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

文档序号:25491206发布日期:2021-06-15 21:5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印章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市场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分支机构众多,但是印章管理的模式还是和以前一样,大多数采用的是集中总部统一盖章或分子公司设立印章管理专员,用印人员要详细登记用印的主要事由、用章次数,连同要用印的全部材料交分管领导签批,在异地使用、签字时会带来很多不便。很多工作人员用章登记不详细,用印次数登记不准确,造成很多偷盖,多盖及违法盖章的情况,由于登记簿方式不方便事后核查及核对,因此纸质管理方式给企业的规范用章造成极大的困扰,而且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较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影响工作效率,延缓业务量的增长。

因此,亟待一种能缩短信息传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印章远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印章管理设备100、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和移动终端300,其中,所述印章管理设备100,用于验证印章授权人和印章使用人的身份后,接收移动终端200的指令对待盖章文件的图像进行盖章,其具体包括:微控制器模块101、显示模块102、身份认证模块103、印章移动模块104、印章锁定模块105、文件存放模块106、摄像头模块107、wifi模块108和以太网模块109,其中,所述显示模块102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显示印章所在位置和待盖章文件在文件存放模块106内的图像;所述身份认证模块103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验证所述印章授权人的身份是否有效、读取和验证所述印章使用人的身份;所述印章移动模块104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移动印章在所述显示模块102上的位置;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当收到盖章授权指令时,对所述待盖章文件进行盖章;所述摄像头模块107安装在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上,并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拍摄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并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和所述显示模块102;所述wifi模块108和所述以太网模块109均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与所述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和所述移动终端300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管理平台服务器200,用于提交用印申请,并将所述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和所述印章使用人的身份转发给所述移动终端300;所述移动终端300,用于受理所述用印申请,并远程查看和确认所述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和所述印章使用人的身份后下发所述盖章授权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保证了印章不在印章授权人身边时,印章授权人仍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常使用印章,提高印章使用效率及印章管理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102包括显示屏和触摸屏,其中,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用于除显示所述印章所在位置和所述待盖章文件在文件存放模块106内的图像外,还显示印章授权人身份、印章授权状态、印章使用记录,当显示所述印章位置时,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根据所述印章位置反馈信号,在所述显示屏上绘制虚线框;所述触摸屏重叠在所述显示屏上方,用于控制所述虚线框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认证模块103包括psam卡1031和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其中,所述psam卡1031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用于验证所述印章授权人的身份是否有效;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用于读取和验证所述印章使用人的身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章移动模块104包括位置检测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和执行机构模块,其中,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多个限位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校准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位置;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1041、光轴1042和丝杠1043,所述执行机构模块为安装有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的龙门架,所述光轴1042和所述丝杠1043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指令时,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1041转动,所述步进电机1041带动所述丝杠1043旋转,所述丝杠1043推动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在所述光轴1042上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包括存放印章的箱体和印章感应传感器,其中,所述箱体带有电动翻盖1051、推动印章的丝杠1052和带动印章旋转的舵机1053,当收到盖章指令时,所述电动翻盖1051打开,所述印章移动模块104中的步进电机1041带动所述推动印章的丝杠1052旋转,将印章1054从所述箱体内推出,所述舵机1053带动印章1054旋转,使印章1054在合适角度下给所述待盖章文件盖章;所述印章感应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感应印章锁定模块105中是否有印章1054,同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块107跟随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移动,还通过所述wifi模块108或所述以太网模块109将所述待盖章文件的图像传输到所述管理平台服务器20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文件存放模块为一个上方开口的箱体,安装在印章管理设备100底部,并可自动地推拉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章管理设备100还包括:存储模块110、电源模块111和扬声器112,其中,所述存储模块110采用sd存储卡,用于存储印章使用人信息、印章授权人信息、盖章时间、盖章文件、wifi地址和密码、管理平台服务器200ip地址和缓存数据;所述电源模块111为开关电源,用于为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1、所述显示模块102、所述身份认证模块103、所述印章移动模块104、所述印章锁定模块105、所述摄像头模块107、所述wifi模块108、所述以太网模块109、所述存储模块110和所述扬声器112提供电能;所述扬声器112用于发出语音提示,以引导所述印章使用人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章管理设备100外壳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电性连接电源模块110。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的的程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印章管理设备的外壳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印章管理设备的内部机械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印章管理设备的内部机械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100-印章管理设备、101-微控制器模块、102-显示模块、103-身份认证模块、1031-psam卡、1032-身份证读取装置、104-印章移动模块、1041-步进电机、1042-光轴、1043丝杠、105-印章锁定模块、1051-电动翻盖、1052-推动印章的丝杠、1053-带动印章旋转的舵机、1054-印章、1055-龙门架、106文件存放模块、107-摄像头模块、108-wifi模块、109-以太网模块、110-存储模块、111-电源模块、112-扬声器、200-管理平台服务器和30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系统10包括:印章管理设备100、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和移动终端300。

其中,印章管理设备100,用于验证印章授权人和印章使用人的身份后,接收移动终端的指令对待盖章文件的图像进行盖章。管理平台服务器200,用于提交用印申请,并将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和印章使用人的身份转发给移动终端300。移动终端300,用于受理用印申请,并远程查看和确认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和印章使用人的身份后下发盖章授权指令。

进一步地,印章管理设备100包括:微控制器模块101、显示模块102、身份认证模块103、印章移动模块104、印章锁定模块105、文件存放模块106、摄像头模块107、wifi模块108和以太网模块109。

显示模块102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显示印章所在位置和待盖章文件在文件存放模块106内的图像。

具体地,显示模块102包括显示屏和触摸屏,显示屏用于显示印章所在位置、印章授权者身份、印章授权状态、印章使用记录、待盖章文件在文件存放模块内的图像,显示屏与微控制器模块电性连接,显示印章位置时,微控制器模块101根据印章的位置反馈信号,在显示屏上绘制一个虚线框,该虚线框即代表印章的位置;触摸屏重叠在显示屏上方,可在显示屏上显示虚拟按键,虚拟按键可以控制虚线框移动,虚线框移动时,印章也跟随虚线框移动,以使印章在文件合适的位置盖章。

身份认证模块103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验证印章授权人身份是否有效、读取和验证印章使用人的身份。

具体地,身份认证模块103包括psam卡1031和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其中,psam卡1031电性连接微控制器模块101,用于验证印章授权人身份是否有效;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电性连接微控制器模块101,用于读取和验证印章使用人身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psam卡1031对印章授权人进行身份认证,psam卡1031中存放唯一密钥,印章授权人在移动终端app注册账号后,账号内存放与psam卡1031相同的密钥,移动终端300与印章管理设备100的每一次数据通信,都必须先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先由移动终端300和印章管理设备100其中一方产生一个随机数,双方分别用自身的密钥计算随机数得到一个值,然后比较随机数计算的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双方密钥相同,即身份认证成功,印章授权人员才可在移动终端app上对印章管理设备100进行授权操作。

印章移动模块104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移动印章在显示模块102上的位置。

具体地,印章移动模块104包括位置检测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和执行机构模块,其中,位置检测模块包括多个限位开关,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校准印章锁定模块105位置;动力传动模块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1041、光轴1042和丝杠1043,步进电机1041与步进电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与微控制器模块电性连接,步进电机1041转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杠1043机械连接,为移动印章提供动力;执行机构模块为安装有印章锁定模块105的龙门架1055,光轴1042和丝杠1043安装在龙门架1055上,即动力传动模块与执行机构模块机械连接,龙门架1055由动力传动模块驱动,沿水平x轴方向移动,印章锁定模块105可在龙门架1055上沿水平y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印章锁定模块可以在水平方向任意移动,印章授权人可在待盖章文件的任意位置进行盖章,提高了盖章的灵活性。

当印章移动模块104接收到微控制器模块101指令时,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1041转动,步进电机1041带动丝杠1043旋转,丝杠1043推动印章锁定模块105在光轴1042上滑动。

印章锁定模块105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当收到盖章授权指令时,对待盖章文件进行盖章。

具体地,印章锁定模块105包括存放印章的箱体和印章感应传感器,其中,

箱体带有电动翻盖1051、推动印章的丝杠1052和带动印章旋转的舵机1053,当收到盖章指令时,电动翻盖1051打开,印章移动模块104中的步进电机1041带动推动印章的丝杠1052旋转,将印章1054从箱体内推出,舵机1053带动印章旋转,以使印章1054有一个合适的角度在待盖章文件上盖章;

印章感应传感器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感应印章锁定模块105中是否有印章1054,同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微控制器模块101。

换句话说,印章锁定模块105上设计有锁定装置,印章锁定模块105是一个箱体,箱体内存放印章1054,箱体顶部有一个推杆,用于将印章1054推出箱体,推杆与印章1054之间机械连接一个微型舵机1053,推杆的轴线与舵机轴相平行,该舵机1053用于旋转印章,使印章1054可以在合适的方向盖章,箱体底部有一个电动翻盖1051,当印章管理设备未被授权时,电动翻盖1051处于关闭状态,印章1054不能被推出箱体,当印章管理设备收到授权时,电动翻盖1051打开,印章1054可以被推出箱体进行盖章,从而提高了印章使用的安全性。

文件存放模块106为一个上方开口的箱体,用于存放待盖章文件,安装在印章管理设备100底部,与印章管理设备100机械连接,并可自动地推拉滑动。

摄像头模块107安装在印章锁定模块105上,跟随印章锁定模块105移动,并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实时拍摄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并传输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模块101将图像信息传输到显示模块102,并通过wifi模块108或者以太网模块109传输到管理平台服务器200,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再传输到移动终端300上,印章使用者可以在显示模块102上查看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印章授权者则可通过移动终端300上远程查看待盖章文件的图像,防止文件出现替换、造假等情况。

wifi模块108和以太网模块109均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用于与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和移动终端300进行数据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两种方式连接网络,使用wifi模块108联网和使用以太网模块109联网,使用wifi模块108联网的优点是设置好wifi名称和密码后,印章管理设备100可以在路由器信号范围内任意移动,省去繁琐的网线,但是网络稳定状况取决于路由器的质量,使用以太网模块109联网需要有线连接,使得印章管理设备不方便移动,但是网络状况相比wifi模块要稳定。因此,本发明移动终端300可以通过网络与印章管理设备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移动终端300通过网络与管理平台服务器200进行数据交换,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再通过网络与印章管理设备100进行数据交换,最终达到移动终端300控制印章管理设备100的目的。

进一步地,印章管理设备100还包括:存储模块110、电源模块111和扬声器112,其中,

存储模块110采用sd存储卡,用于存储印章使用人信息、印章授权人信息、盖章时间、盖章文件、wifi地址和密码、管理平台服务器200ip地址和缓存数据,此外,还存储了印章的使用信息,每一次使用印章后,印章管理设备100都会生成一条印章使用记录并将该记录保存在sd卡中,该记录包含印章使用人的信息、印章授权人的信息、盖章时间、盖章文件,印章授权人可在移动终端app登录账号,随时查看印章使用记录,提高了印章管理的便利性。

电源模块111为开关电源,用于为微控制器模块101、显示模块102、身份认证模块103、印章移动模块104、印章锁定模块105、摄像头模块107、wifi模块108、以太网模块109、存储模块110和扬声器112提供电能;

扬声器112用于发出语音提示,以引导印章使用人操作。

进一步地,印章管理设备100外壳上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电性连接电源模块110。

移动终端300为印章授权人使用的终端app,印章使用人操作印章管理设备100提交用印申请后,印章授权人可在移动终端300上受理申请,并可远程查看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和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确认待盖章文件和申请人身份信息无误后,印章授权人可在移动终端300上给印章管理设备100下发盖章授权指令。

接下来,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具体为:由印章使用人操作印章管理设备100发出用章申请时,需要印章使用人将本人身份证放在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上进行印章使用人身份认证,显示屏显示出本人的身份信息,印章使用人确认信息后,印章管理设100备自动打开文件存放模块106,要求放入文件,放入文件后,文件存放模块自动关闭,随后印章使用人按下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提交用章申请;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将用章申请转发给移动终端300,印章授权人在移动终端300收到用章申请后,可在移动终端300上查看印章使用人的身份信息和待盖章文件的详细内容,查看内容无误后,印章授权人进行身份认证,认证成功后,在移动终端300下发授权指令给印章管理设备100;印章使用人在印章管理设备100上再次将本人身份证放在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上,验证本人身份后,印章使用人通过印章管理设备上的触摸屏操作印章移动并进行盖章。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含印章管理设备100、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印章管理设备100中,微控制器模块101采用单片机stm32f103vet6,显示模块102使用tft液晶屏,通过fsmc(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接口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

身份认证模块103使用psam卡1031,psam卡1031通过usart接口与微控制器模块101通信。

摄像头模块107使用ov2640,通过sccb接口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

以太网模块109采用w5500芯片,通过spi接口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

wifi模块108采用esp8266芯片,通过usart接口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

电源模块111采用开关电源,输入为110v~220v交流电压,输出为直流24v、直流5v、直流3.3v分别给其他模块供电。

存储模块110采用8g的sd卡,通过sdio接口与微控制器模块101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印章管理设备上电后,首先进行硬件初始化,使各个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然后印章锁定模块105回归原点,具体步骤如下:微控制器模块给步进电机驱动器发出脉冲信号,控制步进电机1041转动,步进电机1041带动丝杠1043旋转,丝杠1043推动龙门架1055在光轴1042上滑动,龙门架1055沿着y轴方向移动,所述y轴是指正对着印章管理设备100,从前往后方向为y轴正方向,印章锁定模块105安装在龙门架1055横杆上,步进电机1041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印章锁定模块105在龙门架1055移动,所述传动机构为光轴1042和丝杠1043,光轴1042和丝杠1043安装在龙门架1055上,步进电机1041带动丝杠1043旋转,丝杠1043推动印章在光轴1042上滑动,印章锁定模块105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x轴是指正对印章管理设备100,自左向右方向为x轴正方向。

更进一步地,印章锁定模块105中的步进电机1041带动丝杠1043旋转,丝杠1043推动印章缩回印章锁定模块105的箱体内,电动翻盖1051自动关闭。

印章归位后,显示模块102开始显示欢迎界面,然后设备开始检测周围是否有可用的wifi信号,如果确定有可用的wifi信号,stm32f103vet6发送at指令给wifi模块108(esp8266)启动wifi连接,否则stm32f103vet6发送指令给以太网模块109(w5500)启动以太网连接,如果连接失败,则显示屏提示网络连接失败。

网络连接成功后,stm32f103vet6通过wifi模块108或者以太网模块109发送报文申请连接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并监听管理平台服务器200的消息。

印章使用人开始在印章管理设备100上进行用章申请操作,印章使用人将本人身份证放在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上,显示屏随后显示出印章使用人的身份信息,印章使用人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显示屏上的“下一步”按钮,文件存放模块106自动打开,扬声器112语音提示印章使用人将待盖章文件放入文件存放模块106,点击显示屏上的“下一步”按钮,文件存放模块106自动关闭,点击显示屏上的“提交申请”按钮,显示屏显示“已提交”字样,此时,印章使用人的用章申请成功提交到管理平台服务器200。

用章申请成功提交后,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将申请信息下发给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当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收到用章申请后,印章授权人打开app,登录账户,开始进行身份认证,app通过管理平台服务器200发送身份认证指令给印章管理设备100进行授权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采用双向认证方式,双向认证分为外部认证和内部认证。

外部认证步骤: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产生一个随机数通过云平台发送给印章管理设备100,印章管理设备100用其自身的密钥计算随机数,得到一个随机数密文,然后将这个随机数密文返回给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用自身密钥解密这个随机数密文得到随机数明文,如果这个随机数与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一开始产生的随机数一致,则外部认证成功。

内部认证步骤:印章管理设备100产生一个随机数通过云平台发送给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印章授权人终端app300用自身的密钥计算随机数得到随机数密文,然后发送随机数密文给印章管理设备100,印章管理设备100用自身的密钥解密后得到随机数明文,如果这个随机数明文与印章管理设备100一开始产生的随机数一致,则内部认证一致。

内部认证和外部认证成功后,说明印章授权人app300账户与印章管理设备100所持密钥一致,即印章授权人身份认证成功。

身份认证成功后,印章授权人在移动终端app300查看待盖章文件的详细内容,查看内容无误后,印章授权人在移动终端app300下发授权指令给印章管理设备100,印章管理设备100收到授权指令后,扬声器112发出语音,提醒印章使用人再次将身份证放在身份证读取装置1032上,印章管理设备100将此次的身份信息与第一次申请人输入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证明是印章使用人本人操作,此时印章管理设备100上的显示模块102显示出待盖章文件的图像,同时,待盖章文件图像上显示一个与印章大小相同的虚线框,该虚线框代表印章当前所在位置,印章使用人通过触摸显示屏上的虚拟按键控制虚线框移动和旋转,从而驱动步进电机1041和舵机1053,使得印章同步移动和旋转,以在待盖章文件的合适位置和角度盖章。

盖章完成后,印章缩回印章锁定装置内,并回归原点,文件存放模块自动打开,以便取出盖章文件,同时印章管理设备生成一条盖章记录,并把记录存储在sd卡中,做到盖章记录随时可查,提高了印章管理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远程授权印章智能管理系统,保证了印章不在印章授权人身边时,印章授权人仍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常使用印章,提高印章使用效率及印章管理的安全性。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