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00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生产流体印刷色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行业中,印刷色膜的色值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很重要的指标,准确使用恰当色值印刷是提高印刷质量的重要课题。传统印刷工艺上量度色值是使用光学上的密度仪或光谱仪来取得密度色值。要获取量度数值,乃是要在印刷品上,附加设有测试取样之量度功能色块才可以读取密度色值数据,以作调控色值量之用途。已有技术的检测方法是“滞后性”检测法,而且传统生产流程之输料系统并没有设置监测设备,物料以“除机式”转移到载体上则颜料施印在纸张上,然后才进行检测其合格程度。传统之调色法,可以是“手动式”或“自动式”“手动式”是印刷内容的图案为测试目标与样本作图与图之对比。是“主观性”的生产方法。“自动式”是监测产品质量系统设置在生产流程之下游,配合特殊设计之色棒,内涵各原色所组成之色阶,一起附印在产品之上, 但是该色棒只能监控各原色之实色密度,提供色值变化结果。无论那一种方法都是依靠产品完成后,滞后性确认修正所需,大大延迟调教时间,增加生产不良品的数目。传统式是采用滞后性的测试方法,所有检测流程基本上都有如下缺点检测仪设置在生产流程之下游, 是“滞后性”检测完成产品之质量;需要印制出检测目标则常用的传统色棒来提供检测环境,该检测环境只仿真产品的质量状态,并不可能100%实际反映产品之全覆盖面积之质量结果;基于“滞后性”检测法,检测结果是需要分析时间、设定修正方案然后进行修正行动、 修正结果是滞后反应并导致修正完成时间误差。这一切都会引致质量超标而增加不良品之数目。依靠控制员的检测频率次数,是“被动式”的质量控制,需要按时进行检测行动,其准确度是全依赖人为纪律性因素结果。采用“第二、三轮”媒体所提供之色调修正数据环境则 “色棒”等测试目标,结果是大大增加生产上质量误差之可能性。已有技术的色棒都是仿真图像的质控设计,只可独立式读取各原色色阶之实色密度,并不可能以各原色迭印后的数据为“主导性”测试范围,绝不可能演绎出图像真正迭印后的结果。此乃非“直接式”控制质量值,而是选取“第二、三轮”等色棒中之仿真信息作为修正之用,“间接式”获取检测结果,大大增加不良品之数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主动前瞻式地准确恰当地设定和控制流体印刷色膜的方法及装置。在印刷生产过程中,采取这种主动前瞻式监察及准确实时调控色值量,采取正面式设定控制色区色值量,在达到最佳色值量后传送进行生产可以减少不必时间及物料损耗,并保持产品最佳质素,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把已有技术的滞后性监测完成产品之系统中的监测,改进为前瞻式控制研磨系统(5 (见图2所示),这是对印刷行业中对印刷色膜控制及装置的重大改进。
4
同时,本发明是利用色膜厚度来演绎印刷工艺色值量,取代传统印刷调色色值量修正方法。在印刷工艺中,图像的组合,是由众多的原色色块之大小按设定位置从迭而成图像。在光学原理上,上述所指的各原色色块就是一片滤光镜的功能,每当适合光亮照耀在纸张上,光束从纸张表面反射并通过印刷颜色色膜则上述之多片滤光镜,配合光学上之减退法而显露出视觉可看得见的彩色图像。由于色膜厚度与色值量有相应的关系,本发明的技术创造表现在利用色膜厚度来确认色值量,从而控制印刷质量。因为,印刷颜料之增加或减少,所反射的光束则相应改变, 色膜厚度增加,光束透过色膜便相应减弱,引致反射光量减少则视觉深色或测量色调密度高;反之,色膜厚度减少,反射光量增加则视觉浅色或色调密度低。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色膜厚度与密度有相应关系,色膜厚度增加则色值量高色调值密度高,色膜厚度减少则反之。而且,本发明之实施方案是将色膜厚度检测仪器设置在生产流程上游之制定色膜时段,按预先设定之色膜厚度数据,准确测量输料系统中之色膜厚度,并进行实时、循环式测量、修正, 色膜厚度处于最完美的输料状态下,持续性进行生产。色彩管理技术中,印制灰平衡成中性是需要定量原色色值量,获得中性灰平衡生产结果,所需之“K”色值量是与“C”、“M”、“Y”之原色组合是有既定的色值量关系。采用量度各原色色膜是“前瞻性”及高度准确配置色值量并可达到完美生产之有效方法。使用本发明可以“直接式”控制色值量,而无需利用传统“间接式”从色棒中获取密度样本,“滞后性”方式的延误修正色值调校速度。本系统之“前瞻性”的制定所需原色色膜厚度,准确反映出施印时色值密度结果。前置式调控色膜厚度,是修正色膜厚度是像数码化般“二进制”的决择则“对”与“不对”的简单操作,无需介入人为主观性考虑因素来确认色调修正方案。无需采用“第二、三轮”媒体所提供之色调修正数据环境则“色棒”等测试目标,结果是大大减去所有生产上质量误差之可能性。本发明的重点要求是“前置式”设置调控色膜厚度装置。制定输料量系统之设施是设置在生产流程上游,其设施包括制造色膜厚度装置及检测和控制膜厚装置。整体运作理念是“直接式”主导性控制输料量,“前瞻性”生产控制方案。生产过程中,测量膜厚装置,循环持续检测、发讯修正、进行实时调校致最完美的输料状态,维持色膜于设定量,经常处于最狭窄宽容度内及稳定状态下,然后才施印致载体则纸张之上,产品之合格率可高达完满。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印刷色膜的厚度来控制印刷工艺色值量,在印刷生产前首先调整印刷色膜的厚度,包括步骤按照参照目标设定色膜厚度标准,启动蓄料槽输出适量原料至研磨系统(52)进行平均研磨制成流体印刷色膜,通过取样转动轴(9);操作监测仪(5)测量取样转动轴(9)上的印刷色膜,取得数据信息传送至分析仪 (6)与设定的参照目标作出对比,参照目标采用中性灰平衡生产技术,预设黑色“K”中性黑色值作为参照蓝本供给中性灰相关连色组的主、次原色组成的色域组为对照,分析仪(6) 利用设定黑色“K”值,运算各相关生产色组,互相匹配制定准确所需色膜厚度;对比结果由分析仪(6)作出修正数据传送到生产设备控制台(7),修正生产印刷色膜的厚度;上述过程经过反复循环运作,使薄膜厚度迅速达到目标范围,并维持在最狭窄宽容度内,再持续送至载体物料上加工生产;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持续反复的依照上述步骤对印刷色值量进行控制。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采用维持平均一致的色值色膜,覆盖在印刷版面上,此需要准确调校色区。每色区需要存有足够份量之颜料,从蓄料槽、经研磨系统传送致印刷版面之上,覆盖印刷面积,最后转移至选用物料上。不同之印刷面积、色区需要不同之色值量。良好印刷品需要备有效平衡、生产稳定之供应颜料及研磨系统,才可提供适合颜色分配。要维持准确,持续调节供墨系统运作而无需利用“第二、三轮”等色棒中之仿真信息印后结果作为测试调幅色值之用,此乃终极理想。本发明是主动前瞻式,预先测定流体印刷色膜厚度,设定平均研磨份量,循环式监测及维持印刷色膜厚度误差在最狭窄宽容度内,传送至应用系统,进行生产,结果是每一完成产品理应达致一致性最佳质量及最少宽容误差度,高度准确预测制成品优质结果。根据中性灰平衡理论,主原色是彩色印刷工艺中常用材料,如青色程蓝,品红程红及黄。利用结合众多不同份量之三主原色成为彩色图片。理论上,同等份量的主原色互相结合成浓黑色叫“中性黑”。“中性灰”就是结合同等份量的预设网点百分比而成。进一步结合主、次原色,如其中一种主原色与其相对色结合也可成为“中性灰”则青+红,品红+绿及黄+蓝。而更多次原色区,在合适情况下的结合也可造成同样的“中性灰”。本发明涉及利用中性灰平衡理论,主、次原色已有既定色值平衡关系,可提供准确平均色值资料,设定所需色膜厚度,采取主动前瞻式调控各色组色膜厚度,正面式监察各生产色组单元需用色膜厚度及互相维持中性灰平衡状态。本发明亦涉及利用多种扫描方法, 循环设定,自动调控色值量平均地分配在印刷版面上,然后转移至选用物料上,使印刷面积获得一致色值量/色膜厚度/色值密度,进行生产。本发明的方法的主动前瞻式、预先性调节供颜料方案可以快速准确控制色膜厚薄,然后传送至印刷版面作持续生产之用,结果是每印张都可达致一致性的相近及最少宽容误差度。其好处是快速调校设备、大大减少颜料及附载材料损耗量、减低技术人员对色彩技术要求、排除主观性调色决定、无限制复制性生产。高度准确预测和控制制成品质素结果是最终之优点。本发明的方法使用了智能前瞻式色值设定系统配合中性灰平衡色值理论。印刷工艺中,个别生产色组色值平均并不代表各色组色值互相平衡讯息,大大可能引致颜色不平衡印刷结果。基于灰平衡理论,各主原色、次原色定必处于适合比例才能成为中性灰平衡印刷,利用纯黑色(中性黑)色膜来厘定色值密度/色域光暗作为各原色色值互相结合成中性灰参照之蓝本,其结果可令印刷作业全面达致颜色平衡。本发明的方法配合中性灰平衡及监察系统之工作理论每生产色组色值供应系统设有色膜厚度监测仪器,循环式持续阅读提取数据,运算,调校。利用灰平衡理论,预设黑色色值成为持续式提供目标给灰平衡成份色组制成合适色膜厚度,作为灰平衡印刷效果。本发明装置是预先性设定所需色膜,在生产色组单元中自动调节,无需从印刷成品量度色值修正数据,此乃大大减少延误监察及修正灰平衡色值速度。中性灰平衡之色值结构是以各主及次原色之密度、色域光暗值互相结算而成。本发明创意主动前瞻性,利用测量色膜厚度来演绎出颜料的密度、色域光暗值,来确定各原色色组色值修正资料,其实用性比传统量度方式简单、直接、快捷、准确、更为有效。
本发明所提供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所述的操作监测仪( 测量取样转动轴(9)上的印刷色膜,可以提取选定独立生产色组之色值数据信息,直接传至该色组色区印刷色膜分析器(8)不断式提供色值修正值,供研磨系统(52)控制平均研磨,循环运作。(见图3)本发明还提供了实施本发明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的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监测仪(5)、取样转动轴(9)、数据转换系统(12)、参照比较系统(6)、生产控制系统(7)所组成。监测仪(5)安装在轴(10)上,扫描印刷色膜厚度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印刷色膜厚度读取数值,经信号线(11)连接数据转换系统(12),经参照比较系统(6)发出指令到生产控制系统(7),作出检测修正。本发明提供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的装置,可以设置有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有监测仪(5)、参照比较系统(6)、生产控制系统(7)、连接数据转换系统(12)。各生产单元由监测仪( 取得的数据经过数据转换系统(1 送达参照比较系统(6),经过参照比较系统(6)分析确定各生产单元加工印刷色膜的调整方案,再通过生产控制系统(7) 控制加工生产运行,反复循环,智能控制。参看图21,灰平衡色值预设、测量、分析、运算、修正控制线路图所示预设色值数据注入中性灰平衡分析器(6),然后发出色膜厚度预设参照值至控制线路位置(64)。与此同时,附设各印刷单元1、2、3、4内之测量色膜系统的PLC程控柜(12),发出指令至探头 (5),进行收取色膜数据运作,所探获之厚度值送往讯号接收部份(60)作出分析(61),然后与预设参照色膜值作出比较(62)是否需要修正,如需修正便经讯号放大器(63)处理,最后是否需要修正就由选择系统(65)甄选便返回中性灰分析器(6)。经对色值与色膜应表整理数据,所需修正之指令便发至生产设备控制台(7)作出实时控制及实时修正,循环运作。同时,本发明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员也可以按实际生产需要,人工操作向参照比较系统(6)按生产要求所需输入新的控制目标,实时作出相应调整及控制运作。本发明提供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监测仪(5)可以独立安装, 沿着轴(10)方向往返运作,扫描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印刷色膜读取数据。(如图4、5、6A、 6B所示)监测仪(5)也可以安装有可旋转方向的测量方向的探头。(如图7A、7B所示)监测仪(5)也可以通过轴(10)上装配的反射装置或类同功能配件(14)可以调校角度转移测量方向至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印刷色膜。(如图8A、8B所示)监测仪(5)也可以为固定式支架安装多个监测仪,其测量探头扫描取样转动轴 (9)表面之膜厚读取数值。(如图9、10、11A、11B所示)本发明装置的监测仪的配制可选择i)配置单一探头移动式扫描,其探头往返或利用反射设备旋转、移动往返色膜厚度样本转动轴供应系统收集各色域区数据值。(如图4、5、6A、6B、7A、7B、8A、8B所示)ii)多探头式定位装置,则一系列式连接探头,设定距离按多少色域区而定探头数目,在色膜厚度样本转动轴供应系统上收集各色域区数据值。(如图9、10、11A、1IB所示)多探头比单一探头测量速度快。本发明具有全面综合性色值评估及主动前瞻性调整功能监测仪可收集各生产色组单元色域区值通过分析器,计算全覆盖色膜平均所需,然后按实际需要而调节适合颜料份量。本发明的这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可以设置有按生产环境状况分析生产速度、运作温度、环境湿度等之物理变化,对生产印刷色膜厚度的调控作出补偿,控制宽容度误差率的补偿系统。有以下两种方案可供选择i)灰平衡分析系统方案灰平衡分析系统考虑各色组色值结合成灰平衡之互相关系,与黑色"K"色值作参考而达致灰平衡生产,然后分析系统传送适合色域数据至各生产色组单元作增加或减少色区而取得最佳灰平衡而最少误差结果。ii)非灰平衡分析系统方案特别预设颜色作生产,灰平衡分析系统自行停用,各生产色组单元还原局部区域性色区值评估及主动前瞻性调整运作,各色组单元并没有互相色值平衡关系,操作员更可自由选择调节色值量来满足产品要求。本发明装置的监测仪扫描阅读数据的工作过程1)灰平衡色调生产按产品要求,预设黑色〃 K"值传送致色值监察系统6作持续性色区值调控分析之用。颜料色膜厚度监测仪器5从膜厚样本转动轴(9)上持续收集各色区值数据,不断式提供灰平衡分析仪作出各色值修正多少的方案,经生产设备操作台,循环式调整色区值。2)非灰平衡色调生产按产品要求,特别预设各色组单元的色值,传送致色值监察系统作持续性色区值调控分析之用。各色组单元之颜料色膜厚度监测仪从膜厚取样转动轴上,持续收集该单元内各色值数据,不断式提供色值修正色值多少的方案,经生产设备操作台,循环式调整色区值。中性灰平衡分析系统之使用,则预先输入灰平衡之参考标准数值,内含各主次原色之准确色膜与密度、色域光暗度之色值资料,然后转换成色膜数据。扫描器也作持续监察,与预设参照数值作出核实,然后修正之用。色值过低或过高都立刻传送至生产设备控制台,作实时发送至各色组单元作出准确色膜厚度调整。监测仪的安装,可分内置式及外置式内置式-是需要按设生产设备研磨系统之设计,是否有可使用空间,适合装置支架,永久系稳测试器,附在研磨系统内,监测仪按单组往返巡回式、单组固定配合往返反射设备或旋转式和多组式固定设计配置在支架上,以接触或非接触式在取样转动轴上,准确瞄准,读取数据。外置式-是需要设计出个别独特机械装置配置在支架,系稳监测仪,按单组往返巡回式、单组固定配合往返反射设备或旋转式和多组固定式,装配成为独立单元一体化,利用螺丝固定接驳系稳装置,悬挂在研磨系统上,以接触或非接触式在取样转动轴上,另外置式也可细分为附设取样转动轴上及非附设取样转动轴上,这视乎选择扫描测量方式而定。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的监测仪(5)可以采用机械式扫描仪,也可以采用电阻拉力式扫描仪,探测色膜在转动轴研磨时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电阻值,取得的数据可设定色膜厚度,也可以采用电磁式扫描仪,也可以采用超声波式扫描仪,也可以采用激光式扫描仪,也可以采用光学式扫描仪。本发明的装置,可以选定独立生产色组之扫描仪,利用独立印刷色膜分析器(8) 循环检测该生产色组单元色膜厚度,实时分析该色区域色值状态,传送至蓄料槽修正色值。
本发明的装置,可配合机械、电子及数码式生产设备。监测仪扫描系统可以采用下列类型机械式扫描仪,利用机械接触量度实际色膜厚度;电阻拉力式扫描仪,利用电阻拉力式探测色膜表面张力所产生电阻值来计算厚薄; 电磁波式扫描仪,电磁波式扫描仪利用合适电磁波长能量,色膜厚薄附在供应转动轴上所吸收、返射或透射能量来设定结果;超声波式扫描仪,超声波式扫描仪利用超声波之音频, 被不同厚度之色膜及测量探头之反差音频时间来计算色膜厚度;镭射激光式扫描仪,镭射激光式扫描仪利用镭射激光光束发射及回收时间之差来量度微米之距离差异及光学扫描仪,光学扫描仪之密度仪、分光仪也可直接分析附在转动轴上之色膜密度,光暗度,色域浓度来显示结果。上述量度数值都可一一计算灰平衡值与黑色(中性黑)作参照,此用作主动前瞻性设定所涉及生产色组单元之色膜厚薄,互相配合成中性灰,然后附印在印刷物料上。 在某些颜色不存在中性灰关系之范围内则特别选用颜色,那生产单元也可采用预定色膜所需值脱离中性灰平衡监察系统,自动扫描,监察,调教其色膜厚薄,满足所需平均全覆盖供应转动轴系统,进行印刷工艺。扫描仪取得之资料经PLC程控柜运算系统转换结果成为数码化,然后以光、电、数码传送到计算机制定色膜厚度,供生产设备控制台发出色膜适当厚度修正指令。色膜与密度、色域光暗度对应表图20 市场上使用之颜料备有不同流体特性,而流体印刷色膜厚度按其物理流体化来表达色值密度、色域光暗度之关系。对应表内容是记录各色组色膜厚度之色值密度、色域光谱光暗度。依上列各项选择适合扫描方案、安装方法、制作对应表、读取数据、都可供中性灰平衡分析器之分析及预测各主原色应配置色膜厚薄来达至所需灰平衡,然后与预先设定"K"黑色参照色值作比较,如有所需则增加、减少或维持不变各色组色值量,通过光、 电、数码方式传送致生产设备之控制台,作出主动前瞻式循环实时调教色值之用。该色值数据指令即发送至各生产色组色区域进行前瞻式预先配置适合色膜作灰平衡色值高质准确生产。实施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体印刷色膜修正装置的直接系统装置,由取样轴(9)、刮刀(35)、容器(36)、探头(5)、PLC程控柜(1 组成,测量探头( 监察收集的多余印刷色膜的信息实时发出指令致PLC程控柜(1 控制定距(3 来控制可通过的流体印刷色膜厚度。实施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体印刷色膜修正装置的间接系统装置,由取样轴(9)、滚轴(34)、刮刀(35)、容器(36)、探头(5)、PLC程控柜(12)组成,测量探头(5)监察收集多余印刷色膜的信息,实时发出指令致PLC程控柜(1 控制定距(3 来控制可通过的流体印刷色膜厚度。


图1 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示意2 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控制方法及装置示意图,采用中性灰平衡监察系统图3 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控制方法及装置示意图,采用生产色组单元内以局部区域式循环持续修正色值方式,各生产色组单元没有色值平衡关系图4 内置式单组监测仪往返巡回测量示意图
图5 外置式单组监测仪往返巡回测量非附设取样转动轴示意6A 外置式单组监测仪往返巡回测量附设取样转动轴示意6B 外置式单组监测仪往返巡回测量附设取样转动轴立体7A 外置式单组固定监测仪,利用转动镜片或类同功能配件以扭动测量方向射线往返取样转动轴示意7B 外置式单组固定监测仪立体8A 外置式单组监测仪固定而镜片或类同功能配件,以可变度转移测量方向取样,往返运作,并附设取样转动轴示意8B 外置式单组监测仪立体9 内置式多组固定监测仪测量示意10 外置式多组固定监测仪测量非附设取样转动轴示意IlA 外置式多组固定监测仪测量附设取样转动轴示意IlB 外置式多组固定监测仪测量附设取样转动轴立体12 镭射激光理论图13 镭射激光测量未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14 镭射激光测量附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15 超声波理论图16 超声波测量未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17 超声波测量附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18 光学色值密度及色域光暗反射测量19 光学色值密度及色域光暗渗透测量20 色膜厚度与色密度、色域光暗度对应表示范图21 灰平衡色值预设、测量、分析、运算、修正控制线路22、23 流体印刷色膜修正装置的直接系统装置图M、25 流体印刷色膜修正装置的间接系统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 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参看图2,包括生产设备控制台(7)、生产单元1,2,3及4、研磨系统(52)、扫瞄仪(5)及中性灰平衡分析器(6)。其生产色组单元1,2,3及4按所需自由排列放置黑,青, 品红及黄颜料至蓄料槽上。输入预设黑色色值到中性灰平衡分析仪(6)作中性灰平衡生产参照之用。分析仪从预先制定印刷色膜厚度与监测物料份量之对应表(图20)中确定研磨印刷色膜厚度。黑、青、品红及黄各色组色区之扫瞄仪( 测量印刷色膜取样厚度(9),以主动前瞻式提供中性灰平衡分析仪(6)与预设黑色色值作为对照是否达标,如未能达标便计算出灰平衡关系及各中性灰平衡成份色组设定所需色膜厚度来调整结果,然后传送到生产设备控制台(7),继而发出指令给予各色组单元之蓄料槽,配出准确颜料份量致研磨系统 (52)进行平均色膜研磨。上述过程经过反复循环运作,使印刷色膜厚度迅速达到目标范围,高度准确之印刷色膜厚度,维持在最狭窄宽容度变化内,传送致生产线上施工,采取主动前瞻式,持续循环控制,实时自动修正,保持最佳产品质素并实现最少误差率及废品。实施例2 —种独立区域性生产单元式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3,各生产色组如单元1可自选特别颜色作为生产。扫描仪(5)以区域性主动前瞻式提取其色组单元之色值数据。不平均的色区结果会直接传送至该色组色区控制器(8),作实时循环修正,无需经控制台(7)作修正。操作员也可利用设备控制台(7)自选色区值。其它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重述。实施例3 —种装置内置式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4,生产设备机器结构(13)。单一监测仪固定转动轴(10),测量探头(5)以箭咀方向往返运作,沿着机动转动轴(10),带动探头巡回往返式,准确扫描色膜厚度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膜厚读取数值,以光、电、数码传送接驳(11),传送数据致PLC程控柜(12) 之运算系统转换结果成为数码化,以作主动前瞻性生产系统进行持续监察、修正之用。实施例4 一种装置外置式独立一体化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5,但非附设取样转动轴。系统需要设计出个别独特机械装置,备有支架 (40),利用螺丝固定接驳系稳装置(42),悬挂在生产设备研磨系统机器结构(13)。转动轴(10)上装配单一监测仪,测量探头( 以箭咀方向往返运作,沿着机动转动轴(10),带动探头巡回往返式,准确扫描色膜厚度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膜厚读取数值。其它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重复论述。实施例5 —种装置外置式独立一体化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
置参看图6A、6B,附设取样转动轴。系统基本功能设计大致与图5 —样,只是色膜厚度取样转动轴(9)是附设在独立一体化监测仪装置支架GO)上。其它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重复论述。实施例6 —种装置外置式独立一体化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
置参看图7A、7B,附设取样转动轴。系统需要设计出个别独特机械装置,备有支架 (40),利用螺丝固定接驳系稳装置(42),悬挂在生产设备研磨系统机器结构(13)。固定式支架装配单一测量探头(5)。监测仪利用转动镜片或类同功能配件以扭动测量方向射线至取样转动轴(9)表面,准确扫描色膜厚度读取数值。其它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重复论述。实施例7 —种装置外置式独立一体化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
置参看图8A、8B,附设取样转动轴。系统需要设计出个别独特机械装置,备有支架 (40),利用螺丝固定接驳系稳装置(42),悬挂在生产设备研磨系统机器结构(13)。单一测量探头( 是内藏在设备支架GO)上,转动轴(10)上装配镜片或类同功能配件,以箭咀方向往返运作,镜片或类同功能配件以可变度转移测量方向至取样转动轴(9)表面。其它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重复论述。实施例8 —种装置采用内置式多探头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9,生产设备机器结构(13),固定式支架装置安装多个监测仪测量扫探头 (5),准确扫描色膜厚度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膜厚读取数值。其它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重复论述。实施例9 一种装置外置式独立一体化多探头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10,而附设取样转动轴。系统需要设计出个别独特机械装置,备有支架 (40),利用螺丝固定接驳系稳装置(42),悬挂在生产设备研磨系统机器结构(13)。固定式支架装置安装多个监测仪测量扫探头(5),准确扫描色膜厚度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膜厚读取数值。其它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重复论述。实施例10 —种装置外置式独立一体化多探头监测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11A、11B,而附设取样转动轴。系统基本功能设计大致与图9 一样,只是色膜厚度取样转动轴(9)是附设在独立一体化监测仪装置支架GO)上。其它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重复论述。实施例11 一种装置镭射激光式扫描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12,镭射激光构造包括一些激活物质(17),放置于两块用作反射的镜片之间15,16。这两块镜片和激光激活物质构成一个光学共振器(19),从而产生光束。激光激活物质内的原子被外来的能量(21),激发至一个较高的能量状态,光在这两片镜片之间来回反射00)会形成准确定速光波。为使光束可以从激光光束振动器释放出来,其中一块镜片(16)只会反射部分光,因此部分激光(18)可由此镜片穿出。参看图13,激光束振动发射器装置则探测仪( 俱备激光光束振动器及光束接收器,用作测量光束发射及接收时间,运算,记录未载颜料色膜转动轴0 与测距探测器之距离(31)。计算方程式如下测试距离=光速X光束发射及回收时间总和+2次则来回次数。参看图14,激光束振动发射器装置则探测器(5),是次测量光束发射及接收时间, 运算,记录附载颜料色膜与测距探测器之距离(3 。测距结果可计算色膜厚度。色膜计算方程式如下色膜厚度=未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31)-附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32)。实施例12 —种装置超声波扫描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15,超声波发射器(M),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07)。压电式发射器具两个压电芯片0 和一个共振板( ),当两极外加入脉冲讯号,其频率令压电芯片产生振荡,发生共振制成超声波。反之,超声波接收器(30)具两个压电芯片(25),当共振板06) 接收到外来超声波09)时,波频压迫压电芯片作出振动,这机械动作能转换为电极讯号, 供定时器作出运算之用。参看图16,超声波振动发射器装置(5),用作测量波频发射及接收时间,运算,记录未载颜料色膜转动轴22与测距探测器之距离31。计算方程式如下测试距离=340音速X超声波发射及回收时间总和—2次则来回次数。参看图17,超声波振动发射器装置(5),用作测量波频发射及接收时间,运算,记录附载颜料色膜与测距探测器之距离(3 。测距结果可计算色膜厚度。色膜计算方程式如下色膜厚度=未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31)-附载颜料色膜之取膜厚度样本转动轴距离(32)。实施例13 —种装置光学扫描仪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参看图18,光学色值密度及色域光暗反射测量测量系统包括标准光源照明 (43),光学镜片结构组件(44),滤光片(45),分光仪06)及光学计算器(50)。测量方式是量度光束G8)反射受测物07)之数值。利用只定标准光源如D50、D60,照耀测量物,反射测量如纸张G7)等,则光束通过受测量物达至测量物之低层,然后反射经受测物之密度(滤光情度)所减弱而计算出颜色密度或色域光暗。测量物经照明系统照耀下,所反射之光值, 通过光学镜片结构组件和滤光片,直达分光仪作出测量,利用光学计算器,便可准确分析颜色密度或色域光暗度。参看图19,光学色值密度及色域光暗渗透测量测量系统包括标准光源照明 (43),光学镜片结构组件(44),滤光片(45),分光仪06)及光学计算器(50)。测量方式是量度光束G8)渗透受测物09)测量数值。利用只定标准光源如D50、D60,照耀测量物,以渗透测量如透明胶片G9)密度,则光受测量物之密度(透明情度)所减弱而计算出颜色密度或色域光暗。测量物经照明系统照耀下,所渗透之光值,通过光学镜片结构组件和滤光片,直达分光仪作出测量,利用光学计算器,便可准确分析颜色密度或色域光暗度。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流体印刷色膜修正装置有直接式系统装置和间接式系统装置。机械式设定定距(3 则是流体可通过的厚度。收集超厚印刷色膜(37)之机械设备为可调定距滚轴(34)和刮刀(35)。系统上备有测量探头(5)来监察是否有多余印刷色膜而作实时修正送料值以及从设定距(33)来直接控制膜厚。按刮刀安放方式可分直接式及间接式。实施例14 参看图22及图23所示直接式系统装置在取样轴(9)上安装有可预设定距之收集多余超厚流体印刷色膜的刮刀(3 。该定距(33)则是流体可通过的厚度。 而超厚之印刷色膜(37)会被定距刮刀收集及储存在容器(36)作运送至储料糟循环使用。 而容器内备有测量探头(5),此乃是用作监察是否有收集多余的印刷色膜。如探头( 获取讯号便实时发出指令致PLC程控柜(12)运算系统转换结果成为数码化,供储料糟修正送料值与及从设刮刀(3 之定距(3 来直接控制膜厚。系统以主动前瞻性进行持续监察,修正所需印刷色膜厚度之用。实施例15 参看图M及图25所示间接式系统装置在取样轴(9)上安装有可预设定距之收集多余超厚流体印刷色膜的滚轴(34),而滚轴上备有紧贴的刮刀(3 。该定距 (33)则是流体可通过的宽度。而定距滚轴所提走超厚之流体印刷色膜(37),会不停的被紧贴定距滚轴上的刮刀收集及储存在容器(36)作运送至储料糟循环使用。而容器内备有测量探头(5),此乃是用作监察是否有收集多余的印刷色膜。如探头(5)获取讯号便实时发出指令致PLC程控柜(1 运算系统转换结果成为数码化,供储料糟修正送料值与及从设滚轴(34)之定距(3 来直接控制膜厚。系统以主动前瞻性进行持续监察,修正所需印刷色膜厚度之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印刷色膜的厚度来控制印刷工艺色值量,在印刷生产前首先调整印刷色膜的厚度,包括步骤按照参照目标设定色膜厚度标准,启动蓄料槽输出适量原料至研磨系统(52)进行平均研磨制成流体印刷色膜,通过取样转动轴(9);操作监测仪( 测量取样转动轴(9)上的印刷色膜,取得数据信息传送至分析仪(6) 与设定的参照目标作出对比,参照目标采用中性灰平衡生产技术,预设黑色“K”中性黑色值作为参照蓝本供给中性灰相关连色组的主、次原色组成的色域组为对照,分析仪(6)利用设定黑色“K”值,运算各相关生产色组,互相匹配制定准确所需色膜厚度;对比结果由分析仪(6)作出修正数据传送到生产设备控制台(7),修正生产印刷色膜的厚度;上述过程经过反复循环运作,使薄膜厚度迅速达到目标范围,并维持在最狭窄宽容度内,再持续送至载体物料上加工生产;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持续反复的依照上述步骤对印刷色值量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监测仪( 测量取样转动轴(9)上的印刷色膜,提取选定独立生产色组之色值数据信息, 直接传至该色组色区印刷色膜分析器(8)不断式提供色值修正值,供研磨系统(5 控制平均研磨,循环运作。
3.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由监测仪(5)、取样转动轴(9)、数据转换系统(12)、参照比较系统(6)、生产控制系统(7)、 印刷色膜分析器⑶及修正装置所组成,监测仪(5)安装在轴(10)上,扫描取样转动轴(9) 表面之印刷色膜厚度读取数值,经信号线(11)连接数据转换系统(12),经参照比较系统 (6)发出指令到生产控制系统(7),作出智能检测修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动前瞻式流体薄膜智能控制装置,设置有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有监测仪(5)、参照比较系统(6)、生产控制系统(7)、连接数据转换系统(12),各生产单元由监测仪(5)取得的数据经过数据转换系统(12)送达参照比较系统(6),经过参照比较系统(6)分析确定各生产单元加工薄膜的调整方案,再通过生产控制系统(7)控制加工生产运行,反复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监测仪( 沿着轴(10)方向往返运作,扫描印刷色膜取样转动轴(9)表面之印刷色膜读取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监测仪(5)安装有可旋转方向的测量方向的探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监测仪( 通过轴(10)上装配的反射装置(14)以可调校角度转移测量方向至取样转动轴 (9)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监测仪(5)可采用机械式扫描仪、电阻拉力式扫描仪、电磁式扫描仪、超声波式扫描仪、激光式扫描仪及光学式扫描仪。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可配合机械、电子及数码式生产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设置有按生产环境状况分析生产速度、运作温度、环境湿度等之物理变化,对生产印刷色膜厚度的调控作出补偿,控制宽容度误差率的补偿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印刷色膜修正装置的直接式系统装置,由取样轴(9)、刮刀(35)、容器(36)、探头(5)、PLC程控柜(12)组成,测量探头(5)监察收集的多余印刷色膜的信息实时发出指令致PLC程控柜 (12)控制定距(3 来控制可通过的流体印刷色膜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印刷色膜修正装置的间接式系统装置,由取样轴(9)、滚轴(34)、刮刀(35)、容器(36)、探头 (5)、PLC程控柜(12)组成,测量探头(5)监察收集多余印刷色膜的信息,实时发出指令致 PLC程控柜(1 控制定距(3 来控制可通过的流体印刷色膜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瞻式流体印刷色膜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是通过控制印刷色膜的厚度来控制印刷工艺色值量,首先设定色膜厚度标准,启动蓄料槽输出原料至研磨系统进行平均研磨制成色膜通过取样转动轴;监测仪测量取样转动轴上的色膜,取得数据至分析仪与参照目标作出对比,参照目标采用中性灰平衡生产技术;分析仪实时传送色膜修正值到生产设备控制台,通过原料研磨生产系统控制蓄料槽供料,以修正生产的色膜厚度并反复循环运作,可达到最佳颜料份量及最小宽容误差度,高精度控制生产优质产品,减少损耗,把滞后性监测完成产品之系统中的控制,改进为前瞻式智能控制,是对印刷色膜控制及装置的重大改进。
文档编号B41F33/16GK102343710SQ20111013431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任德坚, 任德聪 申请人:任德坚, 任德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