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51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 一 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体积轻薄短小及耗电低等特点, 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及创新,种类日益繁多,被广泛应用于手机、
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数字视讯光盘播放器(Digital Video Disc, DVD)、笔记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才几及电视等领域。然而,由于液晶 显示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所以必须配合一定光源才能达到显示 效果。
目前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背光模组采用的光 源主要有点光源和线光源两类,如采用点光源,组装至背光模组时, 光源发光面与导光板入光面的间距影响该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及均匀性。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该 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及一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1 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IO,该背光模组10包括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l 10、 一导光板120、 一收容该导光板120 的框架130,以及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110上的多个点光源140。该 导光板120包括一 出光面121及至少 一与该出光面121相连的入光 面122。
该软性电路板110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1连接,且该软性电路板 110包括一导线带111和一光源设置区112,该光源设置区112为该 导线带111延伸出来的悬臂。该多个点光源140设置于该软性电路 板110的光源设置区112。i青参阅图2,是图l所示的点光源结构示意图。该点光源140 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其包括一发光体(图 未示), 一收容该发光体的胶框Ml,该发光体包括一发光面l42, 其位于该胶框141的一侧面,该胶框141背离该发光面142—侧包 括二并列支撑结构1411及1412。
该框架130与该点光源140、该软性电路板110及导光板120 组装时,将该导光板120固持于该框架130内,该软性电路板110 设置于该框架130上,并使得该多个点光源140位于该导光板120 入光面122与该框架130内側之间,该点光源140的发光面142与 该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2相对,且该点光源140的尺寸不大于该 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2与该框架130内侧的间隙尺寸。
请参阅图3,是该点光源140的发光面142与该导光板120的 入光面122的距离与该背光模组10相对亮度的关系图。该坐标轴的 横轴D代表该发光面142与该入光面122的间距,其单位是mm, 纵轴Y代表该背光模组10的相对亮度,其单位为cd/m2。图中可见, 该发光面142与该入光面122的间距越小,则该背光模组10的相对 亮度越高,即该点光源140的光能量利用率越高;同理,该发光面 142远离该入光面122,则该背光模组10的相对亮度就会下降,即 该点光源140的光利用率降低。
由于目前将该点光源 140通过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组装至该软性印刷电路板110时,SMT的定位制 程公差会造成该发光体的发光面142与导光板入光面122之间存在 最大可达0.4mm的间距,且每一点光源140与该入光面122对应的、 间距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影响了背光模组10的亮度和均匀性, 从而影响液晶显示装置1的亮度和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亮度较低及出光均匀性较差的问 题,提供一种可提高亮度及改善出光均匀性的背光模组。
还提供一种采用可提高亮度及改善出光均匀性的背光模组的液
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及
一与该出光兩相连的入光面; 一收吝该导光板的框架;至少一点光 源,该点光源包括一发光面及一与该发光面相背离的弹性件,该点 光源设置于该框架与该导光板之间,该弹性件抵接该框架,其产生 的弹性形变力使该发光面与该入光面紧密接触。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
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及一
与该出光面相连的入光面; 一收容该导光板的框架;至少一点光源, 该点光源包括一发光面及一与该发光面相背离的弹性件,该点光源 设置于该框架与该导光板之间,该弹性件抵接该框架,其产生的弹 性形变力使该发光面与该入光面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受点光源发光面与 导光板入光面的间距影响,故本发明提供的点光源设置有弹性件, 在组装背光模组过程中及组装后,该弹性件提供弹性形变力将点光 源向导光板的入光面推近,以有效利用光源的能量,提高背光模组 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亮度,并改善其出光均匀 性。


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点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点光源的出光面与导光板入光面的距离与背光 模组相对亮度的影响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点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组装示意图。 图7是图6中VII部份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点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9是具有弹簧状弹性件的点光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21及一与该液晶显示面 板21层叠设置的一背光模组20,该背光模组20为该液晶显示面板 21提供平面光。该背光模组20包括一上增光片210、 一下增光片220、 一扩散 片230、 一导光板240、 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250、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250的多个点光源260、 一收容该导 光板240的框架270及一反射片280。该导光板240包括至少一入光面241、 一与该入光面241相连 的出光面242、 一与该出光面242相对的底面243。该软性电路板 250包括一导线带251及一光源设置区252,该光源设置区252为该 导线带251延伸出来的悬臂,该多个点光源260设置于该软性电路 板250的光源设置区252。该框架270通常是胶框,其包括四相连 的侧壁271及一可使得该软性电路板250的导线带251伸出的缺口 272,该四侧壁271依次相连围成一收容空间。请参阅图5 ,是图4所示点光源结构示意图。该点光源260是 发光二才及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其包4舌一发光体(图未 示), 一收容该发光体的胶框261,该发光体包括一发光面262,其 位于该胶框261的一側面,该发光体产生的光线通过该发光面262 发射,该胶框261背离该发光面262 —侧包括一第一支撑结构2611 及一与该第一支撑结构2611并列设置的一第二支撑结构2612。该 点光源260进一步包括一弹性件263,该弹性件263位于该第一支 撑结构2611与该第二支撑结构2612之间,其是一向远离该胶框261 方向凸出的弧形弹片结构,其两端分别跨接于该第一支撑结构2611 与该第二支撑结构2612之上。该弹性件263是金属或聚合物材料制 成。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是该背光模组20的组装示意图,图7是图6的VII部份的放大示意图。将该导光板240固持于该框架 270的收容空间,该软性电路板250设置于该框架270上,使得设 置于光源设置区252的多个点光源260位于该导光板240入光面241 与该框架270的一侧壁271之上,且该点光源260的发光面262与 该导光板240的入光面241相对,该点光源260的弹性件263抵接 该框架270的侧壁271,该软性电路板250的导线带251藉由该框 架270的缺口 272伸出该框架270。请再参阅图4,该背光模组20在组装时,还需在上述组装结构 上进一步将反射片280设置于该导光板240的底面243 —侧,另将 扩散片230、下增光片220及上增光片210依次设置于该导光板240 的出光面242 —侧。由于弹性件263在尚未变形的情况下,该点光源260的尺寸略 大于该导光^反240入光面241与该框架270的侧壁271的间距,故 在组装该软性电路板25()及点光源260时,需先将该软性电路板250 设置于该导光板240的入光面241与该框架270的一侧壁271之间 的空隙上方。其中,该软性电路板250的导线带251藉由该框架270 的缺口 272伸出该框架270,该点光源260的弹性件263抵接该框 架270的一側壁271。再以手压该点光源260的胶框261使该点光 源260整体向该側壁271方向移动,以i"更该点光源260完全》文入该 导光板240的入光面24 l与该框架270的 一 側壁271之间。该弹性 件263产生的弹性形变力使该发光面262与该入光面241紧密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甶于该弹性件263的弹性形变力可以推动该 点光源260向该导光板240的入光面241靠紧,该点光源260的发 光面262与该入光面241紧密接触,从而提升了该点光源260的光 利用率,提高了背光模组20及采用该背光模组20的液晶显示装置 2的出光亮度。同时,由于有效减小了每一点光源260的发光面262 与该导光板240的入光面241之间的距离,从而也减小了各点光源 260的入光面262与该入光面241之间的距离的差异范围,改善了 该背光模组20及采用该背光模组20的液晶显示装置2的出光均匀 性。
请参阅图8,是本发明点光源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 实施方式的点光源3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点光源260具有相似的结 构,共不同之处是;该点光源360包括一第一弹性件36"及一第二 弹性件3632,该第 一弹性件3631设置于该第 一支撑结构3611背离 该发光面362 —侧,该第二弹性件3632设置于该第二支撑结构3612 背离该发光面362 —侧,该第一弹性件3631及该第二弹性件3632 均是向远离该点光源360方向凸出的弧形弹片结构,且其材质均是 金属或聚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弹性件,除上述实施方式,还可是其它任意形状 的具有弹性的结构,如向远离点光源方向凸出的梯形及波浪形、弹簧状螺旋形等。其中,具有弹簧状螺旋形弹片的点光源结构如图9 所示,该点光源460的第一支撑结构4611与第二支撑结构4612之 间设有一弹簧状螺旋形弹性件463。本发明所述的弹性件与点光源的胶框可通过粘贴、 一体成型、 卡扣卡合、螺钉结合等方法结合。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框架及至少一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连的入光面,该框架收容该导光板,该点光源包括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框架之间,其包括一发光面,其特征在于该点光源还包括一与该发光面相背离的弹性件,该弹性件抵接该框架,其产生的弹性形变力使该发光面与该入光面紧密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迷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点光源处于 自由状态的尺寸大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与该框架的间距。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点光源 是一发光二极管。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可为 一向远离该点光源方向凸出的弧形弹片结构、 一 向远离该点光源方 向凸出的梯形弹片结构、 一螺旋状弹簧结构或一波浪形弹片结构。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点光源的弹 性件是金属或聚合物材料制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点光源进一 步包括一发光体及一胶框,该胶框收容该发光体,该发光面及该弹 性件分别设置于该胶框相背离的二侧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点光源的胶 框背离该发光面一侧包括一第一支撑结构及与该第一支撑结构相对 设置的一第二支撑结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结 构与该第二支撑结构之间设置 一 弹性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结 构及该第二支撑结构的背离该发光面一侧分别设置一第 一弹性件及 一第二弹性件。
10.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液晶面板及一背 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为该液晶面板提供平面光,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迷的背光模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连的入光面;一收容该导光板的框架;至少一点光源,该点光源包括一发光面及一与该发光面相背离的弹性件,该点光源设置于该框架与该导光板之间,该弹性件抵接该框架,其产生的弹性形变力使该发光面与该入光面紧密接触。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亮度高且出光均匀。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162317SQ20061006310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3日
发明者余政贤, 蔡正丰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