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屏及柔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折叠的柔性显示设备能够实现可折叠分屏显示,为了获得较好的分屏显示效果,只会在中间位置采用可弯曲的显示部件,其他位置则仍采用不可弯曲的显示部件,因此大大降低了柔性显示设备的柔性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屏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基板及铰链部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相背的正面与背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驱动电路;所述柔性基板设置在所述背面以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铰链部件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内并自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所述铰链部件包括第一铰链结构、第二铰链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及所述第二铰链结构之间的第三铰链结构,每个铰链结构包括依次接续连接的多个铰链单体,每个所述铰链单体能够相对相邻的所述铰链单体转动并保持在预定的角度。
上述柔性显示屏中,由于柔性显示面板背面设置柔性基板且在柔性基板整条侧边设置铰链部件,通过铰链部件的弯曲实现柔性显示屏在全屏范围内弯曲。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铰链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及多个连接轴,每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铰链单体的两侧并可连接相邻的所述铰链单体,所述铰链单体与相邻的所述铰链单体相连接的端部定义为连接端,每个所述连接端贯穿所述铰链单体设置有所述连接轴,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相邻的所述连接轴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铰链单体之间紧密相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铰链单体间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具有预紧力,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铰链单体之间也具有预紧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及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分别包括沿所述多个铰链单体连接的方向穿设在所述多个铰链单体上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同一侧及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同一侧的固定端及活动端,所述连接线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及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平整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多个铰链单体接续连接的方向,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及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开设贯穿所述铰链单体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线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并分别将所述第一铰链结构及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铰链单体串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基板在所述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及在所述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活动端从所述柔性基板暴露并能够选择性地卡在所述卡槽的相对两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连接所述活动端的调节件,所述柔性基板在所述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及在所述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调节件收容在所述卡槽内并从所述柔性基板暴露且能够选择性地卡在所述卡槽的相对两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直接铰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直接铰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相互分离,所述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相互分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的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一铰链结构铰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的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铰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的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二铰链结构铰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之间的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铰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柔性基板内的两个连接铰链体,所述第一铰链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铰链体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铰链体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铰链体开设有卡槽及与所述卡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收容在所述卡槽内并从所述柔性基板暴露且能够选择性地卡在所述卡槽的相对两端。所述活动端穿过所述通孔并连接到所述调节件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合段及与所述第一卡合段连通并呈夹角的第二卡合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部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铰链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相背的两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铰链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屏。
上述柔性显示屏中,由于柔性显示面板背面设置柔性基板且在柔性基板整条侧边设置铰链部件,通过铰链部件的弯曲实现柔性显示屏在全屏范围内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铰链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铰链单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铰链体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铰链体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铰链体、调节件及活动端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屏1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2、柔性基板14及铰链部件16。柔性显示面板12包括相背的正面120与背面122,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与外部电路(图未示)电连接的驱动电路(图未示)。柔性基板14设置在背面122以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2。铰链部件16设置在柔性基板14内并自柔性基板14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铰链部件16包括第一铰链结构160、第二铰链结构161及位于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之间的第三铰链结构162,每个铰链结构包括依次接续连接的多个铰链单体163,每个铰链单体163能够相对相邻的铰链单体转动并保持在预定的角度。
具体地,柔性显示面板12的尺寸与柔性基板14的尺寸一致,铰链部件16设置在柔性基板14的整条侧边,由于柔性显示面板12背面122设置柔性基板14且在柔性基板14整条侧边设置铰链部件16,通过铰链部件16的弯曲实现柔性显示屏10在全屏范围内弯曲。
具体地,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分别用于调节柔性显示屏10两端的弯曲。当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呈直线状且第三铰链结构162呈弯曲状时,位于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上方的对应的柔性显示屏10可用于作为分屏显示的两个屏幕。当铰链部件16弯曲时,柔性显示屏10折叠设置,以便于携带。
具体地,外部电路的图像信号由驱动电路传递到柔性显示面板10以显示图像画面。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铰链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件164及多个连接轴165,每两个连接件164分别位于铰链单体163的两侧并可连接相邻的铰链单体163,铰链单体163与相邻的铰链单体163相连接的端部定义为连接端166,每个连接端166贯穿铰链单体163设置有连接轴165,每个连接件164的两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相邻的连接轴165上。
如此,铰链单体163能够与连接件164相对转动,进而实现相邻两个铰链单体164之间能够相对转动,进而铰链部件16能够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2的转动。
请参阅图1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铰链单体164之间紧密相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铰链单体163为端面163a的两端为半圆形且中间为矩形的柱状结构。连接件164呈板状,连接件164的长度等于半圆形的直径,连接件164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铰链单体163的相近的两个连接轴165,连接轴165的中心轴与半圆形圆心重合。当铰链单体163相对转动时,两个连接轴165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同时两个铰链单体163的侧面保持始终接触。
如此,当铰链部件16弯曲时,相邻的两个铰链单体164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邻的两个铰链单体164之间不易相对转动,进而使得相邻的两个铰链单体164之间相对转动角度,进而使柔性显示屏10弯曲时能够保持在预定的弯曲角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铰链单体164间隔,连接轴165与连接件164之间具有预紧力,连接轴165与铰链单体163之间也具有预紧力。
如此,连接轴165与连接件164之间存在较大摩擦力且不易相对转动,同时连接轴165与铰链单体163之间也存在较大摩擦力且不易相对转动,进而当柔性显示屏10弯曲时,相邻的两个铰链单体164之间能够保持相对转动角度,进而使柔性显示屏10弯曲时能够保持在预定的弯曲角度。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分别包括沿多个铰链单体163连接的方向穿设在多个铰链单体163上的连接线167,连接线167包括位于第一铰链结构160同一侧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同一侧的固定端168及活动端169,连接线167用于调节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的平整度。
具体地,通过拉紧活动端169使得连接线167穿设在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内的连接线最短,进而使得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呈直线设置。如此,位于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上方的柔性显示面板12在连接线167的作用下能够调整为平面,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10位于第一铰链结构160区域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区域能够具有较好的分屏显示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端168固定在铰链结构端部的铰链单体163上,活动端169设置在铰链结构外部。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多个铰链单体163接续连接的方向,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开设贯穿铰链单体163的连接孔170,连接线167穿设在连接孔170内并分别将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的铰链单体串接。
如此,通过设置在铰链单体163上的连接孔170及连接线167将铰链结构串接在一起,以便于通过连接线167调节铰链结构的弯曲角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铰链单体163上的连接孔170的数量只有一个,连接孔170位于贯穿铰链单体163的中部(图未示)。如此,使得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呈直线状时,穿设在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的连接线167的长度最短。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铰链单体163上的连接孔170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孔170相对铰链单体163的中部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一铰链结构160上的两个连接孔170可以分布在第一铰链结构160的上半部分及下半部分(沿垂直连接轴165方向观察)/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沿连接轴165方向观察),及第二铰链结构161上的两个连接孔170可以分布在第一铰链结构160的上半部分及下半部分(沿垂直连接轴165方向观察)/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沿连接轴165方向观察)。
另外,在满足连接孔170的加工工艺及强度的前提下,两个连接孔170之间的距离设置尽可能大。如此,便于通过连接线167调节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二铰链结构16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基板14在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及在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分别开设有卡槽171,活动端169从柔性基板14暴露并能够选择性地卡在卡槽171的相对两端。
具体地,当活动端169卡在卡槽171的靠近第一铰链结构160一端时,连接线167处于松弛状态,此时,第一铰链结构160能够弯曲,进而柔性显示屏10能够卷曲。当活动端169位于卡槽171的远离第一铰链结构160一端时,连接线167处于拉紧状态,在连接线167的拉紧力作用下,第一铰链结构160处于直线状,此时,柔性显示屏10用于分屏显示。如此,通过将活动端169设置在卡槽171不同位置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10的弯曲角度调节。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10还包括连接活动端169的调节件172,柔性基板14在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及在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分别开设有卡槽171,调节件172收容在卡槽171内并从柔性基板14暴露且能够选择性地卡在卡槽171的相对两端。
如此,通过调节暴露在柔性基板14外的调节件172的端部就能够调节活动端169,进而便于连接线167的调节,调节件172的设置使使用者调节连接线167更容易操作,用户体验更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沿连接轴165的中心轴方向上,卡槽171的深度大于活动端169所穿出的连接孔170的中心与铰链单体163的端面163a之间的距离,调节件172呈圆杆状,调节件172的两端卡设在卡槽171内,且其中一端从柔性基板14暴露,活动端169连接在调节件172的两端之间。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直接铰接,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直接铰接。
如此,第一铰链结构160、第二铰链结构161及第三铰链结构162连接形成一条铰链结构,进而便于铰链部件16支撑整块柔性显示屏10,并便于柔性显示屏10在全屏范围内弯曲,同时整条铰链结构相对多条分离的铰链结构更加稳定,并具有更好的弯曲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相互分离,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相互分离。
如此,由于第一铰链结构160、第二铰链结构161及第三铰链结构162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相互分离便于分别制造及安装第一铰链结构160、第二铰链结构161及第三铰链结构16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的柔性基板14与第一铰链结构160铰接,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的柔性基板14与第三铰链结构162铰接。
如此,便于将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三铰链结构162固定在柔性基板14内,进而防止当柔性显示屏10弯曲时,第一铰链结构160及第三铰链结构162相对柔性基板14相对滑动,进而影响柔性显示屏10的弯曲效果。同时,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分别与柔性基板14铰接便于柔性显示屏10在第一铰链结构160与第三铰链结构162连接处具有较好的弯曲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的柔性基板14与第二铰链结构161铰接,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之间的柔性基板14与第三铰链结构162铰接。
如此,便于将第二铰链结构161及第三铰链结构162固定在柔性基板14内,进而防止当柔性显示屏10弯曲时,第二铰链结构161及第三铰链结构162相对柔性基板14相对滑动,进而影响柔性显示屏10的弯曲效果。同时,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分别与柔性基板14铰接便于柔性显示屏10在第二铰链结构161与第三铰链结构162连接处具有较好的弯曲效果。
请参阅图1、图5、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铰链部件10还包括设置在柔性基板14内的两个连接铰链体173,第一铰链结构160通过连接铰链体173与第三铰链结构162连接,第二铰链结构161通过连接铰链体173与第三铰链结构162连接。
具体地,连接铰链体173的形状与铰链单体163的形状相似,连接铰链体173的端面173a尺寸大于铰链单体163的端面163a尺寸,连接铰链体173的两个端部内也设置有铰链连接轴174,连接铰链体173通过铰链连接体175与相邻的铰链单体163连接。如此,第一铰链结构160、第二铰链结构162及第三铰链结构163连接形成一条铰链结构,进而便于铰链部件16支撑整块柔性显示屏10,并便于柔性显示屏10在全屏范围内弯曲。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铰链连接轴174的中心轴与半圆形圆心重合,铰链连接件175的长度等于半圆形连接铰链体173的半径与半圆形铰链单体163的半径之和。当铰链单体163与连接铰链体173相对转动时,连接轴165与铰链连接轴174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同时铰链单体163与连接铰链体173的侧面保持始终接触,进而确保铰链单体163与连接铰链体173能够保持相对转动角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铰链体173开设有卡槽171及与卡槽171连通的通孔176。柔性显示屏10还包括调节件172,调节件172收容在卡槽171内并从柔性基板14暴露且能够选择性地卡在卡槽171的相对两端。活动端169穿过通孔176并连接到调节件172上。
如此,活动端169可由通孔176穿设到卡槽171内,将卡槽171设置在连接铰链体173内可使得铰链部件16的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在铰链部件16中,卡槽171的深度171a大于通孔176与连接铰链体173端面173a之间的距离176a,通孔176与连接孔170的轴线重合。如此,便于活动端169穿过通孔176设置在卡槽171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槽171包括第一卡合段178及与第一卡合段178连通并呈夹角的第二卡合段179。
具体地,第一卡合段178及第二卡合段179呈锐角设置,如此,便于调节件172卡设在卡槽171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段178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孔170的轴线方向一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铰链部件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铰链部件16分别设置在柔性基板14相背的两端。
如此,使得柔性显示屏10的两端都能调节,避免只能调节一端而引起柔性显示屏10两端的转动角度不一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基板1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40,铰链部件16设置在安装槽140内。
如此,便于将铰链部件16卡设置安装槽140内。具体地,安装槽140的形状与铰链部件16的形状一致,以便于铰链部件16卡紧在安装槽140内,进而确保柔性显示屏10弯曲时,铰链部件16不会在安装槽140内滑动进而影响柔性显示屏10的卷曲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设备(图未示),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柔性显示屏10。
上述柔性显示设备的外壳也设计成柔性显示屏10范围内可弯曲的结构,以使得柔性显示屏10在全屏范围内可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