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端外凸的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9305发布日期:2019-08-23 22:3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端外凸的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便携式打印设备是从传统的打印机衍生出的、可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喷码打印设备。便携式打印设备既可用于产品包装盒上的信息打印,也可直接对产品本身进行信息喷码。

传统的便携式打印设备,为了保护打印工作端,一般于打印工作端固定设置有突出于打印工作端表面的滚轮,通过滚轮抵接被打印物品的待打印面,从而使得打印工作端与待打印面之间预留有一定安装间距。

然而,不同的打印物品上的待打印面并非全是平面,在用于杯底、碗底等面积小、周边具有突起物的待打印面打印时,打印设备的下端容易与突起物抵接而使打印喷头无法靠近待打印面,影响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印端外凸的打印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印端外凸的打印装置,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储存墨水的墨盒,所述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打印喷头,所述墨盒对应打印喷头设置有出墨口,所述本体于打印喷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组件,所述打印喷头突出于本体的下端表面。

优选的,所述滚轮组件通过调节机构安装于本体上并可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安装高度,进而实现与打印喷头工作面距离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侧壁设置有竖直的安装滑槽和调节齿条,所述滚轮组件具有调节座和枢设于调节座上的滚轮,所述调节座具有与安装滑槽配合的滑座并通过滑座滑动安装于本体外侧,且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与调节齿条配合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可在安装滑槽的滑动行程内于调节齿条的任意位置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设置有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杆,两根连杆的交叉处枢接调节座而形成剪叉式结构,两根连杆于靠近调节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与之啮合的锁紧齿,两根连杆背离调节齿条的一端设置有外露于调节座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位于两根连杆之间,以用于向内按压时可同时挤推连杆,从而使锁紧齿远离调节齿条,且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连杆与调节座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具有两个并与连杆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连杆设有锁紧齿的一端、另一端抵接调节座,以用于保持锁紧齿在常态下啮合调节齿条。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设置有锁紧头,所述锁紧头靠近调节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啮合齿,所述锁紧头可远离调节齿条或靠近调节齿条地滑动安装于调节座上,所述锁紧头具有外露于调节座的控制端,且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锁紧头和调节座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顶持锁紧头而使啮合齿啮合调节齿条。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下端枢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盖合打印喷头和翻开固定而显露打印喷头。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包括枢接本体的保护段和设置于保护段末端并朝向本体倾斜的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外侧具有卡台,所述卡台的上下侧均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本体的下端对应卡台设置有扣合凹位。

优选的,所述保护段枢接于本体的外侧边缘位置,所述本体于靠近保护段枢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收容凹位,所述收容凹位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保护盖可绕枢接端转动至收容凹位内并通过定位凸台固定。

优选的,所述本体对应墨盒设置有保护壳,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于保护壳内,所述打印喷头固定安装于墨盒的出墨口,且打印喷头具有延伸于墨盒侧壁的连接触点,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具有从保护壳内侧延伸于连接触点外侧的排线,所述排线对应连接触点设置有弹簧触点,以通过弹簧触点抵接连接触点,实现打印喷头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打印喷头的尺寸较小,而常规尺寸下的碗底、杯底尺寸均大于打印喷头的尺寸,故而在用于这一类打印情景时,打印喷头可以适当地伸入其内凹处进行打印,确保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锁紧机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是锁紧机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4是锁紧机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锁紧机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翻盖和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墨盒安装于容置腔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保护盖固定于收容凹位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收容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打印喷头的设置示意图;

图11是墨盒和保护壳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图1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印端外凸的打印装置,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储存墨水的墨盒9,所述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打印喷头904,所述墨盒9对应打印喷头904设置有出墨口,所述本体1于打印喷头90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组件3,所述滚轮组件3通过调节机构安装于本体1上并可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安装高度,进而实现与打印喷头904工作面距离的调节。

为了确保两侧的滚轮组件3的高度一致,两个滚轮组件3之间于本体1外侧绕设一联动结构固定,从而使两个滚轮组件3之间固定。

优选的,所述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竖直的安装滑槽和调节齿条101,所述滚轮组件3具有调节座301和枢设于调节座301上的滚轮302,所述调节座301具有与安装滑槽配合的滑座并通过滑座滑动安装于本体1外侧,且所述调节座301上设置有与调节齿条101配合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可在安装滑槽的滑动行程内于调节齿条101的任意位置锁紧固定。通过安装滑槽、调节齿条101、调节座301和锁紧机构形成调节机构。调节座301可通过滑座作用而可竖直滑动地安装于本体1侧面,再通过锁紧机构配合调节齿条101实现锁紧。

如此,滚轮组件3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突出于打印工作端的距离,也可通过调节机构调节而收回于本体1侧面,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待打印面,满足不同打印物品的打印需求,并且在待打印面较小且周侧存在遮挡物时,可以将滚轮组件3收回并位于本体1侧面,从而避免滚轮组件3抵接遮挡物,可有效提高打印质量,适用范围更广。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紧机构设置有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杆304,两根连杆304的交叉处枢接调节座301而形成剪叉式结构,两根连杆304于靠近调节齿条101的一端设置有与之啮合的锁紧齿,两根连杆304背离调节齿条101的一端设置有外露于调节座301的按压部303,所述按压部303位于两根连杆304之间,以用于向内按压时可同时挤推连杆304,从而使锁紧齿远离调节齿条101,且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连杆304与调节座301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具有两个并与连杆304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连杆304设有锁紧齿的一端、另一端抵接调节座301,以用于保持锁紧齿在常态下啮合调节齿条101。

为了方便控制,按压部303远离本体1的一端外露于调节座301设置,即按压部303穿设于调节座301上且背离本体1的一端外露于调节座301表面。这样,从外侧推动按压部303即可实现锁紧齿与调节齿轮的分离。为了实现第二复位弹簧的安装,可以于锁紧齿的背面以及调节座301之间设置安装柱,将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套入安装柱上,实现定位安装。

而与之对应的,调节齿条101有两种设置,其一为设置两根调节齿条101,以分别对应一根连杆304,其二为加大调节齿条101的宽度,使得两根连杆304上的锁紧齿对接同一调节齿条101。

本实施方式中的锁紧机构,在需要调节滚轮组件3的高度时,同时按压两侧的调节座301上的按压部303,在本体1尺寸较小时,可以单手同时按压两侧的调节座301上的按压部303,操作方便,且更容易施力。通过按压部303挤推连杆304而使第二复位弹簧受力压缩、锁紧齿与调节齿条101分离,使得两侧的调节座301可沿安装滑槽滑动。将滚轮组件3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松开按压部303,锁紧齿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啮合调节齿条101,而按压部303在连杆304复位的同时受力向外弹起。由于连杆304不能于竖直方向翻转,故而在锁紧齿啮合调节齿条101时,可将调节座301牢固的锁紧于所处位置。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杆304的末端均设置有锁紧齿,即在本体1的两侧共有四个锁紧齿锁紧,滚轮组件3的锁紧关系更加牢靠、稳定,有利于保证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实用性强。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紧机构设置有锁紧头5,所述锁紧头5靠近调节齿条101的一端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啮合齿,所述锁紧头5可远离调节齿条101或靠近调节齿条101地滑动安装于调节座301上,所述锁紧头5具有外露于调节座301的控制端,且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锁紧头5和调节座301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顶持锁紧头5而使啮合齿啮合调节齿条101。

本实施方式中的锁紧机构,锁紧头5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作用而使啮合齿啮合调节齿条101,实现滚轮组件3的锁紧,在需要调节滚轮组件3的高度时,通过向外拉动锁紧头5的控制端,使啮合齿与调节齿条101分离而解除锁紧,在移动滚轮组件3至合适位置后松开控制端,锁紧头5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啮合调节齿条101而锁紧。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锁紧机构设置有枢设于调节座301上的锁紧轮6,锁紧轮6具有外露于调节座301的转动头,同时锁紧轮6的外表面外凸设置有一可卡入调节齿条101的凸起结构,调节座301与锁紧轮6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

本实施方式中的锁紧机构,正常状态下,凸起结构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卡入调节齿条101内。在打印工作时,滚轮组件3抵接待打印面,会对调节座301施加向上的力,该外力传递至锁紧轮6上时,由于凸起结构并未与调节齿条101啮合,而使卡入调节齿条101内,故而锁紧轮6不能转动,以此抵消该外力。在需要调节滚轮组件3的高度时,旋转转动头,使凸起结构反向克服复位扭簧的作用力并脱出调节齿条101,即可解除锁紧,在移动滚轮组件3至合适位置后,松开转动头,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锁紧轮6上的凸起结构重新卡入调节齿条101内。

为了实现墨盒9的安装,优选的,所述本体1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墨盒9安装于容置腔内,且本体1上设置有可打开和闭合容置腔的翻盖7。如此,在墨水使用完之后可以打开翻盖7来更换墨盒9。

鉴于传统的便携式打印设备中,墨盒9内均残留有大量墨水,既造成成本浪费,又容易污染环境,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内对应墨盒9设置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用于顶持墨盒9并使墨盒9朝向出墨口所处方位倾斜,从而使得墨盒9中的墨水均流向出墨口,减少墨水残留。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该倾斜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置腔于背离墨盒9出墨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于竖直面朝外侧倾斜的限位壁103,所述墨盒9上具有可承载于限位壁103上的凸部,在墨盒9安装于容置腔内时,可通过凸部抵接限位壁103,从而在重力作用下而使墨盒9靠近出墨口的侧壁紧靠容置腔来实现墨盒9朝向出墨口所处方位倾斜。

优选的,该凸部的下表面设置为弧面或斜面,以便与限位壁103配合。

作为该倾斜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置腔于背离墨盒9出墨口的侧壁上段位置设置有弹性件,在墨盒9安装于容置腔内时,可通过弹性件顶持墨盒9背离出墨口的侧壁的上端,使墨盒9靠近出墨口的侧壁紧靠容置腔来实现墨盒9朝向出墨口所处方位倾斜。

该弹性件可以设置为一向下倾斜并逐渐伸入容置腔内的弹性悬臂,也可以是一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物体。

由于容置腔与墨盒9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隙,以实现墨盒9的安装。故而在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中,均可以通过作用于墨盒9背离出墨口的侧壁的上端位置而使墨盒9朝向出墨口所处位置倾斜,减少墨水残留。随着所耗费的墨盒9的数量增多,将节约一笔巨大的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用性强。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朝上,所述翻盖7枢接容置腔开口的一端,所述本体1于容置腔开口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扣合翻盖7的弹性卡扣8,所述翻盖7可通过弹性卡扣8扣合而闭合容置腔的开口。

具体的,所述弹性卡扣8的下端枢接本体1而使上端可绕自身下端摆动,弹性卡扣8靠近容置腔的一端设置有扣台,以用于扣合翻盖7,弹性卡扣8背离容置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一端顶持弹性卡扣8、另一端顶持本体1,同时本体1于弹性卡扣8靠近容置腔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于本体1内设置肋板或顶针等结构来形成限位结构。

如此,弹性卡扣8在第三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会紧靠限位结构,使得扣台始终位于容置腔的开口处。将翻盖7盖合时,可通过扣台扣接翻盖7的上端面而实现翻盖7的固定,从而闭合容置腔的开口。同时也可向外侧扳动弹性卡扣8,使其上端背离容置腔的开口运动,使翻盖7脱出扣台,从而可翻转翻盖7、打开容置腔。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使用便捷性,该翻盖7在盖合时朝向容置腔的端面上设置弹簧,这样,可以通过弹簧顶持墨盒9,对墨盒9施加预紧力,可确保墨盒9安装到位。并且在扳动弹性卡扣8时,翻盖7在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弹出而打开容置腔,使用方便,便捷性强。并且弹簧的设置较通过翻盖7直接压紧墨盒9的方式,对尺寸精度的要求更低,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便于操控,优选的,所述本体1于靠近弹性卡扣8的侧壁上设置有手柄4。使用者可以握持手柄4来操控本体1进行打印工作,且该手柄4与弹性卡扣8的距离较近,便于单手操控、单手更换墨盒9。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4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该电池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或者普通蓄电池,在采用普通蓄电池时,在手柄4上设置电池拆卸盖,以便于更换电池。在采用可充电电池时,既可以采用拆卸充电的方式,也可以于本体1或手柄4上设置充电接口进行充电,该充电接口可以设置为USB接口,也可以设置为DC接口。

本实施例中将电池设置于手柄4内,可以减小本体1的体积,并且电池将增大手柄4的重量,相对而言减轻了本体1的重量,降低了握持时本体1对于手臂的负载、扭矩,便于握持。

尽管滚轮组件3可以上下调节,但考虑到本体1本身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打印喷头904的尺寸小于本体1尺寸,在用于杯底、碗底等面积小、周边具有突起物的待打印面打印时,本体1的下端容易与突起物抵接而使打印喷头904无法靠近待打印面,影响打印质量。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印喷头904突出于本体1的下端表面。

如此,由于打印喷头904的尺寸较小,而常规尺寸下的碗底、杯底尺寸均大于打印喷头904的尺寸,故而在用于这一类打印情景时,打印喷头904可以适当地伸入其内凹处进行打印,确保打印质量。

为了便于在打印工作完成后保护打印喷头904,同时也避免墨水泄漏,优选的,所述本体1的下端枢设有保护盖2,所述保护盖2可盖合打印喷头904和翻开固定而显露打印喷头904。

如图6所示,所述保护盖2包括枢接本体1的保护段201和设置于保护段201末端并朝向本体1倾斜的卡接段202,所述卡接段202的外侧具有卡台,所述卡台的上下侧均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本体1的下端对应卡台设置有扣合凹位。

如此,卡台可通过楔形面配合以及卡接段202自身的形变能力在外力作用下从外侧直接压入扣合凹位内或者从扣合凹位内抽出。该卡接段202的设置可以使保护段201与本体1的下端面之间保留有一定间距,可以实现对突出设置的打印喷头904的保护。

进一步的,保护段201朝向打印喷头904的端面上设置硅胶片,该硅胶片粘接于保护段201上,且硅胶片的尺寸大于打印喷头904的尺寸,用于在保护盖2盖合于本体1下端时,遮盖并抵接打印喷头904,实现对打印喷头904的保护以及避免墨水泄漏。

同时,为了固定打开后的保护盖2,优选的,如图9和图8所示,所述保护段201枢接于本体1的外侧边缘位置,所述本体1于靠近保护段201枢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收容凹位102,所述收容凹位102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保护盖2可绕枢接端转动至收容凹位102内并通过定位凸台固定。并且,该收容凹位102的深度小于卡接段202的末端到保护段201的距离,以使保护盖2在固定于收容凹位102内时,卡接段202的末端突出于本体1的侧壁表面,以便于通过拉动卡接段202而将保护盖2从收容凹位102中拉出。

进一步的,保护段201的末端于卡接段202的下端设置有一延伸段。在保护盖2盖合于本体1的下端时,可以通过扳动延伸段来带动卡接段202脱出扣合凹位,便于操作。

如此,该保护盖2在打印装置不工作时可以盖合于本体1的下端,在打印装置工作时,可翻开并固定于收容凹位102内,使用方便,既可以保护打印喷头904、防止墨水泄漏,也可以避免在打印工作时悬于外侧而影响打印。

由于本体1的一侧已经设置有手柄4,为了避免干涉,该保护盖2的枢接端位于本体1上与手柄4相对的另一侧壁的下端。这样,收容凹位102的设置和保护盖2的打开固定与手柄4之间不会存在干涉的问题,便于尺寸设计及产品生产、组装。

另外,由于墨盒9属于耗材,需要经常更换,而本体1需要持续使用,同时容置腔的形状、尺寸不一定与墨盒9完全适配,若需要保证两者一致,则会极大地提高对尺寸精度的要求,生产成本剧增。

鉴于此,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本体1对应墨盒9设置有保护壳,所述墨盒9可拆卸地安装于保护壳内,所述打印喷头904固定安装于墨盒9的出墨口,且打印喷头904具有延伸于墨盒9侧壁的连接触点905,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头907,所述连接头907具有从保护壳内侧延伸于连接触点905外侧的排线906,所述排线906对应连接触点905设置有弹簧触点903,以通过弹簧触点903抵接连接触点905,实现打印喷头904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

该保护壳由相互拼合、卡接的第一外壳901、第二外壳902组成,其中第一外壳901具有背板和从背板的边缘凸起的若干卡板组成,卡板垂直于背板所处平面,从而形成与墨盒9形状适配的腔室,第二外壳902扣接于卡板的末端。这样,可以将墨盒9从第一外壳901的外侧放入卡板内,再扣合第二外壳902而将墨盒9包覆于腔室内。前述的连接头907、排线906和弹簧触点903均设置于第一外壳901上,并且为了实现其安装,第一外壳901于卡板的外侧设置有一圈隔板,隔板与卡板之间预留有安装间隙。其中排线906设置于该安装间隙内,在墨盒9侧壁的连接触点905外的位置穿过卡板并设置弹簧触点903,实现对接。另外,连接头907位于第一外壳901的上端,并且在第二外壳902扣合时被压紧固定。在保护壳从上端装入容置腔内时,连接头907压接于控制电路板预设的连接结构,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保护壳的外形尺寸与容置腔适配,而墨盒9与第一外壳901内的腔室适配。该保护壳可以循环使用,并且在更换不同尺寸的墨盒9时,仅需更换腔室与之对应且外形尺寸与容置腔适配的保护壳即可,可实现一台打印装置适用多种不同结构的墨盒9。并且,连接头907、弹簧触点903、排线906均可随保护壳重复使用,随着更换的墨盒9的数量增多,可以节省一笔可观的生产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且通过弹簧触点903对接打印喷头904,可以确保电性连接的稳定,难以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进一的,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有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外露于本体1设置,以用于检测打印喷头904的打印质量。该第一检测机构可以是固定设置于本体1外侧,也可以是外置布置,即控制电路板于本体1外预设有外置接口,通过外置接口连接外置电眼。

同时,该控制电路板还可以设置第二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为内置于滚动组件内的同步模块,用于检测滚轮302的转速。其具体的结构设置及安装,可以参照专利号为CN201721498606.8、专利名称为一种手持便携式打印机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另外,控制电路板还设置有墨水监测、工作指示灯、电源开关和启动按键等常规结构。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主体,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将调节齿条101替换为竖直排布的多个定位孔,与之对应的,锁紧机构上设置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以此实现滚轮组件的升降锁紧。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如在保护盖2和本体1的下端、收容凹位102内设置磁铁,通过磁铁吸附的方式取代扣接方式;又比如采用电机、丝杆机构构成调节机构来实现滚轮组件的高度调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