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9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的液晶显示器,更具体而言涉及适用于阻止来自背光单元的光泄露的技术。
相关技术描述一STN(超扭曲向列相)型或TFT(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模块已广泛用作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
每一液晶显示模块由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构成,显示面板把驱动电路部分安排在其周边上,背光单元将光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上。
这种技术也已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第19474/1985号和日本实用新型公开第22780/1992号上。
发明概述作为TFT型液晶显示模块的一个例子,构成液晶显示板使得在其上制作滤光器的基片和其上制作像素电极和在其上制作薄膜晶体管(TFT)的TFT基片以这样一种方式被重叠覆盖,使得在其表面上制成方向膜的表面以相对的方式用密封件面对面地形成,密封件制作在两基片的周边部分,其后,在两基片间充满液晶并密封之。
另一方面,黑矩阵制作在滤光器基片上。该黑色矩阵制作成使黑色矩阵覆盖各个像素电极的周边。由于这一结构,可以分割一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因此,每一像素的轮廓变得清晰,这样,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可以加强。
进而,由于这一黑矩阵被用于阻止周边部分到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侧从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的泄露,黑矩阵也制作在密封件形成的区域。
然而,当黑矩阵由有机树脂制成时,滤光基片和有机树脂间的粘合强度降低。相应地,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的切割阶段中,一应力加到密封件形成的区域,这样,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密封件形成的区域黑矩阵从滤色基片上剥离下来。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例如在公开的日本专利第211473/1997号中(以下称“文献(a)”),移去了制作在密封件形成的区域的一部分黑矩阵以形成黑矩阵和密封件不相互重叠覆盖的区域,由此,粘合强度得以加强。
这里,在文献(a)描述的液晶显示器中,发自背光单元的光从黑矩阵和密封件不相互覆盖的区域泄露到表面侧,因此,在TFT基片不对着液晶层的一侧的表面的周边区域,一黑光保护带至少粘附在黑矩阵和密封件不相互重叠覆盖的区域,由此,阻止了背光单元的光泄露。
然而,对每一液晶显示面板,手工执行将该黑光保护带粘附到构成TFT基片的玻璃基片的操作,因此,可操作性极差,并由此导致该操作使液晶显示器制作成本升高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这样一个问题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自动地,简单地形成一光保护膜可以降低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成本,此保护膜被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一基片的周边部分。
基于该说明书和附图的完整描述,上面提到的本发明的目的,其它目的和新颖的特征会弄得很明白。
为简要地解释本申请公开的众多发明中的典型发明的概述,这些发明如下即,本发明适用于含有液晶层,第一基片,第二基片和密封件的液晶显示器。第一基片上有第一表面其上有显示区域,在该区域的矩阵列中排列大量像素电极;第二基片有第一表面,以相对的方式,其被排列成对着第一基片的第一表面,并经液晶层覆盖到第一电极;密封件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基片之间的边缘部分,在显示区域的外边包围液晶层存在的区域,并固定地保护第一和第二基片。
同样在本发明中,光保护膜制作在至少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的边缘部分的一侧,该光保护膜由加了黑色颜料的聚酯基树脂制成。
在本发明中,虽然光保护膜制作得使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含有形成密封件的区域,但光保护膜制作在第一基片上未形成偏振片的区域更可取。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适用于含有液晶层,第一基片,第二基片,密封件,上部壳,照明设备和不重叠覆盖上部壳的部分的液晶显示器。第一基片由透明隔离基片制成其上有显示区域的第一表面,该显示区域的矩阵列中排列大量像素电极;第二基片由透明隔离基片制成,并有一第一表面,该表面被以相对方式排列成面向第一基片的第一表面,并经由液晶层重叠覆盖第一基片;密封件布置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两基片的边缘部分,在显示区域的外边包围液晶层存在的区域,并固定地保护第一和第二基片;上部壳覆盖第一和第二基片的边缘,有一使显示区域暴露并由光保护框架制成的开放部分;照明设备形成在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侧并发出光,其中,第二基片含有一由光保护膜形成的黑矩阵,该保护膜覆盖像素电极的边缘,黑矩阵部分地覆盖密封件以覆盖显示区域和密封件之间的区域;不重叠覆盖上部壳的部分存在于黑矩阵中,其布置在密封件存在的区域的内侧。
在这一情形中,制作在该第一基片边缘部分至少一侧的光保护膜形成区域,含有该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上的区域,该区域不被上部壳和黑矩阵所覆盖。
光保护膜的膜厚设定为40μm到120μm更可取。
更进一步,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光保护膜制作在第一基片的一长边上和一短边,而在第一基片的第一表面光保护膜形成的区域,安装上驱动各像素的半导体芯片,这些像素构成液晶显示元件。
更进一步,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聚脂树脂含有对苯二甲酸盐乙烯共聚物和改性的亚烃基醚共聚物,而黑颜料至少含有一种碳黑和金属基黑颜料。
更进一步,在分配器方法和其后硬化聚脂膜的过程中,将至少含有聚酯基树脂膜和黑颜料的树脂涂于至少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的一边缘部分的一侧,制作本发明的光保护膜。
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树脂膜含有聚酯基树脂,黑颜料,分配剂和溶剂,其中树脂膜中溶剂的含量在重量上达到30%-6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溶剂是甲氧基丁基醋酸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树脂膜有500mPa·s到3000mpa·s粘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用分配器方法涂树脂膜时,使用一在0.05到0.3Mpa的喷涂压强和100到400mm/s的喷涂速度有16到24G直径的喷嘴,涂覆上树脂膜。
不同于传统的黑光保护带,本发明的光保护膜可制作在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上,而不必在光保护膜和第一基片间插入粘合剂。
进一步,关于本发明的光保护膜,薄膜材料在粉末形式中不破碎而保持一带样的连续状态,这样,连续地剥离光保护膜成为可能。
进一步,因为该光保护膜可制成比偏光片薄,抑制该液晶层间隙的不规则性成为可能。
附图简述

图1是分解图,表示一本发明适用的TFT型液晶显示组件(LCM)的概略结构;图2是一表示示于图1的液晶显示组件的一像素和一周边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2的线D-D’取出的一截面图;图4是一核心部分的截面图,表示一区域的截面结构,在该区域上密封件制作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面板上,并且也是表示沿图1的线A-A’取出的横断面结构的视图;图5,是解释一区域的图,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在该区域上制作密封件和黑矩阵。
图6,是解释一区域的图,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面板申,在该区域上上制作光保护膜。
图7是解释一使用分配器法将树脂膜形成在玻璃基片的TFT基片侧的方法的图。
发明祥述以下可结合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优选实施方案。
在解释实施方案的所有图中,有相同功能的部分给以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解释。图1是一分解透视图,表示本发明适用的TFT型液晶显示组件(LCM)的概略结构。
示于图1中的液晶显示组件(LCM)由金属板制成的框架4(一上盖),液晶显示面板(LCD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5和一背光单元构成。
液晶显示板5这样构成,以使在其上制作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TFT)等的TFT基片和在其上制作反电极和彩色滤色片的滤光器基片,以其间给定的空隙重叠覆盖,两基片通过框样密封件相互粘连,该密封件形成在两基片边缘部分附近,通过形成在密封件的一部分上的液晶填充与密封开口,液晶充满并密封在密封件的内部,该密封件限定在两基片间,偏振片被粘附到两基片的外侧。
这里,在一构成TFT基片的玻璃基片上,安装上大量的由半导体集成电路(IC)构成的漏驱动器和门驱动器。
驱动电力,显示数据和控制信号通过柔性的印刷线路板1供给这些漏驱动器,而驱动电力和控制信号通过柔性的印刷线路板2供给这些门驱动器。
这些柔性印刷线路板(1,2)连到布置在背光单元的背侧的驱动电路板3上。
进而,其上制作上了大量的漏驱动器和门驱动器的液晶显示面板5,排列成显示面板5容纳在有显示窗口的框架4和背光单元之间。
这里,框架4的显示窗口上的一区域构成液晶显示组件(LCM)的一显示区域,和不是这一显示区域的一区域,即,显示窗口周围的框架4的一区域通常被称做“图画框”。
该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组件的背光单元这样构成,使冷阴极射线荧光灯16,楔型(有一梯形边形状)光波导体10,漫射片(6,8),透镜片7和反射片10安装在有一侧壁的模盘14,并以示于图1的顺序以框架型状制作。
在图1中,数字11表示一橡胶轴套,数字12表示连接器,数字18,19表示线缆。图2是一平面图,表示示于图1的液晶显示组件的一像素和其周边;图3是一截面图,表示沿图2中横截线D-D’处的一截面;在图2和图3中,数字101,102表示玻璃基片(SUB1,SUB2),数字103表示黑矩阵(BM),数字104a,104b,104c分别表示包含R(红),G(绿),B(蓝)三色的彩色滤色片(FIL(R),FIL(G),FIL(B)),数字105,115表示保护膜(PSV1,PSV2),数字106,107表示方向膜(ORI1,ORI2),数字110表示一液晶显示层(LC),数字111,112表示偏振片(POL1,POL2),数字113表示像素电极(ITO1),数字114表示共同电极(ITO2),数字116表示门电极(GT),数字117表示源电极(SD1),数字118表示漏电极(SD2),数字119表示非晶硅(AS),数字120a,120b表示薄膜晶体管(TFT1,TFT2),数字121表示数据线(DL),数字122表示门线(GL),数字123表示保持电容(Cadd),数字124表示绝缘膜(GI),数字125,126,127,128表示氧化硅(SiO)膜。
在图2和图3中的液晶显示板中,每一像素安排在一个交叉区域的内部,该交叉区域由两扫描信号线(门线(GL))和两邻近视频信号线(数据线(DL)确定(由四根信号线包围的区域)。每一像素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120a,120b),像素电极113和保持电容123。
如图2所示,门信号线122在从左至右的方向延伸并有多个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排列,而数据线121如图2所示,在从自上而下的方向延伸并有多个沿自左至右的方向排列。
每一薄膜晶体管(120a,120b)包括门电极116,用作门绝缘膜的绝缘膜124,非晶硅119,源电极117,和漏电极118。
门电极116用门线122以门电极116垂直于门线122的方向突出的形式连续地,整体地形成。门电极116和门线122由一单层的第二导电层(g2)形成。进而,阳极氧化膜(AOF)制作在门电极116和门线122上。
源电极117和漏电极118由第二导电层(d2)和第三导电层(d3)制成,使第二导电层和一(N(+))型半导体层(d0)接触,第三导电层制作在第二导电层(d2)上。进而,漏电极118连到数据线121上,而源电极117连到像素电极113上。
更进一步,数据线121由漏电极118,第二导电层(d2)和第三导电层(d3)构成。第二导电层(d2)和漏电极118制作在同一层上,第三导电层(d3)制作在第二导电层(d2)上,其中,像素电极113由第一透明导电膜制成(d1)。
在图2和图3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使用液晶层110作为参考,薄膜晶体管(120a,120b)和像素电极113制作在玻璃基片101上,而彩色滤色片(104a,104b,104c)和黑矩阵103制作在玻璃基片102上。
对着玻璃基片102的内侧(液晶层侧),彩色滤色片(104a,104b,104c),黑矩阵103,保护膜115,由透明导电膜制成的公共电极114和方向膜107顺序层叠,这些元件构成滤光器基片。
对着玻璃基片101的内侧(液晶层侧),门电极116,门线122,绝缘膜124,非晶硅119,像素电极113,数据线121,源电极117,漏电极118,保护膜105和方向膜106顺序地层叠,这些元件构成TFT基片。
进一步,偏振片(111,112)分别制作在玻璃基片(101’102)的外侧,而通过浸泡方法等制作的氧化硅膜(125到128)形成在每一玻璃基片(101,102)的两表面上。
进一步,虽然图3中未示出,保持液晶层110厚度均匀的垫层以密闭的方式被插入液晶层110。图4是一区域的横截面结构的基本部分横截面视图,在该区域密封件制作在该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面板上。图4也是表示沿图1的线A-A’取出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在图4中,数17表示一灯反射片,数130表示一密封件。如图5所示,密封件130以框形形成在滤光器基片,TFT基片及除液晶填充孔131之外的滤光器基片和TFT基片之间的边缘部分。
在图5中被给定数字130的两根线夹持的区域构成密封件。
在这一实施方案中,例如,黑矩阵103由用丙烯酸树脂制成有机树脂膜,环氧树脂,或加有如碳黑的黑颜料的聚酰亚胺树脂构成。
如图5所示,黑矩阵103这样形成,使其跨过像素部分延伸到密封件130形成的区域,并部分地被除液晶填充孔131之外的密封件130重叠。
由于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这样的结构,从背光单元通过邻近密封件130的区域漏出到显示表面侧的光可被遮蔽。
在图5中,被给定数字103的两根线夹持的一区域构成黑矩阵103,制作该黑矩阵以致黑矩阵103跨过像素区延伸到密封件130形成的区域。即,该区域构成以图画框形形成在像素部分边缘的黑矩阵。
进而,在这一实施方案中,为了提供黑矩阵103和密封件130不重叠覆盖的部分,由对玻璃基片和密封件130表现低粘滞强度的有机膜制成的黑矩阵103,沿密封膜130的整个边缘部分地被移去。相应地,在黑矩阵103,密封件130不重叠覆盖的这样的部分,玻璃基片102,保护膜115和密封件130以这一顺序相互粘连使得密封区域的粘合强度可以得到加强。
进而,在该玻璃基片101的背光单元侧的表面上,在密封件130和黑矩阵103不重叠覆盖的区域,形成光防护膜150。
由于这样的结构,在密封区域,阻止背光单元的光泄露到显示表面成为可能,这种光泄露是光从密封件130和黑矩阵103不重叠覆盖的区域泄露的现象。
图6是解释形成区域的视图,在该区域光保护膜150制作在这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板中。
该附图是从背光单元侧看到的液晶显示板的视图。
如图6所示,光保护膜150制作在TFT基片侧的玻璃基片101的一长边和一短边上,如图4所示,在其上制作光保护膜150的区域的背面(显示表面侧),安装上构成漏驱动器和门驱动器的半导体芯片(IC)。
这里,安装在一长边上的半导体芯片(IC)构成漏驱动器,安装在一短边上的半导体芯片(IC)构成门驱动器。
虽然偏光片111制作在TFT基片侧玻璃基片101的背光单元侧表面,在这一实施方案中,光保护膜150制作在不是偏光器111形成的区域的区域上。
图6表示这样情形,其中光保护膜150制作在TFT基片侧玻璃基片的背光单元侧表面上,且在未形成偏光片111的整个区域上。
相应地,如图4所示,在这一实施方案中,光保护膜150制作成使光保护膜150包括框架4没有覆盖的区域。
在这一实施方案中,例如,光保护膜150由加了黑颜料的聚酯基树脂(例如,对苯二甲酸亚乙酯和改性的亚烃基醚对苯二酸盐的共聚物)。
关于这一实施方案的光保护膜150,膜材料在粉末状时不破碎而保持连续的带状,这样,在执行剥离操作中,连续不断地剥离光保护膜成为可能。
虽然光保护膜150,以后将解释,使用分配器方法制作,涂覆和干燥后的该膜的厚度(膜厚)可设定为40-120μm(最好为50-100μm),比偏光片111厚度小,这样抑制液晶层的间隙的不规律性成为可能。
与先前提到的文献(a)中的描述的黑光保护带不同,本实施方案中的光保护膜150可制作在构成TFT基片的玻璃基片101的表面,使用分配器方法而无须在玻璃基片101和光保护膜150之间插入粘合剂。
从而,在这一实施方案中,没必要执行使用人工沾黑带这一操作,对于在上面提到的文献(a)中描述的黑光保护带,手工操作是必要的。因此,可操作性得以加强,同时,制造成本可以降低。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6317/2000(以下称文献(b))也描述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透明基片上制作有光保护能力的树脂膜的技术。
文献(b)公开了一技术,在该技术中,在通过使用有光保护能力的密封剂将一对透明基片压合在一起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在一对透明基片间填充液晶复合材料的部分(光保护密封剂缺少或光保护密封剂的厚度明显减小的部分)抑制光泄露,一外部光保护膜制作在一对透明基片中的一个基片的背表面,其相应于液晶复合材料填充的部分。
然而,文献(b)没涉及构成上面提到的外部保护膜的材料的细节。换句话说,对于文献(b)中的外部光保护膜,没有考虑替代文献(a)中的光保护带使用外部光保护膜的想法。
本实施方案中描述的光保护膜150是否展现早先提到的膜150以适当的强度粘到玻璃基片101的主表面特性,光保护膜150在粉末形式中是否不退化,光保护膜150是否保持带样构型依赖于材料的物理性质。
即,当材料克服外力(特别是,从玻璃基片上剥离光保护膜150的力)涂在玻璃基片上,要求光保护膜150的材料有使该材料被粘到玻璃基片101的粘性及保持形状的弹性。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假定光保护膜150在一能使用液晶显示器件的环境温度范围(例如,-40℃--+60℃)内为粘弹性的,要求光保护膜展现出橡胶样(rubber-like)的性质。
例如,像在(Keiji FuKuzawa编著,1987年Kabushiki KaishaKobunshi Kankokai出版的)“Nenchaku gijutsu(粘性粘合技术)”第七版2.2.1节14到20页“作为粘弹性物质的粘性剂”所描述的那样,当环境温度设定为等于或低于玻璃的转变温度(Tg)时该粘弹性物质落入玻璃区域;当环境温度设定为等于或高于玻璃的转变温度(Tg)时落入橡胶区域(在玻璃区域被冻结的分子链又开始运动的区域);和当环境温度设定为远高于玻璃的转变温度(Tg)时落于流态化区域(在其中失去弹性的区域),假定光保护膜150为落入橡胶区域的粘弹性物质,当光保护膜150以适当的粘性粘到玻璃基片101上时,来自分子链运动自由程度的弹性和外力平衡,因此,当膜150抵抗干燥或剥离粘到玻璃基片上时,保持光保护膜150的形状成为可能。
关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只要至少在组装液晶显示器的大气的温度范围(例如,0-30C)内,在橡胶区域展现上面提到的物理性质的树脂材料(粘性剂)用作上面提到的光保护膜150,保护膜150的树脂材料不被限制为该实施方案中的聚酯基树脂,使用其它树脂材料也可再现这些优点。
根据上面提到的公开文件,粘性剂(固定剂)通常含有弹性体(橡胶样弹性体),粘性添加树脂和软化剂(一微量的依情形的老化防护剂)。
构成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光保护膜150的树脂材料(粘性剂),例如包括诸如,methy ethy l ketone(丁酮),丙酮,甲苯,二甲苯等的所谓的溶剂材料,溶剂材料在树脂材料中起到了上面提到的粘性添加剂或软化剂的作用。
即,即使在将光保护膜150的原料涂敷在玻璃基片上,并且随之而来的原料固化后,适量的溶剂材料也保持在光保护膜150的内部。从而,一定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光保护膜150,对玻璃基片的主表面可有适当的粘性,并在涂敷时可保持(带型)构型,这一有利的结果。
例如,在上面提到的实施方案中,在进行粘附到玻璃基片101的光保护膜150的材料的成分的气体色谱学分析中,当光保护膜150的材料中含有的软化剂的探测峰的高度变得等于或超过树脂材料的探测峰的高度的一半时,(树脂材料是光保护膜150的材料中含有的诸如,对苯二甲酸亚乙酯,改性的亚烃基二乙醚对苯二甲酸盐等的材料)光保护膜150不仅带来上面提到的有利的效果,也带来光保护膜150可清洁地从玻璃基片上剥离(即光保护膜150在其剥离后,几乎不保留在玻璃基片上)这一有利的效果。
这一有利的效果使修理液晶显示板成为可能,非均匀地形成在玻璃基片101上的光保护膜150一次性被剥离,然后,又涂敷上光保护膜150,由此,液晶显示器的整体的成品率显著地提高。
进一步讲,这一额外的有利效果不限于示例在该实施方案中的材料。即,通过设定构成上述的光保护膜150的树脂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必将树脂材料限制成有特殊组分的材料也可获得额外的有利效果。
为便于上面提到的液晶显示板的修理操作,构成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光保护膜150的树脂材料优选地对玻璃基片主表面的粘结性(粘结强度)设定成稍微弱于偏光片(通过将偏振膜和相差膜或保护膜压合在一起制成)的粘结性,(光保护膜150也涂覆在主表面上)。将涂敷并干燥后的树脂材料的厚度设定为薄于上面提到的偏振片的厚度(包括用于将偏振片粘到玻璃基片上的粘性剂的厚度)也是优选的。
(i)第一步通过顺序地将黑矩阵103,彩色滤色片(104a,104b,104c),保护膜115,共同电极114和方向膜107压合到玻璃基片102上,制造滤光器基片。
以同样的方式,通过顺序地将门电极116和门线122,绝缘膜124,非晶硅119,像素电极113,数据线121,源电极117,漏电极118,保护膜105和方向膜106压合到玻璃基片101上,制造TFT基片。
(ii)第二步由热硬化的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的密封件130制作在滤光器基片200的边缘部分,垫层布置在密封件130的内部。
(iii)第三步滤光器基片和TFT基片使其图案表面相互压合,它们在压强被加到滤光器基片和TFT基片的外表面的状态下被加热以硬化密封件130,由此,滤光器基片和TFT基片相互粘合并被密封件130密封。
(iv)第四步经过液晶填充密封口将液晶填充到滤光器基片和TFT基片间的空间以形成两基片间的液晶层110,然后,液晶填充密封口用环氧树脂等密封,最后,偏光片(111,112)粘到玻璃基片(101,102)上。
(v)第五步随后,用分配器方法在TFT基片(例如玻璃基片)101的背光单元侧的未形成偏光片111区域上形成树脂膜,后该膜被硬化以形成光保护膜150。
然后,在液晶显示板上安装半导体芯片(IC),随后,将液晶显示面板按照图1示出的排列关系安在单独做好的背光单元上,完成了液晶显示器的制作。
图7是解释形成树脂膜方法的图,该方法是使用分配器法将树脂膜制作在构成TFT基片侧玻璃基片101的背光单元侧表面的区域,该区域上未形成偏光片111。
在图7中,数221表示一可移动的底片,数222表示喷嘴,数223表示喷射器,数224表示高压空气(或氮气)。
如图7所示,分配器方法是这样一方法,其中,变成光保护膜150的树脂被填充在注射器223中,用高压空气(或氮气)224将压力加到喷射器223上以从安装在喷射器223的末端部分的喷嘴222喷射树脂,安放在可移动的基片221上的液晶显示板或223喷射器在X-Y方向移动,由此,成为光保护膜150的树脂膜涂覆在构成TFT基片侧玻璃基片101的背光单元侧表面的区域,该区域上不形成偏光片111。
在分配器法中变成光保护膜150的树脂膜的量,依赖于成为光保护膜150的材料的树脂的粘性,喷涂压力,喷嘴222的直径,液晶显示板或喷射器223的移动速度。
在这一实施方案中成为光保护膜150的树脂膜在下列条件下形成(1)成为光保护膜150的树脂的粘性为500到3000mPa*s(更适宜地,1000到2000mpa*s)。
(2)喷嘴222的直径为16到24G(更适宜地20G)。
(3)喷涂压强0.5到0.3MPa(更适宜地0.1到0.15MPa)。
(4)液晶显示板或喷射器223的移动速度为100到400mm/s(更适宜地200到300mm/s)。
更进一步,成为光保护膜150的树脂由聚酯基树脂,黑颜料,分散剂和溶剂构成。
这里,聚酯基树脂包含对苯二甲酸亚乙酯和改性的亚烃基二乙醚对苯二甲酸盐的共聚物,而黑颜料由碳黑构成。
分散剂由有机分散剂(例如,n-丁基醋酸盐,丙烯乙二醇单甲基二乙醚醋酸盐,异丁基乙醇等)构成,而溶剂由甲氧基丁基醋酸盐构成。
在这一实施方案中,溶剂的含量共计为重量的30%到60%(更适宜地重量的45%)。
使用这一实施方案的光保护膜150可得到如下有利的效果。
(1)关于使用这一实施方案的光保护膜150,因为该膜在粉状形式下不破碎或不部分地剥离,阻止外来材料对液晶显示组件的内部污染变成可能。
(2)用分配器方法涂覆这一实施方案的光保护膜150,硬化后的膜变成带样连续状态,这样,当要剥离膜150时,光保护膜150可被连续地剥离。
(3)根据这一实施方案,光保护膜150可制作在有相当大面积的区域上。从而,即使当成为光保护膜150的材料的树脂以重叠方式涂敷,因为溶剂的含量相当大(重量的30%到60%,更适宜地重量的45%),光保护膜150的厚度可限制到落入在上面提到的区域中的值,这样,可避免间隙的不规则性的出现。
相反,当上面提到的文献(a)中描述的黑带包括一重叠覆盖区域,该部分的厚度变得比其它部分厚时,这样,间隙的不规则性容易出现。
在上面提到的实施方案中,已经解释了在其中碳黑被用做加到聚酯基树脂中去的黑颜料的情形。然而,除碳黑之外,诸如氧化钴颗粒,氧化铬颗粒,二氧化钛颗粒或氮氧化钛(titanium oxide nitride)粒颗的金属基黑颜料也可使用。
进而,上面提到的文献(a)中,存在光保护膜150可由加了黑颜料的树脂膜制成的说明。然而,文献(a)仅提出使用加了黑颜料的树脂膜作为光保护膜150的可能性。然而,文献(a)完全没公开用作光保护膜150的树脂类型,制作光保护膜150的方法,在使用分配器法制作光保护膜150时树脂的成分等。
进而,在上面提到的实施方案中,虽然本发明主要被用于TFT-型液晶显示组件的情形已得到解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一情况。即本发明也适用于STN-型液晶显示组件。
虽然本发明的发明者做出的本发明结合以前提到的实施方案已明确地得到解释,本发明不限于以前提到的实施方案,不必说在未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
现在解释通过公开在本申请的发明中的典型发明获得的有利结果,它们如下(1)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因为光保护膜在粉末形式时不破碎或不部分地剥离,避免外来材料进到液晶显示组件的内部的污染成为可能。
(2)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光保护膜成为带样连续状态,这样,当要剥离该膜时光保护膜可被连续地剥离。
(3)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光保护膜的厚度可制作得薄于偏光片的厚度,这样,可避免液晶层的间隙的不规则性的出现。
我们已示出并描述了依照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案,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能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作许多的改变和改进,所以,我们不希望被限于这里示出和描述的细节,但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被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包括。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层,第一基片,其第一表面上有一显示区域,在该区域上以矩阵排列方式安排了大量的像素电极。第二基片,其第一表面以相对的方式被安排成面向第一基片的第一表面,第二基片经由液晶层覆盖到第一基片。一密封件,该密封件被布置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两基片的边缘部分,并在显示区域的外面包围液晶层存在的区域,并固定地紧固第一和第二基片,其中第一基片包括一光保护膜,该保护膜在第二表面的一边缘部分的至少一侧上。在上面形成光保护膜的区域,包括其上形成密封件的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的一区域,并且,光保护膜由加了黑颜料的聚酯基树脂形成,并形成在其间未插入粘合剂的基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基片在其第二表面上分别有偏光片,并且光保护膜形成在偏光片未形成的第一基片的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光保护膜形成在第一基片的其中一长边和其中一短边上,并且,在第一基片的第一表面其上制作光保护膜的区域,安装上驱动液晶显示元件各个像素的半导体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聚酯基树脂包括一ethelene对苯二甲酸盐和改性的亚烃基二乙醚对苯二甲酸盐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黑颜料至少包括碳黑和金属基黑颜料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光保护膜有一40μm-120μm的膜厚。
7.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层,第一基片,该基片由透明绝缘基片制成并且有其上有显示区域的第一表面,在该显示区域上以矩阵排列方式安排大量的像素电极,第二基片,该基片由透明绝缘基片制成,并且其上有第一表面,以相对方式被安排成面向第一基片的第一表面,并经由液晶层覆盖到第一基片,并且,密封件,该密封件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基片之间的两基片的边缘部分,并在显示区域的外面包围液晶层存在的区域,并固定地紧固第一和第二基片,一上部壳,该壳覆盖第一和第二基片的边缘,有一暴露显示区域的开口部分,并由光保护框架形成,以及照明装置,该装置形成在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侧并发出光,其中第二基片包括一由光保护膜形成的黑矩阵,该膜覆盖像素电极的周边,黑矩阵部分地重叠密封件以覆盖显示区域和密封件之间的一区域,未覆盖上部壳的部分存在于黑矩阵中,其放置在密封件存在的区域的内部。第一基片包括在第二表面的一边缘部分的至少一侧上的光保护膜,在其上制作光保护膜的区域包括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的一区域,该区域没有用上部壳和黑矩阵所覆盖,并且,光保护膜由加了黑颜料的聚酯基树脂形成,并形成在其间未插入粘合剂的基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基片各自在其第二表面上有偏光片,光保护膜形成在偏光片未形成的第一基片的一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光保护膜制作在第一基片的其中一长边上和第一基片的其中一短边上。并且,在第一基片的第一表面的形成光保护膜的区域,安装驱动液晶显示元件的各个像素的半导体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聚酯基树脂包括ethelene对苯二甲酸盐和改性的亚烃基二乙醚对苯二甲酸盐共聚物。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黑颜料至少包括碳黑和金属基黑颜料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光保护膜有40μm-120μm的膜厚。
13.制作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包括制备带有显示区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基片的步骤,在该区域上,以矩阵形式安排上大量的像素电极,制备第二基片的步骤,在第一基片或第二基片的第一表面上显示区域的外部形成密封件的步骤,该显示区域不包括液晶填充开口,安排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步骤,二基片这样安排使得第一和第二基片的第一表面以相对的方式相互面对,并以密封的方式粘合它们。通过液晶填充口将液晶填充在第一和第二基片之间的步骤,并将液晶密封在其间,使用分配器法将至少包含聚酯基树脂和黑颜料的树脂膜涂覆在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的边缘部分的至少一侧上的步骤,和通过硬化树脂膜形成光保护膜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制造液晶显示器的一方法,其中树脂膜包含聚酯基树脂,黑颜料,分散剂和溶剂,并且,树脂膜中溶剂的含量占重量的30%到60%。
15.根据权利要求14制造液晶显示器的一方法,其中,聚酯基树脂包含ethelene对苯二甲酸盐和改性的亚烃基二乙醚对苯二甲酸盐共聚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4制造液晶显示器的一方法,其中黑颜料至少包含碳黑和金属基黑颜料两者之一。
17.根据权利要14制造液晶显示器的一方法,其中溶剂是甲氧基丁基醋酸盐。
18.根据权利要14制造液晶显示器的一方法,其中树脂膜有500到3000mPa*s的粘度。
19.根据权利要14制造液晶显示器的一方法,其中在用分配器系统涂覆树脂膜时,使用一直径为16到24G的喷嘴在0.05到0.3Mpa的压强,100到400mm/s的喷涂速度涂覆树脂膜。
20.根据权利要13制造液晶显示器的一方法,其中制备第一基片这一步包括将偏振片压合到第二表面的步骤,并且,树脂膜涂覆在第一基片的未形成偏振片的区域。
全文摘要
在一液晶显示器中,含有一对基片,一密封在该对基片主表面间的液晶显示层,为了固定地相互保护一对基片并包围液晶层,一分别制作在一对基片的相对的主表面的边缘部分的密封件,在一对基片的一边缘部分简易且非人工地形成一光保护膜。即,该光保护膜制作在对着液晶层的一对基片之一的主表面边缘部分的至少一侧。在其上制作光保护膜的一区域被覆盖到一对基片之一的主表面的一区域,在该区域上背对背地形成密封件,光保护膜由加了黑颜料的聚酯基树脂形成。
文档编号G02F1/1339GK1351275SQ0113599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1日
发明者长岛吉邦, 矢野孝则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电子设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