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刀装置及使用其的打印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0021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切刀装置及使用其的打印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切刀装置及使用其的打印机,其中切刀装置包括固定刀片、可动刀片、驱动组件,以及用于连接可动刀片与驱动组件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摆动件、与摆动件滑动连接的滑块以及弹性元件,摆动件上设置有与可动刀片传动连接的第一长槽和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长槽,滑块部分延伸至第二长槽内,与第二长槽形成L型驱动槽,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摆动件和滑块连接;驱动组件包括可绕固定圆心实现双向转动的摆动件驱动销,摆动件驱动销与L型驱动槽插接配合。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刀装置能自动转换全切模式和半切模式,提高了切换速度,降低了切换难度。
【专利说明】切刀装置及使用其的打印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刀装置及使用其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 切刀装置已经广泛应用在打印机中,用于当打印结束后裁剪打印纸,使已使用的 打印纸与未使用的打印纸分离。一般切刀装置的工作模式有全切和半切两种模式,其中,全 切是指裁剪后,已使用的打印纸完全与未使用的打印纸分离,半切是指裁剪后,已使用的打 印纸与未使用的打印纸还有一部分连接。
[0003] 中国专利CN202053689U公开了一种切刀装置,如图1所示,该切刀装置包括固定 刀片100和可动刀片200,以及驱动部件400,固定刀片100和可动刀片200均安装在支座 300上,固定刀片100与可动刀片200相对设置,支座300上开设有入纸口 301,打印纸由入 纸口 301进入固定刀片100和可动刀片200之间。
[0004] 其中,固定刀片100与支座300固定连接,可动刀片200两侧的凸缘201与支座300 两侧的侧板302上的滑槽303插接配合,可动刀片200上的第一导向槽202与支座300上 的第一导向柱305套接配合,可动刀片200上的第二导向柱306与支座300上的第二导向 槽(图中未示出)插接配合,驱动部件400的销轴402与可动刀片200上的传动槽203插 接配合,当驱动部件400转动时,销轴402可驱动可动刀片200相对于固定刀片100运动进 行切纸。
[0005] 铰轴式螺钉403穿过支座300上的铰接孔307与驱动部件400的外壳螺纹连接, 其中铰接孔307为腰型孔,另外在支座300两侧的侧板302上开设有两个开口槽304,当螺 钉401与不同开口槽304配合时,可使驱动部件400上的销轴402与可动刀片200之间的 相对位置不同,从而使可动刀片200相对于固定刀片100移动距离不同,实现全切和半切的 切换。
[0006] 但是,这种切刀装置在全切模式和半切模式切换时需要手工拆卸螺钉401,因此存 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刀装置,其能自动转换全切模式和半切模式, 提高了切换速度,降低了切换难度。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切刀装置的打印机。
[0009]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 一方面,提供一种切刀装置,包括: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还包括驱动组件和用于 连接所述可动刀片与所述驱动组件的传动组件;
[0011]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摆动件、与所述摆动件滑动连接的滑块以及弹性元件,其 中,所述摆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可动刀片传动连接的第一长槽和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的第二长槽,所述滑块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长槽内,与所述第二长槽形成L型驱动槽,所述 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动件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0012]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可绕固定圆心实现双向转动的摆动件驱动销,所述摆动件驱动 销与所述L型驱动槽插接配合。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刀片与所述可动刀片之间具有打印纸输送用的通道。
[0014]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与所述L型驱动槽插接配 合,当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以设定方向转动时,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与所述L型驱动槽的滑块 部分配合以实现全切,当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以设定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时,所述摆动件驱 动销与所述L型驱动槽的第二长槽的边配合以实现半切。
[0015]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通过导向部与所述摆动件滑动连 接,且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长槽的长度方向。
[0016]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槽和与其相配合的导向 柱,其中,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摆动件两者中的一个上,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 述滑块和所述摆动件两者中的另一个上,且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二长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7]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面对所述固定刀片的 一侧设置用于供所述可动刀片伸出或缩回所述箱体的开口,所述箱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 底板和盖板,所述可动刀片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可动刀片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 底板。
[0018] 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相互平行的 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均垂直于所述底板;
[0019] 所述可动刀片包括呈长方形片状结构的刀体,所述刀体的长度与所述左侧板和所 述右侧板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所述可动刀片的动刀刃设置在所述刀体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 长边上,所述动刀刃呈V型设置,在所述动刀刃的V型的交点处设置有凹形缺口,所述动刀 刃的两端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动刀刃且与所述刀体呈夹角设置的引导部。
[0020] 通过将动刀刃设置为V型结构,可以使其与固定刀片的定刀刃接触面积可变,从 而实现半切模式和全切模式的切换。
[0021] 通过设置左侧板和右侧板,可以将可动刀片的运动轨迹限制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 间,使可动刀片只能沿靠近或远离固定刀片的方向运动,保证切刀工作能顺利进行。
[0022]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摆动件与所述 转轴套接,以使所述摆动件可绕所述转轴摆动。
[0023]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可动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长槽插 接的切刀驱动销。
[0024]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摆动件远离所述可 动刀片的一侧并层叠设置在所述摆动件上。
[0025] 优选的,所述切刀驱动销固定设置在所述刀体的长度中心线上。
[0026]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底 板连接,所述第一轴的高度大于所述可动刀片的厚度,用于支撑所述摆动件,所述第二轴的 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轴的外径,用于与所述摆动件插接配合,所述摆动件的一端设有插接孔, 用于与所述第二轴套接配合,使所述摆动件可在所述第一轴的轴肩端面支撑下绕所述转轴 的轴线转动。
[002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长槽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摆动件驱动销的外径,所述第 二长槽具有靠近所述第一长槽的第一长边和远离所述第一长槽的第二长边。
[0028]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蜗杆以及蜗轮,所 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所述蜗轮通过支撑轴可 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盖板上,并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摆动件驱动销垂直设置在所述蜗 轮靠近所述摆动件的端面上,且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与所述蜗轮的转动中心呈间隔设置。
[0029] 优选的,所述导向部包括两个所述导向柱和两个所述导向槽;
[0030] 两个所述导向柱垂直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摆动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两个所述导 向柱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长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柱的高度与所述滑块的厚 度相适配,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摆动件的一端设置挡柱,所述挡柱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导向 柱的轴径;
[0031] 两个所述导向槽间隔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分别与所述摆动件上的两个所述导向柱 套接配合,用于引导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长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0032] 优选的,所述滑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滑块上的各个所述导向槽的两长边上 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弧,所述凹弧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挡柱的外径,在所述导向槽的一侧并 位于所述滑块上设置狭缝,所述狭缝的长度方向沿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延伸。
[0033] 通过将滑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将凹弧的直径设置略小于挡柱的外径,并在滑块 上设置狭缝,当导向柱的挡柱与导向槽的凹弧插接配合时,挡柱挤压狭缝使其弹性变形,以 使挡柱能够穿过凹弧,当挡柱穿过凹弧后,凹弧恢复圆形,因此可以避免导向柱在凹弧处脱 离导向槽,进一步保证滑块能在摆动件上顺利的滑动而不从摆动件上脱落。
[0034]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可动刀片是否完成一次 切纸动作的检测组件。
[0035]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传感器和检测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随所述蜗轮同步转动。
[0036]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微动开关、机械式传感器或光电式传感器。
[0037] 作为所述切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偏压所述可动刀片的弹 性按压件,所述弹性按压件的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可动刀片弹性抵接。
[0038] 通过设置弹性按压件,在弹性按压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可动刀片始终具有与底 板紧密接触的运动趋势。
[0039]优选的,所述弹性按压件为压簧、扭簧或者板簧。
[0040]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机,包括打印装置和纸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所述 的切刀装置,其中,沿打印纸输送方向,所述打印装置位于所述纸仓的下游,所述切刀装置 位于所述打印装置的下游。
[004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刀装置的摆动件上的第二长槽与滑 块配合形成L型驱动槽,驱动组件的摆动件驱动销与L型驱动槽插接配合,当摆动件驱动销 以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件驱动销与所型驱动槽的滑块部分配合以实现全切,当摆动件驱 动销以设定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时,摆动件驱动销与L型驱动槽的第二长槽的边配合以实 现半切。因此通过控制驱动组件的摆动件驱动销的转动方向实现了半切模式和全切模式的 自动切换,提高了切换速度,降低了切换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 图1为现有打印机的切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4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的结构分解的第一视图;
[004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的结构分解的第二视图;
[004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的局部结构主视图,其中,可动刀片 位于初始位置;
[004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的局部分解视图;
[0048]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的上盖与检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9]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在全切模式下可动刀片位于切纸位 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切刀装置在半切模式下可动刀片位于切纸位 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0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刀装置的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 1 中:
[0053] 100、固定刀片;200、可动刀片;201、凸缘;202、第一导向槽;203、传动槽;300、支 座;301、入纸口;302、侧板;303、滑槽;304、开口槽;305、第一导向柱;306、第二导向柱; 307、铰接孔;400、驱动部件;401、螺钉;402、销轴;403、铰轴式螺钉。
[0054] 图2至9中:
[0055] 1、固定刀片;
[0056] 2、可动刀片;21、刀体;22、动刀刃;23、凹形缺口;24、引导部;25、切刀驱动销;
[0057] 3、驱动组件;31、电机;32、蜗杆;33、蜗轮;34、摆动件驱动销;35、支撑轴;
[0058] 4、传动组件;41、转轴;411、第一轴;412、第二轴;42、摆动件;421、第一长槽; 422、第二长槽;4221、第一长边;4222、第二长边;423、插接孔;424、导向柱;4241、挡柱; 43、滑块;431、导向槽;432、凹弧;433、狭缝;434、侧面;435、端面;44、弹性元件;
[0059] 5、检测组件;51、传感器;52、检测部;
[0060] 6、弹性按压件;
[0061] 7、上盖;71、盖板;72、上盖后侧板;73、上盖前侧板;
[0062] 8、底座;81、底板;82、左侧板;83、右侧板;84、底座后侧板;
[0063] 9、开口。
[0064] 图10中:
[0065] 10、纸仓;11、打印装置;111、打印头;112、打印胶辊;12、切刀装置;121、固定刀 片;122、可动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67]如图2至7所示,此切刀装置包括固定刀片1和可动刀片组件,两者固定安装在使 用该切刀装置的打印机的机架上,位于打印纸的输送通道两侧,打印纸从两者之间穿过时, 可动刀片组件的可动刀片2向固定刀片1移动,可以对打印纸进行切割。
[0068] 可动刀片组件包括可动刀片2、驱动组件3、传动组件4、至少一个弹性按压件7,以 及箱体。
[0069]其中,箱体的朝向固定刀片1的一侧设有开口 9,可动刀片2可以从开口 9伸出或 缩回箱体。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8和上盖7,其中,底座8包括底板81、左侧板82、右 侧板83,以及底座后侧板84,左侧板82和右侧板83位于底板81的长度两端,二者垂直于 底板81并呈相对设置,底座后侧板84垂直于底板81,位于左侧板82和右侧板83之间;上 盖7包括盖板71和上盖后侧板72,以及上盖前侧板73,其中盖板71的长度与底座8的左 侧板82和右侧板83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上盖后侧板72垂直于盖板71,与底座8的底座后 侧板84相配合;上盖前侧板73与上盖后侧板72相对,其长度与底座8的左侧板82和右侧 板83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底座8与上盖7通过紧固件或卡接件固定连接。当底座8与上 盖7固定连接后,上盖7的上盖前侧板73与底座8的底板81间隔预定距离,形成供可动刀 片2自由进出的开口 9。
[0070] 可动刀片2活动地设置在底座8的底板81上,可动刀片2包括动刀刃22、刀体21、 两个引导部34,以及切刀驱动销25,其中刀体21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其长度与底座8的左 侧板82和右侧板83两者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刀体21与底座8的底板81贴合,受 底座8的左侧板82和右侧板83限制,可动刀片2只能沿靠近或远离固定刀片1的方向运 动。
[0071]可动刀片2的动刀刃22与固定刀片1的定刀刃呈非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动 刀刃22设置在刀体21靠近开口 9的长边上,呈V形设置,在动刀刃22的V型交点处设置 有凹形缺口 23 ;两个引导部24分别位于动刀刃22的两端,突出于动刀刃22且与刀体21呈 夹角设置,当可动刀片2向固定刀片1运动时,引导部24先与固定刀片1接触,并引导可动 刀片2继续向固定刀片1移动,直至动刀刃22与固定刀片1重合;切刀驱动销25垂直地固 定设置在刀体21上,位于刀体21的远离底板81的一面,用于与传动组件4传动连接,优选 地,切刀驱动销25位于刀体21的长度中心线上,当传动组件4驱动切刀驱动销25运动时, 切刀驱动销25可带动可动刀片2平稳地相对于固定刀片1运动。
[0072] 至少一个弹性按压件6用于偏压可动刀片2,弹性按压件6可以为压簧、扭簧、板簧 等结构形式,用于使可动刀片2的刀体21始终保持与底座8的底板81紧密贴合。本实施 例中,切刀装置包括一个弹性按压件6,且弹性按压件6为板簧,弹性按压件6的一端与上 盖7的盖板71连接,另一端与可动刀片2的刀体21抵接,在弹性按压件6的弹性力的作用 下,可动刀片2始终具有与底板81紧密接触的运动趋势。
[0073] 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蜗杆32、蜗轮33,以及摆动件驱动销34,其 中,电机31位于箱体内,固定在上盖7的盖板71上,蜗杆32与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蜗轮33套接在支撑轴35上,可以绕支撑轴35自由转动,而支撑轴35垂直地设置在上盖7 的盖板71上,蜗轮33与蜗杆32啮合连接,当电机31的输出轴转动时蜗杆32随之转动,并 驱动蜗轮33转动;摆动件驱动销34垂直地设置在蜗轮33的端面上,位于蜗轮33的远离盖 板71的一面,且与蜗轮33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当蜗轮33转动时,摆动件驱动销34随之 绕蜗轮33的转动中心转动。
[0074] 如图4和5所示,传动组件4位于盒体内,用于将驱动组件3的电机31输出的转 矩传递给可动刀片2,从而驱动可动刀片2相对于固定刀片1运动。传动组件4包括转轴 41、摆动件42、滑块43、导向部,以及弹性元件44。
[0075] 其中,转轴41垂直地设置在底板81上,与底板81的长度中心线间隔设置,转轴41 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第一轴411和第二轴412,其中,第一轴411与底板81连接,其高度大 于可动刀片2的板厚,用于支撑摆动件42,第二轴412的外径小于第一轴411的外径,用于 与摆动件42插接配合,摆动件42的一端设有插接孔423,用于与转轴41的第二轴412套接 配合,使摆动件42可在第一轴411的轴肩端面支撑下绕转轴41的轴线转动。
[0076] 摆动件42上设置有第一长槽421和第二长槽422,其中,第一长槽421的宽度与切 刀驱动销25的外径相适配,第一长槽421的长度大于切刀驱动销25的外径,第一长槽421 与切刀驱动销25套接配合,当摆动件42绕转轴41转动时,第一长槽421驱动切刀驱动销 25沿第一长槽421的长度方向移动,可动刀片2受底座8的左侧板82和右侧板83两者的 内表面的限制,只能沿靠近或远离固定刀片1的方向运动。
[0077] 第二长槽422的长度与宽度均大于摆动件驱动销34的外径,第二长槽422的邻近 第一长槽421的长边为第一长边4221,第二长槽422的远离第一长槽421的长边为第二长 边4222,第二长槽422与摆动件驱动销34套接,当电机31驱动蜗轮33转动时,摆动件驱动 销34将与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或第二长边4222接触,驱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 摆动,摆动件42上的第一长槽421将通过切刀驱动销25驱动可动刀片2相对于固定刀片 1移动。
[0078] 滑块43呈长方体形状,具有设定的宽度与长度,滑块43通过导向部与摆动件42 滑动连接,使滑块43可沿第二长槽422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滑块43的侧面434部分地 遮盖第二长槽422的表面,滑块43与第二长槽422共同形成与摆动件驱动销34配合的L 型驱动槽。当电机31驱动蜗轮33沿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件驱动销34将与滑块43的侧 面434抵接,以驱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方向摆动;当电机31驱动蜗 轮33沿设定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时,摆动件驱动销34将与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 抵接,以驱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方向摆动。另外,在电机31驱动蜗 轮33沿设定方向或其相反方向转动过程中,摆动件驱动销34还将与第二长槽422的第二 长边4222抵接,以驱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向远离固定刀片1的方向摆动。由于滑块43 的侧面434遮盖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沿摆动件42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摆动方 向,摆动件驱动销34与滑块43的侧面434的接触点位于摆动件驱动销34与第二长槽422 的第一长边4221的接触点的上游,因此,当蜗轮33带动摆动件驱动销34沿固定轨迹运动 时,摆动件驱动销34通过滑块43的侧面434驱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摆动的角度δ1大 于摆动件驱动销34通过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驱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摆动的角 度δ2,即δ1>δ2,从而使摆动件驱动销34通过滑块43的侧面434驱动摆动件42带动可 动刀片2相对于固定刀片1的移动行程大于摆动件驱动销34通过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 边4221驱动摆动件42带动可动刀片2相对于固定刀片1的移动行程。
[0079] 导向部包括导向槽和导向柱,导向槽和导向柱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摆动件42上, 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滑块43上,其中,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长槽422的长度方 向,且与第二长槽422间隔设定距离,导向槽与导向柱套接配合,引导滑块43只能沿第二长 槽422的长度方向移动,且使滑块42部分遮盖第二长槽内422。
[0080] 如图6所不,于本实施例中,导向部包括两个导向柱424和两个导向槽431,其中, 两个导向柱424垂直间隔地设置在摆动件42的远离底板81的一侧,两者之间的连线平行 于第二长槽42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间隔设定距离,两个 导向柱424的高度与滑块43的厚度相适配,各导向柱424的端部设置有挡柱4241,挡柱 4241的外径大于导向柱424的轴径。
[0081] 两个导向槽431间隔地设置在滑块43上,分别与摆动件42上的两个导向柱424 套接配合,用于引导滑块43沿第二长槽422的长度方向滑动。优选地,滑块43采用弹性材 料,滑块43上的各导向槽431的两长边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弧432,凹弧432的直径略 小于导向柱424上的挡柱4241的外径,同时,在各导向槽431的附近设置有狭缝433,狭缝 433的长度方向沿导向槽431的长度方向延伸,当导向柱424的挡柱4241与导向槽431的 凹弧432插接配合时,挡柱4241挤压狭缝433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以使挡柱4241能够穿过 凹弧432,当挡柱4241穿过后,凹弧432恢复原形,因此可以避免导向柱424在凹弧432处 脱离导向槽431,进一步防止滑块43脱离摆动件42。
[0082] 弹性元件44的一端与摆动件42连接,另一端与滑块43连接,在弹性元件44的弹 性力的作用下,滑块43始终具有沿第二长槽422长度方向靠近插接孔423的运动趋势。滑 块43在导向部的限制下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滑块43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块 43与插接孔423之间的距离最小,当滑块43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块43与插接孔423之间的 距离最大。
[0083] 进一步地,如图4和7所示,切刀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5,用于检测可动刀片2是否 完成一次切纸动作。检测组件5包括传感器51和检测部52,其中,传感器51可以为微动 开关、机械式传感器或者光电式传感器,与箱体固定连接;检测部52与蜗轮33固定连接,随 蜗轮33同步运动,蜗轮33每转动一周(即360° ),传感器51可以与检测部52配合两次。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51为微动开关,与上盖7固定连接,当上盖7与底座8固定连接时, 传感器51的检测端可以与检测部52分离或接触,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当初始状态时,传 感器51的检测端与检测部52接触,传感器51发出第一检测信号,如高电平,当电机31驱 动蜗轮33转动时,检测部52与传感器51的检测端分离,传感器51发出第二检测信号,如 低电平,随着电机31驱动蜗轮33继续转动,当蜗轮33转动一周后,检测部52再次与传感 器51的检测端接触,传感器51再次发出第一检测信号,控制器据此判断切刀装置完成一次 切纸过程。
[008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刀装置通过调整电机31的转动方向,可以实现全切模式和 半切模式的转换。如图5所示,初始状态下,可动刀片2与固定刀片1分别位于输送通道两 侦牝可动刀片2与固定刀片1相隔距离最远,此时,摆动件驱动销34位于滑块43的侧面434 与第二长槽422的第二长边4222之间,传感器51的检测端与检测部52接触,传感器51发 出第一检测信号。
[0085] 当切刀装置在全切模式下开始切纸时,电机31通过蜗杆32驱动蜗轮33沿设定方 向转动,本实施例中,设定方向为图5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摆动件驱动销34随蜗轮33 - 起转动,摆动件驱动销34与滑块43的侧面434抵接,驱动滑块43带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 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方向摆动,摆动件42在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方向摆动的过程中通过第 一长槽421驱动切刀驱动销25带动可动刀片2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方向移动,使位于可动 刀片2两端的引导部24首先与固定刀片1接触。随着蜗轮33继续转动,可动刀片2的动 刀刃22与固定刀片1不断接触移动,当蜗轮33转动180°时,摆动件42摆动角度为δ1, 此时,可动刀片2完全与固定刀片1重合,即可动刀片2中部的凹形缺口 23也与固定刀片 1重合,打印纸被完全切断,此时,可动刀片2位于如图8中所示的切纸位置。
[0086] 当蜗轮33的转动角度大于180°后,随着蜗轮33继续转动,摆动件驱动销34脱离 滑块43,与摆动件42的第二长槽422的第二长边4222抵接,并驱动摆动件42向远离固定 刀片1的方向摆动,摆动件42在向远离固定刀片1的方向摆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长槽421 驱动切刀驱动销25带动可动刀片2向远离固定刀片1的方向移动,当蜗轮33从初始位置 开始旋转一周(即360° )后,可动刀片2复位至初始位置,传感器51的检测端与检测部 52接触,当传感器51再一次发出第一检测信号时,电机31停止驱动蜗杆32转动,切刀装置 完成一次切纸动作。
[0087] 当切刀装置在半切模式下切纸时,电机31通过蜗杆32驱动蜗轮33沿设定方向的 相反反向转动,本实施例中,设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为图5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蜗轮 33转动过程中,摆动件驱动销34先与摆动件42的第二长槽422的第二长边4222分离,并 向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靠近,接着摆动件驱动销34与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 4221抵接,随着蜗轮33继续转动,摆动件驱动销34通过第二长槽422推动摆动件42绕转 轴41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方向摆动,从而驱动可动刀片2向靠近固定刀片1的方向移动, 同时驱动销34沿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的长度方向移动,摆动件驱动销34与滑块 43的端面435接触,驱动滑块43克服弹性元件44的弹性力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 此过程中,在弹性元件4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摆动件驱动销34始终与滑块43的端面始终 弹性接触,缓冲了摆动件驱动销34所受的冲击,减少了摆动件驱动销34的磨损,当蜗轮33 转动180°时,摆动件驱动销34驱动摆动件42的摆动角度为δ2,可动刀片2的动刀刃22 与固定刀片1重合,此时,可动刀片2的中部的凹形缺口 23与固定刀片1仍然相隔预定距 离,因此打印纸中部未被切断,此时,可动刀片2位于如图9中所示的切纸位置上。
[0088] 当蜗轮33的转动角度大于180°后,随着蜗轮33继续转动,摆动件驱动销34与 第二长槽422的第一长边4221以及滑块43的端面435脱离,向第二长槽422的第二长边 4222靠近,此时,滑块43在弹性元件4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第一位置移动,当摆动件驱动 销34与第二长边4222接触时,摆动件驱动销34驱动摆动件42绕转轴41向远离固定刀片 1的方向摆动,同时带动可动刀片2向远离固定刀片1的方向移动,当蜗轮33从初始位置开 始旋转一周(即360° )后,可动刀片2复位至初始位置,传感器51的检测端与检测部52 接触,当传感器51再一次发出第一检测信号时,电机31停止驱动蜗杆32转动,切刀装置完 成一次切纸动作。
[008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刀装置的摆动件上的第二长槽与滑块配合形成L型驱动槽, 驱动组件的摆动件驱动销与L型驱动槽插接配合,当摆动件驱动销以设定方向转动时,摆 动件驱动销与所型驱动槽的滑块部分配合以实现全切,当摆动件驱动销以设定方向的相反 方向转动时,摆动件驱动销与L型驱动槽的第二长槽的边配合以实现半切。因此,通过控 制驱动组件的摆动件驱动销的转动方向实现了半切模式和全切模式的自动切换,提高了切 换速度,降低了切换难度。
[009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如图10所示,打印机包括切刀装置12、打印装 置11、以及纸仓10,其中纸仓10用于容纳连续卷筒纸P,切刀装置12的具体结构形式及工 作原理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091] 沿纸张输送方向,打印装置11位于纸仓10的下游,用于在打印纸P上打印预先设 定的打印内容。打印装置11可以是热打印组件,也可以是针式、喷墨、激光等打印组件。本 实施例中,打印装置11为热打印组件,包括相切设置的打印头111和打印胶辊112,纸张从 两者之间穿过。
[0092] 沿纸张输送方向,切刀装置12位于打印装置11的下游,用于将打印后的纸张切 断。切刀装置12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刀片1和可动刀片组件,打印纸P从两者之间通过。 切刀装置12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种切刀装置,其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参见上述实施例描 述,此处不再赘述。
[0093] 打印时,打印纸P从纸仓10输送至打印装置11,打印装置11的控制系统控制打 印头111在打印纸P表面打印图像或文字,打印胶辊112转动,将完成打印后纸张输送至切 刀装置12处,控制系统发出切纸命令,切刀装置12的驱动组件驱动可动刀片122向固定刀 片121移动,当可动刀片122的动刀刃与固定刀片121重合时,纸张被切断,切断后的纸张 被送出打印机。
[0094] 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机使用的切刀装置由于可以通过调整电机转动方向自动切换 全切模式和半切模式,与现有技术中的切刀装置依靠手工拆卸螺钉调整切刀全切或半切模 式的方式相比,提高了打印机的易用性。
[0095]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后"、等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为不能理解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 义。
[〇〇96]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 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 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切刀装置,包括: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和用于连 接所述可动刀片与所述驱动组件的传动组件,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摆动件、与所述摆动件滑动连接的滑块,以及弹性元件,其中, 所述摆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可动刀片传动连接的第一长槽和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 第二长槽,所述滑块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长槽内,与所述第二长槽形成L型驱动槽,所述弹 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动件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可绕固定圆心实现双向转动的摆动件驱动销,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与 所述L型驱动槽插接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与所述L型驱动槽 插接配合,当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以设定方向转动时,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与所述L型驱动槽 的滑块部分配合以实现全切,当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以设定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时,所述摆 动件驱动销与所述L型驱动槽的第二长槽的边配合以实现半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通过导向部与所述摆动件 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长槽的长度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槽和与其相配 合的导向柱,其中,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摆动件两者中的一个上,所述导向柱 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摆动件两者中的另一个上,且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二长槽的长度方 向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面对所述固定 刀片的一侧设置用于供所述可动刀片伸出或缩回所述箱体的开口,所述箱体包括平行间隔 设置的底板和盖板,所述可动刀片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可动刀片的运动方向平行 于所述底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摆动件 与所述转轴套接,使所述摆动件可绕所述转轴摆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蜗杆以 及蜗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所述蜗轮通过 支撑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盖板上,并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摆动件驱动销垂直设置 在所述蜗轮靠近所述摆动件的端面上,且所述摆动件驱动销与所述蜗轮的转动中心间隔设 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 一长槽插接的切刀驱动销。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可动 刀片是否完成一次切纸动作的检测组件。
10. -种打印机,包括打印装置和纸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 述的切刀装置,其中,沿打印纸输送方向,所述打印装置位于所述纸仓的下游,所述切刀装 置位于所述打印装置的下游。
【文档编号】B41J11/70GK203864193SQ20142024210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刘建生, 李林钢, 张继刚, 董述恂 申请人: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