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52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导光板。如图1所示,一般液晶显示器1,所提供的光源是大多来自于匹配的背光源模组2,而背光源模组2光源又来自于其中的导光板21,受其灯源照射后折、反射出光,而可应用于许多商品,诸如移动电话、电脑,甚至电视等等,皆以达到产业大量的应用,而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1的底面设置有一导光板21,该导光板21的底面则设有众多作光反射用的导光点211,导光板21的出光面设置有为数不等的棱镜片22及扩散光源用的扩散片23,另于导光板21的反射面设有一反射片24,并于导光板21的入光端设有发光体25以供应光源,发光体25的选用则因产品不同,一般是以发光二极管(LED)及冷阴极灯管(CCF)二者来作搭配;运用上是将发光体25输出的光源,进入导光板21后,利用导光板21的导光点211,以及反射片24的反射,将其光源朝向出光面射出,在令其透过棱镜片22的聚光及扩散片23的扩散均匀,将其光源朝向出光面射出,供该液晶显示器1利用。
而为增进产品品质、相关业者莫不投入大量心血研究,以期提高其表现境界,诸如导光板21中导光点211的形成及态样,或为棱镜片22、扩散片23的变化设计,加强光效能,即光的辉度及均齐度的表现;然而,所有应用到液晶显示器1的商品亦不断的变化改进,如尺寸加大、厚度变薄等等,其中又以移动电话变化较大,因现今移动电话已朝向彩色萤幕发展,且以较大的萤幕视窗为导向,但移动电话整体的体积规格,又反向设计的愈来愈小巧,令其中萤幕内所有组件受到严苛考验;一般移动电话应用的背光源模组2,大多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提供所需光源的发光体25,如图2所示,是于导光板21的入光端面延置数个发光体25,朝导光板21输入光源,而实际上每二相邻的发光体25间,输出的光源会因光束角度的关系产生一夹角,而形成所谓的暗带区212,造成光源效能受减,影响甚大,旧型小萤幕的移动电话机,因有相当大的机身空间可利用,故一般只要将萤幕中的可视区向前移,或将发光体25与导光板21入光端面距离拉大,如图3所示,即可克服此等问题。
然而,加大萤幕的移动电话,其萤幕所占的面积比例已经很大,故可供发光体25或可视区调整位移的空间已相当有限,往往造成整体产品于设计中相当多的局限;亦有部分业者直接以增设发光体25的配置数量来解决此一问题,但一味地增加发光体25的数量,不仅成本提高,日后商品的故障率亦随之升高,且又造成能源浪费等等问题,实非正确的改进方法。
请参阅图4所示,为中国台湾92200919号新型专利,该案中最主要是在于导光板3近发光体4的入光端面界定为一散射区31,该散射区31为以导光板3的端边向内凹设具连续且间隔具锐角的镂空部32,以使二相邻的镂空部32的导光板3形成具连续且间隔的楔形体33,令发光体4的光源进入散射区31时,一部分光源直接通过楔形体33的底部而进入导光板3,而大部分的光源,则经由镂空部32折射后方进入导光板3中;通过光源可获得散射区31中各个镂空部32予以折射,而使光源产生散射效果,扩大发光体4光源光束的角度,而使因相邻发光体4之间的暗带区34获得较多的光源,降低暗带区34的明显程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可令光源获得更多折射的机会,使光源均匀化,降低暗带区的明显程度,并且降低暗带区于导光板的表现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端面,邻近该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设置有发光体,其特征在于该入光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二个相互间隔的散射区,该各散射区是于该入光端面的外缘设置具有连续且间隔具锐角的镂空部,于该二相邻镂空部的入光端面形成连续且间隔的楔形体,该各散射区的位置是分别对应于该各发光体的位置。
因散射区以入光端面的外缘设具连续且间隔具锐角的镂空部,使二相邻镂空部的入光端面,形成连续且间隔的楔形体,以使光源部分直接通过楔形体底部进入导光板,一部分则经镂空部折射进入导光板,可使来自发光体的光源即时获得众多折射的机会。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是于该入光端面的外缘向外凸设。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是于该入光端面的外缘向内凹设。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的楔形体的底部为尖端状。
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于该入光端面中的长度大于该发光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不需放大发光体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或增加发光体的配置数量,即可降低导光板中暗带区的明显程度即表现位置,且配置以较经济数量的发光体,有利于应用的商品具有更大的空间予以变化设计,可增进商品的商业价值。
为了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
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液晶显示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习知导光板暗带区形成的示意图。
图3是习知克服暗带区的示意图。
图4是另一习知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是将导光板5的入光端面51中与发光体6相对应位置设有一散射区511,该散射区511为以入光端面51的外缘设置具有连续且间隔具锐角的镂空部512,使二相邻的镂空部512的入光端面51形成具连续且间隔的楔形体513,且散射区511表现于导光板5中入光端面51的长度,以略大于发光体6的长度为较佳,以使散射区511能捕获发光体6的光源,当来自于发光体6的光源进入散射区511时,部分光源将直接通过楔形体513的底部出光,一部分光原则经镂空部512折射方进入导光板5后续出光,因此,发光体6的光源通过入光端面51的散射区511后,会马上获得众多折射的机会,而将光源均匀化,且会扩大原发光体6光源光束的角度,此时,原本因各发光体6之间,因光束夹角形成于导光板5的暗带区52将获得较多的光源,而降低暗带区52的明显程度;同时,亦因各发光体6的光源进入导光板5的角度变大,而使二相邻发光体6的暗带区52的角度亦相对变大,进而降低暗带区52表现于导光板5的位置。请参阅图6所示,实务上控制各楔形体513底部直接出光的光源数量,与经过镂空部512折射后出光的光源数量作变化搭配,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上,甚至可令各楔形体513的底部长度缩至最小,而成一尖端状,以符合于不同规范所需,再请参阅图7,该散射区511的形成可于入光端面51的外缘向外凸设而成。
本实用新型可不需因要克服暗带区52于导光板5的表现,而放大发光体6与导光板5之间的距离,或增加发光体6的配置数量,即可降低导光板5中暗带区52的明显程度即表现位置,且配置以较经济数量的发光体6而为之,有利于应用的商品具有更大的空间予以变化设计,以达到增进商品的商业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端面,邻近该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设置有发光体,其特征在于该入光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散射区,该散射区是于该入光端面的外缘设置具有连续且间隔具锐角的镂空部,于该二相邻镂空部的入光端面形成连续且间隔的楔形体,该各散射区的位置是分别对应于该各发光体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是于该入光端面的外缘向外凸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是于该入光端面的外缘向内凹设。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的楔形体的底部为尖端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区于该入光端面中的长度大于该发光体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端面,邻近该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设置有发光体,该入光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散射区,该散射区是于该入光端面的外缘设置具有连续且间隔具锐角的镂空部,于该二相邻镂空部的入光端面形成连续且间隔的楔形体,该各散射区的位置是分别对应于该各发光体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不需放大发光体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或增加发光体的配置数量,即可降低导光板中暗带区的明显程度即表现位置,且配置以较经济数量的发光体,有利于应用的商品具有更大的空间予以变化设计,可增进商品的商业价值。
文档编号G02F1/13GK2700911SQ200420004919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日
发明者杨覲聪 申请人:联准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