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9414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放纱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混纺纱是指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或单纱按一定比例混合纺制的纱线,如涤棉混纺纱,涤粘混纺纱等。还有用多种纤维按不同比例来分配调节变成了混纺纱。
[0003]抗菌混纺纱采用抗菌纤维或用抗菌单纱经过混纺制成,抗菌纤维或用抗菌单纱是以多种含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负离子的天然矿物质为原料,采用复合技术高温提炼成抗菌纤维,抗菌纤维再制成抗菌单纱。
[0004]现有的抗菌混纺纱制作工艺中,由于抗菌单纱是卷绕在芯棒上制成卷纱,卷纱在放纱过程中,卷纱中的抗菌单纱之间由于相互摩擦会掉落大量絮状纤维杂质,该絮状纤维杂质因为重量轻会漂浮在空气中,并且由于摩擦产生静电会吸附在一些抗菌单纱上,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但影响工作环境,并且还会对后续的混纺制成的抗菌混纺纱的质量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包括最少一个第一滑轨和最少一个设置在第一滑轨下方的卷纱,所述第一滑轨内部设置有矩形空腔,第一滑轨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空腔连通;卷纱的中央设置有圆柱形芯棒,芯棒的顶部高于卷纱的顶部,芯棒的底部低于卷纱的底部,芯棒的内部设置有型腔,芯棒的上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型腔连通,芯棒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型腔连通,芯棒的上底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型腔连通,芯棒的正上方设置有上收集罩和沿着凹槽前后滑动的T形滑块,滑块的顶部设置在空腔内,滑块的竖直部穿过凹槽与芯棒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滑块的中央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下端与第三通孔连通,空腔内设置有与负压室相连接的气管,气管与第四通孔的上端连通;上收集罩包括底部敞开的圆台形第一壳体和顶部、底部都敞开的圆台形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底部与第二壳体的顶部连通,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供滑块的竖直部进出的第五通孔,第一壳体的顶部与滑块的竖直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芯棒的正下方设置有下收集罩,下收集罩包括顶部敞开的倒圆台形第三壳体和顶部、底部都敞开的倒圆台形第四壳体,第四壳体的底部与第三壳体的顶部连通,第三壳体的底部与芯棒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滑轨的前方设置有与第一滑轨结构相同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的下方设置有数量与卷纱相同的T形滑杆,滑杆的竖直部上设置有沿着滑杆上下滑动的滑钩,滑钩上设置有锁紧螺母,滑钩与滑杆之间通过锁紧螺母固定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的锥角小于第二壳体的锥角,第三壳体的锥角小于第四壳体的锥角。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结构,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与卷纱的顶部齐平或第二壳体的底部高于卷纱的顶部,所述第四壳体的顶部与卷纱的底部齐平或第四壳体的顶部低于卷纱的底部。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利用上收集罩和下收集罩将混纺放纱过程中产生的絮状纤维杂质吸附除去,利用滑块调整卷纱中的抗菌单纱在进入混纺机前的角度与高度,提高混纺效果;通过滑杆与滑钩牵引抗菌单纱,避免抗菌单纱被污染;该装置操作简单,除杂效果好,避免抗菌单纱在混纺放纱过程被污染,混纺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滑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收集罩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收集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滑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收集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收集罩结构示意图。所述抗菌混纺纱用牵引放纱装置,包括最少一个第一滑轨10和最少一个设置在第一滑轨10下方的卷纱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10内部设置有矩形空腔11,第一滑轨10底部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与空腔11连通;卷纱20的中央设置有圆柱形芯棒22,芯棒22的顶部高于卷纱20的顶部,芯棒22的底部低于卷纱20的底部,芯棒22的内部设置有型腔221,芯棒22的上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22,第一通孔222与型腔221连通,芯棒22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23,第二通孔223与型腔221连通,芯棒22的上底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三通孔224,第三通孔224与型腔221连通,芯棒22的正上方设置有上收集罩30和沿着凹槽12前后滑动的T形滑块23,滑块23的顶部设置在空腔11内,滑块23的竖直部穿过凹槽12与芯棒22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滑块23的中央设置有第四通孔231,第四通孔231的下端与第三通孔224连通,空腔11内设置有与负压室相连接的气管50,气管50与第四通孔231的上端连通;上收集罩30包括底部敞开的圆台形第一壳体31和顶部、底部都敞开的圆台形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的底部与第二壳体32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供滑块23的竖直部进出的第五通孔311,第一壳体31的顶部与滑块23的竖直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芯棒22的正下方设置有下收集罩40,下收集罩40包括顶部敞开的倒圆台形第三壳体41和顶部、底部都敞开的倒圆台形第四壳体42,第四壳体42的底部与第三壳体41的顶部连通,第三壳体41与第四壳体42为一体式结构,第三壳体41的底部与芯棒22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8]卷纱20中的抗菌单纱21 (在图1中)在混纺放纱过程中,卷纱20在滑块23的作用下会不断转动,抗菌单纱21之间由于相互摩擦会掉落大量絮状纤维杂质,由于气管50与负压室相连接,使得型腔221内部气压为负压,通过第一通孔222,上收集罩30内产生非常大的吸力,将大部分絮状纤维杂质吸附收集到上收集罩30内,最后依次通过第一通孔222、型腔221、第三通孔224、第四通孔231、气管50进入负压室内集中;其中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为圆台形的作用是使得上收集罩30内的吸力作用面积增大,扩大收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