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902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放电AC(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因可自行发光而具备优良的可视性,厚度薄,可用于大屏幕及高速显示。由于上述种种理由,把它用作为CRT显示的替代品一事,正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平面放电式的ACPDP适用于全彩色显示。于是,很有希望把它用于高清晰感领域,也增长了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通过产生出较高的分辨率、更多的灰度等级、较好的亮度、在黑色区域中有较低的亮度,同时产生出较高的对比度等方法,就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缩小像素间距可获得高分辨率,增加一帧内的子域数可获得更多灰度等级,增长持续放电的时间可获得较高亮度,而较深黑色区域中的较低亮度则可以通过减少消隐周期中的光发射量来实现。
图30给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表面放电AC等离子体显示板10P的示意性结构。
于两块彼此面对的玻璃基片中,在面对观察者一侧的玻璃基片上,电极X1~X5以等间距且彼此平行的形式形成,而电极Y1~Y5彼此平行地形成并与相应电极X1~X5组成平行对。在另一块玻璃基片上形成有地址电极A1~A6,它们与上述电极垂直并且涂有磷光体。在彼此面对的这两块玻璃基片之间,隔墙171~177和隔墙191~196彼此交叉面网格状,以确保不会因一个象素放电影响到邻近象素而造成错误显示。
表面放电PDP的一个优点是,磷光体不会在其上的离子碰撞而减少,这是因为放电发生于同一表面的相邻电极之间。然而,由于对每条显示行L1~L5都提供有一对电极,因而像素间距的可减小程度受到了限制并成为达到高分辨率的障碍。此外,由于具有大量电极,驱动电路的规模也一定很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专利公告No.5-2993和No.2-220330中公开了一种PDP 10Q,如图31所示。
PDP 10Q中,隔墙191~199设置于电极X1~X5和Y1~Y4的中心线上,这些电极是表面放电电极,而且除两侧的电极X1和X5外,电极X2~X4和电极Y1~Y4为在地址电极方向上邻接的显示行所公用。这样,电极数量几乎减半,像素间距得以减小,与图30所示PDP相比可取得更高的分辨率。并且驱动电路的规模也可以减半。
然而,在以上所引的两件专利文献中,由于对显示行L1~L8的写入是以线性次序进行,因而如果去掉隔墙191~199,放电将影响地址电极方向上的相邻像素而导致错误显示。于是就不能去掉隔墙191~199,这便成为减小像素间距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一个障碍。而且,也不容易在电极的中心线上设置隔墙191~199,因而生产PDP 10Q将是昂贵的。另外,在上述文献中,没有公开电极所使用电压的特定波形,从而这一发明无法实用化。为了使除去在表面放电电极方向上工作的隔墙成为可能,在图30所示结构中必须加大隔墙191~196中每一个的两侧电极之间的距离,其结果减小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效应。结果使像素间距增大,难以获得较高分辨率。例如,电极Y1和X2(非显示行)之间的距离为300μm,而这时电极Y1和X2(显示行)之间的距离为50μm。
另外,在消隐周期中,由于全屏(所有像素)放电发射光,增加了黑色显示区域的亮度,从而降低了显示质量。
而且,由于磷光体为白色或亮灰色,因而在观察PDP上亮区的图像时,外来的入射光会反射到非显示行中的磷光体上,因而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
此外,由于一次只能寻址一条线,因而地址线不能减少,而且不可能通过增加子域的数目来获得更多的灰度等级或者通过增加持续放电的次数来获得较高亮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总的目的便是去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去提供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方法以便进一步减小像素间距而获得较高分辨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去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可以提高在消隐周期中因全屏(所有像素)放电光发射而降低的黑色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去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可以通过减少来自非显示行的反射光来提高图像对比度。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去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可以通过同时寻址多条地址线以减小寻址周期来提高灰度等级数和亮度。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具有多个显示电极对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方法,每一对包括一个X电极和一个Y电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放电维持脉冲组施加到第一显示电极对的每个电极上,所述第一放电维持脉冲组彼此相位不同;并且同时将第二放电维持脉冲组施加到与第一显示电极对相邻的第二显示电极对的每个电极上,所述第二放电维持脉冲组彼此相位不同;其中,施加到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对的一个电极上的所述第一放电维持脉冲组与施加到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对的所述一个电极相邻的第二显示电极对的一个电极上的所述第二放电维持脉冲组彼此相位相同。
在第一方面中,对于偶数区和奇数区的每一寻址周期,只需将一个大宽度的脉冲提供给电极X1~Xn+1的各个奇数组和偶数组。这样,与必须在电极Y1~Yn的每次扫描中将脉冲提供给上述这些组的情形相比,可降低功率消耗。而且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也可以简化。


图1示意地表明了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表面放电PDP的结构;图2的透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PDP中彩色像素相对的表面之间的区域展开后的状态;图3为图1所示PDP的沿电极X1的彩色像素的纵剖面图;图4的框图示意性地给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图5给出了一种帧的结构;图6(A)和6(B)给出了寻址周期中显示行扫描的顺序;图7为施加于一个奇数区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用于说明驱动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的一种方法;图8为施加于一个偶数区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用于说明驱动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的方法;图9的框图示意性地给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图10为施加于一个奇数区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用于说明驱动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的一种方法;图11为施加于一个偶数区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显示了驱动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的方法;图12的框图示意性地给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图13的框图示意性地给出了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
图14示出了来自图13中维持电路31和32的输出电压波形和施加于图7奇数区中地址电极的电压波形;图15的框图示意性地给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图16为施加于奇数区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用于说明驱动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PDP的一种方法;图17为施加于偶数区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用于说明驱动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PDP的方法;图18的框图示意性地给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图19为图18所示PDP的一部分沿地址电极的纵剖面图;图20示出了寻址周期中显示行扫描的顺序;图21显示了一种帧的结构;图22为施加于奇数帧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用于说明驱动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PDP的方法;图23为施加于一个偶数帧中电极的电压波形图,用于说明驱动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PDP的方法;图24为第八实施例中PDP的一部分沿一个地址电极的纵剖面图;图25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表面放电PDP的示意性结构;图26为施加于电极的示意性电压波形图,显示了驱动依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PDP的一种方法;图27(A)为依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地址电极的平面图,图27(B)~27(E)为图27(A)分别沿线B-B,C-C,D-D和E-E的剖面图;图28(A)为依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地址电极的平面图,图28(B)~28(E)为图28(A)分别沿线B-B,C-C,D-D和E-E的剖面图;
图29示意性地给出了依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地址电极的结构;图30示意性地给出了现有技术的表面放电PDP的结构;以及图31它示意性地给出了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表面放电PDP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中在若干个图中出现的同一标号代表着相同的或相当的部分。
第一实施例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PDP 10。图1中,只是对显示行L1用点线标出了像素。为简化说明,PDP 10的像素数量为6×8=48的单色像素。本发明可应用于彩色像素或单色像素,三个单色像素对应于一个彩色像素。
为便于生产并便于通过减小像素间距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PDP10具有图31中PDP 10Q除去隔墙191~199的结构。为了确保因除去隔墙而在邻近显示行间不会发生错误放电,以如下方式进行隔行扫描;电极L1~L8中奇行和偶行中维持脉冲电压波形的相位彼此反相,其中电极L1~L8进行着下文将予解释的表面放电。(现有技术隔行扫描中,由于行L2,L4,L6和L8为非显示行,在奇数区对行L1和L5扫描,在偶数区对行L3和L7扫描)。
图2显示了彩色像素10A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展开后的状态。图3显示了彩色像素10A沿电极X1的纵剖面。
在作为绝缘体透明基片的玻璃基片的一个表面上,彼此平行地设置有由ITO薄膜或类似材料构成的透明电极121和122,为尽可能减小透明电极121和122的电压沿纵向降低,由铜或类似材料构成了分别沿透明电极121和122的中心线形成的金属电极131和132。透明电极121和金属电极131构成电极X1,透明电极122和金属电极132构成电极Y1。用于阻挡墙电荷的介电材料14覆盖着玻璃基片11和电极X1及Y1。介电材料14涂有MgO保护膜15。
在面对MgO保护膜15的另一玻璃基片16的表面上,地址电极A1、A2和A3以与电极X1和Y1成直角的方向形成,并用隔墙171~173将它们分隔开。当有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紫外光进入其中时,发射红光的磷光体181、发射绿光的磷光体182和发射蓝光的磷光体183便分别覆盖住隔墙171和隔墙172之间,隔墙172和隔墙173之间以及隔墙173和隔墙174之间的区域。在磷光体181~183和MgO保护膜15之间的放电空间则为例如Ne(氖)+Xe(氙)的彭宁(Pen ning)混合气体所充满。
隔墙171~174阻止放电期间产生的紫外光进入相邻像素,同时起到作为用于形成放电空间的隔离件的作用。如果磷光体181~183由同一种材料构成,PDP 10就为一种单色显示。
图4显示了使用上述结构的PDP 10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的示意性结构。
控制电路21将外部提供的显示数据DATA转换为PDP 10所使用的数据,并将其提供给地址电路22中的基于时钟信号CLK的移位寄存器221,由外部提供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水平同步信号HSYNC产生提供给元件22~27的各种控制信号。
为了将图7和图8中所示电压波形施加到电极上,将电压Vaw、Va和Ve提供给地址电路22,电压-Vc、-Vy和Vs提供给奇数Y的维持电路24和偶数Y的维持电路25,电压Vw、Vx和Vs提供给奇数X的维持电路26和偶数X维持电路27,以上电压来自电源电路(供电电路)29。
图4所示的移位寄存器221内部的数字值被用于标识彼此结构相同的元件,例如,221(3)表示移位寄存器221的第三位。对其他元件表示方法类同。
地址电路22中,当一个寻址周期中相应于一行的显示数据已从控制电路21依序提供给移位寄存器221时,位221(1)~221(6)分别存入锁存电路222的位222(1)~222(6)中,与这些值相对应,驱动器223(1)~223(6)内部的开关元件(未示出)控制为开/关态,以将电压为Va或0的一种二进制电压图(pattern)被提供给地址电极A1~A6。
扫描电路23中配有移位寄存器231和驱动器232。在一个寻址周期中,“1”被供给移位寄存器231的串行数据输入,用于只是在各个VSYNC循环中的初始寻址周期,然后与寻址周期同步移位应用移位寄存器231中位231(1)~231(4)的值对驱动器232(1)~232(4)中的开关元件(未示出)进行开/关控制,对电极Y1~Y4施加已选电压-Vy或未选电压-Vc。换句话说,电极Y1~Y4依序为移位寄存器231的移位操作所选择,并将所选电压-Vy施加到所选电极Y上而将未选电压-Vc施加到尚未选择的电极Y上。这些电压-Vy和-Vc从奇数Y维持电路24和偶数Y维持电路25中提供。在一个维持周期中,第一维持脉冲序列从奇数Y维持电路24通过驱动器232(1)和232(3)提供给Y电极的奇数电极Y1和Y3,相位与第一维持脉冲序列相位相差180°的第二维持脉冲序列通过驱动器232(2)和232(4)从偶数Y维持电路25提供给电极Y的偶数电极Y2和Y4。
在供X电极使用的电路中,在此维持周期中,第二维持脉冲序列从奇数X维持电路26提供给X电极的奇数电极X1、X3和X5,第一维持脉冲序列从偶数X维持电路27提供给X电极的偶数电极X2和X4。在一个消隐周期过程中,全屏(所有像素)写入脉冲分别从X维持电路26和27共同提供给电极X1~X5。在一个寻址周期中,相应于扫描脉冲,有一个用于两个寻址周期的脉冲序列从奇数X维持电路26提供给X电极的奇数电极X1、X3和X5,一个相位与上述脉冲序列相差180°的脉冲序列则从偶数X维持电路27提供给X电极的偶数电极X2和X4。
上述电路223、232、24、25、26和27为用于开/关电源电路29提供的电压的开关电路。
图5示明了一帧显示图像的结构。
该帧被划分为两个区,即奇数区和偶数区,每个区包含1~3个分区。对每一分区,具有图7所示波形的电压提供给奇数区中PDP 10的用于图1所示的显示行L1、L3、L5和L7不同电极,而具有图8所示波形的电压则提供给偶数区中PDP 10的用于图1所示的显示行L2、L4、L6和L8的不同电极。第一到第三分区的维持周期分别为T1、2T1和4T1,在每一分区中,持续放电对应于不同长度的维持周期进行多次。使用这一方式,亮度将有八个等级。同样,若分区数为8,维持周期比率为1∶2∶4∶8∶16∶32∶64∶128,此时亮度将具有256个等级。
在一个寻址周期中显示选择扫描以图6(A)中圆圈内指定数字的顺序进行。即,对奇数区,扫描以显示行L1、L3、L5和L7的顺序进行,对偶数区,扫描以显示行L2、L4、L6和L8的顺序进行。
下面参照图7,对奇数区中的工作加以描述。图7中,以W、E、A和S分别表示全屏写入放电,全屏自擦除放电,地址放电和持续放电。为简单起见,使用了以下的通用术语X电极电极X1~X5奇数X电极电极X1、X3和X5偶数X电极电极X2和X4Y电极电极Y1~Y4奇数Y电极电极Y1和Y3偶数Y电极电极Y2和Y4地址电极地址电极A1~A6另外,Vfxy相邻X电极和Y电极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Vfay彼此面对的地址电极和Y电极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Vwall因相邻的X电极和Y电极之间的放电产生的墙电荷的正的墙电荷和负的墙电荷之间的电压(墙电压)。
例如,Vfxy=290V,Vfay=180V。另外,地址电极和Y电极之间的区域称作A-Y电极间区域,这种称法也用于其他电极之间的区域。
(1)消隐周期在消隐周期中,供给X电极的电压波形,即全屏写入脉冲,彼此相同,供给Y电极的电压波形为0时彼此相同,供给地址电极的电压波形,即中间值电压脉冲,彼此相同。
开始,加到每一电极上的电压设为0。由于消隐周期前维持周期的最后的维持脉冲,使正的墙电荷出现在X电极附近(X电极一侧)的MgO保护膜15上,负的墙电荷出现在Y电极附近(Y电极一侧)的MgO保护膜15上,用于像素发光。而在像素不发光处,几乎没有任何墙电荷出现在X电极一侧或Y电极一侧。
当a≤t≤b时,电压为Vw的消隐脉冲提供给X电极,电压为Vaw的中间值电压脉冲提供给地址电极。例如,Vw=310V,Vw>Vfxy。不管是否有墙电荷,全屏写入放电W会在相邻X-Y电极间发生,即发生在显示行L1~L8的X-Y电极间。产生的电子和正离子则为X-Y电极之间的电压Vw导致的电场所吸引,产生相反极性的墙电荷。这便减弱了放电空间的电场强度使放电时间为1到几个μs。电压Vaw约为Vw/2,由于A-X电极间和A-Y电极间的相位彼此相反的电压的绝对值几乎彼此相等,因而由于放电使得在磷光体中剩余的平均墙电荷近似为零。
当消隐脉冲在t=b下降时,即消除施加的与墙电荷具有反相极性的电压时,X-Y电极间的墙电压Vwall变得比放电开始电压Vfxy大,从而引起全屏自消除放电E。此时,由于X电极,Y电极和地址电极全为0,因而该放电几乎未产生墙电荷,放电空间中的离子和电子再结合,从而在空间中几乎完全中和。可能还残留一些剩余的浮动电荷,但这些浮动空间电荷能起到导火索的作用,使下一地址放电过程中放电更为容易。这种现象称为起动效应(priming effect)。
(2)地址放电周期在一个地址放电周期中,供给奇数X电极的电压波形彼此相同,供给偶数X电极的电压波形彼此也相同,同时供给未选择Y电极的电压波形彼此相同且电压值为-Vc。Y电极依Y1~Y4的顺序选择,将电压为-Vy的扫描脉冲提供给已选电极,同时将未选择电极的电压设为-Vc。例如,Vc=Va=50V,Vy=150V。
(c≤t≤d)将电压为-Vy的扫描脉冲供给电极Y1,电压为Va的写入脉冲供给每一用于将发光的像素的地址电极。
满足以下关系Va+Vy>Vfay,且地址放电仅对将发光的像素产生,通过产生具有相反极性的墙电荷后,放电即终止。在这一地址放电过程中,电压为Vx的脉冲仅供给与电极Y1相邻的电极X1和X2中的电极X1。如果在X-Y电极间的由这一地址放电所触发的放电开始电压用Vxyt表示,则满足以下关系Vx+Vc<Vxyt<Vx+Vy<Vfxy,并且在显示行L1的X1-Y1电极间发生写入放电。然后,通过在X1-Y1电极间产生的具反相极性的不足以引起自放电的墙电荷后,放电便终止。另一方面,写入放电不会在显示行L2的X2-Y1电极间发生。
(d≤t≤e)将电压为-Vy的扫描脉冲供给电极Y2,电压为Vx的脉冲提供给偶数X电极,电压为Va的写入脉冲提供给用于将发光的像素的地址电极。这样,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在显示行L3的电极X2-Y2之间写入放电发生,产生出具有相反电荷的墙电荷,但在显示行L4的X3-Y2电极间无放电发生。
随后的工作与上述e≤t≤g时间段中进行的描述相同。
这样,显示数据的写入放电以显示行L1、L3、L5和L7的顺序发生而用于即将发光的像素,在Y电极一侧产生正的墙电荷,在X电极一侧产生负的墙电荷。
(3)维持周期在一个维持周期中,将具有相同相位和相同电压Vs的维持脉冲周期地、或者将第一维持脉冲序列提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所产生的相位与第一维持脉冲序列相位差180°(1/2周期)的第二维持脉冲序列则提供给偶数X电极和奇数Y电极。而且,与第一维持脉冲的上升同步,电压Ve提供给地址电极并保持到维持周期结束。
(h≤t≤p)将电压为Vs的维持脉冲提供给奇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奇数Y电极和奇数X电极间一个像素的有效电压为Vs+Vwall,偶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间一个像素的有效电压为Vs-Vwall,奇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间以及偶数X电极和奇数Y电极间的一个像素有效电压为2Vwall。满足下述关系,即Vs<Vfxy<Vs+Vwall,2Vwall≤Vfxy,在奇数Y电极和奇数X电极间发生了持续放电,产生出具有反相极性的墙电荷而结束了放电。在其他电极间不发生持续放电。结果,只是在奇数区内的奇数显示行L1和L5中显示有效。只在此时,偶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之间不会发生持续放电。
(q≤t≤r)将电压为Vs的持续脉冲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奇数X电极和奇数Y电极之间的以及偶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之间的一个像素的有效电压都为Vs+Vwall,但奇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以及奇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之间的一个像素的有效电压为零。因此,在奇数X电极和奇数Y电极之间以及偶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之间发生了持续放电,产生具有相反极性的墙电荷后而终止放电。持续放电不在其他电极间发生。因此,奇数区中所有显示奇数行L1、L3、L5和L7的显示立刻有效。
随后的持续放电则以上述同样方式重复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从图7所示墙电荷可明显看出,未显示行中的奇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以及奇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之间的一个像素的有效电压为零。维持周期中的最后持续放电方式使得墙电荷的极性回到前述消隐周期过程中的初始状态。
下面,对偶数区中的工作加以说明。
图1中,如上所述,由成对电极,即图1中的电极Y1~Y4和其顶部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电极X1~X4构成的显示行L1、L3、L5和L7在奇数区中是有效。在偶数区中,由电极Y1~Y4和其下部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电极X2~X5构成的显示行L2、L4、L6和L8的显示必须使之成为有效。这可通过交换电极X1和X2相对于电极Y1的作用,交换电极X2和X3相对于电极Y2的作用等等来实现。换句话说,可通过交换成组的提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的电压流形来实现。图8示出了提供给偶数区中那些电极的电压波形。
根据迄今所进行的描述同时参照图8,偶数区中进行的工作是显而易见的。概括来说,在消隐周期中,进行全屏写入放电W和全屏自擦除放电E,在寻址周期中,依序选择电极Y1~Y4,以显示行L2、L4、L6和L8的顺序进行显示数据的写入放电,在维持周期中,重复在这些显示行L2、L4、L6和L8中同时进行持续放电。
依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方法,由于奇数区的显示行和偶数区的显示行就放电而论不会彼此影响,PDP可以通过去掉图31中PDP10Q的隔墙191~199来构造,这样能简化PDP 10的生产,并可通过减小像素间距而获得更高分辨率。
第二实施例如果图7和图8中的脉冲数可以减少,则功率损耗也可降低。在一个寻址周期中,如果提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的脉冲被取连续形式,则脉冲数可以减少。这可由按图6(B)所示的顺序进行扫描来实现。更具体地说,奇数区中的显示行L1、L3、L5和L7应进一步划分为奇数行和偶数行,顺序扫描完一组后,应对其他组顺序扫描。对偶数区可进行同样的操作过程。
图9示意性地给出了用于实现这种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A的结构。
在一个寻址周期中,为以电极Y1、Y3、Y2和Y4的顺序进行扫描,将驱动器232(2)的输出连接到电极Y3上,同时将驱动器232(3)的输出连接到电极Y2上。扫描电路23A与图4所示的扫描电路23不同,在扫描电极23A中,奇数Y维持电路24的输出与驱动器232(1)和驱动器232(2)的输入相连接,偶数Y维持电路25与驱动器232(3)和驱动器232(4)的输入相连接。与此相对应,奇数X维持电路26A和偶数X维持电路27A则输出信号以确保获得施加于图10和图11所示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的电压波形。
在奇数区或偶数区的每一寻址周期中,只需提供一个具有很大宽度的脉冲给每一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结果与图4所示结构相比,降低了功率消耗。而且,与图4所示奇数X维持电路26和偶数X维持电路27的结构相比,奇数X维持电路26A和偶数X维持电路27A的结构得到了简化。
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特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三实施例在图7中,将电压为Vx的共用脉冲提供给电极X1、X3和X5,同时将电压为Vx的共用脉冲提供给电极X2和X4。但当电极Y1~Y4是依序选择时,只需将一个电压为Vx的脉冲顺序选择地提供给电极X1~X4即可。由此可见,提供给电极的脉冲数量减少了,功率消耗也降低了。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B中,也为X电极提供了扫描电路30,如图12所示。扫描电路30与扫描电路23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元件数多了相当于一个电极的数量。
在一个寻址周期中,来自控制电路21A的“1”被提供给移位寄存器301的奇数区中位301(1)和偶数区中位301(2)的数据输入。在消隐周期和维持周期中,来自移位寄存器的输出设定为零。
此第三实施例的其他特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一个寻地周期中,只是将必需的脉冲提供给X电极,与第一实施例相比,降低了功率消耗。
第四实施例由于图7和图8所示的某些驱动电压波形是相同的,因而,如果可从一个共用电路中输出用于获得相同电压波形的控制信号,则电路结构可得到简化。
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C取如图13所示的结构。在这一设备中,图4中的奇数Y维持电路24、偶数Y维持电路25、奇数X维持电路26和偶数X维持电路27为维持电路31和32以及开关电路33所替代。如图14所示,来自维持电路31和32的输出电压波形S1和S2与图7所示的施加到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的电压波形相同。在图13中,开关电路33配备有彼此联动的换向开关元件331和332、彼此联动的换向开关元件333和334以及彼此联动的换向开关元件335和336。这些换向开关元件例如可由如FET(场效应晶体管)来构造。开关电路33的开关控制可由控制电路21B来实现。
在图13所示状态中,给驱动器232(1)~232(4)的输入提供。电压波形S1和S2分别提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这同图7中的消隐周期和寻址周期相对应。在寻址周期中,扫描电路23A决定了提供给Y电极的电压波形。如果开关元件335和336换向,这将与图8中的消隐周期和寻址周期相对应。
接着,换向开关元件331和332从图13所示状态换向,电压波形S2和S1分别提供给驱动器232的奇数元件和驱动器232的偶数元件的输入,这对应于图7所示的维持周期。
当换向开关元件335和336换向为这一状态时,电压波形S2和S1提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这与图8所示维持周期对应。
将该第四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C,与图4所示设备相比,可以用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图4所示设备进行的同样的工作。
第五实施例图12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中可使用图13中所示机构的元件。图15示出了采用了这些元件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D的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基于来自控制电路21B的控制信号,维持电路31和32以及开关电路33所进行的工作与图13所示相同。
在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D中,与图12所示机构进行的工作相同的工作可以用一个比图12所示机构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第六实施例在迄今所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偶数区不会对图5所示奇数区的每一子域都发光,但在消隐周期中仍将进行全屏写入放电W和全屏自擦除放电E。这样就有可能因有害的光发射而导致黑色显示质量的下降。对于偶数区也会如此。在第六实施例中,为减少这种有害的光发射,将具有图16和17所示波形的电压提供给电极。
图16的第一子域与图7相同,在消隐周期中,对非显示行也会发生因全屏写入放电W和全屏自擦除放电E引起的光发射。这是必要的,因为在前面偶数区中所用的墙电荷必须除去。然而,由于在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过程中非显示行中无放电发生,因而在消除周期中不需引起奇数区的第二及随后子域的非显示行中写入放电W及自擦除放电E的发生。
因此,在消隐周期中,对于奇数区的第二及随后的子域,通过将一个值为Vs的取消脉冲PC提供给与奇数X电极相邻的偶数Y电极,则奇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之间的电压将保持在低于Vfxy-Vwall的水平以阻止放电。此时,如果将电压为Vw的写入脉冲提供给偶数X电极,在构成显示行的偶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之间就不会发生放电。因此,写入脉冲的使用时间从a≤t≤b转移到了c≤t≤d。这样,在构成未显示行的奇数Y电极和偶数X电极之间就发生了放电。因此,电压为Vs取消脉冲PC进一步供给了奇数Y电极。由于该取消脉冲PC与供给奇数X电极的写入脉冲有所偏移,因而不会影响奇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之间发生的写入放电。
当t=a~b和t=c~d时,作为对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的写入电压的响应,电压值为Vaw的脉冲被提供给地址电极。t=d之后的工作与上述未提供取消脉冲PC时所进行的相同。奇数区中第三或随后子域中的消隐周期也和第二子域中的消隐周期相同。
偶数区的情况与奇数区相同,如图17所示,在偶数区的情形下,由于与先前第一实施例所述同样的原因,只需将提供给图16中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的电压波形换为彼此相反的状态即可。
第七实施例图18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E。
PDP 10A的示意性结构与图1所示的PDP 10相同。然而,电极的使用方式与图4所示不同。即,电极Y1、Y2和Y3不划分成奇数组和偶数组,但是将与电极Y1~Y3一侧相邻的电极X1、X3和X5来表示奇数X电极,同时把与电极Y1~Y3另一侧相邻的电极X2、X4和X6表示偶数X电极。用成对电极(Y1,X1)、(Y2,X3)和(Y3,X5)构成的奇数显示行和成对电极(Y1,X2)、(Y2,X4)和(Y3,X6)构成的偶数显示行来实现隔行显示。
虽然在偶数X电极和奇数X电极间的行都是非显示行,但由于两个显示行由三个平行电极形成并且未提供平行于用于表面放电的电极的隔墙,与图30所示结构相比,仍可减小像素间距,使更高分辨率成为可能。在图30所示结构中,两个显示行由四个平行电极形成并且提供了平行于用于表面放电的隔墙。而且,由于电极Y1~Y3未被划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因而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结构可得到简化。
图19示出了图18所示PDP 10A沿地址电极的纵剖面图。
这一结构与图2所示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对电极Y1两侧的电极X1和X2,金属电极131和133分别是在透明电极121和123上最远离电极Y1的一侧上形成。这一结构特性被每一Y电极的两侧所采用。使得当有电压提供于X1-Y1电极时,在金属电极131侧电极X1上的电场更强,因此,即使为获得更高分辨率而减小了电极间距,与金属电极131沿着透明电极121的中心线形成的结构相比,却显著地增大了像素面积。由于电极X1和X2与电极Y1的相对侧的行为非显示行,因此这不会带来任何问题,而且这又是人们所期望的,因为非显示行实质上是变窄了。图19中,虽然透明电极122的宽度被作成与透明电极121和123的宽度相同,但提供有扫描脉冲的电极Y1的宽度则可以变窄以减小功率损耗。
图18中,扫描电路23B、奇数维持电路26B和偶数维持电路27B分别与图4所示的扫描电路23,奇数X维持电路26和偶数X维持电路27对应。与图4所示结构相比,为简化结构,可用单个Y维持电路24A来代替奇数Y维持电路24和偶数Y维持电路25。
图20示出了寻址周期中显示行扫描的顺序。由于偶数X电极和奇数X电极之间的行全为非显示行,如果一帧被划分为图6(A)所示的奇数区和偶数区,则每一区中的显示行将以1/3的比率变薄,从保持显示持量的观点来看,这是不期望的。这一问题可通过只写入奇数区的显示数据到奇数帧来顺序扫描显示行L1、L3和L5,以及通过只写入偶数区的显示数据到偶数帧来顺序扫描显示行L2、L4和L6加以解决。在这一情况下,与图5相对应的帧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2示出了Y电极数为4个的情况下施加到奇数帧中电极的电压波形。
在消隐周期过程中,图20所示显示行L1~L6中发生了全屏写入放电W和全屏自擦除放电E。然而,由于在偶数X电极和奇数X电极之间的电压为零。在所有的非显示行中都没有放电发生。这与图7所表示的情形不同。
在寻址周期中,由于电极Y1~Y4为顺序扫描,有一个大宽度的脉冲被提供给奇数X电极,使得与图7所示情形相比,有可能降低功率消耗。
在维持周期中,脉冲值为Vs的维持电压周期地提供给Y电极,而将通过改变提供给Y电极的脉冲序列的相位180°所获得的脉冲序列提供给奇数X电极。因此,有AC维持脉冲提供于奇数X电极和Y电极之间,而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发生了持续放电。由于将偶数X电极设定到0,不会有AC电压供给到偶数X电极和Y电极以及偶数X电极和奇数X电极之间,因而在这些电极之间不会有放电发生。
图23示出了提供给偶数帧中电极的电压波形。些波形可通过相互转换图22中提供给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的电压得到。
在第七实施例中,由于同时进行了显示奇数帧和偶数帧的隔行扫描,这与不带有隔行扫描的情形相比,寻址周期减小了一半而持续放电周期则变长了,于是,通过增加子帧的数量,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灰度等级或者通过增加进行持续放电的次数而有可能获得更高亮度。
第八实施例图24示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PDP 10B的一部分沿地址电极的纵剖面。
与图19所示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只用金属电极132构成电极Y1,而去掉了透明电极122。这对于所有其他的Y电极也同样如此。于是,如先前所述,当把扫描脉冲提供给Y电极时,可降低功率消耗。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减小像素间距。
第九实施例通过利用消隐周期中为消除墙电荷而进行放电的起动效应,地址放电变得更容易,使得有可能降低地址放电电压。但由于在整个表面上发生放电光发射,就会使得黑色显示区的质量下降。为此,在第九实施例中使用如图25所示的一种PDP 10C,以减小有害的光发射。
在PDP 10C中,图1的PDP 10电极间的间隔行为盲行(blindline)B1~B3。由于盲行B1~B3全为非显示行,显示行L1~L4实现了非隔行扫描。
可以形成盲膜(挡光屏掩膜)41~43来确保盲行B1~B3中的有害光发射不会泄露向观察者眼中,这些盲膜例如可以形成于图2中的透明电极121和透明电极122之间,或者形成于与该处相对应的玻璃基片11的表面上。
图26给出了消隐周期和维持周期中施加于电极上的电压波形,同时略去了寻址周期。图中,PE表示擦除脉冲,PW表示写入脉冲,PS表示维持脉冲。
在消隐周期中,首先将电压低于维持脉冲电压的擦除脉冲PE施加到奇数X电极和奇数Y电极上,以实现对所有盲行B1~B3的墙电荷的擦除放电。然后,将电压高于维持脉冲的写入脉冲PW施加于偶数X电极和偶数Y电极,以实现对所有盲行B1~B2的写入放电,而所有盲行B1~B3上的墙电荷则几乎成为常数。写入脉冲PW的电压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但低于图7中的电压Vw,在写入脉冲PW下降后,不会发生自擦除放电。因此,有擦除脉冲PE再次供给于奇数X电极和奇数Y电极,以实现对所有盲行B1~B3墙电荷的擦除放电。在消隐周期中使用这种放电,可使任何尚未再结合的浮动空间电荷流入显示行L1~L4,使寻址周期中的地址放电更容易发生。在消隐周期中,由于所有显示行L1~L4的X-Y电极间的电压都为0,因而不会发生放电并且避免了因有害的光发射而导致的黑色显示区域质量的下降。
寻址周期过程中施加于电极上的电压波形与现有技术中用于显示行L1~L4中的电压波形相同,或者与当图7中的奇数区认为是一帧时的电压波形相同。
维持周期与图7所示情形相同。
由于盲行B1~B3的存在,虽然与图30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无法获得比第一实施例更高的分辨率,但却便于生产且像素间距可进一步减小,这是因为无需形成隔墙191~196。
在消隐周期中同样容易实现图7所示消隐周期的全屏写入放电和全屏自擦除放电。应该指出,尽管PDP使用了在盲行B1~B3不放电的一种驱动类型,但为了吸收从外部入射到盲行B1~B3的入射光,通过使盲膜41~43的观察者一侧表面具有比磷光体更深的颜色且最好是黑色时,与从外界入射到盲行B1~B3的磷光体上的入射光反射并进入观察者眼中的情形相比,PDP亮区中图像的对比度提高了。
第十实施例图27(A)~27(E)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地址电极。图27(A)为平面图,而图27(B)~27(E)分别为图27(A)沿线B-B、C-C、D-D和E-E的剖面图。图28(B)和28(E)中,示出了环绕地址电极的结构,便于理解与图2相关的其他部分的结构。
与图2中的地址电极A1相对应,也即与一个单色像素行相对应,有一对地址电极A11和A12形成于玻璃基片16上。在玻璃基片16上方的磷光体内,与单个的单色像素对应形成有焊盘B11、B21和B31。地址电极A11通过接头C21与焊盘B21相连,地址电极A21则通过焊盘C11和C31分别与焊盘B11和B31相连。换句话说,在一行之中分布的焊盘交替地与地址电极A11和地址电极A21相连。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地址电极AKj、焊盘Bij和接头Cij,这里,k=1,2,i=1~3,j=1,3。
在上述结构中,所给奇数行和所给偶数行,即例如由焊盘B11~B13所构成的行和由焊盘B21~B23所构成的行,可同时加以选择,可将用于焊盘B21~B23所构成的行的地址脉冲提供给地址电极A11~A13,同时可将用于由焊盘B11~B13所构成的行的地址脉冲提供给地址电极A21~A23。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寻址周期可减少一半。从而增加了持续放电周期。这样就能增加子帧数目来获得更多的灰度等级,或者增加进行持续放电的次数来获得更高亮度。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可用于不同类型的PDP。
第十一实施例图28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地址电极。图28(A)为平面图,图28(B)~28(E)分别为图28(A)沿线B-B、C-C、D-D和E-E的剖面图。图28(B)也示了了地址电极周围区域的结构。
在此实施例中,有四个地址电极形成于隔墙和地址电极上方之间的每一区域内,同时有焊盘形成于磷光体内,一列焊盘顺序与四个电极线相连。图28中,标号A11~A43代表地址电极,标号B11~B43代表焊盘,标号C11~C43代表接头。
对以上述方式构造成的地址电极,可同时选择任何两个奇数行和任何两个偶数行用于提供地址脉冲。
第十二实施例图29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地址电极的示意性结构。
在此实施例中,显示表面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区域51和区域52,地址电极A11与区域51中的焊盘连接而地址电极A21与区域52中的焊盘连接。这一情形同样适用于所有其他的地址电极和焊盘。
在上述结构中,可同时选择区域51中的任何显示行和区域52中的任何显示行来提供地址脉冲。
上面虽然已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认识到,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作出各种变化及改进。
例如,虽然在迄今所述的实施例中,地址电极和X电极及Y电极是穿过放电空间形成于彼此面对的玻璃基片上,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它们都形成于同一块玻璃基片上的结构。
而且,虽然在迄今所述的实施例中,在消隐周期中进行了墙电荷的全屏擦除,并在寻址周期中对将发光的像素进行了墙电荷的写入操作,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下述结构中,即在消隐周期中对墙电荷进行全屏写入操作,而在寻址周期中则擦除将关闭的像素的墙电荷。
另外,图1中,金属电极131可以形成于透明电极121的反面或它的两个表面上,或者形成于透明电极121中。这一情形同样适用于图1、9和24中的所有其他的金属电极。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具有多个显示电极对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方法,每一对包括一个X电极和一个Y电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放电维持脉冲组施加到第一显示电极对的每个电极上,所述第一放电维持脉冲组彼此相位不同;并且同时将第二放电维持脉冲组施加到与第一显示电极对相邻的第二显示电极对的每个电极上,所述第二放电维持脉冲组彼此相位不同;其中,施加到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对的一个电极上的所述第一放电维持脉冲组与施加到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对的所述一个电极相邻的第二显示电极对的一个电极上的所述第二放电维持脉冲组彼此相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X电极和所述Y电极彼此平行放置,从而施加至少一个第一放电维持脉冲和至少一个第二放电维持脉冲,使得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对中的电流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对中的电流同时且向相反方向流动。
全文摘要
确保表面放电电极的奇偶行维持脉冲的相位相反,以一种电极驱动电路实现隔行扫描。当奇行或偶行显示时,未显示行电极间的电压为零,不必在表面放电电极上使用隔墙。将X电极设于Y电极的两侧,Y电极和一侧X电极分配奇数帧显示行,和另一侧X电极分配偶数帧显示行。表面放电电极间隔区构成盲行,盲行的放电光发射被阻挡或者说射入盲行的入射光被吸收。为每一单色像素提供地址电极并可选地与其上方的焊盘相连,以对行同时选择。
文档编号G09G3/20GK1808544SQ2005101341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3日
发明者石井智之, 広濑忠继, 金沢义一, 上田嘉男, 岸智胜, 富尾重寿, 浅见文孝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