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93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体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具备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用于将液体(例如墨水)供应给打印机的液体供应装置、连接打印机和液体供应装置的墨水管。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构成的液体喷射系统,在这种液体喷射系统中,为了抑制伴随具有柔软性的墨水管的弯曲而堵塞墨水流路,使墨水管沿着具有恒定曲率的引导机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11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中,有必要在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供应装置的内部设置引导机构,因此存在液体喷射系统被大型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液体喷射系统中,从限制设置空间和确保美观的观点来看,期望小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的,能够以如下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液体供应装置,用于对向对象物喷射液体的头供应所述液体。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具备: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能够容纳所述液体;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容纳室连通,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空气导入口,所述空气导入口是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开口,用于将空气导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大气开放流路,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导入口连通,另一端向大气开放;以及空气容纳室,所述空气容纳室设置在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部分中,能够容纳空气,在划定所述空气容纳室的壁中形成有液体供应流路,所述液体供应流路用于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室供应到所述头。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作为用于将液体从液体容纳室供应到头的流路的液体供应流路形成在划定空气容纳室的壁中。因此,在本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与将形成液体供应流路的墨水管和空气容纳室分别分开设置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用于设置液体供应流路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应流路是在所述空气容纳室的所述壁中向容纳空气的室内侧突出地形成,而不向室外侧突出的状态。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液体供应流路不向空气容纳室的室外侧突出。因此,能够使包含液体供应流路的空气容纳室的外形形状简单。其结果,在将液体供应装置例如内置在液体喷射装置内的构成中,能够降低液体供应装置与液体喷射装置的框体内部的其他部件干涉的可能性。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应流路是在所述空气容纳室的所述壁中向容纳空气的室内侧的相反侧的室外侧突出地形成,而不向室内侧突出的状态。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液体供应流路不向空气容纳室的室内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包括液体供应流路而空气容纳室内的容积减少。

(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液体容纳室的与所述液体供应流路的一端侧的开口对置的位置还设置有液体导出部,所述液体导出部是来自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出口。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由于设置在空气容纳室的液体供应流路的一端侧的开口和设置在液体容纳室的液体导出部位于对置的位置,因此,两者几乎能够以直线状连接。其结果,能够容易连接空气容纳室和液体容纳室,并且与环绕连接用部件(例如墨水管)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配置连接用部件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空气容纳室的与所述空气导入口对置的位置还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由于设置在液体容纳室的空气导入口和设置在空气容纳室的开口位于对置的位置,因此,两者几乎能够以直线状连接。其结果,能够容易连接空气容纳室和液体容纳室,并且与环绕连接用部件(例如空气管)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配置连接用部件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应流路的另一端侧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空气容纳室的垂直方向的上端。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由于液体供应流路的另一端侧的开口设置在空气容纳室的垂直方向的上端,因此,在将头配置在比空气容纳室更靠垂直方向上侧的位置的构成中,能够将从液体供应流路导出的液体向头顺利地送出。

(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空气容纳室包括:框体,所述框体是在一个方向上开口的中空的框体,其内部空间形成所述室内;以及第一封闭部件,所述第一封闭部件封闭所述框体的开口,所述液体供应流路包括:槽,所述槽在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所述壁中向所述室内侧突出地形成;以及第二封闭部件,所述第二封闭部件封闭所述槽。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能够使包含液体供应流路的空气容纳室的外形形状简单,并且能够使用封闭部件来简单制造空气容纳室和液体供应流路。

(8)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可以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容纳室;以及空气容纳体,所述空气容纳体在内部构成有分别与多个所述液体容纳室连接的所述空气容纳室,所述空气容纳体是中空的空气容纳体,具有划定所述空气容纳室的外壁。在所述外壁中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液体容纳室连通的多个所述液体供应流路。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通过使用设置有多个液体供应流路的空气容纳体,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

(9)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空气容纳体具有:多个所述外壁,所述多个所述外壁彼此相交;多个槽,所述多个槽设置在共同外壁上,构成多个所述液体供应流路,所述共同外壁是多个所述外壁中的一个;以及槽封闭部件,所述槽封闭部件与所述共同外壁接合,封闭所述槽的每个。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能够在空气容纳体上容易形成多个液体供应流路。

(10)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空气容纳体在内部具有彼此分隔的多个所述空气容纳室,多个所述空气容纳室分别与多个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对应的一个连接。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抑制从各液体容纳室流出的液体在空气容纳体中混合。

(11)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空气容纳体具备:容器部,所述容器部是在一个方向上开口的中空的容器部,其内部空间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开口,分别被划分为构成所述空气容纳室的多个凹部;以及凹部封闭部件,所述凹部封闭部件分别封闭所述凹部。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能够容易构成具有多个空气容纳室的空气容纳体。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液体供应装置,用于对向对象物喷射液体的头供应所述液体。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具备: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能够容纳所述液体;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容纳室连通,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空气导入口,所述空气导入口是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开口,用于将空气导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大气开放流路,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导入口连通,另一端向大气开放;以及空气容纳室,所述空气容纳室设置在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部分中,能够容纳空气,在划定所述空气容纳室的壁上配置有液体供应流路,所述液体供应流路用于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室供应到所述头。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沿着划定空气容纳室的壁上配置用于构成液体供应流路的部件,所述液体供应流路是用于将液体从液体容纳室供应到头的流路。因此,能够抑制用于设置液体供应流路所需的空间变大,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具有所述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和所述头,并使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在所述头中流通。

上述本发明的各方式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全部是必须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到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地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构成要素进行其改变、删除、与新的构成要素的替换、限定内容的一部分删除。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到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将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含有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所含有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成为本发明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此外,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例如,能够以液体供应装置、连接于液体供应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系统、这些装置的制造方法、这些装置的制造装置,由这些装置喷射液体的对象物等方式实现。此外,本发明的液体供应装置也能够以将液体经由副罐等供应到记录头的方式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简要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简要图;

图3是表示从第一个方向观察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从第二方向观察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7是示出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第一简要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第二简要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三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第一简要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三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第二简要立体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简要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简要图;

图13是表示使用状态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14是表示液体补充状态下的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15是表示使用状态下的其他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16是表示液体补充状态下的其他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

图1以及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简要图。图1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观,图2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观以及内部构造(虚线)的一部分。液体喷射系统1具备液体喷射装置10、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0是喷墨打印机。下面,将液体喷射装置10也称为“打印机10”。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构成液体供应装置20。

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液体容纳单元30的液体容纳室50如图1所示那样被收纳在打印机10的内部。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液体补充状态下,液体容纳单元30的液体容纳室50如图2所示那样露出在打印机10的外部。一方面,如图2所示,空气容纳室60不管是液体喷射系统1的状态为使用状态还是液体补充状态均收纳在打印机10的内部。

在图1以及图2中,绘制出彼此正交的xyz轴。x轴是对应于打印机1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宽度方向。同样,y轴是对应于打印机10的“深度方向”,平行于深度方向。z轴是对应于打印机10的“高度方向”,平行于高度方向。打印机10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设置在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水平面上。下面,将垂直向上方向(纸面上侧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将垂直向下方向(纸面下侧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在x轴方向上,从打印机10的左侧面侧朝向右侧面侧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其相反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在y轴方向上,从打印机10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其相反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此外,在图3之后的图中,也表示与图1、2对应的方向的xyz轴。

打印机10是所谓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是通过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以液滴形式喷出液体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喷出的液体是墨水。打印机10具备操作面板11(图1)、框体12、记录头14(图2)和排出部16。

框体12是大致长方体形状。框体12具有作为第一壁的外壁面的前面(第一面)101、作为第二壁的外壁面的背面(第二面)102、作为第一侧壁的外壁面的左侧面(第一侧面)103、作为第二侧壁的外壁面的右侧面(第二侧面)104、作为第三壁的外壁面的顶面(第三面)105和作为第四壁的外壁面的底面(第四面)106。由六个各面101~106来构成作为打印机10的外壳的框体12。前面101和背面102对置。同样,左侧面103和右侧面104对置。前面101、背面102、左侧面103、右侧面104是相对于打印机10的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左侧面103和右侧面104分别与前面101和背面102相交。一方面,顶面105和底面106对置。顶面105、底面106是大致水平的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垂直”和“大致水平”除了完全“垂直”或者“水平”的意思之外,包含大致“垂直”或者“水平”的意思。也就是说,各面101~106允许凹凸等不是完整的平面,在外观上大致“垂直”或者大致“水平”即可。

操作面板11和排出部16设置在框体12的前面101。操作面板11包括用于操作打印机10的各部的多个按键、和显示打印机10的状态的显示部。显示部包括led等。通过操作面板11的操作能够切换例如打印机10的电源的on/off等。排出部16排出印刷完的记录介质。

记录头14设置在框体12的内部。记录头14作为用于将作为液体的墨水以液滴形式喷出到记录介质上的液体喷射部而发挥作用。记录头14通过未图示的滑架保持,在框体12的内部,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记录头14在主走查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出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头14虽然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记录头14也可以是横跨整个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延伸且仅在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的行式头。

液体容纳单元30安装在框体12的前面101的右侧部分(前面右侧109)。如图2所示,液体容纳单元30具备壳体40和配置在壳体40内的多个液体容纳室50k~50y。如图2所示,壳体40由两个部件构成。两个部件是外侧壳体42和内侧壳体43。外侧壳体42是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从+y轴方向支承各液体容纳室50k~50y。内侧壳体43是将支承各液体容纳室50k~50y的-z轴方向的各面的板状部件和支承液体容纳室50y的+x轴方向的面的板状部件组装成l状而构成。在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只有外侧壳体42露出在外部。在图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下,通过安装在壳体40的底面的未图示的滑动机构,液体容纳单元30连同壳体40一起拔出到外部。因此,在图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下,外侧壳体42和内侧壳体43两者都露出到外部。

在图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中,各液体容纳室50k~50y以被壳体40支承的状态沿x轴方向并排配置。液体容纳室50k容纳黑色墨水。同样,液体容纳室50c容纳青色墨水,液体容纳室50m容纳品红色墨水,液体容纳室50y容纳黄色墨水。各液体容纳室50k~50y分别经由后面所述的第一软管95以及第二软管96(在图1、2中省略图示)与对应的空气容纳室60k~60y连接。

各空气容纳室60k~60y经由所对应的流通管99分别连接到记录头14。流通管99例如是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例如橡胶)形成的管。容纳在各液体容纳室50k~50y的各色的墨水分别由打印机10所具备的泵等供应机构并通过各空气容纳室60k~60y内的液体供应流路(详细后面描述)和流通管99被供应到记录头14。即,液体容纳室50k~50y能够容纳用于向作为液体喷射部的记录头14供应的墨水。

在下面,在分别说明各液体容纳室50k~50y的情况下,例如附上字母“液体容纳室50k”等来称呼,在不分别说明各液体容纳室50k~50y的情况下,简称为“液体容纳室50”。同样,在分别说明各空气容纳室60k~60y的情况下,附上字母来称呼,在不分别说明各空气容纳室60k~60y的情况下,简称为“空气容纳室60”。此外,作为液体容纳室50的数量例示了四个,但液体容纳室5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液体容纳室50可以是一个以上的任意数量。在该情况下,空气容纳室60的数量与液体容纳室50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也称为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液体容纳室50的“宽度方向”。同样,y轴方向也称为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液体容纳室50的“深度方向”,z轴方向也称为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液体容纳室50的“高度方向”。

a-2.液体供应装置的构成:

接着,说明液体供应装置20的构成和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空气容纳室60的构成。

图3是表示从第一个方向观察的液体供应装置20的简要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从第二方向观察的液体供应装置20的简要构成的图。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具备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通过第一软管95以及第二软管96连接。此外,为了方便图示,省略图示图4中的第一软管95以及第二软管96。

液体容纳室50具备主体51、凸部52、第一开口部件54、第二开口部件55和液体注入部58。

主体51是中空的大致柱体形状的部件。主体51具有第一壁501(图4)、第一侧壁503(图3)、第二侧壁504(图3)、第三壁505(图3、图4)和第四壁506。第一壁501的外壁面称为“前面”或者“第一面”。第一侧壁503的外壁面称为“左侧面”或者“第一侧面”。第二侧壁504的外壁面称为“右侧面”或者“第二侧面”。第三壁505的外壁面称为“顶面”或者“第三面”。第四壁506的外壁面称为“底面”或者“第四面”。在主体51中,与第一壁501的前面对置的一侧的面是开口的开口面。该开口面被片材部件51f(膜部件)封闭。主体51由各壁501、503~506以及片材部件51f划定为液体容纳室50的室内和外部。第一侧壁503与第二侧壁504对置。第一壁501、第一侧壁503、第二侧壁504各自的外壁面是相对于打印机10的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第三壁505与第四壁506对置。第三壁505的顶面和第四壁506的底面分别是大致水平的面。

主体51在配置有凸部52的位置,形成有对应于凸部52的内尺寸的大小的开口。此外,在主体51,在与配置有第一开口部件54的位置和配置有液体注入部58的位置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对应于各部54、58的开口的大小的开口。主体51例如由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形成。此外,主体51是半透明的。如上所述,主体51的内侧空间用作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室。因此,用户向液体容纳室50补充液体时,能够从外部确认主体51内的液体容纳室50中的墨水的水位。

凸部52在主体51的第一侧壁503的垂直方向下侧的一端部以向-y轴方向突出的方式连接。凸部52是中空的大致柱体形状的部件,与主体51的连接面是开口的开口面。此外,凸部52在配置有第二开口部件55的位置,形成有对应于第二开口部件55的开口的大小的开口。凸部52与主体51同样的由合成树脂形成。凸部52也可以与主体51一体成形。

第一开口部件54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一开口部件54在主体51的第一侧壁503的垂直方向上侧的一端部配置在主体51的外侧。第一开口部件54与主体51同样的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一开口部件54也可以与主体51一体成形。作为位于第一开口部件54的一端的开口的空气导入口541(图4)经由主体51的开口与液体容纳室50的内部连通。位于第一开口部件54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一软管95(图3)与空气容纳室60的内部连通。

第二开口部件55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二开口部件55从在凸部52中的与空气容纳室60对置的一侧的面向外侧配置。第二开口部件55与主体51以及凸部52同样地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二开口部件55也可以与主体51和凸部52一体成形。作为位于第二开口部件55的一端的开口的液体导出口551(图3)经由凸部52的开口与液体容纳室50的内部连通。位于第二开口部件55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二软管96(图3)与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供应流路67连接。

液体注入部58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液体注入部58的开口的截面积考虑到注入液体时的便利性设计成稍微大一些。液体注入部58在第三壁505的预定位置,配置在主体51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位置为+y轴方向的端部。液体注入部58与主体51同样的由合成树脂成形。液体注入部58也可以与主体51一体成形。位于液体注入部58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51的开口连通,位于液体注入部58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大气连通。除了注入液体时之外,液体注入部58通过未图示的塞子部件封闭。塞子部件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例如橡胶)成形。

空气容纳室60具备主体61、第一开口部件62、第二开口部件64、第三开口部件65、第四开口部件66和液体供应流路67。

主体61是中空的大致柱体形状的部件。主体61具有第二壁602(图3)、第一侧壁603(图4)、第二侧壁604(图3)、第三壁605(图3、图4)和第四壁606。第二壁602的外壁面称为“背面”或者“第二面”。第一侧壁603的外壁面称为“左侧面”或者“第一侧面”。第二侧壁604的外壁面称为“右侧面”或者“第二侧面”。第三壁605的外壁面称为“顶面”或者“第三面”。第四壁606的外壁面称为“底面”或者“第四面”。与主体61的背面对置的一侧的面是开口的开口面。该开口面被片材部件61f(膜部件)封闭。主体61由各壁602~606以及片材部件61f划定为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和外部。第一侧壁603与第二侧壁604对置。第二壁602、第一侧壁603、第二侧壁604各自的外壁面是相对于打印机10的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第三壁605与第四壁606对置。第三壁605的顶面和第四壁606的底面是大致水平的面。

主体61在配置有第一开口部件62、第二开口部件64、第三开口部件65和第四开口部件66的位置,形成有对应于各部62、64、65、66的开口的大小的开口。主体61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

第一开口部件62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一开口部件62在主体61的第三壁605的一端部配置在主体61的外侧。第一开口部件62与主体61同样的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一开口部件62也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作为位于第一开口部件62的一端的开口的大气开放口621(图4)经由主体61的开口与空气容纳室60的内部连通。位于第一开口部件62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大气连通。

第二开口部件64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件64在第二侧壁604的垂直方向上侧,在与液体容纳室50的第一开口部件54对置的位置上,配置在主体61的外侧。第二开口部件64与主体61同样的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二开口部件64也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作为位于第二开口部件64的一端的开口的液体室侧开口641(图4)经由主体61的开口与空气容纳室60的内部连通。位于第二开口部件64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一软管95(图3)与液体容纳室50的内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室侧开口641和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导入口541配置在对置的位置。

第三开口部件65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口部件65在第二侧壁604的垂直方向下侧,在与液体容纳室50的第二开口部件55对置的位置上,配置在主体61的外侧。第三开口部件65与主体61同样的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三开口部件65也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作为位于第三开口部件65的一端的开口的液体导入口651(图3)与第一缓冲室671连通。位于第三开口部件65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二软管96(图3)与液体容纳室50的内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导入口651和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导出口551配置在对置的位置。

第四开口部件66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四开口部件66在第一侧壁603的垂直方向上侧的一端部配置在主体61的外侧。第四开口部件66与主体61同样的由合成树脂成形。第四开口部件66也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作为位于第四开口部件66的一端的开口的液体导出口661(图3)与第二缓冲室672连通。位于第四开口部件66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流通管99(图2)连接到记录头14。

液体供应流路67是用于将墨水从液体容纳室50供应到记录头14的流路。液体供应流路67形成在主体61的壁中与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的相反侧的面。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67在主体61的第二壁602中由从与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的相反侧的面向室内侧凹陷的槽670(图3)和用于封闭槽670的片材部件(膜部件)来划分。液体供应流路67埋设于第二壁602。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液体供应流路67的槽670在主体61的第二壁602中以向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图4)。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67的形状是从主体61的第二壁602的垂直方向下侧的角部延伸到垂直方向上侧的角部的大致l状(图3)。

在液体供应流路67的垂直方向下侧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缓冲室671,该第一缓冲室671是开口面积比液体供应流路67的槽670中的其他部分大的凹部。第一缓冲室671与液体供应流路67的槽670的其他部分同样的从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的相反侧的面向室内侧凹陷(图3)。在第一缓冲室671形成有与液体导入口651连通的开口。在液体供应流路67的垂直方向上侧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缓冲室672,该第二缓冲室672是开口面积比液体供应流路67的槽670的其他部分大的凹部。第二缓冲室672与液体供应流路67的槽670的其他部分同样的从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的相反侧的面向室内侧凹陷(图3)。在第二缓冲室672形成有与液体导出口661连通的开口。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液体供应流路67以向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不突出到室外侧。因此,能够使包含液体供应流路67的空气容纳室60的外形形状简单,空气容纳室60成为小型化。

第一软管95以及第二软管96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管,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例如橡胶)成形。第一软管95以及第二软管96比图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之间的距离(配置两者的位置之间的最短长度)更长。

a-3.大气开放流路以及液体供应流路:

说明利用了在上述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中的大气开放流路的大气的流动。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是空气容纳室60的大气开放口621,另一端是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导入口541。通过作为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的大气开放口621,空气容纳室60与大气连通,从而空气被导入到空气容纳室60内。被导入到空气容纳室60内的空气经由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室侧开口641和第一软管95的内部被导入到液体容纳室50。被导入到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从作为大气开放流路的另一端的空气导入口541进入到液体容纳室50的室内。

说明利用了在上述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中的液体供应流路的墨水的流动。液体供应流路的一端是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导出口551,另一端是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导出口661(图3)。从作为液体供应流路的一端的液体导出口551导出被储存在液体容纳室50内的墨水。从液体容纳室50导出的墨水经由第二软管96的内部和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导入口651被导入到空气容纳室60的第一缓冲室671。被导入到第一缓冲室671的墨水通过液体供应流路67被引导到第二缓冲室672。被导入到第二缓冲室672的墨水从作为液体供应流路的另一端的液体导出口661向连接于记录头14的流通管99(图2)导出。

此外,如在图2中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拔出液体容纳单元30来进行墨水的补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液体容纳室50以及空气容纳室60的姿势恒定,使用状态和液体补充状态没有区别,成为如图3以及图4所示的姿势。此外,当液体容纳单元30被拔出时,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之间的间隔变化,但该间隔变化并不包括姿势的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作为用于将液体从液体容纳室50供应到记录头14的流路的液体供应流路67形成在划定空气容纳室60的壁(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主体61的第二壁602)上。因此,在本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中,与分别分开设置形成液体供应流路的墨水管和空气容纳室60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用于设置液体供应流路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作为设置在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供应流路67的一端侧的开口的液体导入口651和设置在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导出口551位于对置的位置,因此从图3可以看出,双方几乎能够在一条直线上连接。其结果,能够容易连接空气容纳室60和液体容纳室50。此外,与液体导入口651和液体导出口551不在对置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配置作为连接用部件的第二软管96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

进一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设置在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导入口541和设置在空气容纳室60的作为开口的液体室侧开口641位于对置的位置,因此从图3可以看出,双方几乎能够在一条直线上连接。其结果,能够容易连接空气容纳室60和液体容纳室50。此外,与空气导入口541和液体室侧开口641不在对置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配置作为连接用部件的第一软管95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20。

进一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作为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供应流路67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的液体导出口661设置在空气容纳室6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因此能够在划定空气容纳室60的壁上将液体供应流路67向上侧提起(图3)。其结果,在将记录头14配置在空气容纳室60的垂直方向上侧位置的构成中,能够将从液体供应流路67导出的液体向记录头14顺利地送出。

进一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空气容纳室60包括具有开口面并形成空气室的作为框体的主体61、和封闭开口面的作为第一封闭部件的片材部件61f。此外,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供应流路67包括在主体61的壁中以向空气室内侧突出地形成的槽670、和封闭槽670的作为第二封闭部件的片材部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能够简单形成包括液体供应流路67的空气容纳室60的外形形状,并且能够使用封闭部件来容易地制造空气容纳室60和液体供应流路67。

a-4.液体供应装置的其他构成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的液体容纳单元30和空气容纳室60的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的其他构成例。此外,在图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动作,标注与在先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a-4-1.第一构成例:

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的一个变形例的第一构成例。图5是表示从第一个方向观察的第一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a的简要构成的图。图6是表示从第二方向观察的第一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a的简要构成的图。与图3以及图4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的不同点是,取代液体容纳室50而具备液体容纳室50a,取代空气容纳室60而具备空气容纳室60a。此外,为了方便图示,省略图示图6中的第一软管95以及第二软管96。

液体容纳室50a与液体容纳室50(图3)的不同点是,取代主体51而具备主体51a,取代凸部52而具备凸部52a,进一步,具备液体供应流路53。取代配置有凸部52a的位置,主体51a在连接有液体供应流路53的一端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垂直方向下侧的一端部)形成有对应于液体供应流路53的内径的大小的开口。主体51a的其他构成与主体51相同。

液体供应流路53是用于将墨水从液体容纳室50供应到空气容纳室60的流路。液体供应流路53在主体51a的壁中形成在液体容纳室50的室内的相反侧的面上。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53通过槽670(图5、图6)和片材部件(膜部件)来划分,该槽670在主体51a的第一侧壁503中从液体容纳室50的室内的相反侧的面朝向外侧突出的部位向+x轴方向开口地形成,该片材部件封闭该槽670。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53的形状是从主体51a的第一侧壁503的垂直方向下侧的角部向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延伸的大致i状。液体供应流路53的垂直方向下侧的一端如上所述与主体51a的开口连通。在液体供应流路53的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凸部52a。凸部52a的其他构成与凸部52相同。

此外,第二开口部件55配置在凸部52a。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第二开口部件55与凸部52a同样的在主体51a的第一侧壁503的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向外侧突出。

空气容纳室60a和空气容纳室60(图3)的不同点是,取代液体供应流路67而具备液体供应流路67a。液体供应流路67a的形状是从主体61的第二壁602的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换言之,与第二开口部件55对置的部分)向垂直方向上侧的角部延伸的大致l状。在液体供应流路67a的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缓冲室671,在垂直方向上侧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缓冲室672。关于液体供应流路67a、第一缓冲室671、第二缓冲室672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的液体供应流路67等相同。

此外,第三开口部件65配置在与液体容纳室50的第二开口部件55对置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第三开口部件65与第二开口部件55同样的,从主体61的第二侧壁604的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向外侧突出。

在利用了上述第一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a的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空气容纳室60a中的大气开放流路的大气的流动、以及利用了液体供应流路67a的墨水的流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相同。在第一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a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各效果。

a-4-2.第二构成例:

参照图7以及图8,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的一个变形例的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图7是示出从+x轴方向侧以及+y轴方向侧观察的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的简要立体图。图8是示出从-x轴方向侧以及-y轴方向侧观察的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的简要立体图。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主要是具备空气容纳体70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不同,关于其他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

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具备多个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体70(图7、图8)。在空气容纳体70中,多个空气容纳室60成为一体化。空气容纳体70是中空的部件,其内部空间构成多个空气容纳室60。在第二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中,与在x轴方向相邻排列的两个液体容纳室50连接的两个空气容纳室60成为一体化。在图7中,两个空气容纳室60被分隔壁72(图8)划分的位置由虚线示出。

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具备多个空气容纳体70。相对于四个液体容纳室50c、50m、50y、50k,液体供应装置20b具有两个空气容纳体70。第一空气容纳体70具有与一对液体容纳室50k、50c连接的一对空气容纳室60k、60c。第二空气容纳体70具有与一对液体容纳室50m、50y连接的一对空气容纳室60m、60y。此外,在空气容纳体70中被一体化的空气容纳室60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在空气容纳体70中,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空气容纳室60成为一体化。

在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中,空气容纳体70的各空气容纳室60与对应的液体容纳室50中的一个连接,在多个液体容纳室50中分别连接有独立的空气容纳室60。空气容纳室60具有在打印机10相对于正常使用状态的姿势被配置成倾斜时等储存经由空气导入口541泄漏到液体容纳室50的外部的液体的功能。如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那样,如果在各液体容纳室50逐个设置有独立的空气容纳室60,则能够抑制从各液体容纳室50流出的液体在空气容纳室60中混合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打印机10中不同颜色的墨水彼此混合。

空气容纳体70的主体部由在一个方向上开口的中空的容器部71构成(图8)。容器部71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在第二构成例中,容器部71在-y轴方向上开口。容器部71的内部空间通过由沿z轴方向设置的分隔壁72在x轴方向上隔开,被划定成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凹部73。各凹部73在容器部71的开口方向上开口。各凹部73构成空气容纳室60。在第二构成例中,在容器部71内设置有一个分隔壁72,并设有两个凹部73。可以根据所形成的空气容纳室60的数量,在容器部71设置多个分隔壁72。

容器部7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容器部71具有构成空气容纳体70的外壁面的五个外壁部701、702、704、705、706。第一外壁部701具有面向-x轴方向的第一外壁面(图8)。第二外壁部702具有面向+x轴方向的第二外壁面,位于在x轴方向上与第一外壁部701对置的位置(图7)。在第二构成例中,第一外壁部701、第二外壁部702和上述分隔壁72被设置成彼此大致平行(图8)。

第四外壁部704位于在y轴方向上与容器部71的开口对置的位置,并具有面向+y轴方向且面向液体容纳室50的外壁面(图8)。第四外壁部704与第一外壁部701和第二外壁部702相交。第五外壁部705具有构成面向+z轴方向的顶面的外壁面(图7、图8)。第五外壁部705与第一外壁部701、第二外壁部702和第四外壁部704相交。第六外壁部706具有构成面向-z轴方向的底面的外壁面(图7、图8)。第六外壁部706在z轴方向上与第五外壁部705对置,并与第一外壁部701、第二外壁部702和第四外壁部704相交。

空气容纳体70进一步具有凹部封闭部件74(图8)。凹部封闭部件74由片状或者膜状的部件构成。凹部封闭部件74通过熔敷等接合于容器部71的开口边缘部,以封闭各凹部73的开口。容器部71的开口边缘部由第一外壁部701、第二外壁部702、第五外壁部705、第六外壁部706和分隔壁72的-y轴方向侧的端面构成。凹部封闭部件74构成空气容纳体70的第三外壁部703。第三外壁部703位于在y轴方向上与第四外壁部704对置的位置,并与第一外壁部701、第二外壁部702、第五外壁部705和第六外壁部706相交。

空气容纳体70具有分别对应于空气容纳室60的数量的多个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四种类型的开口部件62、64、65、66(图7,图8)。在第二构成例中,四种类型的开口部件62、64、65、66,对于一个空气容纳体70分别各设置两个。

对于各空气容纳室60,第一开口部件62和第二开口部件64设置在相当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位置的位置上。第一开口部件62配置在第五外壁部705的外壁面上的各空气容纳室60的上方(图7、图8)。大气开放口621在各空气容纳室60的上端上开口,并与各空气容纳室60的内部连通(图8)。大气开放口621在各空气容纳室60的上方内壁面中在-x轴方向的端部且-y轴方向的端部的角部开口。由于大气开放口621设置在空气容纳室60的上端,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容纳室50流入到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经由大气开放口621泄漏到空气容纳室60的外部。

第二开口部件64设置在面向液体容纳室50的第四外壁部704的外壁面上(图7)。第二开口部件64设置在与被连接的液体容纳室50连通的第一开口部件54对置的位置。第二开口部件64设置在相对于作为连接对象的第一开口部件54在y轴方向上并排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第一液体室侧开口641在空气容纳室60的上端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开口,并与空气容纳室60连通(图8)。在第二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由于第二开口部件64与第一开口部件54对置,因此通过第二开口部件64的第一软管(图3)对于第一开口部件54的连接变得容易。

第三开口部件65设置在面向液体容纳室50的第四外壁部704的外壁面上的下端。第三开口部件65在靠近+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下侧角部以彼此接近地配置。在第二构成例中,第三开口部件65设置成在z轴方向并行排列。两个第三开口部件65中的一个设置在与液体容纳室50的第二开口部件55对置的位置,并与该第二开口部件55在y轴方向上并排在一条直线上。另一个第三开口部件65通过使第二软管96在x轴方向上环绕(图3)来与所对应的第二开口部件55连接。由于空气容纳体70上的多个第三开口部件65中的至少一个与液体容纳室50的第二开口部件55对置,因此通过第二软管96(图3)对于第二开口部件55的连接变得容易。

第四开口部件66在由凹部封闭部件74构成的第三外壁部703的上端向-y轴方向突出地设置(图7、图8)。第四开口部件66从第二外壁部702的-y轴方向侧的端面突出(图8)。第四开口部件66设置在靠近+x轴方向的端部的上侧角部上彼此接近的位置。第四开口部件66以在z轴方向上并排的方式彼此并列设置。由于多个第四开口部件66集中在局部区域,因此通过流通管99(图2)与记录头14连接变得容易。

在空气容纳体70中,连通于各液体容纳室50的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设置在作为空气容纳体70的外壁的第二外壁部702上(图7)。如第二外壁部702那样,将设置有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的外壁也称为“共同外壁”。各液体供应流路67由槽670和槽封闭部件75形成,该槽670在第二外壁部702的外壁面上向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侧凹陷,该槽封闭部件75封闭该槽670。槽封闭部件75是膜状部件,通过熔敷接合于第二外壁部702的外壁面。在图7中,由单点划线图示出在第二外壁部702中配置有槽封闭部件75的区域。在第二构成例中,构成液体供应流路67的多个槽670由共同的槽封闭部件75封闭。由此,液体供应流路67的制作被简化,降低空气容纳体70的制造成本。

各液体供应流路67在第二外壁部702中设置成彼此并不交叉而平行延伸。各液体供应流路67形成为大致l状。各液体供应流路67从-y轴方向相对于第三开口部件65邻近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比第四外壁部704更靠近第三外壁部703的位置向上方弯曲而向+z轴方向延伸,直到所连接的第四开口部件66的高度位置为止。

在各液体供应流路6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缓冲室671、672。第一缓冲室671设置在邻近第三开口部件65的端部。第二缓冲室672设置在邻近第四开口部件66的端部。第一缓冲室671和第二缓冲室672是开口面积比槽670的其他部分更大的部分,以使得局部的流路阻力减小。作为第三开口部件65的一端开口的液体导入口651是在第一缓冲室671开口的。作为第四开口部件66的一端开口的液体导出口661是在第二缓冲室672开口的。也可以省略第一缓冲室671和第二缓冲室672的一者或者两者。

构成第二构成例的各液体供应流路67的槽设置在突出部76的外侧,该突出部76是第二外壁部702的内壁面向第二外壁部702侧的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的突出的。也就是说,第二构成例的各液体供应流路67向第二外壁部702侧的空气容纳室60的室内突出。由此,在形成有液体供应流路6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能够抑制第二外壁部702的厚度变大浪费,从而能够实现空气容纳体70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连接于多个液体容纳室50的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设置在空气容纳体70,从而能够小型化液体供应装置20b。此外,对于多个液体容纳室50共同连接单个空气容纳体70,因此简化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的连接。此外,能够将多个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体70紧凑集中设置,从而能够简化液体供应装置20b的构成。其他,根据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除了在第二构成例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第一构成例和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a-4-3.第三构成例:

参照图9以及图10,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的一个变形例的第三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c。图9是示出从+y轴方向侧且从+z轴方向侧观察时的第三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c的简要立体图。图10是示出从-y轴方向侧且从-z轴方向侧观察时的第三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c的简要立体图。第三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c具备与第二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不同构成的空气容纳体70c,这一点与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不同,关于其他点,具有与第二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b几乎相同的构成。

第三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c,除了下面说明的点之外,具有与第二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几乎相同的构成。在第三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c中,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同样的,第三开口部件65设置在与所连接的液体容纳室50的第二开口部件55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图9)。由此,通过第二软管96(图3)的第三开口部件65对于第二开口部件55的连接变得容易。

在第三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c中,第四开口部件66设置在第三外壁部703侧的下端(图10)。第四开口部件66分别从第六外壁部706的-y轴方向侧的端面向-y轴方向突出。第四开口部件66分别设置在与所对应的第三开口部件65在y轴方向上并排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

在第三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c中,连接第三开口部件65和第四开口部件66的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埋设在作为共同外壁的第六外壁部706(图10)。各液体供应流路67设置在与被连接的液体容纳室50对应的空气容纳室60的下方。各液体供应流路67由槽670和槽封闭部件75形成,该槽670向上方的空气容纳室60侧凹陷,该槽封闭部件75以封闭该槽670的方式接合于第六外壁部706的外壁面。各液体供应流路67在y轴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在其两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室671和第二缓冲室672。

根据第三构成例的空气容纳体70c,简化液体供应流路67的构成。根据第三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c,除了在第三构成例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在第一构成例、第二构成例、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b.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马里奥特瓶(mariotte′sbottle)原理,说明将墨水供应到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的液体供应装置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的液体容纳单元和空气容纳室。在下面,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不同构成以及动作的部分。此外,在图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动作,标注与在先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即,不在下面说明的构成以及动作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

b-1.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

图11以及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b的简要图。图11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b的外观,图12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b的外观以及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由虚线图示出图12的内部构造。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取代液体容纳单元30而具备包括液体容纳室50b的液体容纳单元30b,取代空气容纳室60而具备空气容纳室60b。

液体容纳单元30b安装在框体12的前面101的右侧部分。液体容纳单元30b具备壳体40b和配置在壳体40b内的多个液体容纳室50bk~50by。如图12所示,壳体40由三个部件(铰链41、外侧壳体42、内侧壳体43)构成。外侧壳体42以及内侧壳体43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铰链41安装在框体12和内侧壳体43的边界。在图11所示的使用状态下,通过对外侧壳体42施加y轴方向的力,壳体40b以铰链41为中心向箭头(图11)方向旋转。其结果,液体容纳单元30b变成图1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

b-2.液体供应装置的构成:

图13是表示使用状态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d的简要构成的图。图14是表示液体补充状态下的液体供应装置20d的简要构成的图。在图13以及图14中,示意性地示出从+x轴方向侧观察的液体供应装置。

与图3以及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取代液体容纳室50而具备液体容纳室50b,取代空气容纳室60而具备空气容纳室60b,取代第一软管95以及第二软管96而具备第一软管95b以及第二软管96b,空气容纳室60b的姿势在使用状态和液体补充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液体容纳室50b和液体容纳室50(图3)的不同点是,取代凸部52而具备凸部52b,取代第一开口部件54而具备第一开口部件54b,取代液体注入部58而具备液体注入部58b。凸部52b与主体51的第四壁506的一端部连接。凸部52b的其他构成与凸部52相同。

第一开口部件54b在主体51的第一侧壁503的垂直方向下侧的一端部从主体51向外侧配置。此外,作为位于第一开口部件54b的一端的开口的空气导入口541b(图13)经由主体51的开口与液体容纳室50b的内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3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墨水的液面ls位于比空气导入口541b更靠垂直方向上侧的位置。为此,在图13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在液体容纳室50b的空气导入口541b的附近,形成有与大气直接连通的液面(弯液面),以从空气导入口541b导入气泡的形式,将空气导入到液体容纳室50b内。位于第一开口部件54b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一软管95b与空气容纳室60b的内部连通。第一开口部件54b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开口部件54相同。

液体注入部58b在主体51的第一侧壁503的垂直方向上侧的预定位置,配置在主体51的外侧。液体注入部58b的其他构成与液体注入部58相同。

空气容纳室60b和空气容纳室60(图3)的不同点仅仅是,取代第二开口部件64而具备第二开口部件64b。第二开口部件64b在主体61的第二侧壁604的垂直方向下侧在与液体容纳室50b的第一开口部件54b对置的位置配置在主体61的外侧。第二开口部件64b的其他构成与第二开口部件64相同。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软管95b连接液体容纳室50b的第一开口部件54b和空气容纳室60b的第二开口部件64b。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软管95b的流路截面积或者第一软管95b的内径,优选小到能够在液体容纳室50b的空气导入口541b的附近形成弯液面(液面交联)的程度。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软管95b比将液体容纳室50b的高度(在z轴方向的长度)、空气容纳室60b的高度(在z轴方向的长度)和液体容纳室50b与空气容纳室60b之间的距离(配置两者的位置之间的最短长度)相加的长度更长。因此,在图13所示的使用状态下,第一软管95b在液体容纳室50b和空气容纳室60b之间的垂直方向(z轴方向)上弯曲,其一部分位于比墨水的满量位置更靠垂直方向上侧的位置。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二软管96b连接液体容纳室50b的第二开口部件55和空气容纳室60b的第三开口部件65。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软管96b,比将液体容纳室50b的深度(在y轴方向的长度)、空气容纳室60b的深度(在y轴方向的长度)和液体容纳室50b与空气容纳室60b之间的距离(配置两者的位置之间的最短长度)相加的长度更长。因此,在图13所示的使用状态下,第二软管96b在液体容纳室50b和空气容纳室60b之间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弯曲。

b-3.大气开放流路以及液体供应流路:

关于利用了在上述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容纳单元30b、空气容纳室60b)中的大气开放流路的大气的流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如上所述,从大气开放流路供应到液体容纳室50b的空气从液体容纳室50b的空气导入口541b采取气泡的形式。

关于利用了在上述液体供应装置20d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d的液体容纳单元30b和空气容纳室60b中的液体供应流路的墨水的流动,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d中,在液体容纳室50b内的墨水剩余量下降的情况下,用户打开壳体40b(图13),成为从外部看到液体容纳单元30b的状态。此时的液体供应装置20d的姿势变成图14所示的状态。用户从液体注入部58b取下未图示的塞子部件,将墨水从液体注入部58b的开口补充到液体容纳室50b内。然后,用户用塞子部件密封液体注入部58b,以关闭壳体40b(图12),使液体容纳单元30b的姿势成为图13所示的状态。伴随该姿势的变化,液体容纳室50b内的空气膨胀,从而液体容纳室50b内变成负压。此外,通过从记录头14抽吸液体容纳室50b的墨水,液体容纳室50b内也保持负压。以这种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利用马里奥特瓶原理将墨水向记录头14供应。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d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d的液体容纳单元30b和空气容纳室60b,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各效果相同的效果。

b-4.液体供应装置的其他构成例: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d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d的液体容纳单元30b和空气容纳室60b的构成仅仅是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下面,说明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20d的其他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e。此外,在图中,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动作,标注与在先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5是表示使用状态下的液体供应装置20e的简要构成的图。图16是表示液体补充状态下的液体供应装置20e的简要构成的图。在图15以及图16中,示意性地示出从+x轴方向侧观察的液体供应装置20e。与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液体供应装置20d的不同点是,取代液体容纳室50b而具备液体容纳室50c,取代空气容纳室60b而具备空气容纳室60c,并且不具备第一软管95b。

液体容纳室50c与液体容纳室50b(图13)的不同点是,取代第一开口部件54b而具备第一开口部件54c,取代液体注入部58b而具备液体注入部58c,并且进一步具备阀机构59。第一开口部件54c在主体51的第一侧壁503的垂直方向下侧的一端部,配置在主体51的内侧(图15)。液体注入部58c在主体51的第三壁505的预定位置,配置在主体51的外侧。液体注入部58c的其他构成与液体注入部58b相同。

阀机构59具备例如弹簧等弹性体59a和密封部件59b。密封部件59b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具有覆盖第一开口部件54c的开口的尺寸。密封部件59b通过弹性体59a从第二侧壁504朝向第一侧壁503的方向(即,封闭第一开口部件54c的方向)施力。因此,在不从外部施加力的状态下,阀机构59构成为关闭第一开口部件54c的开口。

空气容纳室60c和空气容纳室60b(图13)的不同点仅仅是,取代第二开口部件64b而具备第二开口部件64c。第二开口部件64c是一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在第二开口部件64c的另一端部(未开口侧端部),在筒部分设置有切口。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切口作为“空气导入口”发挥作用。第二开口部件64c在主体61的第二侧壁604的垂直方向下侧,在与液体容纳室50c的第一开口部件54c对置的位置,配置在主体61的外侧。位于第二开口部件64c的一端的开口与本体61的开口连通,第二开口部件64c的另一端(未开口侧端部)在图15所示的使用状态下,从第一开口部件54c的开口进入到液体容纳室50c内,推压阀机构59的密封部件59b。

关于利用了在上述其他液体供应装置20e的液体容纳单元30c以及空气容纳室60c中的大气开放流路大气的流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即,从大气开放流路供应到液体容纳室50c的空气从第二开口部件64c的切口(空气导入口)采取气泡的形式。

关于利用了在上述液体供应装置20e的液体容纳单元30c以及空气容纳室60c中的液体供应流路的墨水的流动,也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该液体供应装置20e中,在液体容纳室50c内墨水剩余量下降的情况下,如在图1中用空白箭头所示那样,用户连同壳体40一起向y轴方向拔出。于是,随着进入到液体容纳室50c内的第二开口部件64c脱落,对阀机构59的推压被解除,关闭阀机构59。具体而言,如在图16中用空白箭头所示那样,阀机构59的密封部件59b通过弹性体59a的施力来关闭第一开口部件54c。在拔出液体容纳单元30c的图16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单元30c中,各液体容纳室50c变成图16所示的姿势。如此,随着从使用状态的姿势(图15)变成液体补充状态的姿势(图16)以及从液体补充状态的姿势变成使用状态的姿势,实际发生姿势变化的只有液体容纳室50c,空气容纳室60c并不发生姿势变化。

在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例的液体供应装置20e以及构成该液体供应装置20e的液体容纳单元30c和空气容纳室60c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各效果。

c.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各构成例,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如下的变形也是可能的。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构成例中,例示出液体供应装置的构成。但是,液体供应装置的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规定,例如,能够进行各构成部的增加、删除、变换等。

形成在液体容纳室的各部件(凸部、第一开口部件、第二开口部件、液体注入部、液体供应流路、阀部件)以及形成在空气容纳室的各部件(第一~第四开口部件、液体供应流路)的配置,能够任意变更。

形成在液体容纳室和空气容纳室的液体供应流路在液体容纳室和空气容纳室的壁中,也可以在与容纳液体(或者空气)的室内侧相反侧突出地形成。在该情况下,液体供应流路也可以形成在顶面、底面、右侧面、左侧面、正面以及背面的任一壁上。这样的话,液体供应流路不会在液体容纳室和空气容纳室的室内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具备液体供应流路而液体容纳室和空气容纳室的体积减小。

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也可以不是由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例如,在这些软管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部件构成,也可以由与主体同样的合成树脂形成。

在空气容纳室的室内和空气容纳室的第四开口部件与流通管之间等,也可以进一步配置防水透气部件(例如气液分离膜)。

上述阀机构的构成(封闭部件和弹性体)仅仅是一例,也可以采用其他构成。具体而言,取代弹性体,也可以通过使用螺线管或液压,对封闭部件施力。封闭部件的材料和形状,也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各构成例中,在一个液体容纳室连接有一个空气容纳室。与之相对地,也可以在多个液体容纳室共同连接一个空气容纳室。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各构成例中,液体供应流路通过由膜状部件封闭设置于壁的槽来形成。与之相对地,液体供应流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形成。例如,液体供应流路也可以在空气容纳室的壁上配置用于构成液体供应流路的部件来形成。液体供应流路也可以将一个面上形成有槽的板状部件以槽被封闭的方式接合到空气容纳室的壁上来形成。液体供应流路也可以将构成液体供应流路的管等管状部件配置在空气容纳室的壁上。该管状部件也可以被设置在空气容纳室的壁上的保持部来保持。该保持部例如也可以由沿管状部件的外周配置的圆弧状的爪部构成,也可以作为空气容纳室的壁的凹部设置。

在上述第二构成例中,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设置在作为共同外壁的第二外壁部702,在上述第三构成例中,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设置在作为共同外壁的第六外壁部706。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也可以设置在除第二外壁部702和第六外壁部706以外的外壁部。例如,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壁部701。

在上述第二构成例以及第三构成例中,多个液体供应流路67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各自的外壁部。例如,第一液体供应流路67设置在第一外壁部701,第二液体供应流路67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壁部702。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构成例中,例示出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但是,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规定,例如,能够进行各构成部的增加、删除、变换等。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体补充时的姿势不同的姿势。例如,也可以内置未图示的轨道,连同壳体一起将液体容纳单元的液体容纳室在x轴方向上位移,使各液体容纳室露出到打印机的框体外部来补充液体。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液体容纳室的顶面设置液体注入部。

在液体喷射系统中,液体容纳单元也可以容纳除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例如树脂液等)。作为使用容纳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采用下面列举的各装置。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记录装置

(3)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料喷射装置

(4)喷射包含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样喷射装置

(6)润滑油喷射装置

(7)树脂液喷射装置

(8)在时钟和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定点消耗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具备喷出其他的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此外,“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或者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以及尾部拖延成线状的液体。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或者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液体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的状态的材料即可,“液体”也包括粘性高或者低的液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状态的材料。此外,“液体”除了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以外,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此外,在将能够照射紫外线固化的uv墨水容纳到该液体容纳部并连接到打印机的情况下,液体容纳袋从设置面浮起,因此设置面的热传给液体容纳部而硬化的可能性降低。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变形例,能够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构成来实现。例如,与在发明内容部分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地进行替代或组合。此外,只要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作为必须的特征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符号说明】

1,1b...液体喷射系统、10...液体喷射装置(打印机)、11...操作面板、12...框体、14...记录头、16...排出部、20,20a,20b,20c,20d,20e...液体供应装置、30,30b,30c...液体容纳单元、40,40b...壳体、41...铰链、42...外侧壳体、43...内侧壳体、50,50a~50c,50c,50k,50m,50y,50bc,50bk,50bm,50by...液体容纳室、51,51a...主体、51f...片材部件、52,52a,52b...凸部、53...液体供应流路、54,54b,54c...第一开口部件、55...第二开口部件、58,58b,58c...液体注入部、59...阀机构、59a...弹性体、59b...密封部件、60,60a~60c,60c,60k,60m,60y...空气容纳室、61...主体、62...第一开口部件、64,64b,64c...第二开口部件、65...第三开口部件、66...第四开口部件、67,67a...液体供应流路、70,70c...空气容纳体、71...容器部、72...分隔壁、73...凹部、74...凹部封闭部件、75槽封闭部件、76...突出部、95,95b...第一软管、96,96b...第二软管、99...流通管、101~106...面、109...前面右侧、501,503~506...壁、541,541b...空气导入口、551...液体导出口、602~606...壁、621...大气开放口、641...液体室侧开口、651...液体导入口、661...液体导出口、670...槽、671...第一缓冲室、672...第二缓冲室、701~706...外壁部、ls...液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