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12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系统用的导光板,特别是关于一种具网点分布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系统,其作用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供应辉度充分并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现有技术的背光系统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与棱镜板组成。该光源可设置于导光板一侧或两相对侧并将光线发射至该导光板。该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传输方向,使光线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出射,反射板相对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以将由导光板底面出射的光线再次反射入该导光板内,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扩散板与棱镜板相对导光板的出光面依次设置,以使由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液晶显示器面板的辉度与均匀性。
依导光板的形状,其可分为平板形导光板与楔形导光板。另外,为增加导光板的出光效率与均匀性,通常在导光板的一面设置V形槽或配置网点,该V形槽或网点于导光板上分布的距离与大小可有不同设计。当光线传输至V形槽或网点时,光线将发生反射与散射,并向各个不同方向传输,最终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利用各种疏密、大小不同的V形槽或网点,可使导光板发光均匀。
如图1所示,一种底面分布网点的现有技术导光板,其揭露于1994年11月8日公告的第5,363,294号美国专利。该专利揭示一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包括一具有光面与出光面的导光板1、一设置于该导光板1入光面侧的光源2、一设置于该导光板1端面的反射片4、相对该导光板1出光面设置的扩散板6与相对该导光板1底面设置的反射板5。其中,为有效利用光源2所发出的光线,其也设置一反射灯罩7于该光源2处。另外,为破坏光线在导光板1内部传输的全反射条件,该导光板1底面又设置多个呈行列状排布的圆形网点3。
再如图2所示,其为网点3在该导光板1底面的分布示意图。该网点3沿与光源2轴向平行的方向排布成多列,并且每一列中网点3的大小相同。该网点3沿与光源2轴向垂直的方向排布成多行,并且每一行中网点3的大小不同,其中,靠近光源2的网点3的直径最小,随着与光源2距离的增大,该网点3也逐渐变大。
该导光板1的网点3沿与光源2轴向平行的方向排布成多列,其相邻的多个网点3之间围成的间隙(未标示)的面积较大,即单位面积的网点分布密度较低,此将导致出光均匀度较低。而且,该间隙在每一列上均为线形平齐排列,应用于显示面板,每一列线形平齐排列的间隙将可能产生一条亮线,直接降低显示品质。
另外,该网点3在该导光板1底面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导光板1整个出光面的出光均匀度。然而,由于该导光板1邻近光源2的二角落处通常属于灯管的电击区域,出光辉度极低。因而难以实现整个导光板出光辉度的完全均匀、一致。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导光板出光辉度均匀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较高的出光均匀度。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亮线产生以提高显示品质的导光板。
本发明导光板包括一透光板与多个网点。该透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底面,该出光面与底面是相对设置。该多个网点设置于该透光板的底面,每个网点呈缺角矩形或缺角正方形。
该多个网点整体上分布如下平行于入光面的中部条形区域内的网点分布较密,单个网点的面积较大。
该多个网点在导光板的四个角落处分布较密,单个网点的面积较大。
该多个网点也可呈行列状分布,与入光面平行并且相邻的奇数行与偶数行网点分别错开半个网点的长度/宽度而呈交错式分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导光板的每个网点呈缺角矩形或缺角正方形,因此相邻多个网点之间围成的间隙面积较小,即单位面积的网点排列较圆形为紧密,从而对光的散射效果较好,因此出光均匀度较高。该多个网点在导光板的四角落处分布较密,单个网点的面积较大,可解决由于灯管的电击效应而使导光板的四角落处出光辉度较低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该导光板整体出光的均匀度。另外,本发明多个网点呈行列状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底面,与入光面平行并且相邻的奇数行与偶数行网点分别错开半个网点的长度/宽度而呈交错式分布,因此可降低亮线产生的机率,进而提高面板显示品质。再者,本发明导光板在平行于入光面的中部条形区域内的网点分布较密,单个网点的面积较大,对光线的散射能力较强,恰可弥补导光板远离入光面的中间条形区域出光强度较弱的缺陷,进一步实现该导光板整体出光的均匀度。

图1是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网点在导光板底面的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导光板与光源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导光板网点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网点排列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网点排列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网点排列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网点排列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第六实施方式的网点排列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导光板10与光源配合的示意图。该导光板10为一矩形平板,其包括两相对的入光面101、103,一出光面108,一底面109(如图4所示)与两相对的侧面105、107,该出光面108与底面109相对设置。
其中,该光源为至少两灯管总成,其分别与导光板10的两入光面101、103相邻设置,该灯管总成分别包括二灯管20与二灯罩(图未示)。
该导光板10是以透明材料,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脂、聚乙烯树脂或玻璃等制成。该两入光面101、103相互对应并且平行设置,其用以接受来自灯管20的光线,并将其导入该导光板10内。该出光面108与底面109也相互对应并且平行设置,其均与该两入光面101、103垂直,其中,该出光面108用以将光线导出该导光板10。两反射片30分别设置于该导光板10的两侧面105、107,以防止光线自该导光板10的两侧面105、107出射。另外,也可采用直接在该导光板10的两侧面105、107镀反射膜的方式实现反射功能。
再请配合参照图4与图5,为提高该导光板10的出光辉度与均匀性,在其底面109设置多个网点11。该网点11可以印刷或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于该导光板10的底面109。如图6所示,每一网点11可呈缺角矩形或缺角正方形,本实施方式以正方形为例加以阐述。该多个网点11呈行列状分布于该导光板10的底面109,并且为进一步增强网点11对光线的扩散作用,平行于入光面101、103并且相邻的奇数行与偶数行网点11也可分别错开半个网点的长度/宽度而呈交错式分布。当然,如图7所示,各行网点11之间也可以均匀间距平齐设置;同样地,各列网点11之间也以均匀间距平齐设置。
再请参阅图4,网点11整体上分布如下平行于入光面101、103的中部条形区域内的网点11相比其它处的网点11分布较密集,单个网点11的面积相比其它处的网点11的面积较大。在该条形区域内,网点11分布又以靠近该条形区域两端处的网点11分布密度为最大、单个网点11面积也为最大。另外,为解决由于灯管20的电击效应而使导光板11的四角落处出光辉度较低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该导光板10整体出光的均匀度,在导光板10的四个角落处,该多个网点11分布相比其它处的网点11也较密、单个网点11的面积相比其它处的网点11面积较大。
本发明导光板10在其底面109无设置网点11时,其内光线导出强度是以远离入光面101、103的中间条形区域最弱,邻近导光板10的入光面101、103处较强。因此,当在该导光板10的底面109设置依据本发明分布的网点11时,由于网点11大小及/或分布密度与光线导出强度的同比关系,恰可实现该导光板10整体出光的均匀度。
另外,本发明导光板10的网点11的排列分布还可以做以下变更设计1).请参阅图8,该图所示网点11的设计与图7的区别在于同行中网点11的排列分布不变,同列中各网点11依次旋转90度排列分布。2).请参阅图9,该图所示网点11的设计与图8的区别在于相邻的奇数行网点11与偶数行网点11分别错开半个网点的长度/宽度而呈交错式分布。3).请参阅图10,该图所示网点11的设计在图8的基础上作如下进一步的变化设计同行中各网点11依次旋转90度排列。4).请参阅图11,该图所示网点11的设计与图10的区别在于相邻的奇数行网点11与偶数行网点11分别错开半个网点的长度/宽度而呈交错式分布。
上述网点11同样可以设置于本发明导光板10的出光面108。本发明导光板10并不限于平板形,还可为楔形。光源也不限于相对设置的二灯管20,还可用单个灯管、单个LED点光源、多个LED点光源中之一来替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导光板10的每个网点11呈缺角矩形,因此相邻的网点11之间围成的间隙面积较小,即单位面积的网点11排列较圆形为紧密,从而对光的散射效果更好,因此出光均匀度更高。再者,再请参阅图6、图9及图11,本发明网点11呈行列状分布于该导光板10的底面,与入光面101、103平行并且相邻的奇数行与偶数行网点11分别错开半个网点的长度/宽度而呈交错式分布,因此降低亮线产生的机率,进而提高面板显示品质。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透光板与多个网点,该透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底面,该出光面与底面是相对设置,该多个网点设置于该透光板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每个网点呈缺角矩形或缺角正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网点整体上分布如下平行于入光面的中部条形区域内的网点相比其它处的网点分布较密,单个网点的面积相比其它处的单个网点面积较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条形区域内的网点分布以两端的分布密度为最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条形区域内的单个网点面积以两端附近为最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网点在导光板的四个角落处相比其它处的网点分布较密,单个网点的面积相比其它处的网点面积较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网点呈行列状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底面,并且各行网点与各列网点以均匀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网点呈行列状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底面,并且各行网点与各列网点均是平齐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网点呈行列状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底面,与入光面平行并且相邻的奇数行与偶数行网点分别错开半个网点的长度/宽度而呈交错式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同行中各网点的排列分布相同,同列中各网点依次旋转90度排列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同行中各网点依次旋转90度排列分布,同列中各网点也依次旋转90度排列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网点是以印刷方式形成于该透光板的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板是楔形或平板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网点还设置于该透光板的出光面。
全文摘要
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透光板与多个网点。该透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底面,该出光面与底面是相对设置。该多个网点设置于该透光板的底面,每个网点呈缺角矩形或缺角正方形。该种网点分布的导光板可提高背光系统的出光均匀性。
文档编号G02B5/02GK1790122SQ20041007763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7日
发明者廖明毅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