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25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出了一种具有减小的视角依赖性的高效率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存在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具有不同发射峰值波长的至少四种发光掺杂剂。四种发光掺杂剂包括各自的峰值波长依次变长的发光掺杂剂A、发光掺杂剂B、发光掺杂剂C、和发光掺杂剂D。发射光谱满足以下关系:(在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的辉度平均值/正面辉度>(在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的辉度平均值/正面辉度;以及(在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的辉度平均值/正面辉度>(在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的辉度平均值/正面辉度。
【专利说明】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高发光效率(辉度效能)且特别是对外部具有高光提取效率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使用所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作为高效率的平面光源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
【背景技术】
[0002]具有介于电极之间的发光层以获得电致发光的电致发光元件和发光二极管均已得到迅猛发展,不仅应用于显示设备,还应用于各种光源,例如平面照明、用于光纤的光源、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和用于液晶投影仪的背光单元等。
[0003]具体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发光效率、低压驱动、重量和成本上表现优异,并在近年来已经引起关注。获得与应用于照明的荧光灯相当的发光效率,已经开发了设备结构、材料、驱动方法、制造方法等。
[0004]然而,在设计为允许从发光层本身提取光的内部固态发光元件(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如果光的角度不低于临界角,则光被全反射,并被限制在内部,结果作为导波光而损失。临界角取决于发光层和发射介质的折射率。
[0005]根据Snell定律,以等式η=1/(2η2)来近似光提取效率η,其是将光提取到外部的效率,其中,n表示发光层的折射率。假定发光层的折射率为1.7 (其是有机化合物的折射率中的代表值),η约为17%,且不小于80%的发射光作为导波光损失了,即,作为朝向兀件的侧向的损耗光损失了。
[0006]为了提取这种导波光,在发射面与发光层之间需要用于扰乱反射角和折射角以及用于干扰Snell定律的区域,以便改变光的透射角,否则会作为导波光被全反射。可替换地,需要发射光具有集光特性。
[0007]在专利文献I和2中所述的典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电子传输发光层的厚度在几十纳米到一百几十纳米范围中,并且具有与可见光波长相同的数量级。因此,最终发射到外部的光波(光)取决于发光区与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d而彼此相消干涉或相长干涉。尽管在专利文献I的图13中仅示出沿元件的法线方向发射光,但实际上也存在沿倾斜方向发射的光。干涉的条件取决于光的角度以及距离d和发射波长λ而改变。因此,可以出现沿法线方向发射的光彼此相长干涉,而沿宽角度方向发射的光彼此相消干扰的情况,或者出现相反的情况。换句话说,发射光的辉度取决于视角而改变。
[0008]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改进具有光漫射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的方法,其通过设计为在形成用于提取导波光的前述结构之前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光提取面的辉度分布中满足以下公式(1),随后通过在这一元件的光提取面上形成光漫射结构等。
[0009]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辉度)(I)
[0010]在该发明中,在不形成光漫射层的状态中,将沿法线方向的光波设计为相消干扰,而限制于元件内部中的导波光波设计为相长干涉。以此方式,该发明指出为了改进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应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形成光漫射层,具有设计为引起通常作为导波光限制于元件中的光(宽角度分量光)相长干涉的基本结构,以便放大导波光,其构成了大部分的光,而不是在设计为导致可以发射到外部的沿法线方向的光的相长干涉的基本结构上。
[0011]注意,公式(I)可以变换为以下公式(2 )。
[0012](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正面辉度>1(2)
[0013]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化阴极与低效率的发光层之间的距离。为了将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应用于照明,优选地不仅发光效率要高,而且发射颜色的视角依赖性要低。一致的发射颜色的发射强度的视角依赖性理想上不提供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的视角依赖性。然而,需要不一致的发射颜色的发射强度的视角依赖性用于通过使用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光学干涉来调整发射颜色的发光效率。
[0014]如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通过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光提取面上形成具有光散射特性的光散射层来抑制发射颜色的视角依赖性是已知的。因此,通过在具有在没有光漫射层的情况下已经减小的发射颜色的视角依赖性的有机发光元件中形成光漫射层来进一步减小视角依赖性。
[0015]引用列表
[0016]专利文献
[0017]专利文献I JP2004_296423 A
[0018]专利文献2:JP2004_335183 A
[0019]专利文献3:W02005/094130 Al

【发明内容】

[0020]技术问题
[0021]考虑到环境情况而获得本发明,其目的是提出:具有改进的视角依赖性和高效率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包括所述元件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
[0022]问题的解决方案
[0023]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存在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具有不同发射峰值波长的至少四种发光掺杂剂,其中,所述四种发光掺杂剂包括各自的峰值波长依次变长的发光掺杂剂“A”、发光掺杂剂“B”、发光掺杂剂“C”、和发光掺杂剂“D”。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满足以下关系的发射光谱:(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一平均辉度/第一正面辉度)> (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二平均辉度/第二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三平均辉度/第三正面辉度)> (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四平均辉度/第四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一平均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一正面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二平均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二正面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三平均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齐IJ“C”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三正面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四平均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四正面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
[0024]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在480nm到520nm之间,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在520nm到580nm之间。
[0025]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发光掺杂剂“A”是蓝色发光掺杂剂,发光掺杂剂“B”红色发光掺杂剂。
[0026]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一平均辉度/第一正面辉度)>1的关系。
[0027]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二平均辉度/第二正面辉度)〈I的关系。
[0028]优选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进一步包括两个发光单元和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中间连接层,所述发光单元布置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其中,所述两个发光单元是包含发光掺杂剂“A”的第一发光单元和包含发光掺杂剂“C”和发光掺杂剂“D”的第二发光单元。
[0029]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兀件中,优选地,包含发光掺杂剂“A”的第一发光单兀进一步包含发光掺杂剂“B”,发光掺杂剂“B”是单线态发光材料。
[0030]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包含发光掺杂剂“C”和“D”的第二发光单元进一步包含发光掺杂剂“B”,发光掺杂剂“B”是三线态发光材料。
[0031]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发光掺杂剂“A”是单线态发光材料,发光掺杂剂“C”和“D”是三线态发光材料。
[0032]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阴极和阳极之一是反射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更远离所述反射电极,并且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设计为发射具有在2000K到4500K范围中的相关色温的白光。
[0033]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由仅四种发光掺杂剂得到发射光谱。
[003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包括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兀件和光漫射层,光漫射层设计为散射光并布置在所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光提取面上。
[0035]发明的有利效果
[0036]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小视角依赖性并改善效率(辉度效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辐射图的说明图,
[0038]图2是示出波长与发射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0039]图3是示出波长与发射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0040]图4是具有菱形标记的色度图,菱形标记指示在u’v’比色系统中对应于发光掺杂剂的峰值波长的坐标,
[0041]图5是具有菱形标记的色度图,菱形标记指示在u’v’比色系统中对应于发光掺杂剂的峰值波长的的坐标,[0042]图6是示出矢量X、矢量Y和矢量Z的关系的图,以及
[0043]图7A是示出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示例的横截面图,图7B是示出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示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在下文中,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45]在本说明书中,将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定义为发光器件,其具有介于彼此相对的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并且在光提取面上不具有光漫射层。此外,将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定义为包括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布置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光提取面上的光漫射层的发光器件。
[0046]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兀件包括多个发光掺杂剂,其具有发射峰值并存在于阴极与阳极之间。发光掺杂剂包括至少四种具有不同峰值波长(峰值发射波长)的发光掺杂剂。四种发光掺杂剂包括发光掺杂剂“ A ”、发光掺杂剂“ B ”、发光掺杂剂“ C ”、和发光掺杂剂“ D ”,其各自的峰值波长依次变长。优选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射光谱实际上由从四种发光掺杂剂得到的发射光谱组成。因此,可以减小视角依赖性并改善效率。
[0047]如果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兀件包括五种发光掺杂剂,基本上优选地,从五种中选择具有第一到第四最高外量子效率的发光掺杂剂作为四种发光掺杂剂“A”、“B”、“C”和“D”,而从五种中选出四种发光掺杂剂存在五个组合,并且四种发光掺杂剂“A”、“B”、“C”和“D”需要满足它们的峰值波长依次变长的条件。在元件包括六种发光掺杂剂或者更多的情况下,优选地,以相同的方式选择四种发光掺杂剂。
[0048]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满足由以下公式(Fl)和(F2)定义的条件的发射光谱。
[0049]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在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中的)商〉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在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中的)商...(Fl)
[0050]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在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中的)商〉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在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中的)商...(F2)
[0051]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通过满足由公式(Fl)和(F2)定义的条件,可以减小视角依赖性并改善发光效率。
[0052]注意,“(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表示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土 Inm的范围。对于发光掺杂剂和“D”,采用相同的方式。换句话说,“(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表示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lnm的范围。“(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表不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lnm的范围。“(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表不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 Inm的范围。例如,假定发光掺杂剂的峰值波长是400nm,则在400nm±lnm的范围中测量并计算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商。当普通辉度比色计(例如,可由TOPCON TECHNOHOUSE CORPORATION获得的SR-3)用于发射光谱的测量时,没有任何问题地获得了这一波长分辨率(±lnm)。在“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商”中的辉度指的是在不包括光漫射层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发光掺杂剂的峰值波长中的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是相对于0°倾斜50°到70°范围中的辉度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0°垂直于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正面辉度”定义为0°的辉度(即,元件的正面的辉度),0°垂直于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53]前述的公式(Fl)可以变换为以下的公式(Fl ’ )。
[0054](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一平均辉度/第一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二平均辉度/第二正面辉度)...(F1’)
[0055]注意,“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一平均辉度”定义为在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下50°到70° (50到70度)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一正面辉度”定义为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下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二平均辉度”定义为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下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二正面辉度”定义为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下的正面辉度。
[0056]前述公式(F2)可以变换为以下公式(F2’)。
[0057](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三平均辉度/第三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四平均辉度/第四正面辉度)...(F2’)。
[0058]注意,“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三平均辉度”定义为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下50°到70° (50到70度)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三正面辉度”定义为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下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四平均辉度”定义为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下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第四正面辉度”定义为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下的正面辉度。
[0059]在包含介于阴极与阳极之间的四种发光掺杂剂“A”、“B”、“C”和“D”的前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作为第二最长峰值波长的发光掺杂剂“B”的峰值波长在480nm到520nm范围中,作为第三最长峰值波长的发光掺杂剂“C”的峰值波长在520nm到580nm范围中。由于这个结构,视角依赖性被进一步改善。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发光掺杂剂“A”是蓝色发光掺杂剂,其峰值波长比发光掺杂剂“B”的短,发光掺杂剂“D”是红色发光掺杂剂,其峰值波长比发光掺杂剂“C”的短。
[0060]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满足对50°到70°范围中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在发光掺杂剂“A”的峰值波长中的)商>1的关系式。换句话说,优选地,满足(对50°到70°范围中角度的第一平均辉度/第一正面辉度>1的关系式。发光掺杂剂“A”是短波长发光掺杂剂,其可能具有比包含在发光层中的其它发光掺杂剂更低的发光效率(辉度效能)。因此,例如优选地在形成光漫射层后通过这个结构来改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
[0061]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优选地,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除以正面辉度的(在发光掺杂剂“D”的峰值波长中的)商〈I的关系。换句话说,优选地,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二平均辉度/第二正面辉度)>1的关系。发光掺杂剂“D”是发射效能可能高于包含在发光层中的其它发光掺杂剂的发射效能的长波长发光掺杂剂。因此,优选地,在形成光漫射层后,例如通过这样的结构来抑制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的改善。
[0062]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形成两个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I和第二发光单元2)作为如图7A所示的在阳极10与阴极11之间的有机发光层
13。此外,优选地,有机发光层13包括连接两个发光单元I和2的中间连接层(夹层)3。此夕卜,优选地,发光单元I包含用于蓝色的发光掺杂剂“A”,发光单元2包含用于绿色的发光掺杂剂“C”和用于红色的发光掺杂剂“D”。优选地,发光掺杂剂“A”是单线态发光材料,发光掺杂剂“C”和“D”是三线态发光材料。为了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优选地,蓝色发光掺杂剂“A”是单线态材料,因为三线态材料作为蓝色发光材料具有相对短的使用寿命。作为单线态材料的蓝色发光材料可能具有比包含在发光层中的其他材料相对低的发光效率(辉度效能)。然而,可以通过满足按照上述公式(Fl)和(F2) ((F1’)和(F2’))定义的条件来改善效率,从而获得具有长使用寿命和高效率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当发光掺杂剂“B”是单线态发光材料时,发光掺杂剂“B”优选包含在含发光掺杂剂“A”的发光单元I中,发光掺杂剂“A”也是单线态发光材料。当发光掺杂剂“B”是三线态发光材料时,发光掺杂剂“B”优选包含在含发光掺杂剂“C”和“D”的发光单元2中,发光掺杂剂“C”和“D”也是三线态发光材料。
[0063]前述“发光单元”定义为除了阴极和阳极以外,用于构成普通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组件。“用于构成普通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组件”的示例包括(阳极)/发光层/ (阴极)、(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 (阴极)、(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阴极)、以及(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 (阴极)。另夕卜,上述的“中间连接层”是连接前述发光单元I和2的层。可以从常规组件中选择中间连接层,例如,在JP1999-329748 A中说明的包括透明导电膜的中间连接层、在JP1999-329748A中说明的中间电极、在JP2003-272860 A中说明的电荷生成层、在JP2004-281371 A中说明的掺杂连接器和在JP2006-49393 A中说明的电荷提取层及相邻层,但优选地,由有机化合物膜或以掺杂剂掺杂的有机化合物膜来形成,即,非金属膜和非金属氧化物膜,以有利于光学设计并抑制有机发光层与中间连接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
[0064]此外,在前述白光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实施例中,优选地,阳极10和阴极11之一是反射电极。在此情况下,发光单元I比发光单元2更远离反射电极。此外,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射具有在2000K到4500K范围中的相关色温的白光,在该范围中红色相对占优势。在这个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可以改善效率并减小视角依赖性。更优选地,阳极10是透明电极,阴极11是反射电极。
[0065]在根据本发明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兀件中,光漫射层设计为散射光,并布置在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光提取面上。“光漫射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可以有效地将等于或大于全反射角的光的透射角改变为小于全反射角,并可以迫使限制在元件内部的导波光更多地发射到外部就可以。作为“光漫射层”,使用在JP2004-335183 A、JP2004-296423 A等中所示的常规的光漫射层。光漫射层的总透光率优选在55%到85%范围中。在光提取面(有机发光层的光从这个面发射到外部)上形成光漫射层。将光提取面设置在除了阳极10与阴极11之间以外的任何位置。例如,如图7B所示,借助粘合剂将作为光漫射层14的漫射膜粘结在支撑基底12的除在其上形成诸如ITO的透明阳极10的表面以外的表面(光提取面)上。在其他不例中,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兀件布置于其上的支撑基底12具有光漫射特性,或者光漫射层14介于透明电极与支撑基底之间。
[0066]这样的光漫射层减小了视角依赖性。[0067]在下文中,将说明基于数值计算的对本发明的验证结果。
[0068]首先,将说明用于数值计算的方法。将发射光谱的形状定义为高斯型曲线G( λ P, σ),其峰值归一化为1,其中,λρ[ηηι]表不峰值波长,σ表不标准偏差。
[0069]随后,将辐射率的角度依赖性D(0)定义为等式0(0,11)=(;0#(0),其中Θ表示在平面光源(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法线方向(正向)与层光源到检测器的方向之间的角度。
[0070]假定在以上公式中n=l,则平面光源的辐射分布是郎伯(Lambertian)分布,这是通常假定的。
[0071]假定η>1,则满足50°到70° (50到70度)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辐射率〈在法线方向(O度方向)上的辐射率的关系。
[0072]假定n=l,则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辐射率=在法线方向上的辐射率的关系。
[0073]假定n〈l,则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辐射率〉在法线方向上的福射率的关系。
[0074]图1示出在n〈l、n=l和η>1的各情况下的辐射分布。在数值计算中,满足0<cos( Θ )<1[0°≤Θ≤90° ]的关系。假定0〈nl〈n2,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辐射率除以法线方向上的辐射率的商(n=nl)>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辐射率除以法线方向上的辐射率的商(n=n2)的关系。
[0075]将郎伯分布定义为其中法线方向上的辐射率等于各个方向上的辐射率的辐射分布。
[0076]光谱S(X,Θ)是在角度Θ测量的四种发射光谱的合成光谱,如以下公式(3)定义的。
[0077][数学运算式I]
[0078]
【权利要求】
1.一种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存在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具有不同发射峰值波长的至少四种发光掺杂剂, 其中, 所述四种发光掺杂剂包括各自的峰值波长依次变长的发光掺杂剂“A”、发光掺杂剂“ B,,、发光掺杂剂“ C,,、和发光掺杂剂“ D,,, 其中, 所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满足以下关系的发射光谱: (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一平均辉度/第一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二平均辉度/第二正面辉度);以及 (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三平均辉度/第三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第四平均辉度/第四正面辉度),并且其中: (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所述第一平均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A”的所述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 (所述第一正面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A”的所述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所述第二平均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D”的所述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 (所述第二正面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D”的所述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所述第三平均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C”的所述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 (所述第三正面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C”的所述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所述第四平均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B”的所述峰值波长处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平均辉度;以及 (所述第四正面辉度)定义为在所述发光掺杂剂“B”的所述峰值波长处的正面辉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发光掺杂剂“B”的所述峰值波长在480nm与520nm之间;并且 所述发光掺杂剂“C”的所述峰值波长在520nm与580n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发光掺杂剂“A”是蓝色发光掺杂剂;并且 所述发光掺杂剂“B”红色发光掺杂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所述第一平均辉度/所述第一正面辉度)>1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满足(对于50°到70°范围中的角度的所述第二平均辉度/所述第二正面辉度)〈I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进一步包括两个发光单元和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中间连接层,所述发光单元布置在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之间,其中: 所述两个发光单元是包含所述发光掺杂剂“A”的第一发光单元和包含所述发光掺杂剂“C”和所述发光掺杂剂“D”的第二发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包含所述发光掺杂剂“A”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进一步包含所述发光掺杂剂“B” ;并且 所述发光掺杂剂“B”是单线态发光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包含所述发光掺杂剂“C”和“D”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进一步包含所述发光掺杂剂“B”;并且 所述发光掺杂剂“B”是三线态发光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发光掺杂剂“A”是单线态发光材料;并且 所述发光掺杂剂“C”和“D”是三线态发光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一 是反射电极;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更远离所述反射电极;并且所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设计为发射具有在2000K到4500K范围中的相关色温的白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由仅仅所述四种发光掺杂剂得到所述发射光谱。
11.一种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 光漫射层,设计为散射光并布置在所述白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光提取面上。
【文档编号】G09F9/30GK103608943SQ201280014972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
【发明者】葛冈义和, 辻博也, 佐佐木博之, 小原贤, 山江和幸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