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44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打印设备,该带打印设备可更换地收容内部容纳长长度带的带
盒O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经提出各种可更换地收容内部容纳长长度带的带盒的带打印设备。例如,已经提出可更换地收容带盒的带打印设备,该带盒内部容纳一组受体型打印带和墨带,其中该打印设备的例如热头等的打印单元在打印带的墨带侧表面上进行打印,然后打印后的打印带被该打印设备的切割单元切断且排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H07-66814(第
<0028]段,图2到图 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盒中,粘合剂被预先施加到与受体型打印带的墨带侧表面相反的表面上,且分离片被粘着到该粘合层上。打印后的打印带在分离片被粘着到与墨带侧表面相反的表面上的状态下被排出。因此,需要时间和努力来剥离分离片以将打印后的打印带粘贴到物体上。这是传统带盒的有问题的方面。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在带盒内部分离片可被从打印带剥离且去除分离片的打印带被输送。在这种情况下,打印带在其粘合表面未被覆盖的状态下被切断和输送。因此未覆盖的粘合表面可能粘着到带打印设备的标签排出口附近。特别地,在按照连续打印产生打印带的情况下,粘合表面未被覆盖的打印带相互重叠粘着且带打印设备的标签排出口被那些打印带堵塞。这是有问题的。已经做出本发明以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打印设备,假定打印带在它们各自的分离片在带盒内部被从打印带剥离的状态下输送,该带打印设备能够避免在标签排出口附近粘合表面未被覆盖的打印带彼此重叠粘着的情形。解决问题的手段针对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种带打印设备,包括盒收容部,所述盒收容部可更换地收容带盒;带输送单元,所述带输送单元用于输送长的且容纳在所述带盒的内部的带;打印单元,所述打印单元用于在所述带上进行打印;和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将带切断,其中所述带打印设备还包括打印信息获得单元,所述打印信息获得单元获得由将在所述带上被打印出的打印数据和通过在所述带上打印出所述打印数据而产生的标签的待产生数目组成的打印信息;类型检测单元,所述类型检测单元检测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带盒的类型;类型识别单元,所述类型识别单元识别通过所述类型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带盒的类型是否为剥离带容纳盒,所述剥离带容纳盒在分离片被从带的粘合层剥离的状态下排出所述带,所述粘合层形成在所述带的一个表面上;和打印控制单元,在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所述带盒的类型被识别为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所述打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单元以打印出所述打印数据仅一次,之后将所述带输送到用于所述切割单元的切割点且停止所述带的输送以便终止打印。在上述带打印设备中,在收容在盒收容部中的带盒的类型被识别为在分离片被从带的粘合层剥离的状态下排出打印后的带的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其中该粘合层被形成在带的一个表面上,打印单元被控制以在带上打印出打印数据仅一次,且打印后的带被输送到用于切割单元的切割点。之后,打印后的带的输送被停止以便终止打印操作。由此,在剥离带容纳盒被收容在盒收容部内部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在带上打印出打印数据产生的标签的待产生数目被设定为2或更大,当打印被进行了仅一次且打印后的带被输送到切割点时终止打印。因此,即使从剥离带容纳盒排出分离片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能够防止分离片从它们各自的粘合层剥离的多个打印后的带在靠近带打印设备的标签排出口处彼此重叠粘着。此外,在剥离带容纳盒被收容在盒收容部中的情况下,打印后的带能够在其分离片在带盒内部被从打印后的带剥离的状态下被排出。由此,当通过在带上打印出打印数据而产生的标签将被粘贴到商业产品等上时,可省去时间和努力。此外,关于针对本发明的带打印设备,打印控制单元可控制所述切割单元以在带的输送停止之后切断所述带。在上述带打印设备中,在剥离带容纳盒被收容在盒收容部中的情况下,打印数据在带上被打印出仅一次,随后打印后的带被输送到切割部且被自动切断。因此,能够容易地产生分离片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的标签。此外,针对本发明的带打印设备可包括待产生数目检测单元,在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所述带盒的类型被识别为所述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所述待产生数目检测单元检测标签的所述待产生数目是否大于1 ;和通知单元,在标签的复本数目被检测为大于1 时,所述通知单元通知所述打印数据将被打印出仅一次。在上述带打印设备中,在剥离带容纳盒被收容在盒收容部中且标签的待产生数目被设定为2或更大的情况下,通知打印数据将被打印仅一次的消息。即通知将产生仅一个标签。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认识到相同的打印数据必需被再次设定以打印另一个标签。此外,在针对本发明的带打印设备中,在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所述带盒的类型被识别为非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所述打印控制单元可控制所述打印单元以与标签的待产生数目同样多地连续打印出包括在所述打印信息中的所述打印数据,并且将所述带输送到用于所述切割单元的所述切割点以切断和产生每个标签。在上述带打印设备中,在非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即排出分离片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的普通带容纳盒被收容在盒收容部中的情况下,进行与使用者设定的标签复本数目同样多的连续打印。由此,能够连续产生其上打印相同打印数据的多个数目的标签。


图1是针对一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的平面图;图2是带打印设备的右侧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剥离带容纳盒将被放置在带打印设备的盒收容部中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透视图;图4是在剥离带容纳盒被放置在带打印设备的盒收容部中时,在剥离带容纳盒的上壳体被拆除的情况下能够看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图5是图4中示出的带排出口周围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是从图5示出的箭头Xl所示的视点看到的带排出口的视图;图7是用于示例性说明在双面胶带被以压力粘着到膜带之后分离片被剥离的状态的视图;图8是在普通带容纳盒被放置在带打印设备的盒收容部中时,在普通带容纳盒的上壳体被拆除的情况下能够看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图9是图8中示出的带排出口周围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0是从图9示出的箭头X2所示的视点看到的带排出口的视图;图11是示出带打印设备的主要部分电路构造的电路框图;并且图12是用于根据放置在盒收容部中的带盒的类型控制打印带的待打印数目的打印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其中由带打印设备的CPU执行所述控制处理。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基于实施例详细描述体现本发明的带打印设备。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3描述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的示意性构造。如图1到图3所示,针对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包括键盘6、用于收容将在后面描述的剥离带容纳盒21或普通带容纳盒81的盒收容部8 (参考图8)和用于覆盖盒收容部 8的收容盖13。键盘6包括用于命令产生文件数据形式的文本的字母输入键2、用于命令打印出文本等的打印键3、用于执行行进给命令以及不同处理和用于从候选项确定选择的回车键4、用于上、下、左或右移动光标的光标键5等,光标被显示在表示跨越多行的字母和符号的液晶显示器(LCD) 7中。键盘6之下布置着构成控制电路单元90 (参考图11)的控制板12。在盒收容部8 的左侧,形成有标签排出口 17,该标签排出口 17用于排出如将在后面描述的分离片从其剥离的打印后的打印带或分离片粘着到其上的打印后的打印带。此外,在盒收容部8的右侧, 布置有适配器入口 18和USB连接器19,该适配器入口 18将被连接到电源适配器,该USB连接器19将被连接到用于连接到未示出的个人计算机的USB电缆。在盒收容部8中,布置有热头9、与热头9面对的压盘辊10、布置在压盘辊10的下游侧的带副辊11、与带副辊11面对的金属的带驱动辊轴14、输送将被收容在剥离带容纳盒 21内部的墨带52 (参考图4)的墨带卷取轴15、卷取已从将在后面描述的双面胶带53 (参考图4)剥离的分离片53D(参考图4)的分离片卷取轴16等。当从前方看时热头9是大致矩形形状的平板。沿热头9的左前端排列有预定数目的加热元件Rl-Rn (例如η是128或256)。此外,布置有散热板9Α,散热板9Α由板状钢板、 不锈钢板等制成且当从前方看时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用粘合剂等将热头9固定到散热板9Α 的左前端,从而加热元件Rl-Rn的排列与散热板9Α的左侧平行地延伸。用螺钉等将所述散热板9Α固定到盒收容部8的下侧,从而在剥离带容纳盒21的开口 22处,加热元件Rl-Rn 的排列相对于膜带51 (参考图4)的输送方向以大致直角交叉。
此外,墨带卷取轴15被从由步进马达等组成的带输送马达103(参考图11)开始的适当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如将在后面描述的,墨带卷取轴15被装配到墨带卷取卷轴61 中,该墨带卷取卷轴61可旋转地布置在剥离带容纳盒21 (参考图4)内部且被驱动以旋转。 此外,带驱动辊轴14被从带输送马达103开始的适当传递机构驱动以旋转。具体地,带驱动辊轴14被装配到导电树脂带输送辊63 (参考图4),该导电树脂带输送辊63被可旋转地布置在剥离带容纳盒21内部且被驱动以旋转。仍进一步,分离片卷取轴16被从带输送马达103开始的适当传递机构驱动以旋转。具体地,分离片卷取轴16被装配到分离片卷取卷轴62(参考图4)中,该分离片卷取卷轴62可旋转地布置在剥离带容纳盒21内部且被驱动以旋转。同时,分离片卷取轴16可被从由步进马达等构成的、与带输送马达103分离布置的未示出的分离片卷取马达开始的适当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因此,即使墨带52的伸展率与分离片53D的伸展率显著不同,也能够通过同步地驱动带输送马达103和分离片卷取马达而可靠地卷取分离片53D。此外,如图3所示,在剥离带容纳盒21的带排出口 27(参考图4)以及普通带容纳盒81的带排出口 83 (参考图8)附近,布置有剪刀型切割单元30以便以预定长度切断打印后的带。切割单元30由固定刀片30A和可动刀片30B组成,其中切割马达105用于使可动刀片30B朝向固定刀片30A移动以便切断打印后的带。在盒收容部8的底部,两个定位销45和46被以相同高度竖立布置。当剥离带容纳盒21或普通带容纳盒81被放置在盒收容部8中时,剥离带容纳盒21的位置或普通带容纳盒81的位置被盒收容部8内部的定位销45和46适当地固定。接下来,将通过参考图3到图7描述剥离带容纳盒21的示意性构造。在剥离带容纳盒21中,产生分离片53D从其剥离状态的打印后的打印带观。如图3和图4所示,剥离带容纳盒21包括上壳体23和下壳体对。在剥离带容纳盒21中,形成有支撑孔41以便可旋转地支撑带卷轴M,作为打印带的透明膜带51被缠绕在该带卷轴M上。此外,在剥离带容纳盒21中,形成有支撑孔42以便可旋转地支撑双面胶带卷轴56。双面胶带53在由剥离纸、膜等制成的其分离片53D(参考图7)朝外的同时绕双面胶带卷轴56缠绕。此外,在剥离带容纳盒21中,形成有支撑孔43以便可旋转地支撑布置在带卷轴M 和双面胶带卷轴56之间靠近开口 22的墨带卷取卷轴61。为了用热头9在膜带51上打印字符等,墨带卷取卷轴61用于从墨带卷轴55拉出墨带52并且将墨带52卷取到墨带卷取卷轴61上。此外,在剥离带容纳盒21中,形成有支撑孔44以便可旋转地支撑布置在侧壁24A 附近的分离片卷取卷轴62,该侧壁24A被配设在下壳体M上且与位于带卷轴M和双面胶带卷轴56之间的开口 22面对。分离片卷取卷轴62中卷取已从双面胶带53沿带输送辊63 的周表面剥离的分离片53D。此外,下壳体M上的侧壁24A被形成为当从顶部看时,在面对分离卷取卷轴62的部分处类似半圆弧状地伸出。此外,在剥离带容纳盒21中,形成有支撑孔48以便可旋转地支撑接触辊65,该接触辊65被布置在相对于带输送辊63而言的在带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即接触辊65被布置成离开带排出口 27。
如图5和图6所示,接触辊65的周表面由在其轴向方向上连续的沟槽65A形成。 沟槽65A的每一个沟槽是沿着轴向方向的剖面为V形的沟槽,且接触辊65的两端朝向其轴线斜切地倾斜。即,接触辊65的周表面由与轴向方向平行地形成的多个凸起构成,其中凸起中的每一个凸起沿轴向方向的剖面是大致三角形的。此外,支撑轴65B在接触辊65的两侧端的中心竖立布置且可旋转地装配在它们各自的支撑孔48中。此外,接触辊65被形成为在其周表面上具有硅树脂膜。接触辊65在与分离片53D已从其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的粘合层53C(参考图7)接触的同时将打印后的带28从带排出口 27引导到带输送方向的下游。此外,接触辊65与面对带输送辊63的侧壁24B相比在带输送方向上突出。同时, 接触辊65被布置成更靠近地面对固定刀片30A。此外,引导壁33隔着插入该引导壁33和接触辊65之间的打印后的带28而与接触辊65面对。同时,引导壁33被布置成与接触辊65相比延伸到带输送方向的下游。由此, 分离片53D已从其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的行进能够被引导到靠近固定刀片30A的位置。此外,剥离带容纳盒21在绕双面胶带卷轴56缠绕的双面胶带53的具有最大直径的外周与下壳体24的侧壁24A和24C之间的空间内包括引导肋35。当从顶部看时引导肋 35是大致半圆形的且在下壳体24的底部竖立布置,以便部分地覆盖双面胶带53。即,引导肋35从双面胶带53将被拉出之处延伸到双面胶带53面对侧壁24A之处。此外,凸起部 35A和凸起部35B被形成在引导肋35上,以便从下壳体24的面对侧壁24C和侧壁24A的侧面与带宽度方向成横向地伸出预定高度(例如约1mm)。此外,在下壳体24的面对绕双面胶带卷轴56缠绕的双面胶带53的角部与引导肋 35之间的空间中竖立地布置大致圆柱形的引导销36。此外,在上壳体23的面对引导销36 的位置形成有支撑孔49,从而引导销36的端部被装配到支撑孔49中且引导销36被支撑。 此外,在带输送辊63的另一侧布置有分离片引导壁37,该另一侧是与带输送辊63的面对带副辊1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分离片引导壁37被形成为以便与分离片53D接触并且当从顶部看时其接触表面是大致圆形形状。分离片引导壁37在分离片引导壁37周围有从侧壁 24C延伸到带输送辊63的预定空间的同时向内伸出。尽管图3仅示出形成在上壳体23上的支撑孔41、42、43、44和48,支撑孔41、42、 43,44和48也被形成在下壳体24上以便与上壳体23上的对应的支撑孔41、42、43、44和 48相符。此外,如图4所示,剥离带容纳盒21内部容纳有作为由透明带等制成的打印带的膜带51、用于在膜带51上打印的墨带52和将被粘着到打印施加膜带51上的双面胶带53。 膜带51、墨带52和双面胶带53分别绕带卷轴54、墨带卷轴55和双面胶带卷轴56缠绕。在下壳体24的底部处,盒毂58、卷轴毂59和盒毂60被竖立布置且分别与带卷轴54、墨带卷轴55和双面胶带卷轴56可旋转地配合。仍进一步,在剥离带容纳盒21的内部,还布置有用于卷取用过的墨带52的墨带卷取卷轴61和用于卷取从双面胶带53剥离的分离片53D 的分离片卷取卷轴62。如图4所示,离合弹簧64被布置在墨带卷取卷轴61的下部。离合弹簧64被布置成防止已被卷取到墨带卷取卷轴61的墨带52由于它反向旋转而松驰。此外,离合弹簧66 被布置在分离片卷取卷轴62的下部处。离合弹簧66被布置成防止已被卷取到分离片卷 取卷轴62的分离片53D由于它反向旋转而松驰。如图4所示,在从墨带卷轴55拉出之后,未使用的墨带52与膜带51叠加。此外, 与膜带51叠加的未使用的墨带52进入开口 22且经过热头9和压盘辊10之间的路径。之后,墨带52被与膜带51分离且被引导以到达被墨带卷取轴15驱动以旋转的墨带卷取卷轴 61。在此被引导的墨带52被卷取到墨带卷取卷轴61。此外,如图7所示,双面胶带53在分离片53D处于最外侧的状态下绕双面胶带卷轴56缠绕。双面胶带53由四层构成,也就是在图7中从下到上依次是用于与膜带51粘贴在一起的粘合层53A、由彩色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基膜53B、将被粘贴到商业产品等上的粘合层53C和用于覆盖粘合层53C的将被粘贴侧的分离片53D。如图4到图7所示,已被从双面胶带卷轴56拉出的双面胶带53行进且经过被带驱动辊轴14驱动以旋转的带输送辊63和带副辊11之间的路径。之后,其上没有叠加分离片53D的粘合层53A被压靠到膜带51的打印表面上。之后,分离片53D被从双面胶带53剥离以便被挤压和粘着到膜带51。在该状态下,分离片53D被沿带输送辊63的周表面进一步朝向双面胶带卷轴56引导,即朝向双面胶带53的拉出方向(在图4中的向上方向)引导。之后,分离器53D被沿分离片引导壁37 的壁表面进一步引导以到达引导肋35的外部。从该处,分离片53D进一步在缠绕的双面胶带53的周边的外部行进,经过凸起部35A、引导销36和凸起部35B的周表面。分离片53D 最后以大致直角向内到达分离片卷取卷轴62。之后,分离片53D的前端通过胶带等固定地粘着到分离片卷取卷轴62的周表面且被卷取到分离片卷取卷轴62,该分离片卷取卷轴62被分离片卷取轴16驱动以旋转。应该注意分离片卷取轴16被驱动以与带驱动辊轴14和墨带卷取轴15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在经过被带驱动辊轴14驱动以旋转的带输送辊63与带副辊11之间的路径之后, 膜带51在粘合层53A、基膜5 和粘合层53C被叠加到膜带51的打印表面上的状态下到达接触辊65。之后,因此膜带51处于粘合层53A、基膜5 和粘合层53C被叠加到其打印表面上的状态下,即处于粘性的打印后的带观被沿引导壁33引导且经由带排出口 27输送到剥离带容纳盒21的外部的状态下,该引导壁33隔着插入该引导壁33和接触辊65之间的打印后的带观与接触辊65面对。之后,通过切割单元30,分离片53D已从其剥离的粘性的打印后的带观被从带打印设备1的标签排出口 17输送到外部。打印后的带观被输送预定长度且切割马达105被驱动以操作可动刀片30B。因此,从标签排出口 17排出预定长度的、分离片53D已从其剥离的粘性的打印后的带观。顺便提及,如图4所示,下壳体M的与缠绕着膜带51的带卷轴M面对的角部处, 有呈L形布置方式的七个盒识别孔25A到25G。那些盒识别孔适合于识别带盒的类型(例如用于产生分离片53D从其剥离的粘性的打印后的带观的剥离带容纳盒21、用于产生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的打印后的带的普通带容纳盒81等)、带宽度(例如6mm、9mm、12mm、 18mm和24mm五种不同的带宽度)、带材料等。应该注意七个盒识别孔25A到25G中的每一个盒识别孔的特定部分被构造成根据带盒类型、带宽度等穿透。例如,关于图4中示出的剥离带容纳盒21,七个盒识别孔25A到 25G中,六个盒识别孔25A、25B、25C、25E、25F和25G被形成为穿透,而盒识别孔25D被形成为不穿透。
此外,盒收容部8的面对七个识别孔25A到25G中的每一个盒识别孔的底部上设置有呈L形布置方式的七个盒传感器Pl到P7 (参考图11)。那些盒传感器Pl到P7中的每一个盒传感器由推压型微开关等形成且用于检测盒识别孔25A到25G中的每一个盒识别孔的存在和不存在。那些盒传感器Pl到P7中的每一个盒传感器由柱塞、微开关等构成的迄今为止已知的机械开关形成,其中每个柱塞的上端被布置成穿过那些盒识别孔25A到25G中的每一个盒识别孔且伸出。盒传感器Pl到P7中的每一个盒传感器和盒识别孔25A到25C中的每一个盒识别孔之间的存在或不存在被检测,从而用均反映检测结果的开信号和关信号能够识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的带盒类型、带宽度和带材料等。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关于盒传感器Pl到P7中的每一个盒传感器,柱塞被布置成总是从它们各自的盒识别孔25A到25G伸出且微开关被设定为关状态。在盒识别孔25A到 25G每一个被布置在它们各自的位置以面对盒传感器Pl到P7的情况下,它们各自的柱塞不被压下且它们各自的微开关被设定在关状态。因此,输出了关信号。另一方面,在盒识别孔25A到25G中的每一个盒识别孔不被设置在它们各自的位置以面对盒传感器Pl到P7的情况下,它们各自的柱塞被压下且它们各自的微开关被设定在开状态。因此,输出开信号。相应地,盒传感器Pl到P7中的每一个盒传感器组成由“0” 和“1”的组合构成的七位信号中的每一位。在所有盒传感器Pl到P7都处于关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带盒没被收容的情况下,输出“0000000”的七位信号。七个盒识别孔25A到25G中,最多形成了六个孔。因此,通过将存在和不存在分别与“ 1 ”和“0”关联,关于盒识别孔25A到25G中的每一个盒识别孔,能够用与从“0000001 ” 到“1111111”的范围对应的七位信号来检测带盒类型、带宽度、带材料等。例如,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的情况下,能够以“0001000”的对应七位信号检测该事实。接下来,通过参考图8到图10,将描述产生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的普通带容纳盒81的示意性构造。在图8到图10示出的普通带容纳盒81的以下描述中,有与分配给图3到图7示出的剥离带容纳盒21的构成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那些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被分配给普通带容纳盒81的与构成剥离带容纳盒21的元件完全或大致相同的构成元件。如图8到图10所示,普通带容纳盒81的示意性构造几乎与剥离带容纳盒21的示意性构造相同。然而,如图8到图10所示,普通带容纳盒81不包括分离片卷取卷轴62。因此,分离片卷取轴16被布置成穿透支撑孔44。此外,面对支撑孔44的侧壁24A不向外突出。仍进一步,不布置接触辊65,且代替带排出口 27,形成有带排出口 83。此外,用于排出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的带排出口 83被形成为当从前方看时在带输送方向上有预定宽度(例如约3mm的宽度)的类似狭缝状。带排出口 83由引导壁83A和隔着打印后的带85而与引导壁83A面对的引导壁8 构成。引导壁83A被构造成与打印后的带85的分离片53D面对。引导壁8 被构造成在与打印后的带85的膜带51的外表面接触的同时将打印后的带85引导到带输送方向的下游。引导壁83A和引导壁8 被布置成彼此离开预定距离(例如约1mm)。此外,引导壁83A和引导壁8 被布置成在带输送辊63和带副辊11的公共切线上彼此面对。
此外,引导壁83A的下游侧边缘部和引导壁83B的下游侧边缘部被构造成与面对带输送辊63的侧壁24B相比在带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突出,从而引导壁83A和83B靠近地面对固定刀片30A。因而,引导壁83A和83B被布置成能够将打印后的带85引导到固定刀片 30A的附近。如图8到图10所示,已经从双面胶带卷轴56拉出的双面胶带53行进且经过被带驱动辊轴14驱动以旋转的带输送辊63和带副辊11之间的路径。之后,其上没有叠加分离片53D的粘合层53A被压靠到膜带51的打印表面。在双面胶带53被粘着到膜带51的打印表面之后,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被经由带排出口 83输送到普通带容纳盒81的外部。之后,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经由切割单元30被从带打印设备1的标签排出口 17排出到外部。打印后的带85被输送预定长度且切割马达105被驱动以操作可动刀片30B。因此,从标签排出口 17排出预定长度的、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如图8所示,用于普通带容纳盒81的下壳体24的面对缠绕着膜带51的带卷轴54 的角部处有七个盒识别孔25A到25G。盒识别孔25A、25B、25F和25G被形成为穿透,而盒识别孔25C到25E被形成为不穿透。在普通带容纳盒8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情况下,能够以“0011100,,的对应七位符号检测该事实。接下来,将通过参考图11描述带打印设备1的电路构造。如图11所示,控制电路单元90被安装在带打印设备1的控制板12中。控制电路单元90包括CPU91、CG (字符发生器)R0M92、R0M93、闪速存储器94、RAM95、输入/输出接口(I/F)96、通信接口(I/F)97 等。此外丄 冊1丄61 01192、1 01193、闪速存储器94、1^1195、输入/输出接口(I/F)96和通信接口(I/F)97通过用于相互数据交换的总线98相互连接。与各字符关联的点数据图案被存储在CGR0M92中。当从CGR0M92读出点图案数据时,基于读出的点图案数据在液晶显示器(LCD)7上显示点图案。此外,R0M93存储各种程序。具体地,如将在后面描述的,存储用于控制带打印设备1所需的各种程序,例如用于根据带盒的类型控制打印带的待打印数目的打印控制处理程序(参考图12)。CPU91基于存储在R0M93中的各种程序执行各种操作。R0M93还存储用于限定各种字符和字母的轮廓的轮廓数据,其中轮廓数据按字体(哥特式、明朝体等)分类且与每个编码数据关联。基于轮廓数据,点图案数据在打印缓冲器95B中被扩展。闪速存储器94对来自外部计算机的外字符的多个尺寸的点图案数据和各种图形数据的点图案数据分配注册编码且将它们和注册编码一起存储。即使带打印设备1的电源被关闭,闪速存储器94也保持存储内容。此外,RAM95临时存储通过CPU91的操作获得的各种操作结果。当用热头9在膜带51上进行打印时,RAM95还临时存储打印数据。此外,RAM95包括各种存储器,也就是文本存储器95A、打印缓冲器95B等。 文本存储器95A存储用键盘6输入的文件数据的编辑文本和外部字符数据的打印数据的编辑文本。打印缓冲器95B存储多个字符、符号等的点图案和当形成每个点时将被施加为能量的脉冲数目,以作为点图案数据。热头9根据存储在打印缓冲器95B中的打印点图案数据进行点打印。
此外,输入/输出I/F96与键盘6、盒传感器Pl到P7中的每一个盒传感器、包括用于对液晶显示器(LCD) 7输出显示数据的视频RAM的显示控制器(LCDC) 101、用于驱动热头 9的驱动电路102、用于驱动带输送马达103的驱动电路104和用于驱动切割马达105的驱动电路106连接。此外,通信I/F97由例如USB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9等构成且用USB电缆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以便相互通信。因此,在用键盘6的字母输入键2输入字母等的情况下,对应文本(文件数据)被顺序地存储在文本存储器95A中。同时,在液晶显示器(IXD) 7中显示与基于点图案产生控制程序、显示驱动控制程序等用键盘6输入的字母等对应的点图案。此外,热头9被驱动电路102驱动,以便进行存储在打印缓冲器95B中的待打印点图案数据的打印。与此同步,带输送马达103的驱动被驱动电路104控制以便输送墨带52、 膜带51和双面胶带53。此外,文本存储器95A顺序地存储经由通信I/F97从外部计算机输入的打印数据。之后,基于点图案产生控制程序,打印数据被作为打印点图案数据在打印缓冲器95B中处理和存储。接下来,用热头9将如此输入的打印数据在膜带51上打印出。接下来,通过参考图12,将描述用于根据放置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的类型控制打印带的待打印数目的打印控制处理,其中由带打印设备1的CPU91进行该控制处理。如图12所示,在步骤(下文中简写为S) 11中,CPU91通过盒传感器Pl到P7中的每一个盒传感器检测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类型。之后,在检测到已收容用于产生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的剥离带容纳盒21等的情况下,CPU91从RAM95 读取盒标记,将盒标记设定为开状态,且再次将开状态盒标记存储在RAM95中。另一方面,检测到已收容用于产生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的普通带容纳盒81等,CPU91从RAM95读取盒标记,将盒标记设定为关状态,且将关状态盒标记再次存储到RAM95中。应该注意到,当带打印设备1被初始化时,盒标记被设定在关状态且被如此存储在RAM95中。例如,如已经描述的,在从各盒传感器Pl到P7输入对应组成的七位信号 “0001000”的情况下,CPU91检测到已收容用于产生分离片53D已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的剥离带容纳盒21等。之后,CPU91从RAM95读出盒标记,将盒标记设定为开状态, 且将开状态盒标记再次存储到RAM95中。如已经描述的,在从各盒传感器Pl到P7输入对应组成的七位信号“0011100”的情况下,CPU91检测到已收容用于产生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的普通带容纳盒81等。之后,CPU91从RAM95读出盒标记,将盒标记设定为关状态,且将关状态盒标记再次存储到RAM95中。在S12中,CPU91顺序地将由字母输入键盘2输入的打印数据等存储在文本存储器95A中且将由字母输入键2等输入的表示复本数目的“N”存储在RAM95中。接下来,在S13中,CPU91检测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是否是用于产生分离片 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的普通带容纳盒81等。即,通过从RAM95读出盒标记,CPU91执行检测盒标记是否被设定为关状态的处理。在检测到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是用于产生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的普通带容纳盒81等的情况下,即检测到从RAM95读出的盒标记被设定为关状态(S13 是)时,CPU91将处理切转到S14。在S14中,CPU91从文本存储器95A读出打印数据,在点图案数据产生控制程序的辅助下从打印数据产生打印点图案数据且将如此产生的打印点图案数据存储在打印缓冲器95B中。之后,在驱动电路102的辅助下,CPU91驱动热头9,以便进行存储在打印缓冲器 95B中的打印点图案数据的打印,且与该操作同步,在驱动电路104的辅助下驱动带输送马达103以便进行墨带52、膜带51和双面胶带53的输送控制。接下来,在S15中,CPU91检测存储在打印缓冲器95B中的打印点图案数据的全部是否被用热头9打印出。S卩,CPU91执行检测打印是否完成的处理。在打印没完成的情况下(S15 否),CPU91重复处理以跟随到S14。另一方面,在打印完成的情况下(S15 是),CPU91将处理切换到S16。在S16中, 在驱动电路102的辅助下CPU91停止热头9的操作,与此同步,在驱动电路104的辅助下, 驱动带输送马达103以便将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输送到切割单元30的切割位置。接下来,在S17中,CPU91检测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是否被输送到切割单元30的切割位置。在检测到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没被输送到达切割单元30的切割位置(S17 否)的情况下,CPU91重复处理以跟随到 S16。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被输送到达切割单元30的切割位置(S17 是)的情况下,CPU91将处理切换到S18。在S18中,在驱动电路104的辅助下,CPU91停止带输送马达103的操作,与此同步,在切割马达105的辅助下驱动可动刀片30B以便切断预定长度的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之后,如此切断的打印后的带85被从标签排出口 17排出。接下来,在S19中,CPU91从RAM95读出待产生数目“N”,且从“N”减去“1”,再次将新的“N”作为新待产生数目存储在RAM95中。接下来,在S20中,CPU91从RAM95读出复本数目“N”,且进行处理以检测“N”是否是“0”。在待产生数目“N”不是“0”的情况下(S20 否),CPU91重复处理以跟随到S14。另一方面,在待产生数目“N”是“0”的情况下(S20 是),CPU91终止该系列处理。可替代地,在S13中,在检测到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是用于产生分离片53D 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观的剥离带容纳盒21等的情况下,即检测到从RAM95读出的盒标记被设定为开状态(S13 否),CPU91将处理切换到S21。在S21中,CPU91从RAM95读出待产生的复本数目“N”以便检测“N”是否大于“ 1”,
即复本数目是否是2或更大。在待产生数目“N”大于“1”的情况下,即在待产生数目是2或更大的情况下(S21 是),CPU91将处理切换到S22。在S22中,CPU91再次从RAM95读出将被产生的复本数目 “N”,用“ 1”替换“N”作为新待产生数目且将新的“N”存储在RAM95中。接下来,在S23中,CPU91在液晶显示器7中显示将打印仅一个的信息,且接下来重复S14的处理。例如,CPU91在液晶显示器中表示信息“将仅打印一个”且接下来切换到 S14。
在待产生数目“N”是“1”的情况下,即在待产生数目是一的情况下(S21 否), CPU91将处理切换到S14。接下来,CPU91进行S14到S20的处理,从而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被切断成预定长度,随后从标签排出口 17排出且带打印操作终止。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带打印设备1中,在CPU91检测到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的类型是用于产生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的剥离带容纳盒21的情况下,从标签排出口 17排出仅一个预定长度的、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 且带打印操作终止。从而,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情况下,即使用键盘6设定打印多个复本,也产生仅一个,被输送到切割点,以预定长度切断,并且在膜带51上的打印终止。因此,即使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被从剥离带容纳盒21排出,能够防止分离片53D从它们各自的粘合层剥离且被以预定长度切断的多个打印后的带28在带打印设备1的标签排出口 17附近彼此重叠粘着。此外,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情况下,双面胶带53被带输送辊63和带副辊11挤压且粘贴到膜带51的打印表面上,且在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状态下进一步输送。由此,当以预定长度切断的打印后的带28被粘贴到商业产品等时可消除时间和努力来剥离分离片53D。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情况下,产生仅一个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且通过切割单元30将其自动切断。因此,能够容易产生预定长度的、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且复本数目被设定为2或更大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器7上显示将打印仅一个的信息。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认识到必需再次设定相同的打印数据用于打印。此外,在用于产生分离片53D粘着到其粘合层上的打印后的带85的普通带容纳盒 8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中的情况下,进行与由使用者设定的待产生数目同样多的连续打印。 由此,能够连续产生多个数目的预定长度的、分离片53D粘着到它们各自的粘合层的打印后的带85。应该注意本发明不限于针对本实施例的方面,且在不背离本发明要旨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例如本发明可被如下变型。(A)在标签排出口 17上,可布置由反射光传感器等构成的检测单元以便检测打印后的带85。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且将打印两个或更多复本的情况下, CPU91可被构造成每次当检测单元检测到从标签排出口 17排出的打印后的带28完全取出时产生下一个打印后的带28直到达到待产生数目。(B)在标签排出口 17上,可布置由焦电型红外传感器等构成的检测单元以便检测使用者的手指。具体地,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且将要打印两个或更多复本的情况下,CPU91可被构造成产生下一个打印后的带28直到到达待产生数目。由此, 在打印后的带28被排出到标签排出口 17之后,在标签排出口 17处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指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检测到如此排出的打印后的带28被完全取出。(C)在剥离带容纳盒21被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情况下,CPU91可被构造成在打印缓冲器95B中存储最后输入的打印数据。由此,在打印后的带观被排出到标签排出口 17 之后打印键3被压下的情况下,最后输入的打印数据被打印到膜带51上以便再次产生仅一个打印后的带观。
0124]附图标记说明0125]1带打印设备0126]6键盘0127]7液晶显示器(L0128]17标签排出口0129]21剥离带容纳盒0130]25A-25G盒识别孔0131]27,83带排出口0132]28,85打印后的带0133]30切割单元0134]51膜带0135]52墨带0136]53双面胶带0137]53D分离片0138]54带卷轴0139]55墨带卷轴0140]56双面胶带卷轴0141]61墨带卷取卷轴0142]62分离片卷取卷轴0143]63带输送辊0144]65接触辊0145]81普通带容纳盒0146]91CPU0147]93ROM0148]95RAM0149]103带输送马达0150]105切割马达0151]P1-P7盒传感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打印设备,包括盒收容部,所述盒收容部可更换地收容带盒;带输送单元, 所述带输送单元用于输送长的且容纳在所述带盒的内部的带;打印单元,所述打印单元用于在所述带上进行打印;和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将带切断,其中所述带打印设备还包括打印信息获得单元,所述打印信息获得单元获得由将在所述带上被打印出的打印数据和通过在所述带上打印出所述打印数据而产生的标签的待产生数目组成的打印信息;类型检测单元,所述类型检测单元检测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带盒的类型;类型识别单元,所述类型识别单元识别通过所述类型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带盒的类型是否为剥离带容纳盒,所述剥离带容纳盒在分离片被从带的粘合层剥离的状态下排出所述带,所述粘合层形成在所述带的一个表面上;和打印控制单元,在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所述带盒的类型被识别为所述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所述打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单元以打印出所述打印数据仅一次,之后将所述带输送到用于所述切割单元的切割点并停止带的输送以便终止打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印设备,其中所述打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切割单元以在停止带的输送之后切断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打印设备,还包括待产生数目检测单元,在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所述带盒的类型被识别为所述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所述待产生数目检测单元检测标签的所述待产生数目是否大于1 ;和通知单元,在标签的所述待产生数目被检测为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通知单元通知所述打印数据将被打印出仅一次。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打印设备,其中在收容在所述盒收容部中的所述带盒的类型被识别为非剥离带容纳盒的情况下,所述打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单元以与标签的所述待产生数目同样多地连续打印出包括在所述打印信息中的所述打印数据,并且将所述带输送到用于所述切割单元的所述切割点以便切断和产生每个标签。
全文摘要
CPU(91)检测收容在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的类型是否为产生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的剥离带容纳盒(21)。在CPU(91)检测到盒收容部(8)中的带盒的类型是产生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的剥离带容纳盒(21)的情况下,从标签排出口(17)排出仅一个预定长度的、分离片(53D)从其粘合层剥离的打印后的带(28),且随后终止带打印。
文档编号B41J11/70GK102159405SQ200980136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2日
发明者今牧照雄, 佐乡朗, 山口晃志郎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