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及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57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及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驱动的PDP,尤其涉及一种在维持放电周期内的第二维持放电之后稳定执行维持放电的方法以及执行所述方法的PDP结构。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其是一种具有宽屏幕的平板型显示设备。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通过在PDP的两个面板之间施加放电电压来显示期望的图像,其中形成有多个电极来产生真空紫外线,并且通过真空紫外线激励荧光体来产生显示图像的可见光。
PDP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包括前基板、多个公共电极、多个扫描电极、介质层和保护层,每个公共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每个扫描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后面板包括后基板、多个寻址电极、介质层、多个障壁和荧光层。前基板和后基板彼此分割并且彼此面对。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空间被障壁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介电质被包含在放电单元附近以实现面板电容。使用面板电容和与放电单元周围的电极组合的面板电容器可以类似地形成放电单元。
在驱动这种PDP时,使用寻址显示分离(ADS)方案。单元帧被划分为多个子场以在PDP上显示图像。每个子场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放电周期。在这三个周期中的每一周期中,不同的驱动波形电压被施加到公共电极、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中的每一个。在复位周期中,斜坡型复位脉冲电压被施加到扫描电极。在寻址周期中,扫描脉冲电压被施加到扫描电极,寻址脉冲电压被施加到寻址电极。在维持放电周期中,维持脉冲电压被交替地施加到公共电极和扫描电极。
PDP对于通过前基板的可见光具有低光透射性,因为激励荧光体所产生的可见光必须通过一对维持放电电极、介质层、和前基板的保护层,以便通过前基板。PDP也具有低发光效率,因为一对维持放电电极被放置在包括其前侧和后侧的放电单元的前部。维持放电电极对之间的维持放电仅发生在放电单元的前部,因此不能有效地使用放电空间。而且,在放电单元的前部发生的由维持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离子溅射(ion-sputter)放电单元后部处的荧光层,从而导致永久余像。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已经研发了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PDP,其中一对维持放电电极被放置在形成放电单元两侧的障壁上。然而,具有改进结构的PDP包括与上面PDP不同的电极结构。因此,当驱动波形电压被施加到这种结构时可能发生不期望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和克服这些问题的驱动该改进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的改进波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改进设计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驱动改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改进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提供PDP的设计与施加到电极以驱动PDP的电压之间的更好匹配。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是提供一种PDP和驱动该PDP的方法,其中维持放电周期内的每个维持放电脉冲产生稳定放电。
这些和其他方面可以通过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以及在A电极与X电极和Y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布置的多个放电单元;和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并且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内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高电平电压的脉冲宽度大于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脉冲的脉冲宽度。
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除了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高电平电压以外,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每个高电平电压具有相同的脉冲宽度。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X电极施加高于地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所述多个A电极中的所选的A电极施加正电压的寻址脉冲电压;和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Y电极施加具有负电压的扫描脉冲,其中寻址周期在维持放电周期之前发生,寻址周期适于选择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用于放电的所述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复位周期期间,向Y电极施加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和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在复位周期期间,向所选的A电极施加地电压;和在复位周期期间,当下降斜坡型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时,向多个X电极施加从地电压上升到第一电压的步进型波形电压,复位周期在寻址周期之前发生,复位周期适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PD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以及在A电极与X电极和Y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布置的多个放电单元;和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并且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内的第二维持放电的高电平电压具有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更高的电位。
在维持放电周期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施加的高电平电压被施加到X电极之一,其中,除了维持放电周期的第二维持放电以外,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的每个高电平电压的幅度都相同。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X电极施加高于地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所述多个A电极中的所选的A电极施加正电压的寻址脉冲电压;和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Y电极施加具有负电压的扫描脉冲,其中寻址周期在维持放电周期之前发生,寻址周期适于选择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用于放电的所述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复位周期期间,向Y电极施加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和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在复位周期期间,向所选的A电极施加地电压;和在复位周期期间,当下降斜坡型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时,向多个X电极施加从地电压上升到第一电压的步进型波形电压,复位周期在寻址周期之前发生,复位周期适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PD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X和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以及在A电极与X电极和Y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布置的多个放电单元;和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并且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内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施加的低电平电压具有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低电平电压更低的电位。
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X电极施加高于地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所述多个A电极中的所选的A电极施加正电压的寻址脉冲电压;和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Y电极施加具有负电压的扫描脉冲,其中寻址周期在维持放电周期之前发生,寻址周期适于选择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用于放电的所述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复位周期期间,向Y电极施加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和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在复位周期期间,向所选的A电极施加地电压;和在复位周期期间,当下降斜坡型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时,向多个X电极施加从地电压上升到第一电压的步进型波形电压,复位周期在寻址周期之前发生,复位周期适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DP,包括彼此隔开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多个障壁,用于将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在多个障壁内布置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和在多个放电单元内布置的荧光层,其中,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通过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和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并且通过施加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脉冲宽度更大脉冲宽度的在维持放电周期内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高电平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或者通过施加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更高电位的在维持放电周期中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的高电平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或者通过施加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低电平电压更低电位的在维持放电周期中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的低电平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多个X电极、多个A电极、和多个Y电极可以被布置成围绕多个放电单元的放电单元。多个X电极、多个A电极、和多个Y电极可以被依次从多个障壁的前部布置到后部。多个Y电极、多个A电极、和多个X电极可以被依次从多个障壁的前部布置到后部。荧光层可以被布置在与后基板相对的前基板的表面。荧光层可以被布置在与前基板相对的后基板的表面。


通过参考下列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更完整的评价以及本发明的许多附带优点将会相当明显并且同时变得更好理解,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其中图1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PDP的放电单元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3是施加到图1和2中所示的PDP的公共电极、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的部分驱动波形电压的时序图;图4A至4D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改进结构的PDP中包含的放电单元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5是用于驱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装置的方框图;图6A至6D图解说明了通过将图3所示的驱动波形电压施加到具有图4A至4D所示的改进结构的PDP所累积的壁电荷的分布;图7A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图4A至4D的改进结构的PDP的驱动波形,和图7B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图4A至4D的改进结构的PDP的驱动波形,图8A至8D图解说明了通过将图7A或7B所示的驱动波形电压施加到具有图4A至4D所示的改进结构的PDP所累积的壁电荷的分布;以及图9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图4A至4D的改进结构的PDP的驱动波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图1是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参考图1,PDP具有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包括前基板102、每个都包括透明电极112a和总线电极112b的多个公共电极112、每个都包括透明电极114a和总线电极114b的多个扫描电极114、介质层109a、以及保护层110。后面板包括后基板104、多个寻址电极116、介质层109b、多个障壁106、以及荧光层108。前基板102和后基板104彼此分割并且彼此相对。前基板102和后基板104之间的空间被障壁106分割成多个放电单元。介电质被包含在放电单元附近,以形成面板电容。使用平板电容以及与放电单元周围的电极组合的平板电容器能够类似地形成放电单元。
图2是图1的PDP的放电单元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参考图2,在横截面上示出了前基板102、后基板104、障壁106、荧光层108、介质层109a和109b、保护层110、公共电极112、112a和112b、扫描电极114、114a和114b、以及寻址电极116。
现在转向图3,图3是施加到图1和2中所示的PDP的公共电极、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的部分驱动波形电压的时序图。寻址显示分离(ADS)方案是一种驱动PDP的方法。将单位帧划分为多个子场SF,以在PDP上显示图像。每个子场SF包括复位周期Pr、寻址周期Pa、和维持放电周期Ps。在这三个周期中的每一个中,将不同的驱动波形电压施加到图1和2的公共电极、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中的每一个。在复位周期Pr中,将斜坡型复位脉冲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Yn。在寻址周期Pa中,将扫描脉冲电压P_scan施加到扫描电极Yn,将寻址脉冲电压P_address施加到寻址电极Am。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将维持脉冲电压P_1、P_2、P_3和P_4交替地施加到公共电极Xn和扫描电极Yn。
图1和2的PDP对于通过前基板的可见光具有低光学透射特性(仅大约60%),因为由激励荧光体产生的可见光必须通过一对维持放电电极112、114、介质层109a、和前基板102的保护层110,以便通过前基板102。图1和2的PDP也具有低发光效率,因为一对维持放电电极112和114被放置在包括其前侧和后侧的放电单元的前部。一对维持放电电极112和114之间的维持放电仅发生在放电单元的前侧,因此放电空间未被有效使用。而且,由在放电单元的前部发生的维持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离子溅射放电单元后部的荧光层,从而导致永久余像。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已经研发了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PDP,其中在形成放电单元两侧的障壁上放置一对位于放电单元的前部的维持放电电极。然而,具有改进结构的PDP具有与图1和2所示的PDP不同的电极结构。因此,当图3所示的驱动波形电压被施加到这种结构时会发生不期望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克服这些问题的改进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以及驱动改进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的改进的波形。
现在转向图4A至4D,图4A至4D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改进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中包含的放电单元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参考图4A至4D,具有改进结构的PDP包括前基板402、后基板404、障壁406、荧光层408、保护层410、公共电极或X电极412Xn、扫描电极或Y电极414Yn、和寻址电极或A电极416Am。
前基板402与后基板404之间的空间被障壁406划分为发生放电的单位放电单元。每个放电单元包括前侧(前基板侧)、后侧(后基板侧)、和障壁侧。具有改进结构的PDP的X电极412、A电极416和Y电极414被放置在位于放电单元之间的障壁内。
由于前基板402位于PDP的前面板中,因此具有如图4A至4D所示的结构的放电单元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光学透射率。由于电极412、414和416位于放电单元之间的障壁内,因此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能够有效使用,从而增加了发光效率。而且,因为图4A至图4D中每种情况的荧光层408没有位于任何电极之间,因此由一对维持放电电极412和414之间的维持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引起的电场不会损坏荧光层408,因此减少离子溅射。
图4A至4D的PDP根据1)X、Y和A电极的相对定位以及2)荧光层408的位置而变化。在图4A和4C中,X电极比A或Y电极都更接近前基板402,Y电极比X和A电极中的任何一个更接近后基板404,A电极位于X和Y电极之间。在图4B和4D中,X电极比A或Y电极都更接近后基板404,Y电极比X和A电极中的任何一个更接近前基板402,A电极位于X和Y电极之间。在图4A和4B中,荧光层408位于前基板402上,而在图4C和4D中,荧光层408位于后基板404上。
由于在放电单元内对放电气体(大约0.5个大气压下)充电,因此由于驱动施加到放电单元的每个电极的驱动电压产生的电场,放电气体粒子撞击电荷,这导致等离子体放电,从而产生真空紫外线。放电气体是氙(Xe)以及氖(Ne)、氦(He)和氩(Ar)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混合物。
障壁406将前基板402与后基板404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每个放电单元是图像的基本单位。障壁406用以防止相邻放电单元之间的串扰。
介电质可以形成于障壁406上,或者障壁可以由介电质形成。介电质被用作位于障壁406内的X电极412、A电极416和Y电极414的绝缘涂层膜。通过磁电镀(electro magnetism)、根据施加到每个电极的电压的极性将放电产生的一些电荷累积在电介质上的保护层410上,从而形成壁电荷。壁电荷产生的电荷电压可以被附加到施加到每个电极的驱动电压,用以确定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内存在的电场。仅当放电单元内的电场充足时才发生稳定的放电。
障壁406可被制造成单独地包括用作每个电极的绝缘涂层膜的介电质。更具体地,具有改进结构的PDP包括由介电质组成或者包含单独的介质层的障壁406。
光致发光(PL)机制,在被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VUV)线激励时发射可见光,发生在荧光层408。荧光层408包括红光发射荧光层、绿光发射荧光层、和蓝光发射荧光层,从而PDP可以实现可见彩色图像。这三种彩色荧光层被放置在放电单元内以形成单元像素。红光发射荧光层包括(Y,Gd)BO3:Eu3+等,绿光发射荧光层包括Zn2SiO4:Mn2+等,蓝光发射荧光层包括BaMgAl10O17:Eu2+等。
保护层410保护与障壁相关联的介电质或介质层,通过增加二次电子的发射而允许放电更容易地发生。保护层410由氧化镁(MgO)等组成。
通过将具有改进结构的PDP的放电单元平行地切割为前侧和后侧并且与障壁侧垂直而获得侧面部分,所述侧面部分可能产生圆形或者诸如四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等的多边形的形状。放电单元的圆形侧面部分表示放电单元具有圆柱形状。放电单元的多边形侧面部分表示放电单元具有六面体形状。圆柱形状比六面体形状在放电效率方面更有优势,因为圆柱形状比六面体形状能够更有效地使用放电单元内的放电空间。
现在转向图5,图5是用于驱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装置的方框图。参考图5,用于驱动PDP的装置包括图像处理器502、逻辑控制器504、X电极驱动器506、Y电极驱动器508、和A电极驱动器510。
所述装置还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510,其中多个X电极X1-Xn、多个Y电极Y1-Yn、和多个A电极A1-Am彼此相交放置。X电极Xn和Y电极Yn彼此平行。然而,严格地讲,X电极X1-Xn和Y电极Y1-Yn彼此垂直放置(基于表面),这可以在图4A至4D中看出。
图像处理器502将如PC信号、DVD信号、视频信号、TV信号等的外部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图像处理器502对所转换的数字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生成内部图像信号,并且将所生成的内部图像信号发送到逻辑控制器504。内部图像信号包括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图像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垂直和水平同步信号。
逻辑控制器504通过处理伽马校正,生成X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X、Y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Y、和A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A,伽马校正是对从图像处理器502接收的内部图像信号的自动功率控制(APC)。将所生成的X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X、Y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Y、和A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A分别发送到X电极驱动器506、Y电极驱动器508、和A电极驱动器510。
X电极驱动器506从逻辑控制器504接收X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X,输出X电极驱动器驱动信号,并且将X电极驱动电压施加到PDP的X电极X1-Xn。Y电极驱动器508从逻辑控制器504接收Y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Y,输出Y电极驱动器驱动信号,并且将Y电极驱动电压施加到PDP的Y电极Y1-Yn。A电极驱动器510从逻辑控制器504接收A电极驱动器控制信号SA,输出A电极驱动器驱动信号,并且将A电极驱动电压施加到PDP的A电极A1-Am。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512包括彼此重叠放置的X电极X1-Xn、Y电极Y1-Yn和A电极A1-Am。等离子体显示面板512显示与输入到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外部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通过将X、Y和A电极驱动电压分别施加到X、Y和A电极Xn、Yn和Am而在放电单元中产生的可见光来显示图像。后面将参考图7A、7B和9来描述驱动波形电压,其被施加到PDP 512的X、Y和A电极X1-Xn、Y1-Yn和A1-Am中的每一个。
现在转向图6A至图6D,图6A至6D图解说明了通过将图3所示的驱动波形电压施加到具有图4A至4D的改进结构的PDP、在子场中的不同时间点处所累积的壁电荷的分布。现在将参考图3来描述图6A至6D的壁电荷的分布。
图6A图解说明了在寻址周期的结束处(在PA的结束处)每个电极的壁电荷的分布。在寻址周期期间,X电极第一电压VX被施加到X电极Xn。波形扫描脉冲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所述脉冲在上坡(ramp up)期间从Vya1变化到Vya2,Y电极寻址第二电压Vya2具有比先前设定的Y电极寻址第一电压Vya1更高的电位,Vya1小于在维持放电周期内施加的Vs。在寻址周期期间将波形寻址脉冲电压施加到A电极Am,该波形寻址脉冲电压从地电压Vg变化到Vaa,Vaa大于先前设立的地电压Vg。
在复位周期的结束处(在Pr的结束处)将施加到每个电极的电压添加到每个电极周围累积的壁电荷,以确定在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内存在的电场。结果,在寻址周期Pa期间,在Y电极Yn和A电极Am之间产生寻址放电。放电产生的电荷被累积在被施加负极性电压的电极周围以形成如图6A所示的壁电荷。这导致在X电极Xn周围形成大量的负壁电荷,在A电极Am周围形成小量的负壁电荷,并且在Y电极Yn周围形成大量的正壁电荷。
现在转向图6B,图6B图解说明了在维持放电周期Ps内的第一维持放电的结束处每个电极周围的壁电荷的分布。在维持放电周期Ps的第一维持放电(施加到X或Y电极的第一脉冲)中,地电压Vg被施加到X电极Xn,维持放电电压Vs被施加到与X电极Xn相对的Y电极Yn,地电压Vg被施加到A电极Am。
在寻址周期的结束处(在Pa的结束处)将施加到每个电极的电压添加到每个相应电极周围累积的壁电荷电压,以确定在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内存在的电场。结果,在Y电极Yn和A电极Am之间的寻址放电导致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的第一维持放电。第一维持放电产生的电荷被累积在每个电极周围,并且具有与向其施加的电压相反的极性。在维持放电周期的这一时间点处,这导致在X电极Xn周围形成正壁电荷,在A电极Am周围形成小量的正壁电荷,并且在Y电极Yn周围形成大量的负壁电荷。
然而,使用如图3所示的施加到图4A至4D的结构的波形,由于在第一维持放电的结束处累积了大量的壁电荷,产生第一维持放电的维持波形脉冲电压不能成功地产生随后的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周期内的第二维持放电之后的维持放电主要在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放电,伴随者使用A电极Am产生的弱起始放电(weak start discharge)。对于图3中的第二放电P_2,维持放电电压Vs被施加到X电极Xn,地电压Vg被施加到Y电极Yn,而从第一维持放电的结束存在壁电荷。使用这种方案,不能保证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的稳定的第二维持放电P_2。这种不稳定第二维持放电导致子场中所有剩余放电也不稳定。因此,必需修改图3的波形,从而图4A至4D的结构不会产生不稳定放电。为了消除不稳定影响并且仅产生稳定维持放电,在第二和随后的维持放电期间,在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需要比以前更强的电场。
现在转向图6C和6D,图6C图解说明了在维持放电周期Ps内、在第二维持放电结束处每个电极周围的壁电荷的分布,并且图6D图解说明了当图3的波形被施加到图4A至4D的结构时,在维持放电周期Ps内、在第三维持放电的结束处每个电极周围的壁电荷的分布。在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不形成足够强的电场而产生第二维持放电。第二维持放电脉冲期间的这种不足的电场不能保证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的稳定第二维持放电,并且导致连锁反应,其中所有随后的放电也可能不稳定,因为由于存在不足的壁电荷而电场不足。这种连锁反应发生,因为弱或者不稳定的放电对于下面的维持放电脉冲而留下不足的壁电荷。
更具体地,如果当存在如图6B所示的壁电荷时图3所示的驱动电压被施加到X电极Xn和Y电极Yn,则第二维持放电变得不稳定,并且在该不稳定放电P_2之后剩余的壁电荷对于第三放电P_3来说不足。类似地,在当存在如图6C所示的壁电荷时如图3所示的驱动电压被施加到X电极Xn和Y电极Yn时,第三维持放电也变得不稳定,并且如图6D所示,当图3的脉冲P_4被施加到图4A至4D的X和Y电极时,在不稳定的第三维持放电之后存在的壁电荷,也不足以产生稳定的放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用图7A、7B和9的波形来分别成功地驱动根据本发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图4A至4D的结构。为了在产生第二和随后维持放电时在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形成比以前更强的电场,对于在第一维持放电之后具有图6B所示的壁电荷的放电单元,每个实施例通过增加不存在于图3的第二维持放电脉冲的波形中的额外突跳(extra kick),改变在维持寻址周期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施加到电极的电压。第一实施例企图增加如图7A所示被施加到X电极Xn的第一维持脉冲(即,对于维持放电周期的第二放电脉冲)的脉冲宽度。或者,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企图增加在如图7B所示的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维持脉冲期间被施加到X电极的电位。第三实施例企图在维持放电周期的第二维持脉冲期间改变施加到如图9所示的X电极的维持脉冲的电位。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实施例中的每一个。
现在参考图7A和7B,图7A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图4A至4D的改进结构的PDP的新颖的驱动波形,和图7B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图4A至4D的改进结构的PDP的新颖的驱动波形。图7A和7B在维持放电周期Ps的第二维持脉冲期间不同于图3。
现在将描述在初始化所有放电单元的复位周期Pr期间被施加到每个电极的驱动波形电压。从地电压Vg上升到X电极第一电压Vx的步进型波形电压被施加到X电极Xn,地电压Vg被施加到A电极Am,并且具有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和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的斜坡型复位脉冲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Yn。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从Y电极复位第一电压Vyr1上升到Y电极复位第二电压Vyr2,该Y电极复位第一电压Vyr1具有比地电压Vg更高的电位,该Y电极复位第二电压Vyr2具有比Y电极复位第一电压Vyr1更高的电位。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从Y电极复位第一电压Vyr1下降到Y电极复位第三电压Vyr3,该Y电极复位第一电压Vyr1具有比地电压Vg更高的电位,该Y电极复位第三电压Vyr3具有比Vg更低的电位。
现在将描述选择放电单元进行显示的寻址周期Pa期间施加到每个电极的驱动波形电压。仍旧将具有比地电压Vg更高电位的X电极第一电压Vx施加到X电极Xn,将具有正脉冲波形电压Vaa的寻址脉冲电压施加到A电极Am,并且将具有负脉冲波形电压Vya2的扫描脉冲电压施加到Y电极Yn。在该寻址脉冲期间,A电极的电位从Vg上升到Vaa,同时Y电极的电压从Vya1下降到Vya2(扫描脉冲)。
现在参考图7A,现在将描述在将要显示的所选的放电单元中执行维持放电的维持放电周期Ps内施加到每个电极的驱动波形电压。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将交替地具有低电平电压Vg和高电平电压Vs的脉冲波形电压施加到X电极Xn,并且将交替地具有高电平电压Vs和低电平电压Vg的脉冲波形电压施加到Y电极Yn。在其中高电平电压Vs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被首先施加到X电极Xn的周期(与图3的周期P_2对应的周期,即,周期Ps的第二维持放电或在周期Ps期间被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脉冲),高电平驱动电压Vs具有比周期Ps中所有其他脉冲的脉冲宽度Ts更长的脉冲宽度T2。换句话说,周期Ps中的第二脉冲具有比图3的脉冲宽度和周期Ps中其他脉冲的脉冲宽度更大的脉冲宽度T2。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仍然将脉冲宽度Ts施加到周期Ps的第二脉冲之后的脉冲以及周期Ps的第一脉冲之后的脉冲。
现在参考图7B和第二实施例,将交替地具有低电平电压Vg和高电平电压Vs的脉冲波形电压施加到X电极Xn,并且将交替地具有高电平电压Vs和低电平电压Vg的脉冲波形电压施加到Y电极Yn。在其中假设高电平电压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被首先施加到X电极Xn的周期(与图3的周期P_2对应的周期,即,周期Ps的第二维持放电或在周期Ps期间被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脉冲),将具有比高电平电压Vs更高电位的不同高电平驱动电压Vx2施加到X电极Xn。换句话说,在周期Ps期间的第二放电中,施加到X电极的电压的幅度从Vs到Vx2增加超过图3中的以及超过在图7B中的周期Ps期间施加的其他脉冲的,以便将放电单元内的电场增加到足够的电平,从而周期Ps中的第二放电能够稳定。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在施加到X电极的第二高电平电压之后的高电平电压的电位可以等于图3的高电平电压的电位。在图7A和7B的维持放电周期Ps中,具有与低电平电压相同电位的地电压Vg被施加到A电极Am。
现在转向图8A至8D,图8A至8D图解说明了当图7A或7B中所示的驱动波形电压被施加到具有图4A至4D所示的改进结构的PDP时在子场SF期间的不同时间点处累积的壁电荷的分布。图8A图解说明了在寻址周期Pa的结束处每个电极周围的壁电荷的分布,图8B图解说明了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的第一维持放电结束处每个电极周围的壁电荷的分布。
由于对于复位周期Pr和寻址周期Pa,图7A和7B所示的驱动波形电压与图3所示的驱动波形电压相同,并且对于维持放电周期Ps中的第一放电,图8A中所示的壁电荷的分布与图6A中所示的壁电荷的分布相同,图8B中所示的壁电荷的分布与图6B中所示的壁电荷的分布相同。
为了消除图4C的不稳定第二维持放电和随后不足壁电荷的分布,在维持放电周期Ps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将如图7A所示具有更长脉冲宽度T2的高电平驱动电压施加到X电极Xn,或者如图7B所示将具有更高电位Vx2的高电平驱动电压施加到X电极Xn。
当在维持放电周期Ps的第一维持放电之后存在如图8B所示的壁电荷时,如果具有如图7A所示的较长脉冲宽度T2的高电平驱动电压被施加到X电极Xn,或者将如图7B所示的较高幅度Vx2的周期Ps的第二脉冲施加到X电极Xn,则对于周期Ps中的第二维持放电的持续时间,在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产生比图3和图6A至6D至更强的电场。因此,尽管在第一维持放电之后在每个电极周围累积的壁电荷相同,第二维持脉冲内的增强电压波形产生足以保证稳定的第二放电的电场,并且随后产生更多的壁电荷用以随后的第三放电。由此,避免了图6C和6D的坏的连锁反应。
图8C图解说明了在维持放电周期Ps的第二维持放电的结束处每个电极周围的壁电荷的分布。如果当存在图8B所示的壁电荷时通过将具有如图7A所示的长施加时间T2的高电平驱动电压或者具有如图7B所示的高电位Vx2的高电平驱动电压施加到X电极Xn而产生稳定的第二维持放电,则在第二放电期间产生的壁电荷累积在具有与施加到电极的电压极性相反极性的电极周围。得到的结果是在图8C中的X电极Xn周围形成比图6C中的更大数量的负壁电荷,在图8C中的A电极Am周围与图6C中的相比形成类似数量的正壁电荷,并且在图8C所示的Y电极Yn周围比在图6C中的形成更大数量的正壁电荷。
总之,与图6C中累积的壁电荷相比,第二和随后的放电之后在图8C中足够累积的壁电荷允许稳定的随后放电。因为第二稳定维持放电对于第三放电导致在每个电极周围累积足够数量的壁电荷,因此在维持放电周期Ps中不改变第三或随后维持放电脉冲的电压波形的情况下,随后稳定维持放电可以稳定地发生。由于这些随后稳定放电也留有充足并增强的图8C和8D的壁电荷的遗留,因此该阶段是为周期Ps内更稳定的放电设定的,并且避免了图6C和6D的连锁反应。图8D图解说明了在维持放电周期Ps的第三维持放电的结束处每个电极周围的壁电荷的分布。参考图8D,如图8C中所示累积了足够数量的壁电荷。这种稳定效果设定了稳定的第四维持放电的阶段。
现在转向图9,图9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改进结构的PDP的驱动波形。图9和图7A或7B所示的驱动波形对于复位周期Pr和寻址周期Pa而彼此相等。如图9和图7A或7B所示的施加到Y电极Yn的驱动波形对于第二放电周期Ps的第二维持放电而彼此不同。具体地,在图9中的第二放电周期Ps期间,尽管施加到X电极的电压脉冲与图3中的P_2的电压脉冲相等,所以,小的负电压Vy2被同时施加到Y电极,因此X和Y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增加,从而导致放电单元内的电场加强。在X电极被施加高电平电压Vs时在第二维持放电期间施加到Y电极的该小的负电压Vy2足以防止图6C和6D的连锁反应开始,从而放电能够继续稳定,并且放电之后的壁电荷的累积对于更稳定的放电来说是足够的,如图8C和8D所示。更具体地,通过在第二维持放电中不增加(如图7A中所示)施加时间或者升高(如图7B所示)施加到X电极Xn的高电平电压的电位,将具有比第二低电平电压Vg更低电位的第一低电平驱动电压Vy2施加到Y电极Yn,从而产生稳定的第二维持放电。具有低电位的低电平驱动电压Vy2在第二维持放电中被施加到Y电极Yn,从而导致稳定的第二维持放电。稳定效果可以影响如图8C和8D所示的第三维持放电之后的维持放电,因为在该第二维持放电期间也出生了足够的壁电荷。
为了在X电极Xn和Y电极Yn之间形成比图3和6A至6D中更强的电场,以在第一维持放电之后对于具有图6B所示的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产生第二维持放电,对于在周期Ps的第二放电期间施加的电压波形需要额外突跳来防止发生坏连锁反应。该额外突跳能够以本发明的图7A、7B和9所示的三种方式发生。在图7A中,具有更长施加时间T2的高电平驱动电压被施加到X电极Xn。在图7B中,更高的幅度驱动电压Vx2被施加到X电极Xn。在图9中,降低对于低电平电压的电位而施加到Y电极的维持脉冲电压的电位。根据本发明,具有改进结构的PDP使其能够在第二维持放电之后产生稳定的维持放电,从而增加PDP的显示质量。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别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提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以及在A电极与X电极和Y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布置的多个放电单元;和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并且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内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高电平电压的脉冲宽度大于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脉冲的脉冲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除了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高电平电压以外,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每个高电平电压具有相同的脉冲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X电极施加高于地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所述多个A电极中的所选的A电极施加正电压的寻址脉冲电压;和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Y电极施加具有负电压的扫描脉冲,其中寻址周期在维持放电周期之前发生,寻址周期适于选择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用于放电的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复位周期期间,向Y电极施加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和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在复位周期期间,向所选的A电极施加地电压;和在复位周期期间,当下降斜坡型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时,向多个X电极施加从地电压上升到第一电压的步进型波形电压,复位周期在寻址周期之前发生,复位周期适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
5.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提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以及在A电极与X电极和Y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布置的多个放电单元;和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并且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内的第二维持放电的高电平电压具有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更高的电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施加的高电平电压被施加到X电极之一,其中,除了维持放电周期的第二维持放电以外,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的每个高电平电压的幅度都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X电极施加高于地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所述多个A电极中的所选的A电极施加正电压的寻址脉冲电压;和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Y电极施加具有负电压的扫描脉冲,其中寻址周期在维持放电周期之前发生,寻址周期适于选择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用于放电的所述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复位周期期间,向Y电极施加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和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在复位周期期间,向所选的A电极施加地电压;和在复位周期期间,当下降斜坡型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时,向多个X电极施加从地电压上升到第一电压的步进型波形电压,复位周期在寻址周期之前发生,复位周期适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
9.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提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X和Y电极之间布置并以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以及在A电极与X电极和Y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布置的多个放电单元;和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并且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其中在维持放电周期内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施加的低电平电压具有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低电平电压更低的电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X电极施加高于地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所述多个A电极中的所选的A电极施加正电压的寻址脉冲电压;和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向多个Y电极施加具有负电压的扫描脉冲,其中寻址周期在维持放电周期之前发生,寻址周期适于选择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用于放电的所述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复位周期期间,向Y电极施加上升斜坡型波形电压和下降斜坡型波形电压;在复位周期期间,向所选的A电极施加地电压;和在复位周期期间,当下降斜坡型电压被施加到Y电极时,向多个X电极施加从地电压上升到第一电压的步进型波形电压,复位周期在寻址周期之前发生,复位周期适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
12.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多个障壁,用于将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在多个障壁内布置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与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交叉的在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和在多个放电单元内布置的荧光层,其中,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通过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和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并且通过施加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脉冲宽度更宽脉冲宽度的在维持放电周期内施加到X电极的第一高电平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或者通过施加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高电平电压更高电位的在维持放电周期中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的高电平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或者通过施加比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的所有其他低电平电压更低电位的在维持放电周期中的第二维持放电期间的低电平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多个X电极、多个A电极、和多个Y电极被布置成围绕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多个X电极、多个A电极、和多个Y电极被依次从多个障壁的前部布置到后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多个Y电极、多个A电极、和多个X电极被依次从多个障壁的前部布置到后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荧光层被布置在与后基板相对的前基板的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荧光层被布置在与前基板相对的后基板的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X电极和多个Y电极、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布置并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A电极、以及在A电极与X电极和Y电极交叉的区域中布置的多个放电单元。当在多个放电单元中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时,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通过向X电极施加在低电平电压与高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以及向Y电极施加在高电平电压与低电平电压之间交替的脉冲波形电压,来驱动PDP。维持放电周期中第二脉冲的电压和/或脉冲宽度与维持放电周期中的其他脉冲不同。
文档编号G09G3/291GK1877674SQ20061009270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1日
发明者姜景斗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