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49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备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须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供应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由光源、反射板、导光板、扩散板及棱镜层等构成,其中导光板是背光模组中的关键组件,其作用在于引导入射光经导光板散射及反射而转换成面光源。
请参看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0包括一光源210,一导光板220,一反射板230及一扩散板240。该导光板220包括一入光面222,一与该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223,及一与该出光面223相对的底面224。该光源210邻近该入光面222设置,该反射板230邻近该底面224设置,该扩散板240邻近该出光面223设置。该底面22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圆形扩散点。该扩散点可有效反射及扩散射至其上的光线,从而提高该导光板220和该背光模组200的光利用率与出光均匀度。
但是,该光源210发出的光线自入光面222进入导光板220后,部分光线需在导光板220中间穿过,光程较长,且需经过多次反射,会造成光损失,从而导致该导光板220的光利用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导光板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光利用率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的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导光板内部具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至少有一端贯穿底面或出光面。
实用新型导光板包含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在该导光板内部形成多个曲面,可以为入射光线提供多个反射及折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光线可被该多个曲面反射及折射向出光面,可避免光程太长及多次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从而可提高导光板的光利用率。导光板内部设置多个通孔,还可以减轻导光板的重量,更加符合导光组件越来越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六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八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九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2和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和俯视图。该导光板10包括一入光面12,一与该入光面12相邻的出光面14,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16。该导光板10的材质是透明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thyl Metharylate,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该导光板10组装入背光模组时,其入光面12侧会设置至少一光源19。
该导光板10还包括多个圆形通孔18。该多个通孔18基本平行设置于该导光板10内部,与该底面16成一固定角度α,该角度α的大小为0<a<180°。该多个通孔18等距设置,其直径均相同。
该多个通孔18在导光板10内部形成多个曲面,可为入射光线提供多个反射及折射面。光源19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后,光线可被该多个曲面反射及折射向出光面,可避免光程太长及多次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从而可提高导光板10的光利用率。导光板10内部设置多个通孔18,还可以减轻导光板10的重量,更加符合导光组件越来越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请参看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20的多个通孔28的直径并不统一,可根据出光要求设置为沿远离入光面22方向渐宽、渐窄或宽窄交替分布。
请参看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30的多个通孔38非等距设置,可根据出光要求设置为沿远离入光面32方向渐密、渐疏或疏密交替分布。
请参看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40的多个通孔48一端与该导光板40的底面46贯通,另一端则分布于该导光板40的对角面上,且该多个通孔48沿远离入光面42方向高度渐升、渐降或高低交替分布。
请参看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50的多个通孔58一端与该导光板50的出光面54贯通,另一端则分布于该导光板50的对角面上,且该多个通孔58沿远离入光面52方向高度渐升、渐降或高低分布分布。
请参看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六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60的多个通孔68非平行设置,其与底面66的夹角为β,该夹角β的大小为0<β<180°,且沿远离入光面62方向渐增或渐减。
请参看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7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70的多个通孔78互相交叉,交叉的通孔78位于垂直于入光面(未标示)的平面上。当然,交叉的通孔78分别位于不同的垂直于入光面的平面上,其正投影互相交叉,也可以实现同样的功效。
请参看图10,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八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8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80的多个通孔88呈开口背向入光面82的折线形。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80还具有意外的功效,即可用于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可大大增强双面发光效果。
请参看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九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导光板9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90的多个通孔98的形状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还具有其它多种变更设计,例如多个通孔也可以结合直径、间距及高度作多种组合变化;多个通孔也可以高度相同,且其仅一端贯穿导光板的底面或出光面;多个通孔的形状也可以是金字塔形或圆台形;导光板的出光面及底面可设置扩散点或作雾化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内部具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至少有一端贯穿底面或出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是等径的圆形通孔,且基本平行等距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的直径沿远离入光面方向渐宽、渐窄或宽窄交替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沿远离入光面方向渐密、渐疏或疏密交替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一端与该底面贯通,另一端则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对角面上,且该多个通孔沿远离入光面方向高度渐升、渐减或高低交替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一端与该出光面贯通,另一端则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对角面上,且该多个通孔沿远离入光面方向高度渐升、渐减或高低交替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高度相同,且其仅一端贯穿该出光面或底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与底面的夹角大小沿远离入光面方向渐增或渐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互相交叉。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呈开口背向入光面的折线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的形状为圆锥形、金字塔形或圆台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为雾化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上设置有多个扩散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导光板内部具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至少有一端贯穿底面或出光面。该导光板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
文档编号G02B5/02GK2763846SQ20042010362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0日
发明者林精皇, 张志弘, 吕嵩, 林文斌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