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版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25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版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版印刷机,这种模版印刷机可在将印刷介质按压在装有蜡纸的印刷鼓上时,通过传送该印刷介质,将由蜡纸内的气孔中渗出的油墨转移到印刷介质上。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模版印刷机,目前有内压式(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7-132675所公开)和外压式(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2001-246828)两种类型。
下面简要叙述内压式。内压式模版印刷机设置有直径几乎相等的一个印刷鼓和一个背压辊。印刷鼓和背压辊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设置,而且在该状态下,印刷鼓和背压辊的外周面部分非常靠近。外周壁为柔性的印刷鼓由可渗透油墨的滤网构成。印刷鼓的外周面内设置有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向上述滤网内表面供给油墨并通过内压辊按压滤网的内表面。
然后,装有蜡纸的印刷鼓和背压辊能够旋转并彼此同步。打印纸张在转动的印刷鼓和转动的背压辊之间供给。而内压辊按压上述滤网。由于按压,上述打印纸张被按压在背压辊和蜡纸之间传递,并和背压辊和蜡纸相接触。在该传递过程中,上述滤网侧面的油墨就从蜡纸内气孔转移到打印纸张上。因此,在上述打印纸张上就印有图像。
另外,简要叙述外压式。外压式模版印刷机包括印刷鼓。该印刷鼓的外周壁由多孔可渗透油墨件构成。印刷鼓的内部设置有向上述可渗透油墨件提供油墨的供墨机构,而外部设置有压辊。
随后,装有蜡纸的印刷鼓转动,而打印纸张在转动的印刷鼓和转动的压辊之间进给。而压辊按压印刷鼓。由于按压,上述打印纸张被按压在压辊和蜡纸之间传递,并和压辊和蜡纸相接触。在该传递过程中,上述印刷鼓侧面的油墨就从蜡纸内气孔转移到打印纸张上。因此,在打印纸张上就印有图像。
但是就上述每一传统内压式和外压式模版印刷机而言,墨池构造在印刷鼓内的供墨机构中,墨池的油墨在印刷操作中向印刷鼓供给。结果,在长时间没有进行印刷操作时,存储在墨池内的油墨以及附着于印刷鼓上的油墨均处于长时间露在空气中的状态。因此,这就造成油墨变质的问题。
此外,不同的供墨辊需要设置在印刷鼓的内部。这就造成印刷鼓的尺寸难于小型化,且重量也难以减小。
针对这种背景,本发明的申请人研发了一种模版印刷机,包括具有由不透墨材料制成的外周壁的可转动印刷鼓,其中蜡纸绕外周壁的表面安装;具有在印刷鼓外周壁上的供墨单元的供墨机构,能够从供墨单元将油墨供给到外周壁的表面;以及将进给的印刷介质按压在外周壁上的压辊。
在这种模版印刷机中,当在油墨从供墨单元供给到外周壁的表面的状态,外周壁转动并进给印刷介质时,该印刷介质因压辊被压靠在蜡纸和印刷鼓的外周壁上,从而得以传递。同时,在印刷鼓外周壁和蜡纸之间供应的油墨因压辊的压力被向下挤压而传播到印刷方向的下游。另外,上述分散的油墨从蜡纸的气孔内渗出,转移到印刷介质上,因而在印刷介质上就印有图像。供给到印刷鼓的外周壁的油墨滞留在印刷鼓外周壁和蜡纸之间的密闭空间内,暴露在空气中的油墨被最小化。而且不同的供墨辊不必设置在印刷鼓内部。因此即使长时间不进行印刷操作,油墨也不会变质,而且印刷鼓也可以小型化,从而减轻质量。
但就上述模版印刷机而言,油墨并没有供给到刚刚安装在印刷鼓上的新模版的内表面。出于这个原因,如果此时向上述蜡纸供给和通常印刷操作相同的油墨量,就很有可能在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油墨不能完全覆盖蜡纸的整个印刷表面。因此,就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区域的打印纸张,从而不得不重复试用印刷,直到打印纸张满足所需质量要求为止。这样,就造成了打印纸张浪费。
另外,尽管如上所述,油墨被尽可能少地暴露在空气中,但是蜡纸内表面滞留的油墨并没有完全脱离空气的暴露。因此如果印刷鼓处于蜡纸长时间安装在印刷鼓上的状态,印刷鼓表面的油墨就会从蜡纸内的气孔渗出,或发生其他变化。假定印刷操作处于印刷鼓长时间放置的状态,而只要供给的油墨和通常印刷操作所供给的油墨量相同,就很有可能使油墨不能够完全覆盖整个印刷表面。因此,就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区域的打印纸张,从而不得不重复试用印刷,直到打印纸张满足所需质量要求为止。这样,就造成打印纸张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模版印刷机,在蜡纸装在印刷鼓上之后或印刷鼓长时间放置之后,能够使打印纸张在印刷后能完全被印刷,或者在初始印刷操作时能够完全被印刷。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版印刷机,其包括一个可转动的印刷鼓,该印刷鼓包括一个由不透油墨的材料制成的外周壁,其中蜡纸安装在该外周壁的表面上;一个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包括一个供墨单元,该供墨单元位于印刷鼓的外周壁上,并被构造成能够将油墨从供墨单元供给到外周壁表面上的结构形式;以及一个压辊,该压辊被构造成能够将进给的印刷介质按压在外周壁上的结构形式,其中,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中,上述供墨机构构造成向上述外周壁表面供给的油墨量要大于二次继续印刷操作时所供给的油墨量。
在该模版印刷机中,当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供以蜡纸内表面的油墨量大于通常印刷操作的油墨量。由于油墨受压辊的挤压而传播到印刷方向的下游,所以油墨就可以覆盖整个印刷表面。因此,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之后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打印纸张就不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的区域。结果就避免了打印纸张的浪费。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模版印刷机,包括一个可转动的印刷鼓,该印刷鼓包括一个由不透油墨的材料制成的外周壁,其中蜡纸安装在该外周壁的表面上;一个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包括一个供墨单元,该供墨单元位于印刷鼓的外周壁上,并被构造成能够将油墨从供墨单元供给到外周壁表面上的结构形式;以及一个压辊,该压辊被构造成能够将进给的印刷介质按压在外周壁上的结构形式,其中,在从印刷鼓停止操作时到开始初始印刷操作时之间的时间段超过规定的时间长度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中,上述供墨机构构造得向上述外周壁表面供给的油墨量大于二次继续印刷操作时所供给的油墨量。
在该模版印刷机中,如果印刷鼓长时间放置,印刷鼓表面的油墨就会从蜡纸内的气孔渗出,或发生其他变化。但是如果印刷鼓放置的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长度,那么在初始印刷操作时,蜡纸的内表面就会被供以大于通常印刷操作所需油墨量的油墨量。由于这些油墨受压辊的挤压而传播到印刷方向的下游。所以油墨就可以覆盖整个印刷表面。因此即使印刷鼓长时间放置,在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打印纸张也不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的区域。结果就避免了打印纸张的浪费。
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上之后或者在印刷鼓长时间放置之后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可以控制使供给的油墨量大于在完成印刷操作之后蜡纸内表面所保持的平均油墨量。
对于这种模版印刷机,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所供给的油墨量几乎等同于受压辊挤压之后保持在蜡纸内表面上的油墨量和转移到印刷介质上的油墨量的集合。由此,这就意味着在初始印刷操作时供给有足够的油墨量。因此在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打印纸张并不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的区域。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版印刷机的简要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鼓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并沿图2中线3-3的剖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并沿图2中线4-4的剖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鼓外周壁的展开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供墨单元附近的放大剖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鼓外周壁的展开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版印刷机的简要回路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版模式和印刷模式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描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墨机构的部分剖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变形结构中印刷鼓外周壁的展开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变形结构中印刷鼓外周壁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模版印刷机主要设置有原件扫描单元1,制版单元2,印刷单元3,进纸单元4,出纸单元5和蜡纸卸载单元6。
上述原件扫描单元1包括输送原件印刷物的原件安装架10;反射式原件检测传感器11和12,其用于检测原件是否位于该原件收集架10上;原件导辊13和14,其用于传送已经输送到该收集架10上的原件原件收集架;一个用于驱动上述原件导辊13和14并使导辊旋转的步进电机15;一个接触式图像传感器16,其用来以光学扫描被原件导辊13和14传送的原件的图像数据并用于将该图像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一个原件排放托盘17,从原件收集架10排出的原件就输送在该原件排放托盘17上。另外,已经被输送到上述原件收集架10上的原件由原件导辊13和14进行传送,这样,图像传感器16就可以将正被传送的原件的图像数据收集起来。
制版单元2包括一个原件容纳单元19,该单元内容纳有一卷长蜡纸18;设置在原件容纳单元19运送方向下游的热敏印刷头20;设置在热敏印刷头20对侧的压辊21;设置在压辊21和热敏印刷头20之运送方向下游的一对蜡纸传送辊22、22;用于驱动压辊21和蜡纸传送辊对22、22并使其转动的光脉冲电机23;以及设置在蜡纸传送辊对22、22之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蜡纸切割器24。
另外,长蜡纸18通过压辊21和蜡纸传送辊22、22的转动而进行传送,而且根据热敏性质,蜡纸18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有多孔每一热敏印刷头20的点状热发生器均基于图像传感器16获取的图像数据,执行可选的生热操作,从而形成蜡纸18。蜡纸18可由蜡纸切割器24切割成规定长度的蜡纸18。
印刷单元3包括一个印刷鼓26,该印刷鼓可在主电机25的驱动力作用下沿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安装在印刷鼓外周面上并用以夹紧蜡纸18边缘的蜡纸夹紧单元27;用以检测蜡纸18是否被卷绕在印刷鼓26的外周面上并安装在印刷鼓26外周面上的蜡纸安装传感器28;用于检测印刷鼓26基准位置的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30;用于测得主电机25转数的旋转编码器31。印刷鼓26的旋转位置被设计在能够基于上述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30检测到的输出通过对检测旋转编码器31的输出脉冲进行检测而得以测出的位置上。
而且,印刷单元3包括一个设置在印刷鼓26下方的压辊35。压辊35被构造成能够在按压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形式,其中在按压位置上,压辊35在由螺线管装置36所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下被按压在印刷鼓26的外周面上,而在静止位置上,压辊和印刷鼓26的外周面相分离。上述压辊35在印刷模式(包括试印模式)下,总是位于上述按压位置上,而在印刷模式以外的其他模式下则处于静止位置上。
从制版单元2送出的蜡纸18之边缘部被蜡纸夹紧单元27所夹住,在蜡纸边缘部被夹住的状态下,通过印刷鼓26的转动,使蜡纸18卷绕并安装在印刷鼓26的外周面上。此后,从进纸单元4送出并与印刷鼓26的同步旋转的打印纸张37(即印刷介质)被压辊35按压在已经卷绕于印刷鼓26上的蜡纸18上。由此,从蜡纸18的气孔中渗出的油墨56就被转印到打印纸张37上,通过这种方式,就印刷出图像。
进纸单元4包括装有成叠打印纸张37的进纸盘38;只将位于纸堆顶部的打印纸张37从进纸盘38中送出的初级进纸辊39、40;在印刷鼓26的转动过程中将已经被初级送纸辊37输送的打印纸张37同步装载在印刷鼓26和压辊35之间的一对次级进纸辊41、41;检测打印纸张37是否输送到次级进纸辊对41、41之间的纸张检测传感器42。上述初级进纸辊39、40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计使主电机25的转数可通过进纸离合器43有选择地传递到主进纸辊39、40。
出纸单元5包括一个用于将已经经过印刷处理过的打印纸张37与印刷鼓26分开的纸张分离器44;一个输送通道45,已经通过纸分离器44与印刷鼓26分离的打印纸张37在该输送通路内进行输送;用于输送从输送通路45排出的打印纸张37的接纸盘46。
上述蜡纸卸载单元6包括一个排出蜡纸的输送单元47,该输送单元用于为已从被印刷鼓26的外周面夹紧的状态下释放出来的蜡纸18边缘导向,并用于输送按照上述方式被引导的用过的蜡纸,同时将用过的蜡纸与印刷鼓26分开;;用于容纳已经被排出模版的输送单元47所输送的蜡纸18的蜡纸处理箱48;以及用以将由排出蜡纸输送单元47输送到蜡纸处理箱48的蜡纸18压紧到蜡纸处理箱48背面的排出蜡纸压紧件49。
如图2-图4所示,印刷鼓26包括一个被固定到模版印刷机(如图1所示)主体H上的主轴50;一对侧面圆盘52和52,这对圆盘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主轴50上,同时可分别在轴承51上浮动;一个固定在那对侧盘52、52之间、形如圆筒的外周壁53。该外周壁53被构造成能够与那对侧盘52、52一体制成并能够被主电机25的回转力所驱动旋转的结构形式。另外,该外周壁53由不渗透油墨的材料制成,而且坚硬,也不会使油墨56渗透穿过。而且外周壁53的外周面涂覆有特富龙(注册商标),以成形为没有凹坑和突起的光滑圆筒表面。
蜡纸夹紧单元27设置有形成在外周壁53的主轴50的轴向方向的、用以夹紧的凹部53a。对蜡纸夹紧单元27而言,其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外周壁53上,而且当脱离夹紧状态时,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其能够从外周壁53伸出。该端被构造成当其处于夹紧状态时,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使该端不会从外周壁53上伸出的结构形式。结果,蜡纸夹紧单元27就被构造成使其可以夹紧蜡纸18而并不会从外周壁53上伸出的结构形式。
上述外周壁53沿着在图2和图4中由箭头A(M)所示的方向旋转,而外周壁在沿远离蜡纸夹紧单元27的方向略微旋转后所到达的位置就被限定为开始印刷的起点位置。因此旋转方向A就等同于印刷方向M,位于上述印刷起点之下的区域就被指定为印刷区域。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最大印刷区域被设定为能够对A3纸进行印刷的区域。另外,供墨机构54的供墨单元55A被设置在印刷方向M的最大印刷区域的上游位置。
如图2-图5所示,供墨机构54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油墨56的储墨盒57;一个用于从储墨盒57中吸取油墨56的供墨泵58;一个第一管路59,其用于将已经被供墨泵58吸出的油墨56输送出去;主轴50,该主轴与第一管路59的一端相连,而且该主轴内还设置有一条油墨通路60,另外在该主轴上还在径向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一个孔61;一个旋转接头63,该旋转接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主轴50的外周上,在该旋转接头上设置有一个能够与孔61联通的联通孔62;一个第二管路64,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旋转接头63相连接,而其另一端则被引向外周壁53;以及一个供墨单元55A,第二管路64的另一端通向该供墨单元55A。上述油墨通路60,孔61、62和第二管路64构成了一个用于从印刷鼓26内部向供墨单元55A供给油墨的导管,而不会将油墨暴露在空气中。供墨单元55A被构造成可从第二管路64向蜡纸18和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之间的空间供给油墨,而不会将油墨暴露在空气中的结构形式。
上述供墨单元55A包括一个油墨分配槽65(如图6所示),该槽用于沿垂直于印刷方向M的方向N分配来自第二管路64的油墨56(如图10所示);一个供墨出口55a,其一端在垂直于印刷方向M的方向N上,在远离油墨分配槽65一定距离的位置打开,而另一端朝向外周壁53的表面打开。如图6所示,油墨分配槽65和多个供墨出口55a构成凹入部分67,该用以供墨的凹入部分67在垂直于印刷方向M的方向N上形成在外周壁53上;在凹入部分内设置有分墨件68。可在垂直于印刷方向M的方向N上设置多个供墨出口55a,并构造得可将油墨56在垂直于印刷方向M的方向N上几乎均匀地供给到外周壁53上。
在这里,在最大印刷区域S上,供墨单元55A所在的最上游印刷位置实际是一种概念,从文字上其包括最大印刷区域S内的最上游印刷位置(如图6中实线所示的供墨出口55a位置),还包括区分最大印刷区域S和没有进行打印的另一上游区域的边界线的位置(如图7中点划线所示的供墨出口55a位置)。另外,尤其是,在最大印刷区域S内,供墨出口55a所在的最上游位置可被具体限定为一个使已被供应到外周壁53表面上的油墨能够至少朝向上述边界线进行伸展所能达到的范围,而上述边界线可用于将最大印刷区域S和位于更上游侧的非打印区域隔开。
如图2-图5所示,油墨回收机构73包括形如矩形的侧边的环绕外周壁53的最大印刷区域S外周设置的防漏墨槽71a、71b和71c;一端朝向防漏墨槽71b打开的第三管路74;和第三管路74的另一端相连、并形成有联通孔75的转接头63;支承转接头63使其能够旋转且在内部形成有油墨通路76b的主轴50,主轴还形成有和上述联通孔75相联通的孔76a;一端和主轴50相连的第四管路77;设置在第四管路77中部,用于吸取滞留在第四管路77内油墨的吸墨泵78(例如车轴泵);以及和第四管路77另一端相连的回收容器79。
如图5和7所示,在印刷方向M上,防漏墨槽71形成在最大印刷区域S外的左右两侧。防漏墨槽71b形成在最大印刷区域S的下游印刷位置,以便于在和印刷方向M垂直的方向N上延伸。防漏墨槽71c形成在供墨出口55a的上游印刷位置,以便于在和印刷方向M垂直的方向N上延伸。而上述供墨出口设置在最大印刷区S的上游。这些防漏墨槽71a,71b和71c彼此在边缘相互联通。
上述转接头63还可用于供墨机构54。由于主轴50还用作为供墨机构54的油墨通路,所以主轴50可构造为双层管。
下面,描述模版印刷机的控制系统。如图8所示,中央处理器(CPU)91由来自在制版模式和印刷模式之间选择的选择键92、选择连续操作模式的键93和启动键94等的数据进行导引,从而基于上述输入数据来系统地控制上述原件扫描单元1、制版单元2、印刷单元3、进纸单元4、出纸单元5和蜡纸卸载单元6,并同时控制供墨泵58和吸墨泵78的操作。另外,CPU 91还控制油墨容积计时器95和用以测量印刷鼓放置时间的计时器96,并从这些计时器中获取时间数据。上述油墨容积计时器95用以测量在印刷鼓26安装蜡纸18之后或者印刷鼓超过规定时间放置之后,初始印刷操作中供墨所需的时间。上述油墨容积计时器95构造得能够比通常印刷操作(二次继续印刷操作,second and proceeding printing operation)中供给的油墨量供给更大的油墨量。在该计时器处供给的油墨量是完成印刷操作之后,保持在蜡纸18内表面的平均油墨量和一些增量的集合。而且CPU 91控制着对ROM 97和RAM 98的写入和更正。当处于制版模式和印刷模式时,CPU 91根据图9所示的流程图执行程序。上述流程图的内容将相对下列的功能而描述。
下面,将根据图9来叙述模版印刷机的操作。
首先,用户通过在制版模式和印刷模式之间选择的选择键92,选择制版模式(步骤S1)。制版单元2由压辊21和蜡纸传送辊22和22的旋转,加载上述蜡纸18。根据热敏性质,蜡纸18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有多孔,即每一热敏印刷头20的点状热发生器均基于原件扫描单元1获取的图像数据,执行生热的可选操作。该制备的蜡纸18可由蜡纸切割器24切割成规定长度的蜡纸18(步骤S2)。印刷单元3借助于印刷鼓26的蜡纸夹紧单元27,夹住由制版单元2制备的蜡纸18的端部。通过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在蜡纸被夹紧的状态的旋转,蜡纸18卷绕在印刷鼓26的外周面上而安装在印刷鼓26上(步骤S3)。
其次,执行初始印刷操作。具体是,油墨容积计时器95控制供墨泵58的操作,从而使供墨泵58运转规定的时间。由此,供墨泵58从供墨出口55a向外周壁53供给规定量的油墨(步骤S4和S5)。这些供给的油墨56保持在外周壁53和蜡纸18之间。
再次,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以低于通常印刷操作(二次继续印刷操作)速度的速度进行旋转(步骤S6)。和印刷鼓26旋转同步地进给打印纸张37,随后压辊35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步骤S7和S8)。此后,进给的打印纸张37被压辊35压靠在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上,并同时由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的旋转所按压加载。
如图10所示,和打印纸张37的传递同步,保持在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和蜡纸18之间的油墨56由压辊35产生的压力所挤压,被传播到沿印刷方向M的下游。因此,传播的油墨56从蜡纸18气孔渗出,被转移到打印纸张37上。如上所述,在打印纸张经过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和压辊35之间时,图像就被印在打印纸张37上。而当上述打印纸张37从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和压辊35之间出来后,打印纸张的端部由纸分离器44从印刷鼓26上取下。从印刷鼓26取下的打印纸张37经由传递通路45,被放到接纸盘46上。
如果通过选择连续操作模式的选择键93不选择连续的印刷模式(步骤S9)时,印刷鼓26就停止转动,压辊35从按压位置返回静止位置(步骤S10)。而相反,如果通过选择连续操作模式的键93选择连续的印刷模式时,模版印刷机就处于通常印刷操作模式(二次继续印刷操作)。当在通常印刷操作模式中,供墨的供墨泵58和回收油墨的吸墨泵78总是在运转,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在通常印刷操作的速度下旋转,从而进行上述印刷操作。当完成规定量的打印纸张印刷时,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停止旋转,同时供墨泵58和吸墨泵78停止运转。由此,向外周壁53的油墨56供应也被停止。另外,压辊35从按压位置返回静止位置,进入静止模式。
当完成印刷操作时,用以测量印刷鼓放置时间的计时器96开始测量时间。此后,用户通过在制版模式和印刷模式之间选择的选择键92,选择制版模式(步骤S1),而用以测量印刷鼓放置时间的计时器96就停止测量时间,并检查印刷鼓放置的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时间长度t(步骤S11)。如果印刷鼓放置的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长度t,那么只有最初的一页打印纸张在与上述第一印刷操作模式相同的模式下印刷(步骤S12-S15)。换句话说,在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开始旋转之前,从供墨出口55a到外周壁53上供给有规定量的油墨,印刷鼓26在低于通常印刷操作速度的速度下转动。由此,进行印刷操作。由于上述二次继续印刷操作,所以模版印刷机处于通常印刷操作模式(步骤S16)。当完成规定量的打印纸张印刷时,模版印刷机处于静止模式。
当选择卸载蜡纸模式,以便开始制备新蜡纸时,印刷鼓26的蜡纸夹紧单元27开始移动到释放夹紧的位置。因此从夹紧状态释放的蜡纸18端部就由响应于印刷鼓26旋转的导出蜡纸传递单元47所导引,使蜡纸最终由蜡纸处理箱48所存储。
如上所述,在模版印刷机中,当在蜡纸安装在印刷鼓上之后进行初始的印刷操作时,蜡纸18的内表面被供以大于通常印刷操作所需油墨量的油墨量。由于油墨56受压辊35的挤压而被传播到印刷方向M的下游,所以油墨56就可以覆盖整个印刷表面。因此,即使印刷鼓26长时间放置,在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打印纸张也不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的区域。结果就不会浪费打印纸张37。
就上述模版印刷机而言,如果印刷鼓26长时间放置,印刷鼓表面的油墨就会从蜡纸18内的气孔渗出,或发生其他变化。但是如果印刷鼓放置的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长度t,那么对于初始印刷操作,蜡纸18的内表面就会被供以大于通常印刷操作所需油墨量的油墨量。由于这些油墨56受压辊35的挤压而被传播到印刷方向M的下游。所以油墨56就可以覆盖整个需要印刷的表面。因此,即使印刷鼓26长时间放置,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上之后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打印纸张也不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的区域。结果就不会浪费打印纸张37。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上之后或者印刷鼓长时间放置之后,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所供给的油墨量是完成印刷操作之后保持在蜡纸18内表面的平均油墨量和一些增量的集合。换句话说,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所供给的油墨量几乎等同于受压辊35挤压之后保持在蜡纸18内表面上的油墨量和转移到打印纸张37上油墨量的集合。这就意味着在初始印刷操作时供给有足够的油墨量。结果,即使在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打印纸张也不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的区域。
对于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上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和印刷鼓长时间放置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上述油墨的增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印刷鼓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供给的油墨量可根据印刷鼓放置的时间而不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上之后或者印刷鼓长时间放置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过程中,印刷鼓26在低于通常印刷操作速度的速度下转动而进行上述初始印刷操作。这就使得供给到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和蜡纸18之间的油墨56有足够的时间受压辊35压力的挤压而传播到印刷方向M的下游。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使得该分配的油墨56从蜡纸18内的气孔渗出而转移到打印纸张37上。因此,打印纸张就不会产生尚有未完全印刷的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以回收从外周壁53的最大印刷区域S泄漏出的油墨的油墨回收机构73。因此过多的油墨就会从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上去除,同时被循环回收。另外,可以回收存储在防漏墨槽71a、71b和71c中的油墨,避免油墨从槽71a、71b和71c中溢出的情况发生。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供给油墨的供墨容器57和回收油墨的回收容器79。出于这个原因,回收的油墨不必要进行循环使用。
在该实施例中,在油墨回收机构73的第四管路77中部设置有过滤器80,从而使油墨56不会被纸屑所污染地返回到回收容器79内。这就有助于提高循环油墨的质量。但是上述油墨过滤器80并不是循环油墨的主要结构。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上述过滤器。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控制上述供墨机构54和油墨回收机构73总是在印刷模式中操作,则在印刷模式中油墨就会不间断地从供墨单元55A向外周壁53上供应,从而从外周壁53流到上述防漏墨槽71a、71b和71c中的油墨就总是可以得到回收。这就尽可能地防止了油墨滞留在外周壁53上。另外,在外周壁53上还可以始终保持有足够的油墨量。因此即使在连续大量地进行印刷时,也可以得到由所需油墨浓度制备的打印纸张。
偶然地,该实施例中的油墨回收机构73利用上述防漏墨槽71a、71b和71c作为回收油墨的槽。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油墨回收槽除了防漏墨槽71a、71b和71c所设置的位置以外,还优选为设置在防漏墨槽71a、71b和71c位置之外的位置上。否则,只能构造油墨回收槽,而不能构造上述防漏墨槽71a、71b和71c。
根据该实施例,上述防漏墨槽71a、71b和71c设置得环绕上述外周壁53的最大印刷区域S的整个外周,形成类似矩形的侧边。即使上述槽仅仅构造在最大印刷区域S的部分外周上,也能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换句话说,上述结构包括仅设置在侧面的防漏墨槽71a,或仅设置在端部的防漏墨槽71b,或仅设置在顶部的防漏墨槽71c,或者仅两个防漏墨槽的组合。如果在侧面设置上述防漏墨槽71a,就可以防止油墨从印刷鼓26的两侧泄漏。如果在端部设置有上述防漏墨槽71b,就可以防止油墨从印刷鼓的端部泄漏。如果在顶部设置上述防漏墨槽71c,就可以防止油墨从印刷鼓的顶部泄漏。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变形,是印刷鼓的展开图。
在图11中,如该实施例所述,供墨单元55B包括在外周壁53的最大印刷区域S内的最上游印刷位置上,具有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结构类似的供墨出口55a。另外,上述供墨单元55B包括从最大印刷区域S内的最上游印刷位置,设置在下游印刷位置内左右两侧边缘的供墨出口55b,其位于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上。
偶然地,由于其他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为了避免重复,对这些结构的详细描述就省略了。
根据上述第一变形,当油墨由于压辊35而被挤压到下游时,部分油墨被挤出最大印刷区域S的左右两侧边缘。有时,当油墨逐渐被向最大印刷区域S下游挤压时,左右边缘的油墨量就会有些不足。出于这个原因,油墨就会从靠近边缘下游的两侧进行额外供给。因此边缘下游两侧附近的油墨量就不会不足。结果,就可以避免在垂直于印刷方向M的方向N上由于印刷浓度而造成的不均匀。
图12示出了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为印刷鼓的外周壁的展开图。
如图12所示,供墨单元55C包括在印刷最上游位置的供墨出口55a,是将印刷鼓26的外周壁53内的最大印刷区域S在印刷顺流方向分为三块而获得,并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的位置。上述供墨单元55C还包括在每一块中各自上游位置的供墨出口55c和55d,这两块均位于最上游块的下游侧。上述分别设置在三块上的供墨出口55a,55c和55d均在垂直于印刷方向M的方向N上彼此以相等的间距开口形成于外周壁53。
在上述第二变形中,如果分别设置在三块上的供墨出口55a、55c和55d均供给每一块,而不是整个印刷区域所需的油墨量,就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出于这个原因,即使在蜡纸18和外周壁53之间形成成块油墨,因油墨受压辊35的挤压,上述成块油墨也会变得最小化。结果,蜡纸18上的载荷就会减小,从而提高了蜡纸18用以反复印刷的耐久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模版印刷机,其包括一个可转动的印刷鼓,该印刷鼓包括一个由不透油墨的材料制成的外周壁,其中蜡纸安装在该外周壁的表面上;一个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包括一个供墨单元,该供墨单元位于印刷鼓的外周壁上,并被构造成能够将油墨从供墨单元供给到外周壁表面上的结构形式;以及一个压辊,该压辊被构造成能够将进给的印刷介质按压在外周壁上的结构形式,其特征在于,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中,上述供墨机构构造成向上述外周壁表面供给的油墨量要大于二次继续印刷操作时所供给的油墨量。
2.一种模版印刷机,包括一个可转动的印刷鼓,该印刷鼓包括一个由不透油墨的材料制成的外周壁,其中蜡纸安装在该外周壁的表面上;一个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包括一个供墨单元,该供墨单元位于印刷鼓的外周壁上,并被构造成能够将油墨从供墨单元供给到外周壁表面上的结构形式;以及一个压辊,该压辊被构造成能够将进给的印刷介质按压在外周壁上的结构形式,其特征在于,在从印刷鼓停止操作时到开始初始印刷操作时之间的时间段超过规定的时间长度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中,上述供墨机构构造成向上述外周壁表面供给的油墨量要大于二次继续印刷操作时所供给的油墨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上之后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供给的油墨量大于在完成印刷操作之后蜡纸内表面所保持的平均油墨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印刷鼓长时间放置之后进行初始印刷操作时,供给的油墨量大于在完成印刷操作之后蜡纸内表面所保持的平均油墨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供墨单元被构造成能够在蜡纸和外周壁表面之间从印刷鼓内侧供给油墨,而不会使油墨暴露在空气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供墨结构包括一个导管,该导管被构造成能够将油墨从印刷鼓内侧供给到供墨单元,并不会使油墨暴露在空气中的结构形式。
全文摘要
模版印刷机包括一个可旋转的印刷鼓,该印刷鼓包括一个由不透墨材料制成的外周壁。一个蜡纸安装在外周壁的表面周围。一个供墨机构包括一个位于印刷鼓外周壁上的供墨单元,其能够将油墨从供墨单元供给到外周壁的表面上。一个压辊将进给的印刷纸张按压在外周壁上。在蜡纸安装到印刷鼓之后的初始印刷操作中,上述供墨机构提前向上述外周壁表面供给的油墨量要大于二次继续印刷操作时所供给的油墨量。
文档编号B41L13/18GK1590120SQ200410057289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7日
发明者中村明, 内藤拓, 镰野浩和 申请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