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550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不需要以下端为基准对打印头进行入座调整。本发明的带盒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盒具有:压辊,其在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隔着打印带和墨带与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打印头抵接;以及盒壳体,其收纳有所述打印带、所述墨带以及所述压辊,具有入座侧的第1壳体,所述第1壳体在入座侧的表面具有贯穿开口,该贯穿开口在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供所述打印头贯穿,在从向所述贯穿开口插入所述打印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压辊的一部分向所述贯穿开口突出。
【专利说明】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0001]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发明名称为“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申请日为2011年7月6日、申请号为“201110188251.3”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搭载压辊的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0003]以往,作为这种带盒,公知有以下带盒:在形成于盒壳体的贯通开口(贯穿开口)中贯穿热敏头(打印头)并安装于带打印装置后,向带盒的压辊侧按压热敏头来设为打印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
[0004]该带盒通过由上壳体和入座侧的下壳体构成的盒壳体构成外形。在上壳体形成有热敏头贯穿的上侧贯通开口,在下壳体形成有热敏头贯穿的下侧贯通开口。上侧贯通开口形成为热敏头抵接的压辊的被抵接部分突出,下侧贯通开口以压辊的被抵接部分不突出的方式,从上侧贯通开口稍微伸出形成。由此,防止在将带盒安装到带打印装置时,位于压辊附近的墨带(ink ribbon)挂卡到其他部件上。
[0005]在安装了该带盒的带打印装置中,入座调整带盒,使得热敏头(头主体)与压辊(橡胶辊部)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并且热敏头的下端部不干扰构成下侧贯通开口的下壳体的边缘端。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5- 329569号公报
[0007]但是,在能够安装厚带盒(宽度较宽的打印带)和薄带盒(宽度较窄的打印带)的带打印装置中,是按照厚带盒来设置热敏头的。由此,薄带盒需要以下端为基准进行入座调整,使得下壳体的边缘端不干扰热敏头的下端部。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不能以中间位置为基准将热敏头抵接(按压)于压辊(打印带),不能适当地进行打印。

【发明内容】

[0008]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以下端为基准对打印头进行入座调整的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0009]本发明的带盒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盒具有:压辊,其在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隔着打印带和墨带与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打印头抵接;以及盒壳体,其收纳有所述打印带、所述墨带以及所述压辊,具有入座侧的第I壳体,所述第1壳体在入座侧的表面具有贯穿开口,该贯穿开口在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供所述打印头贯穿,在从向所述贯穿开口插入所述打印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压辊的一部分向所述贯穿开口突出。
[0010]优选的是,所述第I壳体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是切去所述贯穿开口的边缘端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压辊的一部分突出而成的。
[0011]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切口部配置在当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与设置在所述带打印装置的带安装部上的引导突起对应的位置。
[0012]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I壳体具有所述入座侧的壳壁,所述壳壁的厚度对应于所述引导突起的高度。
[0013]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I壳体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所述压辊的第I轴承孔,所述第I轴承孔与所述贯穿开口连通。
[0014]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盒壳体具有与所述第I壳体不同的第2壳体,所述第2壳体具有与所述第I轴承孔一起轴支承所述压辊的第2轴承孔。
[0015]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盒壳体具有引导所述墨带的送带的送带引导部。
[0016]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压辊被旋转自如地双支点轴支承。
[0017]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压辊是辊。
[0018]本发明的带打印装置能够安装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盒。
[0019]优选的是,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带安装部,该带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带盒,所述带盒在所述第I壳体设置有切口部,该切口部是切去所述贯穿开口的边缘端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压辊的一部分突出而成的,所述带安装部具有引导突起,该引导突起设置在当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安装部时与所述切口部对应的位置。
[0020]根据该结构,能够与打印带的宽度无关地使压辊和打印头相互以中间位置为基准对准位置,不会损伤打印品质。此外,即使由于第I连通部位而切去第I轴承孔的一部分,通过面对第I连通部位的引导突起,也不会在压辊的旋转中产生抖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0022]图2的(a)和(b)是标准盒的正反立体图,图2的(C)是示意性示出压辊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23]图3的(a)和(b)是特殊盒的正反立体图,图3的(C)是示意性示出压辊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24]图4是带盒的俯视图。
[0025]图5是贯穿开口周围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是变形例的带打印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的压辊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28]标号说明:
[0029]1:带打印装置;3:盒安装部;10:被抵接部分;15:压辊;16:盒壳体;17:贯穿开口 ;22:打印头;43:送带引导部;44:下壳壁;46:上壳壁;57:下压辊轴承孔;58:上压辊轴承孔;72:头容纳部;73:下侧连通部位;74:上侧连通部位;75:引导突起;R:墨带;T:打印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以及安装有该带盒的带打印装置。该带打印装置一边从所安装的带盒输送打印带和墨带一边进行打印,切断打印带的打印完成部分,制成标签(带片)。[0031]如图1所示,带打印装置I具有:形成壳体的壳体2 ;盒安装部3(带安装部),其凹入形成在壳体2的上表面,拆装自如地安装收纳有打印带T等的带盒11 ;开闭盖4,其对盒安装部3进行开闭;打印机构5,其具有竖立设置在盒安装部3中的打印头22,对打印带T进行打印;送带机构6,其从带盒11对打印带T 一边进行输送一边进行送带;切断机构7,其切断打印完成的打印带T ;键盘8,其输入打印信息;以及显示器9,其显示输入结果。用户在用键盘8输入打印信息后,一边用显不器9确认打印信息一边执行打印动作。
[0032]带盒11具有:带体12,其将打印带T卷绕在带芯18上而成;色带体13,其将墨带R卷绕在色带输送芯19上而成;色带卷取芯14,其卷取使用后的墨带R ;压辊15,其从带体12对打印带T 一边进行输送一边进行送带;盒壳体16,其收纳有带体12、色带体13、色带卷取芯14以及压辊15 ;以及贯穿开口 17,其形成在盒壳体16上,贯穿打印头22(具体情况将在后面描述)。另外,带盒11准备了收纳有带宽度窄的打印带T的薄的标准盒11A、和收纳有带宽度宽的打印带T的厚的特殊盒IlB (参照图1)。
[0033]盒安装部3与带盒11形成为互补形状,在底板26上具有:定位突起21,其对带芯18进行定位;打印头22,其被头罩20覆盖;压辊驱动轴23,其与打印头22对峙,驱动压辊15旋转;以及色带卷取驱动轴24,其经由色带卷取芯14对墨带R进行卷取驱动。此外,在盒安装部3的底板26上,与盒壳体16的厚度对应地,设置有提高带盒11 (标准盒11A)的多个提高凸部25以及检测带盒11类别的检测单元(省略图示)。并且,在底板26的下侧,内置有使压辊驱动轴23和色带卷取驱动轴24旋转的电机驱动的送带机构6。
[0034]打印头22是所谓的热敏头,具有成列设置有发热元件的头主体31、在前端部保持头主体31的保持部件32、以及在其基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撑保持部件32的头支撑轴33 (参照图4)。虽然未特别图示,但是在保持部件32上卡合有头释放机构,与上述开闭盖4的开闭连动,头主体31 (打印头22)离开压辊15或与压辊15接触。并且,保持部件32在上下中间位置摆动自如地保持头主体31,抵接(按压)于压辊15的头主体31在发热元件的成列设置方向上被均匀地按压于压辊15。
[0035]多个提高凸部25被配设在盒安装部3的俯视图上侧两角部、和俯视图下侧左角部,在安装各种带盒11时,能够对准头主体31的高度方向中心(发热元件列的中心)、和打印带T的宽度方向中心(压辊15的上下方向中心)的位置。如上所述,带盒11准备了薄的标准盒IlA和厚的特殊盒11B,标准盒IlA的入座面由多个提高凸部25构成,特殊盒IlB的入座面由上述底板26构成。为此,在特殊盒IlB上,形成有避开多个提高凸部25的多个凹部27 (参照图3)。
[0036]在将带盒11安装到盒安装部3时,带芯18与定位突起21卡合,压辊15与压辊驱动轴23卡合,并且,色带卷取芯14与色带卷取驱动轴24卡合。并且,在关闭开闭盖4时,打印头22夹着打印带T和墨带R与压辊15抵接,从而成为打印待机状态。在开始打印时,墨带R与打印带T重叠而同时移动。并且,通过打印头22进行了期望打印的打印带T被送出到带盒11和壳体2的外部,通过切断机构7切断其打印完成部分。另一方面,用于打印后的墨带R沿着路径被送至带盒11内,并卷绕到色带卷取芯14 (具体情况将在后面描述)。并且,在打印结束后打开开闭盖4时,打印头22转动而离开压辊15,从而能够拆装带盒11。
[0037]接着,参照图2至图5更详细地说明带盒11。如上所述,带盒11在盒壳体16内,搭载有带体12、色带体13、色带卷取芯14以及压辊15,并且,位于压辊15附近,在盒壳体16中形成有贯穿开口 17。
[0038]盒壳体16形成带盒11的壳体,具有入座侧的下壳体41、和与下壳体41对应的上壳体42,并且,在内部具有隔板部或引导墨带R的送带的色带送带引导部(送带引导部)43。下壳体41具有入座侧的下壳壁44 (第I壳壁)、和从下壳壁44立起的下周壁45,上壳体42具有与下壳壁44平行的上壳壁46 (第2壳壁)、和从上壳壁46立起的上周壁47。
[0039]如图2的(C)所示,上述标准盒IlA的盒壳体16在入座于作为入座面的多个提高凸部25时,形成为打印带T的宽度方向中心与头主体31的高度方向中心一致的厚度。另一方面,如图3的(b)和(c)所示,在厚的特殊盒IlB的盒壳体16中,在下壳体41形成有避开提高凸部25的多个凹部27,在入座于底板26时,使打印带T的宽度方向中心与头主体31的高度方向中心一致。另外,在准备了厚度不同的3种以上的带盒11的情况下,优选将各提高凸部25形成为阶梯状,优选凹部27形成为与阶梯状的各提高凸部25互补的形状(省略图示)。
[0040]如图4所示,在下壳壁44和上壳壁46的俯视图大致中央,分别形成有旋转自如地双支点轴支承带芯18的下带轴承部51和上带轴承部52,在俯视图右端侧部,分别形成有双支点轴支承色带输送芯19的下芯轴承部53和上芯轴承部54。此外,在下壳壁44和上壳壁46的俯视图左侧端部,分别形成有贯穿打印头22,构成贯穿开口 17的下贯穿开口 17a和上贯穿开口 17b,在贯穿开口 17的俯视图右侧,分别形成有双支点轴支承色带卷取芯14的下卷取轴承孔55和上卷取轴承孔56。此外,在贯穿开口 17的俯视图上侧,分别形成有旋转自如地双支点轴支承压辊15的下压辊轴承孔57 (第I轴承孔)和上压辊轴承孔58 (第2轴承孔)。并且,在贯穿开口 17的周围,形成有引导墨带R的送带的色带送带引导部43、和引导打印带T的送带的带引导销66。
[0041]色带送带引导部43构成墨带R的送带路径,由从墨带R的输送侧朝向卷取侧配设的第I色带销61、第2色带销62、第3色带销63以及贯穿开口 17的周壁引导部64构成。其中的第2色带销62和第3色带销63被配设成墨带R的送带路径面对压辊15附近,即打印头22抵接的压辊15的被抵接部分10附近。由此,打印头22接触的墨带R的露出部分与压辊15的被抵接部分10之间存在微小间隙地对峙。
[0042]从带芯18输送的打印带T通过带引导销66被引导至压辊15的被抵接部分10,在该部分用于打印。并且,在进行打印后,从形成于盒壳体16的带送出口 67送出。另一方面,从色带输送芯19输送的墨带R被引导至第I色带销61和第2色带销62,并被引导至压辊15的被抵接部分10,在该部分在与打印带T重叠的状态下用于打印。并且,墨带R经由第3色带销63和周壁引导部64 (环绕贯穿开口 17),被卷绕到色带卷取芯14上。S卩,墨带R即使在第2色带销62和第3色带销63之间的露出部分处松弛的情况下,也通过打印头22的按压(抵接)被按压至压辊15侧,从而在带打印装置I上拆装时不会成为障碍。
[0043]接着,参照图5说明贯芽开口 17周围。如上所述,在盒壳体16的俯视图左侧端部,形成有打印头22贯穿的贯穿开口 17,在贯穿开口 17的俯视图上侧,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压辊15。
[0044]贯穿开口 17由下壳壁44的下贯穿开口 17a、上壳壁46的上贯穿开口 17b以及内周壁部71 (下壳体41的一部分)构成。但是,在打印头22面对的部分即头容纳部72不形成内周壁部71,贯穿开口 17的头容纳部72由下贯穿开口 17a和上贯穿开口 17b构成。[0045]头容纳部72由下贯穿开口 17a中的压辊15侧的边缘端、和上贯穿开口 17b中的压辊15侧的边缘端构成。并且,下贯穿开口 17a的边缘端和上贯穿开口 17b的边缘端是切去形成的,以使压辊15的被抵接部分10突出。更具体而言,构成头容纳部72的下贯穿开口 17a的边缘端具有与下压辊轴承孔57连通的下侧连通部位73,上贯穿开口 17b的边缘端具有与上压辊轴承孔58连通的上侧连通部位74,形成为在非接触状态下与抵接于压辊15的打印头22成对峙的形状。
[0046]下侧连通部位73形成为凹入形状以连通下贯穿开口 17a的缘部和下压辊轴承孔57。具体而言,下侧连通部位73形成在与连接压辊15的旋转轴和被抵接部分10的区域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形成为压辊15不从下压辊轴承孔57脱落。同样,上侧连通部位74连通上贯穿开口 17b的缘部和上压辊轴承孔58,形成在与连接压辊15的旋转轴和被抵接部分10的区域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形成为压辊15不从上压辊轴承孔58脱落。由此,即使压辊15直径较小,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抵接于压辊15的打印头22 (此时为头主体31和保持部件32的一部分)干扰头容纳部72。
[0047]根据以上结构,压辊15的被抵接部分10从头容纳部72突出,因此,打印头22不会干扰头容纳部72。由此,能够使压辊15和打印头22相互以中间位置为基准对准位置。并且,能够使打印头22形成为足够长(高度方向),因此,能够进行底纹或背景等的全面打印。
[0048]接着,参照图6和图7,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带打印装置I。另外,为了避免重复记载,主要说明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在该带打印装置I的盒安装部3中,突出设置有引导压辊15的旋转的引导突起75。引导突起75被配设在压辊驱动轴23附近,以面对安装后的带盒11的下侧连通部位73。此外,引导突起75形成为与下壳壁44的厚度对应的高度。
[0049]打印头22具有与可安装的最大厚度的带盒11 (在本申请中为特殊盒11B)中的下壳壁44与上壳壁46的内表面之间对应的长度。由此,即使由于下侧连通部位73而切去下压辊轴承孔57的一部分,也不会在压辊15的旋转中产生抖动。
[00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通下贯穿开口 17a的缘部和下压辊轴承孔57的下侧连通部位73、和连通上贯穿开口 17b的缘部和上压辊轴承孔58的上侧连通部位74构成了头容纳部72,但是只要压辊15的被抵接部分10相对于下贯穿开口 17a的缘部和上贯穿开口 17b的缘部相对突出,则头容纳部72也可以到达下压辊轴承孔57和上压辊轴承孔58的附近。即,形成为薄壁而不连通头容纳部72与下压辊轴承孔57以及上压辊轴承孔58之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盒,该带盒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盒具有: 压辊,其在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隔着打印带和墨带与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打印头抵接;以及 盒壳体,其收纳有所述打印带、所述墨带以及所述压辊,具有入座侧的第I壳体, 所述第I壳体在入座侧的表面具有贯穿开口,该贯穿开口在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供所述打印头贯穿, 在从向所述贯穿开口插入所述打印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压辊的一部分向所述贯穿开口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壳体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是切去所述贯穿开口的边缘端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压辊的一部分突出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配置在当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时与设置在所述带打印装置的带安装部上的引导突起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壳体具有所述入座侧的壳壁, 所述壳壁的厚度对应于所述引导突起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壳体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所述压辊的第I轴承孔, 所述第I轴承孔与所述贯穿开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壳体具有与所述第I壳体不同的第2壳体, 所述第2壳体具有与所述第I轴承孔一起轴支承所述压辊的第2轴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壳体具有引导所述墨带的送带的送带引导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辊被旋转自如地双支点轴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辊是辊。
10.一种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打印装置能够安装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带安装部,该带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带盒,所述带盒在所述第I壳体设置有切口部,该切口部是切去所述贯穿开口的边缘端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压辊的一部分突出而成的, 所述带安装部具有引导突起,该引导突起设置在当所述带盒被安装于所述带安装部时与所述切口部对应的位置。
【文档编号】B41J32/00GK103640345SQ201310659101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6日
【发明者】袖山秀雄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