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回收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260309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源回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能源回收装置及方法相关的、特别是能够降低制造费用的能源回收装置及方法相关的。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以下简称″PDP″)是通过在He+Xe,Ne+Xe或者He+Ne+Xe等非活性混合气体放电时所产生的147nm紫外线而使其荧光体发光,从而显示包括文字或者图片的画面。这样的PDP不仅容易向薄膜化和大型化发展,而且借助于最新技术开发可以提供更优质的画质。特别是3电极交流免放电型PDP是放电时,在其表面聚集壁电荷而从放电时所产生的溅射来保护电极,因此有着低电压驱动和长久寿命的优点。
图1是以往等离子显示器的放电电池结构明细图。
参考图1可以看出,3电极交流免放电型PDP放电电池是在上部基板10上形成的注射电极Y以及维持电极Z和下部基板18形成的地址电极X所组成。注射电极Y和维持电极Z持有比透明电极(12Y,12Z)和透明电极(12Y,12Z)的线幅更小的线幅,而且还包括在一处边缘处形成的金属BUS电极(13Y,13Z)。
透明电极(12Y,12Y)一般作为氧化铟钖(Indium-Tin-OxideITO)形成于上部基板10。金属BUS电极(13Y,13Z)一般以铬(Cr)等金属形成于透明电极(12Y,12Z)之上,从而起到通过高电阻的透明电极(12Y,12Z)来降低电压的作用。形成注射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上部基板10上会分层绝缘体层14和保护膜16。而绝缘体层14分层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16在防止被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溅射对上部绝缘体14的损伤,同时提高2次电子的释放效果。保护膜16一般采用氧化镁(MgO)。
形成地址电极X的下部基板18会形成下部绝缘体层22和隔壁24。在下部绝缘体层22和隔壁24的表面涂上荧光体层26。地址电极X形成于注射电极Y和维持电极Z交叉的方向。隔壁24是以条纹状(Stripe)或者格子型形成,从而防止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以及刺光线泄漏到临接的放电电池中。荧光体层26在被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紫外线激发,从而产生红色、青色、绿色之中某一种颜色的刺光线。上/下部基板(10,18)和隔壁24之间的放电空间则注入非活性混合气体。
这些3电极交流免放电型PDP会分成多个子域进行驱动。而各个子域期间按照视频数据加权值的比例进行一定次数的发光,从而分级显示一目了然。多个子域重新分成复位期间、地址期间、持续期间、消除时间来进行驱动。
在这里复位期间是在放电电池形成均衡的壁电荷是时间;地址期间是根据视频数据色理论上的值,使其选择性的产生地址放电的期间;持续期间是在上述产生地址放电的放电电池维持放电的时期。
如此驱动的交流免放电PDP地址放电及持续放电中就需要数百伏以上的高压电。继而为了最小化地址放电及持续放电所需的驱动电力,就需要能源回收装置。能源回收装置通过回收注射电极Y及维持电极Z之间的电压,作为下次放电时驱动电压加以利用。
图2是显示为了回收持续放电电压而形成在注射电极Y的能源回收装置的图片。实际上能源回收装置以面板电容器Cp为中心在维持电极Z对称安装。
参考图2,以往的能源回收装置是以连接于面板电容器Cp和源电容器Cs之间的感应器L;源电容器Cs和感应器L之间并列连接的第一及第三开关(S1,S3);第一及第三开关(S1,S3)和感应器L之间安装的二极管(D5,D6);感应器L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并列连接的第二及第四开关(S2,S4)。
面板电容器Cp是等价表示注射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形成的静电容量。第二开关S2连接到标准电压源Vs,第四开关S4连接到基底电压源GND。源电容器Cs在持续放电时回收从面板电容器Cp充电的电压而进行充电的同时把充电的电压重新提供给面板电容器当中Cp。
为此,源电容器Cs会拥有标准电压源Vs一般值相当的、能够充Vs/2电压的容量值。感应器L与面板电容器Cp一同形成共振线路。第一至第四开关(S1至S4)会控制电流的流动。而第五及第六二极管(D5,D6)会防止电流逆方向的回流。
同时,在第一至第四开关(S1至S4)安装的各种内部二极管也会防止逆电流的流动。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校正和面板电容器的输出波型的校正图及波型图。
T1期间假设之前面板电容器Cp中得以充电0伏电压的同时,源电容器Cs中已经充有Vs/2的电压后详细说明其运行流程。
T1期间第一开关S1转向(Turn-on)后从源电容器Cs形成连接到第一开关S1、感应器L以及面板电容器Cp的电流通道。形成电流通道时,充到源电容器Cs的Vs/2电压会以面板电容器Cp供给。此时感应器L和面板电容器Cp会形成串联共振线路,因此会在面板电容器Cp充源电容器Cs电压两倍的Vs电压。
T2期间则转向第二开关S2。第二开关S2转向时,标准电压源Vs的电压会以面板电容器Cp提供。即第二开关S2转向时标准电压源Vs的电压值会以面板电容器Cp提供,从而防止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值下降到标准电压源Vs以下。根据此会产生稳定性的持续放电。此时,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在T1期间上升到Vs,因此在T2期间内最低化从外部提供的电压值。(即可降低消费电力)T3期间则转向(Turn-off)第一开关S1。此时,面板电容器Cp会维持标准电压源Vs的电压。第四期间则转向第二开关S2的同时转向第三开关S3。第三开关S3转向时,从面板电容器Cp通过感应器L以及第三开关S3连接到源电容器Cs的电流通道,进而充到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回收为源电容器Cs。此时,源电容器Cs会充Vs/2的电压。
T5期间在转向第三开关S3的同时也转向第四开关S4。当第四开关S4转向时,会形成面板电容器Cp和基底电压源GND之间的电流通道,从而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下降为0伏。T6期间则维持一定时间的T5状态。实际上提供到注射电极Y以及维持电极Z的交流驱动脉冲会在T1至T6期间周期性的反复形成获取。
但是这些以往能源回收装置,为了安装就需要很高的制造费用。换言之,以往回收装置所利用的元件(二极管、开关元件等)就需要能够顶的住标准电压源Vs的电压值的耐压性能。而第五及第六二极管(D5,D6)则需要快速的应答速度。继而以往就要使用拥有快速反映速度以及高耐压的元件,就需要非常高的制造费用。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能够降低制造费用的能源回收装置以及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能源回收装置是以在注射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等价形成的容量性负荷;对充到容量性负荷中的能量进行回收的同时,把回收而来的能源重新提供到容量性负荷的能源回收部;安装到能源回收部和容量性负荷之间,在其两者之间传播能源的同时,为了在容量性负荷中产生稳定的放电而向容量性负荷提供标准电压的能源供给部;安装到能源回收部和能源供给部之间,在其两者之间传播能源的能源传播部所组成。
上述能源回收部是以对从容量性负荷回收的能源进行存储的同时,把存储的能源以容量性负荷重新提供到自己的源电容器;安装在源电容器和基底电压源之间,而从源电容器充电的能源在提供到能源传播部时转向的第一开关元件所组成。
上述能源供给部是以连接到提供标准电压的标准电压源的第二开关元件;在第二开关元件和基底电压源之间并列连接的第三以及第四开关元件所组成。
上述能源传播部是以至少两个以上的线圈自行结合的感应器所组成。
上述自行结合的感应器是以第一开关元件和源电容器之间安装的第一感应器;第二开关元件和第三开关元件之间安装的第二电容器所组成。
上述安装在第一开关内部而充电到第一感应器的能源具备有能够提供到源电容器的、形成电流通道的内部二极管。
上述第三开关元件利用上述容量性负荷充电的能源,在第二感应器充电时转向。
安装在上述第三开关元件内部充电到第二感应器的能源是具备了能够以面板电容器提供的形成电流通道的内部二极管。
上述第四开关元件在容量性负荷提供基底电位时转向。
上述第一感应器及第二感应器的线圈向同一方向缠绕。
上述第一感应器及上述第二感应器的线圈是以相互不同的方向缠绕。
本发明的能源回收方法包含利用源电容器充电的能源对自行结合感应器的第一感应器进行充电的第一步骤;第一感应器进行能源充电时,对自行结合感应器的第二感应器进行能源充电的第二步骤;在注射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等价形成对第二感应器所充电的能源以容量性负荷提供的第三步骤。
对上述第二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第一感应器提供的能源被截断时提供为容量性负荷。
对上述第二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充电的同时提供为容量性负荷。
在上述第三步骤向容量性负荷充电标准电压。
在上述第三步骤以后追加包含把标准电压源的电压值以一定时间的容量性负荷提供的步骤。
在上述容量性负荷追加包括利用所充电的能源对第二感应器充电的第四步骤;在第二感应器充能源时,在第一感应器也充能源的第五步骤;利用在第一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再充源电容器的第六步骤。
在上述第一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对第二感应器提供的能源被截断时提供为源电容器。
在上述第一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充电的同时提供为源电容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能源回收装置以及方法,通过安装变压器传播源电容器以及面板电容器之间的能源,因此无需追加二极管,继而可降低制造费用。

图1是显示以往3电极交流免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的放电电池结构图。
图2是显示以往的能源装置线路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包含在能源回收装置的开关校正的校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能源回收装置线路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包含在能源回收装置开关校正的校正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例的能源回收装置线路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包含在能源回收装置开关校正的校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目的以外本发明的另外目的以及特点再通过参考实例的说明详细说明。
以下参考图4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能源回收装置图片。在图4虽然在面板电容器Cp一侧图释能源回收装置,但是实际上能源回收装置以面板电容器Cp为中心对称安装到两侧。
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实例的能源回收装置是以能源(电压以及/或者电流)回收部30;能源供给部32以及能源传播部34所组成。
能源回收部30通过能源供给部32回收能源的同时把回收的能源重新提供到能源供给部32。为此,能源回收部30是以源电容器Cs和第一开关S1所组成。源电容器Cs在持续放电时回收从面板电容器Cp所充电的电压,同时把充电的电压重新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第一开关S1是在把能源提供到能源传播部34时转向。此时,第一开关S1会安装为了防止逆电流的内部二极管D1。而在第一开关S1以及源电容器Cp之间安装能源传播部34。
能源供给部32连接到标准电压源Vs、基底电压源GND以及面板电容器Cp。如此能源供给部32把从能源传播部34提供的能源重新提供为面板电容器Cp的同时从面板电容器Cp提供的能源重新提供到能源传播部34。同时,能源供给部32把标准电压源Vs的电压值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中。
为此,能源供给部32是以连接到标准电压源Vs的第三开关S3;在第三开关S3和基底电压源GND之间并列连接的第二以及第四开关(S2,S4)所组成。第二开关S2以及第三开关S3之间安装有能源传播部34。第三开关S3作为面板电容器Cp提供标准电压时Vs转向。第二开关S2是把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回收到能源回收部30是转向。(确切的说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源提供到能源传播部34时转向)第四开关S4在面板电容器Cp提供基底电压GND时转向。第二至第四开关S4各部分安装有为了防止逆电流的内部二极管(D2至D4)。
能源传播部34安装在能源回收部30以及能源供给部32之间而传播能源。为此能源传播部34具备有变压器(Transformer)。变压器是由能源回收部30安装的第一感应器L1(安装到Cs和S1之间);能源供给部32安装的第二感应器L2(安装在S2和Cp之间)组成。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二感应器L2的线圈是以相互逆方向缠绕。另外,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二感应器L2的线卷比例设定为能够自如转送能源的程度。另外,面板电容器Cp会均衡表示在注射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形成的静电容量。
图5是显示图4所示的开关校正和面板电容器输出波型的校正图以及波型图。
假设T1期间之前的面板电容器Cp会充0伏电压的同时在源电容器Cs充有一定的电压的情况下详细说明其运行过程。
TI期间第一开关S1会转向。当第一开关S1转向时从源电容器Cs会形成能够连接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一开关S1的电流通道。此时第一感应器L1会充源电容器Cs所提供的电流(或者能源)。同时,当第一感应器L1充电流时,第二感应器L2也会充电流。但是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二感应器L2的线圈相互逆方向缠绕的缘故,因此第二感应器L2充电的电流无法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此时,第二开关S2的内部二极管D2处在逆方向的位置,因此在第一感应器L2充电的电流无法提供到基底电位GND。)T2期间转向第一开关S1。即第一感应器L1充到一定的电流时(换言之,第一感应器L1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第一开关S1会转向。当第一开关S1转向时,第二感应器L2的极性会反转。此时,充到第二感应器L2的电流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中。(第二开关S2的内部二极管D2是顺时针方向而形成电流通道)如此T2期间会持续到在面板电容器Cp充Vs电压值为止。
T3期间转向第三开关S3。当第三开关转向时,标准电压源Vs电压值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从而防止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值下滑到标准电压源Vs以下,根据此才稳定的产生持续放电。此时,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值在T2期间上升到Vs,因此可以最小化从外部供给的电压值。(即降低消费电力)
T4期间转向第二开关S2。当第二开关S2转向时会形成面板电容器Cp、第二感应器L2、第二开关S2所连接的电流通道,从而把形成在面板电容器Cp所充的电压提供到第二感应器L2。此时,第二感应器L2会充一定的电流。同时,在第二感应器L2充电流时,在第一感应器L1也会充电流。但是,第二感应器L2以及第一感应器的线圈相互以逆方向所缠绕,因此第一感应器L1所充的电流无法提供到源电容器Cs当中。(此时,第一开关S1的内部二极管D1是以逆方向,因此充到第一感应器L1的电流无法提供到基底电位GND当中)T5期间转向第二开关S2。当第二开关S2转向时,第一感应器L1的极性会反转。此时,充到第一感应器L1的电流会提供到源电容器Cs。(第一开关S1的内部二极管D1是以顺时针方向而形成电流通道)即,源电容器Cs通过在面板电容器Cp的变压器回收能源。
T6期间转向第四开关S4。当第四开关S4转向时,面板电容器Cp会连接到基底电压源GND。实际上,面板电容器Cp的两侧安装的、本发明的能源回收装置交叉反复T1至T6的期间,从而向面板电容器Cp提供交流驱动脉冲。
同时,本发明的能源回收装置比起如图2所示的以往能源回收装置,也可不安装两个二极管(D5,D6)。此时,在本发明当中,会以变压器所代替,而这样的变压器比持有高耐压的两个二极管(D5,D6)拥有更低的安装费用。继而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能源回收装置可以降低制造费用。
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例的能源回收装置的图片。图6虽然只有面板电容器Cp一端的能源回收装置,实际上能源回收装置以面板电容器Cp为中心对称安装到了两个侧面。
参考图6,本发明另外一种实例的能源回收装置是以能源(电压或者电流)回收部、能源供给部42、能源传播部44所组成。
能源回收部40在从能源供给部42回收能源的同时,把回收的能源重新提供到能源供给部42。为此,能源回收部40是以源电容器Cs和第一开关S1所组成。源电容器Cs在持续放电时,回收从面板电容器Cp充的电压进行充电的同时把充的电压重新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第一开关S1会把能源提供到能源传播部44时转向。此时,第一开关S1会安装为了防止逆电流的内部二极管D1。而第一开关S1以及源电容器Cp之间安装能源传播部44。
能源供给部42连接到标准电压源Vs、基底电压源GND以及面板电容器Cp。这样的能源供给部42会把从能源传播部44提供的能源再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同时把面板电容器Cp提供的能源重新提供到能源传播部44。同时能源供给部42会把标准电压源Vs的电压值以面板电容器Cp来提供。
为此,能源供给部42会具备能够连接到标准电压源Vs的第三开关S3;第三开关S3和基底电压源GND之间并列连接的第二以及第四开关(S2,S4)。第三开关S3会以面板电容器Cp提供标准电压Vs是转向。第二开关S2在面板电容器Cp所充的电压回收到能源回收部30时转向。(确切的说面板电容器Cp所充的能源提供到能源传播部44时转向)第四开关S4向面板电容器Cp提供基底电压GND时转向。第二至第四开关S2各部分会安装为了防止逆电流的内部二极管(D2至D4)。
能源传播部44会安装到能源回收部40以及能源供给部42之间而传播能源。,能源传播部44配备变压器(Transformer)。变压器具备在能源回收部40安装的第一感应器L1(安装在Cs和S1之间);在能源供给部42安装的第二感应器L2(安装在S2和Cp之间)。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二感应器L2的线圈是以同一方向所缠绕。另外,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二感应器L2的线卷比例设定为能够自如转送能源的程度。另外,面板电容器Cp会均衡表示在注射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形成的静电容量。
图7是显示图6所示的开关校正和面板电容器输出波型的校正图以及波型图。
假设T1期间之前的面板电容器Cp会充0伏电压的同时在源电容器Cs充有一定的电压的情况下详细说明其运行过程。
TI期间第一开关S1会转向。当第一开关S1转向时,从源电容器Cs会形成能够连接变压器的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一开关S1的电流通道。此时第一感应器L1会充源电容器Cs所提供的电流(或者能源)。同时,当第一感应器L1充电流时,第二感应器L2也会充电流。此时,第一感应器L1以及第二感应器L2的线圈同一方向缠绕的缘故,因此第二感应器L2充电的电流会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此时,第二开关S2的内部二极管D2处在顺时针方向的位置,从而形成电流通道)如此T1期间会持续到在面板电容器Cp充Vs电压值为止。
T2期间转向第三开关S3。当第三开关转向时,标准电压源Vs电压值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从而防止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值下滑到标准电压源Vs以下,根据此才稳定的产生持续放电。此时,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值在T2期间上升到Vs,因此在T2期间可以最小化从外部供给的电压值。(即降低消费电力)T3期间转向第二开关S2。当第二开关S2转向时,会形成面板电容器Cp、第二感应器L2、第二开关S2所连接的电流通道,从而把形成在面板电容器Cp所充的电压提供到第二感应器L2。此时,第二感应器L2会充一定的电流。同时,在第二感应器L2充电流时,在第一感应器L1也会充电流。此时,第二感应器L2以及第一感应器的线圈相互以顺时针方向所缠绕,因此充到第一感应器L1的电流提供到源电容器Cs。(此时,第一开关S1的内部二极管D1是以顺时针方向而形成电流通道)即,源电容器Cs通过在面板电容器Cp的变压器回收能源。
T4期间转向第四开关S4。当第四开关S4转向时,面板电容器Cp会连接到基底电压源GND。实际上,面板电容器Cp的两侧安装的、本发明的能源回收装置交叉反复T1至T4的期间,从而向面板电容器Cp提供交流驱动脉冲。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例的能源税收装置比图2所示的以往能源回收装置可以不安装两个二极管(D5,D6)。此时,在本发明当中,会以变压器34所代替,而这样的变压器比持有高耐压的两个二极管(D5,D6)拥有更低的安装费用。继而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能源回收装置可以降低制造费用。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因此,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能源回收装置,包括注射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等价形成的容量性负荷;对充到容量性负荷中的能量进行回收的同时,把回收而来的能源重新提供到容量性负荷的能源回收部;安装到能源回收部和容量性负荷之间,在其两者之间传播能源的同时,为了在容量性负荷中产生稳定的放电而向容量性负荷提供标准电压的能源供给部;安装到上述能源回收部和上述能源供给部之间,在其两者之间传播能源的能源传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能源回收部是以对从容量性负荷回收的能源进行存储的同时,把存储的能源以容量性负荷重新提供到自己的源电容器;安装在源电容器和基底电压源之间,而从源电容器充电的能源在提供到能源传播部时转向的第一开关元件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能源供给部是以提供标准电压的标准电压源的第二开关元件;在第二开关元件和基底电压源之间并列连接的第三以及第四开关元件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能源传播部是以至少两个以上的线圈自行结合的感应器所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行结合的感应器是以第一开关元件和源电容器之间安装的第一感应器;第二开关元件和第三开关元件之间安装的第二电容器所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在第一开关内部而充电到第一感应器的能源具备有能够提供到源电容器的、形成电流通道的内部二极管所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开关元件利用上述容量性负荷充电的能源,在第二感应器充电时转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上述第三开关元件内部充电到第二感应器的能源是具备了能够以面板电容器提供的形成电流通道的内部二极管。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四开关元件在容量性负荷提供基底电位时转向。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感应器及第二感应器的线圈向同一方向缠绕。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感应器及上述第二感应器的线圈是以相互不同的方向缠绕。
12.能源回收方法,所述方法能够产生稳定的持续放电而提供标准电压的标准电压源,包括第一步骤,利用源电容器充电的能源对自行结合感应器的第一感应器进行充电;第二步骤,第一感应器进行能源充电时,对自行结合感应器的第二感应器进行能源充电;第三步骤,在注射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等价形成对第二感应器所充电的能源以容量性负荷提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源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第一感应器提供的能源被截断时提供为容量性负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源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充电的同时提供为容量性负荷。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源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步骤向容量性负荷充电标准电压。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源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步骤后进一步包含把标准电压源的电压值以一定时间的容量性负荷提供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源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第四步骤,上述容量性负荷利用所充电的能源对第二感应器充电;第五步骤,在第二感应器充能源时,在第一感应器也充能源;第六步骤,利用在第一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再充源电容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能源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对第二感应器提供的能源被截断时提供为源电容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能源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感应器充电的能源在充电的同时提供为源电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能够降低制造费用的能源回收装置相关。本发明之能源回收装置是在注射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等价形成的容量性负荷;对充到容量性负荷中的能量进行回收的同时,把回收而来的能源重新提供到容量性负荷的能源回收部;安装到能源回收部和容量性负荷之间,在其两者之间传播能源的同时,为了在容量性负荷中产生稳定的放电而向容量性负荷提供标准电压的能源供给部;安装到能源回收部和能源供给部之间,在其两者之间传播能源的能源传播部所组成。
文档编号G09F9/313GK1755871SQ200410066910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知异 申请人:南京Lg同创彩色显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