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0361发布日期:2018-06-17 13:0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特别是一种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适用于土木工程类有关钢筋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背景技术:

现代房屋、建筑物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安全主要由钢筋提供保障。因此,准确的设计、预算和绑扎钢筋尤为重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采用平面整体方法来表达钢筋,该方法比较高效,但因为缺乏混凝土结构钢筋的三视图或教具,显得比较抽象,初学者和学生很难通过平面图快速和准确的掌握钢筋构造。因而往往影响学习者对建筑构造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果。掌握不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就很难掌握设计、预算和绑扎工作,建筑的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目前,用于学习、教学和实训的建筑构件钢筋结构模型还较为少见,而能够进行拆装变换、适应各种结构演示和学习需要的模型教具尚未见报道和使用。由于建筑构件钢筋结构形式的多样,在学习、教学和实训过程中,需要一种能够进行不同组合、能够变换表现多种结构模型、拆装方便的钢筋结构模型教具,以避免大量模型的制作,便于教学、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不同组合、能够变换表现多种结构形式、拆装方便的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用于建筑钢筋结构的学习、教学和实训,帮助学习者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提高学习、教学和实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多根受力筋1和箍筋3、多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多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卡尺2上设有多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卡孔A和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受力筋1通过多个卡尺上的卡孔A辅助固定构成建筑构件主筋骨架,箍筋3沿高度或长度方向套在构件主筋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受力筋组合构成建筑构件钢筋笼结构架(如柱、梁、桩基等形状的建筑构件钢筋笼)。

所述模型还包括用于拉固相对位置的受力筋的拉筋5,用于与纵筋1、箍筋3、绑扎带4一起配合拼装带有拉筋的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

模型的多根受力筋1置于由多个卡尺2组合而成的多套卡尺箍的卡孔A中,辅助固定成柱、粱、桩基、板等建筑构件主筋骨架(如矩形柱骨架、圆形柱骨架、矩形梁骨架、片状板骨架等),箍筋3和拉筋5通过绑扎带4固定在主筋骨架上。所需卡尺箍一般为两套以上,对于拼装较矮或较短的模型,可使用两套,而较高或较长、复查的模型,则需使用多套,具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构件主筋骨架上的箍筋3的间隔间距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为等距或不等距。通过箍筋3与受力筋、拉筋的不同组合和绑扎带4的固定,可以形成柱、梁、板、桩基等各种建筑构件钢筋笼结构模型。

模型的卡尺2上的卡孔A和销孔B的数量和大小根据具体模型、受力筋的大小等实际需要确定,其形状可为与受力筋或销子配合的圆孔等,其尺寸与受力筋或销子相配合,保证能够插入、取出,卡套住相应的钢筋或插取相应的销子固定卡尺即可。销子C可为普通销钉、螺钉、插销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所述受力筋1包括无弯钩受力筋(1-1)和有弯钩受力筋(1-2)两种类型,有弯钩纵筋1-2又分为一端带弯钩和两端带弯钩两种情况,即直线形的受力筋的一个或两个端头弯折。无弯钩受力筋1-1用于表现柱、桩基、板(下部钢筋网片)等钢筋模型,有弯钩受力筋1-2用于表现梁或板(上部钢筋网片)钢筋模型。

所述箍筋3包括矩形箍筋3-1、环形箍筋3-2和螺旋形箍筋3-3三种,矩形箍筋3-1用于配合受力筋进行梁、矩形柱等钢筋笼模型的拼装,环形箍筋3-2和螺旋形箍筋3-3用于配合受力筋进行圆形柱、桩基础等钢筋笼模型的拼装。

所述卡尺2包括直卡尺、直角卡尺和半圆卡尺三种类型。直角卡尺的两个直角边与直卡尺相同。直卡尺或直角卡尺用于组合成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四个直卡尺或两个直角卡尺通过销子固定组合成一套矩形卡尺箍),辅助配合梁、矩形柱等钢筋笼模型的拼装。半圆弧形卡尺用于组合成卡孔A向外的圆形卡尺箍(两个卡尺通过销子固定组合成一套圆形卡尺箍),辅助配合桩基础、圆形柱等钢筋笼模型的拼装。直线形卡尺的长度或半圆弧形尺的半径根据模型大小的实际需要确定,能够辅助固定受力筋、完成所需模型的拼装和满足教学、学习的需要即可。

所述卡尺2上的卡孔A和销孔B延卡尺长度(边长)方向分别呈排状或圆弧状等距平行设置(排状针对直卡尺和直角卡尺,圆弧状针对半圆卡尺,两排孔均匀平行分布),卡孔A设于卡尺内侧或外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半圆卡尺沿外圆周边设置)。受力筋1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设于卡尺中部位置(半圆卡尺上的销孔B靠两端头中部位置),用于卡尺2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的插入或拔出,实现卡尺2的固定或取下。卡孔A和销孔B的间距根据模型大小等实际需要确定,能够满足和方便纵筋和卡尺的固定需求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卡尺2上卡孔A的缺口宽度小于受力筋1外径1-4mm,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证能够卡住受力筋并方便其插入或取出即可。卡孔A的尺寸与受力筋1相配合,具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证受力筋的插入、取出和能够卡套住纵筋即可;一般情况下,卡孔A的直径大于受力筋1外径1-3mm即可。

所述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便于弯曲成型、增大受力筋的直径、增大与卡尺的摩擦。筋芯1-a可采用普通铁线或铜线、铝线、塑料棒等制成(如12号普通镀锌铁线),外包软管1-b可为普通塑料(PVC)软管或橡胶管等,可以是透明或带色的软管,具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

作为优选,所述外包于筋芯1-a上的软管1-b的厚度为0.5-2mm,具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与卡尺卡口相配合),保证受力筋能够插入卡尺卡口或从卡尺卡扣中取出即可。

所述绑扎带4为普通自锁式绑扎带,如普通尼龙自锁式绑扎带、搭扣式松紧带等。通过其代替扎丝,可免去扎钩这个工具,绑扎速度更快捷方便。

所述箍筋3、拉筋5也可以使用与受力筋1类似的结构,即采用筋芯外包软管的结构,外包的软管可以选择透明或带色的塑料、橡胶等软管,具体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实际需要选择。

所述受力筋1、箍筋3、拉筋5、绑扎带4和卡尺2的数量和尺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为便于表现工程实际情况,受力筋1的长度也可以不相同),能够满足组合拼装各种建筑结构钢筋笼模型变化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即可。受力筋1、箍筋3、拉筋5等各种筋的断面均为与建筑构件实际用筋相同的圆形。

使用时,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模型,通过卡尺分段辅助固定构件的受力筋,然后套箍筋(拉筋),接着用自锁式绑扎带固定受力筋和箍筋(拉筋),最后移出卡尺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模型。需要重新拼装其它模型时,只需打开自锁式绑扎带,即可拆散纵筋和箍筋等,然后使用卡尺辅助固定,根据需要拼装新的模型。

本发明通过利用卡尺的辅助定位和受力筋1、箍筋3、拉筋5的不同组合瓶装,加之自锁式绑扎带对扎丝的替代,无需使用扎钩工具,从而可以方便地从一个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快速拆装演变成另外一个构件钢筋笼模型,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具和实训材料。具有可组合拼装建筑柱、粱、桩基等多种钢筋模型、绑扎模型方便、绑扎速度较快、适应面广等优点,对快速和准确的掌握建筑的钢筋构造可以有很大的帮助,适于在土建教学、实训和学习环节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卡尺辅助拼装插筋地上部分柱钢筋笼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卡尺(直尺)及其组合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卡尺(直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卡尺(半圆形尺)及其组合使用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卡尺(直尺)相互固定状态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卡尺(半圆形尺)相互固定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受力筋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矩形箍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环形箍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螺旋形箍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拉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自锁式绑扎带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卡尺辅助固定受力筋、箍筋拼装构造柱钢筋笼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用卡尺辅助固定受力筋、箍筋拼装桩基础钢筋笼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用卡尺辅助固定受力筋、箍筋拼装桩基础钢筋笼斜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用卡尺辅助固定受力筋、环形箍筋和矩形箍筋拼装的圆柱钢筋笼模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用卡尺辅助固定受力筋、箍筋和拉筋拼装框架梁钢筋笼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用卡尺辅助固定受力筋、箍筋和拉筋拼装框架梁钢筋笼斜视示意图。

图中:1-受力筋,1-1-无弯钩受力筋,1-2-有弯钩受力筋,1-a-筋芯,1-b-软管,2-卡尺,3-箍筋,3-1-矩形箍筋,3-2-环形箍筋,3-3-螺旋形箍筋,4-绑扎带,5-拉筋,A-卡孔,B-销孔,C-销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尽描述。

实施例1:如图1-3、图5、7、8、图11-13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20根受力筋1(采用无弯钩受力筋1-1,即直筋或纵筋)、40根箍筋3(采用矩形箍筋3-1)、40根用于拉固相对应位置受力筋的拉筋5,10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8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直卡尺,即为直线形),卡尺2为直线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17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18个用于卡尺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插销(用铁丝制成)。每四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20根直筋1由两套矩形卡尺箍(上、下各一套)辅助固定呈矩形建筑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箍筋3和拉筋5沿高度方向等距间隔套在和拉在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受力筋(无弯钩)组合成与实际建筑的矩形柱钢筋结构相同的矩形柱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箍筋3和拉筋5的断面为圆形,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12号镀锌铁线(直径约为2.8mm),软管1-b采用1.5mm厚的PVC透明软管。箍筋3和拉筋5由12号镀锌铁线弯曲成型(直径2.8mm),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1mm厚的PVC软管。绑扎带4采用普通尼龙自锁式绑扎带(规格为3×80mm,宽2.5mm)。

每个卡尺2由厚度为2mm的不锈钢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销孔B延卡尺长度方向分别呈排状等距平行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内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6.8mm(即大于受力筋1外径1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受力筋1外径2mm(即缺口宽3.8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设于卡尺中部位置(直径为3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20mm的12号镀锌铁线作为插销)的插入或拔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的间距为20mm。

如图1、13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插筋地上部分钢筋笼,首先分别用4个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两套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分别在下部和上部适当位置固定住12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矩形柱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高度方向等距布置10个箍筋圈(用尼龙自锁式绑扎带将箍筋3箍在柱状钢筋骨架上),再将拉筋5在每层箍筋圈位置拉扣在对应的受力筋1上,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将卡尺2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插筋地上部分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2:如图1-3、图5、7、8、图11-13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4根受力筋1(采用无弯钩的受力筋1-1)、36根箍筋3(采用矩形箍筋3-1)、9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12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1的卡尺2(采用直卡尺,即为直线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7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8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纵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螺钉。每四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4根受力筋(无弯钩)1由三套矩形卡尺箍(上、下和中间各一套)沿高度方向间隔辅助固定呈矩形建筑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36根箍筋3沿高度方向等距间隔套在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直筋组合成与实际建筑的矩形柱钢筋笼结构相同的矩形柱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和箍筋3的断面为圆形,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直径4mm的铜线,软管1-b采用0.5mm厚的彩色橡胶软管。箍筋3和拉筋5由直径3mm的铜线弯曲成型,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1.5mm厚的PVC软管。绑扎带4采用普通搭扣式松紧绑扎带(规格为3×60mm,宽5mm)。

每个卡尺2由厚度为3mm的铜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销孔B延卡尺长度方向分别呈排状等距平行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内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7mm(即大于受力筋1外径2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受力筋1外径1mm(即缺口宽4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设于卡尺中部位置(直径为2.5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10mm的普通螺钉)的插入或取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的孔距为25mm。

如图1、13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矩形构造柱钢筋笼,首先分别用4个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三套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分别在下部、中部和上部位置固定住4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矩形柱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高度方向等距布置9个箍筋圈(用绑扎带将箍筋3箍在柱状钢筋骨架上),再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螺钉),将卡尺2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构造柱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3:如图1-3、图5、7、8、图11-13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16根受力筋1(采用无弯钩受力筋1-1)、30根箍筋3(采用矩形箍筋3-1)、30根用于拉固相对应位置纵筋的拉筋5,480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8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直角卡尺);每个卡尺2的直角边上设有19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20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纵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销钉。每两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20根直筋1由四套矩形卡尺箍(上、中、下均匀布置)辅助固定呈矩形建筑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箍筋3和拉筋5沿高度方向等距间隔套在和拉在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受力筋(无弯钩)组合成与实际建筑的矩形柱钢筋笼结构相同的矩形柱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箍筋3和拉筋5断面为圆形,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直径3mm的铝线,软管1-b采用2mm厚的PVC透明软管。箍筋3和拉筋5由直径3.5mm的铜线弯曲成型,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2mm厚的PVC软管。绑扎带4采用普通尼龙自锁式绑扎带(规格为3×80mm,宽2.5mm)。

每个直角卡尺2由厚度为1.5mm的铁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销孔B延卡尺直角边长度方向分别呈排状等距平行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内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10mm(即大于受力筋1外径3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纵筋1外径4mm(即缺口宽3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设于卡尺中部位置(直径为5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15mm、直径4.5mm的铜线作为插销)的插入或拔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的间距为30mm。

如图1、13所示,如图1、2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插筋地上部分钢筋笼,首先分别用两个直角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四套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分别在下部、中部和上部适当位置固定住30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矩形柱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高度方向等距布置30个矩形箍筋3-1,将30根拉筋5在每层箍筋圈位置拉扣在对应的受力筋1上,再用尼龙自锁式绑扎带将箍筋和拉筋固定在柱状钢筋骨架上,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将卡尺2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插筋地上部分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4:如图4、6、7、图9-12、图14-15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32根受力筋1(采用无弯钩受力筋1-1)、5根箍筋3(采用4根环形箍筋3-2、1根螺旋形箍筋3-3,环形箍筋为撑箍),400个用于固定钢筋3的绑扎带4、以及4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半圆卡尺,即卡尺为半圆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33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2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柱状插销(用铁丝制成)。每两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外的圆形卡尺箍,32根纵筋1由两套圆形卡尺箍(上、下各一套)辅助固定呈圆柱形建筑桩基础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4根环形箍筋3和1根螺旋形箍筋5沿高度方向箍在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环形箍筋等距间隔分布)、与受力筋(无弯钩)组合成圆柱形建筑桩基础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和箍筋3的断面为圆形,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12号镀锌铁线(直径约为2.8mm),软管1-b采用壁厚1mm的PVC透明软管。环形箍筋3-2和螺旋形箍筋3-3由12号镀锌铁线弯曲成型(直径2.8mm),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壁厚1mm的PVC软管。绑扎带4采用普通尼龙自锁式绑扎带(规格为3×80mm,宽3mm)。

每个卡尺2由厚度为2mm的不锈钢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沿卡尺圆弧方向呈弧状等距均匀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外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5.5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受力筋1外径2mm(即缺口宽2.8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分别设于卡尺两末端位置(直径为3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20mm的12号镀锌铁线作为插销)的插入或拔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之间的径向间距为10mm。

如图14、15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桩基础钢筋笼,首先分别用4个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两套卡孔A向外的圆形卡尺箍,分别在下部和上部适当位置固定住32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外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圆形柱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受力筋内侧等距塞入4个环形箍筋(撑箍),在受力筋外侧等距缠绕螺旋形箍筋,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将卡尺2沿纵筋末端方向退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桩基础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5:如图4、6、7、图9-12、图14-15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12根受力筋1(采用无弯钩受力筋1-1)、19个箍筋3(采用圆形箍筋3-2)、228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的绑扎带4、以及4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半圆卡尺,即卡尺2为半圆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24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2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螺钉。每两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外的圆形卡尺箍,12根纵筋1由两套圆形卡尺箍(上、下各一套)辅助固定呈建筑圆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19根环形箍筋3沿高度方向距间隔箍在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纵筋组合成建筑圆柱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和箍筋3的断面为圆形,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直径4.5mm的铜线,软管1-b采用壁厚2mm的彩色橡胶软管。环形箍筋3-2由直径4.5mm的铜线弯曲成型,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壁厚0.5mm的PVC软管。绑扎带4采用普通尼龙自锁式绑扎带(规格为3×80mm,宽3mm)。

每个卡尺2由厚度为3mm的铝合金板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沿卡尺圆弧方向呈弧状等距均匀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外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9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纵筋1外径4mm(即缺口宽4.5mm),受力筋1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分别设于卡尺两末端位置(直径为4.5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M4铜螺钉,长25mm)的插入或拔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之间的径向间距为15mm。

如图14、15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圆柱钢筋笼,首先分别用4个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形成两套卡孔A向外的圆卡尺箍,分别在圆柱的两端固定住12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圆形笼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高度方向等距布置19个圆形箍筋3-2组合圈(用绑扎带将箍筋固定在纵筋骨架上),再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螺钉),将卡尺2沿受力筋末端方向退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圆柱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6:如图4、6、7、图9-12、图14-16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16根受力筋1(采用无弯钩受力筋1-1)、60个箍筋3(采用12个环形箍筋3-2、48个矩形箍筋3-1)、368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4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半圆卡尺,即卡尺2为半圆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16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4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销钉。每两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外的圆形卡尺箍,16根纵筋1由四套圆形卡尺箍辅助固定呈建筑圆柱构件纵筋骨架(上、下各一套圆形卡尺箍,中间两套圆形卡尺箍),12个圆形箍筋和48个矩形箍筋沿高度方向箍在构件纵筋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每1个圆形箍筋配4个矩形箍筋成一组,共12组环形箍筋组等距间隔分布)、与纵筋组合成建筑圆柱构件钢筋笼模型。

所有受力筋1和箍筋3的断面为圆形,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直径5mm的铝线,软管1-b采用壁厚0.5mm的PVC彩色塑料软管。环形箍筋3-2和矩形箍筋3-1均由直径4mm的铝线弯曲成型,外包壁厚1mm的彩色PVC软管。绑扎带4采用普通自锁式搭扣松紧绑扎带(规格为5×90mm,宽5mm)。每两个卡尺相互组合形成卡孔A向外的圆形卡尺箍,16根纵筋1由四套圆形卡尺箍(上、中、下均匀布置)辅助固定呈建筑圆柱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12个圆形箍筋和48个矩形箍筋沿高度方向箍在构件受力筋(无弯钩)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每1个圆形箍筋配4个矩形箍筋成一组,共12组环形箍筋组等距间隔分布)、与直筋组合成建筑圆柱构件钢筋笼模型。

每个卡尺2由厚度为5mm的塑料板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沿卡尺圆弧方向呈弧状等距均匀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外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7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纵筋1外径1mm(即缺口宽5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分别两两设于卡尺两末端位置(直径为5.5mm,每端2个),),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30mm、直径5mm的塑料销钉)的插入或拔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之间的径向间距为12mm。

如图14、16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圆柱钢筋笼,首先分别用4个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两套卡孔A向外的圆形卡尺箍,分别在圆柱的两端固定住16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圆形笼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高度方向等距布置12个环形箍筋3-2并用12层矩形箍筋3-1组合圈进行加固(每层组合圈4个矩形箍筋),用绑扎带将各箍筋固定在受力筋骨架上,再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螺钉),将卡尺2沿受力筋末端方向退出或从卡孔A的缺口取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圆柱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7:如图2、3、5、7、8、11、12、17、18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12根受力筋1、20个箍筋3(采用矩形箍筋3-1)、20根用于拉固侧面钢筋的拉筋5,240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16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直卡尺),受力筋1采用4根无弯钩受力筋1-1和8根有弯钩受力筋1-2(两端带弯钩)。卡尺(2)为直线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17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18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柱形插销(用铁丝制成)。每四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12根受力筋1由四套矩形卡尺箍辅助固定呈建筑梁构件主筋骨架(骨架上、下各4根两端带弯钩受力筋1-2,前、后各2根无弯钩受力筋1-1,骨架两边各一套矩形卡尺箍,中间两套卡尺矩形箍),20根箍筋3与20根拉筋5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套在梁构件纵筋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受力筋组合成建筑梁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箍筋3、拉筋5的断面均为圆形。如图7所示,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12号镀锌铁线(直径约为2.8mm),软管1-b采用壁厚1mm的PVC透明软管。箍筋3和拉筋5由12号镀锌铁线弯曲成型(直径2.8mm),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壁厚1mm的PVC软管。如图12所示,绑扎带4采用普通尼龙自锁式绑扎带(规格为2.5×80mm,宽2.5mm)。

如图3、5所示,每个卡尺2由厚度为2mm的不锈钢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销孔B沿卡尺长度方向分别呈排状等距平行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内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5.8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受力筋1外径2mm(即缺口宽2.8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设于卡尺中部位置(直径为3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20mm的12号镀锌铁线作为插销)的插入或拔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的间距为10mm。

如图17、18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框架梁钢筋笼模型,首先分别用16个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四套矩形卡尺箍,分别在下部和上部适当位置固定住12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矩形梁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高度方向等距布置20个矩形箍筋3-1,将拉筋5在每层箍筋圈位置拉扣在对应的受力筋1上,再用尼龙自锁式绑扎带将箍筋、拉筋固定在梁状钢筋骨架上),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将卡尺2沿受力筋1末端方向退出(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框架梁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8:如图2、3、5、7、8、11、12、17、18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4根受力筋1、19根箍筋3(采用矩形箍筋3-1)、76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4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直角卡尺),受力筋1采用有弯钩受力筋1-2(两端带弯钩)。卡尺2为直线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10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11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M5的普通螺钉。每两个直角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4根受力筋1由两套矩形卡尺箍(两边各一套)辅助固定呈建筑梁构件主筋骨架(四个角各1根受力筋),19根箍筋3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套在梁构件主筋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受力筋组合成建筑梁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箍筋3、拉筋5的断面均为圆形。如图7所示,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直径3mm的铜线,软管1-b采用壁厚2mm的彩色橡胶软管。箍筋3和拉筋5由直径3mm的铜线弯曲成型,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壁厚2mm的PVC软管。绑扎带4采用普通尼龙自锁式绑扎带(规格为3×80mm,宽3mm)。

如图3、5所示,每个卡尺2(直角卡尺)由厚度为3mm的铝合金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销孔B沿卡尺直角边长度方向分别呈排状等距平行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内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10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受力筋1外径4mm(即缺口宽3mm),受力筋1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设于卡尺中部位置(直径为6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15mm的M5的普通螺钉)的插入固定或取出,连固或拆开卡尺2。卡孔A和销孔B的间距为15mm。

如图17、18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次梁钢筋笼,首先分别用4个直角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两套矩形卡尺箍,分别在梁的两端固定住4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矩形笼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长度方向等距布置19个矩形箍筋3-1,再用绑扎带4将箍筋3固定在受力筋骨架上,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螺钉),将卡尺2沿受力筋末端方向退出(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次梁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实施例9:如图2、3、5、7、8、11、12、17、18所示,本拆装式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包括10根受力筋1、26根箍筋3(采用矩形箍筋3-1)、13根用于拉固侧面钢筋的拉筋5,208个用于固定受力筋1与箍筋3的绑扎带4、以及12个用于辅助固定受力筋1的卡尺2(采用直卡尺)。受力筋1采用有弯钩受力筋1-2,其中8根两端带弯钩、2根一端带弯钩(即支座负筋)。卡尺2为直线形,每个卡尺2上设有15个用于定位受力筋1的圆形卡孔A和16个用于卡尺1自身相互固定的圆形销孔B,受力筋1可插入卡尺2的卡孔A中,卡尺2配有用于插入其销孔B将其相互固定的销子C,销子C采用普通柱形铁销钉(直径1.5mm)。每四个卡尺通过销子C固定组合成卡孔A向内的矩形卡尺箍,10根受力筋1由三套矩形卡尺箍(两边和中间各一套)辅助固定呈建筑梁构件主筋骨架(骨架上下面前后各2根两端带弯钩的受力筋1-2、上面两端各1根一端带弯钩的受力筋1-3),26根箍筋3与13根拉筋5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套在梁构件主筋骨架上并由绑扎带4固定、与受力筋组合成建筑梁构件钢筋笼模型。

受力筋1、箍筋3、拉筋5的断面均为圆形。如图7所示,受力筋1包括筋芯1-a及外包于其上的软管1-b,筋芯1-a采用直径5mm的铝线,软管1-b采用壁厚0.5mm的PVC透明软管。箍筋3和拉筋5由直径5mm的铝线弯曲成型,采用与受力筋相同的结构,其外包壁厚0.5mm的PVC软管。如图12所示,绑扎带4采用普通自锁式搭扣松紧绑扎带(规格为2×50mm,宽2mm)。

如图3、5所示,每个卡尺2由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片打孔制作而成,其上的卡孔A和销孔B沿卡尺长度方向分别呈排状等距平行设置,卡孔A设于卡尺内侧边沿且带有缺口。卡孔A的直径为8mm,卡孔A的缺口宽度(即弦长)小于受力筋1外径1mm(即缺口宽5mm),受力筋可以垂直穿过卡孔A,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拉出;销孔B设于卡尺中部位置(直径为2mm),用于卡尺2自身之间的相互固定,通过销子C(采用长为10mm的铜销钉)的插入或拔出,固定或取下卡尺2。卡孔A和销孔B的间距为10mm。

如图17、18所示,用本发明用来拼装框架梁钢筋笼模型,首先分别用12个卡尺2和相应的插销组合成3套矩形卡尺箍,分别在下部和上部适当位置固定住8根受力筋1(将受力筋1等距插入卡尺内圈边沿的卡孔A中),使其围合成矩形梁状钢筋骨架;然后在其高度方向等距布置26个矩形箍筋3-1,将拉筋5在间隔的箍筋圈位置拉扣在对应的受力筋1上,再用尼龙自锁式绑扎带4将箍筋3和拉筋5固定在梁状钢筋骨架上,最后取出卡尺2上的插销C,将卡尺2沿受力筋末端方向退出(亦可从卡孔A侧面缺口处用力移出),即可方便地得到需要的框架梁钢筋笼模型,用于教学或实训等。

本发明通过卡尺与纵筋、箍筋、拉筋的拼装,能方便地由一个模型演变到另一个模型。根据教学或学习的需要,还可以用本发明拼装较大和较为复杂的建筑构件钢筋笼模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做出各种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