缝连接构件可以插入到该毗连的接缝通道的重叠中以固定毗连的折叠的嵌板之间 的机械连接。这在下文中被进一步讨论且被例示在图6A、图6B和图7中。
[0081 ] 此外,边缘区域(85a,85b)可以在结合通道(56)处固定到中心主体区域(lie)的内 表面,从而将折叠的嵌板(10)配置成一个完全自包含的单元。参考图4,原始嵌板(1)的自由 端(即,折叠区域61,62)被包含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内。换言之,边缘区域(85a,85b)被遮蔽在 端部主体区域(11a,lib)的内表面和中心主体区域(Ilc)的内表面之间。可以通过将细丝构 件(90)或类似的材料可选地插入穿过折叠的嵌板(I 0)的内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准的孔隙 (55)来增强折叠的嵌板(10)的抗压缩性。
[0082]图5是图4中示出的折叠的嵌板(I0)的俯视图,例示了将缝边环(25a,25b)插入到 对应的缝边环接收开口(45a,45b)内。此外,中心主体区域(11c)的突出部(57)是可见的,是 因为它们被缝边环接收开口(45a,45b)接收。一旦以此方式互相连接,则形成一个允许接收 扣针或单丝以进一步固定缝边区域(65)的缝边通道(95)。可选地,可以使用下文所描述的 方法使互相连接的缝边环(25a,25b)固定就位。接缝环(2Ia,2Ib)和接缝环接收开口(4Ia, 41b)被定位在折叠的嵌板(10)的相对端处,用于与一个毗连的折叠的嵌板互相连接,如下 文所描述的。
[0083]通过使接缝环和接缝环接收开口在定位于折叠的嵌板的相对端处的接缝区域处 互相啮合来使一系列毗连的折叠的嵌板互相连接而构造工业织物。这在图6A、图6B和图7中 被进一步例示。用来构建织物的折叠的嵌板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织物长度而变化。
[0084]图6A提供了由一系列互相连接的折叠的嵌板(IOa,IOb)构造的工业织物(100)的 第一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两个互相连接的嵌板(l〇a,IOb)如图3A到图3C中示 出的被构造。在织物(100)的一种应用中,由标注MD的箭头指示织物(100)的运动方向,同时 横跨机器方向(⑶)被指示为垂直于MD。
[0085]参考图6A和图6B,折叠的嵌板(10a,IOb)在复合接缝区域(20)处互相连接,该复合 接缝区域包括通过接缝连接构件(82)(诸如,销、扣针、单丝或本领域中已知的类似构件)与 折叠的嵌板(IOb)的接缝区域(33)的接缝环互相连接的折叠的嵌板(IOa)的接缝区域(32) 的接缝环。
[0086]可以通过将缝边连接构件(97)(诸如,单丝或销或本领域中已知的类似构件)插入 在缝边通道内来进一步固定嵌板(10a,10b)的缝边区域(65a,65b)。当构造工业织物(100) 时,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缝边连接构件(97); 即,并非必须用连接构件(97)固定织物(100) 中的所有缝边区域。如果未使用缝边连接构件(97)固定缝边区域(例如,65a,65b),则可以 以关于图8所描述的方式固定这样的缝边区域(65a,65b)。在图6B中提供了嵌板(IOa)的复 合接缝区域(20)和缝边区域(65a)的放大视图。
[0087] 端部主体区域(11a,11b,12a,12b)提供了一个可以面向机器的表面,在该机器上 使用该工业织物;此表面被称为"机器侧"(MS)表面。中心主体区域(llc,12c)可以提供该工 业织物的产品传送侧;此表面被称为"产品侧"(PS)表面。MS和PS之间的区别是由缝边区域 (65a,65b)的位置引起的。换言之,缝边区域(65a,65b)在MS上。
[0088]从图6A明了的是,在织物(100)的使用期间可以被捕获或被拉动的所有自由端现 在都被固定在织物(100)结构内。这些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在使用该织物(1 〇〇)时,终端 折叠区域(例如,图6B中的(61)和62))被向内转动到织物(100)内且被固定在织物(100)内, 而并非被直接暴露到机器部分。
[0089] 参考图6B,折叠的嵌板(IOa)的端部主体区域(11a,lib)在缝边区域(65a)处通过 缝边连接构件(97)(诸如,单丝)互相连接,该缝边连接构件被插入穿过折叠区域(61,62)的 互相交叉的缝边环(25a,25b)。在端部和中心主体区域(11a,11b,lie)上的突出部(57)被定 向成朝向折叠的嵌板(IOa)的内部,同时在每个折叠的嵌板(10a,IOb)外表面上可见到凹 陷。突出部(57)的至少一个横向侧包括一个孔隙开口(55)。在折叠的嵌板(IOa)中,端部主 体区域(11a,lib)的突出部(57)与中心主体区域(lie)的突出部对准使得孔隙(55)允许流 体、空气以及材料移动穿过工业织物(100)。通过使接缝环(21a,21b)互相啮合以提供一个 可以插入接缝连接构件(82)的接缝通道(未示出)来使折叠的嵌板(IOb)互相连接到折叠的 嵌板(IOa)。多个折叠的嵌板(诸如,(IOa)和(IOb))可以以这种方式串联地互相连接,以便 根据需要构建工业织物(100)的长度。
[0090] 图7是图6A中示出的两个互相连接的嵌板的第二表面的立体图,以及所述两个折 叠的嵌板之间的互相连接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已经向每个折叠的嵌板(10a,10b)的中心主 体区域(llc,12c)的外表面施加表面粗糙度。换言之,图7是可以被用作如上文限定的工业 织物(100)的产品侧(PS)表面的表面的立体图。
[0091] 在此视图中,缝边区域(65a,65b)在织物(100)的相对的机器侧(MS)上。在例示的 放大图中,对于任何给定的折叠的嵌板,在PS层的内表面上的突出部(57)与MS层的内表面 上的对应的突出部(5 7)对准且接合。一个突出部表面被固定到一个相对的层的对应的平面 结合区,如关于图8所描述的。嵌板(IOa)的接缝区域(32)的接缝环与嵌板(IOb)的接缝区域 (33)中的对应的环接收开口相互啮合,以形成接缝通道(80 ),该接缝通道允许通过插入一 个销或扣针(诸如,如图6B中所描述的(82))使两个嵌板在复合接缝区域(20)处互相连接。
[0092] 折叠的嵌板的外表面可以在其上具有粗糙度。在图7的放大图中示出了表面粗糙 度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折叠的嵌板(l〇a,IOb)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包括条纹(48)(作为一个实 施例)。表面粗糙度被施加以减少外部污染物的粘附。在美国专利No. 6,773,786中描述了表 面粗糙度的其他实施例。
[0093] 图8是图4中示出的折叠的嵌板(10)的缝边区域(65)的侧视图,例示了多种内部构 造特征。图8类似于图4且在圆圈区域8A至8F中的每个中例示了可以用来固定形成折叠的嵌 板(10)的PS层和MS层的端部主体区域和中心主体区域(11a,IIb和11c)的若干可能的固定 方法。将依次讨论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
[0094]图8A是图8中的圆圈区域8A的放大图,且例示了横跨互相连接的折叠的嵌板(10) 的宽度而插入穿过接合的突出部(57)的对准的横向孔隙(55)的细丝构件(90)(诸如,单丝 或其他纱线)的使用。细丝构件(90)通过上嵌板层和下嵌板层的对准的孔隙(55)而机械地 互锁所述上嵌板层和下嵌板层以便防止分开。可以横跨织物的宽度和长度在选定的位置处 重复此互相连接过程,以增强该织物中的嵌板层的互相连接,且此互相连接过程可以代替 地或附加地用于突出部键合位置(诸如,图8B中示出的(71a,71b)。
[0095]图8B是图8中的圆圈区域8B的放大图,例示了使端部折叠区域(11a,lib)与中心主 体区域(lie)互相连接的一种可能的方法。通过两个表面之间的焊接(71b),定位在端部主 体区域(Ilb)中的突出部(57b)的表面(51b)可以固定到中心主体区域(lie)中的相对的平 面区域(53c)。焊接可以包括例如通过激光透射焊接(TTLW)。类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