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50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片类型的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自动修正多色图像的重合失调的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多色图像的重合失调是在通过在记录载体上重叠多个颜色成分的图像来形成多色图像的时候引发的。
背景技术
在诸如数字彩色复印机和数字彩色打印机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将所输入的数据分解为各个颜色成分并且执行了图像处理之后,叠合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以形成多色图像。如果在形成多色图像的过程中,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没有被精确地重叠,那么在所得到的多色图像中将会产生重合失调,并且图像品质发生恶化。尤其是,在包含有用于每种颜色成分的图像形成单元以提高多色图像的形成速度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多色图像是通过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中形成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并且将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一个摞一个地重叠在一起而形成的。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转印位置中存在着倾向于不同的趋势,并且因此引发了多色图像的重合失调这一严重问题。
因此,为了精确地叠合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图像形成设备执行用来修正多色图像的重合失调的颜色套准调整,以形成令人满意的没有重合失调的多色图像。颜色套准调整通常通过使用光学检测器来检测其它颜色成分的图像形成位置相对于作为参照的颜色成分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偏移。接下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修正量,然后,根据该修正量,对形成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定时进行调整,以使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转印位置彼此一致。通常,为了确定修正量,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在同一定时进行转印并且对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或者对通过叠合各个颜色成分而形成的多色图像的密度进行测量。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10-213940号(1998)中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对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所检测到的转印位置之间的偏移量进行修正。在这种图像成形装置中,使用检测器对由作为参照的颜色成分形成的图像和由其它颜色成分形成的图像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根据所检测的距离来确定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转印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并且对重合失调进行修正。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81744号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装置对通过叠合各个颜色成分图像而形成的多色图像的密度进行测量,并对重合失调进行修正,以使所测量的密度变得与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精确叠合时所得到的密度相等。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提高修正精度,每种颜色成分的多个相同的图像被反复地形成。按照上面所公开的内容,多个线形图像被形成为相同的图像,并且使用检测器对多色线形图像的密度进行检测,以得出各个颜色成分的线形图像的叠合状态。然后,由检测器所检测到的多色线形图像的密度处在预定的密度范围之内的状态,就被认为是各个颜色成分线形图像被精确叠合的状态,并进行修正,以使在这个叠合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从而实现了颜色套准调整。
因此,当通过测量所形成的图像的位置或密度并且对要被修正的颜色的图像相对于作为参照的颜色的图像的位置关系进行检测来实现颜色套准调整时,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10-213940号(1998)中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不需要形成大量的线形图像,这是因为该装置是对线形图像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81744号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该装置中形成多个线形图像并且使用检测器对多色线形图像的密度进行检测,以得出各个颜色成分的线形图像的叠合状态,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要形成的各个颜色成分的线形图像的数量受到检测器的采样周期的影响。如果采样周期比较短,那么所要形成的线形图像的数量可以被减少。但是,如果采样周期比较长,那么所要形成的线形图像的数量必须被增加。检测器的采样周期是根据控制装置的工作时钟进行设置的。通常,这种控制装置始终监控着检测装置的输入输出或其它类似信号,该控制装置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以掌握该设备的状态,并且该控制装置对于来自各种类型的检测装置或其它类似装置的信号来说处于待命状态,以致它可以对来自外部的指令迅速做出响应。因此,在执行颜色套准调整时,用于检测线形图像的采样周期不能被设置得太短,并且因此所要形成的线形图像的数量就要增加。此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调整时间较长。还有,为了避免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调整,需要减少采样的次数,并且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实现高精度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经给出了解决上面所提到的问题的目标,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给出一种能够缩短用于检测线形图像的采样周期、节省用于形成线形图像的显色剂并且在较短时间段内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这一目的是通过停止对诸如不用于颜色套准调整的检测器这样的输入输出设备的监控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给出一种能够增加采样次数、达到高检测精度、并且从而实现高精度调整的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通过转印装置转印多个颜色成分图像、由图像检测装置对各个所转印的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进行检测并且根据该检测结果对图像转印位置进行调整以正确叠合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本发明的图像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给出对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进行检测的指令的信息;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控制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来启动对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检测;在检测该叠合状态时,停止除了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控制和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以外的其它操作。
按照本发明,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并检测这些图像的重叠状态的时候,除了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控制和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之外的操作全部被停止。因此,没有必要控制除了控制装置和参与颜色成分图像的检测和调整的传感器之外的组件的工作,并且因此可以集中控制颜色成分图像的检测和调整。结果,缩短调整时间成为可能。而且,由于颜色成分图像的检测可以被集中控制,所以能够缩短检测周期并且使高精度检测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外壳,并且可以通过分别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并叠合多个颜色成分图像来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接收给出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重叠状态的指令的信息的接收装置;用于检测各个经转印的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图像检测装置;用于控制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检测外壳的开和关状态的开/关检测装置。在接收装置接收信息时,除了由控制装置进行的对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控制、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和开/关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之外的其它所有操作都被停止。
按照本发明,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和检测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时候,除了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控制、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和涉及外壳的开和关的检测结果的接收都被停止。因此,没有必要对除了控制装置和参与颜色成分图像的检测及调整的传感器之外的组件的操作进行控制,并且因此颜色成分图像的检测和调整可以得到集中控制。结果,缩短调整时间成为可能。而且,由于颜色成分图像的检测可以被集中控制,所以能够缩短检测过程并且使高精度调整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图像检测装置可以根据预定的操作过程对各个颜色成分图像进行检测。
按照本发明,由于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的重叠状态是按照预定的操作过程进行检测的,因此可以对用于检测的图像进行高精度的检测并且可以通过将操作过程缩短来对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的叠合状态进行检测。此外,当检测操作过程比较短时,由于为了进行调整而形成的颜色成分图像的数量减少了,因此可以节省显影剂并且缩短调整时间。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各个经转印后的颜色成分图像定影到记录载体上的定影装置;和用于向定影装置供电的装置。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和检测图像的重叠状态的时候,终止向定影装置供电。
按照本发明,当对各个颜色成分的图像进行检测的时候,没有必要对经转印后的颜色成分图像进行定影。因此,通过停止向定影装置供电,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并且防止定影装置附近的温度升高。而且,由于不需要对定影单元的操作进行控制,因此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重叠状态的检测可以集中地进行。还有,例如,通过缩短检测过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检测。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用来降低定影装置周围的温度的冷却装置;和用于向冷却装置供电的装置。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和检测图像的重叠状态的时候,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
本发明包括用于降低定影装置周围的温度的诸如冷却风扇和通风扇这样的冷却装置,并且在转印用于检测的图像和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重叠状态的时候,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当提供给定影装置的电源被停止时,图像形成设备中地温度将会降低,并因此可以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而且,通过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并且可以集中地对各个颜色成分的叠合状态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以包括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和检测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时候,在停止向定影单元供电之后,用于执行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的控制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停止向定影装置供电之后,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而造成的暂时性温度升高。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目的和特征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会更加充分地清楚明了。


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附图2是说明套准检测传感器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附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结构的框图;附图4是说明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附图5是说明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附图6是说明在副扫描方向上对重合失调进行的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的示意图;附图7A到7C是表示套准检测传感器和检测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附图8是说明在副扫描方向上对重合失调进行的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的示意图;附图9是说明在副扫描方向上对重合失调进行的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的示意图;附图10是说明在主扫描方向上对重合失调进行的颜色套准调整方法的示意图;附图11是说明在主扫描方向上对重合失调进行的颜色套准调整方法的示意图;附图12是说明在主扫描方向上对重合失调进行的颜色套准调整方法的示意图;附图13是说明颜色套准调整过程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和附图14是说明颜色套准调整过程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的说明将在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解释。
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附图1中的附图标记100代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且更加具体地代表一种数字彩色打印机、数字彩色复印机、或者它们的组合机器。如附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图像形成台80、传输和转印带单元8、套准检测传感器21、以及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
为了利用黑色(K)、青色(C)、品红(M)和黄色(Y)形成多色图像,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图像形成台80包括用于形成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四种潜像的曝光单元1a、1b、1c和1d;用于将各个颜色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2a、2b、2c和2d;光电导体鼓3a、3b、3c和3d;清洁器单元4a、4b、4c和4d;和充电装置5a、5b、5c和5d。注意,加在附图标记中的字母“a”、“b”、“c”和“d”分别对应于黑色(K)、青色(C)、品红(M)和黄色(Y)。
在下面的说明中,除非为了说明而指明对应于某种特定的颜色的组件,否则给各个颜色提供的组件将会被通称为曝光单元1、显影装置2、光电导体鼓3、清洁器单元4以及充电装置5。
曝光单元1是激光扫描单元(LSU),此激光扫描单元(LSU)包括由发光元件组成的写入头,例如以阵列方式布置的E1(电致发光)和LED(发光二极管)或是一个激光发射部件;和反光镜。附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100中使用的是LSU。依照所输入的图像数据,通过曝光,曝光单元1在光电导体鼓3上相应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形成一个静电潜像。
显像装置2使用各个颜色的色粉将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像为可见的图像。光电导体鼓3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中央。对应于所输入图像的静电潜像或色粉图像被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的表面上。在对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和转印之后,清洁器单元4清除并收集残留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色粉。
充电装置5将光电导体鼓3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的电位。作为充电装置5,除了采用与光电导体鼓相接触的滚筒型充电装置或刷型充电装置之外,还有可能使用不用与光电导体鼓3相接触的充电器型充电装置。附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所使用的是充电器型充电装置。
传送和传输带单元8被设置在光电导体鼓3的下面。传送和传输带单元8包括转印带7、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带从动辊72和74、转印辊6a、6b、6c、6d以及转印带清洁单元9。在下文中,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四个转印辊6a、6b、6c、6d被通称为转印辊6。
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辊6以及转印带从动辊72和74以绷紧方式支撑着转印带7,并且在附图1中所示的白底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上驱动转印带7使其转动。
转印辊6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传送和传输带单元8的外壳上。每个转印辊6具有一个直径为8到10mm的金属轴作为基部,和由诸如EPDM(乙烯丙烯二烯单体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或聚氨脂泡沫这样的导电的弹性材料覆盖的表面。通过使用导电的弹性材料,转印辊6可以均匀地将与色粉所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施加到记录纸上,并且将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7上,或者转印到由转印带7传送的同时被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记录纸上。
转印带7由大约100μm厚的聚碳酸脂、聚酰亚胺、聚酰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合体、乙烯四氟乙烯聚合体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并且被处于与光电导体鼓3相接触的状态。通过依次将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上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传动带7上,或者转印到由转印带7传送的同时被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记录纸上,来形成多色色粉图像。转印带7具有大约100μm的厚度,并且使用薄膜形成环形的形式。
转印带清洁装置9清除并收集用于颜色套准调整的色粉和用于过程控制的色粉,这些色粉是直接转印到转印带7上的,以及由于与光电导体鼓3接触而附着在转印带7上的色粉。
为了检测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斑纹图像(patch image),套准检测传感器21被设置在位于转动的转印带7上的斑纹图像在经过了图像形成台80之后且到达转印带清洁单元9之前所通过的位置上。套准检测传感器21对在图像形成台中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斑纹图像的密度进行检测。这里,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斑纹图像是用于颜色套准调整的图像,并且稍后将对其细节进行介绍。
而且,为了检测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被设置在处理单元附近,这里没有温度和湿度的突变。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图像形成台80中,曝光单元1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在预定的时刻进行曝光,从而在光电导体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显影装置2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并且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7上,或者转印到由转印带7传送的同时被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记录纸上。
由于转印带7由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带从动辊72和74以及转印辊6驱动和转动,各个颜色成分的色粉图像被依次地一个摞一个地转印到转印带7上,或者转印到由转印带7传送的同时被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记录纸上,从而形成多色色粉图像。在多色色粉图像被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情况下,这一多色色粉图像会被进一步转印到记录纸上。
当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中进行颜色套准调整时,在图像形成台80中形成的各个颜色成分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7上。此时,各个颜色成分的色粉图像中作为参照的颜色成分色粉图像(下文中称为参照斑纹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7上,然后所要进行颜色重合失调修正的其它颜色成分色粉图像(下文中称为修正斑纹图像)被转印到参照斑纹图像上面。
除了颜色套准调整所涉及的结构之外,图像形成设备100还包括送纸托盘10、出纸托盘15和33以及定影单元12。
送纸托盘10是用于存放记录图像的记录纸的托盘。出纸托盘15和33是放置其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纸的托盘。出纸托盘15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上部,并且正面向下地存放经打印后的记录纸。出纸托盘33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侧部,并且正面向上地存放经打印后的记录纸。
定影单元12包括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根据由温度检测器(见附图3)检测到的温度值,通过电动地打开或关闭诸如加热器灯这样的加热装置,将加热辊31的温度控制在预定的温度。在中间夹有色粉图像已经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的时候,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转动,并且利用加热辊31的热量将色粉图像热压到记录纸上。
下面的说明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进行解释。
当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100中时,曝光单元1依照所输入的图像数据根据颜色套准调整所得到的修正值进行曝光,以在光电导体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这一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2显影为色粉图像。此时,存储在送纸托盘10中的一页记录纸由拾取辊16分离出来、传送到纸输送路径11中,并且临时由阻力辊14夹持住。根据套准预检测开关(附图中未示出)的检测信号,阻力辊14控制定时以使光电导体鼓3上的色粉图像的前端与记录纸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端相互对齐,并且与光电导体鼓3的转动相一致地将记录纸传输给转印带7。记录纸被传送同时被吸附到转印带7上。
色粉图像从光电导体鼓3上转印到记录纸上是由转印辊6来执行的,该转印辊6与光电导体鼓3相面对地设置,并且转印带7夹在它们之间。极性与色粉相反的高压被施加给转印辊6,从而将色粉图像吸附在记录纸上。相应于各个颜色的四种类型的色粉图像被依次叠合在由转印带7所输送的记录纸上。
此后,记录纸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2,并且定影单元12利用热量和压力将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传输转换导向器34对传输路径进行转换,以将上面定影有色粉图像的记录纸传输到出纸托盘33或纸输送路径35。输送到纸输送路径35中的记录纸由输送辊36和38沿着纸输送路径37进行输送,随后由出纸辊39输送到出纸托盘15中。
当对记录纸的转印完成之后,清洁器单元4收集并清除残留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色粉。而且,转印带清洁单元9收集并清除附着在转印带上的色粉,从而一轮图像形成操作完成。
本实施例采用了直接转印系统,其中在转印带7上传送记录纸并且形成在各个光电导体鼓3a到3d上的色粉图像被叠合在记录纸上。然而,本发明还可以被用于一种中间转印型图像形成设备,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形成在各个光电导体鼓3a到3d上的色粉图像被一个摞一个地转印到转印带7上,然后在一起再次转印到记录纸上以形成多色图像。不用说,这样也可以得到和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附图2是表示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由设置在传送和传输带单元8中的转印带驱动辊71驱动并转动转印带7。因此,当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参考斑纹图像(例如黑色的)和修正斑纹图像(例如青色的)到达正对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位置时,套准检测传感器21对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的密度进行检测。
套准检测传感器21包括置于长方体外壳21a中的具有LED的发光部件21b、和具有PD(光电二极管)或PT(光电三极管)的光接收部件21c。该套准检测传感器21使用从发光部件21b中发射出来的光对转印带7进行照射,并由光接收部件21c对从转印带7反射回来的光进行检测,从而检测出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的密度。接下来,根据这一检测结果,修正曝光单元1的曝光时间,并且修正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写入时间。对其它要被修正的颜色同样进行这一修正,例如M(品红)和Y(黄色)。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参考斑纹图像是黑色的(K),但是也可以是这些颜色(C、M、Y)中的任何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黑色(K)将会被修正。
如附图2所示,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定位应使发光部件21b和光接收单元21c与转印带7的运动方向平行地并置,不过套准检测传感器21并不局限于这种形式。例如,套准检测传感器21可以被定位得使发光部件21b和光接收部件21c与转印带7的运动方向垂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的处理速度被设置为100mm/秒,并且套准检测传感器21以两毫秒的采样周期进行检测。
附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内部构造的框图。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由CPU组成的控制器40。控制器40通过总线与各个硬件相连接,例如定影单元12、通信端口20、套准检测传感器21、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写入部件41、显影部件42、图像数据存储部件43、修正值存储部件44、充电部件45、送纸驱动部件46、转印部件(转印单元)47和操作部件48。
写入部件41包括曝光单元1,并且按照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对曝光单元1进行控制,以在光电导体鼓3上形成相应于输入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显影部件42包括显影装置2,并且按照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对显影装置2进行控制,以使用各种颜色的色粉将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
充电部件45包括充电装置5,并且按照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对充电装置进行控制,以将光电导体鼓3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至预定的电位。
转印部件47包括转印带7、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带从动辊72和74以及转印辊6,并且按照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对转印带驱动辊71进行驱动,以在预定的方向上驱动和转动转印带7,从而将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7上,或者转印到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记录纸上。
定影单元12包括温度检测器12a和加热器灯12b,并且根据由温度检测器12a所检测到的温度值来控制加热器灯12b的开/关,以得到预定的温度。
送纸驱动部件46包括送纸托盘10、拾取辊16和阻力辊14,并且按照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对拾取辊16和阻力辊14进行控制,以向转印带7按顺序馈送放在送纸托盘10上的记录纸。
操作部件48包括许多按钮开关,例如光标键和数字键,并且接收关于图像形成的纸张的数量和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的密度的调整的输入。而且,可以通过这个操作部件48给出一个执行颜色套准调整处理的指令。
根据所产生的需求,象扫描装置、传真装置和个人计算机这样的图像输入设备作为外部设备连接到通信端口20。从这样的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被临时存储在图形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并且按照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相应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在光电导体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
此外,用于颜色套准调整的图样数据被预先存储在图样数据存储部件43中,并且通过执行颜色套准调整处理而得到的对于各个颜色的图像之间的重合失调的修正值被存储在修正值存储部件44。
此外,风扇18、门传感器23、计数器51、计时器52等装置被连接到控制器40上。通过对风扇18的电动控制,能够防止图像形成设备100内部温度的升高。使用门传感器23,可以监控纸盒的打开。计数器51对已经执行了的图像形成的次数进行计数。计时器52从启动图像形成设备100之后测量所过去的时间。
附图4是说明用于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在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时候,首先,控制器40输出一个指令以执行颜色套准调整(步骤S1)。控制器40可以根据通过操作部件48输入的指令来输出该执行指令,也可以根据来自连接到通信端口20上的外部设备的指令来输出该执行指令。
当控制器40输出了用于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指令之后,送纸驱动部件46和定影单元12被置于非工作状态(步骤S2)。具体来说,控制器40不会向送纸驱动部件46和定影单元12发出控制信号,并且,如果控制器40接收到来自送纸驱动部件46和定影单元12的信号,那么控制器40将会使这些信号无效。此外,定影单元12的温度检测器12a和加热器灯12b也会被关闭。
接下来,控制器40中断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步骤S3)。如果诸如扫描设备和个人计算机这样的图像输入设备作为外部设备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通信端口20上,那么控制器40不会接收来自这些输入设备的图像数据或各种控制信号,从而暂时中断通信。
然后,控制器40使控制传感器无效,隔断操作部件48、门传感器23和颜色套准调整的图像形成的各个传感器(步骤S4),并且停止风扇18(步骤S5)。
然后,执行稍后描述的颜色套准调整过程(步骤S6)。在执行颜色套准调整过程的时候,存储在图样数据存储部件43中的图样数据被读出并且被连续地转印到转印带7上,以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重合失调。在颜色套准调整中所使用的图样数据并不是必须限于那些存储在图样数据存储部件43中的图样数据,而是可以,例如,是从与通信端口20相连接的外部设备得到的图样数据。在从外部获取图样数据的时候,用于颜色套准调整的图样数据是在步骤S3中中断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之前接收到的,并且根据所接收到的图样数据进行颜色套准调整。
当颜色套准调整过程已经完成了之后,控制器40重新恢复送纸驱动部件46和定影单元12的工作(步骤S7),并且重新开始对风扇18的驱动(步骤S8)。此时,所有的操作在同一时刻开始。然而,由于预见到了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31的温度的降低,因此首先恢复定影单元12的工作,然后再恢复风扇18的工作。具体来讲,根据接收到的输出信号,首先恢复对温度检测器12a的输出信号的接收,并且重新开启定影单元12的加热器灯或者恢复风扇18的工作,是达到使在记录纸上的图像形成有效的状态的最优控制方式。然后,控制器40使控制传感器生效,拒绝操作部件48、门传感器23和参与用于颜色套准调整的图像形成的各个传感器的输入(步骤S9)。此外,控制器40使外部设备与其之间的通信能够进行(步骤S10),并且使常规工作能够进行(步骤S11)。
这样,通过无效或终止不参与颜色套准调整的诸如送纸驱动部件46这样的驱动源和风扇18的控制,能够将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采样周期从现有的4ms采样周期缩短到2ms。因此,可以将用于颜色套准调整而形成的图像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大约一半,并且节省了显影剂。而且,如果所形成的图像的数量与传统的数量相同,那么就能够将采样的次数增大两倍,从而能够实现高精度检测。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指令是由使用者手动地给出的,但是也可以由计时器52测量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加电开始起所经过的时间,在经过了预定的时间后,就输出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指令。还可以由计数器51对已经进行了的图像形成的次数进行计数,当所计数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次数的数量时,就输出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指令。此外,可以在由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00内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所测量的温度和湿度超出了温度和湿度的预设范围的时候,或者在温度和湿度出现急剧变化的时候,输出执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指令。
下面的说明将对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颜色套准调整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本实施例的颜色套准调整是通过结合第一到第三颜色套准调整来进行的。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是针对黑色(K)色粉图像被用作参考斑纹图像、青色(C)色粉图像被用作修正斑纹图像并且颜色套准调整范围是在转印带7的运动方向上的99个像点(线)(起始位置是0像点而结束位置是99像点)的情况给出的。需要注意的是,被用作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的色粉图像的颜色并不是特别限定的,而是也可以使用其它颜色(例如品红和黄色)。而且,颜色套准调整范围也并不局限于99个像点的调整范围,而是可以被设置为更窄或更宽的范围。此外,调整范围可以根据环境改变。不管怎样,当调整范围较宽时,执行套准调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反之,当调整范围较窄时,执行套准调整需要花费较短的时间。
由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进行的颜色套准调整是通过在转印带7上形成由多条在垂直于转印带7的运动方向(下文中称为副扫描方向)的方向(下文中称为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组成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来实现的。
附图5是说明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在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中,首先,如附图5所示,设置一种图像形成方式,以使线宽为n个像点(例如4个像点)并且各直线之间的线距是m个像点(例如7个像点),然后在转印带7上形成参考斑纹图像(下文中称为参考线)。在形成了参考线之后,在参考线上进一步形成具有与参考线相同的线宽(n个像点)和线距(m个像点)的修正斑纹图像(下文中称为修正线)。
由于修正线是形成在参考线上面的,所以如果参考线形成位置和修正线形成位置彼此完全相同,那么参考线就会完全隐藏在修正线下面。
此外,随着参考线形成位置和修正线形成位置之间的差距的增加,参考线暴露出来的面积就会增加,当该差距是n像点时,暴露出来的面积变为最大。如果参考线形成位置和修正线形成位置的差距处于n个像点到m个像点的范围之内,各条线都具有最大的线宽。当修正线形成位置被进一步移动,参考线暴露出来的面积会减小,并且,当修正线形成位置被移动到m+n个像点时,修正线又再次完全叠合在参考线上面了。
简而言之,参考线所露出的面积和修正线所呈现的面积的比率,根据修正线相对于参考线的偏移量变化,所以该比率可以根据图像密度的变化来检测出来。具体来讲,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发光部件21b在形成有两种线的转印带7上照射光束,并且光接收部件21c对从图像上和转印带7上反射回来的全部光进行检测。套准检测传感器21通过检测所接收到的光量对图像密度的变化进行检测。
附图6是说明用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的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的示意图。如附图6所示(该图表示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图像的状态),套准检测传感器21在传感器读取范围D内对参考线和修正线的密度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读取范围D具有大约10mm的直径,并且能够均化微小震动所引起的重合失调产生的检测误差。在每种情况下都会形成几十个到几百个参考线和修正线,以形成组合图像(附图6中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并且通过改变条件来形成多组组合图像。
如上面所述的,转印带7上的参考线和修正线的密度依赖于转印带7上的参考线和修正线的叠合状态变化。具体来讲,由套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反射光的检测值根据参考线和修正线的叠合程度而变化。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密度检测结果依照形成在转印带7的表面上的参考线和修正线的总面积而变化。当这一面积最小时,即,当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重叠时,由套准检测传感器21发射的并且被参考线和修正线吸收的光的量减小,并且从转印带7上反射的光变为最大。结果,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检测输出)变高。在转印带7透明的情况下,相似的检测可以通过使用透射型套准检测传感器作为套准检测传感器21来进行,而不是反射型套准检测传感器。
如上面所述,当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叠合时,检测值是一个极值。换句话说,通过在检测值最大(或者在使用透明转印带作为转印带7的情况下是最小值)的条件下进行图像形成,可以产生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叠合的状态。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中,通过注意到在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叠合的时候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结果是一个极值这一事实,颜色套准调整可以通过找出检测值的极值来进行。不过,也可以使用检测参考线和修正线彼此之间完全错位的状态的方法,即,检测最小值。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不透明的黑色转印带7的情况下,当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叠合时,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具有最大的极值。这样,通过以任意比率移动将要形成在参考线上的修正线来改变参考线和修正线的叠合状态,然后获取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以找出对于各个状态的最大检测值。
更加具体地讲,如上面所述,在参考线和修正线是具有4个像点的线宽和各线之间具有7个像点的线距的多条直线的情况下,当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叠合时,参考线由修正线完全覆盖,如附图6中的Q1所示。换句话说,套准检测传感器21对由参考线的4个像点与修正线的4个像点重叠在一起形成的线宽和7个像点的线距的多个循环组成的图像的密度进行检测。
接下来,当每条修正线沿着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从参考线形成位置移动1个像点时,如附图6中的Q2所示,就导致了参考线没有被修正线完全覆盖的重合失调状态。简而言之,套准检测传感器21对5个像点的线宽和6个像点的线距进行检测,其中线宽包括参考线的四个像点的线宽和以1个像点的移位部分重叠参考线的修正线的4个像点的线宽。换句话说,套准检测传感器21对由参考线和修正线构成的5个像点的线宽和6个像点的线距的循环组成的图像的密度进行检测。
因此,当修正线沿着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从Q1状态位移1个像点时,参考线和修正线的叠合状态如附图6中的Q1到Q11所示的那样变化。然后,当修正线从附图6中所示的Q1状态位移+11个像点时,再次出现了修正线的4个像点的线宽以及7个像点的线距,并且再次产生了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叠合的状态。简而言之,修正线的11个像点的重合失调状态等于移动修正线之前的状态,并且只要修正线位移11个像点,同一状态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基于预定状态,例如,颜色套准可调范围内的中心值(当颜色套准调整范围是“0”到“99”时,中心值是“50”),在-5个像点的重合失调位置到+5个像点的重合失调位置的范围内(对于参考线来讲相当于修正值“45”到“55”)完成了参考线和修正线的产生和检测。简而言之,对11中组合图像进行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以使曝光定时的修正值的预测得以实现,在该曝光定时那一刻,作为参考的颜色成分图像和要被调整(修正)的其它颜色成分图像处于完全对齐的状态。
附图7A是表示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位置和检测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当在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传感器读取范围D(在本实施例中,直径D=10mm)内检测到参考线和修正线的叠合状态的变化并且检测值在附图7A所示的曲线图中示出时,参考线和修正线完全重叠的状态,即,检测值最大的点(在本实施例中的修正值“54”)可以通过检测值V1检定为一致点。然而,存在着该一致点不是真实的一致点的可能,而+11个像点(修正值“65”)、+22个像点(修正值“76”)、+33个像点(修正值“87”)、+44个像点(修正值“98”)、-11个像点(修正值“43”)、+22个像点(修正值“32”)、-33个像点(修正值“21”)和-44个像点(修正值“10”)的其它的重合失调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是真实的一致点。换句话说,这九个点中的任何一个是真正的一致条件,并且,在这个阶段中,只能预测真实的一致点的候选值。因此,即使当利用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最大处的修正值对用于形成修正线的曝光单元1的曝光定时进行了修正之后,仍然存在结果状态不是参考颜色成分图像和被调整(修正)的其它颜色成分图像完全叠合的状态的可能。
因此,为了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得到的修正值(“54”)和可以从这一修正值得到的预测值中找出作为真实的一致点的修正值,需要进行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以第一次缩小真实一致点的候选值的范围。在该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根据所得到的修正值“54”,真实一致点的候选值被限定为包括所得到的修正值“54”在内的四个预测值(例如“21”、“32”、“43”、“54”)。这里,这四个预测值并不局限于上面所提到的,而是可以使用任意四个连续的预测值。在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基于对应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得到的最大修正值的定时,通过曝光单元1的曝光实现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写入,从而将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形成在转印带7上。
附图8是对用于副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的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进行解释的示意图。在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将要形成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是使用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参考线和修正线每节距的像点数量d(d=m+n)作为单位的,并且将参考斑纹图像的线距设置为d个像点而将其线宽设置为3d个像点。此外,将修正斑纹图像的线宽设置为d个像点,而修正斑纹图像的线距设置为3d个像点。简单讲,就是形成参考线和修正线的节距的方式是4d个像点(44个像点)。
在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类似,形成修正斑纹图像,同时相对于参考斑纹图像被位移一定数量的像点,该这些像点的数量等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的参考线和修正线的节距,并且获取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具体来讲,就是形成修正线的同时将其位移d个像点。
在这一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进行设置,以使当作为参考的颜色成分图像的位置和要进行调整(修正)的其它颜色成分图像的位置彼此完全一致时,参考斑纹图像的形成位置和修正斑纹图像的形成位置彼此完全错开。因此,在修正斑纹图像被形成在参考斑纹图像之间的状态下,即,在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连续的状态下(转印带7上在副扫描方向上没有缝隙的状态),由套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最小值(检测值V2,修正值“21”),并且该值被认为是作为一致点的修正值(见附图7B)。
另一方面,当修正斑纹图像形成在参考斑纹图像上时,输出值增大。这一状态下的修正值意味着作为参考的颜色成分图像的位置和要被调整(修正)的其它颜色成分图像的位置是彼此错位的,并且不是作为真实一致点的修正值。
由于可以预见到相对于所得到的修正值“21”通过位移4d像点(44个像点)可以产生相同的状态,因此真实一致点的候选值可以被限定为修正值“21”和“65”。
此外,为了找出这两个修正值哪一个是真实一致点,需要进行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在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中,根据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得到的修正值(“21”),最后确定包括“21”(“21”和“65”)的这两个预测值进行判决。在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中,根据相应于在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得到的最大修正值的定时,通过曝光单元1的曝光,执行在光电导体鼓3上的写入,并且将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形成在转印带7上。
附图9是用于说明对副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进行的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的示意图。将要在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中形成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使用像点的数量d(d=m+n)(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的每个参考线和修正线的节距)作为标准,并且参考斑纹图像的线距被设置为d个像点,而其线宽被设置为2d个像点。此外,修正斑纹图像的线距被设置为d个像点,而修正斑纹图像的线宽被设置为2d个像点。简单讲,就是参考线和修正线的节距的形成方式是3d个像点(33个像点)。
在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中,类似于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在形成修正斑纹图像的同时将其相对于参考斑纹图像位移一定数量的像点,该数量的像点等于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的节距,并且获取套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具体来讲,就是在形成修正线的同时将其位移4d个像点(44个像点),这4d个像点是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线节距。
在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中,类似于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进行设置,以使当用作参考的颜色成分图像的位置和要被调整(修正)的颜色成分图像的位置彼此完全一致时,参考斑纹图像形成位置和修正斑纹图像形成位置彼此完全错开。因此,在修正斑纹图像形成在参考斑纹图像之间的状态下,即,在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是连续的状态下(转印带7上沿着副扫描方向没有缝隙的状态),套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最小值(检测值V3,修正值“65”),并且该修正值被认定为真实一致点(见附图7C)。
另一方面,在修正斑纹图像形成在参考斑纹图像之上的情况下(修正值“21”),将会得到较高的检测值。这种状态下的修正值意味着作为参考的颜色成分图像的位置和要被修正(调整)的其它颜色的成分图像的位置彼此错位,从而不是作为真实一致点的修正值。
如上面所述,通过分三个步骤进行颜色套准调整以可以作为一致点的预测修正值并且减小所预测的一致点的候选值的范围,能够在颜色套准调整的较宽范围内有效地且容易地将参考颜色成分图像与要被调整(修正)的颜色成分图像以完全对准的方式对齐、得到用于形成要被修正的颜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单元1的曝光定时、并且进行这一调整(修正)。
在上面所说明的颜色套准调整中,形成在转印带7上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的调整方向是副扫描方向。然而,由于重合失调也有可能存在于主扫描方向上,因此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被形成在垂直于调整方向(副扫描方向)的方向上,并且以与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套准调整相同的方式进行颜色套准调整。
附图10到12是说明用于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的颜色套准调整方法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首先,形成修正斑纹图像的同时将其相对于参考斑纹图像相继位移图像形成方式的节距范围内的一个量,如附图10所示,从而找到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完全叠合的状态。
然后,作为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通过使用附图11中所示图像形成方式,形成修正线的同时将其相继位移相当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中的图样节距的一个量,并且找到参考斑纹图像形成位置和修正斑纹图像形成位置不叠合的状态。
而且,作为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通过利用附图1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方式,颜色套准调整是通过将修正线位移相当于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中的图样节距的一个量、找到使用作参考的颜色成分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与要被调整(修正)的颜色成分图像处于完全对准状态的曝光定时、并且进行调整(修正)来实现颜色套准调整的。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都要进行颜色套准调整,但是颜色套准调整是可以根据需要只在主扫描方向上和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上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副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和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进行修正,并且获得极好的图像品质。
上面的说明详细地介绍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一种要被修正的颜色成分的调整方法,但是对于要被修正的其它颜色成分图像也可以类似地进行同样的调整。可以一个接一个地调整要被修正的颜色成分,或者可以并行地调整所有要被修正的颜色成分。
接下来,下面的说明将对在颜色套准调整过程中由控制器40执行的处理程序进行说明。
附图13和附图14示出了说明颜色套准调整过程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这里,与上面相似,假设颜色套准调整范围是0像点到99像点。设置用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的检测图样,以致斑纹图像的节距是11个像点,每个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的线宽是4个像点,而线距是7个像点。形成修正斑纹图像的同时将其位移1个像点。设置用于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的检测图样2,以致斑纹图像的节距是44个像点,参考斑纹图像的线宽是33个像点,参考斑纹图像的线距是11个像点,修正斑纹图像的线宽是11个像点,而修正斑纹图像的线距是33个像点。形成修正斑纹图像的同时将其相继位移11个像点。此外,设置用于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的检测图样3,以致斑纹图像的节距是33个像点,参考斑纹图像的线宽是22个像点,而参考斑纹图像的线距是11个像点,修正斑纹图像的线宽是11个像点,而修正斑纹图像的线距是22个像点。在形成修正斑纹图像的同时将其相继位移44个像点。
首先,在开始时,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器40在颜色套准调整范围内将任意位置定义为一个给定值A0(步骤S60)。通常,颜色套准调整范围的中央值(在本实施例中A0=50)作为缺省值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存储部件(未示出)中。这里,A0的值就是对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曝光单元1的形成修正斑纹图像的曝光定时的修正值。
然后,控制器40将通过将A0的值减去5而得到的值赋给A(步骤S61)。具体来讲,当初始值A0是“50”时,“45”被赋给A。然后,打印上面提到的检测图样1(步骤S62)。这里,依照预定定时形成参考斑纹图像的同时,依照曝光定时的修正值“45”形成修正斑纹图像。换句话说,修正斑纹图像(修正线)是依照相对于缺省值的修正斑纹图像形成位置位移了-5个像点的位置的定时而形成的。然而,对应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的起始位置的修正值并不局限于“45”,而是可以根据情况被设置为不大于“88”(99-11=88)的任意值(0到88)。
套准检测传感器21测量转印带7上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的密度,并检测出检测值SA(步骤S63)。然后控制器40将A的值加上1(步骤S64),并判断A的结果值是否变为(A0+5),即“55”(步骤S65)。在步骤S65中,如果A的值小于(A0+5)(步骤S65为“否”),则控制器40跳转回步骤S62的进程,并重复步骤S62到S65。
另一方面,在步骤S65,如果A的值超过了(A0+5)(S65为“是”),那么控制器40将检测值SA中具有最大SA的值设置为Amax(步骤S66)。换句话说,在通过将修正线的位置位移1个像点来形成图像直到调整值(修正值)变成了“45”到“55”的时候,控制器40执行检测图像密度的操作。这里,如果通过这一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得到了附图7A中所示的结果,那么一致点(暂时一致点)是Amax,并且此时的A(“54”)值被设置为Amax。
然后,控制器40执行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过程以缩小一致点的备选范围。在第二次颜色调整过程中,首先,基于步骤S66中确定的Amax(“54”),控制器40将四个连续的值中的最小值定义为B,这四个连续的值处于从将Amax减去11的倍数而得到的值到将Amax加上11的倍数而得到的值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在从(“54”-“44”=“10”)到(“54”+“44”=“98”)的值中,确定四个连续的值(“21”,“32”,“43”,“54”),并且这四个连续的值中的最小值“21”被设置为B的初始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B是通过从Amax中减去(d×3=33)而得到“21”的方法来确定的。
接下来,控制器40使用检测图样在对应于B(“21”)的修正值的位置上打印参考斑纹图像、以及修正斑纹图像,并且套准检测传传感器21对由转印带7上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组成的图像的密度进行检测并检测出检测值SB(步骤S69)。
然后,控制器40通过将B的值加上用于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的图像形成图样(检测图样1)的节距数11来更新修正值(步骤S70)。简而言之,控制器40将B的值设置为“32”。然后,控制器40判断B的结果值是否超过了Amax的值(“54”)(步骤S71)。如果判断B的值仍比较小(步骤S71为“否”),控制器40就将进程跳转回步骤S68,并且重复步骤S68到是S71。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B的值大于Amax的值(步骤S71为“是”),那么控制器40就从步骤S69中得到的检测值SB中找出最小值并且将该最小值设置为Bmin(步骤72)。这里,如果得到了附图7B中所显示的结果,那么修正值“21”就是最小值,并且因此该值是对于一致点的候选值。此时,预测通过将4d加上“21”而得到的“65”也是对于一致点的备选值。
接下来,为了确定这些值“21”和“65”哪一个是真实一致点,需要进行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首先,控制器40将Bmin的值定义为C(步骤S73)。然后,通过使用检测图样3,控制器40在对应于C的值(修正值“21”)的位置上形成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步骤S74)。然后,套准检测传感器21对由转印带7上的参考斑纹图像和修正斑纹图像组成的图像进行检测并且检测出检测值SC(步骤75)。下面,控制器40通过将用于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的图像形成图样(检测图样2)的节距数44与C的值相加来更新修正值(步骤S76)。简而言之,C的值被设置为“65”。
然后,控制器40判定C的结果值是否大于最大值“99”(步骤S77)。如果C的值小(S77为“否”),那么控制器40将进程返回到S74,并重复步骤S74到S77。另一方面,如果判定C的值大于“99”(S77为“是”),则控制器40找出在步骤S75中得到的检测值SC中的最小值,并且将该最小值定义为Cmin(步骤S78)。这里,如果得到了附图7C所示的结果,那么具有最小值的“65”是真实一致点。“65”作为最终检测值被存储在修正值存储部件44中。相似地,对于其它要被调整的颜色,控制器同样会找到修正值,并将这些针对要被修正的颜色的修正值存储在修正值存储部件44中(步骤S79)。
利用附图13和14中的流程图进行了解释的颜色套准调整是在初始化阶段执行的用于颜色套准调整的调整方法。当图像形成设备100在组装完成后投入实际使用时,在更换部件或者维护保养之后都需要进行初始化阶段的颜色套准调整。在颜色套准调整之后,所得到的修正值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并且图像的形成是根据这一修正值进行的。因此,由于在开始使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时候将会进行颜色套准调整,所以必须进行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和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
此外,在最初的颜色套准调整执行了之后,在图像形成之前进行套准调整的时候,很少会出现存在很大的重合失调的的情况,因此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和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可以被省略。
也可以在开机后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或者图像形成的拷贝量超过了预定量的页数之后,安排进行颜色套准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会存在重合失调,并且因此颜色套准调整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省略第二次颜色套准调整和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得到明显缩短。
此外,也可以在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预设的温度和湿度的时候,或者当温度和湿度出现突变的时候,进行颜色套准调整。
还有,在更换或者维修了诸如光电导体鼓3和显影单元2这样的处理单元之后,或者在出现了明显的重合失调时,使用者可以强制进行颜色套准调整。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部件48选择是进行全部第一、第二、第三次颜色套准调整,还是只是进行第一次颜色套准调整。
请注意,当满足了进行颜色套准调整的条件时,除了打开电源时进行的颜色套准调整和强制进行的颜色套准调整之外,颜色套准调整通常是在正在进行的图像形成完成之后或者在下一次图像形成开始之前进行的,而不是立刻进行颜色套准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调整方法,通过转印装置转印多个颜色成分图像,用图像检测装置检测各个经转印后的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图像转印位置,以将各个颜色成分图像正确地叠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接收给出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指令的信息;接收到上述信息后,通过控制图像检测装置的工作,开始对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检测;和在检测叠合状态的时侯,停止除了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控制和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以外的一切操作。
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的外壳,用于通过分别转印每个颜色成分图像并叠合多个颜色成分图像来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给出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指令的信息的接收装置;用于检测各个经转印后的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图像检测装置;用于控制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的控制装置;用于检测外壳的打开和关闭的开/关检测装置;其中,在接收装置接收信息的时候,除了由控制装置进行的图像检测装置的操作控制、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和开/关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接收之外的操作都被停止。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图像检测装置按预定周期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各个经转印后的颜色成分图像定影到记录载体上的定影装置;和用于向定影装置供电的装置,其中,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和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时候,停止向定影装置供电。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各个经转印的颜色成分图像定影到记录载体上的定影装置;用来降低定影装置周围的温度的冷却装置;和用于向冷却装置供电的装置,其中,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并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时候,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
6.按照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转印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并检测各个颜色成分图像的叠合状态的时候,用于在停止向定影装置供电之后,对停止向冷却装置供电进行控制的装置。
全文摘要
当给出一个执行颜色套准调整过程的指令时(S1),图像形成装置使送纸驱动部件和定影单元停止工作(S2),终止与外部设备的通信(S3),使除了操作部件、门传感器以及参与形成用于调整的图像的所有传感器之外的控制传感器全部无效(S4),停止风扇(S5),然后通过在转印带上形成参考线和修正线并且检测它们之间的重合失调来执行颜色套准调整过程(S6)。通过这种图像调整方法,可以减少显影剂的浪费并且可以在短的时间周期内高效地执行颜色套准调整。
文档编号G03G21/00GK1493934SQ0315978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5日
发明者高京介, 原田吉和, 和, 冨田教夫, 夫, 生, 真锅申生, 元山贵晴, 晴, 小田步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