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

文档序号:261855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适于在低的反相放电(oppositiondischarge)电压下产生稳定的维持放电(sustain discharge),以提高放电效率。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显示面板(PDP)使用波长147nm的紫外线照射荧光材料,该紫外线产生于惰性混合气体例如He+Xe、Ne+Xe或者He+Ne+Xe的放电,由此显示包括字符和图在内的画面。这种PDP容易制造成薄和大尺寸型。此外,由于近来技术的发展,PDP提供非常高的画面质量。特别是,由于三电极、交流(AC)表面放电(surface-discharge)PDP具有因放电而在其表面积累的壁电荷(wallcharge)并且保护电极免受因放电产生的溅射,因此它具有低电压驱动和寿命长的优点。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三电极、AC表面放电PDP的放电单元包括提供在上基板10上的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和提供在下基板18上的寻址电极X。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包括透明电极12Y和12Z、和线宽小于透明电极12Y和12Z且分别提供在透明电极12Y和12Z一边的金属总线电极13Y和13Z。
透明电极12Y和12Z通常是由铟锡氧化物(ITO)在上基板10上形成的。金属总线电极13Y和13Z通常是由金属例如铬(Cr)在透明电极12Y和12Z上形成的,以此减小因具有高电阻的透明电极12Y和12Z引起的电压降。在提供有平行的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上基板10上设有上介质层14和保护膜16。在上介质层14上积累有因等离子体放电而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16防止因在等离子体放电期间的溅射而引起的上介质层14的损坏,并且提高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这一保护膜16通常是有氧化镁(MgO)制成的。
在提供有寻址电极X的下基板18上形成下介质层22和阻挡条24。下介质层22和阻挡条24的表面涂覆有荧光材料层26。寻址电极X沿着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交叉的方向形成。阻挡条24平行于寻址电极X布置,以防止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的单元中。荧光材料层26受到在等离子放电期间所产生的紫外线的激发而产生红色、绿色和蓝色可见光中的任一。在由上基板10和下基板18以及阻挡条24所限定的放电空间内注入惰性混合气体。
这种PDP进行一帧时分驱动,即一帧分成具有不同发射频率的各种子域(sub-field),以实现画面的灰度级。每个子域又分为用于初始化整个域的初始化周期、用于选择扫描线和从所选择的扫描线中选择单元的寻址周期以及用于根据放电频率来表示灰度级的维持周期。
这里,初始化周期又分为提供有上升倾斜波形的上升(set-up)间隔和提供有下降倾斜波形的下降(set-down)间隔。例如,当打算显示256灰度级的画面时,等于1/60秒(也即16.67毫秒)的帧间隔分为8个子域SF1到SF8,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8个子域SF1到SF8中的每个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这里,每个子域中的初始化周期和寻址周期对每个子域来说是相等的,然而维持周期在每个子域以2n(其中n=0,1,2,3,4,5,6和7)的比率增加。
图3示出施加到两个子域上的PDP驱动波形。
参照图3,PDP分为用于初始化全部域的初始化周期、用于选择单元的寻址周期和用于使维持所选择的单元用于其驱动的放电的维持周期。
在初始化周期内,在上升间隔内在所有的扫描电极Y上同时施加上升倾斜波形Ramp-up。该上升倾斜波形Ramp-up使得在单元内在整个域产生弱的放电,来在单元内产生壁电荷。在下降间隔,在提供上升倾斜波形Ramp-up之后,在扫描电极Y上同时施加下降倾斜波形Ramp-down,该波形从低于上升倾斜波形Ramp-up的峰值电压的正电压下降。下降倾斜波形Ramp-down使得在单元内产生弱的擦除放电,从而消除由上升放电产生的壁电荷和空间电荷的寄生电荷,并且在整个域的单元内均匀地留下寻址放电所需的壁电荷。
在寻址周期内,将负扫描脉冲扫描Vscan依次施加到扫描电极Y,并且同时,将正数据脉冲数据Vd施加到寻址电极X。将扫描脉冲扫描Vscan和数据脉冲数据Vd之间的电压差加到产生于初始化周期内的壁电压上,由此在提供有数据脉冲数据Vd的单元内产生寻址放电。在地址放电所选择的单元内形成壁电荷。
与此同时,将具有维持电压电平Vs的正直流电压在下降间隔和寻址周期内施加到维持电极Z上。
在维持周期内,将正维持脉冲sus交替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然后,将在由寻址放电所选择的单元内的壁电压加到维持脉冲sus上,以在施加各个维持脉冲sus的任何时候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产生表面放电型的维持放电。
如图4所示,这种维持脉冲包括维持脉冲上升的上升周期(位于t11和t2以及t41和t5之间)、维持脉冲处于维持的维持周期(位于t2和t3、以及t5和t61之间)、以及维持脉冲下降的下降周期(位于t31和t4以及t61和t7之间)。
以下借助于如图5所示具有六边形的电压闭合曲线描述,根据图4所示的维持脉冲的间隔,产生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产生的维持放电的原理。这里,用该电压闭合曲线作为用于度量PDP的放电产生原理和电压余量。
在图5中,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的六边形区域是放电单元内部的单元电压被移动的区域。当该单元电压位于内部区域的时候,不产生放电。换句话说,当该单元电压位于六边形外部区域的时候,才产生放电。此外,该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是在放电单元内部不会产生放电的非放电区域,而该电压闭合曲线的外部是在该放电单元的内部产生放电的放电区域。这里,Y(-)代表当扫描电极Y上施加有负电压的时候该单元电压的运动方向。类似地,Y(+)、X(+)、X(-)、Z(+)或者Z(-)代表当扫描电极Y、寻址电极X或者维持电极Z上施加有负或者正电压的时候该单元电压的运动方向。
此外,在该电压闭合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反相放电区域标出的Vtxy代表当电压加到寻址电极X上时。因而,代表着该电压闭合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反相放电区域的直线由为与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开始的电压同样多的长度来设置。并且,在该电压闭合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表面放电区域标出的Vtzy代表当在维持电极Z上施加电压的时候位于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开始的电压。类似地,Vtxz、Vtzx、Vtyz和Vtyx分别代表这些电极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同时,电压Vtxy、Vtzy、Vtxz、Vtzx、Vtyz和Vtyx根据面板例如单元尺寸和工艺偏差而不同。因而,电压闭合曲线的形状变得稍有不同。
为了解释维持周期中的操作过程,将导通单元(on cell)也即其中产生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位于Z(-)的’A’部分,如图6所示。换句话说,在图4所示的维持脉冲的t1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位于’A’部分。之后,在将正维持脉冲施加到扫描电极Y上的t11时刻,将位于’A’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加到该正维持脉冲的电压值上,使得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通过位于如图7所示的图的第三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Y(+)轴。就此而言,通过t2时刻上升到正极性的维持脉冲和位于‘A’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B’部分,并且在该放电单元中产生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维持放电。在t3时刻,这时维持脉冲处于维持状态,壁电荷在维持电极Z上积累,使得在扫描电极Y中放电被擦除,因而,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B’部分移到‘C’部分。然后,在清除了施加到扫描电极Y上的维持脉冲的t4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清除的维持脉冲的电压值而从‘C’部分移到‘D’部分。
在将维持脉冲施加到维持电极Z的t41时刻,位于‘D’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正维持脉冲的电压值上,使得导通单元的壁电压通过位于图8所示的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Z(+)轴。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在t5时刻上升到正极性的维持脉冲和位于‘D’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E’部分,并且在该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维持放电。在该维持脉冲维持的t6时刻,壁电荷积累在该扫描电极Y中,使得在该维持电极Z中放电被擦除掉,因而,位于‘E’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C’部分。然后,在去掉施加到该维持电极Z上的维持脉冲的t7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去掉的维持脉冲的电压值而从‘C’部分移到‘A’部分。
在实际中,PDP在维持周期内重复如图7和图8的预定频率的过程,因此引起维持放电。因而,其中产生放电的单元重复图6所示的过程。
然而,在具有例如MgO保护膜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MgO保护膜的成分、放电启动电压、阻挡条的高度等等这样的特性方面低条件的反相放电的面板中,应用这种驱动波形的PDP具有驱动效率低的缺点。例如,在采用了具有低高度阻挡条结构,也即用于高速寻址的低阻挡条结构的PDP中,由于不能稳定地固定维持余量,因此驱动效率变低。换句话说,如果在图1所示的PDP的放电结构中阻挡条24的尺寸变小,那么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以及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反相放电就会变小,因而通过提供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的维持脉冲产生的反相放电的余量变小。此外,在其中产生了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由于反相放电电压的降低而离开该电压闭合曲线内部的六边形区域,使得在该放电单元中产生自擦除放电。因而,维持余量减小,使得驱动效率变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其适于在低的反相放电电压下产生稳定的维持放电,以提高放电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提供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体面板通过把多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划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来被时分驱动,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把正的直流电压施加到寻址电极;以及在维持周期把第一正维持脉冲施加到扫描电极以及把第二正维持脉冲施加到维持电极上。
第一维持脉冲的电压大于能够引起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或者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反相放电的电压。
该直流电压基本上等于为在寻址周期内选择放电单元而施加到寻址电极上的数据电压。
该直流电压比该维持电压要小。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面板通过把多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划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来而被时分驱动,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把正的维持脉冲交替施加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以及把对应于该维持脉冲的正的辅助脉冲(auxiliary pulse)提供给寻址电极至少一次。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体面板通过把多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划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来被时分驱动,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把负的维持脉冲交替施加到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包括维持电极、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定义在具有X、Y和Z轴的坐标上的非放电区域和定义在非放电区域外部的放电区域,其中Z轴代表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与Z轴的交叉的X轴代表施加到寻址电极的电压,而Y轴穿过Z轴和X轴的交叉点,并且存在于由Z轴和X轴形成的正交坐标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和第三四分之一面上,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把第一电压施加到寻址电极,以把存在于Z轴附近的该放电区域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扫描电极上,以把存在于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的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维持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并且感应在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把第三电压施加到该维持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维持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为第三电压,并且感应在该扫描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以及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非放电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包括维持电极、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定义在具有X、Y和Z轴的坐标上的非放电区域和定义在非放电区域外部的放电区域,其中Z轴代表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与Z轴交叉的X轴代表施加到寻址电极的电压,而Y轴穿过Z轴和X轴的交点,并且存在于由Z轴和X轴形成的正交坐标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和第三四分之一面中,该方法包括第一步,在维持周期内把第一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以把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第二步,在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第三步,维持该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两者的电压,并且感应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四步,在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保持为第二电压的时候,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第五步,在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第六步,把第三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第七步,在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保持为第三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第八步,维持该维持电极和该寻址电极两者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九步,在该寻址电极的电压维持的时候,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返回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十步,在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第十一步,把第一电压施加到该扫描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七位置;第十二步,在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维持为第一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七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八位置;第十三步,维持该扫描电极和该寻址电极的电压,并且感应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八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十四步,在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保持的时候,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第十五步,在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第十六步,把第三电压施加到该维持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第十七步,在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保持为第三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第十八步,维持该维持电极和该寻址电极两者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十九步,在维持该寻址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十步,在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包括维持电极、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定义在具有X、Y和Z轴的坐标上的非放电区域和定义在非放电区域外部的放电区域,其中Z轴代表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与Z轴交叉的X轴代表施加到寻址电极的电压,而Y轴穿过Z轴和X轴的交点,并且存在于由Z轴和X轴形成的正交坐标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和第三四分之一面中,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把负的第一电压施加到该维持电极上,以把存在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初始化位置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维持该维持电极的电压,并且感应该扫描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把负的第二电压施加到该扫描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初始化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维持该扫描电极的电压,并且感应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以及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将变得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三电极、AC表面放电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单元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一帧所包括的子域的亮度权重的例子的图;图3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波形的波形图;图4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驱动波形中在维持周期内施加到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的脉冲的时序图;图5是示出产生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的位置的图;图6是示出放电单元的壁电压根据图4所示的脉冲时序而移动的图;图7和8是示出当图5所示的把维持脉冲施加到放电单元的时候产生维持放电的过程的图;图9是示出在具有低的反相放电电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的移动的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PDP的驱动波形的图;图11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驱动波形中在维持周期内施加到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的脉冲的时序图;图12是示出根据图11所示的脉冲时序,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移动的图;图13是示出根据在维持周期内施加到寻址电极上的电压,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移动的曲线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波形的图;图15是示出在图14所示的驱动波形中的维持周期内施加到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上的脉冲的时序图;图16A和16B是示出根据在图15所示的脉冲的时序,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的移动的曲线图;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PDP驱动波形的图;图18是示出在图17所示的驱动波形中的维持周期内施加到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是的脉冲的时序图;图19是示出根据图18所示的脉冲时序,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移动的图;以及图20是示出用于产生图10、14和17所示的PDP驱动波形的驱动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具体讨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例子示于附图中。
以下,将参照图10到20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的方法的波形。
参照图10,该驱动PDP的方法分为用于初始化整个域的初始化周期、用于选择单元的寻址周期、和用于维持所选择单元的放电用于其驱动的维持周期。
在初始化周期内,在上升间隔内在所有的扫描电极Y上同时施加上升倾斜波形Ramp-up。该上升倾斜波形Ramp-up引起在整个域的单元内的弱的放电,因而产生单元内的壁电荷。在下降间隔内,在提供了上升倾斜波形Ramp-up之后,在扫描电极Y上同时施加下降倾斜波形Ramp-down,该波形从低于上升倾斜波形Ramp-up的峰值电压的正电压下降。该下降倾斜波形Ramp-down引起单元内弱的擦除放电,从而擦除由上升放电产生的壁电荷和空间电荷的寄生电荷,并且在整个域的单元内均匀地留下寻址放电所需的壁电荷。
在寻址周期内,将负扫描脉冲扫描Vscan依次施加到扫描电极Y,并且同时,将正数据脉冲Vd施加到寻址电极X。将扫描脉冲Vscan和数据脉冲Vd之间的电压差加到在初始化周期中产生的壁电压上,由此在提供有数据脉冲Vd的单元内产生寻址放电。在寻址放电所选择的单元内形成壁电荷。
与此同时,在下降间隔和寻址周期期间,将具有维持电压电平Vs的正直流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Z。
在维持周期内,将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交替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就这点而言,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的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Yzs分别比第一反相放电电压Vtxy和第二反相放电电压Vtxz要大。这里,第一反相放电电压Vtxy是在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开始放电时的电压,而第二反相放电电压Vtxz是在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之间开始放电时的电压。换句话说,第一维持脉冲Vys应该比第一反相放电电压Vtxy大,以在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产生反相放电。此外,第二维持脉冲Vzs应该比第二反相放电电压Vtxz大,以在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之间产生反相放电。就此而言,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以彼此相同的大小形成。
如图11所示,这种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包括该维持脉冲上升的上升周期(位于t11和t2以及t41和t5之间)、维持该维持脉冲的维持周期(位于t2和t31、以及t5和t61之间)、以及该维持脉冲下降的下降周期(位于t31和t4以及t61和t7之间)。随着单元内壁电压被加到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在任何施加维持脉冲Vys和Vzs的时候,在由寻址放电选择的单元内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产生表面放电型维持放电。此外,在维持周期内将正的直流电压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
该正的直流电压Vxbias使导通单元位于六边形电压闭合曲线外部的壁电荷移到该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因而,能够避免在维持周期内产生于位于电压闭合曲线外部的放电单元内的自擦除放电,因而可以保证稳定的维持余量。这里,可以改变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因而,在本发明此实施例的驱动PDP的方法中,将具有与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数据脉冲Vd相同大小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提供给寻址电极X。
以下借助于如图12所示的具有六边形的电压闭合曲线来描述根据与图11所示的维持脉冲的间隔产生维持放电的原理,该维持放电产生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
在图12中,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的六边形区域是放电单元的内部的单元电压被移动的区域。当该单元电压位于该六边形内部区域的时候,不产生放电。换句话说,当单元电压位于该六边形外部区域时,产生放电。进一步说,该电压闭合曲线内部是非放电区域,即在放电单元的内部不产生放电,而该电压闭合曲线的外部是放电区域,即在该放电单元的内部产生放电。这里,Y(-)代表当扫描电极Y上施加有负电压的时候该单元电压的运动方向。类似地,Y(+)、X(+)、X(-)、Z(+)或者Z(-)代表当扫描电极Y、寻址电极X或者维持电极Z上施加有负或者正电压的时候该单元电压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在该电压闭合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的反相放电区域标出的Vtxy代表当在寻址电极X上施加电压的时候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开始的电压。因而,代表着该电压闭合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的反相放电区域的直线由与启动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开始的电压同样大小的长度来设置。并且,在该电压闭合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标出的Vtzy代表当在维持电极Z上施加电压的时候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开始的电压。类似地,Vtxz、Vtzx、Vtyz和Vtyx分别代表这些电极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同时,电压Vtxy、Vtzy、Vtxz、Vtzx、Vtyz和Vtyx根据面板例如单元尺寸和工艺偏差而不同。因而,电压闭合曲线的形状变得稍有不同。
通常,其中因高速寻址驱动而产生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位于Z(-)轴的‘A’部分,如图12所示。就此而言,通过在t1时刻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A’部分移到‘A1’部分。
之后,将位于‘A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加到正的第一维持脉冲Vys,使得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经由位于如图7所示图的第三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到Y(+)轴。就此而言,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在t2时刻上升到正极性的第一维持脉冲Vys和位于‘A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而从‘A1’部分移到‘B1’部分,并且在该放电单元内产生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维持放电。在维持第一维持脉冲Vys的t3时刻,壁电荷在维持电极Z上积累,使得在扫描电极Y上放电被擦除,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B1’部分移到‘C1’部分。然后,在施加到扫描电极Y上的第一维持脉冲Vys被清除的t4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通过该被清除的第一维持脉冲Vys和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从‘C1’部分移到‘D1’部分。
在将第二维持脉冲Vzs施加到维持电极Z的t41时刻,位于‘D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第二维持脉冲Vzs,使得壁电压通过位于图8所示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Z(+)轴。就此而言,在t5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上升到正极性的第二维持脉冲和位于‘D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而从‘D1’部分移到‘E1’部分,并且在该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维持放电。在维持该第二维持脉冲的t6时刻,壁电荷积累在该扫描电极Y中,使得在该维持电极Z中放电被擦除,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E1’部分移到‘C1’部分。然后,在施加到该维持电极Z上的第二维持脉冲Vzs被清除的t7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清除的第二维持脉冲Vzs而从‘C1’部分移到‘A1’部分。
在实际中,PDP在维持周期内重复如图7和图8那样预定频率的过程,因此引起维持放电。因而,其中产生了放电的这些单元重复图12所示的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的驱动PDP方法中,在维持周期内将正的直流电压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由此通过所施加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将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定位于六边形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因而,避免了由高速寻址驱动而在放电中产生的自擦除放电,从而可以保证稳定的维持余量。因而能够减少用于寻址的时间,且提高PDP的驱动效率。
图13是示出根据在维持周期内施加到寻址电极上的正的直流电压,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的移动情况的曲线图。
参照图13,当提供给寻址电极X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变大的时候,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六边形电压闭合曲线内部移到下部。换句话说,如果提供给寻址电极X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变大,那么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该电压闭合曲线内部的中央。因此避免了位于该电压闭合曲线外部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的自擦除放电。因而,可以更加确保稳定的维持余量。
另一方面,如果施加非常高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那么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中每一个会变得小于开始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间放电的第一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y和开始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间放电的第二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z。因而,应该把在维持周期内提供给寻址电极X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确定在比开始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的第一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y和开始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放电的第二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z更大的范围。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波形的图,而图15是示出在图14所示的驱动波形中维持周期内施加到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上的脉冲的时序图。
这里,初始化周期和寻址周期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方法是相同的,因此略去了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维持周期内,将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交替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就此而言,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中的每一脉冲比开始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的第一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y和开始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放电的第二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z更大。
如图15所示,这种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包括该维持脉冲上升的上升周期(在t1和t11以及t41和t5之间)、维持该维持脉冲的维持周期(在t11和t31以及t5和t71之间)、以及该维持脉冲下降的下降周期(在t31和t4以及t71和t8之间)。
随着单元内壁电压被加到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不论何时施加维持脉冲Vys和Vzs,在由寻址放电选择的单元内的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就产生表面放电型的维持放电。进一步,在维持周期内,当将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的时候,将具有与在寻址周期内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数据脉冲Vd的值相等值的正辅助脉冲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就此而言,正辅助脉冲Vxbias是在维持周期期间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维持脉冲宽度的周期内施加的。换句话说,在固定维持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的第一维持周期(在t11和t2以及t5和t6之间)内,正辅助脉冲Vxbias上升,而在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被固定维持的第二维持周期(在t2和t31,以及t6和t71之间)和在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下降的第一下降周期(在t31和t32,以及t71和t72之间)期间,该正辅助脉冲Vxbias保持固定的电压值。进一步地,在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下降的第二下降周期(在t32和t4,以及t72和t78之间)期间,该正辅助脉冲Vxbias下降。这种正辅助脉冲Vxbias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该范围具有大于开始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间放电的第一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y和开始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间放电的第二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z的电压。
将借助于如图16A和16B所示的具有六边形形状的电压闭合曲线,来描述根据图15所示的维持脉冲的时间间隔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产生维持放电的原理。
如图16A所示,在其中产生地址放电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位于‘A’部分,Z(-)轴。之后,在维持周期的第一维持周期1S期间该正的第一维持脉冲Vys加到扫描电极Y的t1时刻,位于‘A’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正的第一维持电压Vys,使得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经由如图7所示位于图的第三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动到Y(+)轴。就此而言,由在t11时刻上升到正极性的维持脉冲Vys和位于‘A’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A’部分移动到‘B’部分。在此期间,由于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位于电压闭合曲线的外部,所以总是在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间产生维持放电。
之后,当把正辅助脉冲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的时候,在脉冲Vxbias上升t2时刻,由正辅助脉冲Vxbias,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B’部分移到‘B1’部分。进一步,在t3时刻,这时第一维持脉冲Vys和辅助脉冲Vxbias维持在固定值,壁在维持电极Z中壁电荷积累,由此擦除了扫描电极Y中的放电。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B1’部分移到‘C’部分。然后,在施加到扫描电极Y上的第一维持脉冲Vys被清除的t4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由被清除的第一维持脉冲Vys从‘C’部分移到‘D’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在同一时刻清除了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辅助脉冲Vxbias,因此壁电压因该撤去的辅助脉冲Vxbias从‘D’部分移到‘D1’部分。
在维持周期的第一维持周期1S内的t41时刻,这时正的第二维持脉冲Vzs被加到维持电极Z,位于‘D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正的第二维持脉冲Vzs,使得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经由位于如图8所示的图的第三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Z(+)轴。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在t5时刻上升到正极性的第二维持脉冲Vzs和位于‘D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D1’部分移到‘E’部分,并且在该放电单元内产生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维持放电。之后,当把正辅助脉冲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时候,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辅助脉冲Vxbias而在脉冲Vxbias上升的t6时刻从‘E’部分移到‘E1’部分。另外,在第二维持脉冲Vzs和辅助脉冲Vxbias被维持在固定电压的t7时刻,壁电荷在扫描电极Y中积累,由此擦除了维持电极Z上的放电。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E1’部分移到‘C’部分。然后,在施加到维持电极Z上的第二维持脉冲Vzs被清除的t8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该清除的第二Vzs而从‘C’部分移到‘A’部分。与此同时,由于清除了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辅助脉冲Vxbias,壁电压因该清除的辅助脉冲Vxbias从‘A’部分移到‘A1’部分。
如图16B所示,在维持周期的第一维持周期1S期间,由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的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产生维持放电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设定在电压闭合曲线的第三四分之一面的‘A1’部分。之后,在维持周期的第二维持周期2S期间,在将正的第一维持脉冲Vys施加到扫描电极Y上的t1时刻,位于‘A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正第一维持脉冲Vys,使得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经由如图7所示的位于图的第三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Y(+)轴。就此而言,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在t11时刻上升到正极性的第一维持脉冲Vys和位于‘A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而从‘A1’部分移到‘B2’部分,并且在该放电单元内产生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维持放电。
之后,当把正的辅助脉冲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时,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正辅助脉冲Vxbias而在脉冲Vxbias上升的t2时刻从‘B2’部分移到‘B3’部分。另外,在第一维持脉冲Vys和辅助脉冲Bxbias被维持在固定电压的t3时刻,壁电荷在维持电极Z上积累,由此擦除了扫描电极Y中的放电。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B3’部分移到‘C’部分。然后,在施加到扫描电极Y上的第一维持脉冲Vys被清除的t4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被清除的第一维持脉冲Vys而从‘C’部分移到‘D’部分。同时,由于在同一时刻施加到寻址电极X辅助脉冲Vxbias被清除,因此壁电压因清除的辅助脉冲Vxbias而从‘D’部分移到‘D1’部分。
位于‘D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正的第二维持脉冲Vzs,使得在维持周期的第二维持周期2S期间,在把正的第二维持脉冲Vzs施加到维持电极Z上的t41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经由如图8所示的位于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Z(+)轴。就此而言,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由在t5时刻上升到正极性的第二维持脉冲Vzs以及位于‘D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而从‘D1’部分移到‘E’部分,并且在放电单元内产生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维持放电。之后,当把正辅助脉冲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时,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该正辅助脉冲Vxbias而在脉冲Vxbias上升的t6时刻从‘E’部分移到‘E1’部分。进一步,在第二维持脉冲Vzs和辅助脉冲Vxbias被维持在固定电压的t7时刻,壁电荷在扫描电极Y中积累,由此擦除了维持电极Z中的放电。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E1’部分移到‘C’部分。然后,在施加到维持电极Z上的第二维持脉冲Vzs被清除的t8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清除的第二维持脉冲Vzs而从‘C’部分移到‘A’部分。同时,由于施加到寻址电极X上的辅助脉冲Vxbias被清除,因此壁电压因清除的辅助脉冲Vxbias而从‘A’部分移到‘A1’部分。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PDP的方法中,当把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的时候,在寻址电极X上施加正的辅助脉冲Vxbias,由此当把第二维持脉冲Vzs施加到维持电极Z上的时候,把位于电压闭合曲线外部的放电单元(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另外,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PDP的方法中,在维持周期的第一维持周期1S期间,把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分别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由此把存在于电压闭合曲线外部的放电单元(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因而,由于在第一维持周期1S期间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导通单元)处于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因此如图16B所示,即使是把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分别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在放电单元(导通单元)上也不会产生自擦除放电。因而可以保证稳定的维持余量。换句话说,在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PDP的方法中,在维持周期的第一维持周期1S期间完成了图16A所示的过程之后,在第二到第n维持周期(2S到nS)内重复进行图16B所示的过程。因而,在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PDP的方法中,能够减少用于寻址的时间,并且能够增加PDP的驱动效率。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PDP驱动波形的图,而图18是示出在图17所示的驱动波形中的维持周期内施加到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的脉冲的时序图。
这里,初始化周期和寻址周期同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方法是相同的,因此略去了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维持周期内,将负的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交替施加到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上。就此而言,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中的每一脉冲大于开始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放电的第一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z和开始寻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的第二反相放电开始电压Vtxy。这种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包括该维持脉冲下降到负极性的下降周期(在t11和t2以及t41和t5之间);该维持脉冲维持不变的维持周期(在t2和t31以及t5和t61之间);以及该维持脉冲上升到地电压的上升周期(在t31和t4以及t61和t7之间)。当把负的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分别施加到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上时,随着单元内壁电压被加到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不论何时施加维持脉冲Vzs和Vys,在由寻址放电所选择的单元内的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就产生表面放电型的维持放电。这种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被形成为同一大小。
以下借助于如图19所示的六边形的电压闭合曲线,来描述根据如图18所示的维持脉冲的时间间隔产生维持放电的原理,该维持放电产生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
如图19所示,产生了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位于图的第三四分之一面‘E1’部分。之后,位于‘E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负的第一维持脉冲Vzs,使得在把负的第一维持脉冲Vzs施加到维持电极Z上的t11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荷经由位于该图的第三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Z(-)轴。就此而言,壁由于在t2时刻下降到负极性的第一维持脉冲Vzs和位于‘E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E1’部分移到‘A1’部分,并且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在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之间维持放电。在第一维持脉冲Vzs被维持的t3时刻,壁在扫描电极Y中壁电荷积累,使得在维持电极Z上放电被擦除,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A1’部分移到‘B1’部分。然后,在施加到维持电极Z上的第一维持脉冲Vzs被清除的t4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清除的第一维持脉冲Vzs而从‘B1’部分移到‘C1’部分。
在把第二维持脉冲Vys施加到扫描电极Y的t41时刻,位于‘C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被加到负的第二维持脉冲Vys,使得壁电压通过位于曲线图的第一四分之一面的表面放电区域移到Y(-)轴。因而,在t5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下降到负极性的第二维持脉冲Vys和位于‘C1’部分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而从‘C1’部分移到‘D1’部分,并且在该放电单元中产生在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维持放电。在该第二维持脉冲Vys维持的t6时刻,壁在该扫描电极Y中壁电荷积累,使得在该维持电极Z中放电被擦除,因而,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D1’部分移到‘B1’部分。然后,在施加到该扫描电极Y上的第二维持脉冲Vys被清除的t7时刻,导通单元的壁电压因该清除的第二维持脉冲Vys而从‘B1’部分移到‘E1’部分。
在实际中,PDP在维持周期内重复上述预定频率的过程,因此引起维持放电。因而,其中产生放电的放电单元重复图19所示的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驱动PDP方法中,在维持周期内将负的维持脉冲Vys和Vzs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由此把壁电荷设定在六边形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从而可以保证稳定的维持余量。因而,能够减少用于寻址的时间,且提高PDP的驱动效率。
图20是示出用于产生图10、14和17所示的PDP驱动波形的驱动装置的图。
参照图20,该PDP的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到PDP寻址电极X1到Xm的数据驱动器42;连接到PDP扫描电极Y1到Yn的扫描驱动器48;连接到PDP维持电极Z的维持驱动器44;用于提供驱动器42、44和48所必需的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发生器46;和用于控制每个驱动器42、44和48的时序控制器40。
把数据提供给数据驱动器42,该数据经过反转灰度较正电路和误差扩散电路(未示出)的反转灰度较正(inverse gamma correction)和误差扩散(error diffusion),然后由子域映象电路(mapping circuit)映象到每个子域。数据驱动器42响应从时序控制器40提供的时序控制信号CTRX对数据采样。对于每个水平周期,通过一条水平线,把采样数据提供给寻址电极X1到Xm。这里,提供给数据驱动器42的时序控制信号CTRX包括用于对数据采样的采样时钟、和用于控制能量恢复电路和驱动开关器件的导通/关闭开关时间的开关控制信号。从数据驱动器42提供给寻址电极X1到Xm的数据电压用于选择非选择的关闭单元。
在复位周期,扫描驱动器48在时序控制器40的控制下把下降倾斜波形提供给扫描电极Y1到Yn,然后把上升倾斜波形提供给扫描电极Y1到Yn,以初始化所有的单元。此外,扫描驱动器48在时序控制器40的控制下在寻址周期内把正的扫描脉冲依次提供给扫描电极Y1到Yn,并且同时把维持脉冲提供给扫描电极Y1到Yn,以在由寻址放电所选择的单元内产生维持放电。施加到扫描驱动器48上的时序控制信号CTRY包括用于控制扫描驱动器48中的开关器件的导通/关闭开关时间的开关控制信号。
在复位周期内,在时序控制器40的控制下,维持驱动器44把初始化波形提供给维持电极Z,该初始化波形与产生于扫描驱动器48的初始化波形基本上相同,也即下降倾斜波形连着上升倾斜波形的波形。维持驱动器44连同扫描驱动器48一起被交替驱动,以在维持周期内把维持脉冲提供给维持电极Z。施加到维持驱动器44的时序控制信号CTRZ包括用于控制维持驱动器44中开关器件的导通/关闭开关时间的开关控制信号。
驱动电压发生器46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DC-DC转换器),其用于通过使用脉宽调制系统把来自主板(未示出)的系统电力转换到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驱动电压发生器46输出的驱动电压包括对应于上升倾斜波形Ramp-up的上限电压的正上升电压Vsetup、正扫描电压Vscan、正直流电压Vxbias、第一到第三维持电压Vs、Vys、Vzs和正数据电压Vd。
时序控制器40提供有垂直/水平同步信号和主时钟,并且利用同步信号和主时钟来分别产生驱动驱动器42、44和48所必需的时序控制信号CTRX、CTRY和CTRZ。
在来自驱动电压发生器46的正的直流Vxbias被提供给数据驱动器42时,这种PDP的驱动装置把从数据驱动器42所提供的正的直流电压Vxbias提供给寻址电极X。就此而言,产生于驱动电压发生器46的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维持地电压。因而产生了图10所示的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PDP驱动波形。
此外,在正的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分别施加到扫描驱动器48和维持驱动器44的维持周期,该PDP驱动装置把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交替提供给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同时,数据驱动器42在维持周期内把从驱动电压发生器46产生的正的辅助脉冲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就此而言,当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ys和Vzs被分别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时候,把辅助脉冲Vxbias施加到寻址电极X。因而产生图1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PDP驱动波形。
最后,PDP驱动装置把产生于驱动电压发生器46的负的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提供给维持驱动器44和扫描驱动器48。就此而言,在维持周期内,维持驱动器44和扫描驱动器48把第一和第二维持脉冲Vzs和Vys交替施加到维持电极Z和扫描电极Y上。因而产生了图17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驱动波形。
尽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被描述为针对维持周期能够避免自擦除的控制壁电荷的方法,但是也能够将其应用到初始化周期或者寻址周期。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驱动PDP的方法中,将电压施加到寻址电极上,以在维持周期内寻址放电之后,把位于六边形电压闭合曲线外部的放电单元的壁电压移到电压闭合曲线的内部,使得可以避免自擦除放电。因而能够保证稳定的维持余量。因而能够减少用于寻址的时间,且提高PDP的驱动效率。
尽管通过上述的如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解释,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相反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其可以有各种改变或者修改。因而,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仅有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所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显示面板通过将多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划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来进行时分驱动,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把正的直流电压施加到寻址电极;并且在维持周期把第一正的维持脉冲施加到扫描电极以及把第二正的维持脉冲施加到维持电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维持脉冲的电压大于能够引起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或者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反相放电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直流电压基本上等于在寻址周期内为选择放电单元而施加到寻址电极上的数据电压。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直流电压小于该维持电压。
5.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等离子体面板通过把多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划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来时分驱动,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把正的维持脉冲交替地施加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以及把对应于该维持脉冲的正的辅助脉冲提供给寻址电极至少一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维持脉冲大于能够引起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或者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反相放电的电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辅助脉冲的电压与为选择放电单元而在寻址周期内施加到寻址电极上的数据电压基本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辅助脉冲小于该维持电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维持脉冲的高电位维持周期内,该辅助脉冲的电压在其上升后维持该高电位,在维持脉冲的初级电压下降周期内维持该高电位,并且在维持脉冲的次级电压下降周期内下降到低电位。
10.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等离子体面板通过把多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划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来进行时分驱动,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将负的维持脉冲交替施加到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维持脉冲大于能够引起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或者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反相放电的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维持脉冲被施加到维持电极上,并且然后被施加到扫描电极上。
13.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维持电极、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该方法基于定义在具有X、Y和Z轴的坐标上的非放电区域和定义在非放电区域外部的放电区域,其中Z轴代表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与Z轴的交叉的X轴代表施加到寻址电极的电压,而Y轴穿过Z轴和X轴的交点,并且存在于由Z轴和X轴形成的正交坐标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和第三四分之一面中,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把第一电压施加到寻址电极,以将存在于Z轴附近的放电区域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扫描电极上,以将存在于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的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将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维持在第二电压,并且感应在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将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将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将第三电压施加到该维持电极上,以将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将该维持电极的电压维持在第三电压,并且感应在该扫描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以及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非放电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电压基本上是正的直流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和第三电压大于能够引起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或者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反相放电的电压。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电压小于第二和第三电压。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和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分别存在于第三四分之一面上;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存在于第三四分之一面和第四四分之一面之间X轴附近;以及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和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分别存在于第一四分之一面上。
18.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维持电极、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其基于定义在具有X、Y和Z轴的坐标上的非放电区域和定义在非放电区域外部的放电区域,其中Z轴代表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与Z轴交叉的X轴代表施加到寻址电极的电压,而Y轴穿过Z轴和X轴的交点,并且存在于由Z轴和X轴形成的正交坐标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和第三四分之一面中,该方法包括第一步,在维持周期内将第一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以将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第二步,在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维持在第一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第三步,维持该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两者的电压,并且感应在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四步,在该寻址电极的电压维持在第二电压的时候,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第五步,在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第六步,将第三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第七步,在该维持电极的电压维持为第三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第八步,维持该维持电极和该寻址电极两者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九步,在该寻址电极的电压维持的时候,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返回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十步,在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第十一步,把第一电压施加到该扫描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七位置;第十二步,在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维持为第一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七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八位置;第十三步,维持该扫描电极和该寻址电极的电压,并且感应在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八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十四步,在该寻址电极的电压维持的时候,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第十五步,在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四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第十六步,把第三电压施加到该维持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第十七步,在该维持电极的电压维持为第三电压的时候,把第二电压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荷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五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第十八步,维持该维持电极和该寻址电极两者的电压,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六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第十九步,在维持该寻址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十步,在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的时候,减小该寻址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步到第十步中产生了该维持放电的该导通单元在余下的维持周期重复第十一步到第二十步。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电压大于能够引起该寻址电极和该扫描电极之间的放电的电压。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电压基本上与为选择放电单元在该寻址周期内施加到该寻址电极上的该数据电压相同。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电压在第一和第三电压维持恒定的第一维持周期内上升;在第一和第三电压维持恒定的第二维持周期以及第一和第三电压下降的第一下降周期内维持恒定;并且在第一和第三电压下降的第二下降周期内下降。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三和第一电压大于能够引起该寻址电极和该维持电极或者该寻址电极和该扫描电极之间的放电的电压。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电压小于第一和第三电压。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存在于第二四分之一面和第三四分之一面之间的Z轴附近;该放电区域的第二、第三、第七和第八位置存在于第三四分之一面上;该放电区域的第四、第五和第六位置以及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和第三位置存在于第一四分之一面上;以及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存在于Z轴和X轴的交点附近。
26.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维持电极、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其基于定义在具有X、Y和Z轴的坐标上的非放电区域和定义在非放电区域外部的放电区域,其中Z轴代表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与Z轴交叉的X轴代表施加到寻址电极的电压,而Y轴穿过Z轴和X轴的交点,并且存在于由Z轴和X轴形成的正交坐标的第一四分之一面和第三四分之一面中,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内把负的第一电压施加到该维持电极上,以把存在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初始化位置的导通单元的壁电压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维持该维持电极的电压,并且感应在该扫描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减小该维持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移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把负的第二电压施加到该扫描电极上,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初始化位置移到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维持该扫描电极的电压,并且感应在该维持电极上壁电荷的积累,以使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以及减小该扫描电极的电压,以把该导通单元的壁电压从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返回到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和第二电压大于能够引起该寻址电极和该维持电极或者该寻址电极和该扫描电极之间的放电的电压。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初始化位置、该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和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三位置存在于第三四分之一面上;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一位置存在于与X轴和Z轴交叉的点附近;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位置存在于第一四分之一面和第四四分之一面之间的Z轴附近;并且该非放电区域的第二初始化位置存在于第一四分之一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其能够在低的反相放电电压下产生稳定的维持放电,从而提高了驱动效率。一种本发明的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该等离子面板通过把多个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划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来时分驱动,该方法包括在维持周期把正的直流电压施加到寻址电极;并且在维持周期把第一正的维持脉冲施加到扫描电极以及把第二正的维持脉冲施加到维持电极上。
文档编号G09G3/288GK1760958SQ200510114120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4日
发明者金敏洙, 金元在, 赵起德, 李城任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