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956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训练架上的用于安装无人机的固定平台。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已广泛的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无人机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等。由于操控简单、可靠性高,并且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起飞后可以在空中悬停,因此相对于固定翼无人机和扑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多旋翼无人机通常有3个以上的旋翼,其机动性能是通过改变不同旋翼的扭力和转速来实现。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如四旋翼、六旋翼和八旋翼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航拍、安全监控、农业植保和电力巡线等领域。

旋翼无人机要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其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精准性是必要的。无人机的操作涉及起飞、降落、上升、下降、俯仰、偏航等。例如,无人机在下降操作时,其旋翼的转速会降低,无人机因缺乏升力开始降低高度,如果无人机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则需要减小无人机的下降速度,否则会出现无人机偏斜的情况,同时要不要让无人机过于接近地面,在达到一定高度时需要使得无人机的下降速度减慢,直到无人机停止下降。

由此可知,对于无人机的初学者来说,要熟练的掌握无人机的操作,则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而直接使用无人机在空中进行训练,则容易由于操作不熟练或者操作不当而导致无人机损坏。因此,较好的无人机操作培训方式是使用无人机训练平台。无人机训练架一般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支撑杆和与支撑杆的上端球铰接连接的用于安装无人机的安装座。使用时将无人机固定在安装座上,即可实现无人机的各种飞行姿态的训练。但是当需要暂时停止无人机训练时,由于固定平台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为球铰接,因此即使支撑杆能够在无人机停止训练时保持竖直状态,固定平台上及其上的无人机也无法保持水平,从而导致在停止训练时,无人机无法停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使得安装在其上的无人机在停止飞行训练时可以正常停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所述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包括用于固定无人机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下端面上的上限位筒和固定在无人机训练架的可伸缩的支撑杆上的上套筒,所述上套筒能够随着所述支撑杆的伸缩而上下移动;

当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缩短到最短时,所述上限位筒套装所述上套筒,并且所述上限位筒与所述上套筒之间为间隙配合;当所述支撑杆伸长时,所述上限位筒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套筒从所述上限位筒内移出。

优选地,所述上限位筒包括圆形的上筒和位于所述上筒的下端并且与所述上筒连接的下筒,所述下筒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所述上筒的内径与所述下筒上端的内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下筒的圆锥角为40-50°。

优选地,所述下筒的圆锥角为44°。

优选地,所述上筒与所述下筒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上限位筒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上限位筒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上设置有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上套筒包括固定套装在支撑杆上端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并且能够容纳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座的铰接部分的容纳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容纳部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套筒与所述支撑杆形成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上限位筒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下端敞口、上端封闭的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通过在安装无人机的安装座的下端面固定有上限位筒,并在支撑杆上固定上套筒,在无人机停止飞行训练时,安装座上的上限位筒套装在上套筒上,由于上限位筒与上套筒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能够将安装座固定在支撑杆上,避免安装座在支撑杆上摆动,从而使得安装在其上的无人机在停止飞行训练时可以正常停放。

与上述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类似,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所述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包括用于固定无人机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下端面上的上限位筒和固定在无人机训练架的可伸缩的支撑杆的上套筒,所述上套筒能够随着所述支撑杆的伸缩而上下移动;当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缩短到最短时,所述上限位筒插入所述上套筒内,并且所述上限位筒与所述上套筒之间为间隙配合;当所述支撑杆伸长时,所述上限位筒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限位筒从所述上套筒内移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剖视);

图2是图1所示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的上限位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上限位筒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的上套筒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上套筒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座;2-上限位筒;21-上筒;22-下筒;23-安装法兰;24-螺栓孔;3-上套筒;31-固定部;32-容纳部;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适当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无人机的安装座1、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下端面上的上限位筒2和固定在无人机训练架的可伸缩的支撑杆4上的上套筒3,所述上套筒3能够随着所述支撑杆4的伸缩而上下移动;当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缩短到最短时,所述上限位筒2套装所述上套筒3,并且所述上限位筒2与所述上套筒3之间为间隙配合;当所述支撑杆4伸长时,所述上限位筒2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套筒3从所述上限位筒2内移出。

上述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通过在安装无人机的安装座1的下端面固定有上限位筒2,并在支撑杆4上固定上套筒3,在无人机停止飞行训练时,安装座1上的上限位筒2套装在上套筒3上,由于上限位筒2与上套筒3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能够将安装座1固定在支撑杆4上,避免安装座1在支撑杆4上摆动,从而使得安装在其上的无人机在停止飞行训练时可以正常停放。

在本实用新型中,其中所述的间隙配合是指上限位筒2套装在上套筒3上后,上限位筒2与上套筒3能够处于大致平行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所述上套筒3能够随着所述支撑杆4的伸缩而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杆4可以包括上杆、下杆和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上的外杆。当所述支撑杆4收缩时,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可以插入所述外杆内,当所述支撑杆4伸长时,所述外杆可以相对所述下杆外向上伸出。当上套筒3安装在外杆的上端时,上套筒3可以随着外杆相对于上杆的移动而上下移动。当上杆伸入外杆内时,支撑杆4缩短,上套筒3可以插入上限位筒2内;当上杆从外杆内伸出时,支撑杆4伸长,上套筒3离开所述上限位筒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限位筒2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座1的下端面上,例如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限位筒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上限位筒2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上的安装法兰23,所述安装法兰23上设置有螺栓孔24。所述螺栓孔24的数量优选为4个,围绕所述安装法兰23的轴线均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上限位筒2在向下移动时,能够准确地将所述上套筒3套入其中,优选地,所述上限位筒2包括圆形的上筒21和位于所述上筒21的下端并且与所述上筒21连接的下筒22,所述下筒22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所述上筒21的内径与所述下筒22上端的内径相同。

由于支撑杆4与安装座1之间是通过球铰接轴承连接,通过将下筒22设置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形,可以在保证安装在安装座1上的无人机的翻转角度的同时,缩小上限位筒2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筒22的开口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优选地,所述下筒22的圆锥角为40-5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筒22的圆锥角为44°。

为了便于上限位筒2的加工制造,并降低生产成本,所述上筒21和所述下筒22为一体结构。形成一体结构的上筒21和下筒22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适当的方式制造,例如,铸造、机加工等。

由于无人机训练架的支撑杆4与安装座1之间通过球铰接轴承连接在一起,为了避免上套筒3在插入所述上限位筒2后,上限位筒2与球铰接轴承发生干涉,优选地,所述上套筒3包括固定套装在支撑杆4上端的固定部31和与所述固定部31连接的并且能够容纳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安装座1的铰接部分(即球铰接轴承)的容纳部32。

与上限位筒2的结构类似,为了便于上套筒3的加工制造,并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容纳部32可以为一体结构。形成一体结构的固定部31与容纳部32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适当的生产方式,例如,铸造、机加工等。

进一步地,为了缓冲上套筒3插入所述上限位筒2内的速度,避免上套筒3与上限位筒2之间发生碰撞,所述上套筒3与所述支撑杆4形成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上限位筒2与所述安装座1之间形成下端敞口、上端封闭的筒状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在上限位筒2与上套筒3快速接近时,能够在上限位筒2与上套筒3之间形成气垫,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原理相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训练架固定结构,所述无人机训练架固定平台包括用于固定无人机的安装座1、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下端面上的上限位筒2和固定在无人机训练架的可伸缩的支撑杆4上的上套筒3,所述上套筒3能够随着所述支撑杆4的伸缩而上下移动;当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缩短到最短时,所述上限位筒2插入所述上套筒3内,并且所述上限位筒2与所述上套筒3之间为间隙配合;当所述支撑杆4伸长时,所述上限位筒2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限位筒2从所述上套筒3内移出。

由于该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与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类似,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