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印箔带用带盒及其管理方法、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及方法

文档序号:251198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印箔带用带盒及其管理方法、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附加值媒体热绘印后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热印装置的箔剥离装置及热印箔的剥离方法。
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对全息箔等热印箔的管理简易且合适地进行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及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文书类等有特别附加值的附加值媒体上绘印全息箔的热印工程中,为在热印后使全息箔(铝等真空镀敷层)在媒体上熔接,也将与保持真空镀敷层的载体膜一起熔接在媒体上。在以往的热印装置中,按以下方法将该载体膜从媒体上剥离、以完成热印工序。
第一种方法为在载体膜与媒体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剥离角度,将载体膜向上而将载体膜剥离。此外第二种方法为在载体膜与媒体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剥离角度,在将载体膜往上卷并同步运送媒体而将载体膜剥离。此外第三种方法如日本专利特开平7-304157号中揭示的那样,将杆部件插入到媒体和载体膜之间,并通过杆部件在熔接范围移动而将载体膜从媒体上剥离。
并且,以往由热印装置将热印箔如全息箔附在票据、文书及信用卡等的附加值媒体上,以防止附加值媒体的伪造和保护商标等。
全息箔有添加按每个顾客自己的要求制成的原型设计和式样等。而且全息箔的使用费用(特许权使用费)通常与全息箔的使用枚数成比例。如销售方面,将有一定枚数全息箔的全息箔带交给顾客,从该顾客处收取与该一定枚数对应的价值。
并且,因全息箔是证明媒体有价的重要物件,故有必要保护防止全息箔盗用和伪造等不法行为,如由特定管理者在特定的场所进行严格的保管等管理。
然而,在以往的热印装置中将载体膜从媒体上剥离的方法中,尤其在热印对象的媒体是册子那样的文书类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上述第一方法中,将载体膜向上拉时有时将文书类一起向上拉的情况下,存在剥离不良及对文书类损伤等问题。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一般限于连续纸那样即使拉也无妨碍的一部分文书类。
此外,在上述第二方法中,有时只运送文书类的一部分如封面的情况下,存在剥离不良和对文书类损伤等问题。再则需要构成运送文书类用的驱动部而使装置的成本提高。
此外,在上述第三方法中,为将杆部件移动到熔接范围,必须保证在移动范围无妨碍所需空间,存在使整个热印装置大型化的问题,而使装置的成本的提高。
此外,在适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法的以往热印装置中,全息箔是以开式卷带方式设置的,虽然能保证实现上述第一至第三方法的空间,但有使整个变成大型化的问题。而且在设置的热印装置中,为安装全息箔需要穿过各种构成部件,存在只有由熟练者或专门服务人员才能做全息箔的交换的问题。
再则,以往的热印如全息箔的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全息箔的使用枚数管理不正确。全息箔带不一定有规定枚数的全息箔,实际上有许多比提示看到的余量多的情况。因此,无法回收相应附加值媒体的发行枚数即相应全息箔的使用枚数的合适使用费。而且在没有用于定位的识别用记号的连续型的全息箔的情况下,因全息箔带的卷绕间隔偏差而使絵印至带最后的可絵印枚数变动,造成不公平、不公正。
第二对于全息箔带自身的盗用和伪造等不正当行为的对策大多依靠全息箔的管理者和热印装置的使用者等,需要人工劳力、并且实际上难以保持一定管理质量。
第三在使用附加顾客自己要求制成的特定的全息箔的情况下,每次交换全息箔时要适应该全息箔的种类或按照全息箔的制造厂的指定,必须变更热印装置对最适合絵印条件(如絵印时的最适合温度、最适合的加压及最适合时间等)的设定,十分麻烦。
本发明的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伤附加值媒体、能良好地进行热印箔的剥离并且全息箔的交换作业容易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热印装置剥离机构及热印箔的剥离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对热印箔进行简易且适宜的热印箔管理的热印箔带的带盒及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包括进行热印箔的枚数管理、防止热印箔的伪造等不法行为、设定对热印箔最合适的絵印条件等。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在带盒外壳内装有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绘印在附加值媒体上的热印箔带、卷绕上述热印箔带的卷轮、卷有上述热印箔带的卷轮,其特点是具有在不热绘印时在保护位置上保护上述热印箔带、另一方面在绘印时退到不妨碍热绘印的退避位置的遮断装置,在热印后由该遮断装置可将上述热印箔带从上述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因此,在不热绘印时由遮断装置保护热印箔带防止污染、热及损伤等物理损坏。另一方面热印时打开遮断装置热印后、再关闭遮断装置时使遮断装置插入热印箔带和附加值媒体之间,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在技术方案2的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中,具有技术方案1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和移动机构是在热印时使热印箔带用带盒接触到附加值媒体、热印后使热印箔带用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的带盒移动机构,其特点是热印时打开热印箔带用带盒的遮断装置、另一方面热印后热印箔带用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与其配合关闭遮断装置而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因此,热印箔带用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处一边向上拉、一边以将遮断装置插入热印箔带和附加值媒体之间的姿势、使热印箔带可靠且良好地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中,带盒移动机构具有与遮断装置接合的接合部件,并根据上述带盒移动机构的动作开关遮断装置。因此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处一边向上拉,一边将遮断装置插入到热印箔带和附加值媒体之间,能使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动作与关闭遮断装置的动作连动。
技术方案4记载的热印箔的剥离方法是使用技术方案1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时,在热印时使热印箔带用带盒接触附加值媒体并使热印箔带用带盒的遮断装置打开;热印后使热印箔带用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的同时使遮断装置关闭并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因此,不热绘印时由遮断装置保护热印箔带防止污染、热、损伤等物理损坏,另一方面当印时打开遮断装置而热印后再次关闭遮断装置时,成为将遮断装置插入热印箔带与附加值媒体之间的姿势、使热印箔带可靠且良好地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在热印箔带用带盒外壳内装有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绘印在附加值媒体上的热印箔带,其特点还设有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
因此,通过确认非接触标签的有无及合适·不合适等,能排除无非接触标签且有不适合的非接触标签的非法热印箔带用带盒的使用。并且,在非接触标签上,可记录有助于热印箔的枚数管理和对热印箔最合适的絵印条件等的管理有助信息。如使用该管理信息,不依靠人手就简单且合适地进行热印箔的枚数管理、对热印箔最合适的絵印条件的设定等的管理。
并且,技术方案6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将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绘印在附加值媒体上的热印箔带装在热印箔带用带盒外壳内,在热印箔带用带盒上装有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安装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热印装置中具有与非接触标签通讯的通讯功能,热印装置能根据上述管理信息能识别热印箔带用带盒。
因此,装有通讯功能的热印装置通过与非接触标签的通讯,确认非接触标签的有无、适·不适,能防止无非接触标签或有不适合的非接触标签的不法热印箔带用带盒在热印装置上的使用。并且,热印装置根据在非接触标签上记录的管理信息识别所安装的热印箔带用带盒,能进行该带盒的种类和适应状态的正确处理。
并且,本发明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管理信息包括每次热印减少1地更新的容许絵印次数,热印装置在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不能进行热印。
因此,如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即使热印箔带剩余,不会超过预定的规定容许絵印次数进行絵印,进行正确的热印箔的使用枚数管理。
并且,本发明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管理信息包括絵印条件信息,热印装置按照絵印条件信息进行热印。
因此,最合适的絵印条件即使因热印箔带的种类等而有异,由于热印装置按照絵印条件进行最佳控制,使用者没有必要重新特地设定,能以最合适于通常使用的热印箔带的条件进行絵印。
并且,本发明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管理信息包括带识别码,热印装置具有将可处理的热印箔带的带识别码作为容许识别码登录的记录媒体,在容许识别码上不含上述带识别码时不能进行热印。因此为特定的顾客的顾客用热印箔带,由于只有特定顾客能用登录该热印箔带的识别码的热印装置,能提高顾客用热印箔的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在记录媒体上登录有使用者代码和口令,在证明上述使用者代码和口令后才能进行热印。因此,能防止没证明的人的不当热印。
并且,本发发明技术方案11是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记录媒体为与热印装置的通讯功能通讯的第二非接触标签。因此,将第二非接触标签移到别的热印装置上时,即使不重进行设定,该装置也能以相同条件使用。并通过热印箔带用带盒上设置的非接触标签和第二非接触标签使热印装置的通讯功能共有化。
从以上说明清楚地看到,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热印箔用带盒中,由于在不热印绘制时有保护热印箔带的遮断装置,热印后由遮断装置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由遮断装置保护热印箔带免受污染、热和损伤等的物理损坏,能经常提供良好的热印。另外热印时打开遮断装置、热印后再关闭遮断装置时,能使遮断装置插入热印箔带与附加值媒体之间而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此外,由于全息箔的安装以带盒方式进行改变为不同热印箔带时能容易进行更换,与已往的开式卷轮结构交换作业相比极为容易。
而且,在技术方案2的记载的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中,在热印时打开热印箔带用带盒的遮断装置,另一方面在热印后热印箔带用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的同时关闭遮断装置而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在关闭遮断装置时,一面将遮断装置插入热印箔带与附加值媒体之间,一面将热印箔带推到附加值媒体的上方,使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可靠且良好地剥离。此时,将热印箔带从附加指媒体上剥离时不必移动附加值媒体,即使热印对象是册子那样的文书类,也可避免该文书类的损伤。此外,在不根据附加值媒体厚度热印时使带盒接触附加值媒体的带盒移动机构与遮断装置的开关连动,无论从单票到册子的附加值媒体的种类,通常能以最适宜的定时良好地进行热印箔带的剥离。
此外,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中,带盒移动机构有与遮断装置结合的结合部件,并根据带盒移动机构的动作开闭遮断装置,不用另设开闭遮断装置用作动器,在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向上推的同时,将遮断装置切入到热印箔带和附加值媒体之间,能使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的动作和遮断装置关闭的以最合适的时间连动。
而且,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热印箔带的剥离的方法中,使用技术方案1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热印时将热印箔带用带盒接触到附加值媒体上并打开热印箔带用带盒的遮断装置,热印后在热印箔带用带盒从附加值媒体上退避的同时关闭遮断装置,并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上剥离,一面将遮断装置切入热印箔带和附加值媒体之间,一面将热印箔带从附加值媒体向上拉,可不损伤附加值媒体、能可靠且良好地剥离热印箔带。
如按照技术方案5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因装设有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确认非接触标签的有无及适·不适应,能排除没有非接触标签且有不合格的非接触性标签不法的热印箔带的使用。而且在非接触标签上记录有有用的管理信息,当应用该管理信息时,不用依靠人工就能简单且合适地进行热印箔的枚数管理及对热印箔最适合的絵印条件的设定等的管理。
另外,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装有在热印箔带用带盒上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具备与在热印装置上非接触标签通讯的功能,由于热印装置能根据管理信息识别热印箔带的带盒,能通过热印装置与非接触标签的通讯确认非接触标签的有无及合不合适等,可排除使用无非接触标签或不合适的非接触标签的不法热印箔带用带盒。而且热印装置根据记录在非接触标签上的管理信息识别热印箔带用带盒,相应该带盒的种类和状态等进行正确的处理。由此能进行适合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
另外,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管理信息包括以每次热印减少1来更新容许絵印次数,由于当热印装置的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不能进行热印,如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即使热印箔带剩余,也不进行超过预定的容许絵印次数,以进行正确的热印箔的使用枚数的管理。因此能相应于带有热印箔的附加值媒体的使用枚数回收合适使用费。而且通常能使带盒进行絵印的次数一定,防止不公平和不公正。
此外,当非接触标签上记录的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由于不能使用该带盒,能防止如在带盒里替换装入伪造的全息箔带等不法行为。
此外,由于能根据在非接触标签上记录的容许絵印次数来正确地管理热印箔带的剩余量,不必另外设置对热印箔带剩余量进行检测的装置。而且,由于不必使用到热印箔带的终端,也不必设置防止卷带机构超负荷的带检测装置。从而使热印装置的结构简单。
此外,在技术方案8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管理信息包括絵印条件信息,因热印装置按照絵印条件信息进行热印,热印装置根据使用的热印箔带的种类等自动地以最合适的按热印条件信息进行热印,使用者不必特地设定修改,能实现非常简单且良好的热印。而且,在不合适指定的絵印条件时不能进行热印,可防止絵印出错。
而且,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管理信息包括带识别码,热印装置有将可处理的热印箔带的带识别码作为容许识别码登记的记录媒体,同时因容许识别码不包含带识别码时不能进行热印,用于特别顾客的特用热印箔带只能用于登记该热印箔带的识别码的特定顾客,可提高特用热印箔带的安全性。
而且,在技术方案10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在媒体上登录有使用者代码和口令,因在确认使用者号码和口令后才能进行热印,可防止没被确认的人的不法热印。
而且,在技术方案11记载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中,因将记录媒体作为与热印装置的通讯功能通讯的第二非接触标签,如将第二非接触标签移到别的热印装置中,即使不再进行设定也能以相同条件在该装置中使用。而且,热印装置的通讯机能与热印箔带用带盒上装的非接触标签和第二非接触标签共有化。由于部件共有化使成本下降。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及适用于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的热印装置一实施形式的表示热印装置的待机状态的简要正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热印装置中热印箔带用带盒与附加值媒体接触状态的简要正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热印装置中絵印部件通过热印箔带与附加值媒体接触状态的简要正面图。
图4是示出上述热印装置中驱动带盒移动机构及絵印部件的一例结构的从图1中所示热印装置的右侧架里面看的热印装置的简要侧剖面图。
图5是在上述热印装置中,表示从图4状态中推块接触絵印部件时的状态的热印装置简要侧剖面图。
图6是在上述热印装置中,表示热印装置从图5状态中热印箔带用带盒接触附加值媒体时的状态的简要侧剖面图。
图7是在上述热印装置中,表示热印装置从图6状态中絵印部件通过热印箔接触附加值媒体时的状态的简要侧剖面图。
图8是为说明带盒移动机构的构成的一例示图,是表示最里面的板的安装状态的热印装置简要正面图。
图9是为说明带盒移动机构的构成的一例示图,是表示中间板的安装状态的热印装置简要正面图。
图10是为说明带盒移动机构的构成的一例示图,是表示中间板与最里面的板成一体移动的状态的热印装置简要正面图。
图11是为说明带盒移动机构的构成的一例示图,是表示相对于中间板与最里面板的差动状态的热印装置简要正面图。
图12是表示与在带盒移动机构上装的遮断装置接合的接合部件的构成的一例的热印装置简要正面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箔剥离机构的动作的表示热印装置待机状态的简要正面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箔剥离机构的简要正面图,表示图13状态中热印箔带用带盒接触附加值媒体时的状态。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箔剥离机构的简要正面图,表示图14状态中絵印部件通过热印箔与附加值媒体接触时的状态。
图16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与附加值媒体接触状态一例的简要正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箔剥离机构的其他实施形式,表示开闭遮断装置用的作动器结构的表示热印装置的待机状态的简要正面图。
图18是上述其他实施形式的简要正面图,表示从图17的状态中热印箔带用带盒与附加值媒体接触时的状态。
图19是上述其他实施形式的简要正面图,表示从图18的状态中絵印部件通过热印箔与附加值媒体接触时的状态。
图20是表示用来开闭遮断装置用作动器的安装一例的简要侧面图。
图21示出适合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及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一实施形式,是表示使用者使用多个不同热印箔带的情况的概念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与热印装置的通讯功能的一实施形式的简略方框图。
图23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热印装置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热印装置的处理一例的表示带盒识别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热印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表示检查容许絵印次数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热印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表示检查絵印条件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热印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表示识别使用者的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热印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表示进行热印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简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实施形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
图1至图16表示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一实施形式。热印箔带用带盒1在外壳里装有附加值媒体2加压的同时在附加值媒体2上絵印的热印箔带3、卷进卷出热印箔带的卷轴4及卷有热印箔带3的卷轴5;具有在不热絵印时位于保护热印箔带3的保护位置、热絵印时退到不妨碍热印录制动作的位置的遮断装置6;由遮断装置6能在热印后将热印箔带3从附加值媒体2上剥离。
以热印为对象的附加值媒体2是保护所有有价值媒体免于伪造等不法行为即附有热印箔是保证·证明有一定价值的媒体,而对媒体的种类和形式并不特别限定。作为带附加值媒体2例如有支票、商品券等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卡类、证明·机密文件·公文等文书类等。本实施形式将从单票到册子厚的有宽度的文书类即文件作为热印对象例子进行说明。以下在本实施形式中将附加值媒体称作文件2。
带盒1可在热印装置7上装卸因热印箔带3为带盒式,如改变样式不同的热印箔带3时可容易地放入带盒1内替换。另外,由于热印箔带3放在带盒1内,不能只取出热印箔带3,以防止错用带3。热印箔是如铝等真空镀敷层的全息箔。热印箔带3由在透明膜状的载体膜上带有全息箔构成。
并且,在本实施形式的带盒1下面,设有在足以固定文件2的承重的情况下可移动的压板8压板8突出在带盒1下面,例如通过带盒1下面与文件2抵靠时被推入带盒1内。例如,在本实施形式中,压板8的可移动行程为5mm。因此,带盒1的下面从文件2在5mm以内的位置时先推压板8再施力并压住文件2。
在热印装置7中设有未图示的卷带机构,由图1中箭头方向驱动卷轮4。由卷轮4的驱动将热印箔带3的用过部分卷起来、将未用过部分送到热印装置7的絵印部9的对面。并且,虽未图示出,但在卷有热印箔带3的卷轮5侧设有力矩限制器,当没有超过力矩限制器制动力的拉力时不供给热印箔带3。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卷轮4侧通过减速齿轮、驱动卷带的马达保持力矩(防止倒转力矩)使卷轮4不能倒转。采用这种机构可使热印后剥离热印箔带3时拉紧热印箔带3防止松弛。
遮断装置6安装成能在带盒1下面滑移。遮断装置6的形状为コ字形,以从表里两面保护热印箔带3的从带盒露出部分。在带盒1上装有热印装置7时,遮断装置6位于絵印部9的对面。遮断装置6的开闭与热印装置7的热印动作连动。即热絵印时,遮断装置6从絵印部9对面退避而使热印箔带3露出在絵印部9的对面。而且,热印完后遮断装置6再回复到保护热印箔带3的初始位置,回复时遮断装置6将热印箔带3从文件2上剥离下来。另外,本实施形式中,如图16所示,位于遮断装置6退避侧的导轮50相对于文件2在图中比导轮51稍上方位置,热印箔带3相对于文件2具有一定角度,使遮断装置6较好地将载体膜剥离。
热印装置7设置有带盒移动机构14,使带盒1热印时以大致为文件2那样的负荷与该文件2抵靠,热印后带盒1从文件2上退避。采用装有遮断装置6的带盒1和带盒移动机构14,热印时使带盒1与文件2抵靠并打开遮断装置6,热印后带盒1从文件2上退避的同时关闭遮断装置6,构成将热印箔带3从文件2上剥离的箔剥离机构15。此外,本实施形式中,在带盒移动机构14上设有与遮断装置6卡合的卡合件57,由带盒移动机构14的动作使遮断装置6开闭。
以下说明装有箔剥离机构15的热印装置7的构成的一个例子。
在热印装置7的框10、10上设有导轴16、16。在本实施形式中,为使带盒1通过板11、12及13可在导轴16的轴向移动,带盒移动机构采用以下构成。
板13设有可在导轴16上滑动装配的滑动部13a,板13可滑动地装在导轴16上(参看图8)。并且,板13通过施力装置如螺旋弹簧17与设于在框架10的销18抵靠以施力。
板12上也设有可在导轴16上滑动装配的滑动部12a,板12通过板13的切口部13b与板13重叠并可移动地装在导轴16上(参看图9)。而且,板12通过施力装置如螺旋弹簧19与板13连接。将板12上设有的悬挂部12b插入板13的切口13c,悬挂部12b与板13上设有的悬挂部13d间装有弹簧19。因此板13在导轴16上移动的同时与板12成一体移动(参看图9、图10),另一方面如带盒1与文件2抵靠而阻碍板12移动时,仅板13克服弹簧19的弹力而移动,即板12与板13产生差动(参看图11)。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由光电感应器20检测出板12与13差动的瞬间。如将光电感应器20固定在板13上并与板13成一体动作。而且在板12侧设有板12与板13差动瞬间时遮盖光电感应器20的遮蔽部12c。遮蔽部12c设计成将板12的一部分弯曲。由于遮蔽部12c可检测出遮住光电感应器20的瞬间,所以可检测出板12与板13的差动瞬间。
板11在板12上安装成沿板12和导轴16的轴向一体动作。并将带盒1保持在框11上。即带盒1通过板11、12和13沿导轴16的轴向可移动。
在板11的装带盒1内侧固定有滑动轴21,卡合件57(滑板)安装成以滑动轴21为导向能水平移动(参看图12)。在滑板57上形成有突出部57a,板11上装有带盒1时,突出部57a与遮断装置6卡合。
另外,在板11的装带盒1的里侧安装成杆22可以轴23为中心摆动(参看图12)。在杆22上装有与板13上形成L形沟13e卡合的销24。这样板13相对于板11向图中下方动作,通过销24,杆22以轴23为中心摆动(参看图13至15)。而且,在板12上有缺口12d以不阻碍销24的动作。而且,在杆22上有长孔22a,装在滑板57上的带台阶的销25与长孔22a卡合。因此,通过台阶销25可连接杆22的摆动和滑板57动作。
另外,本实施形式的热印装置7装有将一端作为自由端的印臂26、配置在该自由端的热印箔带3和附加值媒体2上加压使热印箔絵印在附加值媒体上的絵印部件9,与印臂26抵靠而使絵印部件9移动到附加值媒体2附近的第一凸轮27、驱动第一凸轮27的第一驱动部件28、在移动到文件2附近的絵印部件9上加压载的第二凸轮29及驱动第二凸轮29的第二驱动部件30。
本实施形式的印臂26上装有与凸轮27抵靠的随动件31及与凸轮29抵靠的随动件32。在印臂26上形成安装凸轮随动件31、凸轮随动件32用的空间。凸轮随动件31和32都由滚轮构成,凸轮随动件31在印臂2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凸轮随动件32在印臂26的后端附近分别安装成能转动自如状。而且在印臂26侧面上与随动件31同轴地装有轴承33。轴承33可滑动地嵌入框架10上形成的长孔34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印臂2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在图中上方设有凸轮27、在印臂26的后端附近在图中下方装有凸轮29。而且印臂26装有使其受图中向上力的螺旋弹簧35和使其受图中向下力的螺旋弹簧36。因此,凸轮随动件31与凸轮27抵靠、凸轮随动件32与凸轮29抵靠,从而决定了印臂26的位置。
当驱动凸轮27时,凸轮29和印臂26(凸轮随动件32)的接点成为印臂26的回转支点,另一方面当驱动凸轮29时,凸轮27和印臂26(凸轮随动件31)的接点成为印臂26的回转支点。
而且在本实施形式中,为使开始时尽快移动印臂26,将凸轮27设计成每回转角度的半径变化量(半径变化量/角度)大,另一方面为使印臂26得到大的负荷,将凸轮29设计成每回转角度的半径变化量小。因此,可通过驱动凸轮27使絵印部件9迅速接近媒体,可通过驱动凸轮29有大的载荷压在絵印部件9上。
在本实施形式中,驱动部件28采用步进马达37构成。步进马达37的转动由调速皮带38传递到凸轮27。且并不限于用调速皮带38,也可用如齿轮、链条等将步进马达37的转动传递到凸轮27上。通过控制输入步进马达37的脉冲数可使凸轮27按所需转速回转。
在本实施形式中,驱动部件30采用直流马达39构成。直流马达39的转动通过齿轮40-43传递到凸轮29。而且在本实施形式中,驱动部件28使用步进马达37可控制凸轮27的正反转动,另一方面,驱动部件30只能使每回转角度的半径变化量小的凸论29向一个方向转动。因此,如凸轮29转动四分之三时,无需倒转四分之三使其回到初期状态,可原样再回转四分之一就够了。因此可使处理迅速化。而且由于单向转动好控制,能够价廉且简易地构成驱动部件30。此外,驱动部件30不限于用直流马达39,也可用交流马达。
在本实施形式中,絵印部件9并不直接装在印臂26上,热印时推块44将絵印部件9推入,另一方面待机状态时絵印部件9与推块44的各抵靠面间有间隙(在本实施形式中为0.5mm)。采用这样的结构,当絵印部件9的温度上升时热不会传到印臂26侧。
推块44在印臂26的前端安装成以轴45为中心转动自如。因推块44可转动自如,与絵印部件9的抵靠面不因印臂26的姿势变化而保持水平。
絵印部件9是絵印模块,包括絵印时与热印箔接合的热版、加热热版的陶瓷加热器、检测热版温度的热敏电阻及防止热传到絵印模块外部的隔热板。絵印模块9通过絵印支撑板58固定在板13上。
而且,在热印装置7中,设有接受文件2的台座46。并在与絵印模块9对面位置上设有承受絵印反力的台座47。台座47在与块48之间通过作为角度变化调整装置的球49支撑,能改变相对于块48的台座47的角度。
另外,角度变化调整装置也可不是球49,例如也可采用万向架板簧等或其它弹性件等。
以下,说明以上构成的热印装置7的动作的一例。图1、图4及图13表示装置7的待机状态。而且,板12和板13处于图9所示的状态。由图8所示,待机状态时的板13因弹簧17的弹力与档块18抵靠。板13和用弹簧19连接的板12、板12和垂直方向一体安装的板11及保持在板11上的带盒1分别位于从台座46上的文件2向图中上方退避位置。另外,经绘印支撑板58固定在板13上的绘印模块9也位于从文件2向图中上方退避位置。而且在待机状态中,在热印箔带3和絵印模块9间设有一定间隔,以防止热印箔带3由于热印前絵印模块9的热而使热印箔带3受到损坏。
待机状态时使絵印模块9预热到70-80℃。在此温度范围预热,可使热印温度数秒内加热到100℃,能迅速地进行热絵印。另外,预热并非必需,在优先防止浪费电的场合等也可不预热。
而且,在待机状态的印臂26位于与絵印模块9和推块44间的间隔为0.5mm处。因此,絵印模块9的热不会传到印臂26侧,抑制了能源的浪费。
将文件2放在台座46上,发出热印指令时由步进马达37驱动凸轮27按图4中顺时针转动。凸轮随动件31按照凸轮27的轮廓形状一边克服弹簧35和36的弹力一边移动。因此,印臂26一边使轴承33沿长孔34向图中下方移动,一边以凸轮29和凸轮随动件32的接点为支点摆动。推块44很快与絵印模块9的上面抵靠(参看图5)。
凸轮27转动而印臂26摆动时,推块44向文件2方向向下推入絵印模块9。支撑絵印模块9的絵印支撑板58固定在板13上,一边克服弹簧17的弹力一边沿导轴16将板13向下推。板13与用弹簧19连接的板12、与板12垂直方向一体安装的板11及板11上保持的带盒1也一起与板13向下移动。带盒1向下、向文件2移动,挾子8先与文件2抵靠,很快按文件2正好的载荷使带盒1下面与文件2全面抵靠。这样,热印装置7成为图2、图6及图14所示的状态。而且此时板12和13为图10所示状态。
凸轮27进一步回转而印臂26摆动时,推块44向文件2方向将絵印模块9向下推入。这里,在带盒1下全面与文件2抵靠后,虽然带盒1、板11和板12不能向下移动,但板13可克服弹簧19弹力继续向下移动(参看图11)。
一旦板11和板12停止仅板13向下移动,卡合销24即在L形沟13e中移动,杆22以轴23为中心沿顺时针摆动。伴随杆22的摆动,滑板57向图14中左方滑动,而使与滑板57连接的遮断装置6从絵印模块9的对面退避(参看图15)。即遮蔽热印箔带3的遮断装置6处于打开状态。
另一方面,板13和板12差动的瞬间,即带盒1下前面与文件2抵靠的瞬间由光电传感器20加以检测。这里,在光电传感器20检测前的絵印模块9与带盒1下面的距离因板11、12和13成一体移动而与待机状态时相同,故为已知。为使絵印模块9仅移动从光电传感器20检测时刻絵印模块9与带盒1下面的距离,根据步进马达37的脉冲数管理使凸轮27仅回转所需部分。
打开遮断装置6,絵印模块9下面与热印箔带3抵靠,通过热印箔带3进一步使絵印模块9与热印文件2上面全部抵靠。此时成为如图3、图7和图15所示状态。另外,此时板12和板13成为如图11所示的状态。此时步进马达37停止,凸轮27也以其原有姿势停止。另外由于凸轮27设计成每回转角度的半径变化量大,使印臂26从待机状态到此时的移动进行得快。
其次由直流马达39驱动使凸轮29按图7中顺时针回转。此时以凸轮27和凸轮随动件31的接点为回转支点,凸轮随动件32按照凸轮29的轮廓形状一面克服弹簧35和弹簧36的弹力一面移动(凸轮29成为图7中点线的状态)。因此,印臂26摆动,并经絵印模块9和热印箔带3在文件2上加压。即将全息箔热印到文件2上。另外,由于凸轮29设计成每回转角度的半径变化量小,使大的载荷加在印臂26上。
这里由于热印使全息箔熔接在文件2上,带有全息箔的透明薄膜状的载体膜也通过熔接的全息箔熔接在文件2上。为完成热印工程,必须剥离此载体膜。在本实施形式中,利用遮断装置6回到待机状态的关闭动作将载体膜剥离。
热印后,凸轮27沿图7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印臂26回复到待机位置。随着凸轮27的回转,将弹簧17的施力释放,板13和絵印模块9向上移动,板12、板11和带盒1也离开文件2向上移动。同时并将弹簧19的施力释放,使杆22以轴23为中心如图15中那样逆时针摆动以关闭遮断装置6。即从带盒1下面离开文件2的时刻开始关闭遮断装置6。此时,遮断装置6的前端为切入载体膜与文件2之间的形式,随着遮断装置6关闭,将遮断装置6插入到载体膜与文件2之间并进行文件2与载体膜的剥离。而且由遮断装置6进行剥离时带盒1继续上移,载体膜向上侧成拉伸状态,以更可靠地通过遮断装置6进行剥离。
凸轮29在凸轮27回到待机状态位置后回转到待机状态位置,此时,凸轮29不能逆转只能正转(图7中顺时针回转)地回到待机状态位置。这样,热印工序结束并回复到图1、图4和图13所示的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如采用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1,由于遮断装置6而使热印箔带3不露出,使热印箔带3不易受污染、热及损伤等物理损坏,能提供一直良好的热印箔带3。此外,热印后,能利用遮断装置6将热印箔带3从文件2上剥离。而且由于全息箔的安装为带盒方式,变更不同热印箔带3时将带盒装入就可容易地进行替换,与以往的开式卷盘结构相比,其替换作业变得极其容易。
而且,如采用带盒1的热印装置7的箔剥离装置15,由于构成为遮断装置6的移动与因带盒1从文件2退避引起的热印箔带3推上两个动作连动,遮断装置6一边使文件2与载体膜剥离,一边同时将载体膜推上,可使文件2与载体膜的剥离可靠且良好地进行。
而且,从单票到册子不管文件2的种类,由于热印装置7装有热印时用带盒1将文件2推入的带盒移动机构14,构成使带盒移动机构14的动作和遮断装置6的关闭连动的箔剥离机构15,从单票到册子不管文件2的种类,均能以总的相同的最合适的定时能良好地进行载体膜的剥离。
而且,由于从文件2上将载体膜剥离时不必使文件2移动,可避免文件2的损坏。
而且,因热印时是用固定文件2的方式,如以任选方式装入单票的自动输送等场合,不必设置另一种装置7专用的送纸机构,可相应采可用以往的送纸技术。
而且,在本实施形式中,从带盒1下面与文件2抵靠到絵印部件9推压文件2上面均是利用印臂26的移动量,即利用板12和板13的移动差,作为进行遮断装置6的开闭,就没有必要另外设置开闭遮断装置用的作动器,而且能使热印动作及带盒移动机构14的动作与遮断装置6的开闭动作以最合适的定时连动。
而且,在本实施形式中,由于凸轮27的驱动,使由遮断装置6引起的剥离的定时和由带盒1从文件2处的退避引起的载体膜上拉移动连动。因此,适当改变凸轮27的形状,就能容易地改变由遮断装置6产生的剥离开始时间、遮断装置6移动速度、由带盒1从文件2退避产生的载体膜的移动开始时间及上推速度等。
另外,上述的实施形式不限于本发明的合适的一例,还可是不偏离本发明要点范围的各种变形实施例子。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是根据第一凸轮27使带盒1和絵印部件9迅速移动接近文件2,并由第二凸轮29产生热印必要的推压载荷,但不限于使用使印臂26摆动的方法及在絵印部件9上产生必要的推压载荷装置的方法。最好构成使用热印箔带用带盒1,使带盒1在热印时与文件2抵靠且打开带盒1的遮断装置6、热印后一边将带盒1从文件2处退避一边关闭遮断装置6而将热印箔带3从文件2上剥离,例如也可使用如齿轮等公知的机械零件。
而且,作为开闭遮断装置6的结构,不限于利用如上述实施形式那样的板12和板13的移动差或利用印臂26的移动。也可另外设置为开闭遮断装置6的作动器。
图17至图20表示使用电磁螺线管作为遮断装置6用的作动器的例子。电磁螺线管52安装在与能以轴23为中心的回转的L字形杆22一起的板11的带盒1的安装面里侧。电磁螺线管52固定在板11上并与板11一起移动。电磁螺线管52通过联结件55与L字形杆22连接。L字形杆22和联结件55安装成能以轴56为中心回转。此外,使用与遮断装置6卡合的卡合件57(滑板)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式相同。
电磁螺线管52通电时,柱塞53克服复原用螺旋弹簧54的施力被拉入,杆22以轴23为中心并按图18中顺时针摆动。随着杆22的摆动,滑板57向图18中左方滑动,使与滑板57卡合的遮断装置6从絵印模块9的对面退避(参看图19)。而且电磁螺线管52一断电,柱塞53由于弹簧54的施力而回复到起初的位置。此时杆22以轴23为中心按图19中逆时针摆动并关闭遮断装置6。另外,遮断装置6的开闭时间,根据未图示的控制部件可按电磁螺线管52的通电的开·关进行调整。以与上述的实施形式相同的定时进行遮断装置6的开闭当然是可能的。即在图1和图17所示的待机状态中,不向电磁螺线管52通电,如图2和图18所示,带盒1在与文件2抵靠且板12和板13产生差动时向电磁螺线管5通电,如图3和图19所示,遮断装置6在热印时打开。而且,与带盒1从文件2退避时配合,电磁螺线管52断电而使遮断装置6关闭。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一边将载体膜推上,一边由遮断装置6将热印箔带3从文件2上剥离。
此外,用来开闭遮断装置6的作动器不单可用电磁螺线管52,当然也可用步进马达等马达作为作动器。此时可任意调整遮断装置6的开闭时间和速度等。而且如分别驱动遮断装置6的驱动与载体膜的推上移动,用户可通过控制部件设定符合箔特性的最合适剥离条件。全息箔有可能根据铝真空镀复层、粘合层不同而剥离条件变化;由于剥离条件不适合时可能产生全息箔的碎片和脱落等,故为提供高质量热印,对于市场流通的箔设定最合适的剥离条件是有效的。
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有关用于简易且合适地进行全息箔等热印箔的管理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和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
以下根据实施形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图示结构。
图21至图28表示热印箔带用带盒和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的一实施方式。此热印箔带用带盒201在带盒壳内装有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在附加值媒体上绘印的热印箔带202,并设有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203。
非接触标签203是RFID(无线电频率标识符)。热印装置204具有与非接触标签203通讯的通讯功能。通讯功能具有包括向非接触标签203发射电磁波的同时输送非接触标签203和数据的天线207,作为天线207和接收控制器209间界面的回路208,控制与非接触标签203的通讯收发控制器209及根据从非接触标签203发出的管理信息控制热印装置204的同时发出更新适应非接触标签203的管理信息命令的控制部件210。
非接触标签203装有与热印装置204用非接触方式通讯的通讯装置205及记录保存管理信息的记忆装置206。而且如本实施形式的非接触标签203不需要外部电源,而是由装在热印装置204上的天线207的动作获得电力的无源型标签。
记忆装置206是不易失存储器、最好使用可改写的不易失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FRAM(强介电性随机存储器)、快速存储器等(以下在本实施形式中称记忆装置为存储器206)。
通讯装置205包括接收电力和数据输送线圈,读出记录在存储器206上的管理信息,通过该线圈向天线207传送数据。而且,通讯装置205对从天线207发射的电磁波进行接收检波。而且,通讯装置205对在存储器206上按接收信号记录的管理信息进行更新。
不限定非接触标签203的形状,可以是棒状、偏平币状等多种形状。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将带盒201在热印装置204中调节时在朝向天线207一致的位置将非接触标签203埋设在带盒201里。即将非接触标签203装在天线207附近,以使非接触标签203和热印装置204间通讯良好。
本实施形式中,在存储器206上记录的管理信息,有在带盒201中容易的热印箔带202的识别信息(以下称带识别信息)、容许的絵印次数(以下称容许印数)、在热印箔带202上进行最合适的热印的信息(以下称絵印条件信息)及进行带盒201本身管理的信息(以下称带盒信息)。
在本实施形式中,带识别信息有热印箔带202的识别码(以下称带识别码)、区别热印箔带202是为特殊用户使用的特定型还是普通型或试验型等的标识、及热印箔带202的种类(如有无定位用的识别标记等)等。
在本实施形式中,絵印条件信息有热印时最合适温度、最合适加压力、最合适时间、絵印的适当尺寸及定位用识别标记的相对位置等。
在本实施形式中,带盒信息有带盒201的系列号及该带盒201至今再循环的次数等。
管理信息如为用于热印箔带用带盒201的管理的信息,则不限于上述所例示的信息。这些管理信息在带盒201的制造工序中记录在存储器206上,带有软件密码键以防恶意的第三者的不法行为。
而且,在本实施形式中,热印装置204具有记录有关热印装置204和热印装置204使用者的信息(以下称装置·使用者信息)的记录媒体211。在本实施形式中,记录媒体211用卡片形状的非接触标签(RFID)构成(在以下实施形式中将记录媒体称为ID卡211)。即本实施形式的ID卡211是由天线207、回路208、收发控制器209和控制部件210组成的、能与热印装置204的通讯功能通讯的第二非接触标签。ID卡211可在热印装置204中自由插入拔出,一旦插入ID卡211即置于天线207附近。
ID卡211设置有与热印装置204非接触地通讯的通讯装置212和记录并存储装置·使用者信息的记忆装置213。通讯装置212是具有与前面说明的通讯装置205同样机能的装置。记忆装置213不限于是不易失存储器及可改写的EEPROM等,最好根据ID卡211使用条件选择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型存储器。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作为装置·使用者信息的存储器213上作为容许识别码登录有可在热印装置204上使用的识别热印箔带202的识别码,而且登记有对热印装置204的使用者进行确认用的使用者号码(用户ID)及口令。带识别码、用户码和口令能多个设定。而且用户ID或口令在不限定特殊用户时最好不登录。此外,在存储器213上的记录装置·使用者信息并不限于这些,而是能适当记录其他必要的热印装置204及其使用者的有关信息。在存储器213上记录的装置·使用者信息带有如软件密码键以防止恶意的第三者的不法行为。
另外,带盒201可与热印装置4脱离,虽未图示,带盒201上还装有卷着热印箔带202的卷轮、卷上卷下热印箔带202的卷轮。在本实施形式中,热印箔是铝等真空镀复层的全息箔。热印箔带202例如由在透明薄膜状的载体膜上带有全息箔组成。而且作为热印对象的附加值媒体是通过具有防伪等的有价媒体即由于带有热印箔保证·证明具有一定价值的媒体,而对媒体的种类和形式则不作具体限定。带有附加值媒体例如票券·商品券等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卡类、证明·机密文件·公文等文书类等。
而且,虽未图示出,在热印装置204上还装有絵印部件及卷热印箔带202的卷带机构。絵印部件通过在热印箔带202和附加值媒体上加压将热印箔带絵印在附加值媒体上。卷带机构在每次热印后驱动卷轮而将热印箔带202的使用过部分即将每枚的热印箔带202卷绕、将热印箔带202的未使用部分送到絵印部件对面。
以下从图23至图2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以上结构的热印装置204的处理的一例。
在热印装置204中调节带盒201时,埋设在带盒201里的非接触标签203即位于与天线207朝向一致。将ID卡211装在天线207附近。
输入热印装置204的电源后,通过天线207控制部件210读出在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管理信息(步骤1是)。接着读出ID卡211上记录的装置·使用者信息(步骤2是)。另外从非接触标签203或ID卡211无回答时(步骤1否或步骤2否),进行报警处理(步骤8)。如报警处理在热印装置204中装的带盒201或ID卡211不对或未正确安装,即发出报警音,处理结束,不进行热印。
然后,控制部件210进行对带盒11的识别处理(步骤3)。首先从带识别信息,判断热印箔带202是特定型还是通用型(步骤301)。带盒201是特定型时(步骤301是),检查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带识别码是否包含在ID卡211上登记的许可识别码(步骤302)。如未包含时(步骤302否),控制部件210进行报警处理(步骤303)。如报警处理使使用者根据报警音及信息显示知道不能使用该热印装置204,则处理结束,不进行热印。另一方面,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带识别码包含在ID卡211上记录的许可识别码时(步骤302是),进入下一步处理(步骤4)。而且热印箔带202是普通型时(步骤301否),则不进行带识别码的检测,进入下一步处理(步骤4)。
然后,控制部件210进行容许絵印次数的处理(步骤4)。当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步骤401是),控制部件210进行报警处理(步骤402)。在报警处理中,根据报警音及信息显示等使使用者知道该带盒201已达到容许絵印次数,处理结束,不进行热印。另一方面,当容许絵印次数不是零时(步骤401否),即进入下一步处理(步骤5)。
然后,控制部件210对管理信息上指定的絵印条件信息是否适合热印装置204或是否适合可调整范围的信息进行检测(步骤5)。当不适合热印装置时(步骤501否),控制部件210进行报警处理(步骤502)。在报警处理中,根据报警音及信息显示等使使用者知道该带盒201不适合该热印装置204,处理结束,不进行热印。作为不适合的例子,例如有装在装置204里絵印的尺寸比在管理信息上显示的对热印箔合适的絵印尺寸大等。另一方面,当热印条件信息适合热印装置204时(步骤501是)进入下一步处理(步骤6)。
然后,控制部件210对热印装置204的使用者进行确认处理(步骤6)。在ID卡211上登录有用户ID及口令时(步骤601是),催促使用者输入用户ID及口令,由未图示的输入装置接受用户ID和口令(步骤602)。用户ID是登录在ID卡211上,而且如输入的口令对应于用户卡正确时(步骤603是),进入下一步处理(步骤7)。用户ID与口令不正确时(步骤603否),控制部件210报警(步骤604)。在报警处理中,给予使用者规定次数的输入用户ID和口令的机会,如输入不正确,处理结束、不进行热印。另外在ID卡211上没有登录用户ID和口令时(步骤601否),则不要求用户ID和口令,进入下一步处理(步骤7)。
然后,控制部件210进行热印处理(步骤7)。检测絵印对象的附加值媒体在规定絵印位置上的配置(步骤701是),而且由使用者按开始按钮时(步骤702是),控制部件210按照非接触标签203的絵印条件信息,以指定的最合适温度、最合适的加压力及最合适的时间进行絵印(步骤703)。而且从非接触标签203的存储器206上记忆的容许絵印次数减去1,更新该容许絵印次数(步骤704)。
而且热印装置204对每个附加值媒体的热印箔带202进行卷绕,并结束处理。
以下说明适合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201和热印箔带用带盒201的管理方法的一实施例。
在图21中,例如热印箔带202a是普通用全息箔带。容纳热印箔带202a的带盒201a为普通型带盒。在非接触标签203a上记录有全息箔带202为普通型的标记,另外还记录有带识别码如‘00000’。
热印箔带202b例如是顾客A和顾客C用的全息箔带。装有热印箔带202b的带盒201b为顾客A和顾客C用的特定型带盒。非接触标签203b上记录有全息箔带202是特定型的标记,带记录有带识别码如‘00001’。
热印箔带202c是顾客B和顾客C用的全息箔带。装有热印箔带202c的带盒201c为顾客B和顾客C用的特定型带盒。非接触标签203c上记录有全息箔带202是特定型的标记,还记录有带识别码如‘00002’。
虽然顾客A、顾客B、顾客C各自有同样结构的热印装置204,但ID卡211各自独立。即,在顾客A的ID卡211a上登录有容许识别码‘00001’,在顾客B的ID卡211b上登录有容许识别码‘00002’,在顾客C的ID卡211ac上登录有容许识别码‘00001’及‘00002’。
普通带盒201a可用于顾客A、顾客B、顾客C的任一个热印装置204。另一方面,特定带盒201b只能用于有ID卡211a的顾客A的热印装置204A及有ID卡211c的顾客C的热印装置204C。因此,有ID卡211b的顾客B的热印装置204B上即使安装特定带盒201b也不能进行热印。另一方面,特用带盒201c只能用于有ID卡211b的顾客B的热印装置204B及有ID卡211c的顾客C的热印装置204c。为此,在有ID卡211a的顾客A的热印装置204A上即使安装了特定带盒201c也不能进行热印。
另外,在顾客A、顾客B、顾客C的任一个热印装置204中,每次热印在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容许絵印次数减去1,一旦容许絵印次数到零,以后即使剩余全息箔带202也不能热印。
采用如上按照本发明的热印箔带用带盒201及热印箔带用带盒201的管理方法,由于在带盒201中装有一般难于伪造的非接触标签203,不装有非接触标签203的非法带盒不能在热印装置204中使用。因此,能排除非法带盒的使用。
此外,即使是具有非接触标签203的带盒201,因在ID卡211上记录的容许识别码上不含有在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带识别码时不能进行热印,故可排除使用不合适的带盒201。而且,因特定顾客用的特定热印箔带202只能由该特定顾客使用,能提高特定用热印箔的安全性。
此外,如在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容许絵印次数为零,即使热印箔带202有剩余,其带盒201也不能使用。因此,可相应带热印箔的附加值媒体的使用枚数回收合适使用费。如热印箔202大概有附加值媒体5500枚,但销售容许5000枚的带盒201,收取5000枚的使用费,能管理回收使用5000枚后变成不能使用的带盒201。另外如为无用于定位的识别用标记的连续式全息箔带,即使在由于卷带间隔偏差而以一卷带盒能絵印至最后的附加值媒体的枚数有变动的场合,每带盒絵印数通常也能为一定,可防止不公平、不公正。即进行热印箔的正确枚数管理。
另外,如在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因不能使用其带盒201,可防止在带盒201上装入替换伪造的全息箔带等不法行为。
另外,因在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的容许絵印次数正确地对热印箔带202的剩余量进行管理,不必另设对热印箔带202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装置。而且,因不必使用到热印箔带202的终端,也就不必设置为防止卷带机构超负荷的带终端检测装置。因此,可使热印箔带装置204的结构简单。
另外,在非接触标签203上记录有有无定位用的识别用标记等的热印箔带的种类、最适应于该种类、带制造商指定的热印条件信息,装置204的控制部件210因按絵印条件信息进行最合适的控制,使用者即使不设定也常能以最适合的条件絵印。因此,能实现非常简单且良好的热印。而且,由于在不适合指定的絵印条件时不能进行热印,故能防止絵印出错。
另外,因在ID卡211上登记有为确认装置204的使用者用的用户ID和口令,可防止未经确认的人的违法热印。
另外,将ID卡211移到别的热印装置204上时,即使不重新设定装置·使用者信息,也能以相同条件使用该装置204,使热印装置204故障等场合的交换作业非常容易。而且由于装置204上不附带对ID卡和口令等重要数据进行修理,保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此外,因ID卡211和非接触标签203用同一天线207与热印装置204进行通讯,可由于另部件共有化而使成本下降。
另外,上述的实施形式虽然是本发明一较佳实例,但并不限于此,还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中以各种变形实施。
例如,在使用者的确认中,不限于使使用者输入用户ID和口令。如用RFID构成(无线频率标识符)由使用者分别持有的用户确认用卡214(如公司职员证),在用户确认用卡214上也可以记录用户ID及口令。而且如图29所示,使用者确认时,将用户确认用卡214与ID卡211一起放在天线207附近,通过天线207使热印装置204的控制部件210与用户确认用卡214通讯,调查在用户确认用卡214上的记录的用户ID和口令是否登记在ID卡211上,以确认该使用者。
此外,作为代替上述非接触标签203的可采用例如装有IC接点的接触式标签,也可采用装有IC接触点的接触式IC卡代替由RFID构成的ID卡211。但此时为代替共用天线7,必须在热印装置204上设置进行接触式标签和IC卡通讯用的二个IC接点区。
而且,如保持有记录装置·使用者信息的记录媒体211并不限于由卡状的RFID构成,也可以是装于热印装置204、控制部件210可读写的不遗失存储器等记录媒体。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也可在与热印装置204的相关部件上安装可与热印装置204通讯的非接触标签。例如为将非接触标签安装在絵印部件本体上,也可由热印装置204本体可靠地受让絵印的面积和尺寸等信息。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印箔带用带盒,在带盒外壳内装有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绘印在所述附加值媒体上的热印箔带、卷绕有所述热印箔带的卷轮及卷有所述热印箔带的卷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不热绘印时在保护位置上保护所述热印箔带、另一方面在绘印时退到不妨碍热绘印的退避位置的遮断装置,所述遮断装置在热印后将所述热印箔带从所述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2.一种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具有装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和在热印时使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接触到所述附加值媒体、热印后使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从所述附加值媒体上退避的带盒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热印时打开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的遮断装置,另一方面,热印后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从所述附加值媒体上退避,与其配合关闭所述遮断装置而将热印箔带从所述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印装置的箔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盒移动机构具有与所述遮断装置接合的接合部件,并根据所述带盒移动机构的动作开关所述遮断装置。
4.一种热印箔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印箔带用带盒,在热印时使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接触附加值媒体并使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的遮断装置打开;热印后使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从所述附加值媒体上退避的同时使所述遮断装置关闭并将热印箔带从所述附加值媒体上剥离。
5.一种热印箔带用带盒,在热印箔带用带盒外壳内装有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绘印在所述附加值媒体上的热印箔带,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
6.一种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绘印在所述附加值媒体上的热印箔带装在带盒外壳内,在热印箔带用带盒上装设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安装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热印装置具有与所述非接触标签通讯的通讯功能,所述热印装置能根据所述管理信息识别所述热印箔带用带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每次热印减少1地更新的容许絵印次数,所述热印装置在容许絵印次数为零时不能进行热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絵印条件信息,所述热印装置按照絵印条件信息进行热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带识别码,所述热印装置具有将可处理的热印箔带的带识别码作为容许识别码登录的记录媒体,在所述容许识别码上不含所述带识别码时不能进行热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登录有使用者代码和口令,在确认所述使用者代码和口令后才能进行热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印箔带用带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媒体为能与所述通讯功能通讯的第二非接触标签。
全文摘要
热印箔带用带盒(1)在带盒外壳内装有在附加值媒体上加压的同时绘印在所述附加值媒体上的热印箔带(2),记录管理信息的非接触标签(3),可简便而适当地进行热印箔的管理。
文档编号B41F19/06GK1356207SQ0113598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6日
发明者横泽满雄, 高泽清继, 黑岩幸生, 小松文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