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2553发布日期:2018-08-07 18:3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通过使掩模与基板接触并使刮刀在掩模上滑动而在基板上涂敷浆料的丝网印刷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装置构成为,通过使形成有图案开口的掩模与基板接触并使刮刀在掩模上滑动而在基板上涂敷浆料。掩模与基板相应地被制作,当成为印刷对象的基板改变时,需要更换掩模。这样的掩模更换通常由作业者通过手动作业来进行,但也已知有具备掩模的自动更换功能的丝网印刷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这种具备掩模的自动更换功能的丝网印刷装置具备预先储存掩模的储料器,构成为自动地进行使用完毕的掩模的取出和之后要使用的掩模的设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613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丝网印刷装置具有掩模引导件、掩模移动机构以及刮刀机构。

掩模引导件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依次设定有掩模待机位置、印刷作业位置、掩模退避位置。

掩模移动机构使从掩模引导件的第一端插入而位于掩模待机位置的掩模向印刷作业位置移动。

刮刀机构具有第一刮刀,通过由第一刮刀在位于印刷作业位置的掩模之上滑动,从而在掩模之下的基板上涂敷浆料。

掩模移动机构通过使位于印刷作业位置的使用完毕的掩模向掩模退避位置移动,从而能够从掩模引导件的第二端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

丝网印刷方法具有掩模插入工序、掩模移动工序以及刮刀工序。

掩模引导件沿水平方向设置,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依次设置有掩模待机位置、印刷作业位置、掩模退避位置。

在掩模插入工序中,从掩模引导件的第一端插入掩模而使掩模位于掩模待机位置。

在掩模移动工序中,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的掩模向印刷作业位置移动。

在刮刀工序中,通过由第一刮刀在位于印刷作业位置的掩模之上滑动而在掩模之下的基板上涂敷浆料。

使位于印刷作业位置的使用完毕的掩模向掩模退避位置移动,从而从掩模引导件的第二端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后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前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a是将实施方式中的摆动体与掩模以及掩模引导件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8b是将实施方式中的摆动体与掩模以及掩模引导件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9a是从正面观察实施方式中的掩模取出开口的图。

图9b是从正面观察实施方式中的掩模取出开口的图。

图10a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摆动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立体图。

图10b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摆动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2a是说明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俯视图。

图12b是说明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俯视图。

图12c是说明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俯视图。

图13a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侧视图。

图13b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侧视图。

图13c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侧视图。

图14a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4b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5a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立体图。

图15b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立体图。

图15c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立体图。

图16a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俯视图。

图16b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俯视图。

图16c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俯视图。

图17a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侧视图。

图17b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侧视图。

图17c是说明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进行的掩模的设置步骤的局部侧视图。

图18a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摆动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8b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摆动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8c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摆动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8d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摆动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前部的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丝网印刷装置;

2基板;

15掩模;

15f掩模框架;

15a前方横梁部(横梁部);

15b后方横梁部(横梁部);

15c竖梁部;

15l掩模引导件;

16刮刀机构(掩模移动机构);

17罩构件;

17k掩模插入开口;

17t掩模取出开口;

23刮刀;

23a第一刮刀;

23b第二刮刀;

54摆动体;

54k下端;

54p突起部;

p1掩模待机位置;

p2印刷作业位置;

p3掩模退避位置;

pst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具备掩模的自动更换功能的丝网印刷装置中,需要设置储料器的空间。此外,需要具备将使用完毕的掩模取出的装置、进行之后要使用的掩模的设置的装置、对所取出的使用完毕的掩模进行回收的装置、以及供给之后要使用的掩模的装置。因此,现有的丝网印刷装置的机构整体复杂,价格昂贵。另外,将使用完毕的掩模取出时的掩模的移动路径与设置之后要使用的掩模时的掩模的移动路径相同。因此,在掩模的更换时需要进行如下两个阶段的动作:首先,从印刷作业位置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接着将之后要使用的掩模设置于印刷作业位置。其结果是,掩模的更换耗费时间。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2以及图3示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1。丝网印刷装置1是将从上游工序侧供给的基板2搬入、并在设置于基板2的表面的电极2d上印刷焊锡等的浆料pst之后将基板2向下游工序侧搬出的装置。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从作业者op观察到的丝网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左方设为上游工序侧,将右方设为下游工序侧。另外,将从作业者op观察到的丝网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从作业者op观察到的近前侧设为前方,将从作业者op观察到的里侧设为后方。此外,将丝网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在图1、图2以及图3中,丝网印刷装置1在基台11上具有搬入输送机12、基板保持移动机构13以及搬出输送机14。在基板保持移动机构13的上方设置有掩模15以及刮刀机构16。基台11以及设置于基台11的上述设备被罩构件17覆盖(图1,图4以及图5)。

在图1中,基板保持移动机构13设置于基台11的中央部。基板保持移动机构13具有保持基板2的功能和使基板2升降的功能。搬入输送机12搬入从外部送来的基板2并交接给基板保持移动机构13,搬出输送机14将从基板保持移动机构13接受的基板2向外部搬出。

在图2以及图3中,掩模15具有由金属制的板状构件构成的掩模主体部15g、以及对掩模主体部15g的周边部进行支承的矩形的掩模框架15f。在掩模主体部15g的中央部,设置有与基板2的电极2d对应而配置的多个图案开口15h(图2)。

在图2中,掩模框架15f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横梁部(前方横梁部15a以及后方横梁部15b)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竖梁部15c。前方横梁部15a位于掩模主体部15g的前方,后方横梁部15b位于掩模主体部15g的后方。一对竖梁部15c位于掩模主体部15g的两侧。

在图1以及图2中,刮刀机构16具有印刷头16h和印刷头移动机构16k。如图1以及图3所示,印刷头16h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移动基座21、以及在设置于移动基座21的两个刮刀升降工作缸22的作用下升降的前后的两个刮刀23。在此,将后方的刮刀23设为第一刮刀23a,将前方的刮刀23设为第二刮刀23b(突出部)。印刷头16h被印刷头移动机构16k驱动而沿着y轴方向移动。

在图1、图2、图3以及图4中,在基台11的上方,左右配置的一对掩模引导件15l分别沿y轴方向(即水平方向)设置。一对掩模引导件15l的x轴方向的间隔与掩模框架15f的两个竖梁部15c的间隔一致。一对掩模引导件15l具有能够在y轴方向上载置三个掩模15的长度,从后端(即一端)侧依次设定有掩模待机位置p1、印刷作业位置p2以及掩模退避位置p3(图2、图4以及图5)。

在图1、图4以及图5中,一对掩模引导件15l由罩构件17覆盖。在罩构件17的后部设置有向掩模引导件15l的掩模待机位置p1侧开口的掩模插入开口17k。掩模插入开口17k由设置于罩构件17的后部的后部门18开闭。在罩构件17的前部设置有向掩模引导件15l的掩模退避位置p3侧开口的掩模取出开口17t。掩模取出开口17t由设置于罩构件17的前部的前部门19开闭(图1以及图2)。后部门18和前部门19分别能够以向下方摆动的方式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丝网印刷装置1的后部侧插入掩模15、并从丝网印刷装置1的前部侧取出掩模15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门18以及前部门19构成为以向下方摆动的方式打开,但也可以构成为向上方打开。但是,从在掩模插入时稳定地维持打开状态的观点出发,优选向下方打开的结构。

当使后部门18向下方摆动而成为开门状态时(图4),作业者op能够通过掩模插入开口17k向一对掩模引导件15l的后端部插入掩模15。作业者op在将掩模15设置于掩模待机位置p1时,使处于水平姿势的掩模15的前方横梁部15a的两端载置于一对掩模引导件15l,将掩模15的后方横梁部15b向前方推入(图6中所示的箭头p)。

如后所述,推入到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在作为移动机构的刮刀机构16的作用下向掩模引导件15l上的中央部的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设置)。设置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在使用了该掩模15的印刷作业结束之后,作为使用完毕的掩模15,在刮刀机构16的作用下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退避),由作业者op取出。

在上述掩模引导件15l上的掩模15的移动中,掩模引导件15l上的掩模待机位置p1与印刷作业位置p2之间的区域作为用于向印刷作业位置p2设置掩模15的掩模15的移动路径而发挥功能。另外,掩模引导件15l上的印刷作业位置p2与掩模退避位置p3之间的区域作为用于从印刷作业位置p2取出掩模15(使掩模15退避)的掩模15的移动路径而发挥功能。

在图4中,在罩构件17的后端部设置有后部门传感器18a。后部门传感器18a检测后部门18相对于掩模插入开口17k的开闭状态。在图5中,在罩构件17的前端部设置有前部门锁定机构19a。前部门锁定机构19a对相对于掩模取出开口17t处于闭门状态的前部门19机械地进行锁定,并且解除该锁定。前部门锁定机构19a在此为对前部门19机械地进行锁定的形式,但也可以不是机械地锁定的形式。但是,为了防止掩模15的飞出、以及在掩模取出时以外的情况下作业者op的手伸进掩模取出开口17t,优选机械地锁定的形式。

在图2以及图6中,在基台11的后部且两个掩模引导件15l各自的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掩模限位器51。掩模限位器51分别由使限位销51r沿上下方向工作的工作缸构成,该限位销51r由活塞杆构成。在两个掩模限位器51分别将限位销51r向下方伸出的状态下从掩模插入开口17k插入掩模15时,掩模框架15f的前方横梁部15a的两端分别从后方与两个限位销51r抵接。这样,在掩模框架15f的前方横梁部15a与两个限位销51r抵接的状态下,作业者op无法将掩模15进一步向前方推入,这样的掩模15的位置相当于掩模待机位置p1。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掩模限位器51构成为使限位销51r沿上下方向工作,但也可以构成为使限位销51r从掩模15的侧面侧沿横向工作。

在图2以及图6中,在掩模限位器51的稍靠后方的位置设置有掩模检测传感器52。掩模检测传感器52朝向x轴方向(基台11的中央部侧)投射检测光52l,并接收该检测光52l的反射光,由此对掩模框架15f(详细地说是掩模框架15f的竖梁部15c)位于遮挡检测光52l的位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在图1、图2以及图6中,在比两个掩模限位器51靠后方且从x轴方向夹着两个掩模引导件15l的位置处设置有由投光部53a和受光部53b构成的检查光幕形成部53。检查光幕形成部53在与从掩模插入开口17k插入的掩模15不发生干涉的高度形成检查光幕km。在从掩模插入开口17k插入了与掩模15不同的物体(异物)的情况下,检查光幕km被该异物横切。因此,检测到从掩模插入开口17k插入了与掩模15不同的异物的状态。

在图2、图7以及图8a、8b中,丝网印刷装置1具备摆动体54。摆动体54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摆动体54安装在一对掩模引导件15l的上方且掩模取出开口17t的附近位置处。

换言之,摆动体54安装在掩模引导件15l的前端侧(第二端)的附近。摆动体54的上缘部被以x轴方向为轴的铰链54c安装(枢轴支承)于基台11侧的构件。摆动体54仅被允许向前方的摆动(朝下端向前方行进的方向的摆动),在未作用向前方的按压力的状态下,摆动体54借助自重而采取以下端位于铰链54c的正下方的方式垂下的垂下姿势(图8a、8b)。

在图7、图8a、8b以及图9a、9b中,在摆动体54的左右的两个部位设置有向下方开口的两个槽部54m。两个槽部54m是为了避免一对掩模引导件15l与在一对掩模引导件15l上行进的掩模框架15f的两个竖梁部15c之间的干涉而设置的。

在摆动体54处于垂下姿势时,摆动体54的两个槽部54m间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称为中央部54t。图7、图8a、8b以及图9a、图9b)的下端位于比在掩模引导件15l上行进的掩模15的掩模主体部15g的上表面高、且比掩模框架15f的上表面(前方横梁部15a以及后方横梁部15b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因此,在摆动体54成为垂下姿势时,掩模取出开口17t成为闭合的状态,作业者op将手插入到比摆动体54靠里侧(基台11的中央部侧)的区域的情况受到限制。

在图7、图8a、8b以及图9a、9b中,摆动体54具有两个侧方伸出部54h,该两个侧方伸出部54h比从掩模取出开口17t取出的掩模15向与掩模15的行进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外侧伸出。如图9a所示,两个侧方伸出部54h位于比两个槽部54m(即两个掩模引导件15l)靠x轴方向的外侧。相对于摆动体54的中央部54t进行堵塞两个掩模引导件15l间的区域的动作,两个侧方伸出部54h进行堵塞两个掩模引导件15l的外侧的区域(图9b中所示的区域sp)的动作。

当从摆动体54处于垂下姿势的状态起、处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朝向掩模退避位置p3行进时,摆动体54被掩模框架15f的横梁部(前方横梁部15a或后方横梁部15b)按压,采取绕铰链54c的轴(x轴)向前方摆动的摆动姿势(图10a)。然后,在掩模框架15f的横梁部通过摆动体54的下方之后,掩模框架15f对摆动体54的按压被解除,因此,摆动体54借助自重而恢复到垂下姿势(图10b)。

在图8a、8b、图9a、9b以及图10a、10b中,在摆动体54的后表面侧且中央部54t的x轴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突起部54p。两个突起部54p设置为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向后方(即印刷作业位置p2的一侧)突出。当从印刷作业位置p2向前方(即朝向掩模退避位置p3)行进的掩模15的掩模框架15f的横梁部对摆动体54进行按压时,横梁部不直接与摆动体54的中央部54t抵接,而使与在中央部54t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两个突起部54p抵接。然后,横梁部隔着两个突起部54p对中央部54t进行按压。在此,掩模框架15f的横梁部是指前方横梁部15a或后方横梁部15b,在图10a中,前方横梁部15a隔着两个突起部54p对中央部54t进行按压。

在图11中,丝网印刷装置1所具备的控制装置60进行基于搬入输送机12的基板2的搬入动作、基于基板保持移动机构13的基板2的保持及移动动作、基于搬出输送机14的基板2的搬出动作等的控制。此外,控制装置60进行基于印刷头移动机构16k的印刷头16h的移动动作以及基于刮刀升降工作缸22的刮刀23的升降动作、掩模限位器51的限位销51r的升降动作等的控制。

在图11中,掩模检测传感器52所检测的掩模15的检测信息向控制装置60输入。控制装置60在掩模检测传感器52未收到检查光的反射光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掩模待机位置p1不存在掩模15。另一方面,控制装置60在掩模检测传感器52收到检查光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掩模待机位置p1存在掩模15,并检测从掩模插入开口17k插入的掩模15到达掩模待机位置p1的状态。后部门传感器18a所检测的后部门18的开闭状态的检测信息向控制装置60输入,控制装置60基于从后部门传感器18a送来的检测信息来检测后部门18的开闭状态。另外,控制装置60也进行基于前部门锁定机构19a的前部门19的锁定以及锁定解除的控制。

在图11中,控制装置60具有停止控制部60a。停止控制部60a进行在检查光幕形成部53所形成的检查光幕km被从掩模插入开口17k插入的插入物(与掩模15不同的异物)横切的情况下使规定的动作机构部的动作停止的控制。

在此,“规定的动作机构部”具体是指,位于比检查光幕km靠前方的区域内的动作机构部中的、在从掩模插入开口17k插入了与掩模15不同的物体(称为异物。例如作业者op的手)的情况下可能与该异物接触的动作机构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刮刀机构16以及与刮刀机构16关联的驱动机构部,印刷动作停止。

在图11中,在控制装置60连接有作为输入输出装置的触摸面板61。触摸面板61作为作业者op向控制装置60进行所需要的输入的输入装置而发挥功能。此外,触摸面板61作为控制装置60向作业者op显示丝网印刷装置1的状态或者向作业者op赋予作业指示的输出装置而发挥功能。

在将掩模15设置于印刷作业位置p2时,首先,作业者op从基台11的前方的位置移动到基台11的后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使后部门18向下方摆动而成为开门状态(图4)。然后,作业者op从掩模引导件15l的一端侧(第一端,后端侧)插入掩模15(掩模插入工序。图6、图12a以及图13a中所示的箭头p),使掩模框架15f的前方横梁部15a从后方与掩模限位器51抵接,使掩模15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作业者op在使掩模15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之后,使后部门18向上方摆动而使其成为闭门状态。

在掩模15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之后,掩模检测传感器52的检查光(反射光)的受光状态从非受光状态向受光状态切换,因此,控制装置60在该时机判断掩模15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另外,控制装置60通过后部门传感器18a检测后部门18成为闭门状态的状态。

控制装置60在掩模15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且检测到后部门18成为闭门状态的状态的情况下,拉起掩模限位器51的限位销51r,使掩模15向掩模待机位置p1的前方(即向印刷作业位置p2的一侧)移动。然后,若能够使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则控制装置60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掩模移动工序)。

在掩模移动工序中,控制装置60利用第二刮刀23b将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的前方横梁部15a向前方按压(图12b以及图13b中所示的箭头a1),在印刷作业位置p2已经设置有掩模15(使用完毕的掩模15)的情况下,将使用完毕的掩模15也一起向前方按压,让使用完毕的掩模15位于掩模退避位置p3(图12b以及图13b)。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1中,依次并排地设定有:插入掩模15的位置(掩模待机位置p1);使掩模15与基板2接触而进行丝网印刷作业的位置(印刷作业位置p2);以及移动掩模15以将其排出的位置(掩模退避位置p3)。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与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在移动机构(本实施方式中为刮刀机构16)的一次动作下同时滑动,从而能够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直p1的掩模15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位于掩模退避位置p3。

若使用完毕的掩模15位于掩模退避位置p3,则利用第一刮刀23a使将要设置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稍微向后方倒退(图12c以及图13c中所示的箭头a2),并进行准确的定位(图12c以及图13c)。如后所述,在使用完毕的掩模15移动到掩模退避位置p3的状态下,作业者op在将前部门19设为开门状态的基础上,能够从掩模引导件15l的前端侧(第二端,另一端侧)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

丝网印刷装置1在进行丝网印刷作业时,将如上述那样设置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的下表面接近基板2直至与基板2几乎接触(图14a的箭头b),在此基础上,利用刮刀升降工作缸22使刮刀23下降而与掩模15抵接,使印刷头16h沿水平方向(y轴方向)移动(图14b以及图15a中所示的箭头c)。由此,刮刀23在掩模主体部15g上滑动,在掩模主体部15g上刮抹浆料pst(图15a→图15b→图15c),经由图案开口15h在基板2的电极2d上涂敷浆料pst。在基板2的电极2d上涂敷浆料pst之后,使基板2下降而与掩模15分离(版分离),由搬出输送机14将基板2向下游工序侧搬出。

在此,在执行掩模15的设置动作时,在印刷作业位置p2已经设置有之前的掩模15的情况下,除了进行掩模设置动作之外,还需要进行使设置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使用完毕的掩模15)从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的动作。在该情况下,需要进行掩模15的更换作业。

在掩模15的更换作业中,如上所述,控制装置60同时进行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的动作以及使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使用完毕的掩模15)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的动作。详细地说,通过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的动作,从而使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图12b以及图13b)。由此,使用完毕的掩模15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因此,作业者op在将前部门19设为开门状态的基础上,能够从掩模引导件15l的前端侧(第二端,另一端侧)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60利用刮刀机构16让使用完毕的掩模15移动到掩模退避位置p3,然后解除基于前部门锁定机构19a的前部门19的锁定,从而作业者op能够打开前部门19。

在前部门19的锁定解除中,优选将处于锁定解除中这一情况监控显示于触摸面板61等。在作业者op取出掩模15之后关闭了前部门19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0施加锁定。另外,在掩模退避位置p3不存在掩模15的状态下打开了前部门19时,以关闭前部门19的方式使触摸面板61等监控显示。

这样,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1的丝网印刷方法具有掩模插入工序、掩模移动工序以及刮刀工序。在掩模插入工序中,从掩模引导件15l的一端侧插入掩模15并使掩模15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在掩模移动工序中,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在刮刀工序中,使刮刀23在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上滑动,在与掩模15接触的基板2上涂敷浆料pst。而且,在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时,利用从掩模待机位置p1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的掩模15对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使用完毕的掩模15进行按压,使其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由此能够从掩模引导件15l的另一端侧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使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的动作,而使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能够像这样动作是因为,在掩模引导件15l上依次串联地并排设定有掩模待机位置p1、印刷作业位置p2以及掩模退避位置p3。此外还因为,将掩模引导件15l上的使用完毕的掩模15取出(从印刷作业位置p2退避)时的掩模15的移动路径(掩模待机位置p1与印刷作业位置p2之间的区域)与设置之后要使用的掩模15时的掩模15的移动路径(印刷作业位置p2与掩模退避位置p3之间的区域)不同。还因为,这两个移动路径在一条直线上并排地相连。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业者op在不使印刷作业位置p2处的印刷动作停止的状态下就能够预先向掩模待机位置p1插入掩模15。而且,作业者op能够在有时间时从掩模退避位置p3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由此,在一名作业者op对多台丝网印刷装置1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作业者op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在进行上述掩模设置动作以前,在掩模退避位置p3已经设置有掩模15的情况下(图16a以及图17a),作业者op在使前部门19向下方摆动而成为开门状态的基础上,从掩模取出开口17t取出位于掩模退避位置p3的掩模15(图16b以及图17b中所示的箭头d),掩模退避位置p3成为空的状态(图16c以及图17c)。然后,在关闭前部门19之后(图17c中所示的箭头e),执行上述掩模15的设置动作。

然而,在利用刮刀机构16使上述的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使用完毕的掩模15移动到掩模退避位置p3的情况下,该使用完毕的掩模15的前方横梁部15a将摆动体54向前方按压而使其摆动。此时,掩模框架15f的前方横梁部15a不与摆动体54的中央部54t直接抵接,而是与设置于摆动体54的后表面侧的两个突起部54p抵接(图18a)。然后,在该状态下掩模15向前方行进时,掩模框架15f的前方横梁部15a将两个突起部54p向前方按压,因此,摆动体54以使下端54k向前方移动的方式进行摆动(图18a→图18b。图10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体54通过与掩模框架15f接触的两个突起部54p被向前方按压而成为摆动姿势。

在前方横梁部15a通过突起部54p的下方的过程中且突起部54p与前方横梁部15a的上表面接触的期间,摆动体54持续摆动姿势(图18b→图18c)。在此期间,摆动体54仅在两个突起部54p与掩模框架15f接触,摆动体54的中央部54t的下端54k不会与掩模框架15f接触。

在前方横梁部15a通过摆动体54的下方且前方横梁部15a与突起部54p分离时,摆动体54不再从掩模框架15f的前方横梁部15a受到按压力,因此,借助自重而恢复到垂下姿势(图18d,图10b)。而且,在掩模15位于掩模退避位置p3的状态下,摆动体54在掩模15的前方横梁部15a与后方横梁部15b之间成为垂下姿势,成为将掩模取出开口17t闭合的状态(图19)。

另外,在作业者op从掩模取出开口17t取出位于掩模退避位置p3的掩模15时,掩模15的后方横梁部15b从后方与摆动体54的两个突起部54p抵接。而且,伴随着掩模15向前方的移动,两个突起部54p被向前方按压,摆动体54以下端54k向前方移动的方式成为摆动姿势。在后方横梁部15b通过突起部54p的下方的过程中且突起部54p与后方横梁部15b的上表面接触的期间,摆动体54持续摆动姿势。在此期间,摆动体54仅在两个突起部54p与掩模框架15f接触,摆动体54的中央部54t的下端54k不会与掩模框架15f接触。

当后方横梁部15b通过摆动体54的下方且后方横梁部15b与突起部54p分离时,摆动体54借助自重而恢复到垂下姿势。而,在从掩模取出开口17t取出掩模15的状态下,摆动体54成为垂下姿势,成为将掩模取出开口17t闭合的状态(图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使用完毕的掩模15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时,摆动体54被使用完毕的掩模15的掩模框架15f的横梁部(前方横梁部15a或后方横梁部15b)按压而进行摆动。然后,在横梁部通过摆动体54的正下方之后,基于横梁部的按压被解除,摆动体54恢复到垂下姿势而将掩模取出开口17t闭合。在摆动体54将掩模取出开口17t闭合的状态下,作业者op无法容易地通过掩模取出开口17t将手插入到丝网印刷装置1的内部。因此,摆动体54成为确保作业者op的安全的安全确保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体54具有朝向印刷作业位置p2的一侧突出的突起部54p,通过从印刷作业位置p2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的使用完毕的掩模15的横梁部(前方横梁部15a或后方横梁部15b)与突起部54p抵接,摆动体54能够在不使下端54k与掩模框架15f的横梁部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摆动。因此,即便在从刮刀23垂下的浆料pst附着于横梁部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参照图10a、10b中所示的浆料pst),该浆料pst也不会附着于摆动体54的下端54k。

在假设浆料pst附着于摆动体54的下端54k时,该浆料pst伴随着摆动体54的摆动动作而向丝网印刷装置1的内部扩散。然后,由于该扩散的浆料pst,使丝网印刷装置1的内部机构、以及印刷前及印刷后的基板2受到污损。在将扩散的浆料pst去除的作业中需要很多的时间,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浆料pst不附着于摆动体54的下端54k这一结构所带来的效果非常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1中,摆动体54防止因浆料pst的附着而引起的浆料pst的扩散,并且防止作业者op误将手从掩模取出开口17t插入到丝网印刷装置1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刮刀23的宽度(x轴方向的尺寸,图15a、15b、15c中所示的尺寸r)小于掩模框架15f的两个竖梁部15c间的间隔。因此,从刮刀23垂下的浆料pst附着于掩模框架15f的横梁部的上表面的x轴方向的区域被限定在两个槽部54m间的区域。因此,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两个突起部54p设置于摆动体54的后表面侧且中央部54t的x轴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则两个突起部54p不会与附着于横梁部的上表面的浆料pst接触,在摆动体54的任一部位都不会附着浆料pst。

如上所述,浆料pst向掩模框架15f落下的区间被限定于掩模15在刮刀23移动的区间通过的位置。能够确定掩模框架15f上的浆料pst的落下区间,因此,只要以不使摆动体54的下端54k与浆料pst有可能落下的掩模框架15f上接触的方式形成突起部54p即可。因此,突起部54p的形成位置也可以不为图10a、10b等所示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1(丝网印刷方法)中,具有:掩模引导件15l,其沿水平方向(y轴方向)设置,且从一端侧(第一端)依次设定有掩模待机位置p1、印刷作业位置p2以及掩模退避位置p3;以及作为掩模移动机构的刮刀机构16,其使从掩模引导件15l的一端侧插入而位于掩模待机位置p1的掩模15向印刷作业位置p2移动。作为掩模移动机构的刮刀机构16通过使位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使用完毕的掩模15向掩模退避位置p3移动,能够从掩模引导件15l的另一端侧(第二端)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并回收。因此,能够由作业者op通过手动作业来进行使用完毕的掩模15的回收和之后要使用的掩模15的供给。其结果是,与现有的具备掩模的自动更换功能的丝网印刷装置相比,能够实现廉价的结构。另外,不必如现有的上述丝网印刷装置那样需要储料器,因此从空间角度考虑也是有利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丝网印刷装置1中,用于从印刷作业位置p2取出(退避)使用完毕的掩模15的掩模15的移动路径以及用于将之后要使用的掩模15设置于印刷作业位置p2的掩模15的移动路径不同,而且,这两个移动路径在一条直线上并排相连。因此,在掩模15的更换时,无需进行如下两个阶段的动作:首先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然后设置之后要使用的掩模15,能够同时(以相同的动作)地进行用于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的动作和设置之后要使用的掩模15的动作。即,能够迅速地进行掩模15的更换。

另外,作业者op在不使印刷作业位置p2处的印刷动作停止的状态下就能够预先向掩模待机位置p1插入掩模15。因此,作业者op能够在有时间时从掩模退避位置p3取出使用完毕的掩模15,因此,在一名作业者op对多台丝网印刷装置1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作业者op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刮刀机构与掩模移动机构一体地形成,但刮刀机构与掩模移动机构也可以分别构成。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刮刀23a和第二刮刀23b使掩模15移动。第一刮刀23a以及第二刮刀23b用作掩模移动机构。另外,第一刮刀23a以及第二刮刀23b具有刮刀机构。刮刀机构与掩模移动机构一体地形成,刮刀23兼作刮刀机构和掩模移动机构。但是,也可以将具有刮刀机构的构件和具有掩模移动机构的构件分别构成。在该情况下,基于掩模移动机构的使掩模15移动的构件不局限于刮刀。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廉价的结构迅速地进行掩模的自动更换的丝网印刷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