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337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器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图像读取器包括:滑架,图像传感器(读取构件)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使所述滑架移动;以及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同步带(环形带)围绕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卷绕。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jp-a-2006-142734



技术实现要素:

包括在图像读取器中的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附接至壳体。在此,所述壳体通常由厚度较小的树脂制成,并且倾向于变形。例如,所述图像读取器周围的环境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致使树脂膨胀或收缩。由此,由于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的间隙变化,期望的拉力可能并未施加到环形带。

本发明的目的是,与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两者均附接至由树脂制成的壳体的情况相比,抑制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的间隙变化。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器,所述图像读取器包括:

透明板,所述透明板支撑记录有图像的原稿;

读取构件,所述读取构件配置在壳体的内侧并且在移动的同时读取由所述透明板支撑的所述原稿的图像;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读取构件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并且引导移动的所述读取构件;以及

环形带,所述环形带围绕执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带轮和被驱动而旋转的从动带轮卷绕,所述环形带围绕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旋转以移动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所述读取构件,

其中,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中的至少一者被附接至所述引导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器,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由金属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器,

其中,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两者均附接至所述引导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器;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器读取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器,与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两者均附接至可变形部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的间隙变化。

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器,与所述引导构件由树脂制成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的间隙变化。

根据第三方面的图像读取器,与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中的至少一者附接至由树脂制成的壳体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设备周围环境温度改变导致的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的间隙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不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读取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所述图像读取器的维修频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基于下图详细地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的驱动装置等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的驱动装置等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的驱动装置等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的构造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的构造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构造视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的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将参照图1至图6描述。同时,图中示出的箭头h代表设备的上下方向(竖直方向),箭头w代表设备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并且箭头d代表设备的深度方向(水平方向)。

整体构造

如图6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设置有:容纳单元14,其容纳片材构件p作为收容在其中的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6,其输送容纳在容纳单元14中的片材构件p;图像形成单元20,其将图像形成在由输送单元16从容纳单元14输送的片材构件p上;以及图像读取单元60,其作为图像读取器的一个实例并且读取形成在原稿g上的图像,所述部件按此顺序沿上下方向(箭头h的方向)从下侧向上侧布置。

容纳单元

容纳单元14设置有容纳构件26,该容纳构件26能够在设备的深度方向上从图像形成设备10的壳体10a向前侧取出,并且片材构件p被装载到容纳构件26中。此外,容纳单元14设置有送出辊30,该送出辊30将装载在容纳构件26中的片材构件p传送至构造输送单元16的输送路径28。

输送单元

输送单元16设置有沿着输送路径28输送片材构件p的多个输送辊32。

图像形成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20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8y、18m、18c和18k。同时,在以下描述中,在不需要通过区分彼此而描述y、m、c和k的情况下,y、m、c和k可省略。

每种颜色的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8均能附接至壳体10a或者从壳体10a拆卸。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设置有:图像保持器36;充电辊38,其使图像保持器36的表面充电;以及曝光装置42,其利用曝光光来照射充电的图像保持器36。此外,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设置有显影装置40,该显影装置40使通过前述曝光装置42使充电的图像保持器36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可视化显影的图像作为色调剂图像。

另外,图像形成单元20设置有:环形转印带22,其围绕图中的箭头方向a循环;以及一次转印辊44,其将由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22。此外,图像形成单元20设置有:二次转印辊46,其将转印到转印带22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以及定影装置50,其通过加热以及挤压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

图像读取单元

图像读取单元60设置有读取单元80(参见图4),该读取单元80作为读取构件的一个实例,读取原稿g的图像。同时,随后将描述图像读取单元60的细节。

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

在图像形成设备10中,图像形成如下。

首先,均匀施加有电压的每种颜色的充电辊38以规定的电位使每种颜色的图像保持器36的表面带负电。后来,基于由图像读取单元60读取的数据,曝光装置42利用曝光光来照射每种颜色的图像保持器36的充电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

由此,对应于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每种颜色的图像保持器36的表面上。此外,每种颜色的显影装置40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并且可视化显影的图像作为色调剂图像。另外,形成在每种颜色的图像保持器36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由一次转印辊44转印到转印带22。

于是,由送出辊30从容纳构件26传送至输送路径28的片材构件p被传送至使转印带22和二次转印辊46彼此接触的转印位置t。在转印位置t处,片材构件p在转印带22与二次转印辊46之间进行输送,因此转印带2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构件p。

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由定影装置50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经由输送辊32排出到壳体10a的外侧。

主要部件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读取单元60。

如图4所示,图像读取单元60包括:第一透明板62(所谓的压板玻璃),作为透明板的一个实例,当读取的一个原稿g的图像时,原稿g放置在该第一透明板62上(将原稿g支撑在上面);以及第二透明板72,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将该第二透明板72配置在第一透明板62的一侧(图中是左侧)。第一透明板62和第二透明板72装配到图像读取单元60的壳体60a的上部。

打开或闭合第一透明板62和第二透明板72的开闭盖66配置在第一透明板62和第二透明板72的上方。开闭盖66具有设置在其中的输送装置64(所谓的adf装置),该输送装置64沿着输送路径70在开闭盖66内输送多个原稿g,并且允许通过位于第二透明板72上方的原稿读取位置r。

另外,位于壳体60a内侧的空间150设置有读取单元80,该读取单元80作为读取构件的一个实例,读取放置在第一透明板62上的原稿g的图像以及由输送装置64输送到原稿读取位置r的原稿g的图像。此外,图像读取单元60包括驱动装置108,该驱动装置108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驱动读取单元80。

第一透明板和第二透明板

第一透明板62的板面和第二透明板72的板面面向上下方向。第一透明板62形成为从上方观察时沿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第二透明板72形成为从上方观察时沿设备的深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

另外,由树脂制成的联接板68配置在第一透明板62和第二透明板72之间。

开闭盖

开闭盖66包括主体部74,在第一透明板62和第二透明板72被闭合的状态下将主体部74配置在第二透明板72的上方,并且输送装置64配置在主体部74中。此外,开闭盖66包括原稿盘76,原稿盘76在开闭盖66的闭合状态下沿设备的宽度方向从主体部74突出向另一侧(图中是右侧),由输送装置64输送的一个或多个原稿g放置在原稿盘76上。另外,开闭盖66包括排出盘78,该排出盘78在开闭盖66的闭合状态下配置在原稿盘76的下方,这致使由输送装置64输送的原稿g排出并压靠放置在第一透明板62上的原稿g。

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64包括:传感器128,其检测放置在原稿盘76上的原稿g;以及送出辊82,其将放置在原稿盘76上的原稿g传送至输送路径70。此外,输送装置64包括分离辊86,该分离辊86一个接一个地输送由送出辊82传送的原稿g。

另外,输送装置64包括:多个输送辊88,其输送由分离辊86分离的原稿g,使得原稿经过位于第二透明板72上方的原稿读取位置r;以及排出辊92,其致使由输送辊88输送的原稿g排出到排出盘78。

读取单元

读取单元80被构造成使用具有配置在其中的透镜阵列等的公知cis系统来读取图像,并且包括沿设备的深度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壳体80a,如图2所示。

驱动装置

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08包括:轴110,其作为沿设备的宽度方向(读取单元8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引导构件的一个实例;以及滑动构件112,其附接至壳体80a的下表面并且由轴110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

此外,驱动装置108包括:马达118;驱动带轮130,其由从马达118传递的驱动力旋转;旋转的从动带轮140;以及环形带120,其围绕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卷绕。

轴110具有由金属制成的横截面圆形形状,沿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配置在壳体80a的下方以从上方观察时在设备的深度方向上与壳体80a的中央侧相交。面向上的平坦部110a分别形成在轴11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端上。

在这样的构造中,轴110被构造成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经由滑动构件112来引导移动的读取单元80。

滑动构件

如图2所示,滑动构件112在壳体80a的下表面上沿设备的深度方向附接至中央侧。如图3所示,滑动构件112包括:板形基座112a,其附接至壳体80a的下表面;以及突出部112b,其在设备的深度方向上比基座112a的中央侧向下突出得更远。

另外,阶梯部116在突出部112b中沿上下方向形成在中央侧上,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缝116a形成在阶梯部116上。随后描述的环形带120的一部分被装配到槽缝116a上。此外,当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半圆形形状的滑动表面114相对于轴110滑动,并且形成在突出部112b的下端侧。

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

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带轮130附接至形成在轴110的一个端侧(图中是右侧)上的平坦部110a,使得驱动带轮130的轴向方向面向上下方向。另一方面,从动带轮140附接至形成在轴110的另一端侧(图中是左侧)上的平坦部110a,使得从动带轮140的轴向方向面向上下方向。

环形带

环形带120以预定拉力围绕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卷绕。如图3所示,环形带120的移向设备深度方向的背侧的部分被装配并固定到形成在突出部112b上的槽缝116a。另外,环形带120的移向设备深度方向的前侧的部分从突出部112b分离。

其它部分

壳体60a使用pc-abs(是树脂材料的一个实例)形成为具有较小的厚度。如图2所示,在位于壳体60a内侧的空间150中,从下方支撑轴110的两端的一对支撑部152与壳体60a一体地成形。

面向上的顶面152a形成在每个支撑部152上。此外,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半圆形形状的接触部154与轴110的端侧接触,并且形成在顶面152a上。

在这样的构造中,这一对支撑部152被构造成从下方支撑轴110的两端。在这种状态下,读取单元80和驱动装置108被构造成配置在空间150中。

主要部件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读取单元60的操作。图像读取单元60能够读取放置在第一透明板62上的原稿g的图像,并且能够读取由输送装置64输送的原稿g的图像。同时,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电源被切断的状态下,读取单元80配置在读取起始位置(由图4的实线示出的位置)处,在在读取起始位置,开始读取放置在第一透明板62上的原稿g的图像。

首先,将参照图4来描述读取单元80读取放置在第一透明板62上的原稿g的图像的情况。

在用户按压图像读取起始按钮(未示出)并且传感器128并未检测位于原稿盘76上的原稿g的情况下,开始读取放置在第一透明板62上的原稿g的图像。在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同时,配置在读取起始位置处的读取单元80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沿着第一透明板62移向读取终止位置(图中是双点划虚线)。

具体而言,从马达118(参见图2)传递旋转力的驱动带轮130正向旋转,因此围绕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卷绕的环形带120在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之间沿正方向绕着循环。当环形带120沿正方向绕着循环时,经由滑动构件112将移动力传递到读取单元80。然后,滑动构件112相对于轴110滑动,因此读取单元80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移向一侧(图中是右侧)的同时读取原稿g的图像。

当读取单元80读取原稿g的图像并且到达读取终止位置时,马达118(参见图2)使驱动带轮130反向旋转。由此,读取单元80移向读取起始位置并且准备接下来读取指令。

接下来,将参照图4和图5来描述读取单元80读取由输送装置64输送的原稿g的图像的情况。

在用户按压图像读取起始按钮(未示出)并且传感器128检测位于原稿盘76上的原稿g的情况下,配置在读取起始位置处的读取单元80移向位于第二透明板72下方的输送读取位置。然后,开始读取由输送装置64输送的原稿g的图像。

具体而言,从马达118(参见图2)传递旋转力的驱动带轮130反向旋转,因此围绕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卷绕的环形带120在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之间沿反方向绕着循环。当环形带120沿反方向绕着循环时,经由滑动构件112将移动力传递到读取单元80。然后,滑动构件112相对于轴110滑动,因此读取单元80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在另一侧(图中是左侧)移向输送读取位置(参见图5)。当读取单元80到达输送读取位置时,从马达118传递到驱动带轮130的驱动力被释放,并且读取单元80停止在输送读取位置处。

当读取单元80停止在输送读取位置处时,送出辊82将放置在原稿盘76上的原稿g传送至输送路径70。此外,分离辊86一个接一个地分离传送至输送路径70的原稿g。然后,输送辊88将原稿g朝向原稿读取位置r输送,并且读取单元80读取经过原稿读取位置r的原稿g的图像。此外,排出辊92致使已经过原稿读取位置r的原稿g排出所述排出盘78。

当读取单元80对原稿g的图像的读取终止时,马达118(参见图2)使驱动带轮130沿正方向旋转。由此,读取单元80移向读取起始位置并且准备接下来读取指令。

主要部件的结论

如上所述,绕着循环以便移动读取单元80的环形带120围绕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卷绕。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两者均附接至金属轴110的两端以引导读取单元80。因此,与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两者均附接至由树脂制成的壳体60a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设备周围环境温度(例如,10[℃]至28[℃])改变导致的驱动带轮130与从动带轮140之间的间隙变化。

另外,因为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两者均附接至金属轴110的两端,所以与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中的至少一者附接至由树脂制成的壳体60a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设备周围环境温度改变导致的驱动带轮130与从动带轮140之间的间隙变化。

另外,抑制了驱动带轮130与从动带轮140之间的间隙变化,因此防止环形带120失调(由于环形带120相对于带轮打滑,不维持预定速度)。

另外,在图像形成设备10中,防止环形带120失调,因此与未防止环形带120失调的情况相比,图像读取单元60的维修频率减少。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单元的实例。同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被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因此将不给出其描述。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包括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单元170中的轴180不具有面向上形成在其一个端侧(图中是右侧)上的平坦部110a,并且长度小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轴。支撑轴180的一个端侧的支撑部182从形成空间150的底板150a向上突出,并且与壳体60a一体地形成。

另外,附接有驱动带轮130的台座184在支撑部182的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是右侧)从底板150a向上突出,并且与壳体60a一体地形成。

按照这种方式,驱动带轮130附接至与由树脂制成的壳体60a一体地形成的台座184,并且从动带轮140附接至金属轴180。因此,与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两者均附接至由树脂制成的壳体10a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设备周围环境温度改变导致的驱动带轮130与从动带轮140之间的间隙变化。

其它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相同。

同时,虽然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已被详细地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其它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实施。例如,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带轮130附接至与由树脂制成的壳体60a一体地形成的台座184,并且从动带轮140附接至金属轴180。然而,从动带轮可附接至与由树脂制成的壳体一体地形成的台座,并且驱动带轮可附接至金属轴。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描述,但是可设置倾斜防止构件,用于防止读取单元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倾斜。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描述,但是环形带120可以是同步带,并且驱动带轮130和从动带轮140可以是同步带轮。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轴110由金属制成,但可由树脂等制成。

出于示出和描述的目的已提供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面描述。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穷举或限制为公开的精确形式。明显,许多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选择并描述实施方式以便最好地解释本发明及其实际应用的原理,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合特定预期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随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