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952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因为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需为其提供背光模组以实现显示功能。背光模组需具有较高的出光亮度,从而提升液晶显示器的色彩对比度、全屏区域亮度效果及整机的可视角度。另外,为适应液晶显示器轻、薄的要求,其结构设计不能太过复杂。
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光源是相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该导光板引导自光源发出光束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出射。
如图1所示,是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091213824号专利所揭示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1、光源12、不透光组件13及反射组件14。该导光板11设有一出光面110及和该出光面110相对的反射面111,该反射面111设有V型凹槽112;该光源12设于导光板11的边侧;该不透光组件13贴附于导光板11,并包覆光源12;该反射组件14设于出光面110并靠近导光板11的边侧。导光板11的边侧靠近光源12的滞留光线经反射组件14反射,得以继续向导光板11的中间方向传递。
唯独,现有技术导光板是利用V型槽达到出光亮度均匀的目的,并在出光面110的边侧设置反射组件14增加光的利用率,该方法不能有效控制光线在导光板内的行进方向及射出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光线的行进方向,提高光的利用率且出光均匀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一入光面及一反射面,该入光面和该出光面相交;该反射面和出光面相对,该反射面设有V型槽,该V型槽的截面具有一顶角、一第一斜角及一第二斜角,该V型槽的第一斜角和第二斜角角度相等,该顶角的较佳取值范围是67°~8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一入光面及一反射面,该入光面和该出光面相交;该反射面和出光面相对,该反射面设有V型槽,该V型槽的截面具有一顶角、一第一斜角及一第二斜角,该第一斜角的较佳取值范围是47°~58°,对应的第二斜角的取值范围是50°~90°。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反射面设有V型槽,用于控制导光板内光线的行进方向及亮度分布,该V型槽的第一斜角及第二斜角的角度大致相等时,将顶角设计成67°~85°,或将第一斜角及第二斜角的角度分别设计为47°~58°及50°~90°,可将光线控制在导光板正上方射出,提高光的利用率。

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导光板III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V型槽的顶角γ和光流量倒数的关系图。
图5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V形槽的多种排布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侧视图。导光板2包括一出光面20、入光面21、一反射面22。该入光面21和该出光面20相交。该反射面22和出光面20相对,该反射面22设有V型槽221,改变该V型槽221的角度可反射面22设有V型槽221,改变该V型槽221的角度可改变该导光板2的光利用率及出光角度。该V型槽221是连续分布于导光板2的反射面22上,且越远离入光面21其分布越密集。
请一起参阅图3,其是图2的III部分的放大图。该V型槽221的截面是一三角形,具有一顶角γ、一第一斜角α及一第二斜角β。该第一斜角α是靠近入光面21的角,第二斜角β是远离入光面21的角。该V型槽221用于控制导光板2内光线的行进方向及亮度分布,通过改变顶角γ或第一斜角α及第二斜角β的角度大小,可将光线通过全反射方式以一定出光角度有效导至导光板2的出光面20,可避免大角度光的损失,提高光的利用率,及出光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两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是使第一斜角α及第二斜角β时角度大致相等,将顶角γ设置在67°~85°范围内,此时,射出光较强,并且可将其控制在导光板正上方射出,其中取75°为最佳。
请参阅图4,是当V型槽221的第一斜角α和第二斜角β相等时,即该V型槽221结构对称时,导光板2正上方的正向11.8°视角内光流量的倒数(1/Flux)和顶角γ的关系图。图中纵坐标系表示光流量的倒数,横坐标表示顶角的角度γ,虚线为平均近似曲线。该关系图证明了当顶角为75°时效果最佳。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是使该V型槽221的第一斜角α和第二斜角β角度不相等,将该第一斜角α的较佳取值范围是47°~58°,对应的第二斜角β的取值范围是50°~90°。
在导光板V形槽221的角度确定的情况下,该V型槽的形状及其在导光板2的反射面22上的排布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图5至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V型槽的多种排布方式。
及一反射面312。该反射面312上设有和入光面311平行的直线形且连续分布的V型槽313,且越远离入光面310其分布越密集。该V型槽313具有对称结构,其顶角为75°。
将该导光板32应用于背光模组时,可采用冷阴极萤光灯管作为光源,并将其设于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1一侧。
如图6所示,该导光板41具有出光面410、入光面411及一反射面412。该反射面412上设有成波浪形曲线并连续分布的V型槽413,且越远离入光面其分布越密集。该V型槽413具有对称结构,其顶角为75°。
将该导光板41应用于背光模组时,是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其设于导光板41的入光面411一侧,且各光源分别置于和V型槽413的各段波浪圆弧的圆心处。
如图7所示,该导光板51具有出光面510、入光面511及一反射面512。该反射面52上设有直线形且连续分布的V型槽513。该V型槽513相对入光面511倾斜一定角度,其具有对称结构,其顶角为75°。为使出射光更加均匀,可将该V型槽513的排布设计成越远离入光面越密集。
将该导光板51应用于背光模组时,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其设于导光板51的入光面511一侧,且置于导光板51的一角并正对该V型槽513。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V型槽也可设计成是由多个小V型槽于导光板的反射面上排布成虚线形。
同时为使射出光线更加均匀,可以在V型槽表面作略为粗糙的非光滑面或在导光板的出光面及反射面上作喷沙处理,使其略有雾化效果。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导光板通过在其下制作V型槽来控制光线的行进方向及亮度分布,通过改变V型槽的顶角γ或第一斜角α及第二斜角β的角度大小,可将光线通过全反射方式以一定出光角度有效导至导光板的出光面,因此可将可光线控制在导光板正上方射出,提高出光面,因此可将可光线控制在导光板正上方射出,提高光的利用率。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该出光面相交的一入光面及和该出光面相对的一反射面,该反射面设有V型槽,该V型槽的截面具有一顶角、一第一斜角及一第二斜角,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的第一斜角和第二斜角角度大致相等,该顶角取值范围是67°~8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顶角的取值为7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连续分布于导光板的反射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呈虚线形式排布于导光板的反射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直线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曲线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的分布越远离入光面越密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为雾状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面为雾状表面。
10.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该出光面相交的一入光面及和该出光面相对的一反射面,该反射面设有V型槽,该V型槽的截面具有一顶角、一第一斜角及一第二斜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角的较佳取值范围是47°~58°,对应的第二斜角的取值范围是50°~9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直线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连续分布于导光板的反射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呈虚线形式排布于导光板的反射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是曲线形。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槽的分布越远离入光面越密集。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为雾状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面为雾状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的反射面设有V型槽,该V型槽用于控制导光板内光线的行进方向及亮度分布,通过改变顶角或第一斜角及第二斜角的角度大小,可将光线通过全反射方式以一定出光角度有效导至导光板的出光面,可避免大角度光的损失,提高光的利用率,省去棱镜片及扩散片等光学膜。
文档编号G02B5/02GK2791689SQ20052005355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6日
发明者杨秋莲, 郭锡瑜, 林育正, 邓景鸿, 彭家鹏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