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0650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加工装置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纺丝又称化学纤维成形,制造化学纤维的一道工序,是将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制成胶体溶液或熔化成熔体后由喷丝头细孔压出形成化学纤维的过程。纺丝组件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用于生产涤纶、棉纶、丙纶、氨纶、熔融纺丝的长丝和短纤维的必不可少的部件。
[0003]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的缺陷,熔体在纺丝组件内存在料流动死角,料容易在死角处停留时间过长,从而产生黄料,在组件内压有波动时,黄料混合到新鲜料体中,从而影响纤维质量;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其结构设计不合理,经常会出现漏料的情况发生,从而浪费原材料,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料流动死角产生黄料从而影响纤维质量的问题,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漏料情况经常发生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从而既防止了漏料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料流动死角产生的黄料出现,保证了纤维质量,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中,包括:内部设有料通道的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内活动设置有N个螺钉,与所述N个螺钉位置对应有N个螺纹孔的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底部向内侧一体成型有平面支撑环,所述中空外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单层过滤网、套圈、多层过滤网、两面均设有密封边的分配板、第一单边密封圈、喷丝板和第二单边密封圈,所述第二单边密封圈紧密嵌套于所述喷丝板的下板面,且所述第二单边密封圈紧贴安置于所述中空外壳的平面支撑环上;
[0007]其中,所述单层过滤网的边环径、所述套圈的环径、所述多层过滤网的边环径、所述分配板的边环径、所述第一单边密封圈的环径、所述第二单边密封圈的环径以及所述平面支撑环的环径均相同;同时,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N个螺钉之间的距离相同,S卩:N个螺钉均匀分布于上盖板上。
[0008]上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中,所述料通道为圆弧形光滑通道,所述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的一端为进料口,所述料通道面向所述单层过滤网的一端为出料口。
[0009]上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中,所述进料口处设有垫圈,以方便与外部料管的连接。
[0010]上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中,所述上盖板通过N个螺钉与所述中空外壳的N个螺纹孔的对应关系紧固连接所述中空外壳。
[0011]上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中,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中空外壳紧固连接后呈方形结构,且N为4。
[0012]上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中,所述螺钉位于所述上盖板的四个顶端,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中空外壳的四个顶端。
[0013]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通过增加多层具有密封效果的密封圈或者密封边,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漏料情况经常发生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同时,由于设计套圈的圈径(环径)与过滤网环径相同,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料流动死角产生黄料从而影响纤维质量的问题,进而既防止了漏料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料流动死角产生的黄料出现,保证了纤维质量,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俯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剖面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部分零件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0]实施例1: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的部分零件拆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包括:内部设有料通道10的上盖板101,上盖板101的四个顶端活动设置有4个螺钉11,与4个螺钉11位置对应有4个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的中空外壳102,中空外壳102底部向内侧一体成型有平面支撑环21,中空外壳102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单层过滤网103、套圈104、多层过滤网105、两面均设有密封边的分配板106、第一单边密封圈107、喷丝板108和第二单边密封圈109,第二单边密封圈109紧密嵌套于喷丝板108的下板面,且第二单边密封圈109紧贴安置于中空外壳102的平面支撑环21上,其中,单层过滤网103的边环径、套圈104的环径、多层过滤网105的边环径、分配板106的边环径、第一单边密封圈107的环径、第二单边密封圈109的环径以及平面支撑环21的环径均相同(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结构设计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既防止了漏料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料流动死角产生的黄料出现,保证了纤维质量,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00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中,料通道10为圆弧形光滑通道,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的一端为进料口,进料口处设有垫圈12,垫圈12的设置方便了进料口与外部料管的连接,且便于密封连通;同时,料通道10面向单层过滤网103的一端为出料口 ;熔体料经过光滑的圆弧形料通道10,滑动摩擦力很小,从而使得熔体料能够顺畅的流入纺丝组件,熔体在纺丝组件内停留时间较短。
[00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中,上盖板101与中空外壳102通过螺钉螺纹孔的对应关系紧固连接后呈方形结构,外形为方块的纺丝组件便于安装固定,从而降低了员工的操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通过增加多层具有密封效果的密封圈或者密封边,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漏料情况经常发生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同时,由于设计套圈的圈径(环径)与过滤网环径相同,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料流动死角产生黄料从而影响纤维质量的问题,进而既防止了漏料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料流动死角产生的黄料出现,保证了纤维质量,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002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00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有料通道的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内活动设置有N个螺钉,与所述N个螺钉位置对应有N个螺纹孔的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底部向内侧一体成型有平面支撑环,所述中空外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单层过滤网、套圈、多层过滤网、两面均设有密封边的分配板、第一单边密封圈、喷丝板和第二单边密封圈,所述第二单边密封圈紧密嵌套于所述喷丝板的下板面,且所述第二单边密封圈紧贴安置于所述中空外壳的平面支撑环上; 其中,所述单层过滤网的边环径、所述套圈的环径、所述多层过滤网的边环径、所述分配板的边环径、所述第一单边密封圈的环径、所述第二单边密封圈的环径以及所述平面支撑环的环径均相同;同时,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通道为圆弧形光滑通道,所述料通道与外部连通的一端为进料口,所述料通道面向所述单层过滤网的一端为出料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处设有垫圈,以方便与外部料管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通过N个螺钉与所述中空外壳的N个螺纹孔的对应关系紧固连接所述中空外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中空外壳紧固连接后呈方形结构,且N为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位于所述上盖板的四个顶端,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中空外壳的四个顶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属于纤维加工装置结构设计领域,该上装式外封纺丝组件通过增加多层具有密封效果的密封圈或者密封边,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漏料情况经常发生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同时,由于设计套圈的圈径(环径)与过滤网环径相同,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纺丝组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料流动死角产生黄料从而影响纤维质量的问题,进而既防止了漏料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料流动死角产生的黄料出现,保证了纤维质量,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IPC分类】D01D1-06, D01D4-00, D01D1-10
【公开号】CN204530031
【申请号】CN201520213287
【发明人】钱琦渊
【申请人】无锡金通化纤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