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2345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件中,液晶材料本身不发光。因此,例如,在由多个像素构成的显示区域的背面设置有向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区域照射光的面光源器件(背光源)。在彩色液晶显示器件中,一个像素由三种亚像素构成,这三种亚像素例如是红光发光亚像素、绿光发光亚像素和蓝光发光亚像素。通过控制构成各像素或者各亚像素的液晶单元使其作为一种光快门(光阀)进行动作,即通过控制各像素或者各亚像素的透光率(数值孔径)并由此控制从面光源器件发出的照明光(例如,白光)的透光率,来显示出图像。过去,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面光源器件在恒定亮度下均匀地照射整个显示区域。然而,这种结构会导致由于边缘模糊(edge blurring)而造成的动态图像显示品质劣化。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曾提出了一种面光源器件,该面光源器件由多个面光源单元构成并被控制为与对应于各个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的部分的扫描的完成同步地,各个面光源单元依次点亮。例如,JP-A-2000-321551公开了设有这种面光源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这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减轻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中动态图像的模糊感。因此,能够改善动态图像显示性能。当在视频显示期间与视频显示期间之间插入黑屏显示期间(黑显示期间)时,帧图像和下一帧图像在时间上完全地分离。这种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动态图像显示特性。然而,例如,假设在没有黑显示期间的状态下帧率为60Hz,那么,为了插入黑显示期间,就需要驱动液晶显示装置使得在一秒内存在总共120个视频显示期间和黑显示期间。此外,例如,为了将视频显示期间和黑显示期间设置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则在设有面光源器件且该面光源器件被控制为让各个面光源单元与对应于各个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的部分的扫描的完成同步地依次点亮(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简称为“同步型面光源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在1/60(秒)的帧期间的大约一半时间里扫描液晶显示器件。另外,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来交替地显示用于3D(三维)图像显示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情况下,实际的帧期间缩短成一半,即1/120(秒)。因此,需要驱动液晶显示装置使得在一秒内存在总共240个视频显示期间和黑显示期间。在设有同步型面光源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果要插入黑显示期间,则不得不缩短液晶显示器件的扫描期间。这引起了扫描中的时序裕度(timing margin)减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它们能够降低由于插入黑显示期间而导致的液晶显示器件扫描中的时序裕度的减少程度。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所述液晶显示器件具有由以矩阵方式布置的像素构成的显示区域;以及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驱动。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行顺序扫描并因而对构成各个所述显示区域单元的像素进行行顺序扫描。在从对所述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line-sequential scan)完成之后算起的预定期间内,使与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保持在发光状态下。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 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被设为彼此不重叠。从对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直至与该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转变成发光状态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使得在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长,且在一帧期间中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短。位于在所述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与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之间的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按照扫描完成的递减顺序减少。并且,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之间的期间构成视频显示期间。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执行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行顺序扫描并因而对构成各显示区域单元的像素进行行顺序扫描的处理;以及执行在从对所述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算起的预定期间内使与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保持在发光状态下的处理。在所述驱动方法中,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被设为彼此不重叠。从对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直至与该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转变成发光状态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使得在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长,且在一帧期间中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短。位于在所述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与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之间的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按照扫描完成的递减顺序减少。并且,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之间的期间构成视频显示期间。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从对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直至与该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转变成发光状态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使得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最长而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最短。此外,位于该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与该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之间的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按照扫描完成的递减顺序减少。因此,能够将液晶显示器件的扫描期间设成比设有同步型面光源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使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扫描期间长。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有彩色液晶显示器件、面光源器件和驱动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图。图2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中分隔壁和发光二极管的布局及布置的平面图。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端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图5是参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时序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时序的示意图。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参考示例的视频显示期间和黑显示期间的显示区域示意性平面图。图7C和图7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黑显示期间和视频显示期间的显示区域示意性平面图。图8A至图8D是示出了构成参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器件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9A至图9D是接着图8D示出了构成参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器件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IOA至图IOC是接着图9D示出了构成参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器件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IlA至图IlD是示出了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器件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2A至图12D是接着图IlD示出了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器件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3A至图13C是接着图12D示出了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器件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时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说明的顺序如下I.对本发明的具体说明2.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说明
3.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说明对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而言,能够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配置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和与在该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之间的期间构成视频显示期间。此外,能够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配置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和与在该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之间的期间构成黑显示期间。基本上,液晶显示器件的虚拟显示区域单元是被划分成分别由在扫描方向上排列的预定行数的像素构成的单元。在液晶显示器件具有以二维(2D)矩阵方式布置的MciXNtl个像素并且对第一行像素至第Ntl行像素依次进行扫描的情况下,虚拟显示区域单元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和凡。虚拟显示区域单元的数量基本上根据面光源单元的设计来确定。显示区域单元中像素的行数可以是常量或者变量。构成面光源器件的面光源单元的光源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 LED),或者也可以是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 EL)器件、冷阴极场发射型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光源也可以是冷阴极射线突光灯(cold-cathode ray fluorescent lamp)或者普通灯,只要在对发光状态和不发光状态进行的控制中不出现问题即可。在光源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情况下,通过用一组出射例如波长为640nm的红光的红光发光二极管、出射例如波长为530nm的绿光的绿光发光二极管和出射例如波长为450nm的蓝光的蓝光发光二极管来构成光源就能够得到白光。可替代地,可以利用从白光发光二极管(例如,通过使紫外光或者蓝光发光二极管与荧光粒子结合而出射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来得到白光。此外,可以设置能够出射除了红光、绿光和蓝光之外的第四种颜色光、第五种颜色光等的发光二极管。在光源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情况下,在面光源单元中设置并布置有多个出射红光的红光发光二极管、多个出射绿光的绿光发光二极管和多个出射蓝光的蓝光发光二极管。更具体地,光源可由包括下列各种组合之一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构成一个红光发光二极管、一个绿光发光二极管和一个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组合;一个红光发光二极管、两个绿光发光二极管和一个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组合;或者两个红光发光二极管、两个绿光发光二极管和一个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等等。发光二极管可具有所谓的正装结构(face-up structure)或者倒装结构(flip-chip structure)。换句话说,发光二极管由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发光层构成。发光二极管可以具有让光从发光层出射至外部的结构或者让发光层的光穿过基板后出射至外部的结构。更具体地,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例如包括第一包覆层、活性层和第二包覆层的层叠结构,该第一包覆层由形成在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型(例如,n型)化合物半导体层构成,上述活性层形成在该第一包覆层上,并且上述第二包覆层由形成在活性层上的第二导电型(例如,P型)化合物半导体层构成。发光二极管也包括与第一包覆层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第二包覆层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构成发光二极管的各层随发光波长而定并且能够由已知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成。为了增大发光二极管的光提取效率(light extractionefficiency),优选将一定尺寸的半球形树脂材料附着至发光二极管的光出射部分上。当期望在特定方向上出射光时,例如可以设置主要在水平方向上出射光的2D方向光出射结构。可将面光源器件配置成还包括光扩散板;诸如扩散片、棱镜片和偏振变换片等光学功能片组;以及反射片。光学功能片组可由彼此隔开或者层叠形成为一个整体的各种片构成。光扩散板的材料示例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树脂(PC)。上述光扩散板和上述光学功能片组被设置在面光源器件与液晶显示器件之间。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例如由设有透明第一电极的前面板、设有透明第二电极的后面板和填充在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的液晶材料构成。液晶显示器件可以是单色液晶显示器件或者彩色液晶显示器件。更具体地,前面板包括由玻璃基板或者硅基板构成的第一基板;设在第一基板内表面上的透明第一电极(也称作公共电极并且例如由ITO制成);以及设在第一基板外表面上的偏振膜。在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中,在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还设有涂敷了由丙烯酸树脂或者环氧树脂制成的覆盖层的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的布局图形的示例包括三角形布置、条形布置、对角线布置和矩形布置。前面板被配置为把透明第一电极形成在覆盖层上。应注意的是,在透明第一电极上形成有取向膜。同时,更具体地,后面板例如包括由玻璃基板或者硅基板构成的第二基板;在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各开关元件;被相应的开关元件控制为导通和不导通的透明第二电极(也称作像素电极并且例如由ITO制成);以及设在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偏振膜。在包括透明第二电极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取向膜。构成例如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等液晶显示器件的各种部件和液晶材料可以是已知的部件和材料。开关元件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形成在单晶硅半导体基板上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等三端子元件,诸如MM元件、变阻器元件和二极管等二端子元件,等等。透明第一电极与包括液晶单元的各透明第二电极的重叠区域对应于一个像素或者一个亚像素。在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中,一个像素包括由上述指定区域和透射红光的彩色滤光片的组合构成的红光发光亚像素(以下,有时称作亚像素[R]),由上述指定区域和透射绿光的彩色滤光片的组合构成的绿光发光亚像素(以下,有时称作亚像素[G])以及由上述指定区域和透射蓝光的彩色滤光片的组合构成的蓝光发光亚像素(以下,有时称作亚像素[B])。亚像素[R]、亚像素[G]和亚像素[B]的布局图形与上述彩色滤光片的布局图形一致。应理解的是,不一定必须把包括亚像素[R]、亚像素[G]和亚像素[B]的三种亚像素[R,G,B]作为一个组来构成像素。例如,像素可以由在这三种亚像素[R,G,B]上再加上一种或者多种亚像素而构成的一个组(例如,为了提高亮度而加上了出射白光的亚像素的一个组,为了扩大色彩再现范围而加上了出射补充色的光的亚像素的一个组,为了扩大色彩再现范围而加上了出射黄光的亚像素的一个组,或者为了扩大色彩再现范围而加上了出射黄光和蓝绿色光的亚像素的一个组)来构成。这里,用(Mq,Nq)作为以2D矩阵方式布置的像素数MqXNq,则(M。,N。)的值可以是某些类型的图像显示分辨率,并且更具体地,是VGA (640,480)、S-VGA (800,600)、XGA (1024,768)、APRC(1152,900)、S-XGA(1280,1024)、U-XGA(1600,1200)、HD-TV(1920,1080)以及 Q-XGA(2048,1536)、(1920,1035)、(720,480)和(1280,960)。然而,像素数不限于上面指定的值。
对液晶显示器件和面光源器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例如有由诸如恒定电流电路等已知电路构成的面光源单元驱动电路,由诸如逻辑电路等已知电路构成的面光源器件控制电路,由诸如时序控制器等已知电路构成的液晶显不器件驱动电路,等等。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构成一个图像所必需的图像信息时的时间是帧期间(单位秒),并且帧期间的倒数是帧频(帧率)。应注意的是,帧期间包含从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构成一个图像所必须的图像信息之后算起直至用于显示下一图像的电信号被发送的等候时间。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i兑明下面,参照

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说明之前,参照图I、图2A、图2B、图3和图4简要说明适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更具体地,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和面光源器件。如图I的概略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A)具有由以矩阵方式布置的像素构成的显示区域11的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 ;(B)面光源器件40,该面光源器件40由在假设显示区域11被分成多个显示区域单元12的情况下由与各个显示区域单元12对应的多个面光源单元41构成,且该面光源器件40被配置成让各个面光源单元41向相应的显示区域单元12照射光;以及(C)对液晶显示器件10和面光源器件4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如图I的概略图所示,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包括显示区域11,在该显示区域11中,沿第一方向的M0个像素和沿第二方向的Ntl个像素即总共M0 X N0个像素布置成2D矩阵形式。这里,假设显示区域11被分成多个(例如,P个)虚拟显示区域单元12。例如,当以2D矩阵方式布置并且满足图像显示分辨率的VGA标准的像素数MtlXNtl被表示为(M。,N0)时,则像素数由(640,480)表示。此外,由以2D矩阵方式布置的像素构成的显示区域11(在图I中由交替的长、短虚线围绕的区域)被分成多个(例如,P个)虚拟显示区域单元12(由点线表示边界)。从设计的观点看,P能够取2至Nci的值。在图I所示的示例中,P的值取4。各显示区域单元12由多个像素构成。各像素由一组分别出射不同颜色光的多个亚像素构成。更具体地,各像素由包括红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R])、绿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G])和蓝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B])的三种亚像素构成。对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进行行顺序驱动。更具体地,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具有以矩阵方式相交的扫描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和数据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通过将扫描信号输入给扫描电极以对扫描电极进行选择扫描从而根据输入至数据电极的控制信号(基本上,基于输入信号的信号)来显示出图像,由此构成一个画面。对液晶显示器件10进行行顺序扫描并因此对构成各显示区域单元12的像素进行行顺序扫描。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向第二方向依次进行扫描。如下面所述那样,在从对显示区域单元12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算起的预定时间内,把与显示区域单元12对应的面光源单元41保持在发光状态下。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执行对液晶显示器件10进行行顺序扫描并因此对构成各显示区域单元12的像素进行行顺序扫描的处理,以及执行在从对显示区域单元12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算起的预定期间 内使与显示区域单元12对应的面光源单元41保持在发光状态下的处理。
如图4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所示,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由设有透明第一电极24的前面板20、设有透明第二电极34的后面板30和填充在前面板20与后面板30之间的液晶材料13构成。前面板20例如包括由玻璃基板构成的第一基板21和设置在第一基板21的外表面上的偏振膜26。在第一基板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22,该彩色滤光片22上涂敷有由丙烯酸树脂或者环氧树脂制成的覆盖层23。在覆盖层23上形成有透明第一电极(也称作公共电极并且例如由ITO制成)24。在透明第一电极24上形成有取向膜25。同时,更具体地,后面板30例如包括由玻璃基板构成的第二基板31、在第二基板31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开关元件(更具体地是指薄膜晶体管)32、被相应的开关元件32控制成导通或者不导通的透明第二电极(也称作像素电极并且例如由ITO制成)34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31的外表面上的偏振膜36。横越包括透明第二电极34的整个表面设置有取向膜35。前面板20和后面板30各自的外周部分通过密封部件(未图示)彼此连接。应理解的是,开关元件32不限于TFT,并且开关元件例如可由MM元件构成。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37表示设在一个开关元件32与另一个开关元件32之间的绝缘层。 构成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各种部件和液晶材料可以是已知的部件和材料。因此,这里省略具体的说明。直下型(direct)面光源器件(背光源)40包括与多个虚拟显示区域单元12分别对应的多个(P个)面光源单元41。各面光源单元41从背面照射与面光源单元41对应的显示区域单元12。提供给面光源单元41的光源被个别地进行控制。尽管面光源器件40位于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的下方,但在图I中分离地示出了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和面光源器件40。图2A中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面光源器件40中分隔壁和发光二极管的布局和布置。图2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端面图。图2B示出了主要部件。然而,在这些附图中,省略了壳体51、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和光扩散板61等的剖面线,并使扩散板20的一部分为切开的状态。此外,图3示出了由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和面光源器件40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为了方便图示,在图3中省略了分隔壁43。光源由例如通过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控制方法进行驱动的发光二极管 42 (42R、42G 和 42B)构成。如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所示,面光源器件40由设有外框53和内框54的壳体51构成。外框53与内框54通过隔离件55A和隔离件55B把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的端部夹在中间从而将其保持着。在外框53与内框54之间设有引导部件56。因此,将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构造成被夹在外框53与内框54之间而不会发生移位。在壳体51的内侧顶部处,光扩散板61通过隔离件55C和托架部件57安装至内框54中。包括扩散片62、棱镜片63和偏振变换片64的光学功能片组层叠在光扩散板61上。在壳体51的内侧底部处设有反射片65。这里,将反射片65设置为使其反射面与光扩散板61相对,并且反射片65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件安装至壳体51的底面52A上。反射片65例如由具有如下结构的银增感反射膜构成在该结构中,在一片基底材料上依次层叠有银反射膜、低折射率膜和高折射率膜。反射片65反射从多个发光二极管42 (各光源42)发出的光以及在壳体51的侧面52B上或者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分隔壁43上反射的光。当以此方式构造而成时,把分别从多个出射红光的红光发光二极管42R(光源42R)、多个出射绿光的绿光发光二极管42G(光源42G)和多个出射蓝光的蓝光发光二极管42B (光源42B)发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进行混合。这样,能够得到作为照明光的具有高色纯度(chromaticpurity)的白光。这种照明光穿过光扩散板61以及包括扩散片62、棱镜片63和偏振变换片64的光学功能片组,并从背面照射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关于发光二极管42R、42G和42B的布置,例如,可以构造成这样用一组出射红光(例如,波长为640nm)的红光发光二极管42R、出射绿光(例如,波长为530nm)的绿光发光二极管42G和出射蓝光(例如,波长为45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42B来构成发光二极管单元,并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排列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示例中,一个面光源单元41中设置有四个发光二极管单元。 构成面光源器件40的一个面光源单元41和另一个面光源单元41被分隔壁43分隔开。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示例中,面光源单元41被壳体51的侧面和分隔壁43包围着。更具体地,存在一些被两个分隔壁43和壳体51的两个侧面52B包围着的面光源单元41,并且存在一些被一个分隔壁43和壳体51的三个侧面52B包围着的面光源单元41。分隔壁43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件安装至壳体51的底面52A上。如图I所示,驱动电路根据来自外部(显示电路)的输入信号和时钟信号对面光源器件40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进行驱动,该驱动电路包括对构成面光源器件40的红光发光二极管42R、绿光发光二极管42G和蓝光发光二极管42B的发光和不发光进行控制的面光源器件控制电路70和面光源单元驱动电路80,并且还包括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90。面光源器件控制电路70由逻辑电路和移位寄存器电路构成。同时,各面光源单元驱动电路80例如由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恒定电流源)构成。可用已知电路等来作为用于构成面光源器件控制电路70和面光源单元驱动电路80的电路。驱动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90由诸如时序控制器91、扫描电路92和源极驱动器(未图示)等已知电路形成。时序控制器91基于来自外部(显示电路)的时钟信号CLK产生第一时钟信号CLKl,并将该第一时钟信号CLKl供给到扫描电路92。扫描电路92根据该第一时钟信号CLKl对扫描电极SCL进行扫描,并且驱动构成液晶单元的由TFT形成的开关元件32。源极驱动器把与后述控制信号[R,G,B]的值对应的电压的信号施加至未图示的数据电极上。面光源器件控制电路70基于来自外部(显示电路)的时钟信号CLK和来自时序控制器91的第一时钟信号CLKl产生第二时钟信号CLK2。依次转变的第二时钟信号CLK2被施加给各条控制线BCL。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当相应的控制线BCL处于高电平时各面光源单元41变为发光状态,而当相应的控制线BCL处于低电平时各面光源单元41变为不发光状态。由以2D矩阵方式布置的像素构成的显示区域11被分成P个显示区域单元12。如果通过使用行和列来说明此状态,则可以说显示区域11被分成按照P行一列的方式布置的显示区域单元。各显示区域单元12由多个(MtlXN)像素构成。如果通过使用行和列来说明此状态,则可以说各显示区域单元12由以N行Mtl列的方式布置的像素构成。在显示区域11是被均等地划分的情况下,基本上表示为N = N0/Po在存在剩余的情况下,让该剩余部分包含在任一显示区域单元12中。
在某些情况下,将红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R])、绿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G])和蓝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B])统称作亚像素[R,G,B]。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将输入至亚像素[R,G,B]中以便控制亚像素[R,G,B]的工作(更具体地,以便控制透光率(数值孔径))的用于红光发光亚像素的控制信号、用于绿光发光亚像素的控制信号和用于蓝光发光亚像素的控制信号统称为控制信号[R,G,B]。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将从外部输入至驱动电路中以便对构成显示区域单元的亚像素[R,G,B]进行驱动的用于红光发光亚像素的输入信号、用于绿光发光亚像素的输入信号和用于蓝光发光亚像素的输入信号统称为输入信号[R,G,B]。如上所述,将各像素构成为一组包括红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R])、绿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G])和蓝光发光亚像素(亚像素[B])的三种亚像素。例如,各亚像素[R,G,B]的亮度由8位(bit)数值来控制(灰度控制),并且亮度具有从0至255的28阶。被输入至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90中以便对构成各显示区域单元12的各像素中的亚像素[R, G,B]进行驱动的输入信号[R,G,B]的各个值xK、xG和xB取28阶中的值。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这种配置。例如,可在从0至1023的21°阶时使用10位(bit)数值来进行控制。从驱动电路将控制各像素的透光率的控制信号供给至像素。更具体地,从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90将控制各亚像素[R,G,B]的透光率的控制信号[R,G,B]供给至各亚像素[R,G,B]。换句话说,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90根据输入至其内的输入信号[R,G,B]产生控制信号[R,G,B],并且这些控制信号[R,G,B]分别被供给至(输出至)亚像素[R,G,B]。例如,在对输入信号的值运用所谓的伽玛修正(ga_a correction)的情况下,这些控制信号[R,G, B]基本上作为与把输入信号[R,G,B]的值xK、xG和xB进行2. 2次幂计算后得到的值对应的电压的信号,通过已知方法被供给至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根据施加到扫描电极SCL上的扫描信号来驱动构成各亚像素的开关元件32,并且通过根据控制信号[R,G,B]把所需电压施加给构成液晶单元的透明第一电极24和透明第二电极34来控制各亚像素的透光率(数值孔径)。这里,亚像素[R,G,B]的透光率(数值孔径)随着控制信号[R,G,B]的值的变大而变大。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清楚地限定对应关系,在下面进行的说明中,假设表示像素数的MtlXNtl中的N0 = 20、显示区域单元12和面光源单元41各自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各显示区域单元12具有五行像素。例如,如后述图8A至图8D所示,附图标记U1、附图标记122、附图标记123和附图标记124表示四个显示区域单元12,并且附图标记41p附图标记412、附图标记413和附图标记414表示与各显示区域单元12对应的面光源单元41。按照行顺序扫描的递减顺序由字母数字SCL1至SCL2tl表示与20行像素对应的扫描电极SCL。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U1对应的五行像素的扫描电极是扫描电极SCL1至扫描电极SCL5。与显示区域单元122对应的五行像素的扫描电极是扫描电极SCL6至扫描电极SCL100与显示区域单元123对应的五行像素的扫描电极是扫描电极SCL11至扫描电极SCL15。与显示区域单元124对应的五行像素的扫描电极是扫描电极SCL16至扫描电极SCL2(i。与面光源单元^、^、^、和414对应的控制线BCL分别由字母数字BCLp BCL2、BCL3和BCL4表/Jn ο在各个帧期间中,最先完成对显示区域单元U1的行顺序扫描,接着完成对显示区域单元1 的行顺序扫描,之后完成对显示区域单元123的行顺序扫描和对显示区域单元 124的行顺序扫描。换句话说,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 是显示区域单元12lt)此外,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是显示区域单元124。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参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时序图。此外,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时序图。如同下面还会具体说明的那样,在参考示例的工作中,图5所示的从期间T6的开始到期间T25的结束的期间构成了视频显示期间(见图7A),并且图5所示的从期间T26的开始到包含在下一帧期间中的期间T5'的结束的期间构成了黑显示期间(见图7B)。相比之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中,图6所示的从期间T6的开始到期间T25的结束的期间构成了黑显示期间(见图7C),并且图6所示的从期间T26的开始到包含在下一帧期间中的期间 T5'的结束的期间构成了视频显示期间(见图7D)。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首先说明参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这里,省略了对参考示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这是因为该结构除了工作时序不同之外与参照图 I所示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图5所示的期间T1至期间T4tl是参考示例的工作中的各水平扫描期间。在参考示例的工作中,让h作为各水平扫描期间的长度。为了方便说明,假设在参考示例的工作中和下面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中,第二时钟信号CLK2的长度为5、,并且控制线BCL保持在高电平状态的期间长度也是5一。在参考示例的工作中,把各面光源单元41控制成与对应于面光源单元41的液晶显示器件10的部分(更具体地,显示区域11的部分)的扫描的完成同步地,各面光源单元 41依次发光。更具体而言,根据参考示例,把面光源单元41控制成在对相应显示区域单元 12的行顺序扫描完成的同时开始发光,并控制成让发光保持预定期间。换句话说,从对给定的显示区域单元12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直至与该显示区域单元12对应的面光源单元 41转变成发光状态的等候时间是O (零)。以下,参照图5、图8A至图8D、图9A至图9D和图IOA至图IOC说明参考示例的工作。期间T1 期间T5 (见图5和图8A)新的帧期间起始于期间T1的开始处。如图5所示,在这些期间中,控制线BCL1至控制线BCL4处于低电平状态。如图8A所示,全部面光源单元M1、面光源单元412、面光源单元413和面光源单元414处于不发光状态。在期间T1至期间T5中,对显示区域单元A进行行顺序扫描。换句话说,在期间T1 中扫描电极SCL1转变成高电平,并且根据控制信号[R,G,B]来控制第一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此外,在期间T2至期间T5中,对扫描电极SCL2至扫描电极SCL5依次进行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二行至第五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在图8A至图8D中, 将经过行顺序扫描的区域表示为新扫描过的区域。在其它附图中亦是如此。显示区域单元122、123和124保持着在前一帧期间中已经被扫描过的状态。在图8A至图8D中,将保持着在前一帧期间中已经被扫描过的状态的区域表示为前一扫描过的区域。在其它附图中亦是如此。如上所述,在期间T1至期间T5中,对显示区域单元U1进行行顺序扫描。然而,全部面光源单元41i、面光源单元412、面光源单元413和面光源单元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 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处于黑显示状态。期间T6 期间Tltl (见图5、图8B和图8C)在期间T6至期间Tltl中,对显示区域单元122进行行顺序扫描。此外,新的视频显示期间起始于期间T6的开始处。对扫描电极SCL6至扫描电极SCLltl依次进行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五行至第十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同时,在期间T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1从低电平转转变成高电平,并维持此状态直到期间Tltl为止。控制线BCL2至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面光源单元411转变成发光状态,而其他面光源单元412、413和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U1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11 T15 (见图5、图8D和图9A)
在期间T11至期间T15中,对显示区域单元123进行行顺序扫描。对扫描电极SCL11 至扫描电极SCL15依次进行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十一行至第十五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在期间Tltl的开始处控制线BCL1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轧转变成不发光状态。同时,在期间Tltl的开始处控制线BCL2从低电平转变成高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412转变成发光状态。控制线BCL3和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面光源单元413和面光源单元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122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16 T20(见图5和图9B及图9C)在期间T16至期间T2tl中,对显示区域单元124进行行顺序扫描。对扫描电极SCL16 至扫描电极SCL2tl依次进行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十六行至第二十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在期间T1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2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412转变成不发光状态。同时,在期间T1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3从低电平转转变成高电平。因此, 面光源单元413转变成发光状态。控制线BCL1和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面光源单元M1和面光源单元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123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21 T25 (见图5、图9D和图10A)在期间T21至下面说明的期间T4tl中,不对扫描电极SCL1至扫描电极SCL2tl进行扫描。因此,显示区域单元U1、显示区域单元122、显示区域单元123和显示区域单元124保持着前一状态。在期间T21的开始处控制线BCL3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413转变成不发光状态。同时,在期间T21的开始处控制线BCL4从低电平转转变成高电平。因此, 面光源单元414转变成发光状态。控制线BCL1和控制线BCL2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面光源单元M1和面光源单元412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124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25的结束对应于视频显示期间的结束。期间T26 T4tl (见图5和图10B)在期间T2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4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414转变成不发光状态。控制线BCL1、控制线BCL2和控制线BCL3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面光源单元M1、面光源单元412和面光源单元413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因此,全部面光源单元4^、面光源单元412、面光源单元413和面光源单元414处于不发光状态。于是,液晶显示装置转变成黑显示状态。期间T26的开始对应于该黑显示期间的开 始。期间T/ V (见图5和图10C)下一帧期间起始于期间T/的开始处。如上面的期间T1至期间T5的说明那样,对显示区域单元12i进行行顺序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一行至第五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显示区域单元122、显示区域单元123和显示区域单元124保持前一帧期间中已经被扫描过的状态。控制线BCL1至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全部面光源单元4^、面光源单元412、面光源单元413和面光源单元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液晶显示装置维持黑显示状态。期间T5'的结束对应于该黑显示期间的结束。在期间T5'之后的期间T6'中,如上面的期间!^的说明那样,面光源单元411转变成发光状态并且与下一帧期间对应的视频显示期间开始。已经说明了参考示例的工作。从图5明显可知,在参考示例的工作中,必须在期间 T1至期间T2tl中对全部扫描电极SCL进行扫描,该期间T1至期间T2tl是构成一个场期间的期间T1至期间T4tl的一半。相比之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中,如下所述,能够将全部的期间T1至期间T4tl分配到对全部扫描电极SCL进行扫描的期间上。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水平扫描期间的长度是参考示例的水平扫描期间长度的两倍(2&)。然而,应理解的是,为了方便与参考示例比较,图 6中的一个场期间也如图5中那样由期间T1至期间T4tl构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诸如期间 T1和期间T2等两个期间共同构成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从对给定的显示区域单元12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算起直至与该显示区域单元12对应的面光源单元41转变成发光状态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使得在一个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最长,并且在一个帧期间中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4中的等候时间最短。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U1中的等候时间是从期间T11的开始至期间T25的结束的时间(15b)。同时,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4中的等候时间是从期间T4tl的开始至期间T/的结束的时间,即,与参考示例一样为0(零)。此外,位于在一个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U1与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4之间的显示区域单元122和显示区域单元123中的等候时间被设为按扫描完成的递减顺序减少。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显示区域单元122中的等候时间为从期间T2tl的开始至期间T3tl的结束的时间(IOtci)。显示区域单元123中的等候时间为从期间T31的开始至期间T35 的结束的时间(5tQ)。
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4对应的面光源单元 414的发光期间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M1的发光期间被设为彼此不重叠。如图6所示,与在从期间T1开始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 124对应的面光源单元414的发光期间是从期间T1'至期间T5'。此外,与在从期间T1'开始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M1的发光期间是从期间T26'至期间T3c/。以此方式,前一期间和后一期间被设为彼此不重叠。除了将开始延长了场期间的一半以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面光源单元41的操作时间与上述参考示例的面光源单元41的操作时间相同。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U1对应的面光源单元 41!的发光期间的开始和与在该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4对应的面光源单元414的发光期间的结束之间的期间构成视频显示期间。此外,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124对应的面光源单元414的发光期间的结束和与在给定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M1的发光期间的开始之间的期间构成黑显示期间。以下,参照图6、图IlA至图11D、图12A至图12D和图13A至图13C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 期间Ti T5(见图6和图11A)新的帧期间起始于期间T1的开始处。如图6所示,在这些期间中,控制线BCL1、控制线BCL2和控制线BCL3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并且控制线BCL4保持在高电平状态。因此,如图IlA所示,面光源单元M1、面光源单元412、面光源单元413处于不发光状态,而面光源单兀414处于发光状态。在期间T1至期间T5中,对显示区域单元U1的一部分进行行顺序扫描。换句话说, 在期间T1和期间T2中,扫描电极SCL1转变成高电平并且根据控制信号[R,G,B]来控制第一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此外,在期间T3和期间T4中,对扫描电极SCL2进行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二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在期间T5和后述期间T6中,对扫描电极SCL3进行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三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显示区域单元U1中没有被行顺序扫描的部分以及显示区域单元122、显示区域单元123和显示区域单元124保持着前一帧期间中被扫描过的状态。如上所述,在期间T1至期间T5中,对显示区域单元U1的一部分进行行顺序扫描, 但是面光源单元M1、面光源单元412、面光源单元413处于不发光状态而面光源单元414处于发光状态。因此,与显示区域单元124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5的结束对应于前一视频显示期间的结束。期间T6 T25(见图6和图IlB及图11C)在期间T6至期间T25中,对显示区域单元U1的剩余部分、显示区域单元122、显示区域单元123的一部分进行行顺序扫描。此外,新的黑显示期间起始于期间T6的开始处。在上述期间T5中和在期间T6中对扫描电极SCL3进行扫描。在期间T7和期间T8 中对扫描电极SCL4进行扫描。之后,依次对扫描电极SCL5至扫描电极SCL13进行扫描。应注意的是,在期间T25和后述期间T26中对扫描电极SCL13进行扫描。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四行至第十三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同时,在期间T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4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 414转变成不发光状态。控制线BCL2至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于是,面光源单元 M1、面光源单元412和面光源单元413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因而液晶显示装置转变成黑显示状态。期间T6的开始对应黑显示期间的开始并且期间T26的结束对应黑显示期间的结束。期间T26 T3tl (见图6、图IlD和图12A) 在期间T26至期间T3tl中,对显示区域单元123的剩余部分进行行顺序扫描。此外, 新的视频显示期间起始于期间T26的开始处。在上述期间T25中和在期间T26中对扫描电极 SCL13进行扫描。在期间T27和期间T28中对扫描电极SCL14进行扫描,并且在期间T29和期间 T30中对扫描电极SCL14进行扫描。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十四行和第十五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在期间T2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1从低电平转转变成高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41 转变成发光状态。同时,控制线BCL2、控制线BCL3和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 面光源单元412、面光源单元413和面光源单元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31 T35(见图6和图12B及图12C)在期间T31至期间T35中,对显示区域单元124的一部分进行行顺序扫描。在期间 T31和期间T32中对扫描电极SCL16进行扫描。在期间T33和期间T34中对扫描电极SCL17进行扫描,并且在期间T35和后述期间T36中对扫描电极SCL18进行扫描。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十六行至第十八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在期间T31的开始处控制线BCL2从低电平转转变成高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412 转变成发光状态。同时,在期间T31的开始处控制线BCL1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此,面光源单元M1转变成不发光状态。控制线BCLJP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而,面光源单元413和面光源单元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122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36 T40 (见图6、图12D和图13A)在期间T36至期间T4tl中,对显示区域单元124的剩余部分进行行顺序扫描。在上述期间T35中和在期间T36中对扫描电极SCL18进行扫描。在期间T37和期间T38中对扫描电极SCL19进行扫描。在期间T39和期间T4tl中对扫描电极SCL2tl进行扫描。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十九行和第二十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在期间T3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2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而面光源单元412转变成不发光状态。同时,在期间T36的开始处控制线BCL3从低电平转变成高电平。因而面光源单元413转变成发光状态。控制线BCL1和控制线BCL4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而面光源单元41和面光源单元414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123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T/ T5'(见图6和图13B及图13C)下一帧期间起始于期间T/的开始处。如上面的期间T1至期间T5的说明那样,对显示区域单元U1的一部分进行行顺序扫描,并且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来控制第一行至第三行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显示区域单元U1的剩余部分以及显示区域单元122、显示区域单元123和显示区域单元124保持上一帧期间中被扫描过的状态。在期间T/的开始处控制线BCL3从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因而面光源单元413转变成不发光状态。同时,在期间T/的开始处控制线BCL4从低电平转变成高电平。因而面光源单元414转变成发光状态。控制线BCL1和控制线BCL2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因此,面光源单元M1和面光源单元412保持在不发光状态下。于是,与显示区域单元124中各亚像素的透光率对应的视频被显示出来。期间IV的结束对应于视频显示期间的结束。已经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如图7A至图7D所示,在参考示例和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显示期间和黑显示期间均占帧期间的一半。因此,在参考示例和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显示出相同的动态图像特性。根据参考示例,仅有一半帧期间被分配给对液晶显示器件的扫描。相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将整个帧期间分配给对液晶显示器件的扫描。换句话说,具有不会减少扫描中的时序裕度的优点,这是由于即使当插入黑显示期间时液晶显示器件的扫描期间也不会变短。此外,对于参考示例的驱动方法,扫描频率随着扫描期间的变短而变高,这会导致与对扫描液晶显示器件的扫描有关的能量消耗增加。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也具有与对扫描液晶显示器件的扫描有关的能量消耗不会显著增加的优点。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中交替显示用于3D图像显示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情况下,例如,在图6所示的期间T6 至期间T25中显示右眼图像,并且在期间T6'至期间T25' 中显示左眼图像。在此情况下,利用期间T26至期间T5'中的黑显示期间,使得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在时间上完全分离。因此,如果通过在右眼图像的显示期间中关闭观看者的左眼视野、在左眼图像的显示期间中关闭观看者的右眼视野的眼镜进行观看时,就能够得到良好的3D图像显示。在图6的工作中,将面光源单元M1的发光期间和面光源单元412的发光期间、面光源单元412的发光期间和面光源单元413的发光期间以及面光源单元413的发光期间和面光源单元414的发光期间设为彼此不重叠。然而,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种结构。如图14所示,能够配置成让一个阶段中的发光期间与下一阶段中的发光期间可以部
分重叠。尽管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透射型彩色液晶显示器件、面光源器件、面光源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的配置和结构仅是示例。另外,构成前述各构成部分的部件和材料是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的,并且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也是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的。因此,为了适应于不同的环境,能够改变上述部件、材料和驱动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及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它具有由以矩阵方式布置的像素构成的显示区域;以及 驱动电路,它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驱动, 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行顺序扫描并因而对构成各个所述显示区域单元的像素进行行顺序扫描, 在从对所述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算起的预定期间内,使与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保持在发光状态下, 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被设为彼此不重叠, 从对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直至与该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转变成发光状态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使得在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长,且在一帧期间中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短, 位于在所述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与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之间的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按照扫描完成的递减顺序减少, 并且,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之间的期间构成视频显示期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之间的期间构成黑显示期间。
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它具有由以矩阵方式布置的像素构成的显示区域;以及 驱动电路,它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驱动,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执行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行顺序扫描并因而对构成各显示区域单元的像素进行行顺序扫描的处理;以及 执行在从对所述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算起的预定期间内使与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保持在发光状态下的处理, 在所述驱动方法中,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被设为彼此不重叠, 从对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直至与该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转变成发光状态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使得在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长,且在一帧期间中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等候时间为最短,位于在所述一帧期间中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与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之间的各显示区域单元中的各等候时间被设置成按照扫描完成的递减顺序减少, 并且,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之间的期间构成视频显示期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结束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的开始之间的期间构成黑显示期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显示区域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以及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对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进行行顺序扫描并因而对构成各显示区域单元的像素进行行顺序扫描。在从对所述显示区域单元的行顺序扫描完成之后算起的预定期间内,使与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保持在发光状态下。与在给定的帧期间内最后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和与在该给定的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最先完成行顺序扫描的显示区域单元对应的面光源单元的发光期间被设为彼此不重叠。
文档编号G09G3/36GK102708806SQ2012101830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9日
发明者杉本秀树, 长谷川洋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