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角度印刷的自动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518发布日期:2020-05-22 22:0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角度印刷的自动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多角度印刷的自动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移印即把所需印刷的图案利用照相制版的方法,把钢版制成凹版再经由特制矽胶印头转印在被印物上,移印流程分为以下四点:一、由毛刷将油墨均匀覆盖在钢版上,二、由刮墨钢刀将多余油墨刮除,三、由印头下降到钢版将图案内的油墨沾起,四、由印头移位下降至产品将图案盖上。当需要印刷多种颜色及图案时,是在流水线上按顺序设置多个印刷装置,以此来达到多角度印刷的目的。

传统方式虽然能实现文字或图案等的印刷,但是印刷装置上的印版较大,被印物移动的距离较长,增加了印刷时间,降低了印刷效率,而且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添加油墨,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不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角度印刷的自动印刷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多角度印刷的自动印刷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撑腿,所述工作台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螺钉连接有按钮和柜体,所述工作台的右侧前后两端均焊接有基座,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四角均螺钉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顶端螺钉连接有顶板,位于前后方向的两个所述立板的内侧底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前后两侧均与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立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顶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气缸,且气缸与按钮电性连接,所述气缸的底端延伸出顶板的下表面螺钉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端四角均螺接有第一导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导杆的另一端延伸出顶板的上表面,所述横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螺钉连接有印刷机构;

所述印刷机构包括支撑板、圆筒、第一圆孔、钢圈、环形印版、刮板、橡胶圈和第一挡块;

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分别与横板的底端前后两侧螺钉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底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外壁右侧从前至后均开设有第一圆孔,两个所述钢圈的内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的外壁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钢圈的内环与轴承的外环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内环与圆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印版安装在钢圈的内侧,所述刮板安装在圆筒的外壁底端,且刮板与环形印版的内壁接触,所述钢圈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橡胶圈,所述第一挡块安装在钢圈的外侧底端,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下料机构。

优选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矩形筒、l形管、隔板、矩形板、第二圆孔、t形杆、第一弹簧、第二挡块、罐体、进料管、u形板、第二导杆、第二弹簧、滑块和活塞;

所述矩形筒内嵌在支撑板的外侧中部,且矩形筒的前侧延伸出支撑板的内侧壁,所述l形管的一端螺接在矩形筒的底端后侧,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与圆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安装在矩形筒的内腔前侧,所述矩形板相适配插接在矩形筒的内腔,且矩形板位于隔板的后侧,所述矩形板的上表面前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矩形板的前侧中心位置螺接有t形杆的一端,所述t形杆的另一端延伸出隔板的前侧表面螺接有第二挡块,所述t形杆的外壁套接有为矩形板提供向前侧弹力的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顶端螺钉连接有罐体,所述罐体的底端与矩形筒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螺接在罐体的后侧顶端,所述u形板螺钉连接在罐体的顶端,所述u形板的内腔顶板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导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与罐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外壁从上至下分别套接有第二弹簧和滑块,所述罐体的内腔底端插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端延伸出罐体的上表面与滑块的底端中心位置螺接。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圆孔从前至后间隙排列在圆筒的外壁右侧,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圆孔之间的间距为5cm。

优选的,所述环形印版的外壁与橡胶圈的外壁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l形管和罐体与矩形筒的连接处在同一垂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块的前侧表面为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多角度印刷的自动印刷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气缸、第一导杆和横板的配合可使两个印刷机构向下移动进入工作状态,印刷机构上的环形印版可对被印物进行滚动印刷,在两个印刷机构的配合下实现多种颜色和图案的印刷,同时下料机构可自动向环形印版内消耗的油墨进行自动添加,防止印刷出现缺墨的现象,从而在印刷时,与传统印刷方式相比,被印物移动的距离变短,缩短了印刷时间,提高了印刷效率,而且能实现油墨的自动添加,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更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构和下料机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构和下料机构右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按钮,3、柜体,4、基座,5、立板,6、顶板,7、滚筒,8、气缸,9、横板,10、第一导杆,11、支撑板,12、圆筒,13、第一圆孔,14、钢圈,15、环形印版,16、刮板,17、橡胶圈,18、第一挡块,19、矩形筒,20、l形管,21、隔板,22、矩形板,23、第二圆孔,24、t形杆,25、第一弹簧,26、第二挡块,27、罐体,28、进料管,29、u形板,30、第二导杆,31、第二弹簧,32、滑块,33、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多角度印刷的自动印刷设备,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撑腿,工作台1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螺钉连接有按钮2和柜体3,通过柜体3可对工具等存储,工作台1的右侧前后两端均焊接有基座4,将被印物架设在基座4的凹槽内,可对被印物支撑固定,工作台1的顶端四角均螺钉连接有立板5,立板5的顶端螺钉连接有顶板6,位于前后方向的两个立板5的内侧底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滚筒7,通过滚筒7对被印物进行控制,使被印物能在工作台1上水平移动,滚筒7的前后两侧均与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轴承的外环与立板5的内侧固定连接,顶板6的顶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气缸8,且气缸8与按钮2电性连接,气缸8的底端延伸出顶板6的下表面螺钉连接有横板9,横板9的顶端四角均螺接有第一导杆10的一端,通过第一导杆10对横板9进行固定,可使横板9平稳的上下移动,第一导杆10的另一端延伸出顶板6的上表面,横板9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螺钉连接有印刷机构;

印刷机构包括支撑板11、圆筒12、第一圆孔13、钢圈14、环形印版15、刮板16、橡胶圈17和第一挡块18;

两个支撑板11的顶端分别与横板9的底端前后两侧螺钉连接,支撑板11的内侧底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圆筒12,圆筒12的外壁右侧从前至后均开设有第一圆孔13,通过第一圆孔13便于油墨流出进入环形印版15内,两个钢圈14的内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圆筒12的外壁前后两侧转动连接,通过钢圈14对环形印版15和橡胶圈17进行支撑固定,确保环形印版15和橡胶圈17能同时旋转,钢圈14的内环与轴承的外环过盈配合,轴承的内环与圆筒12的外壁固定连接,环形印版15安装在钢圈14的内侧,通过环形印版15对被印物进行印刷,刮板16安装在圆筒12的外壁底端,且刮板16与环形印版15的内壁接触,刮板16可对环形印版15内壁上的油墨实现刮涂,确保油墨能牢固的贴附在环形印版15的内壁上,从而便于被印物的印刷,钢圈14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橡胶圈17,由于橡胶圈17为橡胶制成,具有高弹特性,可使橡胶圈17压紧在被印物上,增大橡胶圈17与被印物的摩擦力,从而使橡胶圈17能带动环形印版15稳定的旋转,第一挡块18安装在钢圈14的外侧底端,两个支撑板11的外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下料机构。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按钮2:型号为np2-e2001,连接有外接电源,用于驱动气缸8的启停;

气缸8:型号为sc80,可驱动横板9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下料机构包括矩形筒19、l形管20、隔板21、矩形板22、第二圆孔23、t形杆24、第一弹簧25、第二挡块26、罐体27、进料管28、u形板29、第二导杆30、第二弹簧31、滑块32和活塞33;

矩形筒19内嵌在支撑板11的外侧中部,且矩形筒19的前侧延伸出支撑板11的内侧壁,l形管20的一端螺接在矩形筒19的底端后侧,l形管20的另一端与圆筒12的端部固定连接,隔板21安装在矩形筒19的内腔前侧,矩形板22相适配插接在矩形筒19的内腔,且矩形板22位于隔板21的后侧,通过矩形板22对矩形筒19的内腔进行封闭,从而可控制l形管20与罐体27之间的关闭,矩形板22的上表面前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二圆孔23,当第二圆孔23向外侧移动时,第二圆孔23可使l形管20与罐体27之间连通,从而使罐体27内的油墨通过l形管20流入圆筒12内,矩形板22的前侧中心位置螺接有t形杆24的一端,t形杆24的另一端延伸出隔板21的前侧表面螺接有第二挡块26,t形杆24的外壁套接有为矩形板22提供向前侧弹力的第一弹簧25,第一弹簧25为旋转弹簧,弹性系数为35n/cm,第一弹簧25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支撑板11的外侧顶端螺钉连接有罐体27,罐体27用于对油墨进行密封存储,防止油墨风干,罐体27的底端与矩形筒19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进料管28螺接在罐体27的后侧顶端,u形板29螺钉连接在罐体27的顶端,u形板29的内腔顶板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导杆30的一端,通过第二导杆30对滑块32进行限位,从而可使滑块32稳定的上下垂直移动,第二导杆30的另一端与罐体27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导杆30的外壁从上至下分别套接有第二弹簧31和滑块32,第二弹簧31为旋转弹簧,弹性系数为25n/cm,第二弹簧31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二弹簧31利用自身的弹力为滑块32提供一个向下的弹力,从而使活塞33可将罐体27内的油墨压紧,罐体27的内腔底端插接有活塞33,活塞33的顶端延伸出罐体27的上表面与滑块32的底端中心位置螺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若干个第一圆孔13从前至后间隙排列在圆筒12的外壁右侧,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圆孔13之间的间距为5cm,通过多个第一圆孔13可使油墨从前至后均匀流入环形印版15内,从而可使油墨均匀分布在环形印版15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环形印版15的外壁与橡胶圈17的外壁在同一平面上,当印刷时,确保环形印版15与橡胶圈17都能与被印物接触,橡胶圈17可增强环形印版15旋转的稳定性,同时环形印版15在旋转印刷时不会出现遗漏的现象。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l形管20和罐体27与矩形筒19的连接处在同一垂直线上,当第二圆孔23移动至罐体27正下方时,确保l形管20和罐体27之间能够连通,从而便于罐体27内的油墨流出。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挡块26的前侧表面为斜面,当钢圈14带动第一挡块18顺时针旋转时,第一挡块18沿顺时针方向拨动第二挡块26的斜面,受t形杆24和矩形板22的限位作用,第二挡块26受自身斜面的作用受力反向发生改变,可使第二挡块26自动向外侧移动。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将收卷装置放在该装置的左侧,被印物放在基座4的凹槽内固定,再将被印物的一端从右至左从滚筒7与工作台1之间穿过固定在收卷装置上,打开进料管28,向上提起滑块32,在第二导杆30的导向作用下促使滑块32带动活塞33向上移动的同时挤压第二弹簧31,直至活塞33处于进料管28的上部,将需要的油墨注入罐体27内,松开滑块32,第二弹簧31通过滑块32推动活塞33向下移动与油墨接触,为油墨提供一个向下的推动,按下按钮2使气缸8启动,在第一导杆10的导向作用下气缸8驱动横板9上的两个印刷机构向下移动,直至印刷机构上的环形印版15和橡胶圈17与被印物接触,控制收卷装置对被印物进行收卷,被印物向左侧移动,受橡胶圈17的自身特性影响橡胶圈17与被印物之间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促使橡胶圈17、钢圈14、环形印版15和第一挡块18同时进行顺时针旋转,刮板16对环形印版15内的油墨进行刮涂,从而使环形印版15对被印物进行印刷,当第一挡块18与第二挡块26的斜面接触时,第一挡块18按顺时针挤压第二挡块26,位于印刷机构前后两侧的第二挡块26推动t形杆24和矩形板22向外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25,第二圆孔23使l形管20与罐体27连通,在第二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活塞33向下移动将油墨注入l形管20内,从而使油墨进入圆筒12内从第一圆孔13流出,对环形印版15内消耗的油墨进行补充,直至第一挡块18与第二挡块26脱离,第一弹簧25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推动矩形板22向内侧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可使l形管20与罐体27之间关闭,在两个印刷机构的配合下实现被印物的多种颜色和图案的印刷,从而在使用时,不仅可缩短被印物的运动距离,提高印刷效率,还能实现油墨的自动添加,节约了劳动力,更便于被印物的批量印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螺接”、“螺钉连接”、“焊接”、“安装”、“开设”、“插接”、“套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