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装置的防水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71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子装置的防水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防水壳,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诸如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小型电子装置的防水壳。
背景技术
大部分用于电子装置的防水壳包括彼此旋转连接的两个壳部件,当配合在一起时,这两个壳部件可提供不透水空间,从而将电子装置(通常为数码相机或摄影机)容装其中。
锁扣可旋转地安装在壳部件之一的自由端上。当锁扣以可释放方式保持与另一壳部件的自由端接合时,两个壳部件的配合部分被保持在配合状态。具体细节可以参考日本专利公开第2002-90869号。
对于大多数这样的防水壳来说,配合部分在与用于接合和分离锁扣的机构被释放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彼此分离,即,被打开。如果容装在防水壳中的电子装置是小尺寸的,例如数码相机,而且防水壳的尺寸也很小,那么由于用户常常习惯在行走时将数码相机放入防水壳或从防水壳中取出,使得壳部件易于被无意中打开,除非用户在释放机构时非常小心,否则会导致数码相机在释放用于接合和分离锁扣的机构时从壳中掉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壳,使用于接合和分离锁扣的机构通过简单的动作即可松开,并能在机构被松开时防止容装在壳中的电子装置掉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容装电子装置的防水壳,包括具有配合部的第一壳部件;具有配合部的第二壳部件;当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与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时,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共同提供用于在其中容装电子装置的空间;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分别具有彼此旋转连接的端部,其中,当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围绕端部彼此相对旋转时,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和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第一壳部件具有设置在与第一壳部件的端部相对的第一壳部件的自由端上的侧壁,该侧壁设置在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的外部,侧壁在与第二壳部件的端部相对的第二壳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一壳部件的自由端配合的方向上远离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延伸;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壳部件的自由端上的锁扣,位于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的外部;设置在侧壁上的第一接合分离部件,用于可分离地接合锁扣;安装在锁扣上的第二接合分离部件,用于在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和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并且锁扣与侧壁接合时,可分离地接合第一接合分离部件,以保持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彼此接合的状态;安装在锁扣上的固定钮(knob),当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与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并且锁扣与侧壁接合时,该固定钮沿远离配合部的方向位于与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壳部件的自由端上的锁扣的安装部分隔开的位置;以及,靠近固定钮面对安装部分的一侧安装在锁扣上的可移动钮,该可移动钮可沿接近和远离固定钮的方向移动,并且通常被加压移向安装部分,其中,当可移动钮移向固定钮时,可移动钮释放第一接合分离部件及第二接合分离部件彼此间的接合。
为了从防水壳中取出电子装置,用户将右手的食指放到固定钮上,并移动右手的拇指以将可移动钮滑向固定钮,从而释放第一接合分离部件及第二接合分离部件彼此间的接合。
因为可移动钮被拇指按压离开将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彼此旋转连接在一起的枢轴,并且由拇指施加力以保持第一和第二壳部件彼此配合,所以可以防止第一和第二壳部件被无意地旋转打开,从而防止电子装置掉出。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通过实例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水壳从前方观察时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该防水壳从后方观察时的透视图;图3是防水壳的透视图,示出了防水壳直立时,彼此分开的前壳部件和后壳部件;图4是防水壳的透视图,示出了防水壳翻转为正面朝下时,彼此分开的前壳部件和后壳部件;图5示出了用于容装锁扣的空腔的透视图;图6A和6B示出了凹槽、凸起、和密封件的不完整截面图;图7示出了扣环(knob)的透视图;图8示出了锁扣的分解透视图;
图9示出了锁扣的壳体的透视图;图10示出了锁扣的滑动件的透视图;图11示出了从前方观察时,相机的透视图;以及图12示出了从后方观察时,相机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将参考图11和图12描述容装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水壳中的作为电子装置的相机。
如图11和图12所示,容装在防水壳中的相机100是数码相机,并具有外壳102。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左”和“右”指的是从防水壳和相机的前方观察时所识别的方向,术语“前”指的是靠近被相机拍照的对象的一侧,术语“后”指的是靠近设置在相机中的成像装置的一侧。
相机100具有设置在壳102的前端上并靠近其右边缘的可伸缩镜筒101,其内部容装有成像光学系统104。相机100还具有用于发射闪光的闪光单元106,它设置在壳102的前端靠近其上边缘的位置上。
利用安装在壳102中的致动器(actuator),镜筒101可在壳102的前端中向前突出的使用位置(广角模式、长焦模式、以及广角和长焦模式之间的中间模式)和容装位置(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在壳102的上端面上,设置了用于拍摄图像的快门按钮108、用于调节成像光学系统104的变焦移动的变焦控制开关110、用于在再生模式之间改变的模式选择开关112、以及用于开启和关闭相机100的电源的电源开关114。
相机100的后端还具有用于显示拍摄图像的显示单元116、多个用于控制包括拍摄、记录、以及显示图像的各种操作模式的操作开关118、以及用于执行诸如从显示在显示单元116上的菜单中选择项目的各种控制操作的控制开关120。
模式选择开关112包括滑动开关,并具有从壳102的上端面向上突出的控制部件112A。当用户用手指滑动控制部件112A时,模式选择开关112在各种再生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控制开关120具有从壳102的后端向后突出的控制部件120A。当用户用手指向侧面移动控制部件120A的末端时,它可以在四个方向上倾斜,即,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的方向,并且也可以在用户用手指按末端时沿进入壳102的方向被压下。
具体来说,当控制部件120A沿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方向移动时,控制开关120使显示在显示单元116上的光标沿对应的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方向移动,或改变(增加或减少)显示单元116上显示的数值。当用户按动控制部件120A时,控制开关120可以在显示单元116上显示的菜单中确定多个选择项目,并输入显示在输入窗口中的数值。
相机100在镜筒101后面具有设置在壳102中的诸如CCD或CMOS传感器的成像器件,用于拍摄由成像光学系统104聚焦的对象的图像。相机100还具有图像处理器,用于根据从成像器件输出的图像信号产生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记录在诸如存储卡或类似物的记录介质上;显示处理器,用于将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116上;致动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来自快门按钮108、变焦控制开关110、模式选择开关112、电源开关114、操作开关118、和控制开关120的开关信号,来控制图像处理器、显示处理器、和致动器。控制器包括根据控制程序运行的CPU。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10,详细描述用于容装相机100的防水壳。
如图1至图4所示,由10表示的防水壳包括两个分开的壳部件,即,彼此旋转连接的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后壳部件14具有用于可分离地连接到前壳部件12的锁扣16。
除了相机100的后端外,相机100的大部分都被容装在前壳部件12中。在将相机100放入前壳部件12之后,后壳部件14被置于前壳部件12之上以覆盖相机100的后端,于是将相机100容装在防水壳10中。
前壳部件12由合成树脂制造,并具有上壁1202、下壁1204、左侧壁1206、右侧壁1208、和前壁1210,分别对应于相机100的壳102的上下端面、左右侧面和前表面。前壳部件12具有由各个壁1202、1204、1206、1208、和1210向内限定的、向后开口且截面为矩形的空间,该空间的形状与相机100互补。
如图1所示,前壁1210具有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管状凸起部1212,用于将镜筒101容装在其中。管状凸起部1212具有限定在其前端并由透明板1214封闭的开口。
前壁1210也具有在将相机100放置在前壳部件12中时,位于相机的闪光单元106前方的透明板1216,用于将由闪光单元106发出的闪光向前透过透明板1216。
上壁1202在其上表面上具有用于操作快门按钮108的操作部件1218、用于操作变焦控制开关110的操作部件1220、用于操作模式选择开关112的操作部件1222、以及用于操作电源开关114的操作部件1224。这些操作部件1218、1220、1222、1224被设置在上壁1202上的装饰板1226所环绕。
如图3所示,衬垫部件1228在管状凸起部1212底部被粘贴到前壁1210的内表面上。当将相机100放入前壳部件12时,衬垫部件1228弹性地抵住相机100的前表面,以防止相机100前后摆动。相似的衬垫部件(未示出)也粘到前壁1210内表面的左端。
前壳部件12具有由上壁1202、下壁1204、左侧壁1206、和右侧壁1208形成的、具有矩形框架形状的后端。矩形框架形状的后端可作为配合部20,用于与后壳部件14配合。配合部20的内部空间形成了限定于前壳部件12中、截面为矩形的空间的开口。
如图3和图6A所示,配合部20的截面形状包括垂直延伸的平面22和从平面22的内边缘向后突出的凸起24。平面22和凸起24沿配合部20的整个周边连续延伸。
垂直延伸的管状轴承26设置在右侧壁1208的后端上,并位于配合部20的外部。
如图5所示,左侧壁1206具有用于在其中容装锁扣16的空腔30。
空腔30具有底表面3002和设置在底表面3002上靠近配合部20的两个垂直隔开的接合壁32。接合壁32在其上部前边缘上分别具有倾斜面3202。
两个垂直方向隔开的壁34从靠近前壁1210的、空腔30的底表面3002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突出。壁34具有分别设置在其相对部分上的、并与空腔30的底表面3002相面对平行延伸的接合表面3402。壁34在其上部前边缘上分别具有倾斜面3404。两壁34和接合表面3402共同作为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接合分离部件。
紧靠锁扣16的多个邻接(abutment)壁3004设置在空腔30的底表面3002上。
如图2至图4所示,后壳部件14具有矩形平后壁1402,用于覆盖容装在前壳部件12中的相机100的后表面。后壁1402具有面向相机100的后表面的内表面1402A。由橡胶或类似物制造的衬垫部件1404分别从内表面1402A的四角突出,用于弹性地抵住相机100的后表面,以防止相机100前后摆动。
用于与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配合的、矩形框架形状的配合部40从后壁1402的内表面1402A的外部围缘突出。
如图2所示,后壁1402在其外表面上具有用于操作操作开关118的操作部件1414和用于操作控制开关120的操作部件1416。这些操作部件1414、1416由设置在后壁1402上的装饰板1418环绕。后壳部件14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以使用户在相机100被容装在防水壳10中时能看见显示单元116。
垂直隔开的管状轴承1420被设置在后壳部件14的右侧边缘上。锁扣16被设置在后壳部件14的左侧边缘上。
前壳部件12的轴承26插在垂直隔开的管状轴承1420之间,枢轴1422插入这些轴承1420、26,以保持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彼此枢轴连接。
配合部40在其前边缘中,具有完全外围限定的、向前打开的凹槽42,用于接收配合部20的凸起24。
如图6A、图6B和图7所示,凹槽42被限定在设置于后壳部件14的外部位置中的外壁4202和设置于后壳部件14的内部位置中的内壁4204之间。
外壁4202具有平面状的顶端,在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与后壳部件14的配合部40彼此配合时,该顶端靠近平面22。
如图7所示,在后壳部件14的右侧边缘上垂直延伸的内壁4204部分在其垂直方向的中央部分,限定有两个垂直隔开的凹部44。
凹槽42穿过两凹部44通向后壳部件14的内部空间,即后壁1402的内表面1402A。内壁4204包括在两凹部44之间留下的内壁部分4204A。
在两个凹部44和内壁部分4204A的位置上,后壁1402的内表面1402A中限定有凹部46。凹部46具有比内表面1402A深的底表面4602。
凹槽42中嵌有密封件50。
密封件50包括整个长度都被嵌入凹槽42的矩形框架形式的主体5002,以及从主体5002向内突出的扣环5004。
密封件50由诸如橡胶或类似物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件50的主体5002具有宽度小于凹槽42的宽度、且高度小于凹槽42的深度的截面形状,使得主体5002可以被嵌入凹槽42。如图6A和图6B所示,当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和后壳部件14的配合部40彼此配合时,主体5002在凹槽42中被凸起24挤压,使配合部20、40以不漏水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可抵抗2到3米范围的水压)彼此连接。
扣环5004可与用户的手指或指甲接合,以从凹槽42取出密封件50。
扣环5004具有两个从主体5002纵向隔开的两个区域突出、穿过各个凹部44进入后壳部件14的臂状物5004A,以及连接臂5004B,它沿两个凹部44之间的内壁部分4204A的内表面延伸并与其平行,并与两个臂状物5004A的顶端互相连接。主体5002、两臂状物5004A、和连接臂5004B之间共同限定了矩形开口5006。内壁部分4204A插入开口5006。通过这样的设置,扣环5004,即,连接臂5004B,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同时还保持了密封件50的密封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户易于将手指或指甲与扣环5004接合,如图6A和图6B所示,限定在后壳部件14的后壁1402中的凹部46具有足够大的尺寸将扣环5004放入其中,并且凹部46的底表面4602远离内壁部分4204A延伸并超出放置于凹部46中的连接臂5004B,以暴露在连接臂5004B的外部。
如图6A所示,扣环5004从主体5002的垂直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突出。当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与后壳部件14的配合部40彼此分离时,扣环5004位于底表面4602的上方,它们之间留有间隙。
下面将详细描述锁扣16。在描述锁扣16及其部件时,针对锁扣16被装配在后壳部件14上、容装在空腔30中、以及在相机10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延伸,将使用到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
如图3和图8所示,锁扣16通过上端和下端被安装在后壳部件14的左侧边缘上的枢轴58可旋转地连接到后壳部件14的左侧边缘。具体来说,锁扣16通过枢轴58被安装在后壳部件14的左侧边缘上,即自由端。作为锁扣16的安装部分的枢轴58被设置在锁扣16的一端,即后端。锁扣16具有远离枢轴58的自由端,即前端。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锁扣16包括壳体60、滑块62、锁定部件64、螺旋弹簧66、固定钮70、可移动钮72、和板80。
如图1、图2、图8、和图9所示,壳体60具有可以嵌入前壳部件12的空腔30的尺寸。壳体60具有形状与空腔30的轮廓互补、大体上为矩形的体壁6002,以及从体壁6002的四边弯曲的侧壁6004。更具体地,体壁6002具有弯曲为与空腔30的前边缘互补的前部。如图9所示,壳体60具有限定在壳体60的后端上的侧壁6004部分中的孔6006。枢轴58插入孔6006。当锁扣16被容装在空腔30中时,锁扣16的外表面和前壳部件12的左侧壁1206的外表面彼此齐平。
如图8所示,一对引导壁6006和一对引导壁6008彼此面对面地设置在被侧壁6004环绕的体壁6002的内表面上。滑块62被可移动地支撑在引导壁6006、6008上,用于在防水壳1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接近和远离枢轴58。引导壁对6006和引导壁对6008在防水壳1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彼此隔开。
与螺旋弹簧66的一端接合的接合壁6010从引导壁6006之间的体壁6002的内表面突出。
两个接合壁6012设置在体壁6002的内表面上,与空腔30中相应的接合壁32对齐。接合壁6012在其上部后边缘上分别具有倾斜面6014。
当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与后壳部件14的配合部40彼此配合,并且锁扣16被转动或折叠到空腔30中时,接合壁32的前表面和接合壁6012的后表面彼此接触,防止锁扣16在空腔30中移向枢轴58。倾斜面3202、6014使得接合壁32的前表面和接合壁6012的后表面彼此平滑接触。
如图9所示,固定钮70被设置在体壁6002的外表面上,靠近远离枢轴58的体壁6002的前端。
固定钮70具有易于手指抓握的尺寸,并且具有垂直延伸的弓状凸出形状。
固定钮70具有面向枢轴58的后表面70A,该后表面具有用于在可移动钮72移离枢轴58时把它容装在其中的容装凹部7002。贯穿体壁6002限定的凹部6020从容装凹部7002向后往枢轴58延伸。凹部6020具有靠近枢轴58的弓形边缘。
如图1所示,固定钮70具有正面远离枢轴58的前表面70B,并具有使用户易于用手指抓握固定钮70的多个突出点7010。
如图8和图10所示,滑块62具有体板6202,该体板具有放置在体壁6002的内表面之上的外表面。
体板6202的内表面具有从其上突出的加强筋6203。一对引导壁6204从加强筋6203向体板6202的后方突出。引导壁6204可以相对壳体60的对应引导壁6006滑动。
引导壁6204分别具有通过连接壁6206互相连接的后端,连接壁与螺旋弹簧66的后端接合。螺旋弹簧66的后部插入到设置在连接壁6206上的半弓形壁6208中。
锁定部件64设置在体板6202的内表面的前端上。
如图8所示,锁定部件64设置在从体板6202的内表面突出的支柱6212和加强筋6214的顶端。锁定部件64与体板6202的内表面平行并与其间隔设置。锁定部件64具有可分离地与空腔30中的壁34的相应接合表面3402接合的相对端部。锁定部件64在其后边缘具有用于与壁34的倾斜面3404接合的倾斜面6404。锁定部件64作为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接合分离部件。
如图10所示,可移动钮72设置在体板6202的外表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上,即锁定部件64所在位置。
更具体地,底板7202设置在体板6202的外表面的中心,用于被容装到限定在体壁6002中的凹部6020中。可移动钮72具有从底板7202的前端突出的弓形。
底板7202具有可容装在凹部6020中、并可在其中以接近和远离枢轴58的方向(即防水壳1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移动的尺寸。底板7202具有与凹部6020互补的弓形后部。
可移动钮72和容装凹部7002可以这样构造,在底板7202被容装在凹部6020中并使其后端与凹部6020的弓形后端接合时,即,当底板7202最靠近枢轴58或缩回最多时,可移动钮72的前端位于容装凹部7002中,并且除了前端以外的大部分从固定钮70中暴露出来。
可移动钮72和容装凹部7002还被这样构造,当底板7202被容装在凹部6020中并且其前端接合凹部6020的前端时,即,当底板7202距离枢轴58最远或最靠前时,可移动钮72全部位于在容装凹部7002中,并且使后表面72A位于固定钮70的后表面70A之前。
可移动钮72被涂成与固定钮70不同的颜色,因此它可以很容易被视觉识别为手动操作部件。根据本实施例,包括固定钮70的壳体60由白色合成树脂制成,包括可移动钮72的滑块62由灰色合成树脂制成。因此,具有不同颜色的可移动钮72和底板7202被靠近固定钮70放置,使得用户立即可以识别出将要操作锁扣16的哪个区域,以从空腔30中移出锁扣16。
如图8所示,滑块62通过板80被装配在壳体60中。
板80由金属制成,并具有前宽部分8002和后窄部分8004。前宽部分8002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向前开口的凹部8006。凹部8006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在其中容装从空腔30的底表面3002凸出的两壁34。
滑块62按照如下步骤装配到壳体60中引导壁6204位于体壁6002的引导壁6006之间,体板6202位于引导壁6008之间。体板6202的外表面放置在体壁6002之上,底板7202容装在凹部6020中,以及可移动钮72放置在容装凹部7002中。于是,引导壁6204由体壁6002的引导壁6006支撑,从而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体板6202由引导壁6008支撑,用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
然后,螺旋弹簧66的后部被插入半弓形壁6208,并且使螺旋弹簧66的前端和后端与接合壁6010和连接壁6206接合。可移动钮72和滑块62在螺旋弹簧66的压力下被通常挤压向后朝向枢轴58移动。更具体地,可移动钮72和滑块62通常被加压,使得底板7202的后端与凹部6020的弓形后端接合,并且除了前端,可移动钮72的大部分从固定钮70向后朝向枢轴58暴露出来。
然后,将板80放置到位于壳体60的体壁6002的内表面之上的滑块62上,并通过螺钉8010固定于体壁6002。在本实施例中,螺钉8010分别被拧进位于引导壁6006、6008的外侧上的轴套(boss)8012中。
如图3所示,当板80安装在壳体60上时,锁定部件64位于凹部8006中,并且接合壁6012从后窄部分8004的两侧暴露出来。
按如下步骤使用防水壳10首先,将描述把相机100装入防水壳10中的过程。
穿过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将相机100插入前壳部件,使相机100的前表面面向前壳部件12的前壁1210。
然后,翻转后壳部件14,使其配合部40与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配合。密封件50在凹槽42中被凸起24挤压,以防水的方式使配合部20、40彼此连接。
此后,翻转锁扣16使其折叠到空腔30中。
当这样折叠锁扣16时,接合壁32、6012的壁表面彼此接触,防止锁扣16在空腔30中向后朝向枢轴58移动。
与此同时,壁34的上部前边缘和锁定部件64的后边缘通过倾斜面3404、6404彼此接合,并且滑块62反抗螺旋弹簧66的加压,向前移离枢轴58。现在,可移动钮72的大部分被装在容装凹部7002中。
当锁扣16被转到空腔30中,直到锁定部件64的相对端位于壁34的接合表面3402之下时,滑块62在螺旋弹簧66的加压下向后弹向枢轴58。锁定部件64的相对端现在与壁34的各个接合表面3402接合,使锁扣16容装在空腔30中。
滑块62的底板7202的后端与凹部6020的弓形后端接合,并且可移动钮72的前端位于容装凹部7002中。除了可移动钮72的前端,其大部分从固定钮72暴露出来。板80或侧壁6004的末端被邻接壁3004抵住,防止锁扣16向空腔30的底表面3002摇摆。
因此,在将相机100插入前壳部件12中之后,使后壳部件14的配合部40与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配对接合,并将锁扣16的自由端转入空腔30。此时前壳部件12的配合部20与后壳部件14的配合部40保持配对接合,将相机100保持在防水壳10中。
下面将描述将相机100从防水壳10中取出的过程。
当用户将防水壳10朝前时,用户用左手持住防水壳10的右侧。用户将右手的食指放到固定钮70的前表面70B,将右手的拇指放到可移动钮72的后表面72A,并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抓握固定钮70和可移动钮72。
然后用户移动拇指使可移动钮72反抗螺旋弹簧66的加压向前滑向固定钮70。
当可移动钮72向前滑向固定钮70时,锁定部件64与可移动钮72一起向前移离壁34的接合表面3402,直到锁定部件64的相对端与壁34的各个接合表面3402分离。现在,锁扣16可绕枢轴58转出空腔30。然而,此时,因为在试图将锁扣16移向枢轴58时,锁定部件64紧紧抵住壁34,并且接合壁32、6012彼此接合,所以阻碍了锁扣16移向枢轴58,并且阻碍了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彼此旋转打开。
用户抓住固定钮70和可移动钮72,并提起锁扣16的自由端到直立位置。
当锁扣16因此被转开一定角度时,锁定部件64的末端与壁34的末端隔开,即,锁定部件64的末端与壁34的末端在远离空腔30的底表面3002的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接合壁32的末端和接合壁6012的末端彼此分开,即,接合壁32的末端和接合壁6012的末端在远离空腔30的底表面3002的方向上彼此分开,使得锁扣16移向枢轴58。现在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就能够旋转打开彼此远离。
用户从前壳部件12打开后壳部件14,并将相机100移出前壳部件12。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防水壳10的优点。
为了将相机100取出防水壳10,将右手的食指放到固定钮70的前表面70B,并移动拇指反抗螺旋弹簧66的加压,将可移动钮72向前滑向固定钮70。锁定部件64的相对端与壁34的各个接合表面3402分离。这样就可使锁扣16绕枢轴58转出空腔30。此时,用右手的拇指向前压可移动钮72,施加趋于保持后壳部件14与前壳部件12配合的力。
因此,即使在空腔30中从固定位置释放锁扣16时,因为力继续作用保持后壳部件14与前壳部件12接合,防止了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无意中被打开彼此远离,并因而防止了相机100掉出。
如果容装在防水壳10中的电子装置具有小尺寸,例如相机100,那么用户习惯在走路时将相机100放入防水壳10或从防水壳10中取出相机100,防水壳10能非常有效地防止相机100掉出。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向前朝向固定钮70滑动可移动钮72、然后将锁扣16转动一定角度时,允许锁扣16移向枢轴58,即,朝向配合部40移动,因此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可以被旋转打开彼此远离。因为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仅在滑动可移动钮72和打开锁扣16时可以被彼此打开,所以防止了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无意中被彼此打开,并因此防止了相机100掉出。即使在水下正在使用防水壳10时,可移动钮72被某物碰撞时,也能防止前壳部件12和后壳部件14无意中被彼此打开,并因此防止相机100浸入水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移动钮72离枢轴58最远时,即,前进到最靠前的位置时,可移动钮72整个位于容装凹部7002内,并且可移动钮72的后表面72A位于固定钮70的后表面70A的前面。当右手的食指放到固定钮70的前表面70B,右手的拇指放到可移动钮72的后表面72A,并且移动拇指以向前滑动可移动钮72远离枢轴58时,拇指肚可以与限定了容装凹部7002的内壁表面接合。因此,可以同时容易地抓握固定钮70和可移动钮72,并且锁扣16可以易于打开。
为了使用户容易抓握可移动钮72的后表面72A,可以在可移动钮72的后表面72A上设置类似于固定钮70的前表面70B上的突出点7010的突出点。然而,如果可移动钮72的前表面72A位于固定钮70的后表面70A的前面,并且右手的拇指可以接合限定了容装凹部7002的内壁表面,如同本实施例,那么锁扣16在结构上可以相对简单。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防水壳10是由两个壳部件12、14构成的,并且本发明被应用到壳部件12、14的相应配合部20、40。然而,本发明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以防水方式可打开地关闭一个壳体中的开口的盖子的配合部。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配合部20、40都是矩形框架形状。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各个配合部20、40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框架,例如,圆形框架。
第一接合分离部分以及第二接合分离部分可以具有任意传统结构,并不限于图示的结构。
图中示出的容装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水壳中的电子装置为数码相机。然而,电子装置不局限于数码相机,而可以是在可被容装在防水壳中的任意电子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壳,用于容装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部件,具有配合部;第二壳部件,具有配合部;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共同提供用于当所述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时在其中容装所述电子装置的空间;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分别具有彼此可旋转连接的端部,其中,当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绕所述端部彼此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所述第一壳部件具有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壳部件的所述端部相对的所述第一壳部件的自由端上的侧壁,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的外部,所述侧壁在与所述第二壳部件的所述端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壳部件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壳部件的所述自由端配合的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延伸;锁扣,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壳部件的所述自由端上,位于所述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的外部;第一接合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用于可分离地接合所述锁扣;第二接合分离部件,安装在所述锁扣上,用于在所述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并且所述锁扣与所述侧壁接合时,可分离地接合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以保持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彼此接合的状态;固定钮,安装在所述锁扣上,当所述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并且所述锁扣与所述侧壁接合时,所述固定钮沿远离所述配合部的方向位于与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壳部件的所述自由端上的所述锁扣的安装部分隔开的位置;以及可移动钮,安装在所述锁扣上,靠近所述固定钮面对所述安装部分的一侧,所述可移动钮可沿接近和远离所述固定钮的方向移动,并通常被偏压移向所述安装部分,其中,当所述可移动钮被移向所述固定钮时,所述可移动钮释放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分离部件彼此间的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中,所述锁扣具有在所述锁扣与所述侧壁接合时面向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钮和所述可移动钮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接合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用于与所述可移动钮一起移动,以与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接合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中,所述锁扣具有在所述锁扣与所述侧壁接合时面向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钮和所述可移动钮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接合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所述侧壁具有用于在其中容装所述锁扣的凹部,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表面上,其中,当所述锁扣被容装在所述凹部中时,所述锁扣的外表面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中,所述固定钮设置在靠近所述锁扣的远离所述安装部分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中,所述固定钮具有面向所述安装部分、并具有向所述安装部分打开用于在其中容装所述可移动钮的容装凹部的表面,并且所述可移动钮具有面向所述安装部分的表面,其中,当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合分离部件被从彼此接合中释放时,所述可移动钮被容装在所述容装凹部中,所述可移动钮的所述表面位于所述容装凹部中,并与所述固定钮的所述表面在远离所述安装部分的方向上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被设置成在响应所述可移动钮移向所述固定钮、释放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分离部件的接合时,能使所述锁扣旋转远离所述侧壁,并防止所述锁扣移向所述安装部分,以及,在所述锁扣旋转远离所述侧壁而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分离部件的接合被释放时,还能使所述锁扣移向所述安装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中,所述锁扣具有在所述锁扣与所述侧壁接合时面向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钮和所述可移动钮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接合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所述侧壁具有用于在其中容装所述锁扣的凹部,所述第一接合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表面,其中,所述锁扣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凹部的所述底表面具有分别设置在其上的接合壁,所述接合壁彼此接合,以在所述锁扣与所述侧壁接合并容装在所述凹部中时,防止所述锁扣向所述安装部分移动,并且在所述锁扣旋转远离所述凹部的所述底表面时,所述接合壁彼此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中,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中的一个的配合部具有从其中突出并沿所述配合部完全延伸的凸起,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中的另一个的配合部具有限定在其中并沿所述配合部完全延伸的凹槽,用于接收插入在其中的所述凸起,所述凹槽中插入有沿所述凹槽完全延伸的密封件,其中,当所述第一壳部件的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件的配合部彼此配合时,所述密封件被所述凸起挤压以使所述配合部以不透水的方式彼此接合,所述凹槽由内部沿所述凹槽以一定空间间隔限定有两个凹部的壁限定,在所述凹部之间留有壁部分,所述凹槽穿过所述凹部通入所述另一个壳部件,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插入所述凹槽并沿所述凹槽完全延伸的主体,以及扣环,所述扣环具有沿所述主体彼此分隔并从所述主体突出分别穿过所述凹部进入所述另一个壳部件的两臂,以及使所述臂的各自末端互相连接的连接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水壳,使用于接合和分离锁扣的机构通过简单的动作即可松开,并能在该机构被松开时防止容装在壳中的电子装置掉出。将用户右手的食指放到固定钮的前表面,将右手的拇指放到可移动钮的后表面,并且拇指使可移动钮向前滑向固定钮。当滑动可移动钮时,锁定部件与可移动钮一起向前移动,远离壁的接合表面,因此锁定部件的相对端与壁的接合表面分离。于是锁扣可绕枢轴转出空腔。然后,用户抓握固定钮和可移动钮,并提起锁扣的自由端以直立锁扣,然后,将前壳部件和后壳部件彼此分开。
文档编号G03B17/08GK1740899SQ20051009305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5日
发明者久保隆史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