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缓冲器、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25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缓冲器、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使流体的压力变动缓和的压力缓冲器,尤其涉及使可挠膜和本体部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的压力缓冲器、使用该压力缓冲器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了将墨滴吐出在记录纸等而描绘文字、图形的,或者将液体材料吐出在元件基板的表面而形成功能性薄膜的喷墨方式的液体喷射头。该方式将墨水或液体材料 经由供给管而从液体罐供给至液体喷射头,并使填充于通道的墨水或液体材料从连通至通道的喷嘴吐出。在吐出墨水时,使液体喷射头或记录喷射的液体的被记录介质移动而记录文字或图形,或者形成规定形状的功能性薄膜。这种装置有必要高精度地控制从喷嘴吐出液滴时的吐出量或吐出速度。吐出量或吐出速度由于喷嘴的墨水压力而受到影响,因而,为了使其一定,在墨水流路设置压力缓冲器。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用于使印刷头吐出的墨水的压力一定的阻尼器(damper)。在图9中,显示了该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专利文献I的图3)。阻尼器,由形成有用于积存墨水的凹部的阻尼器基本体120、堵塞该凹部的开口的可挠性的薄膜部122以及设置在薄膜部122的上部且用于防止薄膜部122的破裂的阻尼器盖121构成。墨水从墨水供给路104的a方向流入并向设置有记录头的流路部件的b方向流出。在凹部内,具备可动板123和设置在该可动板123和阻尼器基本体120之间的弹簧124(参照图10)。在由阻尼器基本体120的凹部和薄膜部122包围的区域,填充墨水。如果所填充的墨水产生压力变动,或者如果压力变动经由墨水供给路104而传递,则薄膜部122上下位移而使所填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缓和。由此,压力变动未传递至沿着b方向流出的墨水。SP,阻尼器使压力变动被缓和的墨水向着b方向流出。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372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常,阻尼器基本体120和薄膜部122由合成树脂形成。阻尼器基本体120通过合成树脂的模压成形而形成,并通过热熔接而将薄膜部122接合至阻尼器基本体120的上端部。在阻尼器基本体120的凹部,填充墨水。另外,压力变动施加在填充于内部的墨水。所以,阻尼器基本体120的上端部和薄膜部122的接合,密闭性必须良好,使得墨水不泄漏,并且必须牢固地接合,从而即使墨水的内部压力大大地上升,薄膜部122也不剥落。图10是图9的部分XX的纵剖面模式图。为了使薄膜部122和阻尼器基本体120的上端部之间的接合牢固且确保密封性,宽广地设计薄膜部122和阻尼器基本体120之间的接合面积。于是,在阻尼器基本体120的模压成形时,产生收缩并形成图10所示的凹陷K。因此,不能将薄膜部122均匀地接合至阻尼器基本体120的上端部。结果,存在着填充于凹部内的墨水经由接合面的凹陷K而漏出,或者当接合强度低且墨水内压增加时薄膜部122从阻尼器基本体120的上端面剥落等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牢固地接合由薄膜等构成的可挠膜和阻尼器本体上表面之间且防止可挠膜的剥落或液体的泄漏的可靠性高的压力缓冲器。本发明的压力缓冲器具备本体部和可挠膜,本体部具有凹部和连通口,该凹部具有在上端部开口的开口部,该连通口在前述凹部的内表面开口并与外部区域连通,前述上端部包含高度比前述本体部的上表面更高且包围前述开口部的凸起,可挠膜接合于前述凸起的上表面而闭塞前述开口部。另外,前述凸起比前述上端部的外周端更位于前述开口部侧。另外,前述上端部具有多个螺丝孔,在前述螺丝孔的附近,具有高度比前述本体部的上表面更高的螺丝孔部凸起。另外,前述螺丝孔部凸起的从前述螺丝孔的外周端起的径向的宽度不超过3mm。 另外,具备覆盖前述可挠膜并固定至前述上端部的盖,使用前述螺丝孔而将前述盖固定至本体部。另外,前述本体部的上表面位于邻接的前述螺丝孔部凸起之间。另外,前述凸起的上表面的宽度处于大约Imm 3mm的范围内。另外,前述凸起具有包围前述开口的第一凸起和包围前述第一凸起的第二凸起。另外,前述上端部具有高度比前述本体部的上表面更高且从前述凸起的外周至前述本体部的外周的肋状凸起。另外,前述本体部具有厚度比前述本体部更薄且比前述凸起的外周更伸出至外侧的伸出部。另外,前述本体部在前述凹部的底面和前述可挠膜之间具有限制板和支撑前述限制板的弹簧部件。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具备上述任一项记载的压力缓冲器和从前述压力缓冲器流入液体且将液滴吐出至被记录介质的吐出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上述液体喷射头、使前述液体喷射头来回移动的移动机构、向前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管以及向前述液体供给管供给前述液体的液体罐。本发明的压力缓冲器具备本体部和可挠膜,本体部具有凹部和连通口,该凹部具有在上端部开口的开口部,该连通口在凹部的内表面开口并与外部区域连通,上端部包含高度比本体部的上表面更高且包围开口部的凸起,可挠膜接合至凸起的上表面而闭塞开口部。由此,能够将可挠膜均匀地接合至凸起的平坦的上表面,并且能够提供使密封性和接合强度提高的可靠性高的压力缓冲器。


图I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本体部的上表面模式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模式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模式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模式的立体图。图9是现有公知的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现有公知的阻尼器的剖面模式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的图。
符号说明I 压力缓冲器2 本体部3 凹部4 连通口5 可挠膜6 凸起7 螺丝孔8 螺丝孔部凸起9 盖10 开口部11肋状凸起12伸出部20液体喷射头50液体喷射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图,图I (a)是构成压力缓冲器I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模式图,图I (b)是压力缓冲器I的部分AA的纵剖面模式图。压力缓冲器I具备本体部2和可挠膜5,本体部2具有在上端部具有开口部10的凹部3以及在凹部3的内表面NS开口且与外部区域连通的流入连通口 4a和流出连通口4b,可挠膜5通过热熔接而接合至本体部2的上端部并闭塞开口部10。本体部2的上端部,具有高度比本体部2的上表面HS更高且包围开口部10的凸起6。可挠膜5接合于该凸起6的上表面DS。由于形成于本体部2的上端部的凸起6的上表面DS能够平坦地形成,因而能够均匀地接合可挠膜5和本体部2,能够形成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密封性和接合强度提高且可靠性高的压力缓冲器I。在此,使用合成树脂作为本体部2和可挠膜5。作为合成树脂,能够使用例如PE (聚乙烯)、PP (聚丙烯)、PPS (聚苯硫醚)、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本体部2通过合成树脂的模压成形而形成。通过热熔接而将可挠膜5接合至凸起6的上表面DS。此时,加热至温度约150°C 200°C。凸起6的宽度Wl优选为大约Imm 3mm。这是因为,如果将宽度Wl形成为比Imm更窄,则接合面积变小而相对于填充至凹部3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动的接合强度不足,如果形成为比3mm更宽,则当模压成形时产生收缩而未获得均匀的接合面。如图I (a)所示,凸起6比本体部2的上端部的外周端(本体部2的侧面)更设置在开口部10侧的内侧。即,本体部2比凸起6的外周更延伸至外侧。由此,能够确保本体部2的强度。尤其是,能够防止当通过热熔接而将可挠膜5接合至本体部2的上端部时本体部2变形。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凸起6的配置。凸起6的外周也可以在任一边或者任一部分构成本体部2的外周。即,本体部2的没有上表 面HS的部分也可以存在。本体部2的外径或流入连通口 4a、流出连通口 4b的位置并不限于图I的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记载可挠膜5为一层的薄膜,但是也能够为图中未显示的二层的薄膜。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由与本体部2相同的树脂材料(例如,PE等)构成二层的可挠膜5之中的本体部2侧的一方的层,由熔融度比可挠膜5或本体部2的树脂材料更高的材料(例如,尼龙等)构成不位于本体部2侧的另一方的层。这样地构成是为了在将可挠膜5热熔接至本体部2的制造工序中使可挠膜5可靠地熔接至本体部2。具体而言,在可挠膜5的熔接工序中,在使用加热块等并将可挠膜5推碰至凸起6的上表面DS之后,加热可挠膜5并使其与凸起6的上表面DS熔接即可。此时,如果将加热块直接推碰至可挠膜5,则可挠膜5有可能熔融且可挠膜5的一部分有可能附着于加热块。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能够利用尼龙等材料构成不位于本体部2侧的另一方的层且使熔融的可挠膜5不附着于加热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由二层形成了可挠膜5,但是根据其材质,也能够为超过二层的多层。另外,通过仅在熔接时从可挠膜5的上表面蒙盖尼龙板并在熔接后剥离尼龙板,从而即使是一层的可挠膜5也能够防止向加热块的附着。此外,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可挠膜5的构成相同。(第二实施方式)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图,图2(a)是构成压力缓冲器I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模式图,图2(b)是压力缓冲器I的部分BB的纵剖面模式图。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是凸起6具有第一凸起6a和包围该第一凸起6a的第二凸起6b,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以下,说明不同的部分。在相同的部分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2所示,凸起6形成为第一凸起6a和第二凸起6b的二重凸起。一个凸起6a或6b的宽度能够为大约Imm 3mm。由此,能够将第一凸起6a和第二凸起6b的各自的上表面DS平坦地成形,因而能够使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接合面积为形成一个凸起时的2倍以上。结果,能够使可挠膜5相对于本体部2的接合面的密封性、接合强度进一步提高。(第三实施方式)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图,图3(a)是构成压力缓冲器I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模式图,图3(b)是压力缓冲器I的部分CC的纵剖面模式图。在相同的部分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压力缓冲器I具备本体部2、接合至本体部2的上端部的可挠膜5以及固定至可挠膜5的上部的盖9。本体部2具有在上端部开口的凹部3以及在凹部3的内表面NS开口且与外部区域连通的流入连通口 4a和流出连通口 4b。本体部2的上端部,具有高度比本体部2的上表面HS更高且包围凹部3的开口的凸起6。本体部2的上端部还具有用于对盖9进行螺钉固定的多个螺丝孔7,在螺丝孔7的附近具有高度比本体部2的上表面HS更高的螺丝孔部凸起8。螺丝孔7及其附近的螺丝孔部凸起8,在比凸起6的外周更外侧的上下的边分别形成2个,在左右的边分别形成I个。可挠膜5接合至凸起6的上表面DS和螺丝孔部凸起8的上表面。关于盖9,与凹部3相对应的区域在上方具有凸的凹陷,限制可挠膜5向上方的位移,防止可挠膜5由于液体的压力而被破坏。盖9由插入螺丝孔7的螺钉13和本体部2侧的螺母14经由可挠膜5而固定至本体部2。这样,通过在螺丝孔7的附近形成螺丝孔部凸起8,从而能够将可挠膜5均匀地按压至凸起6的上表面DS,使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并使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此外,关于在螺丝孔7的附近形成的螺丝孔部凸起8,从螺丝孔7的外周端起的径向的宽度W2优选地形成为不超过3mm的程度。由此,与凸起6的上表面DS相同,螺丝孔部凸起8的上表面DS也能够形成没有收缩的平坦的表面。这是因为,如果宽度W2超过3mm,则螺丝孔部凸起8的上表面容易产生收缩,平坦性降低,与可挠膜5之间的接合变得不均匀。本体部2具备厚度比本体部2更薄且比凸起6的外周更伸出至外侧的伸出部12。伸出部12的上表面成为本体部2的上表面HS,伸出部12的下部被挖空。由此,能够使本体部2的强度提高并抑制重量的增加。此外,虽然在图3中,在邻接的螺丝孔7之间全部设有伸出部12,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仅在任一边或任一部分设置伸出部12,关于其它部分,凸起6的外侧面和本体部2的外侧面为同一面,或者在比凸起6的外周的更外侧设置未被挖空的本体部2。(第四实施方式)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模式图。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是本体部2的上端部具有从凸起6的外周起呈放射状的肋状凸起11,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以下,说明不同的部分。在相同的部分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4所示,本体部2的上端部,具备高度比本体部2的上表面HS更高且从凸起6的外周至本体部2的外周的肋状凸起11。肋状凸起11,在上下的边分别设置2个,在左右的边分别设置2个。肋状凸起11的宽度W3,优选地以不超过3_的方式形成。这是因为,如果超过3mm,则根据与凸起6相同的理由,变得容易产生收缩,上表面的平坦性降低。由于可挠膜5除了通过热熔接而接合至凸起6的上表面DS之外,还通过热熔接而接合至肋状凸起11的上表面DS,因而接合强度提高。此外,肋状凸起11的设置场所或数量能够根据需要而设定。(第五实施方式)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图。图5(a)是本体部2的上表面模式图,图5(b)是部分DD的纵剖面模式图。在相同的部分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如图5所示,本体部2具有大致四边形的扁平的形状,在上端部的中央具备凹部3,在左边具备用于流入液体的流入连接部15a,并且在右边具备用于流出液体的流出连接部15b。凹部3具有在本体部2的上端部开口的开口部10。在作为凹部3的内表面的底面的左边和上边的角部,流入连通口 4a开口且连通至流入连接部15a,在底面的左边和下边的角部,流出连通口 4b开口且连通至流出连接部15b。流出连通口 4b比流入连通口 4a更形成在左侧,这是因为,相对于重力抬高流入连接部15a侧且较低地设置流出连接部15b侧而进行使用,因而当将液体填充至凹部3内部时,气泡不残留。本体部2的上端部,具备高度比本体部2的上表面HS更高且包围开口部10的凸起6。本体部2的上端部,还具有螺钉固定用的螺丝孔7a 7f。在螺丝孔7a 7f的各个螺丝孔的附近,高度比本体部2的上表面HS更高的螺丝孔部凸起8a 8f对应地形成。螺 丝孔7a 7f的中心比凸起6的外周更位于本体部2的外周侧。螺丝孔7a、7b、7c、7d形成于本体部2的各边的角,螺丝孔7e、7f形成于本体部2的左右的边的大致中央。各螺丝孔7a 7f附近的各螺丝孔部凸起8a 8f和包围开口部10的凸起6连续地形成,所以,各凸起的上表面构成连续的同一平面。可挠膜5,与凸起6和螺丝孔部凸起8的各个上表面DS接合并闭塞开口部10。盖9夹着可挠膜5且被螺钉固定于本体部2的螺丝孔7a 7f,防止可挠膜5膨大并破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凸起6的上表面和螺丝孔部凸起8的上表面构成连续的同一平面,因而可挠膜5相对于上述上表面DS的接合性提高。再者,通过盖9被螺钉固定于本体部2,使得盖9的外周侧的底面均匀地按压可挠膜5的表面,并使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接合强度和密封性进一步提高。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在形成于上端部的上边的螺丝孔部凸起8a和螺丝孔部凸起8b之间,凸起6的外周端和本体部2的外周端几乎一致。另一方面,在形成于下边的螺丝孔部凸起8c和螺丝孔部凸起8d之间,设置比凸起6的外周端更突出至外侧的伸出部12。由于下边的凸起6的宽度比上边的凸起6的宽度更窄,因而设置伸出部12而确保本体部2的强度。这样,通过在必要的部分设置伸出部12,从而能够确保本体部2的强度,并且,通过挖空下部,从而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第六实施方式)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模式的分解立体图。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是在可挠膜5和凹部3的底面之间设置弹簧部件16和限制板17,其它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以下,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对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在相同的部分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此外,该限制板17也能够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构成。压力缓冲器I具备本体部2、可挠膜5以及盖9的层压构造。可挠膜5接合至形成于本体部2的上端部的凸起6和形成于各螺丝孔7的附近的螺丝孔部凸起8的上表面DS。盖9被螺钉固定于本体部2的螺丝孔7。而且,在可挠膜5和凹部3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限制板17和支撑该限制板17的弹簧部件16。由此,防止当填充于凹部3内的液体成为较大的负压时,可挠膜5被拉向凹部3侧而闭塞流入连通口 4a或流出连通口 4b(参照图5)。其它的作用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第七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头20的模式的立体图。表示将在第五或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压力缓冲器I设置于液体喷射头20的状态。如图7所示,液体喷射头20具备基底21、向图中未显示的被记录介质吐出液滴的吐出部22、向吐出部22供给液体的压力缓冲器I以及搭载了控制吐出部22的控制电路的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基板。
吐出部22具备根据驱动信号而吐出液滴的致动器以及将致动器和控制电路基板之间电连接的柔性电路基板。基底21,具有直立的形状,在底部搭载吐出部22,在侧面固定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基板和压力缓冲器I。压力缓冲器1,将盖9固定于外侧,向着基底21侧而将本体部2固定于基底21。液体经由流入连接部15a而从图中未显示的配管流入至本体部2的凹部,并经由流出连接部15b而流出至吐出部22。吐出部22的致动器,根据来自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而将液滴从下部的图中未显示的喷嘴吐出至被记录介质。(第八实施方式)图8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50的模式的立体图。本液体喷射装置50使用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体喷射头20。液体喷射装置50具备使液体喷射头20、20’来回移动的移动机构63、向液体喷射头20、20’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管53、53’以及向液体供给管53、53’供给液体的液体罐51、51’。各液体喷射头20、20’具备使液体吐出的致动器、向该致动器供给液体的流路部件以及向流路部件供给液体的压力缓冲器I。具体地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50具备沿着主扫描方向搬送纸等被记录介质54的一对搬送装置61、62、向被记录介质54吐出液体的液体喷射头20、20’、将积存于液体罐51、51’的液体按压而供给至液体供给管53、53’的泵52、52’以及沿着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扫描液体喷射头20、20’的移动机构63等。一对搬送装置61、62具备沿着副扫描方向延伸并接触辊面同时旋转的格栅辊(grid roller)和夹送棍(pitch roller)。由图中未显示的马达使格栅棍和夹送棍围绕轴旋转而沿着主扫描方向搬送被夹入辊间的被记录介质54。移动机构63具备沿着副扫描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56、57、能够沿着一对导轨56、57滑动的滑架单元58、连结滑架单元58并使其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无端带59以及经由图中未显示的滑轮而使该无端带59旋转的马达60。滑架单元58载置多个液体喷射头20、20’,并吐出例如黄色、洋红、青色、黑色的4种液滴。液体罐51、51’积存对应的颜色的液体,并经由泵52、52’、液体供给管53、53’而将液体供给至液体喷射头20、20’。液体喷射装置50的控制部,将驱动信号赋予各液体喷射头20、20’而使各种颜色的液滴吐出,控制部控制使液体从液体喷射头20、20’吐出的时机、驱动滑架单元58的马达60的旋转以及被记录介质54的搬送速度,在被记录介质54上记录任意的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形成于本体部2的上端部的凸起6和螺丝孔部凸起8的上表面DS接合了压力缓冲器I的可挠膜5,因而能够提供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且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密封性提高的可靠性高的液体喷射装置。(第九实施方式)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图,图11 (a)是构成压力缓冲器I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模式图,图11 (b)是压力缓冲器I的部分EE的纵剖面模式图。此外,本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盖9并为了固定盖9而增加了螺丝孔7的实施方式。在相同的部分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压力缓冲器I具备本体部2、接合至本体部2的上端部的可挠膜5以及固定至可挠膜5的上部的盖9。如图11(a)所示,本体部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凸起6,在本体部2的上表面HS具有用于与盖9进行螺钉固定的多个螺丝孔7。如图11(b)所示,可挠膜5与凸起6的上表面DS接合。关于盖9,与凹部3对应的区域在上方具有凸的凹陷,限制可挠膜向上方的位移,防止可挠膜5由于液体的压力而被破坏。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如果将可挠膜5热熔接至本体部2,则由于热而熔化的上表面DS有可能沿着平行于可挠膜5的方向延伸,突出至作为本体部2的边缘的上表面DS的周围,形成熔融毛刺。关于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拥有容易汇集熔融毛刺的形状且被施加比周围更大的应力的螺丝孔7设置在作为未热熔接的面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HS,使得螺丝孔7未被热熔接,熔融毛刺不形成于螺丝孔7,因而,能够防止来自螺丝孔7的裂缝。换言之,螺丝孔7作为螺钉固定用的螺丝孔而形成在包围开口部10的凸起6的外侧。(第十实施方式)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缓冲器I的图,图12(a)是构成压力缓冲器I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模式图,图12(b)是压力缓冲器I的部分FF的纵剖面模式图。此外,本方式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盖9且为了固定盖9而增加了螺丝孔7的实施方式。在相同的部分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压力缓冲器I具备本体部2、接合至本体部2的上端部的可挠膜5以及固定于可挠膜5的上部的盖9。如图12(a)所示,本体部2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凸起6a和6b,在本体部2的上表面HS具有用于与盖9进行螺钉固定的多个螺丝孔7。此外,虽然在图12中在凸起6b的外周设置螺丝孔7,但是也可以将螺丝孔7设置在凸起6a和凸起6b之间。如图12(b)所示,可挠膜5与凸起6的上表面DS接合。关于盖9,与凹部3对应的区域在上方具有凸的凹陷,限制可挠膜向上方的位移,防止可挠膜5由于液体的压力而被破坏。关于本发明,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将拥有容易汇集熔融毛刺的形状且被施加比周围更大的应力的螺丝孔7设置在作为未热熔接的面的本体部2的上表面HS,使得螺丝孔7未被热熔接,熔融毛刺不形成于螺丝孔7,因而,能够防止来自螺丝孔7的裂缝。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力缓冲器,具备 本体部,具有凹部和连通口,所述凹部具有在上端部开口的开口部,所述连通口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开口并与外部区域连通;以及 可挠膜,所述上端部包含高度比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更高且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凸起,所述可挠膜接合于所述凸起的上表面而闭塞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比所述上端部的外周端更位于所述开口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具有多个螺丝孔,在所述螺丝孔的附近,具有高度比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更高的螺丝孔部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部凸起的从所述螺丝孔的外周端起的径向的宽度不超过3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所述可挠膜并固定至所述上端部的盖,使用所述螺丝孔而将所述盖固定至本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位于邻接的所述螺丝孔部凸起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所述可挠膜并固定至所述上端部的盖,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具有多个螺钉固定用的螺丝孔,所述盖被螺钉固定于所述螺丝孔。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上表面的宽度处于大约Imm 3mm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具有包围所述开口部的第一凸起和包围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二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具有高度比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更高且从所述凸起的外周至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的肋状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厚度比所述本体部更薄且比所述凸起的外周更伸出至外侧的伸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和所述可挠膜之间具有限制板和支撑所述限制板的弹簧部件。
13.一种液体喷射头,具备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器和从所述压力缓冲器流入液体并将液滴吐出至被记录介质的吐出部。
14.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使所述液体喷射头来回移动的移动机构、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管以及向所述液体供给管供给所述液体的液体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压力缓冲器、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其目的在于,使与可挠膜(5)接合的本体部(2)的接合面为平坦的表面而使可挠膜(5)和本体部(2)之间的接合强度和密封性提高。压力缓冲器(1)具备本体部(2)和可挠膜(5),本体部(2)具有凹部(3)和连通口(4),该凹部(3)具有在上端部开口的开口部(10),该连通口(4)在凹部(3)的内表面开口并与外部区域连通,可挠膜(5)接合至上端部且闭塞开口部(10)。本体部(2)的上端部包含高度比本体部(2)的上表面(HS)更高且包围开口部(10)的凸起(6),可挠膜(5)接合在凸起(6)的上表面(DS)。
文档编号B41J2/14GK102627029SQ2012100358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7日
发明者富永和由, 小谷野高德, 川村润 申请人: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