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8885发布日期:2018-06-15 11:5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在于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中,所述记录装置提高了该装置的维护作业的作业性。

在本申请中设定为,记录装置中包括喷墨式打印机、行式打印机、复印机等的种类。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开发并广泛使用了一种如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从记录头对作为被记录介质的衬衫等的布帛的表面(记录面)喷出各种颜色的油墨,从而记录所期望的图像。

在该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存在如下的构件,即,在装置前方的默认位置处将布帛、即被记录介质放装载于压印板上,并且在进行装载之后,使压印板移动至与被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记录头对置的位置处,并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构件(专利文献1)。

该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压印板,其在装载被记录介质的默认位置和在被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之间,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喷墨头,其在通过该压印板而被输送至记录开始位置处的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所述压印板被安装在沿着导轨进行移动的压印板支承台上,所述导轨被设置在沿着该压印板的输送方向从装置主体内向装置前方延伸的基座上。

此外,喷墨头以与所述压印板对置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滑架上,所述滑架将与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装置主体的宽度方向作为移动方向而进行往复移动。

但是,在从喷嘴喷出油墨的喷墨式的记录装置中,为了防止由于附着在所述喷嘴上的油墨而导致所述喷嘴堵塞的情况,从而实施从所述喷嘴朝向被配置在装置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记录执行区域的外侧的冲洗衬垫喷出油墨的冲洗。因此,由于所述冲洗衬垫对通过冲洗而从喷嘴喷出的油墨进行吸收,因此需要根据所述冲洗所执行的次数而进行更换。

此外,在装置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记录执行区域的外侧、且在与所述冲洗衬垫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擦拭器和盖,所述擦拭器对记录头的喷嘴面进行清扫,所述盖在所述滑架位于初始位置时对所述喷嘴面进行保护。所述擦拭器在所述滑架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时,从所述喷嘴面上擦拭掉附着在喷嘴面上而粘度变高了的油墨。

此外,所述盖在所述滑架位于初始位置时,对所述记录头的喷嘴面进行保护,并且对残留在所述喷嘴内的油墨进行抽吸,从而将该油墨吸收到盖内的油墨吸收材料中。因此,对于所述擦拭器及盖而言,为了维持喷嘴的油墨喷出功能,需要定期地清洗所述擦拭器以及更换所述油墨吸收材料。

此外,该喷墨式记录装置具有墨盒收纳部,所述墨盒收纳部对向所述喷墨头供给油墨的墨盒进行收纳,并且需要定期地更换墨盒。

因此,在该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需要定期地实施被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冲洗衬垫、擦拭器及盖的清洗、更换、墨盒的更换等的维护作业。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在所述基座的侧方设置有对该记录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面板。但是,在该结构中,喷墨式记录装置比较大型化,从而该喷墨式记录装置的设置空间会变大。此外,由于所述操作面板被配置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因此用户难以从装置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对所述操作面板进行操作,从而有可能会降低作业性。

但是,由于在该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在装置前方设置有从装置主体突出的基座,因此用户在从所述装置前方实施所述维护作业时,所述基座会阻碍用户接近装置附近,从而用户不得不在伸出手臂的状态下实施所述维护作业,而且还存在用户难以看到作业部位的情况,而不得不以不合理的姿势来实施作业,因此有时会使维护作业的作业性劣化。

或者,为了使用户实施维护作业,必须在该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周围确保用于实施维护作业而使用户能够进入的区域,因此增大了用于设置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区域。

此外,有时收纳了墨盒的墨盒收纳部会成为将布帛放置到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中时的障碍。

此外,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中,为了缩小设置空间并提高作业性,作为一个示例而考虑到将所述操作面板配置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但是,当将所述操作面板配置在所述中央部处时,所述操作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将位于从装置主体向装置前方延伸的基座的上方。

因此,当在所述基座中以使压印板支承台位于装置前方侧的被记录介质的防止位置的方式而将被记录介质放置到该压印板支承台上时,存在被记录介质和位于基座上方的所述操作面板发生干涉从而妨碍向所述压印板支承台的被记录介质的顺畅的设置的可能性。由此,存在被记录介质向压印板支承台的设置作业的作业性降低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01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维护作业的作业性、被记录介质的设置性中的至少一方,并且能够缩小设置空间的记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在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支承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移动部,其使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而在放置位置和记录位置之间于第一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其中,所述放置位置为,将所述被记录介质放置在该支承部上的位置,所述记录位置为,使用所述记录部而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部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的位置;操作部,其用于对所述记录部及所述移动部进行操作,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放置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放置位置侧的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记录部侧的端部相比靠所述记录部侧的位置处,所述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移动部重叠。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放置位置时,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放置位置侧的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记录部侧的端部相比靠所述记录部侧的位置处。由此,本方式的记录装置能够降低或防止在将被记录介质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上时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操作部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此外,所述操作部以其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移动部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因此,例如,在将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移动部一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中央处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移动部的两侧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与将所述操作部设置在记录装置的侧方相比,能够缩小用于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的作业区域,从而能够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维护作业”不仅是指冲洗衬垫、擦拭器及盖的清洗、更换,还包括滑架的维护及被记录介质的堵塞去除等、记录部整体的维护、墨盒的更换作业。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记录部具有筐体、和被设置在该筐体内的记录头,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放置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筐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放置位置侧的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记录部侧的端部相比靠所述记录头侧的位置处。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放置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筐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放置位置侧的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记录部侧的端部相比靠所述记录头侧的位置处,因此能够降低或防止在将被记录介质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上时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筐体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在所述筐体中,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起到所述移动部为止的长度,长于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起到所述移动部为止的长度。

根据本方式,由于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起到所述移动部为止的长度,长于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起到所述移动部为止的长度,因此在所述一侧的端部处用户的接近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在所述一侧的端部处的维护作业的作业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记录部具备记录头、和能够对油墨收容体进行收容的收容部,所述油墨收容体对向所述记录头供给的油墨进行收容,在所述收容部中收容有所述油墨收容体的情况下,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放置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油墨收容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放置位置侧的端部位于,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记录部侧的端部相比靠所述记录部侧的位置处。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收容部中收容有所述油墨收容体的情况下,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放置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油墨收容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放置位置侧的端部位于,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记录部侧的端部相比靠所述记录部侧的位置处,因此能够降低或防止将被记录介质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上时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油墨收容体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中,所述收容部具备: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收容部、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收容部,所述移动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在所述移动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容部,而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收容部,因此在所述移动部的两侧,不仅能够实施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还能够实施油墨收容体的更换作业。由此,不再需要特别地在记录装置的周边设置作业空间,从而能够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或第五方式中,所述收容部具备开闭罩,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放置位置的状态下,处于闭合状态的所述开闭罩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记录部侧的端部相比靠所述记录头侧的位置处。

根据本方式,由于能够在所述移动部的两侧将所述开闭罩的开闭空间兼作为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作业区域,因此不需要在记录装置的周围设置开闭罩的开闭空间,从而能够缩小所述记录装置的设置空间。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记录部具备能够对内部进行目视确认的可目视确认部。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记录部中设置有能够对内部进行目视确认的可目视确认部,因此在所述移动部的两侧进行所述记录部的维护作业时,能够提高维护作业的作业性,并且能够通过目视确认而对所述记录部对被记录介质的记录执行状态进行确认。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式中,所述可目视确认部具备透明的开闭罩。

根据本方式,能够提高从所述移动部的两侧向所述记录部内部的可视性。

此处,“透明的罩”不仅是指无色透明的罩,还包括如下的罩,所述罩被构成为,即使有色也能够从所述记录部的外部对所述记录部的内部进行目视确认。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中,所述透明的开闭罩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移动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打开了可目视确认部的罩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与第一区域相对应的维护对象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与第一区域相对应的维护对象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打开了墨盒收容部的开闭罩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个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Y方向表示滑架的扫描方向,Z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铅直方向)。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将-X方向侧设为装置前面侧,将+X方向侧设为装置背面侧。

以下,参照图1及图2对记录装置10的整体结构进行概要说明。记录装置10以具备记录部12和移动部14的方式构成,所述移动部14从该记录部向装置前方、即-X方向突出。

记录部12具备:筐体16、可目视确认部18、操作部20以及滑架22。此外,记录部12在滑架22的移动区域中的记录区域的外侧,具备后文叙述的盖24、擦拭器26、冲洗衬垫28以及墨盒收容部30。

在筐体16上设置有可目视确认部18,所述可目视确认部18能够从外部对记录部12的内部进行目视确认。此外,在筐体16上设置有操作部20,所述操作部20具备用于对记录装置10进行操作的操作开关以及液晶面板等。

在托盘36位于后文叙述的放置位置X1处的情况下,操作部20在X轴方向上位于,与托盘36的记录头3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头32侧的位置处。换言之表示为,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处的情况下,在铅直方向上所述托盘36和操作部20不重叠。因此,由于当在放置位置X1处将被记录介质放置在后文叙述的托盘36上时,不存在用户错误地对操作部20进行操作的可能性、或者该可能性较小,因此能够防止打印机10的误动作。

并且,记录部12在筐体16内部具备滑架22,所述滑架22将Y轴方向作为主扫描方向,并以能够在该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而构成。滑架22在该滑架的下部具备喷出油墨的记录头32。

移动部14具备:基座34、作为“支承部”的托盘36、移动机构38。基座34从记录部12向该记录部12的前方及后方突出,并在X轴方向上延伸。如此,基座34使一部分向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侧突出。并且,在基座3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沿着X轴方向而使托盘36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38。移动机构38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而被驱动。

托盘36在位于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侧的放置位置X1(参照图2的实线部)、和记录部12内部的记录开始位置X2(参照图2的虚线部)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用户将T恤衫等的被记录介质放置在位于放置位置X1处的托盘36上。另外,如图2所示,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时,操作部20的放置位置X1侧的端部20A位于,与位于放置位置X1的托盘36的记录部1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部12侧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将被记录介质放置在位于放置位置X1的托盘36上时操作部20与被记录介质发生干涉的情况。

而且,用户在将被记录介质放置在托盘36上之后,对操作部20进行操作,从而使托盘36移动至记录开始位置X2。在托盘36从放置位置X1移动至记录开始位置X2的期间内,被设置在滑架22的下部的记录头32向后文叙述的初始位置侧退让。另外,在图2中,图示了被装载于托盘36上的被记录介质的处于记录工序的中途的状态。

当托盘36从放置位置X1移动至记录开始位置X2时,滑架22进行驱动,并从记录头32朝向被放置在托盘36上的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从而开始实施记录。在记录结束之后,使托盘36移动至放置位置X1。以上为打印机10的概要,以下对打印机10的具体部分进行说明。

参照图3,在筐体16上设置有可目视确认部18,所述可目视确认部18用于用户从筐体16的外部对筐体16内部的滑架22及滑架22的可移动区域进行目视确认。在可目视确认部18上,设置有能够相对于筐体16而进行开闭的罩42。此外,罩42被构成为,长于图3中的Y轴方向上的移动部14的长度。

罩42被构成为透明,以便用户能够从筐体16的外部对筐体16的内部进行目视确认。此处,所谓“透明”只要是用户能够从筐体16的外部对筐体16的内部进行目视确认即可,并不需要完全透明。例如,所谓“透明”表示,罩42的可见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100%以下的含义。

另外,参照图4,在筐体16内,滑架22以能够在作为主扫描方向的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而构成。滑架22在处于非记录状态时,如图4所示,移动至滑架22的移动区域中的、位于记录区域的外侧的一方的初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初始位置被设定在移动区域中的记录区域的外侧的-Y方向侧。

此外,参照图5,在筐体16内的初始位置处,在滑架22的下方,设置有作为第一维护对象的盖24和擦拭器26。在滑架22位于初始位置时,盖24在该初始位置处从下方对记录头32施力,并且覆盖记录头32的油墨喷出喷嘴(未图示)从而对喷嘴面(未图示)进行保护。

而且,在盖24内设置有油墨吸收部件(未图示)。在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内,在记录执行后残留有油墨,并成为该油墨的粘度变高的状态。因此,当在该状态下经过一定时间时,会出现因粘度较高的残留油墨而导致油墨喷出喷嘴堵塞的情况。因此,如果在初始位置处盖24覆盖记录头32,则通过与该记录头相连接的泵(未图示)而对盖24内的空气进行抽吸,从而将该盖内设为负压状态。其结果为,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内的残留油墨从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内被抽吸,并被所述油墨吸收部件吸收。由此,能够防止因粘度较高的残留油墨而导致油墨喷出喷嘴堵塞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初始位置处设置有擦拭器26。擦拭器26以与盖24邻接的方式而配置。擦拭器26被配置为,在滑架22从初始位置沿着主扫描方向即Y轴方向进行移动时、或者从与初始位置相比而靠+Y侧的位置向初始位置进行移动时,对记录头32的所述喷嘴面进行擦拭。擦拭器26被构成为,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刮板部件。

此处,当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内的残留油墨通过盖24而从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内被抽吸时,有时被抽吸的油墨中的一部分会附着在记录头32的喷嘴面上。此外,从记录头32喷出的油墨的一部分成为在打印机10内漂浮的油墨烟雾。所述油墨烟雾的一部分有时会附着在所述喷嘴面上。

所付着的油墨随着时间的经过而粘度增加,从而固化并附着在所述喷嘴面上。因此,在通过盖24而对所述油墨进行了抽吸之后或从记录头32喷出油墨之后,在使擦拭器26与所述喷嘴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喷嘴面和擦拭器26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从所述喷嘴面上擦拭掉附着在所述喷嘴面上的油墨。由此,能够防止在所述喷嘴面上固化并附着有油墨的情况。

再次参照图3,在滑架22的移动区域中的记录区域的外侧的另一方,设置有作为第二维护对象的冲洗衬垫2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冲洗衬垫28被配置在移动区域中的记录区域的外侧、即移动区域中的与设置有盖24及擦拭器2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冲洗衬垫28具备油墨吸收部件。

一般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这种喷墨式打印机中,为了防止因附着在记录头32的所述喷嘴上的油墨而导致所述喷嘴堵塞的情况,需要定期地实施从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喷出油墨的冲洗。冲洗是通过如下方式而实施的,即,在执行了规定次数的记录之后或在打印机10的电源接通时等,使滑架22移动至冲洗衬垫28的正上方,并从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喷出油墨。

因此,当使滑架22移动至冲洗衬垫28的正上方并实施冲洗时,冲洗衬垫28的油墨吸收部件对从记录头32的所述油墨喷出喷嘴喷出的油墨进行吸收。

由于被设置在盖24内的油墨吸收材料及冲洗衬垫28的油墨吸收部件吸收油墨,因此需要定期地进行更换。此外,对于擦拭器26而言也需要实施如下处理,即,定期地进行清洗而从擦拭器26上去除从喷嘴面擦拭下来的油墨、以及对擦拭器26本身进行更换。

参照图6,在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上,在与作为第一维护对象的盖24及擦拭器2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实施维护作业的第一区域44。此外,在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上,在与作为第二维护对象的冲洗衬垫28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实施维护作业的第二区域46。并且,移动部14位于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的Y轴方向上的第一区域44与第二区域46之间。即,第一区域44和第二区域46位于移动部14的两侧。

为了易于实施作为第一维护对象的盖24及擦拭器26的维护作业(清洗作业及更换作业),第一区域44相当于如下的区域,即,在Y轴方向上筐体16的右侧面48与移动部14的右侧面50之间以及在X轴方向上筐体16(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与移动部14的顶端52之间的区域。

另外,如图6所示,在Y轴方向上,当将第一区域44的长度设为L1,将第二区域46的长度设为L2,将移动部14的长度设定L3时,筐体16的长度成为L1+L2+L3。此外,第一区域44的长度L1和第二区域46的长度L2处于L2<L1的关系。

因此,用户在实施作为第一维护对象的盖24及擦拭器26的维护作业时,能够进入到第一区域44内并接近盖24及擦拭器26而实施作业。

同样,为了易于实施作为第二维护对象的冲洗衬垫28的维护作业,第二区域46相当于如下的区域,即,在Y轴方向上移动部14的左侧面54与筐体16的左侧面56之间以及在X轴方向上筐体16(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与移动部14的顶端52之间的区域。

因此,用户在实施作为第二维护对象的冲洗衬垫28的维护作业(更换作业)时,能够进入到第二区域46内并接近冲洗衬垫28而实施作业。

此外,由于用户能够进入到第一区域44及第二区域46内实施作业,因此不仅能够实施作为第一维护对象的盖24、擦拭器26以及作为第二维护对象的冲洗衬垫28的维护作业,还能够实施滑架22及记录头32的维护作业以及记录开始位置X2的故障等的维护作业。并且,能够经由可目视确认部18来实施被记录介质的记录状況的确认。因此,第一区域44及第二区域46兼作为针对可目视确认部18的目视确认用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与作为第二维护对象的冲洗衬垫28相比,作为第一维护对象的盖24及擦拭器26维护作业的频度较高,因此考虑到作业性,将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的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的第一区域44的长度L1(参照图6)设定为,长于第二区域46的长度L2(参照图6)。

接下来,参照图7,在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上设置有作为“收容部”的墨盒收容部30。墨盒收容部30具备第一墨盒收容部58和第二墨盒收容部60,其中,所述第一墨盒收容部58被设置在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上的与第一区域44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二墨盒收容部60被设置在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上的与第二区域46相对应的位置处。

第一墨盒收容部58及第二墨盒收容部60能够对作为“油墨收容体”的多个墨盒62进行收容。因此,第一区域44及第二区域46兼作为,用于收容第一墨盒收容部58及第二墨盒收容部60中的墨盒62的作业区域。

另外,如图2所示,在被收容在第一墨盒收容部58及第二墨盒收容部60中的墨盒62中,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侧的端部62A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时,在图2中的X轴方向上位于与托盘36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部12侧的位置处。

此外,第一墨盒收容部58在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上具备第一开闭罩64。第一开闭罩64以能够相对于前表面40进行转动的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将第一墨盒收容部58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第一区域44还兼作为第一开闭罩64的开闭区域。

同样,第二墨盒收容部60在记录部12的前表面40上具备第二开闭罩66。第二开闭罩66以能够相对于前表面40进行转动的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将第二墨盒收容部6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第二区域46还兼作为第二开闭罩66的开闭区域。

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的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的第一开闭罩64及第二开闭罩66位于,与X轴方向上的托盘36的记录头3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头32侧的位置处。由此,能够抑制在将被记录介质放置于托盘36上时,被记录介质与各个开闭罩之间的接触。

综合上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具备:记录部12,其在被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托盘36,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移动部14,其相对于记录部12而使托盘36在放置位置X1和记录开始位置X2之间在X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其中,所述放置位置X1为,将所述被记录介质放置在该托盘36上的位置,所述记录开始位置X2为,使用记录部12而在被支承在托盘36上的被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的位置;操作部20,其用于对记录部12及移动部14进行操作。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的状态下,操作部20的X轴方向上的放置位置X1侧的端部20A位于,与X轴方向上的托盘36的记录部1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部12侧的位置处。操作部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与X轴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或Z轴方向上与移动部14重叠。

记录部12具有筐体16、和被设置在该筐体16内的记录头32。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的状态下,筐体16的X轴方向上的放置位置X1侧的端部、即筐体16的前表面40位于,与X轴方向上的托盘36的记录部1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头32侧的位置处。

在筐体16中,Y轴方向上的从筐体16的右侧面48到移动部14为止的长度L1,长于Y轴方向上的从筐体16的左侧面56到移动部14为止的长度L2。记录部12具备:记录头32、和能够对墨盒62进行收容的墨盒收容部30,所述墨盒62对向该记录头32供给的油墨进行收容。在墨盒收容部30中收容有墨盒62的情况下,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的状态下,该墨盒62的X轴方向上的放置位置X1侧的端部62A位于,与托盘36的记录部1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部12侧的位置处。

墨盒收容部30具备:被设置在Y轴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墨盒收容部58、和被设置在Y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墨盒收容部60。移动部14在Y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墨盒收容部58与第二墨盒收容部60之间。墨盒收容部30具备开闭罩64、66。在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的状态下,处于闭合状态的开闭罩64、66位于与X轴方向上的托盘36的记录部1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头32侧的位置处。

记录部12具备能够对内部进行目视确认的可目视确认部18。可目视确认部18具备透明的开闭罩42。透明的开闭罩42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长于移动部14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

第一实施例的改变例

(1)在可目视确认部18中,可以代替无色透明的罩而将罩42构成为有色透明的罩,也可以采用不设置罩42而设置成开口部的结构。

(2)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将作为第一维护对象的盖24及擦拭器26配置在记录部12的移动区域的-Y侧,但是也可以将盖24及擦拭器26配置在移动区域的+Y侧,也可以代替记录部12的移动区域的+Y侧,而将作为第二维护对象的冲洗衬垫28配置在移动区域的-Y侧。

(3)也可以代替刮板部件而将擦拭器26构成为刷或布。

(4)也可以代替开闭式而将第一墨盒收容部58的第一开闭罩64及第二墨盒收容部60的第二开闭罩66构成为拆装式。

(5)此外,也可以采用不具备第一开闭罩64及第二开闭罩66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当托盘36位于放置位置X1时,被收容在第一墨盒收容部58及第二墨盒收容部60中的墨盒62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62A位于,与X轴方向上的托盘36的记录头32侧的端部36A相比靠记录头32侧的位置处。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将被记录介质放置于托盘36上时被记录介质与墨盒62之间的接触。

(6)虽然墨盒收容部30采用了具备第一墨盒收容部58及第二墨盒收容部60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仅具有第一墨盒收容部58及第二墨盒收容部60中的一方的结构。

(7)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托盘36通过移动机构38而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将托盘36固定,并使记录头32及滑架22相对于托盘36而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结构。此外,还可以采用使托盘36及滑架22双方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结构。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0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打印机中,但是也可以普遍应用于其他的液体喷射装置中。

此处,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定于,使用喷墨式记录头并从该记录头喷出油墨从而在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的记录装置,还包括如下的装置,即,从相当于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向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喷射与其用途相对应的液体以代替油墨,从而使所述液体附着在所述被喷射介质上的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所述记录头以外,可以列举如下的液体喷射头,即,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过滤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浆)喷射头;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本喷射头等。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当然这些方式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12…记录部;14…移动部;16…筐体;18…可目视确认部;20…操作部;20A…操作部的端部;22…滑架;24…盖;26…擦拭器;28…冲洗衬垫;30…墨盒收容部;32…记录头;34…基座;36…托盘;36A…托盘的端部;38…移动机构;40…前表面;42…罩;44…第一区域;46…第二区域;48…筐体的右侧面;50…移动部的右侧面;52…移动部的顶端;54…移动部的左侧面;56…筐体的左侧面;58…第一墨盒收容部;60…第二墨盒收容部;62…墨盒;62A…墨盒的端部;64…第一开闭罩;66…第二开闭罩;X1…放置位置;X2…记录开始位置;L1…第一区域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L2…第二区域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L3…移动部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