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粘度控制器的自吸式自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7870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自动粘度控制器的自吸式自动润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整向印刷机提供的墨液的粘度的粘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提供给凹版印刷机的墨液的粘度进行调整的粘度控制器。这种粘度控制器具备使墨液循环的循环泵和测定墨液的粘度的测定路径。凹版印刷机的墨液盒的多余墨液被该循环泵吸到粘度控制器中,借助于测定路径对其粘度进行测定。墨液粘度高的情况下,在粘度控制器内向墨液添加溶剂,将粘度得到调整的墨液再度提供给凹版印刷机的墨液盒。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5-132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循环泵高效率地工作,粘度控制器设置向循环泵提供润滑油的注油机构。一旦注油机构中润滑油用光,气体就可能侵入注油机构内的配管等。在这种情况下,注油机构就不能够充分提供润滑油,因此操作者必须手工操作,从注油机构内抽出气体。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具备对循环泵注油的注油机构的粘度控制器中,抽出侵入注油机构内等的气体的工作不用操作者手工操作,就能够自动、快速地开始提供润滑油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对提供给印刷机的墨液的粘度进行调整的粘度控制器。该粘度控制器具备具有吸入上述墨液的吸入管、排出该墨液的排出管、使该 墨液循环的循环泵、以及提供作为该循环泵的驱动源的气体的气体配管的墨液循环机构、检测该墨液的粘度,将稀释该墨液的稀释用溶剂提供给该墨液循环机构的溶剂供给机构、以及向该循环泵提供润滑油的注油机构。该注油机构具备贮存该润滑油的容器、设置于该容器下方的缸、以及可滑动地嵌插于该缸的内侧的活塞。该缸的前端连接于该循环泵,该缸内与该容器内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粘度控制器具备向使墨液循环的循环泵提供润滑油的注油机构。注油机构具备贮存润滑油的容器、设置于该容器下方的缸、以及可滑动地嵌插于缸的内侧的活塞。缸的前端连接于循环泵,缸内与容器内连通,因此通过抽拉活塞能够将容器内的润滑油抽入缸内,再推活塞能够将缸内的润滑油送到循环泵。缸设置于容器下方,其内侧与容器内连通,因此即使是在气体侵入缸内的状态下向容器补充润滑油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活塞推入,将缸内的气体抽到上方的容器内,与从容器内下降到缸内的润滑油替换。因此操作者不必进行手工操作抽出气体的工作,就能够开始自动而且迅速地向循环泵注油。

也可以上述活塞利用从上述气体配管提供的空气工作。可以利用提供作为循环泵的驱动源的气体的气体配管,使活塞工作进行注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粘度控制器的概略图。

图2是注油机构的概略图,表示在气体侵入缸内的状态下向容器补充润滑油的状态。

图3是注油机构的概略图,表示从图2的状态将活塞推入后的状态。

图4是注油机构的概略图,表示从图3的状态将活塞拉出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例示对提供给凹版印刷机的墨液的粘度进行调整的粘度控制器1,对其进行说明。图1表示粘度控制器1和印刷机的一部分。印刷机具 备贮存印刷用的墨液的墨液盒201、作为版胴的圆柱筒210、以及圆柱状压筒(圧胴)212。使片状的印刷对象214通过圆柱筒210与圆柱状压筒212之间,可以将墨液盒201的墨液印刷到印刷对象214上。从粘度控制器1向墨液盒201提供墨液,剩余的墨液从墨液盒201排出,贮存于副容器202。粘度控制器1从副容器202吸入墨液,根据需要在墨液中加入稀释用溶剂,对其粘度进行调整,再度提供给墨液盒201。

粘度控制器1具备墨液循环机构11、溶剂供给机构13、注油机构15、以及控制机构17。墨液循环机构11包含从副容器202吸入墨液的吸入管110、将墨液排入墨液盒201的排出管112、以及使墨液循环的循环泵114。整个墨液循环机构11构成墨液通道。吸入管110与排出管112通过循环泵114连接。通过驱动循环泵114,从吸入管110吸入墨液,该墨液通过循环泵114从排出管112向墨液盒201排出。循环泵114是空气驱动式的隔膜泵,利用从连接于循环泵114的气体配管116提供的气体进行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气体配管116是提供压缩空气的空气配管,将由气体配管116上配置的调节器180调整到规定的压力的空气提供给粘度控制器1。调节器180与循环泵114之间设置流量调整阀184。粘度控制器1具备控制板170,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控制板170对控制机构17发出指示。

溶剂供给机构13具备贮存墨液稀释用溶剂的溶剂容器130、连接溶剂容器130与吸入管110的溶剂供给通路132、设置于溶剂供给通路132上的电磁阀134、以及粘度检测机构136。粘度检测机构136是检测循环泵114的工作压力的脉动数,控制电磁阀134的开闭的压力开关。循环泵114是隔膜泵,一旦通过循环泵114的墨液的粘度升高,循环泵114的吸入、排出负荷变大,粘度检测机构136检测到的循环泵114的脉动数变小。粘度检测机构136在检测到的循环泵114的脉动数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脉动数以上的情况下,使电磁阀134关闭,检测到的循环泵114的脉动数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脉动数以下的情况下,将电磁阀134打开。墨液的粘度升高,循环泵114的脉动数变小, 电磁阀134处于打开状态时,稀释用溶剂从溶剂容器130流入吸入管110。借助于此,将流入循环泵114的墨液稀释,其粘度下降,循环泵114的脉动数为规定的脉动数以上时,粘度检测机构136将电磁阀134关闭。操作者借助于控制板170选择通常运行时,借助于墨液循环机构11,使墨液在印刷机与粘度控制器1之间循环,借助于溶剂供给机构13,从粘度控制器1提供给印刷机的墨液的粘度维持一定。

气体配管116在调节器180与流量调整阀184间分叉,通过电磁阀380连接于分叉管382。分叉管282连接于注油机构15。利用作为循环泵114的驱动源的气体配管116提供的压缩空气,可以使注油机构15工作。注油机构15连接于注油管384。注油管384在流量调整阀184与循环泵114之间与气体配管116连接。控制机构17控制电磁阀380,对向注油机构15提供压缩空气进行控制。

如图2~图4所示,注油机构15具备贮存润滑油4的容器31、设置于容器31下方的缸32、以及可滑动地嵌插于缸32内侧的活塞33。缸32包含圆筒部320、前端部321、以及终端部323。前端部321及终端部323内插于缸32的圆筒部320。缸32的前端部321通过注油管384,连接于循环泵的气体配管116。注油管384上设置止回阀386,防止压缩空气从气体配管116侵入缸32内。活塞33的杆部332贯通终端部323。前端部321与圆筒部320被沿着前端部321的外周设置的密封构件344密封。终端部323与圆筒部320被沿着终端部323的外周设置的密封构件346密封。活塞33与缸32的圆筒部320被沿着活塞33的外周设置的密封构件342、343密封。终端部323与活塞33的杆部332被沿着终端部323的内周设置的密封构件347密封。沿着前端部321的内周设置密封构件345,沿着活塞33的前端部331的外周设置密封构件341。活塞33的前端部331形成能够嵌合于缸32的前端部321内侧的形状和尺寸,如图3所示,一旦将活塞33推入,活塞33的前端部331就内插于缸32的前端部321,由密封构件341、345将活塞33的前端部331 与缸32的前端部321密封。

容器31具备贮留部310、以及在贮留部310底面开口的连通孔312。在缸32的上方设置连通孔325、326。连通孔325在缸32的前端321近旁开口于缸32内。连通孔326在缸32的终端323近旁开口于缸32内。缸32的连通孔325通过容器31的连通孔312与贮留部310内连通。缸32的连通孔326与分叉管328连通。

控制机构17对电磁阀380进行控制,控制从分叉管382向注油机构15的缸32内的压缩空气的提供。不向缸32内提供压缩空气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活塞33处于一直被拉到缸32的终端部323的状态。将压缩空气向缸32内提供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活塞33其前端部331处于被推到缸32的前端部321的状态。在被活塞33、缸32的圆筒部320以及前端部321包围的缸室350被充填润滑油4的状态下,一旦将活塞33推入,就能够通过注油管384和气体配管116将润滑油4注入循环泵114。

图2表示空气进入缸室350的状态下向容器提供润滑油4的状态。电磁阀380被关闭,活塞33处于一直被拉到缸32的终端部323的状态。

从图2的状态出发,一旦将电磁阀380打开,如图3所示,活塞33处于一直被推到缸32的前端部321的状态。这时缸室350内的空气通过连通孔325和连通孔312进入容器31的贮留部310内,形成气泡5,移动到贮留部310上方。润滑油4替换从缸室350进入贮留部310内的空气,充满缸室350和连通孔325内。从图3的状态出发,一旦将电磁阀380关闭,如图4所示,活塞33就被一直拉到缸32的终端部323。借助于此,将润滑油4从容器31抽入缸室350。缸32设置于容器31下方,由于缸室350与容器31的贮留部310内连通,润滑油4容易下降向缸室350内移动,通过将活塞33推入,可以容易地将缸室350内的空气与润滑油4替换。从图4的状态出发,一旦将电磁阀380打开,活塞33其前端部331一直被推到缸32的前端部321,可以将缸室350内的润滑油4注入循环泵114。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粘度控制器1中,缸32设置于容器31下方,缸室350与容器31的贮留部310内连通。因此,如图2所示,即使是空气侵入缸室350内的状态下向容器31补充润滑油4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活塞33推入,容易地使缸室350内的空气向上方的容器31内移动,能够与从容器31内向缸室350内下降的润滑油4替换。因此,即使是在空气侵入缸室350内的状态下向容器31补充润滑油4的情况下,操作者也可以不手工操作抽出缸室350内的空气就自动而且迅速地开始向循环泵114注油。

符号说明

1 粘度控制器

11 墨液循环机构

13 溶剂供给机构

15 注油机构

17 控制机构

31 容器

32 缸

33 活塞

110 吸入管

112 排出管

114 循环泵

116 气体配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