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27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尤指一种应用在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必须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光源装置,如背光模块,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亮度充分而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是背光模块的关键组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光学设计,使导光板能引导光源发出的光转换成亮度与色度均可达一定要求的面光源。
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如图1与图2所示,该背光模块1包括具有承载部111的金属背板11、U形反射片13、光源组14、导光板16、位于导光板16下方的反射板15、位于导光板16上方的散射片17与塑框12。导光板16位于该金属背板11上,该导光板16包括侧面162,该侧面162设有凸块163,该凸块163位于金属背板11的承载部111的两侧。U形反射片13位于金属背板11内,且相对导光板16的入光面161。光源组14位于U形反射片13内,光源固持器142将光源141固定在该U形反射片13内,O形环143套在光源141上,以保护光源141。塑框12与金属背板11结合,形成容纳U形反射片13、光源组14、反射板15、导光板16与散射片17的空间。
采用该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1的液晶显示模块在冲击测试过程中,导光板16与金属背板11受冲击力,金属背板11与导光板16之间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于导光板16的凸块163位于金属背板11的承载部111两侧,导光板16的凸块163与金属背板11的承载部111之间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承载部111可能削掉导光板16的凸块163,从而,此时导光板16只由光源组14的光源固持器142承载,光源固持器142发生形变,导光板16可能会撞向光源141,导致光源141的灯管发生破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在冲击测试时造成灯管破裂,有必要提供一种导光板,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在冲击测试时能防止灯管破裂。
同时,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一种实施方式中,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侧面及与该侧面相接的出光面,该侧面设置有沟槽,该沟槽的长度方向与该出光面成小于90度的夹角。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光源与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侧面及与该侧面相接的出光面,该侧面设置有沟槽,该沟槽的长度方向与该出光面成小于90度的夹角,该光源位于该沟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容纳光源的沟槽,从而可减少防止导光板向光源方向移动的凸块设置。采用该导光板的该背光模块,由于该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容纳光源的沟槽,故采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模块在冲击测试时不会出现导光板撞向光源灯管的现象,从而可防止灯管破裂。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与光源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与光源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七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与光源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背光模块第八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3与图4所示,该背光模块3包括具有内底面311的背板31、光源组33、具有出光面348的导光板34、光源反射片35、位于该导光板34下方的反射片36、位于该导光板34上方的散射板37及塑框32。导光板34位于背板31的内底面311上。该光源组33包括两个平行的直线形光源331、固定于直线形光源331两端的光源固持器332、套于该直线形光源331的O形环333及与该直线形光源331相连的高低压导线334。该光源组33位于导光板34的侧面341的第一沟槽342内。以垂直该第一沟槽342的横截面的方向定义为该沟槽的长度方向,该长度方向平行于该出光面348。该第一沟槽342设置有上下相对的固定孔343,且该固定孔343相对应该线光源331的两端,固定在直线形光源331两端的光源固持器332被固于该固定孔343。该第一沟槽342进一步设置有上下相对的固定槽344,该O形环333被固定在该固定槽344。该光源反射片35贴在光源组33的外侧。塑框32与背板31结合,形成容纳光源反射片35、光源组33、反射片36、导光板34与散射板37的空间。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54的侧面541进一步设置有第二沟槽546,该第二沟槽546位于该第一沟槽542的一侧;高低压导线534位于该第二沟槽546内。第二沟槽546可相邻反射片56也可相邻散射板57。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该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64的侧面进一步设置有第三沟槽647,且第二沟槽646与第三沟槽647分别位于第一沟槽642的两侧,即第二沟槽646可位于第一沟槽642与散射板67间,而第三沟槽647位于第一沟槽642的另一侧,即该第一沟槽642位于第二沟槽646与第三沟槽647之间。高低压导线634分别位于第二沟槽646与第三沟槽647内。高低压导线634分别位于第二沟槽646与第三沟槽647内,便于埋线与检查线路。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此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设置在侧面741的第二沟槽746与第三沟槽747都位于第一沟槽742的下方。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五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此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导光板84包括一对相对的侧面841,且在每个侧面841分别设置第一沟槽842;每个第一沟槽842内分别容纳两个直线形光源831。此实施方式较第一实施方式可提高采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模块的辉度。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六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此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导光板94包括四个侧面941,且每个侧面94分别设置有第一沟槽942,两个L形光源931分别位于四个侧面941的第一沟槽942内,两个L形光源931围成一矩形。该实施方式较第五实施方式减少光源数目,从而可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七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此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一个U形光源1031与一个直线形光源1032分别位于侧面1041的第一沟槽1042内。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八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此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114的第一沟槽1142倾斜设置在侧面1141,即该第一沟槽1142的长度方向与出光面1148成一角度θ,该角度θ小于90度。此实施方式的导光板8可包括二相对的侧面或四侧面。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容纳线光源的沟槽,将线光源置于该沟槽内,且光源固持器固定线光源的两端,该光源固持器被固定在该沟槽的固定孔,从而采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模块在冲击测试时,可避免导光板撞向线光源的现象,从而可避免线光源的灯管在冲击测试过程中因导光板的撞击而破裂的现象。
但是,本发明背光模块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例如该第一沟槽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与1142第二沟槽546及第三沟槽647、747可以铣切或是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该背板311可为金属背板,如铝背板;第五实施方式至第八实施方式的导光板84、94、104及114的侧面841、941、1041及1141可进一步设置用于容纳光源导线的第二沟槽与第三沟槽。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包括侧面及与该侧面相接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侧面设置有沟槽,该沟槽的长度方向与该出光面成小于90度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长度方向平行于该出光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二固定孔,该二固定孔沿该长度方向设置在该沟槽内。
4.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与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侧面及与该侧面相接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侧面设置有沟槽,该沟槽的长度方向与该出光面成小于90度的夹角,该光源位于该沟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线光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沟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出光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面的数量为两个,该二侧面为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面的数量为四个,该线光源为L形光源,该L形光源位于两相邻的侧面的沟槽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面的数量为四个,该线光源包括U形光源和直线形光源,该U形光源位于三侧面的沟槽内,该直线形光源位于剩余的侧面的沟槽内。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二光源固持器,该二光源固持器固定在该线光源上,该沟槽设置有至少二分别与该二光源固持器相对应的固定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该导光板包括侧面及与该侧面相接的出光面,该侧面设置有沟槽,该沟槽的长度方向与该出光面成小于90度的夹角。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包括该导光板及置在该沟槽内的光源。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在进行冲击测试时可防止灯管发生破裂。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928650SQ200510037118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7日
发明者郑祐丞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