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24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
首先参见附

图1,此图为部件分解图,它表示了一个喷墨记录头的例子。该记录头有一块带墨水喷出口的孔板400a;一块开有槽41b的顶板1300a;以及一块有发热部件101的加热器板100,顶板上的槽构成与相应的喷出口连通的墨水通道,发热部件为电热换能器,以便产生热能,促使通道中的墨水喷出。还设有一个墨水入口1500a,将墨水输入墨水通道中。
通常,使用孔板的目的在于使得确定出孔的表面材料一样,以防止由于墨水喷出的方向偏离而造成顶板和加热器板之间的湿润度不一样。
带有这种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装有一个防止墨水干涸、并可恢复喷墨操作的帽盖,恢复喷墨时,墨水通过喷出孔被吸入,以便校正不合适的喷墨。
此外,当墨水连续不断地喷出时,墨滴可能会从记录纸上反溅到孔板表面,或者空气中的墨水湿气会积聚在该表面上,这样可能会使墨水喷注不合适,或者中断喷墨。为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常用一块由橡胶或吸液材质制作的擦板将表面上的墨水擦掉。
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保证用帽盖使足够的孔板面积能密封起来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孔板400a四周端部密封处粘结起来,以增大密封面积。
然而,这又会在端部密封处和孔板400a之间形成台阶。当用擦板擦掉残留在孔板上的墨水时,墨水可能会留在台阶上,擦板也可能会漏擦孔板的部分表面,或者,由于有台阶而使擦板振动,因而造成擦拭不均匀。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其喷墨头上可加盖,或者以较好的方式擦拭墨水。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它能以较好的方式擦掉残留在孔板上的墨水。
本发明的又一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它能以较好的方式将喷墨头密闭地盖上帽盖。
本发明的再一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其中孔的成形较容易。
本发明进一步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其孔板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还有一个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其墨水喷出口制作方便,且能保持喷出口表面平滑。
本发明又一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该装置在将帽加盖在喷墨头上时,可防止由毛细管现象形成的墨水弯月面缩回,从而使记录工作保持稳定。
本发明再有一个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其擦液工作完成得很好,不会留下别的东西。
本发明另一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它可以在垂直于孔行的方向上擦拭孔板表面,如果需要,也可以在平行于孔行的方向上擦试。
本发明进一步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其中喷墨头在喷墨装置上安装的活动余地较大。
参见图18,在上述结构的喷墨记录头中,当将一个与顶板成一体的板状部件和支承板相连接时,可将粘结剂涂在墨水供给部件5和加热器板1以及带槽的顶板2之间的接缝10a和10b上,还涂在孔板和支承板的接缝上。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粘接。可是,孔板4和支承板3前端之间的缝隙很小,因此,密封剂渗入缝隙内的深度不够,由于此原因,在一些情况下,粘接就不够牢固。用这种结构的喷墨头实现恢复喷墨操作时,在孔板和支承板3之间没有与外界隔绝的密封空间,因而不足以使其恢复喷墨。在盖帽操作中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此外,由于粘接强度不够,它们彼此还可能脱开。
加热器板、支承板1和带槽的顶板2所形成的喷墨头基板之间的缝隙10a和10b是不均匀的,由于其不均匀,密封材料就不可能均匀地渗透到缝隙内,因而可能某些部位渗入的密封材料不够,或者某些部位又渗透得太多。这样,喷墨头基板可能会脱开墨水供给部件。而且由于密封材料隆起,其外表还会受到破坏。
此外,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头,它的每两部件间的粘接和密封是很好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进行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来。
图1为喷墨头的部件分解透视图,本发明就是以这种喷墨头为出发点的。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墨水喷注盒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3为该墨水喷注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4是从侧面所看到的墨水喷注盒的墨水贮存容器的外形透视图,喷墨头就安装在该侧面。
图5是安装在墨水喷注装置支架上的墨水喷注盒的顶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墨装置的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墨头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喷墨头的侧视图。
图9是完成本发明另一任务的喷墨头的侧视图。
图10是完成本发明的又一任务的喷墨头的部件分解图。
图11是用于图10所示的喷墨头盖帽中调节帽内压力的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喷墨头的透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喷墨头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喷墨头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喷墨头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16是在垂直方向擦拭时,喷墨头的侧视图。
图17是在水平方向擦拭时,喷墨头的侧视图。
图18是传统的喷墨头的正面图。
图19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墨头的断面图。
图19B是从注入侧所见的图19A的喷墨头的正面图。
图19C是支承底板的透视图。
图20A、20B和20C表示了构成喷墨头的支承板的其它实例。
图2、3、4、5和6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墨组件IJU,喷墨头IJH,墨水贮存容器IT,墨水喷注盒IJC,喷墨头支架HC,喷墨记录装置总装配单元IJRA,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相应部件的结构将在下面描述。
从透视图3中可以看到,该实施例的墨水喷注盒IJC具有一个较大的容纳墨水的空间,喷墨组件IJU的端部从墨水贮存容器IT的前侧略向外凸出。借助于合适的定位装置,可将墨水喷注盒IJC安装在总装配单元IJRA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墨头支架HC(图5)上的合适位置处,且保持电联结,这种电联结将在以后加以描述。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种活动式喷墨头,它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架HC上。图2-6中揭示的结构包括各种新的特征,下面将先对这些新特征进行大概描述。
(ⅰ)喷墨组件IJU喷墨组件IJU属于使用电热换能器的气泡喷墨记录型,换能器用以产生热能,根据发出的电信号而形成墨水的汽化薄层。
参见图2,该组件包括一块加热器板100,板上有一行行排列在硅基板上的电热换能器(喷出加热器)和由铝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导电条,以便给换能器供电。电热换能器和导电条均用薄膜成形工艺制得。插接板200与加热器板相联接,它具有与加热器板100的导电条相似的导电条(如用导线焊接技术连接)以及设置在线的端部、用以接收来自记录装置总装配单元的电信号的接点201。
顶板1300上设有槽和共用存液室,上述槽形成了将相邻的墨水通道分开的隔墙,存液室用以贮存流入各墨水通道中的墨水。顶板1300和墨水注入孔1500为一整体;墨水注入孔接收来自墨水存贮容器IT的墨水,并将墨水导入共用存液室内。同时还有一块孔板400,板上许多与墨水通道相对应的墨水喷出口。整个模铸的材料最好是聚砜,也可用其它模塑树脂材料。
支承部件300由金属制成,其作用是以平面的形式支承插接板200的后侧,且构成喷墨组件IJU的底板。限位弹簧500成“M”状,其中心部位以轻微的压力顶在公用存液室上。压板501借助于输送管压力集中地压在部分液体通道上,最好是压在与喷出口相邻的部分液体通道上。为了夹紧加热器板100和顶板1300,限位弹簧500的腿穿过支承板300上的孔3121,并与支承板300的背面接触,这样,弹簧500的腿和压板501所产生的总推力就夹紧了加热器板100和顶板1300。支承板300上有定位孔312、1900和2000,这些孔与两个定位销1012以及墨水贮存容器IT的定位、并经熔合而固定成的销1800和1801相啮合。此外,该支承板的背面还有销钉2500和2600,以用于使其与总装配单元IJRA的喷墨头支架HC定位。
另外,为了从墨水贮存容器中供给墨水,支承部件300有一个孔320,一根墨水供给管2200穿过该孔,此墨水供给管将在后面描述。用粘接剂之类的东西将插接板200安装在支承部件300上,支承部件300有两个凹槽2400,槽2400靠近定位销2500和2600。
如图3所示,组装成的墨水喷注盒IJC有一个带凸出体的喷墨头,该凸出体的三个侧面都有许多平行的槽3000和3001。凹槽2400和2400位于顶部和底部平行槽的延长部分上,以防止别的东西沿槽流到销子2500和2600上。图5所示的具有平行槽3000的盖板800构成了墨水喷注盒IJC的一个外壳,并和墨水贮存容器一起确定了容纳喷墨组件IJU的空间。有许多平行槽3001的墨水供给部件600有一根墨水导流管1600,该导流管和上述墨水供给管2200相通,并悬臂地位于墨水供给管2200旁边。为了保证在导流管1600和墨水供给管2200的固定侧的毛细管作用,插入一个密封销钉602。
垫圈601使墨水贮存容器IT和墨水供给管2200间的连接部分保持密封。在供给管的墨水贮存容器侧端设置有过滤器700。墨水供给部件600是模制的,因此生产成本低,而且安装精度高。此外,即使墨水供给部件600是批量生产,导流管1600的悬臂式结构仍能确保系统管1600和墨水入口1500之间压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只要简单地在压紧状态下,在墨水供给部件侧处使用流动的密封粘接剂就一定能实现全部连通。将墨水供给部件600后侧销钉(未示出)插进并穿过支承件300上的孔1901和1902中,再将销钉穿过支承部件300的后侧处的凸出部分加热熔合,就可将墨水供给部件600固定到支承件300上。加热熔合了的略凸出部分处于喷墨组件(IJU)的槽(未示出)内,喷墨组件(IJU)安装在墨水贮存容器IT的侧面,这样,该组件IJU就安装合格了。
ⅱ)墨水贮存容器IT墨水贮存容器由主体1000,墨水吸收材料和盖1100组成。墨水吸收材料900从组件(IJU)安装侧相对的一侧插入主体1000中,然后盖1100封闭主体。
这样墨水吸收材料900就装于主体1000中。墨水供给口1200的作用是向由上述部件100-600组成的喷墨组件IJU供给墨水,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在组件IJU被装于主体的一部分1010上之前,作为墨水注入口最初将墨水供入墨水吸收材料900内。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通气口和该供给口可供给墨水。为了能正常供应墨水,在主体1000的内表面上制有肋2300,在盖1100的内侧制有肋2301和2302,上述肋能有效地将墨水贮存容器内存墨水区的墨水从通气口一侧连续地输送到离墨水供给口1200最远的主体角落。因此,为了以较好的方式均匀地配给墨水,最好由供给口1200供给墨水。实际上,这种供给墨水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本实施例中,肋片2300的数目为4,而且肋片2300沿与邻近墨水贮存容器主体后侧的支架的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借助于这些肋片,可以防止吸墨材料900与主体后侧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设在盖1100内表面上的肋片2301和2302大体上位于肋片2300延伸处,但是与大肋2300相比,肋片2301和2302的尺寸较小,就象是分隔开的肋片似的,这就使得由肋片2301和2302所形成的空气隙比肋片2300所形成的空气隙大。肋片2302和2301,布置在盖1100的整个面积上,盖的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一半。因为设置了肋片,即使离供给口1200最远的吸墨材料角落区的墨水也能稳定而可靠地通过毛细管作用输送到入口处。为了使墨水喷注盒内部与外部空气相通,在盒体上开有一个通气口,通气口1400内部有防水材料1400,以防止内部的墨水通过通气口1400漏出。
墨水贮存容器IT内的容纳墨水的空间大体上为长方体,长侧朝向支架移动方向,因此,上述肋片的安排非常有效。当长侧沿支架移动方向延伸,或当墨水容纳空间为立方体时,肋片最好布置在盖1100内部的整个表面上,以使吸墨材料900能稳定地供给墨。从在有限空间内尽可能多地容纳墨水的观点出发,最好采用立方体结构。但从所用墨水应只占墨不贮存容器中最小可利用部分来考虑,应在构成一角的两个表面都设置肋片。
在本实施例中,墨水贮存容器IT的内肋2301和2302大体上均匀分布在墨水吸收材料的厚度方向上,该墨水吸收材料也是长方体结构。由于墨水贮存容器IT内空气压力分布均匀,当使用墨水吸收材料中的墨水时,残留在墨水吸收材料中不能利用的墨水基本上为零,因此,这种结构是非常有效的。肋片最好设置在圆弧外侧的一个表面或几个表面上,该圆弧的中心在矩形墨水吸收材料顶面墨水供给口1200上的凸出位置处,圆弧的半径等于矩形的长边,这样一来,在圆板外侧的墨水吸收材料可很快地形成大气压力。墨水贮存容器IT的通气口的位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位置,只要能很好地将大气导入设有肋片的地方,其它位置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墨水喷注盒IJC的后侧是平的,因而安装到该装置中所需的空间最小,而容纳墨水的容量最大。因而减小了装置尺寸,同时使更换喷注盒的频繁程度减至最小。为了利用使喷墨装置IJU成一体的空间的后部空间,设置了一个有通气口1401的凸体。凸体的内部基本上是空的,空间1402的作用在于沿墨水吸收材料的厚度方向均匀地向墨水贮存容器IT中提供空气。由于上述这些特征,总的来说,这种喷注盒比传统喷注盒性能更好。其供气空间1402比传统喷注盒也要大得多。此外,通气口1401设在上部,因此,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或其它原因,墨水溅出吸收材料,供气空间1402能暂时保留墨水,使得这些墨水仍被吸回到吸收材料内。因此,减少了墨水的浪费。
参见图4,该图示出了墨水贮存容器IT的一个表面的结构,组件IJU就安装在该贮存容器上。两个定位销1012处于线L1上,该线通过孔板400上一排喷出口的真正中心,并和墨水贮存容器IT的底面平行,或者与支承墨水存贮器的支架的基准面平行。销子1012的高度稍低于支承件300的厚度。销子1012的作用是正确地安装支承件300。该图的延伸部分(右边)有一棘爪,装有卡子4001的支架的直角啮合面4002和该棘爪啮合。因此,使喷墨组件跟支架相对定位的力就作用在与包括线L1在内的基准面平行的平面内。由于墨水贮存容器的安装精度相当于记录头喷出口的精度,这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结合附图5对此进行描述。
与固定孔1900和2000相应的,用来将支承件300固定到墨水贮存容器IT一侧的销子1800和1801比销子1012长,因而它们能穿过支承件300,为使支承件300能固定到侧面,可将凸出部分熔合。当画出通过销钉1800并垂直于线L1的线L3和通过销钉1801并垂直于线L1的线L2时,供给口1200的中心基本上在线L3上,供给口1200和供给管2200间的联接是稳定的,因此,即使喷注盒脱落,或者即使撞击喷注盒,所加到连接处的力可减到最小。此外,由于线L2和线L3不重合,由于销钉1800和1801设置在邻近销钉1012的地方,而销钉1012更接近于喷墨头的墨水喷注出口,使喷墨组件与墨水贮存容器的相对配置进一步得到改善。在该图中,曲线L4表示在安装墨水供给部件600时,该部件外壁的位置。由于销钉1800和1801在曲线L4上,这些销钉能有效地克服喷墨头IJH端部结构的重量,以及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安装精度。
墨水贮存容器IT的端部销钉2700跟支架前板4000上的孔相啮合,以防止墨水喷注盒严重地偏离出该位置。止动器2101跟支架HC的没有画出来的杆啮合,当墨水喷注盒IJC可转动地安装合格时(这种情况将在下面描述),止动器2101处于低于杆的位置,这样,即使受到一个有害的、能导致喷注盒离开其正确位置的向上的力,仍然能便其保持合理的安装状态。将组件IJU装入墨水贮存容器IT后,用盖800将墨水贮存容器盖上。因而,除组件底部以外,组件IJU均被封闭起来。未封闭的底部可以使喷注盒IJC安装到支架HC上,而且底部紧挨着支架HC,因此喷墨组件基本上六个面都被围起来了。这样由于该封闭空间内的喷墨头IJH发出的热能有效地保持所围空间的温度。
可是,如果墨水喷注盒IJC长时间地连续工作,上述温度会稍有升高。为了防止温度升高,喷注盒IJC的顶部表面开有一条缝1700,该缝的宽度小于所封闭的空间,此缝增强了自然热辐射,从而能防止温度升高,同时,整个组件IJU的温度均匀分布也不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墨水喷注盒IJC装好后,墨水从喷注盒内部经过供给口1200,支承部分300上的孔320和墨水供给部件600后侧上的入口进入墨水供给部件600的空腔内。墨水从墨水供给部件600的空腔经过出口、供给管和顶板1300上的入口1500流入公用室中。为了保证气密封,用硅橡胶或丁基橡胶之类材料将连通墨水通道的各连接处密封起来。
在该实施例中,顶板1300由耐墨水的树脂材料制成,例如由聚砜、聚醚砜、聚苯醚、聚丙烯制成。顶板可以与孔板400在模子中,一起模制成一个整体。
如前所述,构成总体所必要的部件包括墨水供给部件600,顶板1300,孔板400及与其成一体的部件以及墨水贮存容器主体1000。因此,组装精度提高了,而且批量生产也很方便。部件数比传统的装置少,因而可以确保性能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但装后的外形是墨水供给部件600的顶部603与带缝1700的顶板的一端相结合,致使形成如图3所示的缝S。其底部604和一块粘有墨水贮存容器IT底盖800的薄板的供给端部4011相结合,从而形成一条与缝S相类似的缝(未画出)。墨水贮存容器IT和墨水供给部件600之间的这些缝能有效地增强热辐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应该加在墨水贮存容器IT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供给部件,或者加到了喷墨组件IJU上。
上述各结构都是有其显著的优点,若将它们彼此组合在一起,其优点就更加突出了。
(ⅲ)将墨水喷注盒JIU安装到支架HC上。
图5中,压纸卷筒5000操纵记录中号纸部使其从下到上行进。支架HC可沿压纸卷筒5000运动。支架HC由前板4000,用于电连接的支承板4003和定位卡子4001组成。前板4000厚2mm,紧靠压纸卷筒。当喷注盒IJC装在支架上时,前板4000紧靠墨水喷注盒IJC的前侧。支承板4003支承柔性板4005,该柔性板有与墨水喷注盒IJC的插接板200上的接头201相应的凸缘2011,和产生把柔性板4005的后侧推至接头201上的弹力的橡胶垫板4007。定位卡子4001的作用在于把墨水喷注盒IJC固定在记录位置。前板4000有两个与上述喷注盒的支承件300的定位销2500和2600相对应的定位凸面4010。安装好喷注盒后,前板受到垂直于凸面4010方向的力。因此,在前板的压纸卷筒侧沿受力方向延伸了一些加强肋(未画出)。当安装喷注盒IJC时,使加强肋从前侧面位置L5处朝压纸卷筒略凸出(大约凸出0.1mm),这些加强肋的作用就象喷墨头保护凸起一样。支承板4003上也有许多沿垂直于上述前板加强肋的方向延伸的加强肋4004。加强肋4004的高度从压纸卷筒侧到卡子4001侧逐渐降低。这样,当安装喷注盒时,该盒如图5所示的那样倾斜。
在支承板4003的下部左面,即靠近卡子的位置有两个附加定位面4006。定位面4006与靠近附加定位面4006的凸面4010相对应,喷注盒受到一个与喷注盒通过上述安装凸面4010所受到的力方向相反的力,从而使电接触牢固。在上、下凸面4010之间,有一个垫片接触区,以便能测定与凸缘2011相应的橡胶板4007的凸起的变形量。当喷注盒IJC固定在记录位置时,上述定位面就会跟支承部件3000的表面相接触。在该实施例中,支承部件300上的接点201相对于线L1对称分布,因此,橡胶板4007各凸起的变形量是均匀的,从而使凸缘2011和接点201的接触压力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接点201被布置成两行和上、下两排。
卡子4001上有一个与固定销4009相配合的细长孔。利用细长孔所提供的活动范围,卡子4001能在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再沿压纸卷筒5000向左移动,因此,墨水喷注盒IJC被安装到支架HC上。定位卡子4001的这种可动机构可采用另一种结构来完成,但最好采用杠杆或类似结构。在卡子4001转动过程中,喷注盒IJC从图5的位置朝压纸卷筒侧的位置移动,而定位销2500和2600移到与定位面4010相配合的位置。然后卡子4001朝左移动,使卡子表面4002跟喷注盒IJC的棘爪2100相接触,而墨水喷注盒IJC在一个水平面内围绕定位面2500和定位凸起4010之间的接触点回转,使得接点201和凸缘2011相互接触。当卡子4001锁上时,就能保持在固定或锁紧位置,从而使接点201和凸缘2011之间、定位部件2500和4010之间、竖直面4002和棘爪竖直面之间、支承部件300和定位面4006之间同时接触,这样,喷注盒IJC就完全安装在支架上。
(ⅳ)装置总装配图6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透视图。驱动电机5013正反转动带动了传动齿轮5011和5009,从而驱动螺杆5005旋转。螺杆上有螺旋槽5004,支架HC上的阳螺纹(未画出)跟螺旋槽啮合,因此,支架HC可在a、b方向上来回移动。一个纸张限制板5002将压纸卷筒上的纸张限制在支架移动范围的上方。静止位置探测器5007和5008是光电偶,用以检测支架上的杆5006的出现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可改变电机5013的旋转方向。支承部件5016使记录头的前侧面支承到为记录头盖帽部件5022上。抽吸装置5015的作用是通过帽上的孔5023吸记录头,以便使记录头恢复喷墨。
由移动部件5019操纵清洁擦板5017前后运动。它们被支承在装置主体的支承架5018上。擦板可以是另一种形式,更具体地说,可以是一种公知的清洁擦板。杆5021能有效地起动抽吸恢复喷墨操作,它随与支架啮合的凸轮5020的运动而运动,驱动电机的驱动力由离合器之类的公知传动装置控制。
本实施例中当螺杆5005使支架处于静止位置时,就可以完成盖帽、清洁和抽吸操作。可是,本发明也可用另一类系统,在这类系统中,上述操作可以在不同时间内完成。分开的结构具有优越性,而组合结构则更好。
(实施例1)图7是孔板和带槽及孔的顶板组成一体的透视图,以及加热器板(底板)100的透视图。标号41是孔板上的喷射口或出口,用准分子激光器制得的孔板的厚度为200微米。横号1500为墨水注入孔,它可将墨水供至连通顶板和加热器板100的墨水通道。标号91代表一个发热部件(加热器),其作用象电热换能器一样,产生热能用以架热墨水使其喷出。92为给发热部件提供电脉冲的铝电极。通过墨水注入孔可将墨水注满墨水通道。
根据输入数据给加热器91输入电脉冲,加热器上的墨水就变成了蒸汽,因此,墨水以微滴的形式从喷射口喷出。微滴到达离喷射口约0.5-1mm远的记录纸表面,以便根据输入的信息形成图象。
在此实施例中,将顶板和从顶板一端朝上和朝下扩展的孔板模制成一体,为了确保一定的机械强度,孔板主体的厚度约为200微米。考虑到出口采用准分子激光器成形工艺,因此仅在孔板上形成喷出口的部分厚度约为10-50微米,而远离喷射口出口成形部分的地方厚度有所增加。此外,考虑到机械强度以及在喷墨头上盖帽时的密封性能,沿一排喷射口的方向上喷射口相对的一端厚度为200微米,与主体厚度相同。
由顶板和孔板所构成的整体部件的材料最好用成本低又防墨的聚醚酮醚(Polyether ether kotone)、聚酰亚胺聚砜之类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从热变形小的观点出发,采用聚砜。
用上述结构的喷墨头可完成抽吸和恢复喷墨操作,与前板为单独部件的情况相比,一块由整体模制板或装在顶板上的大面积板构成的孔板其喷注侧表面积大,这就改善了与帽盖的接触。再者,由于喷注侧表面没有台阶,与帽盖的接触面很平滑。经证明,良好的密封性能能维持足够的吸力。在擦拭操作时,由于沿擦拭方向(与一排喷射口垂直的方向)的表面平滑,清洁部件沿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在表面滑动,擦板不发生振动,没有残留墨水,因而可彻底擦去墨水。此外,孔板的接合区较厚,因而,确保强度很高。孔板400不会因机械强度不够而皱折或损坏。
(实施例2)除对孔板400作了修改外,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进行的是墨水抽吸操作。
图8是实施例2中装置的侧视图。除标号300和41a以外,与实施1中相同的标号代表功能相同的同一元件,而标号300为铝支承板,标号41a代表与喷出口41相通的墨水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300和孔板400整体模制在一起,孔板400最厚处的厚度为200微米,以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孔板有一个倾斜部分,喷出口部分41的厚度是10-50微米,以便容易制作孔(喷注口)。
孔板41的喷射侧面跟其它部分基本齐平,这就提高了跟帽盖接触的紧密程度。
通过上述措施,可保证与帽盖的接触区域无台阶,因而密封得非常好,抽吸操作能正常进行。实际的抽吸操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没有采用渐缩表面的墨水喷注侧面,擦板跟喷墨侧表面接触和分离都很平稳,经证明墨水擦拭操作进行得也很好,因此墨水不会留下,残余的墨水几乎全能除清。
(实施例3)除对孔板400作了修改外,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实际的抽吸和擦拭操作已完成。
图9是实施例3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带槽的顶板1300和孔板400模制成一体,孔板400最厚处的厚度为200微米,以确保足够的机械强度。孔板400的喷墨侧面跟其它部分齐平,在加热器板的位置处,孔板400的厚度是100-50微米。加热器板100插入孔板400中。由于喷出口部分的厚度减小了,使其机械性能或类似性能得到改善。
进行抽吸操作时,已证实密封性能很好,因而抽吸操作能正常进行。因为喷墨侧面上没有台阶,擦板或类似部件没有振动,墨水擦拭操作正常进行,个别地方不会残留墨水,因而彻底地擦掉了残留的墨水。
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带槽的顶板和孔板都是整体模制成的,跟安装分开的前板的情况相比,改善了盖帽时间内的密封性能,因而抽吸操作也得到了改进。此外,由于喷墨侧面是一个连续平滑的表面,擦拭操作也能正常进行,从而确保喷墨头恢复喷墨操作。整体模制不需要安装前板,因此,部件数减少,提高了喷墨头的精度,因而用相同部件可以获得可靠的喷墨头和可靠的装置。
此外,由于喷出孔处的孔板最薄,在不降低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能很容易地制成高精度的喷出孔。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可是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盖帽操作时,考虑到机械强度及在喷墨头和帽盖之间的空间内的压力调节,孔板在沿一排喷注孔方向上相对的那一边的厚度略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
由于喷注侧面是由一块平滑的板构成,当用这种喷墨头进行抽吸和恢复操作时,密封性非常好,可以充分抽吸。由于沿箭头B所表示的擦拭方向(垂直喷墨孔行的方向)上的表面平滑,擦拭墨水时,擦板不振动,不会留下残余墨水,因而擦拭操作正常进行。此外,孔板400也不会因机械强度不够而皱折或损坏。
再者,与带槽的顶板1300一体模制成的孔板400上设有一道缝,该缝的作用是在盖帽期间调节压力,防止喷出孔新月面缩回,因此,在停止工作以后恢复工作时,仍能保证打印操作稳定进行。
图11A,11B和11C表示了帽盖内压力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由橡胶制成的帽盖5022先跟孔板400接触。此时,与孔板400相接触的帽盖5022的那一部分仅仅是沿孔行方向的上端和下端,而帽盖的中心部分并没有跟孔板400接触。随着盖帽动作的继续(方向C),帽盖5022的中心部分逐渐与孔板400的中部接触。
正如箭头C所示的那样,由于帽盖5022变形,帽盖内的体积减小,帽盖内的空气被挤了出来。一旦盖帽动作完成,如图C所示,帽盖5022与孔板500紧紧接触,而帽内的压力却不会使喷出孔内墨水的新月面缩回。
(实施例5)除下述内容外,本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盖帽操作已完成。
图12是本实施例中孔板400的透视图。仅在孔行一侧开有凹槽。帽盖一开始接触,马上就在一端密封了,而在另一端有凹槽,就提供了一个通气口,因此,能防止新月面缩回。
图13中作了修改,类似于图10中的实施例,在孔行相对两端的每一端都有凹槽。但是,与图10的情况相比,其喷墨侧面由三个倾斜度不同的平坦面组成。由于这种结构用使孔周围的部分确实冷却的方法可使用于擦拭的橡胶擦板移动方便,因此更容易除掉孔41周围的杂物。在这种结构中,沿孔板40的喷出孔行的方向毗连的一端或两端不存在一个或几个台阶,因此擦拭方便。
为了防止属于非正常墨水喷注的墨水新月面缩回,帽盖和孔板400之间接触要相当紧密。同时,擦拭也应更方便。
如前所述,在上面这些实施例中,带槽的顶板和孔板都是整体模制的,与安装分开的前板的结构相比,可提高盖帽时的密封性能,因而抽吸操作也能改进。另外,喷墨侧面由连续平滑的表面构成,因而擦拭操作时不会残留墨水。这样,也确保恢复喷墨操作。不需要前板就减少了所需的部件数,因此,降低了成本,整体模制还提高了喷墨头的精度。这样,用相同部件可以获得可靠的喷墨头和可靠的装置。
另外,孔板在靠近喷出孔处最薄,因此,在不牺牲孔板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制成高精度的喷出孔。
而且,在孔板喷墨侧面与帽盖可能接触的一处或几处设置有一道或几道凹槽,这样,可以消除盖帽操作时压力的增高,从而在盖帽操作时,防止了墨水新月面缩回,而无须在帽盖内侧或外侧附加一个或几个部件。采用这种简单结构就可以解决不正常的墨水喷注及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施例6)图14表示了又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基本结构跟图1所示的结构相似。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孔板的喷墨侧面由三个面构成,这三个面形成了一个小倾斜度的台阶,这样可确保孔板的机械强度,并保证擦拭操作顺利进行。借助于这种三个面的结构,使擦拭和盖帽操作更可靠。
由于喷墨侧面基本上是平滑的,用这种结构的喷墨头进行抽吸和恢复操作时,密封和抽吸操作都能正常进行。此外,由于沿擦拭方向(垂直于喷注孔行的方向)喷墨侧面基本上是平滑的,进行擦拭墨水的操作时,擦板不会振动,能彻底擦去残留的墨水,而不会在个别部位留下残余墨水。而且,孔板400也不会因机械强度不够而皱折或损坏。
由于孔板喷墨侧面由倾斜度小的表面形成了台阶,可进一步确保擦拭和清洁工作。
参见图15,它描述了本发明中的槽的成形方法,这些槽用作限定喷墨头的墨水通道和孔。
可用树脂材料和一个模具通过模制工艺来制作带槽的顶板和与其成一体的孔板。为了使模具上具有与上述细槽和孔板上的凹槽形状一致而方向相反的图形,可用机械或类似方法制造模具。
然后,进行脱模,将一束来自激光装置的紫外线激光束从孔板400的内侧,即从有槽侧射向孔板而形成喷出孔。利用激光,除去树脂材料或脱水,从而得到了构成喷出口的小孔。
在本实施例中,墨水流通槽的宽度为40微米,无槽部分的宽度为23.5微米,槽高(深)为50微米。
图15是一个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槽的数目是90,孔的数目是74,它们是用准分子激光器形成的。孔板400(图14)的厚度a在10-60微米的范围内变化。在其上形成孔的表面是倾斜的,由于此倾斜面,孔板的厚度朝下递增。角度θ1在0°-20°范围变化。为保证墨水从喷注出口正常喷出,记录纸应紧靠喷墨头。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角度θ1应限制在上述范围内,否则,孔板可能会与朝向记录头的记录纸相接触。
图15中所示的距离b和c是可变的。距离c从0.1~0.3范围变化。距离d从1.5-3.0变化,该距离也是从加热器板100到底部的距离。e表示孔的上表面尺寸,θ2表示上述表面的倾斜角,它们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8-1.0以及-5°-10°。如下表1所给出的那样,已生产的各种顶板的尺寸a、b、c、d、e及角度θ1和θ2均分别在上述范围内变化。
序号1-6θ1=10°;θ2=6°尺寸b,c,d和e分别为0.1,0.2,2.2和0.12孔板厚度a=0.01-0.06序号7-11θ=6°尺寸a,b,c,d和e分别为0.02,0.1,0.2,0.2和0.12θ1=0°-20°序号11-12θ1和θ2分别为10°和6°尺寸a,c,d和e分别为0.02,0.2,2.2和0.12尺寸b=0.02-1.0序号18-21θ和θ2分别为10°和5°尺寸a,b,d和e分别为0.02,0.1,2.2和0.12尺寸C=0.1-0.3序号22-25θ1和θ2分别为10°和5°尺寸a,b,c和e分别为0.02,0.1,0.2和0.12尺寸d=1.0-3.0序号26-30θ1和θ2分别为10°和6°尺寸a,b,c和d分别为0.02,0.1,0.2和2.2尺寸e=0.08-1.0
序号31-34θ=10°尺寸a,b,c,d和e分别为0.02,0.1,0.2,2.2和0.12θ2=-5°-10°下面对用上述尺寸和角度进行不同组合所生产出的喷墨头的性能进行评述。
评述从三方面考虑(1)模制性能;(2)孔成形的方便性;(3)考虑到在打印期间要从孔板上除去墨水的擦拭性能。
就模制性能(1)而言,若尺寸a非常小,或者角度θ1或θ2非常小,或者尺寸b非常小,为了得到所希望结构,树脂材料的流动性是足够的。
就制孔的方便性(2)而论,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准分子激光器,由于激光器功率的限制,激光器的负载,即激光束要穿透的厚度,也就是尺寸a若太大,就不能得到所要求的孔径,或者孔的形状不能如所要求的那样。
就擦拭性能(3)而言,墨水不能彻底擦掉。具体地说,在清洁操作期间,从稳定地移动擦板的角度来看,角度θ1和θ2是很重要的。而从确保盖帽的可靠性来看,角度θ1和θ2也是有影响的。如果这两个角度太大,擦板就不能以稳定的方式运动,或者帽盖的密封性不够。
分析试验号1-6,可对评述结果进行描述,在上述试验中,孔板的尺寸a是可变的。试验1(a=0.01)中,模制树脂材料的流动性不够。试验2-6中,如果尺寸a不小于0.02,模制是合适的。在试验6中,即使以各种手段改变激光条件,要制孔还是很困难的。而所有试验的擦拭性能都不错(所有试验的相位关系都是相同的)。
下面对试验7-11进行描述,其中θ2是6°,尺寸a,b,c,d和e分别是0.02,0.1,0.2,2.2和0.12,θ1是0°,5°,10°,15°或20°。试验7中,角度θ1是0,尺寸b是0.1,尺寸a是0.02,树脂材料不流入模具中,因此不能予以评价。试验11中,θ1=20°,部分墨水不能除去。已证明在试验8-10中,对喷墨头的效果较好,其中θ是5°,10°或15°。
下面讨论试验12-17的结果,其中θ1和θ2分别为10°和6°,尺寸a,c,d和e是0.02,0.2,2.2和0.12。试验12中,树脂材料不能充分地流入模具中,因此,模制困难。试验17中,喷墨头的模制和孔成形都方便,但是,即便以各种方法改变擦拭条件,也不能得到所期望的擦拭性能。已证明在试验13-16中,对喷墨头的效果较好。
在试验18-21的结果中,尺寸a,b,c,d和e分别是0.02,0.1,2.2或0.12,θ1=10°,θ2=6°,尺寸C是0.1,0.15,0.2或0.3。试验18中,尺寸C是0.1,树脂材料不能充分流入模具中,因此模制困难。其余试验,即试验19-21中所使用的喷墨头,其喷墨头的模制、孔成形和擦拭性能都不错。
在下面所描述的试验22-26的结果中,尺寸a,b,c和e是0.02,0.2,2.2和0.12,θ1是10°,θ2是6°,尺寸d是1.0,1.5,2.0,2.5或3.0。试验22中,尺寸d=1.0,帽盖和喷墨头很难对准。试验26中,尺寸d=3.0,树脂材料不流入模具中,不能模制喷墨头。就所有其它喷墨头即试验23-25中的喷墨头而论,其效果令人满意。
试验27-30的结果中,尺寸a,b,c和d分别是0.02,0.1,0.2和2.2,θ1是10°,θ2是6°,尺寸e是0.08,0.12,0.5或1.0。试验27中,尺寸e=0.08,其结果是孔靠得太近,沉积在孔板上的墨水会影响墨水喷出。试验30中,尺寸e是1.0,不能擦净墨水。试验28-29的较好。
试验结果31-34如下,其中,尺寸a,b,c,d和e分别是0.02,0.1,0.2,2.2或0.12,θ1为10°,而θ2为-5°,0°,5°或10°。试验31中,θ2为-5°。试验34中,θ2为10°不能擦净墨水。试验32和33的结果较理想。
此外,为能正常地模制孔板,为了能用激光器制得所希望的孔,特别合适的尺寸是a不小于0.02,θ1不小于5°,尺寸b不小于0.05,尺寸c不小于0.15,尺寸d不大于2.5,尺寸e不小于0.12。为了获得理想的擦拭性能,最好θ1不大于15°,θ2不小于0°,而不大于6°,尺寸d不大于1.0,尺寸d不小于1.0,尺寸e不大于1.0。
概括地说,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喷墨头能显示出特别好的打印性能(1)0.02≤a≤0.05(2)5°≤θ1≤15°(3)0.05≤b≤0.8(4)0.15≤C(5)1.5≤d≤2.5(6)0.12≤e≤0.5(7)0°≤θ2≤6°因此,满足上述用数字表示的范围的喷墨头可以安装在靠近卷纸筒之处,而且改善了盖帽和清洁性能,此外,盖帽部件能完全挨着喷墨头的表面。
使用满足上述条件的喷墨头,当垂直擦拭,即如图16所示,垂直于喷注孔行的方向擦拭喷墨头时,或者当横向擦拭,即如图17所示,平行于喷注孔行的方向擦拭喷墨头时,都能完成较好的擦拭操作。上述图中,擦板用标号5017表示。
根据上面所述的实施例,带槽顶板和孔板是整体模制的,因而提高了盖帽的密封性,致使抽吸操作充分。此外,在擦拭期间,无任何残余墨水留下,从而确保记录工作。而且,由于所用的零部件减少,成本也能降低。
另外,孔板的喷墨侧面有一个倾斜度小的台阶,因此,擦拭中进一步保证了清洁工作的完成,而无需在帽盖内侧或外侧设置一个或几个特殊部件。除此以外,在盖帽操作时,有利于进一步防止喷出孔处的墨水新月面缩回,从而在不使用复杂结构的情况下,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非正常喷注及各种问题。
(实施例7)下面描述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对孔板4和支承板3之间的连接作了改进。
参见图19A,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包括底板1(加热器板)和一块附加底板2,板1有墨水喷注压力产生元件,板2和加热器板1配合,并有构成液体腔7和记录液体(墨水)的液体通道8的聚集室。基板2有一板成一体的孔板4(顶板有槽),孔板上有墨水喷注孔9,墨水从这些孔中喷出,这些孔与墨水通道连通。
加热器板1粘接并固定在涂有粘接剂的支承基板3上。顶板2粘接在加热器板1上,这样,加热器板1上的加热部分(墨水喷注压力产生元件)和顶板2的墨水通道之间就连通了。顶板的孔板4以档板的形式设置在支承底板3的前侧。
墨水从墨水供给部件5通过设置在顶板顶部上的墨水供给口2a供给。墨水供给部件5有一个销钉,该销钉穿过支承底板上的孔,再将其熔合,使得墨水供给部件5能牢固地固定在支承底板上。
墨水供给部件5,加热器板1和顶板2之间的间隙10a和10b,以及孔板和支承底板的前端表面之间用粘接剂密封。
构成喷墨头的孔板4在邻近孔板喷出孔处的厚度约为30-40微米,最好,朝支承底板3的底部变厚。本实施例中,此厚度为0.2毫米。
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和耐墨水性,带槽及孔板4的顶板2的材料最好选用如聚酰亚胺、聚醚酮醚(polyether ether ketone)或聚砜之类的热塑性树脂。
由于聚砜在高温下热变形小,本实施例中采用聚砜。图19B表示了喷墨头的正面图。图中的阴影线部分是要密封或涂粘接剂的范围。支承基板3在相对端有槽3A。
如图19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条槽3A的宽度为1毫米,槽深为0.2毫米。若粘剂能充分渗透的话,并不局限于上述尺寸。用粘接剂将加热器板固定在支承板3上,顶板2固定在加热器板1上,使得加热器板1的加热器部分跟顶板2上的墨水通道对准。顶板2有一块成一体的孔板4,该孔板以挡板的形式悬挂在支承底板3的前端。
采用将墨水供给部件5上未示出的销钉穿过支承底板3上的孔,并将突出部分熔合的方法,可将墨水供给部件5固定在支承底板3上。这样,在孔板4和墨水供给部件5之间就形成了均匀缝隙10a和10b。在本实施例中,间隙10a和10b均为0.1-0.2毫米。
密封剂可从设在墨水供给部件5顶部的密封剂注入口注入。注入后,传递电信号的电缆也粘合密封住了,同时,孔板4和墨水供给部件5之间的间隙10a和10b也密封了。此外,粘接剂渗透支承底板3上的槽3A,使孔板4和支承底板3的前侧面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
应该注意的是,支承底板3上的槽3a确定了一个从孔板4和墨水供给部件5间的缝隙连贯的空间。由于密封剂流动可能会被阻塞,因而形成不完全密封,最好孔板4不要完全覆盖槽3A,或者槽3A跟缝隙10a和10b不断开。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材料是PSE399 black,它可从日本Toshiba Silicone kabushiki Kaisha公司买到,因为它能粘接聚砜,又能粘合电缆。所用的粘度是1500-3000CP。
为了能批量生产,槽3a可通过挤压支承底板3的前表面而形成。
而且,槽3a的横截面可以是半圆形成三角形。图20A,20B,20C和20D给出了各种变化的例子。
但是,组装喷墨头时,希望在槽3A和墨水供给部件5、加热器板及具有带槽的顶板的喷墨头间的缝隙10a和10b之间形成一个连贯的空间。
如前所述,根据上述这些实施例,具有带槽顶板的孔板和墨水供给部件之间的缝隙是均匀的,其范围为0.1毫米-0.2毫米,支承底板的前表面有跟缝隙连通的槽,因此,密封或粘合材料能均匀地分布在孔板和墨水供给部件之间的缝隙内,并形成了新月面,从而既增强了密封又使外形美观。至于谈到支承底板的前表面和孔板之间的缝隙,它能通过槽充分提供密封材料或粘接材料,从而通过该材料使缝隙完全密封。此外(1)消除了孔板和加热器板之间的间隙,从而能避免喷墨时的能量损失,保证了稳定喷墨。
(2)防止了空气泄漏,因而确保恢复喷墨工作。
另外,能提供一种跟喷墨头成一体的墨水喷注盒,以及性能很好的墨水贮存容器。
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带这种墨水喷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由日本Canon Kabushiki Kaisha公司研制的气泡喷墨记录头和记录装置,因为它可以得到高密度的图象单元,而且记录的清晰度高。
较好的一种常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已在美国专利4723129和4740796中公开了。该原理尤其可用于一种所谓的“随机型记录系统”及“连续型记录系统”。因其工作原理是至少一个驱动信号作用到设置在液体(墨水)贮存板或液体通道上的电热换能器上,该驱动信号足以使温度在偏离出现成核现象时的沸点以外迅速上升,这样,电热换能器就产生出热能,并在记录头的加热部分产生膜沸腾,因此,在液体(墨水)中形成了与每个驱动信号相应的气泡。随着气泡的扩大和破裂,液体(墨水)从喷出孔喷出,而至少形成一滴液滴。最好驱动信号是脉冲形式,因为气泡的扩大和破裂能在瞬时内完成,所以,液体(墨水)能快速喷出。美国专利4463359和4345262中披露了一种较好的脉冲形式的驱动信号。而且,在美国专利4313124中还公开了更为可取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上升速率。
记录头的结构可以象美国专利4558333和4459600中所揭示的那样,除喷出孔、液体通道和电热换能器的组合结构如上述专利所公开的那样以外,加热部件设置在通气口部分。此外,本发明还适应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23670/1984中所描述的那种结构,该申请中对于很多电热换能器采用一条总狭缝作为喷出口;也适用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38461/1984中所描述的那种结构,该申请中,用一个吸收热能压力波的开孔相当于喷出部分。这是因为本发明能可靠而高效地完成记录工作,而与记录头的类型无关。
本发明可有效地用于所谓“整行型(full-line type)记录头”,这种记录头的长度与最大记录宽度相一致。这种记录头可以包括一个单记录头和一个分布在整个宽度上的、组合的复合记录头。
此外,本发明可用于串行型记录头,该记录头固定在主装配单元上,还可用于可更换的片型(chip type)记录头,该记录头与主装置电连接,而且装于主装配单元中的墨水能供给此记录头,或者,适用于与墨水贮存容器成一体的盒式记录头。
最好有用于准备操作的恢复装置和辅助装置,因为这些装置可以稳定本发明的操作。这类装置可以是记录头的盖帽装置;记录头的擦拭装置;压或抽吸装置;由喷注电热换能器,或由喷注电热换能器及辅助加热元件组合的预加热部件;以及并非用于记录操作而是用于预喷注的可以使记录操作稳定进行的装置。
就可安装的记录头的种类而言,可以有与单色墨水对应的单记录头,或与具有不同记录颜色或浓度的多元墨水材料相应的复合记录头。本发明可有效地用于至少具有下述几种类型中一种的装置,这几种类型是主要为黑色的单色型;有不同颜色墨水的多色型;以及由多种颜色混合的全色型,上述装置可以是整体成形的记录单元,或者多个记录头的组合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墨水是液态。但是,墨水材料可以在室温或低于室温时固化,而在室温时液化。因为在这种喷墨记录系统中,将墨水控制在不低于30°而不高于70°的范围,使得墨水的粘度稳定,因而其喷墨稳定。常见的这类记录装置中,当施加记录信号时,墨水在当时的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态。而且,墨水从固态变成液态,或者,当其残留下来时,往往为了防止墨水蒸发而使其固化,这种状态的改变消耗了热能,因此必然防止了因热能而引起的温升。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中,利用产生热能的记录信号,可使墨水液化,而已液化的墨水就可以喷出。当墨水到达记录材料时,墨水开始固化。本发明使用由热能液化的墨水材料。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6847/1979和71260/1985中描述了一种多孔板,多孔板上有孔或槽,墨水材料可以液态材料或固态材料的形式留在上述所通过的孔或槽中。该板朝向电热换能器。上述墨水材料中最有效的一种情况就是膜沸腾系统。
本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作如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与图象阅读器组合的复制设备或类似设备、或有信息发送和接收功能传真机的信息处理设备的输出终端。
尽管以上述所公开的结构为基础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内容,本申请还包括出于改进的目的或在下述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种种修改或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头,它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的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相连通的墨水喷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在上述第二部件上与所述第一部件上述端相应的位置处设有墨水喷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二部件上形成孔的部分的厚度小于其它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与喷墨处的方向不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板上装有与墨水通道相对应的电热换能器,以便提供热能,使墨水从孔中喷出。
6.一种喷墨组件,它包括一个喷墨头,该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上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
7.一种墨水喷注盒,它包括一个喷墨组件,该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该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所述墨水喷注盒包括一个贮存墨水的墨水贮存容器,墨水是经过供墨部件送入墨水通道中的。
8.一种喷墨装置,包括一个墨水喷注盒,此盒包括一个喷墨组件,该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它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上述墨水喷注盒包括一个贮存墨水的墨水贮存容器,墨水经过供墨部件送入墨水通道内;上述喷墨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安装上述墨水喷注盒的支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块擦拭第二部件喷墨侧面的擦板,所述喷墨侧面在擦拭方向是平滑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盖住喷出孔的帽盖,其中所述喷墨侧面是平坦的。
11.一种喷墨头,它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的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相连通的墨水喷出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上设有第二种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许多这样的第二种凹槽。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第二部件某部位的厚度小于其它部位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是在所述基板上设有与墨水通道相对应的电热换能器,以便提供热能,使墨水从出口喷出。
15.一种喷墨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该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上设有第二种凹槽;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
16.一种墨水喷注盒,它包括一个喷墨组件,该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此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上设有第二种凹槽;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上述墨水喷注盒还包括一个贮存墨水的墨水贮存容器,墨水经过供墨部件被送入墨水通道中。
17.一种喷墨装置,包括一个墨水喷注盒,此盒包括一个喷墨组件,该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该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上设有第二种凹槽;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上述墨水喷注盒还包括一个贮存墨水的墨水贮存容器,墨水经过供墨部件被送入墨水通道中;上述喷墨装置还包括一个盖住喷出孔的帽盖,其中第二种凹槽位于上述帽盖接触的地方。
18.一种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的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相通的墨水喷出孔;所述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成台阶状,并有小倾斜度的连接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喷墨头上有与墨水通道相对应的喷出孔。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板上设有与墨水通道相对应的电热换能器以便产生热能,使墨水从喷出孔中喷出。
21.一种喷墨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该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的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相连通的墨水喷出孔;上述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成台阶状,并有小倾斜度的连接部分;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
22.一种墨水喷注盒,包括一个喷墨组件,该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此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上述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成台阶状,并有小倾斜度的连接部分;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上述墨水喷注盒还包括一个贮存墨水的墨水贮存容器,墨水经过供墨部件送入墨水通道内。
23.一种喷墨装置,它包括一个墨水喷注盒,该盒包括一个喷墨组件,此组件包括一个喷墨头,该喷墨头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并从第一部件一端成角度地延伸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与墨水通道连通的墨水喷出孔;第二部件的喷墨侧面成台阶状,并有小倾斜度的连接部分;上述喷墨组件还包括将墨水供到墨水通道的供墨部件;上述墨水喷注盒还包括一个贮存墨水的墨水贮存容器,墨水经过供墨部件送入墨水通道内;上述喷墨装置还包括一个支撑墨水喷注盒的支架。
24.一种喷墨头,它包括带有喷墨压力产生元件的第一部件;由带喷出孔的孔板和整体地安装在孔板外周边上且部分地向外凸出的前板组成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有形成与喷出孔相通的墨水通道的槽,这些槽与第一部件相配合;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合体相配合的支承部件,其前部部分地由前板的一部分盖住,支承部件由前板盖住的部分上设有槽。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墨压力产生元件是电热换能器。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墨头,还包括一个成整体的墨水贮存容器,用以给墨水通道提供墨水。
27.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它包括一个与喷墨头和墨水贮存容器成一体的墨水喷注盒,以及一个支撑墨水喷注盒的支架,上述喷墨头如权利要求24所述,上述墨水贮存容器向喷墨头提供墨水。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有其间由一个连接面连接的第一阶面和第二阶面,所述连接面上有喷出孔,上述面满足0.02≤a≤0.050.05≤b≤0.80.15≤c1.5≤d≤250.12≤e≤0.55°≤θ1≤15°0°≤θ2≤6°其中a是设置了喷出孔的第二部件的厚度,b是从第一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处到第二表面的距离,c是从第二部件和底板间的连接面算起的厚度,d是从第二面到第二部件一端的距离,e是从连接处到第一面的距离,θ1是第一面的角度,θ2是第二面的角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墨头,它包括一块底板,带有槽并与上述底板配合以便由上述槽形成墨水通道的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成一体、且成角度地从第一部件一端延伸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有与墨水通道相通的喷出孔。
文档编号B41J2/165GK1050846SQ901088
公开日1991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18日
发明者木村牧子, 野俊雄, 荒岛辉雄, 杉谷博志, 服部能史, 池田雅实, 齐藤朝雄, 益田和明, 斋藤昭男, 折笠刚, 大庭孝, 前冈邦彦, 河合润, 阿部力, 中込宽 申请人:佳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