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和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05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和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应用于各种信息、通讯、消费产品中,如个人计算机、液晶电视、移动电话、影像电话、PDA等。因为液晶显示器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需要一面光源装置为其提供平面光,为满足观察者的视觉要求该面光源装置的中心区域需要具有较高的辉度。
图1是现有技术中面光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该面光源装置10包括导光板1、位于导光板1底面11一侧的反射板2、位于导光板1光出射面12一侧的扩散板3、位于导光板1入光面13一侧的光源6及光源罩7,以及位于扩散片3一侧的两垂直排列的棱镜板4、5。工作时,从导光板1出射的光束通过扩散板3时会被发散以产生较为均匀的出射光,而该棱镜板4、5可会聚从扩散板3出射的光线以提高出射光的辉度,从而提高液晶显示器(未标示)的辉度。然而,该面光源装置10中元件较多,不但增加该面光源装置10的厚度,而且该元件间用透明的树脂胶粘合,光束经过胶层时将产生能量损耗而降低出射光的辉度,进而降低液晶显示器的辉度。另外,该棱镜板4、5价格昂贵、组合方式比较复杂,因此该面光源装置10的成本较高。
2000年5月10日公告的中国发明专利第CN99214211号揭示一种将数条梯形状印刷线设置在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的面光源装置。如图2所示,该面光源装置20包括导光板21、反射板22、光源24及散光膜23,其中在导光板21的光出射面26上设有数条梯形状印刷线261,其可在导光板21上产生集光功能,进而提高整个面光源装置20的辉度。然而,就印刷式而言,因为光线只能沿着印刷线的方向单向集光,因此光线的利用率较低,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辉度。
1999年11月24日公告的中国发明专利第CN98207946号揭示一种导光板,其光出射面设有数排单轴向棱镜以改善面光源装置的辉度,为增强该面光源装置的辉度,也可在光出射面上设置双轴向棱镜。然而,液晶显示器面板通常需要中心辉度较高以满足观察者的视觉需要,而该导光板的出射光辉度较为均匀,因此无法满足观察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导光板中心辉度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心辉度高的导光板。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成本高、中心辉度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中心辉度高的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和该入光面相邻的光出射面及一和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其中该底面包括至少一斜面及一和该斜面相连且平行于该光出射面的表面。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设置在该导光板一侧的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和该入光面相邻的光出射面及一和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其中该底面包括至少一斜面及一和该斜面相连且平行于该光出射面的表面。
其中该面光源装置中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还设有V形槽阵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为该底面包括至少一斜面及一和该斜面相连且平行于该光出射面的表面,因此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线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域,因此在该中心区域辉度较高可满足观察者的视角需求。另外,该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设有V形槽阵列,可省略棱镜片及棱镜片和导光板的粘胶过程,不但可减少元件、简化制程,而且避免光线经过胶层引起的光能量损耗,因此具有该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具有成本低、中心辉度高的功效。

图1是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导光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导光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导光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导光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导光板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导光板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导光板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面光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本发明导光板30包括用来接收入射光的两入光面31、引导光出射且和入光面31相交的光出射面32及和该光出射面32相对的底面33。其中该出光面32具有和底面33呈一定角度的斜面321、322,因此入射到导光板30的光线将反射到导光板30的中心区域,因此中心区域辉度较高可满足观察者的视觉需求。该底面33设置散射点阵列331,其中每一散射点可为微棱镜形、点状、方形、圆球状、圆柱状、正方体或金字塔形。该散射点阵列331可由导光板射出成型一体射出,也可用印刷法印制而成。
请参阅图4,其与图3不同之外在于导光板40的底面43为V形,因此入射到导光板40的光线将向中心区域反射,因此中心区域辉度较高可满足观察者的视觉需求。
请参阅图5,其与图3不同之处在于导光板50的光出射面52上设置V形槽阵列521,目的是使导光板50的出光辉度更高。该V形槽阵列521可以以相同密度设置在光出射面52上,即该V形槽阵列521中每一V形角度、深度及宽度都相同,且相邻V形槽的间距也相同。该V形槽阵列521也可以以不同密度分布在该光出射面52上,其中该V形槽阵列521的每一V形角度、深度及宽度是沿着远离入光面51递增。该V形槽阵列521的V形角可为70度到110度,其中优选角度为80度到100度。该V形槽阵列521的槽高为20μm到100μm,其中优选槽高为40μm到60μm。该V形槽阵列521的槽宽为50μm到200μm,其中优选宽度为75μm到125μm。其中该V形槽阵列521中的V形槽也可为梯形、多边形等其它形状。该V形槽阵列521可和导光板50一体射出成型,也可用化学蚀刻咬花法、激光直写法、精密机械加工法及光微影法等方法制造。
请参阅图6,其与图5不同之处在于该导光板60的底面63为V形。因此入射到导光板60的光线将向中心区域反射,因此中心区域辉度较高可满足观察者的视觉需求,且在该光出射面62上设置V形槽阵列621,因此该导光板60可增强出光辉度。
请参阅图7,导光板70包括用来接收入射光的两入光面71、引导光出射且和该入光面71相交的光出射面72及和光出射面72相对的底面73。其中该光出射面72为梯形,其包括两斜面721、722及一表面723,该两斜面721、722相对于底面73呈一定角度设置,而该表面723和底面73平行。该光出射面72的梯形设计可使入射到导光板70的光线向其中心区域反射,因此中心区域的辉度较高可满足观察者的视觉需求。该底面73可设置和图3导光板30的底面33相同的散射点阵列731。
请参阅图8,其与图7不同之处在于导光板80的底面83的截面为梯形,其中该底面83包括和光出射面82呈一定角度设置的两斜面831、832及一和该光出射面82平行设置的表面833。
请参阅图9,其与图7不同之处在于导光板90的光出射面92上设置V形槽阵列921,目的是使导光板90的出光辉度更高。该V形槽阵列921可以以相同密度设置在光出射面92上,即该V形槽阵列921中每一V形角度、深度及宽度都相同,且相邻V形槽的间距也相同。该V形槽阵列921也可以以不同密度分布在该光出射面92上,其中该V形槽阵列921的每一V形的角度、深度及宽度是沿着远离入光面91递增。该V形槽阵列921的V形角为70度到110度,其中优选角度为80度到100度。该V形槽阵列921的槽高为20μm到100μm,其中优选槽高为40μm到60μm。该V形槽阵列921的槽宽为50μm到200μm,其中优选宽度为75μm到125μm。其中该V形槽阵列921中的V形槽也可为梯形、多边形等其它形状。该V形槽阵列921可与导光板90一体射出成型,也可用化学蚀刻咬花法、激光直写法、精密机械加工法及光微影法等方法制造。
另外,也可在图8所示的导光板80的光出射面82上设置如图9所示的V形槽阵列921,其可使导光板80的出光辉度更高。
请参阅图10,本发明面光源装置100包括导光板110、位于导光板110的两入光面111处的光源104、位于该光源104外侧将其发出的光线反射进入导光板110的反射体105。其中,该光源104可为冷阴极荧光灯或LED。该反射体105为一半封闭的反射板,其包括一将光源104发出的光线反射到该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0的第一部份107和一将光线反射到底面113进入导光板110的第二部份106,其中该反射体105相对于该底面113和该入光面111的表面1061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其大致范围在90到99之间。该表面1061可用离子电镀(Ion Plating)法、溅镀(Sputtering)法等镀上银、铝、二氧化钛等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或其氧化物。
该导光板100为双楔形,也可为图9所示的形状、或如平板形、楔形等其它形状。其中该出光面112上设置V形槽阵列1121。该V形槽阵列1121可以以相同密度设置在该光出射面112上,也可以以不同密度设置,即该V形槽阵列1121的每一V形角度、深度及宽度是远离入光面111递增。该V形槽阵列1121的V形角为70度到110度,其中优选角度为80度到100度。该V形槽阵列1121的槽高为20μm到100μm,其中优选槽高为40μm到60μm。该V形槽阵列1121的槽宽为50μm到200μm,其中优选宽度为75μm到125μm。其中该V形槽也可为梯形、多边形等其它形状。该V形槽阵列121可与导光板110一体射出成型,也可用化学蚀刻咬花法、激光直写法、精密机械加工法及光微影法等方法制造。
另外,该底面113设置散射点阵列1131,其中每一散射点的大小是沿远离入光面111的方向递增排列,其离入光面111越近,其大小越小且分布越疏;离入光面111越远,其大小越大且分布越密。该散射点阵列1131中每一散射点可为微棱镜形、点状、方形、圆球状、圆柱状、正方体或金字塔形。该散射点阵列1131可根据导光板110射出成型一体射出,也可用印刷法印制而成。另外,为使光出射面112输出的光线更为均匀,可在该光出射面112上设置一扩散片(图未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其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和该入光面相邻的光出射面及一和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包括至少一斜面及一和该斜面相连且平行于该光出射面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的截面为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出射面设置V形槽阵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形槽阵列以相同密度分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形槽阵列的V形角度、槽高及槽宽是沿着远离该入光面递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形槽的角度为70度到110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形槽的槽高为20μm到100μ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形槽的槽宽为50μm到200μm。
9.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设置在该导光扳一侧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为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的外侧设置一将光源发出光线反射到导光板的反射板。
全文摘要
一种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和该入光面相邻的光出射面及一和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其中该底面包括至少一斜面及一和该斜面相连且平行于该光出射面的表面。本发明还提供采用该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542464SQ03114388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日
发明者陈杰良, 吕昌岳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