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质量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7545发布日期:2019-04-05 21:5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凹版印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凹版印刷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是先在凹印版辊的表面涂上油墨,然后用刮刀机构将凹印版辊空白部分的油墨去除干净,使油墨只存留在图文部分的网穴之中,再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获得印刷品。凹版印刷属于直接印刷,凹印版辊的图文部分凹下,且凹陷程度随图像的层次有深浅的不同,印版的空白部分凸起,并在同一平面上。

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中,溶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溶剂不仅能溶解各种成膜聚合物,调整黏度及流变性,而且对成膜质量有重要影响。现有的油墨溶剂大都为复合溶剂,其干燥速度是由溶剂中各组分本身的蒸发速度来决定的,而蒸发速度又是由溶剂中各组分本身的沸点决定的。例如:快干溶剂的沸点一般为100℃-150℃,中干溶剂的沸点一般为150℃-200℃,慢干溶剂的沸点一般为200℃以上。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当刮刀机构中的刮刀将凹印版辊空白部分的油墨去除干净后,网穴之中存留的少量油墨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蒸发,导致油墨变干而无法转移到承印物表面;若采用慢干溶剂,则容易导致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后迟迟未干的问题。因此,通过选用多种溶剂混合而成的复合溶剂,能够控制油墨的干燥速度,进而控制凹版印刷的质量。

然而,这种通过改变复合溶剂配方而调节油墨的干燥速度,进而控制凹版印刷质量的方法存在许多问题。长期以来,凹版印刷油墨多以苯、二甲苯等苯类溶剂或酮类溶剂为主,油墨中的苯类溶剂或酮类溶剂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无苯无酮油墨,但这些油墨都采用醇类、酯类、醚类组成的混合溶剂,为了满足voc排放的要求,需要先通过活性炭吸附回收气体状态的混合溶剂,然后将气体冷凝后转化为液体,再通过进一步的精馏等方式将混合溶剂中的各组分进行分离回收。然而,由于溶剂组分复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来对溶剂中的各组分进行分离回收,因而无法同时满足voc排放及节能降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凹版印刷质量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凹版印刷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为:采用单一溶剂油墨,通过调节凹版印刷中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改变凹印版辊网穴中存留的单一溶剂油墨在转移到承印物之前的存留时间,进而控制凹版印刷的质量。其中,压印胶辊与凹印版辊之间的接触点为压印点,刮刀与凹印版辊之间的接触点为刮墨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一溶剂油墨中的溶剂为单一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一溶剂油墨中的溶剂为正丙酯或乙酯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印点的位置保持不变,通过调节刮刀的位置,进而改变刮墨点的位置。凹版印刷中,压印胶辊及凹印版辊的位置一般难以调节,因此,通过调节刮刀机构中刮刀的位置,以改变刮刀与凹印版辊之间的接触点位置,进而改变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调节刮刀的位置后,刮刀相对于凹印版辊的角度、刮刀与凹印版辊之间的压力保持不变。刮墨点位置调节之后,需要控制刮刀相对于凹印版辊的角度、刮刀与凹印版辊之间的压力均保持不变,以使刮墨效果保持一致,进而保证不同印刷批次的质量一致性。其中,刮刀相对于凹印版辊的角度指的是凹印版辊在刮墨点处的切面与刮刀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根据凹版印刷的质量影响因素,调节凹版印刷中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凹版印刷时的实际状况,相应调节凹版印刷过程中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凹印版辊温度、凹印版辊上网穴深度、凹印版辊外径、压印胶辊硬度、承印物种类、单一溶剂油墨中的溶剂种类及印刷速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凹版印刷的质量,需要在调节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时,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进一步地,收集质量影响因素、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距离的关联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由于质量影响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凹版印刷的质量,并且各因素之间往往还会产生叠加的效果,因此,通过大量试验,不断改变各个因素的实际值,收集各因素变化后,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距离的对应数据,并根据这些大数据建立标准的数据库,便于在实际凹版印刷时,根据当前状态下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从标准的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距离对应数据。

进一步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

2)根据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由数据库获取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距离预定值数据;

3)调节刮刀的位置,使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定值。

现有的凹版印刷过程中,刮刀的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了避免溶剂干燥过快或过慢而影响凹版印刷的质量,通常会采用混合溶剂,并通过调节快干溶剂、中干溶剂、慢干溶剂的比例,以达到合适的干燥速率。然而,由于这种复合溶剂需要进行回收后的精馏分离工序,因而存在能耗过高、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调节思路,将油墨中的溶剂改为最简单的单一组分溶剂,避免了溶剂回收后的分离过程,可直接回收得到纯净的单一组分溶剂。同时,由于刮刀将凹印版辊空白部分的油墨去除干净后,网穴之中存留的少量单一溶剂油墨因溶剂挥发性调节不便而存在干燥过快或干燥过慢的问题。为了解决采用单一组分溶剂所可能发生的干燥过快或干燥过慢的问题,本发明在采用单一组分溶剂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刮刀的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网穴之中存留的少量油墨在转移到承印物之前的存留时间,以配合单一组分溶剂的蒸发速率,进而控制凹版印刷的质量。通过这种新的调节方式,巧妙地避开了单一组分溶剂可能存在的挥发性调节不便的弊端,使单一组分溶剂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对凹版印刷行业的变革存在巨大的推动意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将原有的通过调节复合溶剂油墨的配方以控制凹版印刷质量的方法,改为采用最简单的单一溶剂油墨,通过调节凹版印刷中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以控制凹版印刷质量,有效避免了多组分溶剂所存在的难以分离、成本较高等弊端,且调节方式更为灵活简便;

2)通过建立数据库,能够根据实际凹版印刷时各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快速准确地得到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距离的预定值数据,避免了不同操作人员仅靠经验调整所存在的印刷一致性差、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弊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单一溶剂油墨进行凹版印刷:单一组分溶剂60份、树脂20份及颜料12份。其中,单一组分溶剂为正丙酯(也可选用乙酯),树脂为聚醚树脂,颜料为炭黑。该单一溶剂油墨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树脂加入至单一组分溶剂中,分散均匀后加入颜料,之后移入砂磨机中充分研磨。

凹版印刷质量控制方法为:采用上述单一溶剂油墨,通过调节凹版印刷中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改变凹印版辊网穴中存留的单一溶剂油墨在转移到承印物之前的存留时间,进而控制凹版印刷的质量。

其中,在调节凹版印刷中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时,压印点的位置保持不变,通过调节刮刀的位置,进而改变刮墨点的位置,并且在调节刮刀的位置后,刮刀相对于凹印版辊的角度、刮刀与凹印版辊之间的压力均保持不变。

实施例2:

一种凹版印刷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质量影响因素、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距离的关联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其中,质量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凹印版辊温度、凹印版辊上网穴深度、凹印版辊外径、压印胶辊硬度、承印物种类、单一溶剂油墨中的溶剂种类及印刷速度;

2)实际凹版印刷时,获取当前状态下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

3)根据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由数据库获取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距离预定值数据;

4)调节刮刀的位置,使刮墨点与压印点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定值。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