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介质的传导加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64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介质的传导加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喷墨打印机传送的打印介质的加热技术。
喷墨打印机具有至少一个打印盒,打印盒含有储存在容器中的液态墨水。容器与安装在盒主体上的打印头连接。打印头被控制,以便从打印头向经过打印机而传送的例如纸的打印介质上喷射小墨水滴。
很多喷墨打印机具有一个保持打印盒的支架。支架沿纸的宽度进行扫描,受控的向纸上喷射的墨滴由每个扫描构成图像扫描带。在支架扫描之间纸被输送,以便打印下一个图像扫描带。
通常,特别是在打印彩色图像时,对于同一扫描带,支架的扫描多于一次。每当进行这种扫描时,可以打印不同组合的彩色或墨滴图案、直到形成完整的图像扫描带。进行这种多扫描打印模式的一个理由是在打印紧接第一个彩色图案的第二个彩色图案之前、可使介质上的一个彩色墨水干燥。这种打印模式能够避免在同一时刻打印两个靠近的不同彩色墨滴时可能产生的渗色。
打印介质运动以通过打印机的速度、即所谓“传输速度(throughput)”在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传输速度一般由每分钟被移动通过打印机的打印介质之张数测定。高的传输速度是所希望的。但是,打印机的设计者不可能只顾增加传输速度而不考虑这种增加对其它打印质量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影响喷墨打印机打印质量的因素是干燥时间。打印介质的移动必需被控制、以确保曾经打印的液态墨水适当地干燥。如果在墨水充分干燥之前允许打印介质页相互接触,则该接触会造成墨水涂擦。所以,打印机的传输速度应被限制为在打印页充分干燥之前避免接触的程度。不论油墨的施加是否使用上述的扫描技术还是使用其它例如能有效覆盖整个打印介质宽度的静态打印头配置结构的方法,上述墨水涂擦的可能都存在。
扫描型喷墨打印机必须控制其传输速度,以便通过充分的时间量间隔开单独的扫描,从而确保不产生上述的渗色。
除了传输速度之外,喷墨打印机的设计者必须重视起皱的问题。起皱是指吸收性打印介质(例如纸)上的不能控制的局部卷曲,当液态墨水浸透纸纤维使纤维膨胀时产生起皱。不能控制的卷曲使纸从打印头向前或向后移动,改变了打印头与纸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这些在距离和角度上无法预料的变化会降低打印质量。需要能够预料的和不变的距离和角度,以确保好的打印质量。尽管起皱的发生不会影响这一方面的打印质量,但打印介质起皱的总合外观仍是不希望的。
可以给打印介质加热以缩短墨水的干燥时间。但是热量必须谨慎地施加,以防止引起其它问题。例如,如果热量不均匀地施加给打印介质,则合成的图像彩色区之不均匀的干燥时间会使彩色的色度特性发生不希望的变化。
不恰当施加热量的另一个问题可被称作“扭曲”。通常,打印介质至少会带有一些水分。例如,一封装妥当的标准办公令纸含有约4%或0.5%的水分。在潮湿的环境中,诸如纸的介质中可以存在高含量的水分。当热量施加到一部分纸上时,产生不均匀的干燥和收缩。与上述发生起皱的问题一样,不均匀收缩使纸在多处出现扭曲,这种扭曲使纸与打印头之间的距离发生不希望的改变。
诸如聚酯基透明的打印介质的某些打印介质含有极少的水分,因此不会因不均匀收缩而产生扭曲。但是这种介质在全部或局部过度加热时也会扭曲。所以,不论打印介质的类型如何,给介质进行均匀可控地加热对于良好的打印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给介质施加热量,则施加到打印机的打印区的热量是有效的。打印区是指打印机中墨水从打印头移动到打印介质的空间。在打印操作中,介质经打印区而移动。加热打印区中的介质使墨水液体成分的有效部分快速驱散(蒸发),从而不出现起皱、或至少使起皱减到最小,因此可使同一扫描带的连续扫描间的时间达到最小。
在给打印区中的介质加热时,重要的是要确保不要将热量直接施加到打印盒的打印头上。如果打印头过热,打印头的墨水滴轨迹和其它特性就会改变,这将降低打印质量。另外,热量不能以可直接改变墨水滴轨迹的方式(如对流方式)施加。热量应以有效益的方式施加。
打印机设计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用于相对打印盒之打印头进行精确定位和移动的打印机中介质的支承。真空压力可用于通过打印机快速传送时支承打印介质。一个支承打印介质页的方法是将打印介质直接贴靠在一移动载体、例如穿孔鼓或多孔带的外表面上。真空压力被施加到载体内部、以便保持该介质页贴靠到移动载体上。设置的载体使打印页移动以通过打印区。
真空压力或抽吸(这里的术语“真空”是指小于环境压力的压力,但不是绝对真空)必须以足以确保打印介质页与载体始终接触的水平而施加。此外,由于真空压力有助于克服介质纤维从支承介质的载体表面翘起的趋势,所以给介质均匀地施加真空压力有助于消除打印页中出现的起皱。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主要涉及喷墨打印机中的打印介质加热技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机械地对介质均匀施加真空压力以便在介质通过打印机时支承该介质的同时,热量被均匀地施加到该介质上。
热量通过传导方式有效施加到介质上,其方式为,既不会过度加热打印盒的打印头、也不会影响从打印头喷射的墨水滴轨迹。施加热量的硬件具有高的热传导效率和低的热质量。因此,在纸从打印区通过后,由打印部件的热辐射过度加热打印盒或打印机其它部件的可能性很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热量施加到打印区中的介质上、以及在打印区之任一侧上对应于介质分别进入和退出该打印区的区域上。进入区域设置成一定的尺寸、并以一定的热量加热以使介质在进入打印区之前充分干燥,从而在打印区中不产生收缩和扭曲,因此可保持位于介质与打印头之间的恒定距离和角度。
施加到各进入区域和退出区域以及打印区的热量是独立可控制的。所施加的热量可与特定打印介质或所用墨水的物理特性、或被打印图像的墨水密度相关。另外,加热器结构的热传导效率提供一快速的温升时间,使得纸能迅速被加热,从而允许高的传输速度。
通过下面说明书和附图的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发明可对打印介质进行传导加热的喷墨打印机中的主要部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它包含了用于加热和支承喷墨打印中介质的机构。
图3是图2中优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用于支承和加热打印机中打印介质的机构之顶视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线5-5所作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视平面图。
图7是图6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其分别表示用于加热打印介质和使其移动方便的加热器和辊子。
图9是图8实施例中辊子部分的局部细节图。
图1表示一喷墨打印盒20,喷墨打印盒20借助诸如可移动支架组件(未示出)安装到打印机上。为了便于说明,图中只画出一个盒,实际上可以使用一个以上的打印盒。例如,某些彩色打印机同时使用四个打印盒,每个打印盒携带诸如黑、蓝、黄和品红之特定颜色的墨水。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打印盒”表示存放液态墨水、并将墨水滴打印到介质上的装置。优选的打印盒可从Palo Alto,California,http//www.hp.com.的Hewlett Packard公司得到。打印盒可与较远的墨水源连接,以便为每个打印盒中补充墨水。
支架组件支承位于打印介质、例如纸页22上方的打印盒20。打印头24安装在打印盒的下侧。打印头24是一个平面件,并具有一用于喷射墨水滴的喷嘴阵列。打印盒20被支承,以使打印头与纸22保持精确的所需间隔,例如与纸保持0.5mm到1.5mm的间隔。打印头中的喷嘴阵列基本上与打印头下面的纸22之区段保持平行。
纸22通过打印机而传送,打印盒的打印头24受控发射墨水滴、从而在纸上形成图像。在打印盒20附近,纸22被支承在诸如鼓或传送带的移动载体26的支承表面上。图1中示出一平面载体。当然,鼓形载体是曲面。载体26移动纸22以通过打印机的打印区28。如上所述,打印区28是在打印机中墨水从打印头运动到纸22的空间。打印区28的两个假设边界由图1中的虚线表示。
为便于说明,将邻近打印区(图1的左侧)的空间定为进入区域30,纸22在进入打印区28之前通过进入区域30被传送。在打印区相反侧的空间是退出区域32,纸22从打印区28出来后通过退出区域32而进入收纸盘或类似部件。
下面根据本发明说明加热通过打印机之纸22的技术。在机械地将真空压力均匀施加到纸(或其它任何介质)上以便在支承通过打印机而移动的纸的同时,将热量均匀地施加到纸上。
优选地,当纸22在打印区28时将热量施加到纸22上。另外,当纸移动通过进入区域30和退出区域32时提供加热纸的机构。
具体参看图2-4,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用于加热和支承喷墨打印机中介质的介质处理系统40。该系统包括台板42,台板42通常支承直接通过打印机打印区的例如纸页22的介质。
台板42是由诸如不锈钢的导热材料构成的刚性件。在这个实施例中,施加真空压力以使纸在通过打印机时被吸附在台板上而支承该纸。所以,台板42上形成穿透的气孔44。台板42还构成真空室或箱46的顶面,真空室或箱46位于打印机内。
真空箱46具有安装台板42的主体49。除台板42的气孔44之外,箱46被封闭,管道48通到真空源50。真空源受控以减小箱46内的压力,从而使孔44处产生抽吸或真空压力。
台板42具有一面对打印头24的平支承表面52(图3)。台板中的气孔44敞开到支承表面52。如图4所示,该气孔最好形成横跨支承表面的均匀的行列。气孔44尺寸被设置得和排列得以保证真空压力均匀分布到整个台板表面52。在优选实施例中,敞开到表面52的气孔是圆形的。圆的直径是3.0mm,间隔是6.0mm到6.25mm。于是,这一气孔的设置使台板支承表面面积的33%以上被真空气孔覆盖。当然,其它的气孔尺寸和结构也可提供在整个台板支承表面上的等效分布。
台板的气孔44将真空压力引到支承表面上支承的任何介质。比如,如果台板是转动鼓或转盘的一部分,纸页将直接压在台板支承表面52上,并在真空压力将纸固定在台板上时,由转动的鼓移动通过打印区28。在这个系统中的纸将根据上述的本发明被加热。然而,本发明下述的优选实施例将以与多孔输送带组合使用的静止台板使纸移动通过打印区。
适用的传送带60在固定的驱动辊62与张紧辊64之间构成一环形带(图2)。在图2中,带60顺时针转动,带的传送部分66(图3)在台板42的支承表面52上滑动。带60的返回部分处在真空箱46的下面。纸22由常规拖纸辊和供纸辊引向传送部分。
带60将热量传导到被带至其传送部分66上的纸22(或其它种类的打印介质)。另外,带60允许真空压力均匀地通向纸22的下侧。为此,带是多孔的、并由导热材料制成。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带由通常所知的抗扭曲的殷钢之不锈钢合金制成、并具有0.125mm的厚度。带60的宽度可覆盖除台板42边缘外的所有部分(图4)。带60经传导被加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带60的传导加热由加热器70完成,加热器70安装在台板42的支承表面53上,如图4所示。
加热器70由线性排列的电阻加热元件72(优选地,每个加热器70具有8个元件72)构成。加热元件72在台板支承表面52上设置的真空孔44的行间延伸。在支承表面52的边缘,单个元件72彼此连接(如在标号74所示),加热器的端点扩大为连接电流源和地的两接点76,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加热器70被设置得使一个加热器、“打印区段加热器”位于紧靠打印区28下面的台板42之中间部分上。如图4所示,在打印区下面的台板支承表面上的所述区段由标号128表示,下文表示为台板的打印区段128。于是,除了在打印区段128中真空孔44均匀分布外,台板的结构应具有均匀分布的加热元件72,以便给纸22均匀地施加热量。具体地,加热元件72在孔44的各行之间延伸。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台板表面的进入区域130(与上述进入区域30对应的区域)中也有两个加热器70。这些加热器称作进入区域加热器。类似地,两个“退出区域加热器”设置在台板表面的退出区域132中(与上述退出区域32对应的区域)。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在进入区域130或退出区域132中被加热的台板支承表面区域是打印区段128的两倍。
加热器70是厚膜型的。该加热器包括一个陶瓷基底层,该陶瓷基底层以图4所示的图案丝网印制到台板的支承表面52上。而后,将电阻胶层沉积在玻璃介电层之间,经干燥和燃烧使电阻胶变为整体的加热元件72。加热元件72宽度约1.5mm(如图3中从左至右所测量的)、并略微向上伸出支承表面52,如图3所示(虽然有些夸张)。在优选实施例中,加热元件72向上伸出台板42的支承表面52约0.05到0.10mm。
当传送带60被驱动而使纸22移动通过打印区时,传送带60的下侧61在加热元件72的顶面滑过。优选地,传送带的下侧涂以薄的低摩擦材料层、例如以特夫龙(Teflon)商标出售的杜邦(Dupont)的聚四氟乙烯。
使用伸出的加热元件72有利于将分布的真空压力经台板的气孔44传送到带60。如图3所示,相邻的加热元件72之间和带60与台板支承表面52之间的空间限定一个长通道45,长通道45与气孔行44的每个气孔相连。于是,每个通道45将真空压力分布到多孔带60的整个横向宽度上。
如图5所示,每个加热器70的接点76由导线78连接到加热控制器80。在优选实施例中,加热器控制器80至少连接到三个温度传感器82(图5只示出一个温度传感器)。一个传感器安装到台板的下表面84,并位于打印区段128的中心和气孔行之间。另两个传感器类似地分别位于台板表面的进入区域130和退出区域132的下面。可使用热敏电阻的传感器82给加热控制器80提供一表示台板温度的输出信号。打印机微处理器86也为加热控制器80提供控制信号。(为了便于表示,加热控制器表示为一个分立部件,尽管加热控制器可以装配在整个打印机的控制系统中。)这个信号可指示打印介质的种类。
加热控制器80鉴别从传感器82读出的相应温度范围,以便确定施加到该传感器所在区域的给定类型介质的最佳热量。而后,以适当电流驱动相应的加热器70以达到正确的传感器温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常驱动打印区段128中的加热器的电流足以使与纸22接触的传送带60之传送部分66的温度达到约150℃。
所需温度范围的鉴别可通过在加热控制器80的只读存储器(ROM)中查表来进行,该温度范围表由与多种不同介质相关的经验温度范围组成。例如,如果打印机操作者选择一透明打印介质,则台板打印区段128中传感器82检测的(经传导而施加到介质的)温度范围将很可能低于纸介质的温度。
不论加热的进入、打印、和退出区域的相应尺寸如何,均希望使加热器彼此分别地被控制。为此,独立的控制导线从加热控制器80提供到位于每个表面区域中的加热器70的接点76。这些加热区的分别控制根据例如所用介质的物理特性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规范化、以便加热打印介质。
例如,如果操作者使用透明介质(该介质实际上不含水分),则可控制进入区域130中的加热器少提供或不提供热量,尽管打印区段128和退出区中的加热器在墨水刚一施加时就进行墨水的干燥。
作为另一个实例,由退出区域加热器施加给打印介质22的热量可以大于进入区域或打印区段加热器施加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微处理器86给加热控制器80提供一个表示大量墨水将打印在下一个到达台板的介质页上的控制信号。在退出区域132中增加的热量将及时地干燥大量的墨水。
图5表示一个用于组装使用上述台板42的真空箱46的方法。优选地,限定进入区域130、打印区段128和退出区域132的台板42之部分是分立的模块,所述模块被固定到真空箱的主体上。这个模块还限定由约1.0mm厚的平坦不锈钢构成的支承表面52。在模块的边缘设置向下伸出的垂直于表面52的整体连接法兰90。法兰连接在模块的每个角处,并对板表面提供加强支承、以确保该表面的平面不弯曲。这有助于在台板被加热和冷却时使打印头24与支承表面携带的纸22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法兰90的最下边缘装配在真空箱主体49形成的相应形状的槽中。用密封垫密封这一连接。台板42的下表面84还具有多个均匀隔置的内螺纹螺栓92。图5示出三个螺栓。螺栓接纳锁紧器94的螺纹轴,使锁紧器94穿过真空箱的主体49而将台板42与主体49紧固在一起。
在另一实例中,包括支承表面的台板可由陶瓷材料薄片构成、以提供坚固的台板,从而使台板不论在加热还是在冷却周期均能保持平面形状。图5中所示的、由热绝缘材料构成的法兰90用作这个实施例中陶瓷表面的支承件,以保持用于限定台板下面真空箱的间隔。
可将包括进入、打印和退出区的台板42尺寸设置成限定在带60的传送部分66下面的整个支承表面。另外,主要根据打印机所储存介质的物理特性,这个台板模块可安装到位于台板表面不加热的延伸部分之间的阀门箱主体上,其可以包含或可以不包含用于固定介质的真空气孔(和相关的液体与箱46内部的连通)。
显然,其它一些台板结构也可采用只要像本发明一样地均匀加热和支承打印介质。图6和7表示另一个实施例。图6和7所示的台板142与前面实施例的台板42相似,它形成打印机内的真空室或箱的顶面。在这里,图7的剖视图表示一真空箱146的主体149,真空箱146与前述的箱46相当,其中真空箱146除台板142上的气孔144外均被封闭、并经一管道通到真空源(未示出)。受控的真空源可减小箱146内的压力以在气孔144处产生负压或真空压力。
这个实施例的台板包括两个部件一刚性顶板143和与其配合的一底板145。顶板143由例如铝合金或铜的导热材料构成、并具有一面对打印头24的平面支承面152。台板顶板上的气孔144敞口到支承表面152。如图6所示,气孔144最好形成横跨支承表面的均匀的行列。气孔144的尺寸和布置应确保真空压力均匀分布在支承表面152上。在这个实施例中,气孔是矩形的、并敞口到表面152。气孔宽2.0mm、长6.0mm。气孔144以其长边对齐,并且它们的长边与台板142上纸的移动方向平行(图6中,从左到右)。
每行气孔144与相邻行的间隔很小,因此可保证在台板142的支承表面152上均匀分布真空压力。在优选实施例中,相邻气孔行之间的间隔是2.0mm,最好不大于3.0mm。换句话说,行间的间隔不大于气孔宽度的1倍和0.5倍。当然,气孔的其它尺寸和结构也能应用只要在台板142的支承表面152上实现等效的气孔分布。
通口151形成在台板142的顶板143上,一个通口对应一个气孔144。这些通口从气孔矩形部分的底部伸展到台板顶板的下侧153。一空气间隙155被限定在下侧153的下面和台板的底板145的顶面157之间,下文将对此详细说明。
台板142的底板143可由诸如以Ultem商标由General Electric公司销售的聚醚酰亚胺的刚性的高温塑料制成。在优选实施例中,底板具有围绕顶板143的外围框架159和能装配顶板边缘的槽161(图7)。底板的其它平的上表面157上设有一阵列式的圆柱形加热器支柱163,支柱163从表面157向上伸出。这些支柱以七行五列的阵列均匀间置在底板的面积上(图7显示出一行支柱)。
每行支柱163的上端连接到是加热器170一部分的长形基底165的下侧。在这个实施例中有五个加热器170。加热器装配在相应形状的槽内,所述槽横跨板142的宽度、分开定位地形成在板142的下侧153上,如图6所示。
每个加热器的基底由陶瓷材料构成。在基底上设置一电阻加热元件172(图7),电阻加热元件172最好由常规的厚膜电阻胶构成。该加热元件与接点176连接(图6),接点176与前述实施例的接点76相似地允许单个的加热器如上所述地与加热控制器相连且受其控制。
一个加热器170位于台板表面152中打印区段228(其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的打印区段128相对应)的下面,如图6所示。在这个结构中,支柱163的尺寸被设置得使加热器的加热元件172被压靠到导热顶板143上,以使热量经顶板传导到传送带260之传送部分266上(图6),传送带260与上述传送带结构60相对应。
在这个实施例中,带260被驱动而直接与台板142的支承表面152接触并横跨表面152滑动(即,加热器170远离支承表面、且不从支承表面伸出)。带60和支承表面152上均薄薄地涂覆一种例如以Teflon商标出售的Dupont公司的聚四氟乙烯的低摩擦材料层。
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一对加热器170被安装到邻近支承表面152之进入区域230的台板上,另一对加热器170被安装到邻近支承表面152之退出区域232的台板上。如前所述,这些加热器被分别控制。
可以想到,一个区域内的加热器可与另一个区域内的加热器略微隔离。在这方面,图6和7示出了形成在台板表面上的限制结构或凹槽177的实例,用以限制打印区段228与退出区域232之间台板的热传导。由于凹槽截面大大小于台板其它部分,所以这一限制结构限制或抑制了经凹槽处台板截面的热量传导。于是,操作打印区段加热器所产生的绝大多数热量不会流入邻近的退出区域232。这种限制结构在打印质量要求退出区域加热器温度应明显低于打印区加热器温度的地方特别有用。
底板145还具有与顶板143的通口151轴线对准的通口154。于是,真空箱149中产生的真空压力经过底板通口154、空气间隙155、顶板通口151而到达台板表面的气孔144。因此,真空压力横跨台板支承表面152为均匀的分布。
应注意,顶板通口151不设置在加热器170上方的台板上。在这些位置,真空气孔延伸部分148设置在表面152中。延伸部分148是形成在表面152上的切槽,该切槽从气孔144(它具有连接孔151)延伸到覆盖加热器的表面区域上,以使提供到连接气孔144的真空压力经延伸部分148而分配到覆盖加热器170的表面区。这样可使压力均匀地分配到整个台板支承表面152上。
图8-9的实施例主要说明在支承该台板242的表面252上方的导热带260(基本与前述实施例的带60相对应)的同时、导热带260的传导加热,这一结构使带与台板间的摩擦最小化。在这个实施例中,结构与图6和7的实施例的加热器170类似的加热器270被安装到由具有Ultem商标、由General Electric公司销售的聚醚酰亚胺等的刚性的高温塑料制成的间隔开的垫片273。这些加热器支承垫片273位于台板支承表面252形成的槽中、并沿垂直于打印区中的介质运动方向延伸。
支承加热器的另一个结构包括填充到槽底部并具有向上凸起的薄边缘的长条,所述薄边缘支承加热器和包括在这些边缘之间的热绝缘空气间隙。为了得到更好的绝缘效果,这个结构以及前述的垫片273可用开孔硅泡沫制成。这种泡沫也可施加到垫片273之间或填充上述的空气间隙。
每个加热器的基底265和加热元件272被叠置在支承条上。加热器270的最上面凸出到支承表面252之上、并与导热带的下侧面261接触。
支承件以沿支承表面252为紧密间隔定位地安装到台板上。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承件是长形圆柱辊281,辊281延伸在各加热器270之间。如图9所示,每个辊的下半部装配在相应成形的半圆柱槽285中,槽285形成在台板的支承表面252上。槽285略大于辊281,从而围绕辊281外圆周表面形成一间隙287。
每个辊端部被制成一个小直径的销轴283,销轴283装配在表面252上形成的并位于每个槽(285)之相反端部的销槽289中。优选地,表面252上的销槽289的开口略小于销轴283的直径,以使销轴能卡装在销槽中、并在其中自由转动,但在不施加充分的力以拆除辊时、销轴不会移出销槽。
当带260横跨与加热器270接触的台板而被驱动时,辊281的上侧给带260提供滚动支承。显然,图8和9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实现了一种使带相对台板运动的改善的低摩擦力方案。另外,该实施例也将真空压力均匀分布到带260。
具体地,辊281周围的每个间隙287具有多个向其敞开的间隔开的通口290。每个通口290将台板下面真空箱中产生的真空压力引入。这样,间隙287构成台板支承表面中的真空气孔,故有利于使真空压力均匀分布到传送带260上。
虽然已经对本发明的优选和变化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显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将扩展到附加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各种改型及等同物。
权利要求
1.一个用于加热打印机中之打印介质的设备,该打印机具有g一打印区,其中,墨水施加到打印介质上,所述的设备包括一个安装到打印机的台板(42),台板(42)具有其上可支承打印介质(22)的支承表面(52),该支承表面(52)具有一位于所述打印区中的打印区段(128),其中,所述支承表面的打印区段上设有真空气孔(44);以及一个安装在台板上用于向所述打印区段传送热量的加热器(70)。
2.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表面(52)的打印区段(128)设有均匀分布的真空气孔(44)。
3.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多孔传送带(60),多孔传送带(60)覆盖所述台板支承表面(52)、以便支承和移动打印介质(22)通过所述打印区。
4.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气孔(44)的尺寸和布置使得所述支承表面(52)之打印区段(128)的大于33%的面积被真空气孔覆盖。
5.如权利要求4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70)包括邻接所述台板支承表面(52)之打印区段(128)安置的加热元件(72)。
6.如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72)被安装到所述支承表面(52)之打印区段(128)上并在真空气孔(44)之间延伸。
7.一种加热通过喷墨打印机传送的介质的方法,所述打印机具有给打印介质施加液态墨水的打印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将一打印介质页(22)吸附在支承件(60)上;加热所述支承件;传送所述被加热的支承件并使所述打印介质通过所述打印区。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步骤包括经所述支承件(60)施加真空压力。
9.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台板(42)上设置加热元件(72)和真空气孔(44),以便给被吸附到所述支承件的所述打印介质页(22)提供基本均匀分布的热量和真空压力。
10.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包括传导地加热所述支承件(60)。
全文摘要
当打印介质(22)在被加热的传送带(60)上被通过喷墨打印机传送时,热量均匀地传导到打印介质(22)、同时真空压力均匀地施加给该介质以支承该介质。热量以传导方式施加给打印介质,这样既不会使打印机的打印头(24)过热、也不会影响打印头发射的墨水滴的轨迹。热量施加到打印区(28)中的介质上以及打印区两侧的介质进入和退出打印区的区域上。施加到这些区域的热量被独立地控制,并能与所用特定种类打印介质或墨水的物理性质相协调。
文档编号B41J11/00GK1290603SQ00122489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5日
发明者G·沃顿, A·陈 申请人:惠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