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显影方法

文档序号:267762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显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的、包括显影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显影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使用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用于调节形成于显影辊之上的墨粉层的厚度的调节刮板。根据调节刮板的安装方向能够将其划分成多种类型。例如,可以安装调节刮板,使其前端部分的方向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同。这一般被称为逆反型或者前导型的调节刮板。这种类型的调节刮板有助于在显影辊上维持均匀的墨粉层。然而,该调节刮板不利之处在于相对难以最小化显影单元的尺寸。在另外一种类型的调节刮板(即拖曳型调节刮板)中,沿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安装调节刮板的前端部分。这种类型的调节刮板有利于最小化显影单元的尺寸。然而,因为调节刮板能够被墨粉推动,所以调节刮板要求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力更大。因此,由于较高的接触力导致可能产生墨粉结膜现象。此外,可能缩短显影单元的寿命。
因此,人们需要一种采用能够缩小装置尺寸并且延长显影单元寿命的拖曳型调节刮板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至少解决以上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以下描述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采用能够延长显影单元寿命并且缩小显影单元尺寸的拖曳型调节刮板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使得能够可靠打印高质量图像的显影方法。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得能够可靠打印高质量图像的显影辊。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感收器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显影单元通过提供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给静电潜像来显影该静电潜像,并且其包括一面对图像感收器的显影辊。一拖曳型调节刮板被安装用于在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墨粉层。在数目-直径分布中,具有不大于墨粉的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的大约一半的直径的墨粉粒子的数量的比率不超过大约15%。
显影单元包含一包括有显影辊和调节刮板的显影盒。为所述显影盒设置容纳墨粉的墨盒。
在显影盒中的墨粉的剩余量达到不超过最大装填量的重量的大约1%之前,从墨盒供给墨粉给显影盒。
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提供有一弹性橡胶层,该弹性橡胶层具有不低于大约0.5mm并且不超过显影辊半径的大约60%的厚度以及介于大约105-1011Ω/cm之间的电阻(resistance)。
显影辊与图像感收器分隔开一段与显影间隙等宽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一种使用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的显影方法包括提供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给显影辊的步骤,在所述非磁性单组分墨粉中具有不大于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的大约一半的直径的墨粉粒子的数量的比率在数目-直径分布中不超过大约15%。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拖曳型调节刮板在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墨粉层,以及施加显影偏压给显影辊从而使用墨粉层的墨粉对形成于图像感收器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在显影盒中的墨粉的剩余量达到不超过最大装填量的重量的大约1%之前,从墨盒供给墨粉给显影盒。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使用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的显影单元的显影辊,其中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提供有一弹性橡胶层,该弹性橡胶层具有不低于大约0.5mm并且不超过显影辊半径的大约60%的厚度以及介于105-1011Ω/cm之间的电阻。
显影辊的表面粗糙度Rz比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大大约1/10至大约5倍。
随后的详细说明书与附图相结合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该说明书中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和突出特性将变得更加清楚。


在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和特性以及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结构;图2是显影单元的详细视图;图3是示出墨粉的体积和粒子直径之间关系的例子的图;图4是示出墨粉的数目和粒子直径之间关系的例子的图;以及图5示出了一串联式彩色成像装置的结构。
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可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说明书中所限定的诸如详细的结构和元件之类的内容被提供用来辅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此外,为清晰和简洁,省略了对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参考图1,一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感收器1、充电器2、曝光单元3、显影单元30、传输单元4以及熔凝器5。诸如感光鼓或者光接收器板之类的感光介质或者静电鼓(或者静电带)被用作图像感收器1。充电器2将图像感收器1的表面充电至均匀的电势。本实施例中,用于施加充电偏置电压的充电辊被用作充电器2;然而,也可以使用电晕放电器2。曝光单元3将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光扫描到图像感收器1的表面来形成静电潜像。通常将使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激光扫描单元(LSU)用作曝光单元3。当静电鼓(或者静电带)被用作图像感收器1时,代替曝光单元3,采用静电记录头。显影单元30提供墨粉给静电潜像,以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视墨粉图像。通过被施加于转印单元4的转印偏压,将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并且被转印的图像被熔化和定影在记录纸P上。
显影单元30包括显影辊11和调节刮板12。显影单元30此外可以包括用于将墨粉附着至显影辊11的供给辊13和用于朝供给辊13传输墨粉的搅拌器14和15。根据采用非接触显影方法的本示例性实施例,显影辊11的表面与图像感收器1的表面分隔开一段与显影间隙等宽的距离。显影间隙Dg的长度为几十至几百微米。调节刮板12接触显影辊11的表面并且调节粘附至显影辊11表面的墨粉层的厚度以使其均匀。显影偏压使得墨粉移至图像感收器1的静电潜像,该显影偏压被施加给显影辊11。此外,使得墨粉粘附至显影辊11的偏压被施加给供给辊13。
可以使用诸如不锈钢板或者磷青铜板之类的具有薄板形状的弹性材料来制造调节刮板12。如图2所示,调节刮板12包括被固定于外壳17的固定部分12a和与显影辊11的外周弹性接触的弹性部分12b。安装调节刮板12的方法包括拖曳方法和逆反方法。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拖曳方法中,调节刮板12被安装与显影辊11接触。在该拖曳方法中,调节刮板12被安装使得从固定部分12a朝弹性部分12b的方向与显影辊11旋转的方向相同。即,显影辊11的外周表面行进的方向。根据图2中由虚线所示的逆反方法,调节刮板12被安装使得从固定部分12a朝弹性部分12b的方向与显影辊11的外周表面行进的方向相反。为了调节刮板12执行对墨粉摩擦充电的功能和调节墨粉量,从固定部分12a至弹性部分12b的预定长度(自由长度)应该是恒定的。因此,当调节刮板12按照逆反方法安装时,增加显影单元30的整体体积来确保自由长度。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的拖曳型方法有利于最小化显影单元30的尺寸。然而,在拖曳型方法情况下,因为当显影辊11旋转时粘附至显影辊11的墨粉推动调节刮板12,所以调节刮板12很有可能被向上推动。因此,与逆反方法相比,需要将调节刮板12与显影辊11的接触力增至更大,来防止调节刮板12被推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被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墨粉是非磁性单组分墨粉(此后称为墨粉)。使用树脂、颜料、蜡和电荷控制剂(CCA)等原材料来制造墨粉。这些原材料被混合成粉末状态并且通过搅和机(kneader)被加热、分解和混合。搅和机包括双螺杆挤压机、开放辊式搅和机以及间歇式搅和机。经分解和混合的墨粉被冷却带或者冷却辊快速冷却并且被固化。经固化的墨粉首先被粗略地粉碎。粗粉碎机一般将经固化的墨粉粉碎至(但不限于)大约300μm的平均直径。此外,通过使用高性能的粗粉碎机能够将经固化的墨粉粉碎至大约30μm的直径。而且,最好粗粉碎过程中粒子的直径尽可能小至大约15μm的最小直径。接下来,经粗粉碎的粉末经历精细粉碎过程和分选过程来获取预定的直径。
在使用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因为具有利于显影的直径的墨粉在显影过程中趋向于被选择性地显影,所以需要合适地控制墨粉直径的分布,这一点相对比较重要。此外,对于具有更小直径的墨粉,具体而言,具有不超过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Dv50)的大约一半(1/2Dv50)的直径的墨粉粒子,蜡含量趋向于大于制造过程中作为原材料被输入的蜡的量。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吸热峰的测量结果可确认这一点。例如,很多情况下,对于具有不超过大约1/2Dv50的直径的墨粉粒子,2.0%的蜡含量趋向于增至2.2%或者更多。具有小直径和高蜡含量的墨粉不适合于采用拖曳型方法的成像装置。这是因为,在采用拖曳型方法的成像装置中,当显影辊11旋转时显影辊11的表面上的墨粉层向上推压调节刮板12,所以调节刮板12对显影辊11的接触力必须足够大。由于此接触力较大,所以墨粉被压迫并且附着于调节刮板12上。因为当蜡含量增加时墨粉变得更软,所以墨粉更容易地附着至调节刮板12,故而产生薄膜。当产生薄膜时,在显影辊11的墨粉层上产生一直线并且该直线出现在被显影的图像上。当调节刮板12上继续产生薄膜时,在显影辊11的表面上也产生薄膜。因为具有小直径的墨粉具有低的电荷量,所以显影执行得不好。此外,具有小直径的墨粉容易扩散,因此会污染成像装置。因此,合适地调节墨粉的直径分布非常重要。数据说明了易于结膜和扩散的墨粉具有不超过中间值(Dv50)的大约一半(1/2Dv50)的直径。
一般通过Coulter Multisizer II型或者III型(Coulter公司)来测量直径分布。墨粉直径分布的测量包括体积-直径分布和数目-直径分布。一般,墨粉的平均直径指示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Dv50)。然而,具有小于平均直径的直径的墨粉粒子具有低的体积份额(fraction)但是相对大的数目。因为不利于显影的墨粉是具有小于平均直径的直径的墨粉,所以需要使用数目份额而不是体积份额来控制具有小于平均直径的直径的墨粉的份额。
图3和4分别是示出墨粉的体积-直径分布和数目-直径分布的图。参考图3和4,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Dv50)和数目-直径分布的中间值(Dp50)分别是8.520和6.702,所以Dp50小于Dv50。尽管根据直径分布的陡度它可能变化,然而Dv50通常比Dp50大大约10-40%。因为数目-直径分布的中间值(Dp50)的一半(1/2Dp50)小于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Dv50)的一半(1/2Dv50),所以不利于显影的墨粉的直径没有由1/2Dp50精确地表达。通过参考直径小于4.26μm的粒子的数目能够相对容易地确定这点。也就是说,尽管具有小于4μm直径的墨粉的体积比率仅仅大约0.49%,然而数目比率却大约为6.81%。此外,尽管具有小于5μm直径的墨粉的体积比率仅仅大约2.58%,然而数目比率却大约为15.8%。该数据说明通过使用1/2Dv50作为不利于显影的墨粉的直径的代表值并且将数目-直径分布中具有不超过1/2Dv50的直径的墨粉粒子的比率控制为15%或者更低,能够获取出众的显影性能。根据这些标准,例如,因为当Dv50为8.0μm时1/2Dv50为4.0μm,所以在数目-直径分布中具有不超过4.0μm直径的墨粉的比率需要被控制在15%或者更低。
为取得上述的墨粉直径分布,在粉碎后经粉碎的墨粉需要进行分选,而墨粉的聚合通常不需要分选,但如果必要的话,在聚合和干燥后进行分选。诸如风力分选器、利用Koander效应的分选器以及通过以高速旋转转子用于分类墨粉的机械分类器之类的分选器被使用。然而,为此能够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能够获取直径分布的任何分选器。
当制造具有不超过7μm的Dv50的墨粉时,使用如下粉碎方法更好。在被分解和混合后原材料被冷却,然后由针磨机粗粉碎。由机械式粉碎机部分粉碎经粗粉碎的材料,机械式粉碎机通过让材料从以高速旋转的转子和被固定在其周边的定子之间通过来粉碎待粉碎的材料。因此,Dv50为10-400μm,优选为15-50μm。当部分经粉碎的墨粉的Dv50太小时,在随后的精细粉碎过程中难以调节最优直径分布。此外,当Dv50太大时,则部分粉碎处理没有产生效用。
在精细粉碎过程中,可以使用喷射式碾磨机或者机械式碾磨机。优选同时执行分选和去除具有不超过2-3μm直径的精细粉末的处理。在此处理中,Dv50被设为7.5-10μm。精细粉末分类处理有利于改善超精细粉碎处理的效率并且同时减少能量负荷。也就是说,在中等粉碎处理之后在精细粉碎和分选处理中制造出比超精细粉碎处理中的最终目标Dv50大30-70%的经分选的粉末。在精细粉碎处理中制造大30-70%的精细粉末,并且同时将在超精细粉碎处理中难以被分选出的具有不超过2-3μm直径的精细粉末预先分选和去除。通过这么做,在最终超精细粉碎处理中,能够以与制造典型的具有不小于7μm直径的墨粉的能量没有显著差异的能量制造具有不超过6μm直径的墨粉。此外,因为在Dv50仍很大(也就是说,比最终目标大30-70%)的状态下分选和去除具有2-3μm直径的精细粉末,所以能够提高超精细粉碎过程中的产率。此外,能够有效地制造其中具有小于1/2Dv50直径的墨粉在数目-直径分布中的比率不超过15%的墨粉。
在显影辊11的表面上提供有弹性橡胶层11a。弹性橡胶层11a的厚度不小于0.5mm并且不超过显影辊11的半径的60%。需要向显影辊11施加偏置电压,以充分地给墨粉充电。为使偏置电压在给墨粉充电时有效发挥作用,弹性橡胶层11a的电阻最好介于105-1011Ω/cm之间。当电阻太低时,产生电流泄漏,所以没有提供足够的电场给墨粉。当电阻太高时,没有充分提供电荷给墨粉,这恶化了显影。
如下测量电阻。具有例如100-200mm的长度的金属电极接触显影辊11的表面并且施加例如500-1000V的特定直流电压。测量电流并且用电流除以电阻。再用该值除以金属电极的长度来获取显影辊11的电阻。当施加直流电压时,电流随时间流逝减小。因此,使用在施加电压之后例如10、30或者60秒的特定时间之后的电流。
弹性橡胶层11a的表面粗糙度Rz极大地影响墨粉充电量或者将墨粉传输至显影间隙Dg的性能。当表面粗糙度Rz太大时,不能形成均匀的墨粉层并且会损害图像的均匀性。当表面粗糙度Rz太小时,不能充分获得墨粉充电量。考虑上述情况,表面粗糙度Rz在1/10至5倍Dv50的范围内非常合适。
对于使用双组分墨粉的成像装置,当显影单元30中容纳的墨粉被耗尽时,通常仅更换墨粉而重复使用显影单元30。对于使用单组分墨粉的成像装置,显影单元30包括容纳墨粉的盒(未显示)。在此情况下,显影单元的寿命取决于其中所容纳的墨粉的量,并且当墨粉被完全耗尽时,更换显影单元30本身。墨粉一般被容纳在显影单元30中,并且被配置成打印大约几千页。当墨粉被全部耗尽时,更换显影单元30本身。这是因为由于生成的薄膜导致显影辊11和调节刮板12被沾染。因此,采用只装填补充的墨粉的方法不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获取高质量的图像。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使用其中具有不超过1/2Dp50直径的墨粉的含量的在数目-直径分布中不超过15%的墨粉的成像装置,相当于打印5000-10000页(A4规格)的显影辊11和调节刮板12的传统寿命能够增加至30000页或更多。因此,在显影单元30中可以容纳能够打印30000页或更多的墨粉的量,从而可以减少用于消耗品的费用。
用于以5%的覆盖率打印所消耗的墨粉量大约为15-20mg/印单,所以用于打印30000页的墨粉量达到450-900g。为容纳此墨粉量,需要大大增加显影单元30的尺寸,这不利于最小化成像装置的尺寸。具体而言,通常需要用于容纳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墨粉的四个显影单元30的彩色成像装置在尺寸上变得相当大。为了彩色成像装置进入包括SOHO的家庭,最好最小化彩色成像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单元30包括显影盒10和墨盒20。墨盒20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盒10上。墨盒20容纳相当于能够打印例如几千页的量的墨粉。此结构使得显影单元30和成像装置能够被最小化。通过墨粉本身的重量或者一传输单元(未显示)将墨盒20中容纳的墨粉提供给显影盒10。当墨盒20中的墨粉被完全耗尽时,只需要更换墨盒20。因为墨盒20只需要容纳墨粉,所以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制造墨盒20,因而能够极大地减少用于消耗品的成本。
当显影盒10中没有剩余墨粉并且显影辊11旋转时,墨粉起不到显影辊11和调节刮板12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显影辊11和调节刮板12彼此极度摩擦。然后,在例如1-2小时的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在调节刮板12和显影辊11上发生墨粉结膜,或者显影辊11被损坏。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例如通过在显影盒10中的墨粉的剩余量达到不超过显影盒10的最大装填量的重量1%之前操作墨粉供给螺旋推进器16来供给墨粉给显影盒10,能够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发射光到显影盒10的外壳17的内壁表面上并且测量光的反射率,成像装置能够检测墨粉的剩余量。此外,通过从外壳17的外部发射光到安装于外壳17内的透射板(未显示)并且测量传导板中透射的光的量,能够检测墨粉的剩余量。此外,通过计算经打印的象素的数目能够检测墨粉的剩余量。通过将显影盒10的有效体积(除用于供给辊13、显影辊11和搅和器14和15的体积之外的用于填充墨粉的体积)乘以墨粉的表观密度(AD)能够获取显影盒10的最大墨粉容量。使用由Hosokawa Micro公司制造的粉末检验器能够容易地测量AD。本发明中使用的墨粉AD为0.3-0.45g/cm3。
调节刮板12按照拖曳方法安装。显影辊11的直径为15mm并且弹性橡胶层11a的厚度为1.0mm。显影辊11的电阻为109Ω/cm并且表面粗糙度Rz为8μm。具有8.0μm的Dv50的黄色(Y)、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K)墨粉被制造。具有不超过以上墨粉的1/2Dv50(4μm)的直径的墨粉粒子在数目-直径分布中的比率为12%。上述条件被应用于图5所示的具有四个曝光单元3和显影单元30的串联式(单路径式)彩色成像装置。每个显影单元30的有效内部体积为120cm3,黄色墨粉的AD为0.34g/cm3,品红色墨粉为0.37g/cm3,青色墨粉为0.33g/cm3,以及黑色墨粉为0.39g/cm3。通过以5%的覆盖率执行打印来执行可靠性测试。通过计算与象素的数目相等的曝光单元3的被曝光点的数目来计算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当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达到8%时,补给墨粉。根据本测试,能够连续打印超过40000页的高质量图像。
调节刮板12按照拖曳方法安装。显影辊11的直径为15mm并且弹性橡胶层11a的厚度为1.0mm。显影辊11的电阻为109Ω/cm并且表面粗糙度Rz为8μm。具有8.0μm的Dv50的黄色(Y)、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K)墨粉被制造。具有不超过以上墨粉的1/2Dv50(4μm)的直径的墨粉粒子在数目-直径分布中的比率为23%。上述条件被应用于图5所示具有四个曝光单元3和显影单元30的串联式(单路径式)彩色成像装置。每个显影单元30的有效内部体积为120cm3,黄色墨粉的AD为0.34g/cm3,品红色墨粉为0.37g/cm3,青色墨粉为0.33g/cm3,以及黑色墨粉为0.39g/cm3。通过以5%的覆盖率执行打印来执行可靠性测试。通过计算与象素的数目相等的曝光单元3的被曝光点的数目来计算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当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达到8%时,补给墨粉。根据本测试,尽管在初始阶段能够获取相对高质量的图像,然而在打印3000页之前在调节刮板12上就发生墨粉结膜,所以图像浓度恶化并在打印出的图像上产生竖线图案。
调节刮板12按照拖曳方法安装。显影辊11的直径为15mm并且弹性橡胶层11a的厚度为1.0mm。显影辊11的电阻为109Ω/cm并且表面粗糙度Rz为8μm。具有8.0μm的Dv50的黄色(Y)、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K)墨粉被制造。具有不超过以上墨粉的1/2Dv50(4μm)的直径的墨粉粒子在数目-直径分布中的比率为24.5%。上述条件被应用于图5所示的具有四个曝光单元3和显影单元30的串联式(单路径式)彩色成像装置。每个显影单元30的有效内部体积为120cm3,黄色墨粉的AD为0.34g/cm3,品红色墨粉为0.37g/cm3,青色墨粉为0.33g/cm3,以及黑色墨粉为0.39g/cm3。通过以5%的覆盖率执行打印来执行可靠性测试。通过计算与象素的数目相等的曝光单元3的被曝光点的数目来计算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当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达到8%时,补给墨粉。根据本测试,在初始阶段未能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因此,没有完成可靠性测试。
调节刮板12按照拖曳方法安装。显影辊11的直径为15mm并且弹性橡胶层11a的厚度为1.0mm。显影辊11的电阻为109Ω/cm并且表面粗糙度Rz为8μm。具有8.0μm的Dv50的黄色(Y)、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K)墨粉被制造。具有不超过以上墨粉的1/2Dv50(4μm)的直径的墨粉粒子在数目-直径分布中的比率为23%。上述条件被应用于图5所示具有四个曝光单元3和显影单元30的串联式(单路径式)彩色成像装置。每个显影单元30的有效内部体积为120cm3,黄色墨粉的AD为0.34g/cm3,品红色墨粉为0.37g/cm3,青色墨粉为0.33g/cm3,以及黑色墨粉为0.39g/cm3。通过以5%的覆盖率执行打印来执行可靠性测试。通过计算与象素的数目相等的曝光单元3的被曝光点的数目来计算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当显影盒10中墨粉的剩余量达到0.7%时,补给墨粉。根据本测试,在显影辊11上产生竖线,所以在打印1000页之前图像的质量发生恶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显影方法和显影辊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通过调节墨粉直径分布,采用拖曳型调节刮板,使得显影单元和成像装置的最小化和寿命都能得到改善。
其次,因为显影单元被分成显影盒和墨盒,所以最小化成像装置和减少用于消耗品的成本成为可能。
第三,因为根据显影盒中墨粉的剩余量及时地补给墨粉给显影盒,所以能够防止在显影辊和调节刮板上墨粉结膜。
尽管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由随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形式上和细节上的改动。
本发明要求享有2005年5月1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5-004056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感收器;以及通过供给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给静电潜像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括面对所述图像感收器的显影辊和被安装以便在所述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墨粉层的拖曳型调节刮板;其中在数目-直径分布中,具有不大于墨粉的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的大约一半的直径的墨粉粒子的数量的比率不超过大约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显影辊的表面上提供有一弹性橡胶层,所述弹性橡胶层具有不低于大约0.5mm并且不超过显影辊半径的大约60%的厚度以及介于大约105-1011Ω/cm之间的电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辊的表面粗糙度Rz比墨粉的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大大约1/10至5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图像感收器分隔开一段与显影间隙等宽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单元包括包括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调节刮板的显影盒;以及容纳要供给给所述显影盒的墨粉的墨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显影盒中的墨粉的剩余量达到不超过最大装填量的重量的大约1%之前,从所述墨盒供给墨粉给显影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显影辊的表面上提供有一弹性橡胶层,所述弹性橡胶层具有不低于大约0.5mm并且不超过显影辊半径的大约60%的厚度以及介于大约105-1011Ω/cm之间的电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辊的表面粗糙度Rz比墨粉的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大大约1/10至5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图像感收器分隔开一段与显影间隙等宽的距离。
10.一种使用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的显影方法,所述显影方法包括提供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给显影辊,在所述非磁性单组分墨粉中具有不超过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的大约一半的直径的墨粉粒子的数量的比率在数目-直径分布中不超过大约15%;使用拖曳型调节刮板在所述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墨粉层;以及向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以利用所述墨粉层的墨粉对形成于所述图像感收器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方法,其中在所述显影盒中的墨粉的剩余量达到不超过最大装填量的重量的大约1%之前,从墨盒供给墨粉给所述显影盒。
12.一种用于使用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的显影单元的显影辊,其中在所述显影辊的表面上提供有一弹性橡胶层,所述弹性橡胶层具有不低于大约0.5mm并且不超过显影辊半径的大约60%的厚度以及介于大约105-1011Ω/cm之间的电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辊,其中,所述显影辊的表面粗糙度Rz比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大约大1/10至5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及其显影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感收器。一显影单元通过供给非磁性单组分墨粉给静电潜像来显影所述静电潜像,并且所述显影单元包括面对所述图像感收器的一显影辊。一拖曳型调节刮板被安装用于在所述显影辊上形成均匀的墨粉层。在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在数目-直径分布中,具有不大于墨粉的体积-直径分布的中间值的大约一半的直径的墨粉粒子的数量的比率不超过大约15%。
文档编号G03G13/08GK1866134SQ200610075428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6日
发明者常见宏一, 金俊澔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