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固体墨传输导向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249100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固体墨传输导向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此处描述的导向装置通常涉及高速打印机,其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熔化墨的打印头,所述熔化墨是通过加热固体墨棒或片而获得的。更具体地,该导向装置涉及一种改进的墨传输系统设计及功能。
背景技术
所谓的〃固体墨〃打印机包含多种成像设备,包括打印机和多功能平台,并具备超越许多其它类型的高速打印机或高输出文献复制技术的优点,所述技术例如激光和墨水喷射技术。这种通常包括较高的文献吞吐量(即,单位时间内文献的复制量),在实际图像传输过程中需要较少的机械部件,较少的可替换消耗品,更清晰的图像以及更友好的环境(更少的包装耗费)。图1所示的是典型的固体墨成像设备的示意图。固体墨成像设备,下文简称为打印机100,其具有墨装料器110,其接收固体墨棒并为之提供台架(stages),所述固体墨棒在室温下保持为固体形式。使用者可以按需要通过简单地将更多的墨添加到墨装料器110 中而使墨储备重新填满。独立的装料器槽可用于不同的颜色。例如,对于单色打印只需要黑色固体墨,然而对于彩色打印,则通常需要黑色、青色、黄色和品红色的墨。每种颜色都会装料并供入到墨装料器的独立的槽中。墨熔化单元120将墨的温度充分地提高到其熔点之上而将其熔化。在操作的熔化阶段期间,墨棒的前端与熔化板或熔化单元的加热面接触,墨在所述区域内熔化。液化墨通过重力、泵送作用、或两者相结合而供给到单个或多个打印头130。根据待复制的图像,以及在打印机控制器(未显示)的控制下,旋转打印机滚筒140接收代表要转印到源自供纸器 160的纸张或其它介质170上的图像象素的墨滴。为便于图像转印过程,压力辊150朝着打印滚筒140挤压介质170,藉此墨从打印滚筒转印到介质上。墨的温度可以进行精密调节, 这样在转印图像后墨可以立刻完全凝固。尽管与其它图像复制技术相比,利用固体墨打印机具有上述优点,但是高速度且大容量的打印有时会产生一些现有技术中固体墨打印机无法充分顾及到的问题。为了满足大墨容积的需求,墨装料器必须具有大的储存容积,且能够通过在任何时候装载墨而补充装满,装料器具有添加墨的能力。典型的现有技术中的墨卡盘或棒贮存器中,棒在直的或线性槽或者滑槽内首尾相接设置,所述直的或线性槽或者滑槽一端具有熔化头,另一端有弹簧偏压推动所述棒。由于这些固体墨打印机具有高生产率,因此非常希望具有充足的墨供给存储量。由于固体墨打印机内的空间有限,要在打印机内找到一个可容纳用于保持墨充足供给的长直滑槽的位置是很有挑战性的。墨的可容纳量是由打印机的外形尺寸限制的,不能大于在打印机内呈对角设置的线性滑槽的容纳量。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和局限以及更换墨和墨装料结构的形式,提供一种固体墨供给系统,其适于在固体墨打印机中使用。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用于固体墨打印机中供固体墨棒使用的一种固体墨输送系统。固体墨输送系统用于输送固体墨棒到熔化固体墨棒的熔化站,这样墨就可以转印到介质上并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图像。输送系统包括在设定路径中引导固体墨棒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界定了装料位置以允许棒放置到导向装置中,和邻近熔化站的输送位置。棒从装料位置沿着设定路径推进到输送位置,所述设定路径的一部分为弧形。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供固体墨打印机,其包括供固体墨棒使用的固体墨输送系统。固体墨输送系统传送固体墨棒到熔化固体墨棒的熔化站,这样墨就可以转印到介质中并在所述介质中形成图像。输送系统包括在设定路径中引导固体墨棒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界定了装料位置以允许棒放置到导向装置中并界定了邻近熔化站的输送位置。棒从装料位置沿着设定路径推进到输送位置,所述设定路径的一部分为弧形。根据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固体墨棒,其适合于在具有曲线装料设备的固体墨打印机中使用,所述曲线装料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棒并朝着打印机中的熔化站推进所述棒。棒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界定了主体本身的纵轴。纵轴是非线性的,且棒适于和曲线装料设备紧密相符。如在此所描述的,固体墨打印机的墨输送系统利用曲线滑槽推动墨从装料站到熔化站,以将墨传送到一个或多个打印头。这种墨输送系统的许多附加的描述特征可选择地单独或是以任何组合包含在所述墨输送系统中,作为更典型的墨输送系统的替代物(升级)或附加物(容量/输送添加),能够具有许多附加的打印机系统功能,包括低成本、大的墨存储容量、以及较少的阻塞和凸轮系统(camming)。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此描述的系统特征通过下述的参照附图进行的说明中而更加清晰,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高速固体墨打印机的总示意图;图2是设置在固体墨打印机内的合适位置处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实施例剖面透视图,其用来输送固体墨棒到固体墨打印机的打印头;图3是导向装置的局部剖面透视图,所述导向装置用来引导设置在固体墨打印机中的适当位置处的图2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墨棒,该固体墨输送系统输送固体墨棒到打印机的打印头处,本图更加详细地显示了墨输送系统;图4为图2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另一剖面透视图,所述固体墨输送系统处于固体墨打印机中的适当位置处,用于输送固体墨棒至打印机的打印头;图5为图2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导向装置组件的透视图,所述导向装置用于将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墨棒朝着打印机的打印头处推进;图6为图2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导向装置组件的另一透视图,所述导向装置
4用于将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墨棒朝着打印机的打印头处推进;图7为图2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导向装置组件的另一透视图,其包括用于将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墨棒朝着打印机的打印头处推进的驱动构件;图7A为在图7所示的导向装置组件中的适当位置处的传感器的局部平面图;图8为导向装置组件的局部透视图,所述导向装置组件包括用于推动图2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墨棒的驱动构件,并更详细地显示了邻近打印头的部分;图9为供导向装置组件使用的固体墨棒的透视图,所述导向装置组件用来将图2 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墨棒朝着打印机的打印头处推进;图10为图9所示的固体墨棒处于图7所示的驱动构件平面部的适当位置处的平面图;图11为图9所示的固体墨棒处于图7所示的输送系统的驱动构件的弯曲部上的适当位置处的平面图;图12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打印机内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驱动构件和滑槽的剖视图,所述驱动构件并没有处于相对于滑槽和墨棒的中心位置处;图13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供打印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使用的、具有嵌齿的平驱动构件的透视图;图14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在打印机内使用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具有驱动构件的D形滑槽的剖视图;图15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在打印机内使用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具有驱动构件的三角形滑槽的剖视图;图16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在打印机内使用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具有驱动构件的六边形滑槽的剖视图;图17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在打印机内使用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具有驱动构件的五边形滑槽的剖视图;图18为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所述固体墨输送系统用于输送固体墨储备(Stock)至熔化站,用于将固体墨转换成液体形式,以将其输送至打印机的打印头;图19为图18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滑槽的局部透视图;图20为墨棒和图3所示的滑槽装料站的局部透视图;图21为设置有滑槽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所述滑槽具有在滑槽的另一部分的下方延伸的部分;图22为以具有滑槽的固体墨输送系统形式设置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所述滑槽具有线性部和曲线部;图23为供图22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滑槽使用的墨棒的平而图;图24为另一墨棒的透视图,所述另一墨棒具有导向特征,供另一实施例的固体墨输送系统使用;以及图25为另一固体墨棒的平面图,所述另一固体墨棒具有导向特征,供图14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滑槽使用;图26为固体输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所述固体墨输送系统以设置有滑槽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形式存在,所述滑槽具有第一线性部和第二线性部;以及图27为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所述固体墨输送系统以设置有滑槽的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形式存在,所述滑槽具有第一线性部、曲线部和第二线性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术语"打印机"指的是例如一般而言的复制设备,比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以及涉及的多功能产品,术语"打印任务"指的是例如包括待复制的一个电子文件 (item)或多个电子文件(items)的信息。涉及的墨从墨盒或外壳被输送或传输到打印头意味着包括中间连接、管道、歧管和/或包含在印刷系统内但对这里描述的系统不是作直接影响的其它部件的范畴。固体墨打印机的总体部件已经在前面进行了描述。此处描述的系统包括固体墨输送系统和固体墨打印机以及与固体墨打印机相配合的固体墨棒。现在参照图2,具有固体墨输送系统的固体墨打印机的实施例以打印机202的形式显示。打印机202是彩色打印机。打印机202采用了四个单色墨棒206,所述单色墨棒分别具有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图2中的打印机202还具有滑槽208,所述滑槽208包括弧形部分207以增大滑槽208的棒容积。弧形部分可以由单个或多个弧形轴线组成,包括连续可变的三维弧线路径在内,它们的任何组合相对于完整的弧形部分可以为任意长度。术语弧形指的是这种和任何相似的非线性结构。如图2所示,打印机202具有框架203,用于支撑固体墨输送系统204。固体墨输送系统204从固体墨打印机202顶部附近的装料站2 推动棒206到打印机202底部附近的熔化站230处。打印机202包括多个滑槽208。单独的滑槽208用于四种颜色的每一个 即青色,品红色,黑色和黄色。如图2中所示的,滑槽208包括纵向开口 209,用于观察棒206在滑槽208内部的行进,而且也减小成本和重量。推进构件2 可沿着滑槽208设置,用于将棒206推进靠在带216上。现在参照图3和4,更详细地显示了打印机202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固体墨输送系统204包括一体化的单独固体墨输送子系统,部分地,每个都由装料或接收部分、供给滑槽和熔化单元构成。例如如图3和4中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包括黑色墨输送子系统洸0。固体墨输送系统204还包括第二、第三和第四固体墨输送子系统沈2,264和沈6, 提供分别用于青色、黄色和品红色的墨棒。已经描述了以特定次序排列的颜色但是对于特定打印机可以以任何次序进行排列。键控插入开口限定了哪种颜色将被许可进入固体墨输送系统304的子系统颜色滑槽中。每个固体墨输送子系统沈0,沈2、264和266可以彼此平行设置并具有相似的部件。为了简化,将更加详细地描述黑色固体墨输送子系统260。应当理解,其它子系统沈2,264和266具有与黑色固体墨输送子系统260相似的部件和相似的操作。黑色固体墨输送子系统260包括滑槽208,用于保持多种墨棒306并在设定路径 210中引导它们从装料站2M到达熔化站230。滑槽208设置有插入开口,所述插入开口具有任意合适的形状,使得只有一种颜色的墨棒可以通过开口。黑色固体墨输送子系统沈0还包括带216形式的驱动构件,其提供用于与多个固体墨棒206相接合并沿着固体墨输送子系统260的设定路径210的绝大部分进行延伸。在操作中,滑槽208可以装载若干根棒。 带216可同时接触若干根棒206,每根棒位于滑槽208的不同位置处。当滑槽208可以具有任何适当形状时,例如如图5和6所示,滑槽208可以包括第一线性部分沈8,其邻接于装料站224。如图5和6所示,第一线性部分268基本上水平,这样固体墨棒206可以在打印机202的顶部进行简单的水平运动就可以插入滑槽208的端部 256中,或者所述棒可以通过键控部分(未显示)垂直地插入滑槽中,然后水平推进。进给路径弧形部分可以很短或可以占路径长度的大部分。滑槽的整个长度可以是弧形,也可以由不同或可变半径组成。进给路径的线形部分同样可以很短或可以占路径长度的大部分。为了更好地利用打印机202内部的空间,滑槽208可以具有非线性的形状,这样, 比线性滑槽可以布置的数目更多的固体墨棒206可以布置在打印机202内部。例如如图 5和6所示,除第一线性部分268之外,滑槽208可包括从滑槽208的第一线性部分沈8向下延伸的弧形部分207。滑槽208还可包括从滑槽208弧形部分207向下延伸的第二线性部分270。第二线性部分270基本竖直并位于熔化站230上方,如此固体墨棒206可以利用重力传送至熔化站230。滑槽可以位于单一平面内,例如平面272。作为选择,如图5和6所示,滑槽208 可以延伸穿过一系列非平行平面。例如如图5所示,滑槽208可以向下并向外移动至角平面274,所述角平面274相对于垂直面272倾斜。平面272和274之间形成角度φ。角ψ可以是能够在槽208内得供更大数量的固体墨棒206的任意角度。现在参照图7,更详细地显示了打印机202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的驱动带216。 驱动带216需要带216的一部分具有与滑槽208 —致的形状。一致形状可以是滑槽208的弧形部分207,也可以是滑槽208的第一线性部分268和第二线性部分270。带216可被驱动,例如由电动机传动组件222驱动,所述电动机传动组件222用于旋转驱动皮带轮218。例如驱动带216可具有圆形截面形状,并为从驱动皮带轮218处延伸通过一系列嵌入惰轮220和滑槽208的连续的带。以例如为压带轮的形式设置的推进构件2 可以被弹簧压载且被偏压向带216,以保证带216和固体墨棒206之间足够的摩擦,这样固体墨棒不会由于重力的原因而落下并滑动远离带216。打印机202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还可包括一系列传感器,用于在滑槽208内的不同部位确定固体墨棒206的存在或不存在。嵌入传感器组件276可以用于指示附加的墨棒206添加到滑槽208内。嵌入传感器组件276可以位于装料站224附近。低传感器组件 278可以指示滑槽208内墨棒206的量低。低传感器组件278可设置与熔化站230间隔一
定距尚。外部(out)传感器组件280可以指示滑槽208内没有墨棒206。外部传感器组件 280可定位于邻接熔化站230。传感器组件276,278和280可以具有任何适当形状,例如 图6中所示的,以可围绕滑槽208的壁枢转的枢转挡光板(flag)或传感器和切换开关的形式设置,所述切换开关例如微型开关或光学续断器。棒206的存在导致传感器从如虚线所示的第一位置观2,移动到如实线所示的第二位置观4。传感器或开关可以用于确定传感器 276,278或280是否在第一位置282或在第二位置观4。可以使用其它检测设备来协同或代替机械挡光板系统,比如接近(proximity)开关或反射或向后反射光学传感器。
现在参考图7A,显示了传感器278位于滑槽208的壁的适当位置。传感器278围绕滑槽208的壁枢转。棒206的存在导致传感器278从如虚线所示的第一位置观2,移动到如实线所示的第二位置观4。传感器或开关279可用于确定传感器278是否在第一位置 282或在第二位置观4。现在参照图8,显示了在熔化站230附近位置处的打印机202的固态墨输送系统 204。如图8所示,当固体墨棒206在熔化站230时,驱动皮带轮218和带216略微远离固体墨棒206。当固体墨棒206处于熔化站230处时,带216距离固体墨棒206的间距可允许重力成为固体墨棒206在带停止运行时压向熔化单元的唯一因素。然而,如果当前带216继续运行,则附加的棒206 (如果有)可接触带216并压向较低棒206,促使其朝着熔化站230 处推进。应理解,可选择的皮带轮218可位于足够低的位置,这样当棒206处于熔化站230 时,固体墨棒206可以和皮带轮218接触。利用这样的配置,带216可以确保足够的力施加到固体墨棒206上,以增加固体墨棒206对熔化单元的接触压力。现在参考图9,更加详细地显示了供图2-8的打印机202使用的固体墨棒206。图 9所示的固体墨棒206除其他之外,包括一系列竖直的键控特征,以区别不同颜色和不同打印机机型的棒。利用棒的键控特征可容许或阻止墨通过固体墨输送系统304的键控插入开口进入。固体墨棒206还包括一系列水平形状特征观8,用于引导、支承或限制墨棒206沿着滑槽进给路径的供给。应当理解,可以设置键控和形状特征可配置成实现和水平或其他可选装料方向相同的功能。如图9所示,固体墨棒206包括两对间隔的间隔平面部分四0以及处于中心的间隔弧形部分四2,其中每一对间隔平面部分290分别位于棒206的一端,用于容纳进给路径的直线部分,间隔弧形部分292用于容纳墨进给路径的曲线或弧形部分。墨棒的槽250同样具有线性和弧形部分。现在参考图10,显示了处于打印机202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的带216的直线部分的适当位置上的固体墨棒206。固体墨棒206在固体墨棒206的端部290处与带216接触,并且形成于固体墨棒206内的槽250协同带216推动棒206前进。如图10所示,固体墨棒206沿着纵轴294呈弧形或曲线性。参考图11,显示了沿着带216的弧形部分处于适当位置处的固体墨棒206。如图 11所示,固体墨棒206的中心弧形部分四2与带216相结合。现在参照图12,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202A,其采用了固体墨输送系统204A。固体墨输送系统204A类似于图7_14所示的固体墨系统204,除了固体墨输送系统204A包括固体墨棒206A,其具有棒的带导向器250A,所述棒的带导向器并没有位于棒 206A内的中心位置处。导向装置208A的端部256A包括键258A,所述键258A同样的也没有处于中心位置,这样棒206A就和键258A相匹配。现在参照图13,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202B,其包括固体墨输送系统204B,所述固体墨输送系统204B包括带216B,所述带216B具有矩形截面或是平面。应当理解带216B可以包括嵌齿^lB,所述嵌齿形成在带216B的表面上,与棒206B接触。现在参照图14,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202C,其包括固体墨输送系统204C,所述固体墨输送系统204C不同于图2-8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因为固体墨输送系统204C包括呈半圆形形状的滑槽208C,并具有与滑槽208C相匹配的棒206C。现在参照图15,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202D,其包括不同于图7_14 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D,因为固体墨输送系统204D包括三角形的滑槽208D。三角形滑槽208D接收三角形固体墨棒206D。现在参照图16,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202E,其包括不同于图2_8 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E,因为固体墨输送系统204E包括六边形的滑槽208E,并与六边形固体墨棒206E相匹配。现在参照图17,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202F,其包括不同于图2_8 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的固体墨输送系统204F,因为固体墨输送系统204F包括五边形滑槽208F,并与也是五边形的固体墨棒206F相匹配。在各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显示的滑槽结构的示例都描述为至少在一个剖面的轴上完全匹配于墨形状。这种方式设置的滑槽无需与墨形状进行匹配,且无需完全环绕。一侧或多侧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开放或具有不同形状。滑槽的侧面不需要在滑槽长度上连续。 滑槽只需提供适当程度的支撑和/或导向的等级,以补足可靠的墨棒的装料和供应,以供任何配置使用。现在参照图18,显示了固体墨打印机302。打印机302包括和固体墨棒306 —起使用的固体墨输送系统304。打印机302包括固体墨输送系统304,用于输送固体墨棒306 至熔化站,在熔化站中熔化单元308用于熔化固体墨棒306。固体墨棒306内的墨从固体转变为液体,且液态墨310通过滚筒314被传送到介质例如纸张312上,用来在纸张312上形成图像315。固体墨输送系统304包括导向装置316,用于在设定路径318内引导固体墨棒306。例如导向装置316可以以滑槽的形式形成。导向装置316界定了装料位置320, 以允许固体墨棒306放置在导向装置或滑槽316中。滑槽316还界定了邻近熔化单元308的输送位置322。装料位置320位于输送位置322上方。固体墨棒306可滑动地装配到滑槽316上,其中仅通过重力来推进固体墨棒 306从装料位置320到输送位置322。应理解,滑槽316也可具有任何适当形状,这样棒306可通过重力从装料位置320 朝着熔化单元308下降,所述装料位置可以定位在例如打印机顶部工作面3M附近。滑槽 316可包括线性和弧形部分,或如图18中所示的,具有由半径R限定的从始点3 延伸的连续弧形形状。应当理解,始点3 可以位于相对于滑槽316的任何位置,且半径R可以是恒定的,或如图18所示是变化的,即半径R可以增大,这样滑槽事实上在熔化单元308附近是竖直的。现在参考图19,应当理解,滑槽316以适当的尺寸和形状形成棒开端328,并为棒 306提供了沿着路径318向滑槽316下部的勻速运动。为避免棒306在滑槽316内的交叉装料或阻塞,棒306具有外圆周330,其与形成在滑槽316的棒开端328内的内圆周332密切相符。例如如图19中所示的,棒306可以为矩形,且滑槽316的棒开端3 可以为矩形且略大于棒306,以提供棒306利用重力向滑槽316下部下降的能力。例如如图19所示, 棒具有棒长BL,棒高BH,以及棒宽BW。滑槽316的棒开端3 可由滑槽高度CH和滑槽宽度 Cff来限定,所述滑槽高度CH略大于棒高BH,滑槽宽度CW略宽于棒宽BW。
9
为了进一步确保棒306通过重力落下滑槽316的开端328,如图19所示, 滑槽开端328的底面334可与水平面形成一角度α,这样重力可以超出棒306和滑槽下 表面334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棒可沿着路径318从装料位置320处推进到输送位置322处。 可以在底面334上附加不粘的表面,比如Teflon ,属于Ε. I. DuPont de Nemours公司的商标。现在如图20所示,更加详细地显示了位于固体墨输送系统304的装料位置320附近的打印机302的固体墨输送系统304的棒306和滑槽316。为确保适当的固体墨棒306 放置在滑槽316中,棒306和滑槽316可具有匹配的键控系统,例如以定位在棒306上的凸起336的形式,且与形成在滑槽316内的凹槽338相配合。凸起336和凹槽338用来保证仅有适当的固体墨棒供入滑槽316中。这在色彩机构中尤其重要,其中不适当的颜色的墨棒不应当装载到错误的滑槽中。现在参照图18,如图3所示的打印机302是彩色墨打印机。如图18所示的滑槽 316包括第一黑色滑槽340,第二青色墨滑槽342,第三品红色墨滑槽344,以及第四黄色墨滑槽346。四个墨滑槽340,342,344和346每个都可具有它们各自的键,为只供给适当的墨棒之用。应当理解,此处公开的打印机可为黑色或单色打印机,其具有重力供给的单个滑槽。现在参照图21,另一个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墨打印机402,其包括固体墨输送墨装置404,它有些不同于图18-20所示的墨打印机302的固体墨输送系统304。图21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404包括滑槽416,其不同于图18-20所示的固体墨输送系统304的滑槽 316。滑槽416类似于弧形滑槽并由从始点426延伸的半径RR限定。半径RR可以是常量或可以改变,例如增大。如图21所示的滑槽416具有自身交叉的路径,换句话说,滑槽416的上部可以位于滑槽416的下部之上。这种滑槽结构,比如滑槽416,在空间上是守恒的。应当理解,滑槽 416可位于单个平面或在多个非平行的面上。换句话说,例如滑槽416可以形成盘旋形状或螺旋形状。滑槽416可具有任何尺寸与形状,且滑槽416的开端428可以为,例如矩形、三角形、五边形、或任何其它形状。滑槽416的开端428的尺寸与形状优选类似于设置在滑槽 416内的固体墨棒406的尺寸和形状,这样棒406可通过重力自由地从装料位置420处沿着滑槽416下降到邻接于熔化单元408的输送位置422。现在参照图22,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502。打印机502包括固体墨输送系统504,其具有滑槽516,所述滑槽516包括弧形上部574和线性下部576。弧形上部574可以从装料位置520延伸到位于滑槽516的弧形上部574和线性下部576之间的转换位置578。弧形上部574可以由从始点580延伸的半径RR限定。线性下部576从转换位置578延伸到邻接熔化单元508的输送位置522处。如图22所示,线性下部576可以是竖直的。应当理解,直线部分576可选择为成角度设置的。供打印机502使用的固体墨棒506可以为矩形或可以为如图22中所示的弧形。弧形固体墨棒506允许棒506移动通过滑槽516的弧形上部574和转变位置578。现在参考图23,更加详细地显示了打印机502的固体墨棒506。固体墨棒506具有宽度CBW和厚度CBT。厚度CBT由从始点582开始延伸的半径RRl和RR2限定。半径RRl和RR2根据打印机502的输送系统504的滑槽516的弧形上部574和线性下部576而达到最优化。现在参照图24,显示了供打印机502使用的可替换的固体墨棒506A。应当理解, 固体棒506A包括导向特征584A,其与滑槽内的槽(未显示)相匹配。现在参照图25,显示了供图22所示的滑槽516的设定路径518使用的固体墨棒 506B。棒506B包括在一端的凸起586B,其与棒506B的相对端内的槽588B相配合。凸起 586B和槽588B用来引导棒506B通过图22所示的输送系 统504的滑槽516。现在参照图26,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602。打印机602包括固体墨输送系统604,其具有滑槽616,所述滑槽616不同于图22所示的打印机504的滑槽516。 滑槽616用于接收棒606。滑槽616包括相对于竖直方向形成角α α α的第一直线部分 674,以及与竖直方向呈角度β β的第二直线部分676。第一部分674和第二 676之间形成角θ。现在参照图27,另一实施例被显示作为固体墨打印机702。打印机702包括固体墨输送系统704,其具有滑槽716,所述滑槽716具有三个用于推进棒706的分离部分。滑槽716包括从装料位置720处向下延伸的第一直线部分774。弧形部分784将第一直线部分774和第二直线部分776相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部分向下延伸至输送位置722。第一直线部分774相对于竖直方向呈角度α α α α,而第二直线部分776相对于竖直方向呈角度 β β β。第一直线部分774和第二直线部分776由弧形部分784相连,所述弧形部分784 界定了它们之间的角度θ θ以及从始点726延伸的半径RR。根据上述说明,此处描述的系统都有可能存在变体和更改。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所有对系统的变体和更改都不会超出此项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固体墨打印机内使用的固体墨棒,包括具有上部表面、底部表面、前面、后面以及两个侧表面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从前面延伸到后面的长度、在两个侧表面之间延伸的宽度、从底部表面延伸到上部表面的高度,该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主体的高度;所述上部表面沿着在前面与后面之间延伸的主体的上部表面的一部分长度呈弧形,所述底部表面沿着在前面与后面之间延伸的主体的底部表面的一部分长度呈弧形;以及形成在底部表面内的凹槽,该凹槽在与主体的两个侧表面等距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墨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主体的底部表面的一部分平行于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墨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主体的底部表面的第二部分平行于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并且所述主体的弧形部分位于所述底部表面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的两个部分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供固体墨打印机中的固体墨棒所使用的固体墨输送系统,所述固体墨输送系统将墨棒输送到熔化墨棒的熔化站,这样墨就可以转印到介质上以在其上形成图像,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用于在设定路径中引导棒的导向装置其中所述导向装置限定装料位置,以允许棒放置在导向装置中;其中所述导向装置限定邻近于熔化站的输送位置;以及其中棒从装料位置沿着设定路径推进到输送位置;以及其中设定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为弧形。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2248803SQ20111013399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1日
发明者E·I·埃斯普林, M·A·费尔蔡尔德 申请人:施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